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ns 1: 8~17

罗马书 1:8~17

《罗马书》第一章 8~17节

8 第一,我靠着耶稣基督,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上帝,因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9 我在祂儿子福音上,用心灵所事奉的上帝,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地提到你们;10 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或者照上帝的旨意,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11 因为我切切地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12 这样,我在你们中间,因你与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13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14 无论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15 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16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17 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I.       第一,我靠着耶稣基督,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上帝,因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

使徒保罗在这里(8~12节)讲到了他为罗马教会的祷告。

1.      第一,我靠着耶稣基督

(1)    第一

和合本圣经在这里翻译为“第一”,很多英文圣经也是用“first”作为第八节的开始。一般来说,如果用了“第一”,那么在后面的文章里就会有“第二”,或者“其次”之类的词来表示次序,但是我们在第一章里没有看到这样的词。

查看原文是“πρώτος”。没有错,是“第一”的意思,但是这个字还包括“首要的”,“最重要的”意思。所以,把这里的“第一”理解为“首要的”或者“最重要的”可能比较恰当。

(2)    我靠着耶稣基督

我们刚才说,这几节圣经是使徒保罗的祷告。但是他在这里所说的“我靠着耶稣基督”,并不是我们平时在祷告最后的时候所说的“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的意思,而是说,他为罗马教会祷告是靠着耶稣基督才来祷告的。

为什么使徒保罗需要靠着耶稣基督才能为罗马教会祷告呢?

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是使徒保罗的一贯做法,无论什么事情都是靠着耶稣基督来做的,因为靠我们自己,基本是办不成什么事情的。

第二,我们知道,罗马教会不是使徒保罗建立的,从人的角度来看,使徒保罗与罗马教会没有任何的关系。无论罗马教会有什么出色的成绩或者有什么短处,与使徒保罗没有什么相干。

但是靠着耶稣基督,凭着在基督里的关系,弟兄姊妹的事情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情。

使徒保罗在这里告诉罗马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因为主内是一家,所以他有必要为他们祷告。

2.      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上帝

祷告的第一项内容就是感谢上帝,为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感谢上帝。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使徒保罗要为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来感谢上帝呢?罗马教会又不是使徒保罗建立的啊。

没有错,罗马教会确实不是由使徒保罗建立的。但是我们要回忆一下第五节和第六节,使徒保罗对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说,“我们从祂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祂的名信服真道;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罗马 1:5~6)这两句话其实就说到了,虽然使徒保罗并没有在罗马建立教会,但是作为外邦人的使徒,万国都是使徒保罗工作的范围,其中就包括了,“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

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工作是使徒保罗的责任,但是他是与上帝同工,因为这本来就是上帝的工作,使徒保罗是上帝手中的一个器皿。上帝在使徒保罗到达罗马之前已经在罗马动工了,已经建立了教会。使徒保罗就很自然地要为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来感谢上帝,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就是上帝的工作。

3.      因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

(1) 信德

“信德”这个词在和合本圣经里一共出现了四次,在原文中是“πίστης”。但是原文的这一个字在新约圣经中出现了227次,在其余的地方基本翻译为“信心”,或者就是“信”。

在翻译为“信德”的经文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此外又拿着信德当作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见以弗所 6:16)

圣经在这里用“信德”所要表示的是:凭信心所活出来的生活见证,也就是每一个信主者应该有的道德生活。

(2) 天下

“天下”的原文是“κόσμος”就是“世界”的意思,也就是第五节里所说的“万国”的意思。

(3) 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

基督徒的身传常常胜于我们的言传,这样的情况常常发生在我们的家庭里。当我们向家人传福音的时候,无论我们说的如何好听、动人,但是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改变,我们的言语行为没有更新,我们的家人不能从我们的身上看到上帝的爱,我们的家人是不会动心的。

如果我们想要把福音传遍天下,我们一定要从自己的家庭开始。主耶稣教导我们,“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见使徒行者 1:8)先从离开我们最近的地方开始,逐步向外扩展。

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若想要把他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也必定要从自己开始。

II.     我在祂儿子福音上,用心灵所事奉的上帝,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地提到你们;

1.      我在祂儿子福音上

“祂儿子福音”,就是上帝独生子的福音,也就是主耶稣的福音。

我们在上一次的查经中已经讲了,福音只能是主耶稣的福音,没有别的“福音”可以拯救人。这福音就是使徒保罗事奉上帝的范围和内容。

这对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传道人,甚至每一个信徒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终身所传讲的内容就是上帝的福音,就是传讲主耶稣基督;我们的所做所行就是为了荣耀上帝的名,为了把福音传给每一个人。

教会不是一个慈善机构,虽然教会会做一些慈善的事情;教会不是一个谋求社会改革的团契,虽然我们提倡社会应该按照圣经的教导来运行;教会更不是一个搞革命的组织,虽然我们对于社会不公会提出批评。教会是传讲主耶稣基督福音的,是培养、训练主耶稣门徒的。

2.      用心灵所事奉的上帝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我们事奉的对象就是上帝,而且只有上帝才是我们事奉的对象;我们不能有其他的事奉对象。

但是,我们常常希望上帝可以帮我们达到我们心里所想的目的,因为我们心里所事奉的就是我们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而不是上帝。

主耶稣教导我们,“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见马太 6:24)使徒保罗在这里也就是重复了主耶稣的教道,他也以主耶稣的教导作为他行动的准则。

所以我们事奉上帝必须用心灵来事奉祂,而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小聪明。主耶稣告诉那个来打水的撒玛利亚妇人,“上帝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见约翰 4:24)既然我们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我们的上帝,那么我们事奉祂的时候,也必然用心灵和诚实来事奉祂。

圣经在这里所用的“事奉”,在原文中是指祭司在圣殿里事奉,所以这是一项属灵的工作,而不是一项事务性的工作。

所以使徒保罗在这里告诉我们,我们所信的上帝是我们“用心灵所事奉的上帝”。

3.      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地提到你们

使徒保罗说,我们用心灵所事奉的上帝可以为我见证,我是在祷告中怎样不住地提到你们。

这是强有力的表示,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说的不是吹嘘,是由上帝可以作证的。也表示了使徒保罗对罗马教会的关切,虽然罗马教会不是他建立的,但是他仍然关心。对于上帝国度里的事情,无论对我是否有直接的关系,无论距离我的远近,都应该关心。

随便在这里说明一下,这里所说的“不住地提到你们”,不是每天24小时不停地为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祷告,而是表示使徒保罗从来就没有忘记为他们祷告。

III.    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或者照上帝的旨意,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

1.      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

使徒保罗希望能够到罗马去,这是他多年的希望。但是在行动之前,他先为此祷告,恳求上帝。

和合本圣经在这里是翻译为“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圣经新译本的翻译为“常常在祷告中恳切祈求”。这里的“常常”,在原文里的意思比较偏重于“总是”,“总不忘记”,所以新译本就用了“恳切祈求”来强调。

2.      或者照上帝的旨意

传福音是上帝计划中的一件大事,不仅在传福音的计划、安排、和效果上,我们要听从上帝的旨意,传福音的实际操作和行动也必须完全按照上帝的旨意。这是我们必须明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事项。

根据《使徒行传》第二十八章,上帝成全了使徒保罗的希望,他确实到达了罗马,但是他是以一个囚犯的身份到达罗马的;这并不是他所希望到达罗马的身份,这却是上帝为他安排的方法。

使徒保罗这样的事奉方式:在行动之前,多次、反复地祷告,要照上帝的旨意、照上帝安排的时间和方法来行,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我们常常是行动在先,然后祷告求上帝来收拾我们烂尾的残局。

另外,我们也应该知道,上帝要我们去的地方,非常有可能是一个要我们为祂受苦的地方。有的时候上帝并不是立即答应我们要去某一个地方的祈求,很可能上帝是要我们做好完全的准备,才让我们进入那个宣教的工场。

使徒保罗最终是在罗马殉道的。

3.      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

明白上帝的旨意,传福音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福音工作必须由祷告先行。当使徒们开始外出传道,他们立刻得到了一个“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见使徒行传 6:4)的结论。因为只有这样的传道才有上帝所赐的能力。

虽然使徒保罗有他自己的愿望,在这里他使用了“或者”,“终能”来表示,他所求的不是要上帝来配合他的愿望,而是祈求自己能顺服上帝的安排。所以他不是强求,也不是单单看形势和环境的情况,而是把是不是能够成行交在上帝的手里。他相信,如果是上帝的旨意让他成行的话,那必定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IV.     因为我切切地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

1.     我切切地想见你们

和合本圣经在这里翻译为“切切地”,吕振中翻译的圣经是写成了“切莫”,而圣经新译本就写的非常白话,“很想见”。查看原文的意思是:“非常向往”,“很渴望”。

使徒保罗经常为罗马教会祷告,也一直积极打算到罗马去,但是这个旅程却一而再地搁置。我们没有在他的书信中看到这种搁置是由于圣灵的禁止,如在《使徒行传》里所记载的,“圣灵既然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他们就经过弗吕家,加拉太一带地方。到了每西亚的边界,他们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见使徒行传 16:6~7)我们也没有看到使徒保罗的书信中有任何表示这种搁置是因为魔鬼撒旦的阻挡,象他对帖撒罗尼迦教会所说的,“所以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我保罗有一两次要去,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见贴前 2:18)因此,我们只能认为使徒保罗在东方的事奉繁忙,使他不得分身前往罗马。所以他一直希望上帝为他安排一个时间,可以到罗马去。因为他要到罗马去,并不是因为他个人的喜好,乃是为了上帝的工作。

我们知道罗马教会早已建立,而且使徒保罗说过,“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见罗马15:20)但是对于罗马教会,使徒保罗是渴望见到那里的弟兄姊妹,这就告诉我们,罗马教会在使徒保罗的心目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或者说他要到罗马去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使徒保罗对罗马教会有一个重要的负担。

2.      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

那么,这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罗马教会不够好吗?使徒保罗既然说,“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那就是说罗马教会是很好的。这样一看,就会让我们感到奇怪了,既然罗马教会是挺好的,那么他还要去干什么呢?

使徒保罗说,这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在讲《罗马书》的简介的时候,我们讲到,使徒保罗的书信都是有的放矢,都是有针对性的。当时在罗马教会里有一些教义和理念的搅扰,而且这个搅扰不仅是在罗马教会里有,所有在外邦人里的教会都有。那就是关于律法在救恩中的地位的问题:究竟我们这些已经接受主耶稣为救主的人,是单单依靠主耶稣的作为呢,还是要加上守律法?如果我们得救单靠主耶稣的作为,为什么当时有一些人强调,“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见使徒行传15:5B)呢?而且这些人不仅在耶路撒冷的教会里是蛮有名望的,还到各外邦人的教会去强调守律法的重要性。

如果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还不够的话,那么主耶稣所行的还称得上完美和全备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当我们站立在上帝面前的时候,我们凭什么可以免除地狱的惩罚呢?

这些对教义的解释和理念上向抵触的心思,骚扰着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所以使徒保罗切切地想见在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

弟兄姊妹,在这里,我还要与你们分享一点内容。就是圣经告诉我们,“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见提后 3:16)所以圣经里的每一个字都是可以推敲的。在这里我们就注意到使徒保罗说,“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在所有的中文圣经中,无论是和合本,新译本,还是吕振中翻译的圣经都是用“分给”。在英文圣经中基本都是使用“impart”或者“share”。

因为属灵的智慧和恩言是上帝赐给的,不是使徒保罗或者任何一个人所固有的。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传道人,其实就像一个要饭的乞丐,一无所有。靠上帝的恩典,我们获得了上帝所赐的灵粮;我们就把哪里可以获得灵粮的消息分享给大家。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也应该把所获得的灵粮与弟兄姊妹分享。在分享这些灵粮的时候,我们不可以说这些灵粮是我们的,因为我们所获得的灵粮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我也不可以说,我所传讲的是我研究的结果。因为若不是圣灵的带领我们仍然是一无所有。

这就是为什么圣经在这里使用了“分给你们”的理由。

3.      使你们可以坚固

所以,使徒保罗心里面那么迫切要到那边去,就是为了叫弟兄姊妹心里的重担卸下来,使他们心思上的难处可以停止,免得阻挡了福音的开展。

所以,使徒保罗要到罗马去,要把这个骚扰罗马教会弟兄姊妹的问题解决,这样就可以坚固在罗马的弟兄姊妹,使他们明白真道,不至于被异端邪说搅扰自己的信仰。

我们需要明白在公元五十年代后期, 也就是在主耶稣升天20多年之后。由于罗马帝国的强盛和罗马这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罗马帝国对所占领的以色列加紧控制并犹太教领袖对基督徒的迫害,罗马教会对各外邦人教会的影响,如果还没有超过耶路撒冷的教会的话,也至少与耶路撒冷的教会相等了。

为了使罗马让弟兄姊妹们得坚固,实际上就是要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们去学习一个功课:在跟随主的过程中,只跟随主、只依靠主所说的,而不要跟随人的言语,因为人的言语是随风飘的。当主耶稣在世界上的时候,祂已经说了很多次,只有祂是叫人得生命的、只有祂是祂赐人赦免的恩典、只有祂为世人舍命,以至于凡信靠祂的人都能够得拯救。

V.      这样,我在你们中间,因你与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

1.      我在你们中间,因你与我彼此的信心

有一件事情,可能是我们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我们之间相隔万里,在这里的弟兄姊妹也基本不了解在这里的每一个人,也都没有正式见过面,但是我们在这里无话不谈,甚至把我们藏在心里多年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也有人在查经结束以后还会与我们联络,讨论问题;我们也把我们所经历过的事情讲出来与大家分享。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情和关系?大家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原因何在?

其实,在传道人和听道人之间,有一种信心的联结和感应。这是很神奇的事情。我们在圣经的书信中就看到了这样的情况:

“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得写信给,那因我们的上帝和救主耶稣基督之义、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见彼后 1:1)

使徒彼得写信给谁?写信给“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使徒彼得与收信人的联结就是我们大家一致的“信心”。

“但我们既有信心,正如经上记着说:‘我因信,所以如此说话。’我们也信,所以也说话。”(见林后 4:13)这一节圣经就更加有趣,因为在这里所引用的经文“我因信,所以如此说话。”是出自《诗篇》第116篇第10节。这一节圣经告诉我们,在旧约时代人们对上帝的信心,和使徒保罗在写《哥林多书》时的基督徒之信心是相通的。

这就是为什么使徒保罗在写信给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时,写上了“你与我彼此的信心”。他在这里不仅要告诉在罗马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因为有同样的信心,虽然还没有见面,但是已经相通了,而且也告诉所有读这书信的弟兄姊妹,我们也因为一样宝贵的信心相通了。

2.      可以同得安慰

在传道人和听道人之间,不单单是传道人供应听道的人,而是相互供应的。

使徒保罗说,“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见林前 9:23)所以,传道人并不是不需要其他信徒的帮助;事奉主耶稣基督的人不仅要准备好能够时常供应弟兄姊妹的需要,同时也要谦卑地准备要接受弟兄姊妹的供应。圣经告诉我们,“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见箴言27:17)

中国人也是这么说,“教学相长”,在教会中更是如此,在弟兄姊妹之间总是相互安慰和鼓励,都可以在对方身上发觉自己所需要的信心上宝贵的东西。

弟兄姊妹之间真诚和甜美的交通,必定是彼此对主耶稣基督的认识和信心的结果;而教会里出现裂痕和纷争,乃是对主耶稣基督只有肤浅认识的反映。

VI.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

1.     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

(1) 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

使徒保罗愿意向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公开他的想法和计划。

在前面一节经文里已经讲到了“同得安慰”,所以传道人和同工及弟兄姊妹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融洽的,而且相互之间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都是坦诚相待、毫无隐瞒的。特别是教会里的财务一定是公开的,而牧师是不管财务的。

在美国,曾有几位出名的牧师最后爆出在财、权、色方面的跌倒,实在是令人惋惜的事。而其中有一点就是这些人没有把自己公开在同工和弟兄姊妹面前,这样就被魔鬼撒旦钻了空子。

(2) 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

我们知道使徒保罗在很多外邦人的地方建立了教会,但是这些地方都是在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之内。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在罗马发生的事情会对整个罗马帝国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就像在北京发生的事情对整个中国都会有影响一样。

因此在罗马的教会对外邦人的教会也会有较大的影响,所以使徒保罗屡次三番希望能够到罗马城去看望在罗马的弟兄姊妹。

2.       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

(1) 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

首先这里所说的“你们中间”,应该是指在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中间。那么这里所说的“果子”就不是领人归主了,因为他们都已经是主内的弟兄姊妹。

对于“果子”,主耶稣有明确的教导:“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见马太7:15~20)

从主耶稣的教导中,我们就应该知道,“果子”是指内在生命的流露和表现。使徒保罗在这里讲到主内弟兄姊妹的“果子”,至少有下面四种果子:

第一,生命的果子:就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新生命,在我们的身上很自然的流露出来,众人因此就认出我们是主耶稣的门徒了。

第二,生活的果子:基督徒应当有基督样式的生活,自然地流露出圣灵在我们身上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第三,工作的果子:顺从上帝的使命,为主作见证,领人归向主耶稣基督。

第四,声音的果子:我们对上帝的祷告和诗歌的赞美。

很可能使徒保罗希望在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身上,在这几方面得一些果子。

(2) 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

从使徒保罗的这一句话,我们就应该知道在罗马教会里是以外邦人居多,虽然其中有一些移民到罗马的犹太人。所以使徒保罗就以对待外邦人教会的方式来对待罗马教会。

3.       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

(1) 阻隔

“阻隔”这个词是一个中性的词,可见其中的原因有多样性的可能。在圣经新译本里,是翻译为“阻碍”,而吕振中翻译的圣经是写为“拦阻”,都比和合本翻译的负面一些。

我们来看一下圣经的记载:

“圣灵既然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他们就经过弗吕家,加拉太一带地方。到了每西亚的边界,他们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见使徒行传16:6~7)

虽然使徒保罗的福音团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不一定合乎上帝的旨意,所以上帝就会禁止他们直接的想法。

从这里就看到使徒保罗的团队不能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来行,而要听从圣灵的带领。所以这种没有达到人的目的,实际上是一件好事。

我们再来看一段经文:

“所以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我保罗有一两次要去,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见贴前2:18)

这一次是使徒保罗的福音团队要到贴撒罗尼迦去,不是上帝禁止他们去,而是魔鬼撒旦的阻扰使得他们无法到贴撒罗尼迦去。魔鬼撒旦会干扰我们的事奉。

在我们的事奉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2) 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

使徒保罗之所以不能很爽快地到罗马去,在圣经里没有详细的记录,因此就不能毫无根据地说是因为上帝禁止他们去,也不能笼统地说是魔鬼撒旦的阻扰,因此在和合本圣经里就用了这一个中性的词来描写。

在多数英文圣经中,使用“Prevented”一个中性的字来表示。

环境的不许可,并不意味着上帝的禁止;上帝的旨意和引导有其时间性,也有地点性;这个时候上帝不开路,但在别的时候也许就能通行无阻,在这个地方上帝不要我们做某些事情,但是上帝可能要我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做这些事情。

如果上帝赐给我们一个事奉祂的良机,我们绝不要错失,因为我们以后不一定再有同样的机会。如果上帝不让我们以某种方式事奉祂,不要气馁,上帝可能要我们以祂的方式来事奉祂。

直至使徒保罗写这一封书信的时候,使徒保罗还没有到达罗马去看望那里的弟兄姊妹,但是使徒保罗没有气馁,反而是继续等待上帝所给的良机。

VII.   无论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

1.     无论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

圣经在这里使用了两组相对的人来诉说问题:

(1) 希利尼人、化外人

希利尼人:这个翻译是和合本原来的翻译。当时对世界各个国家的名称与现在的翻译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国名和人名都是应该音译的,比如 England 就翻译为“英国”。圣经中的“希利尼人”现在都翻译为“希腊人”。

希腊人的希腊文是“Ελληνικά”,发音“Elliniká”,而新约圣经基本使用希腊文写的。但是圣经最早是翻译为拉丁文,而拉丁文的“希腊人”是“Graeca”。我不知道这两个发音为什么那么不同。希腊人的英文是“Greek”,然而,“Ελληνικά”的现代中文是“希腊人”。

化外人:这个名词比较不容易理解,我们必须了解这个词的背景。

圣经新译本是翻译为“未开化的人”;吕振中的翻译是写为“蛮野人”。原文是“βάρβαρος ”,发音为“várvaros”,是“野蛮人”的意思。

使徒保罗在这里这么写不是看不起那些人,而是依照当时希腊人的看法来写的。我们知道希腊的文明开始的很早,他们的哲学和科学很早就很发达,所以当时的希腊人很高傲,认为不会讲希腊语的人都没有受过好的教育;他们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受过教育的就是希腊人,其他人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所以按照这个意思,圣经新译本就翻译为“未开化的人”,甚至吕振中就写成了“蛮野人”。

(2) 聪明人、愚拙人

聪明人和愚拙人是一个对比,与“希利尼人、化外人”是同一个意思。

所以“无论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就包含了所有的人。

2.      我都欠他们的债

使徒保罗的这一句话至少包含着两个意思:

(1) 我都欠他们福音的债

福音是给万民的,无论是谁都是我们传福音的对象;每一个人都是我们传福音的对象。

(2) 传道人就是一个负债的人

一个负债的人总是希望把债还清了,所以每一个传道人都有迫切把福音传给人的责任感。

当一个负债的人,能够把债还了,就有卸下重担的舒坦心情。所以,当一个传道人看到传福音的果效,心中是无比的喜乐。

VIII.   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

1.      情愿尽我的力量

使徒保罗在前面已经讲了,他欠了福音的债,也就是欠了罗马教会弟兄姊妹的债,所以他就必须极尽全力来还债,来向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传全备的福音。

2.      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

这里所说的“你们在罗马的人”,就是指在罗马教会里的弟兄姊妹。那么这些人应该事已经接受了福音的主内弟兄姊妹了。那么为什么使徒保罗还要说,“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呢?

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讲到了,圣经里没有记录罗马教会是怎么建立的。我们也知道,在十二个使徒中是使徒保罗首先向外邦人传福音的,所以可推测罗马教会不是由任何一个使徒所建立的。

我们在前面讲过,有可能是由在五旬节圣灵降临时,那些从罗马来的人带回罗马而建立的。所以他们就有可能对于基督徒是否要先成为犹太人才能得救、基督徒如何对待法利赛人所制定的规条等问题会感到困惑。其实这不仅是罗马教会弟兄姊妹的问题,也是外邦人教会都会出现的问题。甚至到如今,还有人在教会里传扬坚守犹太人所有的节期,也有人觉得应该在耶路撒冷恢复圣殿。

使徒保罗要向罗马教会弟兄姊妹阐明的内容,对我们现今的弟兄姊妹仍然有现实的意义。

IX.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

1.      我不以福音为耻

世界上有不少人认为相信耶稣是一件很愚拙的事。特别那些所谓的“无神论者”,他们很看不起基督徒,以为基督徒都是很愚蠢。但是,我们却发现他们都很怕死,特别在疫情爆发的时候,他们那种怕死的境况完完全全暴露了出来。为什么怕死?如果他们真的像他们所说的,“人死如灯灭”,那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但是他们祈求医生医治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死了将要去哪里,怕上帝审判他们。到要死的时候,才开始想到死的问题,这才是真的愚蠢。

当时,有人认为跟随主耶稣是很一件愚蠢的事情。一方面拿撒勒人是被多数犹太人看不起的,而在罗马人的眼里,以色列是被征服的。所以相信一位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的以色列人,就被看为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了。这种情况就像现在在中国,信耶稣就会被称为信洋教、帝国主义走狗一样。

所以使徒保罗说,请相信我,我毫无理由对自己所传的福音感到羞愧。

另外,我们需要知道使徒保罗这样的说法是以否定来表达肯定的修辞法,虽然他在这里是说,“我不以福音为耻”,但是他实际的意思是,“我以福音为荣耀”。

2.      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使徒保罗的这一句话至少包含两个意思:

(1) 人能够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大能

福音是上帝的大能,所以人才能过相信。福音是我们凭信心接受的,不是靠数理化,这种所谓的科学方法,使人相信的。这个相信的信心从哪里来?这个信心是上帝赐给的;自从亚当和夏娃吃了那个不该吃的果子以后,人就一直躲避上帝。只有当上帝把这个相信赐给我们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接受这个福音。

那么,是不是上帝只把这样的信心赐给一部分人呢?因为我们看到不少人是拒绝福音的。我们说上帝是把这个相信的信心赐给所有追求的人的,也就是赐给所有的人。因为圣经不仅告诉我们,“祂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见提前 2:4)圣经还告诉我们,上帝“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见彼后 3:9B)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不信呢?这是因为有人利用上帝赐给人的自由意志来拒绝上帝的呼召。这些人下地狱不能说是上帝没有拣选他们,而是他们拒绝了上帝拣选。

(2) 不是传福音的人就有上帝的大能

福音是上帝的大能。人们听了我们所传的福音信主了,不是因为传福音的人有多大的能力,而是上帝的能力。

葛培理牧师是一位很出名的布道家,他曾在世界各地布道。在他的布道会上有很多人接受了主耶稣基督为救主。是不是因为葛培理牧师有大能力?不是葛培理牧师大有能力,葛培理牧师是上帝使用的一个器皿。那些在布道会上决志接受主耶稣为救主的人主要是圣灵在他们心中的工作,而这些人顺从了圣灵的带领。如果是葛培理牧师的能力,那么每一个听到葛培理牧师布道的人,都应该决志接受主耶稣为救主。但是实际情况是一部分听众接受了。

所以,当我们传福音的时候,如果那人听到我们所传的福音,接受了主耶稣为救主,我们万万不可骄傲。因为这不是我们的功劳,我们只是起了一个传递信息的作用。我们应该赞美主,因为又多了一个人回来赞美主、荣耀主了。

3.      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

(1) 要救一切相信的

但是传福音的人也不是一点也没有上帝的大能。圣经有这样的记载,“祂又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就是奉我的名赶鬼。说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见马可16:15~18)

传福音的人是可以有神迹奇事随着他们的,因为他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

马可也记载了,“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而这个记载与使徒约翰所记载的是一样的意思,“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上帝独生子的名。”(见约翰 3:18)

这两节经文,加上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要救一切相信的”;圣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们强调了一个非常重要真理:

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而且主耶稣已经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赎,但是福音只拯救相信的人,而不是拯救全人类;没有相信的人不仅不得救,而且是已经被定罪了。

(2) 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

首先,我们要说明一下,圣经在这里所说的“希利尼人”,与前面第十四节里所说的“希利尼人”并不是同样的意思。

我们刚才,在第十四节说,那里的希利尼人是与化外人做对比,表示有文化的,与没有文化的比较。但是在这一节经文里是:犹太人与希利尼人的对比。

这里的希利尼人是表示外邦人,虽然在这里是特指希腊人,但是在原文中有更广泛的意思。

这两类人是以先后来区分的;这里的先后是时间上的区分,并没有表示重要性的次序。

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上帝先拣选了亚伯拉罕,于是在亚伯拉罕的后裔中就有了以色列人,也就是犹太人。当初上帝不仅祝福了亚伯拉罕,而且清楚地说明:“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见创世12:3)当初上帝已经宣告了,万族的福分是从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传给地上的万族。

我们也看到救恩是从犹太人传出来的。主耶稣给我们的大使命就要我们把福音一直传到地极。

X.      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1.      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

这一节圣经是以“因为”开始的,这就表示这一节经文是对第十六节经文的解释。

“上帝的义”与人的“义”是不同的:人的义是依靠人自己的力量和行为来赢得“义”的称号,也企图来满足上帝公义的要求,但是总不能达到上帝的标准;而上帝的“义”是上帝自己来满足上帝公义的要求,那就100%符合了上帝的要求。

而上帝又将称义的地位,白白的赐给一切相信祂的人。这就是白白的恩典。

严格地说,世界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能够靠行律法在上帝面前称义(参见罗马3:10,20)。但这福音也告诉世人,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已经在十字架上完全满足了上帝公义的要求,人只要接受主耶稣基督,主耶稣基督就要成为我们的义(参见林前1:30),并叫人在祂里面成为上帝的义(参见林后5:21)。因此,福音是显明上帝的义。(参见罗马3:25~26)

2.      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

圣经的这几个字不容易理解,因为太不口语化了。圣经新译本翻译为,“本于信而归于信”;吕振中翻译的圣经写成,“是始于信而终于信的”,也都不好理解。

大部份英文是翻译为“from faith to faith”。

我们觉得这几个字的原文意思是:这义是从信心开始的,也是以信心得到成全的。我们之所以这样解释,不仅是从字面的意义来看,而且也是从上下文来看。因为紧接着的一句话也就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3.      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因信称义是《罗马书》讲述的一个重点。其实这个论点在旧约圣经里已经告诉了我们:“惟义人因信得生。”(见哈巴谷 2:4B)而且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书》第三章里也进行了论证,详细说明了人得救不是靠行律法。

没有信心就没有办法接受上帝的救恩,没有救恩就不可能被上帝称为义人,也就没有永生。所以,信仰是基于信心,而且也是因为信心才得救,才有永远的生命。

义人之所以称为义人,就是对上帝的信心;因此义人就能享受永生也是因为信心。

XI.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学到了什么。

1.      使徒保罗凡事都是依靠耶稣基督,无论是祷告,还是做福音工作都是依靠耶稣基督。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凡是都要依靠耶稣基督。

2.      我们在主里都是弟兄姊妹,互为肢体。哪怕是不认识的、没有直接关系的,我们都应该关心。

3.      事奉上帝,不是按我们的想法和我们的心思意念,而是要按照上帝的方式来事奉祂。以敬拜上帝的心灵和诚实来事奉祂。

4.      当我们对于事奉的祈求没有得到上帝的应允,不一定是上帝不准我们,也不一定是魔鬼撒旦的阻扰。很有可能是上帝在预备我们,等到我们装备好了,上帝才让我们进入祂要我们事奉的场所。

5.      福音是为全人类设立的,虽然福音传道的时间会有先后,但是福音必定传到世界的每一个有人的地方。

6.      相信和信心至关重要。这是我们得救、与上帝建立关系、弟兄姊妹之间连接的的根基。

7.      上帝拣选亚伯拉罕是要他的后裔把福音传给万族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