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e 09: 46~62

路加福音 9: 46-62节

46 门徒中间起了议论,谁将为大。 47 耶稣看出他们心中的议论,就领一个小孩子来,叫他站在自己旁边。 48 对他们说,凡为我名接待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你们中间最小的,他便为大。

49 约翰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与我们一同跟从你。 50 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

51 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52 便打发使者在他前头走。他们到了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要为他预备。 53 那里的人不接待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 54 他的门徒,雅各,约翰,看见了,就说,主阿,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作的吗(有古卷无像以利亚所作的数字)? 55 耶稣转身责备两个门徒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 56 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性命或作灵魂。下同。),是要救人的性命。说着就往别的村庄去了(有古卷只有五十五节首句,五十六节末句。)。

57 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一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 58 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59 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60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 61 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 62 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

1. 时间和地点:

虽然本段经文没有阐明时间和地点,但是一般解经家认为这段经文所记载的事情,就是发生在上文之后。

其中有一段是发生在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

2. 人物:

有主耶稣,有约翰。雅各和其他门徒,有一个人要来跟随耶稣,还有一个人耶稣呼召他。

3. 我们看到什么:

(1) 门徒争大小;

(2) 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

(3) 发生在撒玛利亚村庄的事;

(4) 耶稣对愿意来跟随耶稣的人的警告;

(5) 耶稣对不愿意接受呼召的人的警告。

4. 我们看到的告诉我们什么?

(1)为什么门徒也争大小?

在前面的经文里,耶稣已经问过祂的门徒,“你们说我是谁”,也听到耶稣肯定了彼得的回答,你“是上帝所立的基督”。虽然门徒不明白耶稣说的,“人子将要被交 在人手里”,“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但是门徒确认耶稣得荣耀的时候快将来临。只要十二门徒认为耶稣的国 度乃是一个地上的国度,那他们必定议论谁将为大。

在这个物质世界里,人都有领袖欲,都要当头、要当领导、要有权力。但是为什么门徒会在这个时候突然争论起谁为大呢?

有解经家认为,耶稣只带了三个门徒上山祷告,所以引起了其他门徒的妒忌,以至于开始了这一次争论。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分析是不是属实,因为圣经没有告诉我们是什么引起了门徒对于大小的争论。

但是圣经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就是耶稣在前不久刚告诉门徒,“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圣经也告诉我们,“他们不能明白,他们也不敢问这话的意思”。

耶稣刚刚告诉他们,人子将要被杀,这是非常严重的事啊,难怪圣经多次记载了耶稣说过,“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门徒还是听不明白耶稣所说的是什么,非但如此,他们竟然把耶稣说过人子将要被杀置之脑后,反倒为自己的地位争论不休。

对于门徒的争论,圣经在第47和48节里用行动和语言教训了门徒。

为什么耶稣要领一个小孩来?

中文圣经翻译的非常好。在这里圣经是用“领”这个动词,不是用“带一个小孩来”,也不是用“陪一个小孩来”。我们是不是对托儿所的小孩,用“领”这个字?对小学生我们会用“带”,对再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就用“陪”了,不是吗?所以从这个“领”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小小孩。

这样的小孩有什么特点?

A. 这样的小孩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夸的;

B. 这样的小孩诚实;

C. 这样的小孩依靠父母。

人们争论要为大,主要是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能干、更有才华。其实,这是骄傲的一种表示。

有的人明知自己有很多弱点,但是还是继续不断地要争领导地位。因此就得靠手腕、人脉,诡诈地取得领导地位。

在属灵的事上,我们绝对是要依靠上帝;世上的事也必须依靠上帝。但是骄傲了,就离弃了上帝。

骄傲自大的事情,不仅在社会上发生,在教会里也常有发生。在教会里事奉,这不是一项可以炫耀的头衔,这乃是上帝给我们的责任。耶稣要求我们有孩子般的谦卑,这也是我们在主里成为新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个谦卑的人才能让上帝在他身上彰显,我们要像一个小小孩依靠父母一样依靠上帝,凡事交托。

大人常常容易觉得小孩很幼稚、不懂事、教育小孩是很麻烦的事。有的时候,这也是事实。但是耶稣要我们,要“为我的名”来“接待这小孩子”。如果我们不是为了耶稣的名,我们就可能做不到。

在这里的“小孩子”也可能是指在灵心上的“小孩子”。作为一个成熟的基督徒,我们是怎样对待初信的基督徒?我们要为了耶稣的名来事奉初信的基督徒。我们做在那小孩子身上的就是做在耶稣身上,就是做在上帝的身上。这是何等荣耀的事啊!

耶稣教导我们,“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 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马可12:30~31)这就告诉我们,我们有两方面要同时进行的,一方面爱上帝,一方面爱人,缺一不可。

(2)对于有人也奉耶稣的名医病、赶鬼、行异能,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约翰在这里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人所行的异能。约翰的观点是,“我们就禁止他”。他的这个观点是建立在“因为他不与我们一同跟从你”的基础上。然而,耶稣教导他,“不要禁止他”。为什么?

当耶稣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当祂还没有从死里复活,祂完全有人的身体,祂也只在一个地方显示祂的形象。所以在那个时候,直接可以跟随耶稣的人数有限。不要计较是不是“与我们一同跟随”,是不是按照我们的做法,是不是照我们说话的口气,是不是遵循我们的惯例。更不能拿我们自己订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来排斥其他的传道人。

耶稣对约翰的教导已经有两千年了,但是至今教会里还是有,“若不与我们一同跟从,我就禁止你”的狭隘思想观念,因此教会出现分裂。

有一些传道人,因为得不到别人的赞同,就想用教会的讲台、属灵的书报杂志来发表文章含沙射影,甚至攻击,或者在事奉的安排中故意贬低。这些都是主所不喜悦的行为。

一个人行异能,我们要看他是靠什么来行异能的。因为行法术的人,也有行异能的可能性。在上帝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上帝让摩西做给法老王的神迹就是摩西把他的杖丢在地上,那杖就变成了一条蛇。这是上帝给摩西的能力。但是法老王找来了行法术的人,他们各人丢下自己的杖,杖也都变成了蛇。但是摩西的蛇把行法术之人的蛇都吃了。(参见出埃及7:8~12)所以,邪灵也有行异能的可能性。如果我们确定那是邪灵的工作,我们就应该阻止邪灵的活动。

但是,约翰所看到的那个人是“奉你的名”,也就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在赶鬼,这不是我们需要反对的。

人常常是以外表来断定是非,但是上帝是看人心的。

人常常会看你是不是去我的教会、我们是不是同一个宗派,从而断定我们是否可以一起来做上帝的工作。我们现在做的不是你的工作,也不是我们的工作,更不是我的工作;我们是在做上帝要我们做的工作。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三章里说的很清楚,教会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我们只是栽种和浇水的仆人而已。

耶稣在这里说得很清楚,“不要禁止他”,因为他是奉耶稣基督的名在赶鬼。耶稣不看重外表,不看重形式;是否传上帝的真道,这才是重要的。

耶稣的教导是,“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参见路加 9: 50),这不仅对我们的灵心生活很重要,而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很重要。我们不需要别人百分之一百地支持我们,只要他们不跳出来敌挡我们就可以了。

我们一般是用“抵挡”,但是圣经在这里是用”敌挡“;这不是通常我们用的词。是不是圣经用了错别字?不是的。这里的”敌挡“的意思是以敌人的态度来阻挡。撒旦以基督为敌,处处抵挡上帝的福音。”敌挡“基督的,是出于撒旦。

耶稣也知道人们的软弱,有时我们出去传福音,人们的反应迟缓,这不是出于撒旦的敌挡,上帝有宽大的忍耐,等待人们的觉悟。

(3)这里圣经就记载了一件如何对待看来是拒绝福音的人的态度。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背景。

以色列人与撒玛利亚人之间有很大的分歧,其中主要的有两点:

A. 以色列人保持他们纯粹的血统,不与外邦人通婚,而撒玛利亚人是以色列人与外邦人通婚的后代,所以以色列人觉得撒玛利亚人如同“杂种”一样污秽。

B. 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敬拜上帝,而撒玛利亚人不仅不到耶路撒冷去敬拜上帝(参见约翰4:19~20),而且反对人们到耶路撒冷去敬拜上帝。

由于这些原因,以色列人一般不愿意旅经撒玛利亚的属地,虽然从加利利到耶路撒冷如果穿过撒玛利亚的属地距离要近很多,但是绝大部分以色列人都宁可绕道而行。

然而耶稣没有按照一般以色列人的惯例,却偏偏经撒玛利亚去耶路撒冷,而且还在撒玛利亚预备。

耶稣这一次去耶路撒冷是祂降世为人的最后一次。这一次去耶路撒冷祂就被出卖、受辱、钉死在十字架,第三日复活,四十天后升天。这是祂作为一个人,是在世界上的最后时刻,也是祂“向着标竿直跑”(腓立比3:14)的冲刺。

第52节里说,“为祂预备”,预备什么?

以色列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当一个陌生人来到一个村庄,村庄里的人要接待外来的陌生人。据说,这个良好的习惯来自从亚伯拉罕在无意之中接待了耶和华上帝的使者 (参见创世纪18:1~4)。在《希伯来书》13:2就教导说,“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因此这种接待远 客的习惯就在以色列人中广泛流传与执行。撒玛利亚人也具有一部分以色列人的血统,也常常按某一些以色列人的习惯行事,但是在接待远客这方面,他们的接待是有选择性的。

这里所说的“预备”,就是要为耶稣和祂的门徒预备吃住的地方,也就是要寻找一个愿意接待他们的住处。但是由于撒玛利亚人的宗教成见,他们拒绝接待耶稣和祂的门徒。

由于撒玛利亚人的拒绝,耶稣和祂的门徒就有可能流落在街头,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这当然令门徒们很生气,雅各和约翰的愤怒更是被描写的淋漓至尽。他们认为那些拒绝接待的人应当现在就受到上帝震怒的惩罚。

不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为个人救主的人,是不是要受到上帝的震怒?那些人是不是要受到地域的烈火?是的,这是没有错的。然而,耶稣的态度却绝然不同。为什么?

耶稣在这里很清楚地说明了祂来到世界上的目的:

A. 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灵魂);

不是没有审判,上帝的震怒和地狱的火也不是没有,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圣经在《罗马书》第二章里说的很清楚,“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上帝震怒,显祂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祂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B. 人子来,乃是要救人的性命(灵魂)。

耶稣之所以要在祂最后一次去耶路撒冷的时候特意要经过撒玛利亚,就是希望有人能够悔改,能够接待祂。耶稣是在等待,而且上帝是以焦急的心情在等待(参见本章41节)。

很少有人自己想到要与上帝和好,甚至没有人自己想要与上帝和好,没有人自己愿意从新回到上帝的身边;当初就是上帝来找人的,“耶和华上帝呼唤那人”(创世纪3:9),现在也是上帝还在等待愿意接受耶稣的人。

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是要拯救世人,祂“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祂虽然知道撒玛利亚人与以色列人之间有种族问题、党派矛盾之见,但是耶稣还是尽 了最大的可能,进入撒玛利亚人的领地,并且告诉他们祂是上耶路撒冷去。因为祂要担当世人的罪,把祂自己作为世人的赎罪祭献上,一次献上祂的身体,就得以成 圣,永远解决解决了人类的问题。因此,只要我们接受耶稣基督为我们个人的救主,就与上帝从新和好。

(4)有人愿意跟随耶稣,但是耶稣对愿意跟随祂的人发出警告。

从表面上看,愿意跟随耶稣的都是好的,但是看到人心的上帝知道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才跟随祂的。愿意跟随耶稣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从圣经里,我们就看到了好几种:

A. 有的人跟随耶稣,“乃是因吃饼得饱”(约翰6:26);

B. 有的人以为跟随耶稣是发财的途径(参见使徒行传8:9~24);

C. 有的人跟随耶稣是为了看神迹(参见马太12:38);

D. 有的人来到耶稣面前,只是为了得到医治而不是为了得救(参见路加17:12~19);

从这件事例来看,来到耶稣面前的人,其中百分之九十的是为了得到在这个世界上的好处。

在第57节里,所说到的那一个人,耶稣还没有呼召,他就积极表示“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看来这是一个很有热心的人,但是他可能考虑不周,也有可能 他是怀着属世的目的而来到耶稣面前的。所以耶稣在这里就警告那些愿意来跟从主耶稣的人,“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这是什么意思呢?

耶稣要让每一个愿意来跟从祂的人知道,来跟随耶稣是要付代价的。耶稣在之前就已经说过,“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加 9:23)。如果希望跟从了耶稣就万事如意,所有的事情上帝都替我们代劳了,我们就可以吃吃喝喝,享乐一世,那就大错特错了。

决定跟从耶稣,这不是一件凭血气的事情。圣经告诉我们,“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马12:1)

弟兄姊妹,你们是不是知道成为“活祭”是多么地不容易啊!

在祭坛上的祭物都是杀死了的,但是圣经却要我们“当中活祭”。当祭物放在祭坛上以后,就要在祭坛上点火,把祭物烧掉。但是如果我们是活的祭物的话,当我们被祭坛上的火一烤的话,我们是不是还能坚持在祭坛上?还是马上就就祭坛上跑下来了?

当我们在跟从耶稣的时候,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了,我们是不是还是继续跟随耶稣?

上帝要我们在完全明白跟从祂的代价以后,我们才做出是不是要跟从耶稣的决定,因为这个决定是神圣的,不是一个随便的决定。

(5)当耶稣提出呼召的时候,人们的反应也是各有不同。

第一个人的反应是,“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其实他这句话的意思是,等我完成了做儿子的责任以后,我再来跟从你。至于他的父亲是不是已经死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当我们向人传福音的时候,有的人会说,现在还早,我还年轻,等我退休了我会考虑的。

不少人总是觉得眼前的事情最重要,总认为不解决眼前的怎么能考虑将来?

其实,不明白你的目标,光是埋头苦干,很可能以后要后悔莫及。就像一个高中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要读理工科还是文科,然而就在操场上练习跳高。人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那只是在过糊涂的日子。

人的一生,就是我们可以选择是不是要跟从上帝、是不是要与上帝和好、是不是要接受上帝给我们的永生。其他的任何物质,中国人说的很清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如果一个人,不愿意接受上帝给我们的永生,实际上这个人已经是一个死人 - 就是上帝在伊甸园里告诉亚当的那一句话,“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当亚当和夏娃吃了这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之后,并没有立刻倒下死了的话,你可能以为上帝说错了;其实,他们已经是死了的人。他们就像一朵已经被剪下来的花一样,虽然暂时还是很鲜艳,但是我们知道这朵花已经与它的生命线断绝了关系。

当亚当和夏娃吃了那个果子,他们与上帝的关系已经不正常了。虽然他们暂时还在伊甸园里,但是不久就被赶了出来。

不愿意接受耶稣为救主的人,虽然还是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实际上是已经死了。因为他们没有永生。所以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

第二个人,虽然口头上说,“我要跟从你”,但是他还是放不下自己的家。

耶稣教导我们说,“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上帝要求我们把祂放在首位,我们都要仰望主耶稣基督。

当我们接受耶稣基督为我们的救主,我们就成为一个新人(林后5:17),如果还是留恋“旧我”,那就是不向往与主亲近。 耶稣用“手扶着犁向后看”,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人们的心态。

5.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学到了什么?

(1) 学会谦卑。只有像耶稣基督那样谦卑,我们才能见主的面。

(2) 知道跟随耶稣的代价,求圣灵给我们力量,还是决定跟随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