事奉到底,忠心到底
I. 引言
1. 两天之后2019年就到底了,同时所谓的10年代,过去的十个年头也随风消逝了。
今天在坐的每一位,包括我在内,不管在2019年中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或困难及挑战,再过两天我们都撑到底了。
但是请问大家:作为一个属神的儿女,一位跟随耶稣基督的门徒,请问“你我”是否在今年之中真正的是做到了事奉到底、忠心到底?
今天是2019年的最后一个主日。今天的这篇讯息也是《尼西米记》讲道系列的最后一篇。
有的时候我真的希望《尼希米记》写到第12章就结束了。因为在那里的一群以色列人归回的百姓,在他们之中弥漫着耶和华上帝当初彰显在祂选民当中的荣耀;因为人人都准备好了,也都参与了,更是洁净了自己,都要以一个充满了热情的心,来敬拜赞美耶和华他们的上帝。
因为那是一个属乎于在“山顶上”的经历。但是我很高兴圣经是那么的实话实说,它要我们不能够一直活在山上的经历之中。因爲这个缘故,13章就出现了。所以,我们今天要好好的来看它。
在我们进入细节之前,先要来回忆一下整个《尼希米记》过程:要知道,从第1章到第12章所记载的事件,乃是在一年之内所发生的。从一开始尼希米的祷告及准备,要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倒塌的城墙,几个月之后他抵达了耶路撒冷,视察了一番,激励了百姓。虽然是在敌人的威胁之下,但是只花了52天的功夫就把城墙给重建好了。
过了不久,大家在听完文士以斯拉的教导之后,以色人决心遵守上帝的话语,并且度过了住棚节;更进一步的,在认罪之后他们和上帝重新的立约,并且答应上帝四件事情:
第一,他们承诺会顺从上帝的话语;
第二,他们承诺会过一个圣洁的生活;
第三,他们承诺会遵守安息日;
第四,他们承诺会去保护上帝的圣殿。
因此,最后在第11和12章里面,以色列百姓乃是充满激情的去敬拜耶和华他们的上帝。
II. 正文:
A. 好,我们现在就进入第13章
1. 虽然我们不容易确定,在第13章里边所描述的这一连串的事件,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但是从第6、7节当中,我们可以略自一二:
“那时我不在耶路撒冷。因为巴比伦王亚达薛西三十二年,我回到王那里。过了多日,我向王告假。我来到耶路撒冷,就知道以利亚实为多比雅在神殿的院内,预备屋子的那件恶事。”(尼希米13:6~7)
我们从第二章里知道尼希米是在亚达薛西王20年回到耶路。在担任了12年的省长之后,他又回到了书珊城做酒政。可能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向国王请假,再次的回到耶路撒冷;但是在他“不在”的这个时间里,以色列人完全背弃了他们当初向上帝所立下的誓约,因此尼希米现在乃是面对着一个和当初所大不相同的境况,很可能先知玛拉基所斥责百姓的,就是当时尼希米回去之后面对的情况。
好,我们就来很快的把第13章给走一遍:
“当日,人念摩西的律法书给百姓听,遇见书上写着说,亚扪人和摩押人永不可入上帝的会。因为他们没有拿食物,和水来迎接以色列人,且雇了巴兰咒诅他们,但我们的上帝使那咒诅变为祝福。以色列民听见这律法,就与一切闲杂人绝交。 ”(尼希米13:1~3)
“当日”指的并不清楚是哪一天,但是它绝对不是和以色列百姓在12章里面所述说热情的敬拜上帝的同一天。有可能是尼希米重回耶路撒冷之后,甚至是发生在13章所描述的事件之后。因为第四节一开始就有“先是” Before this 这个字。
无論如何,重点乃是當人一听到上帝的话语的时候,以色列百姓立刻转去遵行它。我们就来看看究竟发生了哪一些事情:
“先是蒙派管理我们神殿中库房,的祭司以利亚实与多比雅结亲。便为他预备一间大屋子,就是从前收存素祭,乳香,器皿,和照命令供给利未人,歌唱的,守门的五谷,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并归祭司举祭的屋子。那时我不在耶路撒冷。因为巴比伦王亚达薛西三十二年,我回到王那里。过了多日,我向王告假。我来到耶路撒冷,就知道以利亚实为多比雅在神殿的院内,预备屋子的那件恶事。我甚恼怒,就把多比雅的一切家具从屋里都抛出去。吩咐人洁净这屋子,遂将神殿的器皿和素祭,乳香又搬进去。 ”(尼希米13:4~9)
尼西米一回来就发现祭司以利亚实竟然和多比雅这个人结为亲家,和这位从一开始重建城墙就是敌人的人相好。因为他们是姻亲的关系,这位祭司竟然亵渎了上帝那圣洁的居所,为敌人在那里重新修建了一座豪宅,让敌人居住。
如果我们继续看下去的话,就会发觉以利亚实这位祭司藉着和外族同婚,继续不断的去勾结和串通犹大的敌人。
“大祭司以利亚实的孙子,耶何耶大的一个儿子是,和伦人参巴拉的女婿,我就从我这里把他赶出去。我的上帝阿,求你记念他们的罪。因为他们玷污了祭司的职任,违背你与祭司利未人所立的约。”(尼希米13:28~29)
尼西米在这里的反应,让我想起了主耶稣在洁净圣殿时的反应。当上帝的殿被亵渎的时候,他们两个人都显示出义怒,“赶出去”。
为了防止圣殿再一次被污秽,尼西米更进一步的把屋子给洁净,再把被移走的器皿和素祭、乳香给搬回去。
我们接着看:“我见利未人所当得的分,无人供给他们,甚至供职的利未人与歌唱的,俱各奔回自己的田地去了。我就斥责官长说,为何离弃上帝的殿呢?我便招聚利未人,使他们照旧供职。犹大众人就把五谷,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送入库房。我派祭司示利米雅,文士撒督,和利未人毗大雅作库官管理库房。副官是哈难。哈难是撒刻的儿子。撒刻是玛他尼的儿子。这些人都是忠信的,他们的职分是将所供给的分给他们的弟兄。我的上帝阿,求祢因这事记念我,不要涂抹我为上帝的殿,与其中的礼节所行的善。”(尼希米13:10~14)
2. 接下来尼希米所发现的是
如果用现在的话来比喻的话,那就是教会里的弟兄姊妹不再奉献了,因此财务部发不出薪水来,牧师、传道只好回去干老本行,重新去做IT的工作,从新回去上班,以便能够来养家糊口。
因而教会里的主日崇拜大大的受到影响。再一次的尼希米的反应也是两方面的:
首先他乃是直接正面的去“对抗罪”;接着,他去执行一个计划,让这些事不再发生。所以老百姓的回应乃是立刻的恢复了十一奉献。
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了在13章里面三个祷告的头一个。而每一次祷告尼希米都是在求上帝来纪念他为上帝所做的工。
乍看一下,这三个祷告都是有点自私。但是如果我们是从整本书来看的话,我想尼希米乃是藉着祷告来认定自己的脆弱,以及对上帝的依靠,而不是靠着行为来建立起自己和上帝的关系。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以色列百姓已经违背了他们在第10章里面向上帝所做处的承诺中的两个。一个是愿意去顺服上帝的话,另一个是去保守上帝的殿。
下一段的经文指出了他们违背了向上帝所做出的第三个承诺,也就是去遵守上帝的命令。
“那些日子,我在犹大见有人在安息日榨酒(原文作踹酒榨),搬运禾捆驮在驴上。又把酒,葡萄,无花果,和各样的担子在安息日担入耶路撒冷,我就在他们卖食物的那日警戒他们。又有推罗人住在耶路撒冷。他们把鱼和各样货物运进来,在安息日卖给犹大人。我就斥责犹大的贵胄说,你们怎么行这恶事犯了安息日呢?从前你们列祖岂不是这样行,以致我们上帝使一切灾祸临到我们,和这城吗?现在你们还犯安息日,使忿怒越发临到以色列。在安息日的前一日,耶路撒冷城门有黑影的时候,我就吩咐人将门关锁,不过安息日不准开放。我又派我几个仆人管理城门,免得有人在安息日担什么担子进城。于是商人和贩卖各样货物的,一两次住宿在耶路撒冷城外。我就警戒他们说,你们为何在城外住宿呢?若再这样,我必下手拿办你们。从此以后,他们在安息日不再来了。我吩咐利未人洁净自己,来守城门,使安息日为圣。我的上帝阿,求祢因这事记念我,照祢的大慈爱怜恤我。”(尼希米13:15~22)
再一次的我们看到尼希米用两个步骤来对付这个罪:首先他面对面的和罪来对决,他提醒百姓今天以色列人之所以会被巴比伦打败,会被放逐,会作奴隶,真是因为人们亵渎了上帝所设立的安息日。
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并不明白犯安息日罪之严重性,仍然想要去钻法律的漏洞。心里想说,城里不行,那我只要在城墙外做点小生意,那么问题一定不大。
于是尼希米就更进一步的设下一些规定,以便来减低这些犹太商人犯同样的罪的机会,以至于他们不会再故意复萌。接着尼西米又向上帝呼求,求上帝来纪念他所做的工。
这一次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尼希米的谦卑,以及他是多么的了解他需要上帝的恩惠和怜恤。
走到这里,以色列百姓已经违背了他们向上帝所做出的四个承诺中的三个,现在他们即将要来彻底的违背他们对上帝所作出的所有的承诺。
“那些日子,我也见犹大人娶了亚实突,亚扪,摩押的女子为妻。他们的儿女说话,一半是亚实突的话,不会说犹大的话,所说的是照着各族的方言。我就斥责他们,咒诅他们,打了他们几个人,拔下他们的头发,叫他们指着上帝起誓,必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外邦人的儿子,也不为自己和儿子娶他们的女儿。我又说,以色列王所罗门不是在这样的事上犯罪吗?在多国中并没有一王像他,且蒙他上帝所爱,上帝立他作以色列全国的王。然而连他也被外邦女子引诱犯罪。如此,我岂听你们行这大恶,娶外邦女子干犯我们的上帝呢?”(尼希米13:23~27)
3. 尽管以色列百姓向上帝许愿
要过一个圣洁的生活,要成为一个圣洁的国度,而不会被周围的外邦国家所影响到;但是他们仍然是继续不断的和外邦人通婚,以至于所生的后代,有一半是完全不懂希伯来话以及亚兰文,因此就无法去参与犹太人在社区中的敬拜与事奉。
看到了这个情况,尼希米又是毫无畏惧的去对抗百姓所犯的罪。显然的,在上帝的眼中这是一项十分严重的罪。所以人们需要有很认真及严肃的回应。
但是我也诚实的告诉大家,甚至对我来说,尼希米这一次的反应是稍微超过了一点。他竟然动手打人,而且拔人家的头发。
但是,这就是圣经可爱和真实的地方,它会一五一十的记载下来当时所发生的事情的经过,而不会去偏袒任何的一个人。甚至是包括了合上帝心意的大卫当年所犯的奸淫和谋杀罪。
但是话说回来,当你我读到这一段经文的时候,请注意圣经并没有授权给我们,当别人犯罪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手段去对付那个犯罪的人,去打他、去拔他的头发,虽然你心里实在是很想这么做。不过圣经在这里乃是要指出一件事,那就是当一个人即将要去犯下那个有长远影响、或伤害、或者是有严重后果的罪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非常的手段去面对这个罪。
我们就来看看尼希米这一次是怎么做的。并且没有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这一次尼希米照样的设下了一些规定,让百姓不会再去重蹈覆辙。
他用所罗门的例子来提醒百姓:因着他和外族女子通婚的结果,导致了他自己的沉沦,并且带来了以色列联合王国的分裂。
接着尼希米要百姓公开的向上帝来发誓,不再参与这样的罪行。
好我们已经看过第28和29节,所以就跳到第30节。
“这样,我洁净他们,使他们离绝一切外邦人,派定祭司和利未人的班次,使他们各尽其职。我又派百姓按定期献柴,和初熟的土产。我的上帝阿,求祢记念我,施恩与我。”(尼希米13:30~31)
这本书的结束告诉了我们,尼希米设下了一些规定和计划来帮助以色列百姓对耶和华上帝能够事奉到底,能够忠心到底。
但是他不只是叫别人对上帝忠心,他自己更是自掏腰包,对上帝忠心的来事奉。供应了当时许多人在生活上的需要。我们可以从第五章里看得出来。
最后他以一个祷告结束,求上帝纪念他。这就是《尼希米记》第13章。
4. 从许多方面来看,《尼希米记》乃是以色列人整个历史的缩影。
同时,如果你诚诚实实的来看的话,它也是你和我属灵生命的一副图画;不但是个人的,也是整个教会的 - 整个恩友堂的。
不管是个人也好,或是教会也好,我们都曾经经历过那些破碎伤心的时刻,我们都需要来被重新建造那在生命中以及在教会里面那些倒塌的城墙。同时,在那重建的过程中,我们也曾经享受到那些在山顶上的经历,以至于让你和我自发自动的进入到敬拜上帝、和赞美上帝的境界之中。但是我们总有一天要下山来,要回到那些幽谷之中。这时候就会让我们觉得上帝离我好远,离教会好远。甚至会问说,为什么主任牧师还不来到,已经8年了!
我真的好难去过一个顺服上帝的生活。对我来说,《尼希米记》显示出了一项真理,那就是你我和上帝的关系,归根结底乃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去面对那些生命中的幽谷,特别是当我们在失败之后,仍然能够去对上帝忠心。
所以在结束《尼希米记》这本书的时候,好不好让我们以行动来帮助你和我,能够去事奉到底、忠心到底。
B. 怎么做?那就是要去把我所相信的、所事奉的个人在宗教上的偏好或者习惯转变成为我在生命、信仰中的信念和坚信。
1.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相信很多的事情只是有那一点是我们生命中的信念,主餐要用葡萄酒还是用葡萄汁,这是偏好。但是你说,只有耶稣基督才是我的救赎主,这就是信念。
请问,在基督信仰的道路上,不是有许多的偏好和喜感,而没有信念!请问:不只是为了你的Preference,??走这一条信仰的道路,还是:你是为了你的Conviction来走这一条信仰的道路?
我当年在达拉斯神学院的老师,Dr。Howard Hendricks 曾经为这两样下了一个定义,他说: A belief,也就是 Preference,is something you will argue about; A conviction is something you will die for! 很难翻译它,但是它的意思乃是在说:你会为了一些你心中所相信的事情,可能是偏好或是习惯去争辩;但是在你心中那个信念,那个坚信 Conviction,你却是为了它而死。
很有意思的是在1972年,美国最高法院也通过了一项决议案,它说到:“那唯一被美国宪法所保障的宗教信仰,乃是宗教的信念,而不是宗教的偏好。”
根据这一大群法官的看法,每一个拥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们所有的要么是一些信念,要么只是一些偏好。因为如果一个人愿意做他的信仰上去协商或是交涉一番,甚至包括了让步的话,那么那只不过是一个偏好。反过来,信念乃是一件谈都不需要谈的事情。
“更近”一步的高级法院这样子说的,要让最高法院裁决你的信仰真的是一个信念的话,那么你必须准备好为了你所相信的去牺牲生命;但是如果那死亡的威胁会让你改变你所相信的,那么它只不过是一个在你信仰上的偏好而已,它可能是一个你很强烈的信仰偏好,但是它却无法通过信念的测试。
明白了吗?信仰中的偏好和信仰中的信念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
因此《希伯来书》的作者提出了这样子的看法,也就是真正的信心不仅是有关你我的偏好而已,信心乃是有关你我在信仰中的信念: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11:1)
这才是真正的信心,是个信念。而不是说:你相信的时候就信,你没有办法的时候就不信。如果是这样子的话,那么你所谓的信心只不过是一个个人的偏好而已。
2. 当年,尼希米时代的以色列百姓拥有很多很多信仰上的偏好,但是却没有什么信念。他们甚至公开的时候把这些偏好,表达在与耶和华的约法三章的契约里头。
我相信他们是真心诚意的想要履行对上帝的承诺,就如同今天的你和我一样。但是曾几何时那些对上帝的承诺让他们感觉到有一些的不方便了,就不就好像今天你我一样。好,有哪些事是会造成我们不方便?而然大家用方便来做事?
在当年对祭司以利亚实来说,是把圣殿的库房,一个应该是被圣潔的上帝所使用的地方,改装成为豪宅,让又是敌人又是亲戚的多比雅去住。他认为这么做不但是轻而易举的事,更是一件能够让亲人和睦同居的事。
再来就是明明知道上帝对安息日的重视,但是百姓为了赚钱,仍然是想要钻法律的漏洞。我们就来看一看,本来百姓只是在安息日向那些非犹太人,也就是推罗人,买菜同时可能有些食物到第二天才买,可能就会变坏,因为当天买的比较新鲜。
好,这个理由可以稍微理解。
但是后来他们认为我们犹太人做生意的,竟然一个星期内比外邦人少做一天的买卖,这样怎能够和他们竞争?不行,安息日我们就搬到城墙外面去卖好了。不知不觉得就在信仰上妥协了。
再来,虽然明白需要给上帝奉献,但是家家户户的荷包都很紧,因此就渐渐的把五谷、新酒和油,留下来给自己用,而不实行十一奉献。一直到所有的百姓都不再奉献了。
还有,明明知道上帝不允许和外族通婚。但是这么做所带来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所带来的好处,却是不容易忽视的,也是舍不得抛弃的。于是,百姓就我行我素,而忽视了上帝的命令。
亲爱的弟兄姊妹,这是当年的以色列人。请问今天的你和我呢?要知道,归根结底那个来决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乃是你和我心目中的信仰信念,conviction。
回想一下,当你和我刚刚成为基督徒的时候,你和我的行为举止乃是基于听到别的基督徒怎么说,或是看到别的基督徒是怎么做,所以我们就也开始读圣经、也开始祷告,并且参加崇拜。我们这么做都是因着所听到的教导,和所看见的榜样。
对一个初信者来说,这是非常的好。因为这也是一个小孩子学习的方式。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成长及成熟,不去把那些信仰上的偏好或习惯,把它们转换成信仰的话,那么当在生命中面对困难和试探的时候,不论是在生活中也好,或是在侍奉上也好,那么我们就会好像当年以色列的百姓一样,随波逐流的回到对我们最熟悉的、最方便的、和最容易的生活型态和行为举止之中。因为我们虽然自称为基督徒,但是信仰上我们根本就没有产生任何的信念。以至于它能够让我们宁死不屈,中心到底。
3. 那么有关如何去发展出你的信念这个题目,我们大概需要花一整篇的信息来讲。
但是,第一步乃是你要有一个对上帝话语毫不动摇的委身。因为那一些能够持久不变的信念,乃是建筑在从上帝的话语中所带出来的真理上面。这也就是为什么主耶稣会在《约翰福音》17章17节里这样子的为我们祷告。他说:“求祢用真理使他们成圣,祢的道就是真理。”
因为从许多的方面来看,成圣只不过是去发展出信念的另一个同义词,也就是当我们被分别出来去侍奉上帝的时候,它所会发出来的结果;而你和我成为圣洁的这一条道路,乃是藉着上帝的话语里的真理去完成。
III. 结论
1. 事奉到底,忠心到底
再过两天就是2020年了,你认为今年过得快不快?或许我该问说:你认为您生命过得快不快?我认为我的生命实在是过得太快了。
我和师母还听清楚楚的记得,在1982年10月3号,恩友堂在当年黄鸿恩弟兄和林瑞蓉姊妹,在Richard的家中所举行的第一次主日崇拜的情景。当天参加的弟兄姊妹只有十几个人,大家都很年轻。
我们在坐的年轻的弟兄姊妹们,我和师母当年也只有20多岁,和你们一样,甚至比你们中间的一些人还要年轻。但是今天,我回头一望三十七年就这样过去了。在我这一生中,我做过许多让我后悔的决定,但是有一个决定是我永远不会后悔的,那就是靠着上帝的恩典,以及弟兄姊妹的代祷,让我们能够事奉到底,也能够忠心到底。
我是一个得过癌症的病人,我不知道上帝给我前面的日子还有多少。你也许没有得癌症,但是请问你能否确定你前面还有多少日子可以走?你是否愿意和我一样,靠着上帝的恩典去过一个不害怕、不保留、不后退、和不后悔的人生?
今天上帝所使用的乃是一个对祂毫无保留的人。
回想一下尼希米在13章里所做的三个祷告,他宣告上帝是信实的,他祈求上帝不要把他所做的一笔勾销,尼希米并不是想要用自己的可取之处来到上帝的祝福。因为他知道获得上帝的欢心,只能来自上帝的恩典以及怜悯。尼希米仅仅是提醒上帝来纪念他,及他所做的工;他只想要得到上帝的欢心和奖赏,而不是从人而来的称赞、爱戴、与地位。
请问这是你吗?
我们恩友堂所有带领的同工,我要问一问所有的长老、教牧同工、执事、团体主席、以及各部门的同工,请问这是你吗?
2. 尼希米祂这三个祷告显示出他那种对生命不一样的态度。
你心里大可以在重建好的城墙旁边竖立起一个纪念碑,上面写着说:“本城墙乃是耶路撒冷伟大的省主席 - 尼希米所建造”,他大可以回顾他的一生以他的丰功伟业来感到骄傲,或者他也可以感到十分的沮丧,因为当年他所带领的百姓违背了他们对耶和华上帝的誓约,换句话说,尼希米可以因着自己的成就,对自己刮目相看;或是对当时以色列百姓的作为所作所为感到灰心意冷。难道这不正是今天的你和我在事奉上帝的写照吗?
如果是的话,请问你的选择是什么?可是尼希米所选的回应乃是“以上皆非”。他只是单单的向主说,我的主我的上帝,“有一天”这一切都会过去,因此我要我生命的意义,和我这一生的果效及努力,通通是稳固在将来的“那一天”。因为他知道将来会有那么的一天要来到,也就是当他被主亲自的来奖赏,以及被主亲自的来拥抱的那一天。
尼希米的祷告显示出他乃是为了“那一天”而活;也就是“那一天”当主亲自面对面的对他说,“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欢乐”的那一天。
亲爱的弟兄姊妹,请问你的这一生是为了什么而活?是为了“那一天”吗?
我们当初那每一个人,都是为了不同的人生目的而活着。不管是什么,也许那些目的都是不错的,不管是什么;但是我所亲爱的恩友堂的弟兄姊妹们,我们当中的年轻人,在2019年最后的一个主日里,也是当我们面对2020新的一年的时候,在我们当中有没有任何的一个人、或是一群人、整个团契、甚至是所有的弟兄姊妹都愿意勇敢的站起来,向世界宣告说:我的主,我的上帝,我的这一切乃是为了“那一天”而活。
有没有这样的人?有没有?请问是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