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 Hourace T. Petkin

保定惨案毕德经牧师年谱

美国时期

1869年10月28日,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德兰赛地(Delancy Place)1824号,出生时有两个姐姐。毕德经的父母都是有教养的名门望族。

1881年(12岁)7月,毕德经的母亲去世。

1882年(13岁),入读费城的“拉格比拉丁学校”。

1884年(15岁)秋,入读位于新罕布尔什州艾柯赛特(Exeter)的菲利普高中。正是在菲利普高中,毕德经接受耶稣基督为他的救主。

1886年(17岁)春,在第二公理会教会受洗。

1888年(19岁),从菲利普高中毕业。

同年秋天,毕德经入读位于康涅狄克州纽黑文的耶鲁大学。大学期间,毕德经对服侍充满热情,态度认真。他课余在“伯大尼布道主日学校”任课,对灵魂有强烈负担。还参与纽黑文的街头布道活动,关心流浪者、醉汉,领人归主。他经常主领班级的祷告会,有属灵感动力。

在大学期间,毕德经热爱运动,擅打网球,也喜欢橄榄球、垒球、划船。他有音乐天赋,能弹钢琴,男高音的嗓音唱起来,饱含热情。他一度是大学合唱队的成员。

毕德经签名照

1889年(20年)

夏天,大一结束时,毕德经首次参加了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北田学生营会”。北田(Northfield)营会是激励大学生海外宣教的圣地。在营会中,毕德经在“学生志愿运动”宣言中签名:“如果神许可,我愿意并渴望成为一名海外宣教士”。毕德经不是问自己为什么要签名,他反过来问自己:为什么不签?

在当时两千耶鲁学生中,毕德经成为有宣教异象和负担的第一人。从此,毕德经成为学生海外宣教运动的推动人,也点燃了耶鲁大学的宣教之火。

1889年(20岁)秋,大二开始后,毕德经参与了一个叫做“耶鲁志愿队”的校园宣教组织,并成为其中的活跃成员。该志愿队每周都定期聚会查经,为福音未得之地祷告,学习宣教课程,满有活力。毕德经毕业时,共有24个志愿队成员,其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海外宣教士。

在大学期间,毕德经追求圣洁生活,信心坚定,做事全力以赴。他因“将信心转化为行动”的能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毕德经来说,相信就是要行动。既要慷慨奉献,也要走出去。

1889年(20岁),父亲去世。父母过早双亡,让毕德经内心有些许孤单感。

1890年(21岁)秋,升入大三,接下来两年,毕德经成为校刊《耶鲁报》的编委之一。他也经常为刊物撰稿。1888年12月,他在《耶鲁报》发表了首篇文章,内容与中国有关。

《耶鲁报》编委会

后排左一为毕德经,前排左三为路士义

1892年(23岁),二姐在费城去世。

毕德经从耶鲁大学毕业。同年秋天,入读纽约的协和神学院。毕德经在神学院的日子很愉快。他一如在耶鲁期间,传递海外宣教的负担。在纽约及周边地区的教会及大学,传讲神对宣教的呼召。

1894-1895学年,与神学院同学,也是耶鲁大学同学的艾迪、路士义一起,担任“学生志愿运动”的旅行秘书职责。毕德经看重祷告,常引用《帖撒罗尼迦前书》5:25节:“请弟兄们为我们祷告”。他自己的祷告也满有深情,犹如神在。

1896年(27岁)10月6日,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的朝圣者教会,毕德经被按立为牧师。

同年,毕德经与来自俄亥俄州特洛伊的兰媞·E·托马斯小姐结婚。两人1895年初识于北田学生营会。兰媞毕业于圣约克山大学。(Mount Holyoke College)

毕德经妻子

11月11日,毕德经牧师携妻子乘船去中国。此去成为与故乡的永别。

中国宣教时期

1897年(28岁)5月7日,毕德经夫妇抵达上海。

5月12日,夫妻二人乘船去天津,15日抵达。一周后,乘私家船前往通州,参加美国公理会的北方年度宣教会议,遇到许多同行。会后,短暂访问北京和保定府。

同年夏天,去北戴河避暑,并学习中文。夏季过后,正式开始在保定公理会宣教站的服侍。

1898年(29岁)初,毕德经写了几封信,谈及他在保定府半年多的观感、体会。他对那里独特的山川名物、风土人情、习俗习惯,充满新鲜感,也流露出对新生活的欣喜之情。

1898年(29岁)3月29日,毕德经牧师的儿子Horace Collins Pitkin 在保定出生。

公理会在保定的宣教站

1898年夏,毕德经一家再次去北戴河休假,同时继续学习中文。

1898年12月,与同工一起探访美国公理会在中国的其他宣教站。

1899年(30岁)秋,毕德经开始负责“男童寄宿学校”,其它工作还包括管理教会账目、安排祷告会、陪伴主日学的孩子们等等。到保定的前两年,毕德经花很多时间学习中文。他在保定一开始的侍奉是在教会司琴,弹奏极具感染力。

1900年(31岁)3月30日,毕德经的妻子由于身体欠佳,带孩子离开保定府。毕德经送妻子到上海,4月8日,母子二人离开中国,得以幸免遇难。

此时,中国北方的宣教士们意识到,一场不同寻常的风暴正在酝酿,却未料到会有意外的个人危险。

在1900年春,保定府的新教宣教士分属于三个差会,分别是美国长老会、美国公理会、戴德生创办的中国内地会。毕德经属于美国公理会。

5月7日,毕德经给朝圣者教会写信,信中说,他不相信这里会有殉道的事。然而,事情很快急转直下。截止到5月份,公理会在保定府的宣教站只剩下毕德经和另外两个单身女宣教士。(分别是Miss Morrill 和 Miss Gould)

6月1日,三个差会共有15人居留在保定。三个差会包括妇女孩子原本有32人,由于各种原因,此时其他人暂时未在保定。

6月8日,所有撤退的道路交通都被义和团摧毁,无法离开保定。

6月11日,毕德经以拉丁文给另一在中国的宣教士(Rev.J. Walter. Lowrie)发了一封电报。电报中提到有六千义和团员在附近村庄,正围攻天主教。当地官员听之任之。

6月24日,煽动仇恨的告示出现,鼓动除灭外国人,拆毁他们的房屋。

6月28日周四下午,一个姓孟的中国牧师,也是毕德经的同工,在街上礼拜堂打包书籍和物品时,被义和团抓走。毕德经向衙门求助,毫无用处。第二天,孟牧师遇害。

6月30日下午,义和团焚烧了城北长老会的宣教营地。本地信徒不是被杀,就是被驱赶到井里。Taylor、Simcox 等外国宣教士遇难。

同日,坏消息传到城南(公理会宣教站所在地),毕德经与女校的中国教师一起祷告。他向一个叫“老满”的中国基督徒留下遗言:“告诉我妻子,我对孩子的最后希望是,当他25岁的时候,能到中国传讲福音”。

7月1日周日早晨,瓢泼大雨。毕德经所在公理会宣教站被义和团前后夹击。他和Morrill 和Gould最后躲进礼拜堂。义和团由清军协助,步步逼近。三人跳过礼拜堂的后窗户,进入教会学校的院子,藏在一个小房间里。三人最终在此被义和团抓获,并被杀死。毕德经的头颅据说被义和团在偶像崇拜中当了供物。

公理会保定教堂内景

毕德经牧师殉道后,在美国哈特福德、艾柯赛特、耶鲁、克利夫兰等地都举行了追思会。

1901年3月24日,在保定府举行为包括毕德经在内的殉道群体的丧礼,丧礼极为隆重。在一铺盖垫子的地上,摆放着26具棺材。数名当地高官出席,有五支乐队伴奏,其中两支是法、德乐队。德国乐队演奏“上主是我坚固保障”。除了外国宣教士,还有43名中国基督徒在义和团骚乱中殉道,在棺材前的旗子上刻着他们的名字,旗子上有“乐背十架”的大字。

1901年开始,受毕德经殉道精神的感召,耶鲁大学成立了“耶鲁海外宣教会”,并继续向中国派出宣教士。

本年表的编写,得力于在“The Yale Standard”工作的Denise及Yale 图书馆Marena的帮助。感谢她们提供的英文资料。

参考资料:

1、George Sherwood Eddy,《Horace Tracy Pitkin:Missionary Advocate and Martyr》

2、Issac Conrad Ketler,《The Tragedy of Paotingfu》

3、Robert E. Speer,《A Memorial of Horace Tracy Pitkin》

4、Robert Conventry Forsyth,《The China Martyrs of 1900》

5、B.A.Garside,《One Increasing Purpose:The Life of Henry Winters Luce》

6、Henry B. Wright,《A Life With a Purpose:A Memorial of John Lawrence Thurston First Missionary of the Yale 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