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ohn 3: 04~07

约翰一书 3: 04~07

7 小子们哪,不要被人诱惑。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8 犯罪的是属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上帝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9 凡从上帝生的,就不犯罪,因上帝的道(注:原文作“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上帝生的。10 从此就显出谁是上帝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凡不行义的就不属上帝,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

前言

老约翰从二章29节到今天经文最后一节(3:10)提供了一连串的比对来分辨真假信徒。真信徒是行公义(2:29),假信徒是不断地犯罪(3:4-5);真信徒住在基督里,假信徒是没有见过耶稣和不认识祂(3:6);真信徒行义(3:7),假信徒却犯罪(3:8);真信徒是不可能一直地犯罪(3:9),假信徒却不行义和不爱弟兄(3:10)。今天的经文更加告诉了我们这两种人都有各自家族的头,信徒的头是基督,假信徒的头是魔鬼。

总结约翰对基督徒所列出的标准是以一个人的品格为“着点处”,那就是行义和爱弟兄。我认识一位主内的弟兄,他很随和有礼,总是笑脸迎人,正所谓来者不拒。他的信仰又不教条化,从来没有听过他与别人在信仰争辩,总是尊重对方更不会勉强人(不期待人)信耶稣。请问引用以上的特质就是基督徒吗?还是这样的立论未太过草率吗?这样的观察是否太过表面化呢?事实上,今天有很多信徒都以为这样的人是基督徒的标准和模范。让我们看看主耶稣如何教导我们:

马太福音:7:15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7:16 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

很明显,主耶稣要我们看到 不是他们的个性。祂要我们看他们的果子,因为品格是树,什么书必然结出什么的 果子。

7节解读

约翰在此提供了一个分辨真假信徒的方法,就是不要看人的个性而留意观察他们的行为。

小心被人诱惑

约翰提醒信徒要小心不要被人诱惑。他特别的向信主不久的人和灵命低落的人,也就是他所称呼的小子们。比对少年人和父老们,小子的灵命是不够成熟,容易被人欺骗(参看2:12-14)。那么谁在诱惑那些小子呢?相信约翰是指那些导致教会分裂的假师傅,他们公然地把教会分裂并把部分所谓的“信徒”离开了教会。然而,他们还是死心不足,继续在找机会接近教会里信心不足的人,继续蒙骗他们(参看2:19)。

小子们容易被人的外表所骗。所以约翰在整段的经文中一直强调人的品格比其个性重要。这些假师傅无疑是有个人的魅力和有一定的能力。他们看起来可能比较开朗和殷勤,甚至给人感觉到被关怀与照顾。他们是如此地愿意与人分享那些使人听起来是多么兴奋,既“新”又“独特”的洞察与亮光。这些诺斯底教师所讲的那套所谓“真理”,其系统具有学术上独特的结构,再加上他们自称拥有的额外的知识和启示。故此,这些学说的确是比使徒们所传的福音更具有吸引力和动听。其实主耶稣早就已经预料得到:

马太福音里11:25 那时,耶稣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11:26 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这正是人的心理所在,总是以为人之胜出在于拥有独门秘诀。保罗对这种的心理也有类似约翰的的教导,他更指出这些学说根本就是小学:

歌罗西书2:8 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2:9 因为上帝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

加拉太书4:9 现在你们既然认识上帝,更可说是被上帝所认识的,怎么还要归回那懦弱无用的小学,情愿再给他作奴仆呢?

只可惜,这些学问都是在上帝的真理以外的道理,他们甚至是福音的破坏者。反观主耶稣的福音,一方面是奥秘,但同时却又是这么的浅白。人很容易把“奥秘”看为“深奥”。但事实是“奥秘”不一定是“深奥”的。所以约翰要信徒特别地小心,最重要的是看重人的品格和他们所结的果子。因为人看重外表而被那“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所骗。

约翰面对入侵的诺斯底异端是很容易为人所接受的。他们宣称人一旦获得他们的知识,人的“纯洁精神”就能够在死亡时逃脱肉体的捆锁并且能够逃避所有的鬼魔,上升到与上帝联合的境界。这异端首先迷惑人让人们相信人还有“纯洁精神”这与强调人有原罪的福音是背道而驰,罗马书5:12-19:

5:12 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5:15 只是过犯不如恩赐。若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何况上帝的恩典,与那因耶稣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赏赐,岂不更加倍地临到众人吗?5:16 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赐;原来审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赐乃是由许多过犯而称义。5:17 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吗?5:18 如此说来,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

其次,这样的说法就无疑地把救恩必须依靠知识而非恩典了。这与圣经的教导是违背的:

以弗所书2:8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

与此同时,这异端所提出的知识只限于优秀分子,而不是给予渴望要得着的人。这与主耶稣的教导又是背道而驰:

马太福音7:7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7:8 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由此可见,这理论是如何地挑动人向往学术的优越性与社会的势利眼光看齐。能够成为圈内人并作为一个被光照的人是何等的荣耀与吸引。时至今日,这现象依然是这么富有吸引力,对堕落的人性而言,能够向上爬而颖脱而出的确是有富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所以今天在一些次基督教派里,如灵恩派和成功神学的教会里,他们迅速增长的原因也是如此。

此外,诺斯底异端也带领人进入另外两个的极端,纵欲和禁欲中。纵欲的极端认为因为他们拥有特殊知识使他们成为“珍珠”而不会被这个世界所“污染”;他们提倡“属灵”人是不会被任何败坏的行为所沾污,所以他们就有足够的理由来放纵自己,比如随便地行淫和过低劣与堕落的道德生活中。禁欲的极端认为既然自己已经成为“珍珠”,进而跟随禁欲主义而最终以自己的“成功”而被自己的骄傲和优越感而吞噬。这就正如保罗所说:

罗马书7:21 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

因为当人依靠自己在属灵上有所增长(为善)就骄傲起来(有恶同在)。而约翰却坚持的原则是“行为是品格的无误指标”。因为主耶稣所走的路线是以行为表达祂的品格:

使徒行传10:38 上帝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祂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上帝与祂同在。

主耶稣一生的时间以行为表露出祂的品格,这是需要时间让人观察这并不是一时的假装,另一方面这些品格必然在人面前结出果子。

约翰所指的诱惑就是那些假信徒和假教师所教导的,就是人既可以得救的同时依然可以不断地犯罪。事实上,约翰从来没有否定信徒是会犯罪,他要指出的是如果一个信徒继续不断地犯罪的话,他最好马上做出自我测试,看看到底自己是否已经重生。

行义是属基督

既然我们的主是这样,作为祂的门徒更当如此。然而,我们必须留意的是这样的行为与我们在上帝面前称义无关,我们称义是因为上帝的恩典和我们的信。只是已信的人必有行为为他作证他是一个重生得救的人。

既然一个人可以随时宣称自己有从上帝来的知识好光照,正如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宣称自己是基督徒一样,所以约翰认为最好的测试是自己有没有行义如基督一样。若然,他就是属基督的。

8节解读

主耶稣是没有原罪的,而魔鬼却从起初就犯罪,这是何等强烈的对比,所以主耶稣能够以无罪之身来除灭魔鬼的作为。在没有说出耶稣如何战胜魔鬼的作为之前,他指出了那些假信徒和假师傅是属于魔鬼的。

犯罪是属魔鬼

耶稣曾经对犹太人的领袖说过他们的祖宗不是亚伯拉罕而是魔鬼:

约翰福音8:44 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

耶稣凭什么说这些犹太人的领袖是魔鬼的儿女呢?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为。他们表面上是对上帝委身,但他们的行为却完全表露无为:

约翰福音8:39 他们说:“我们的父就是亚伯拉罕。”耶稣说:“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8:42 耶稣说:“倘若上帝是你们的父,你们就必爱我,因为我本是出于上帝,也是从上帝而来,并不是由着自己来,乃是祂差我来。

所以约翰要小子们不要单被别人所说的话蒙蔽,他们必须要超越言语,观察其人的行为。可是懂得分辨一个人的个性和他的行为已经是不容易的,能够看透一个人的行为更是不容易。当我们阅读福音书时,我们很容易看出法利赛人的假冒为善的行为。然而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是否一样这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真正行为呢?

福音书之能够这么容易看出法利赛人的虚假行为是因为他们被观察在主耶稣的眼里,其次是我们可以把他们与主耶稣相比。但是在现实的生活里我们容易被蒙骗。这是因为我们的行为可能与他们差不多而导致我们无法分辨。我们必须要尽量学习我们的主耶稣,除非我们也像祂一样的恨恶罪恶,喜爱善良,就正如约翰所说“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否则我们绝对不容易察觉他们不义的行为。

魔鬼是谁

约翰首先在3:5里描述耶稣是没有罪的。在这里他以强烈的对比来描画魔鬼,说牠从起初就犯罪。这样的描述就好像在说,牠除了犯罪以外,牠再没有别的事做了。事实上魔鬼和罪的来由是一个迷。一般的看法认为魔鬼曾经是权力最高的天使,上帝让牠掌管这地球并且在众天使之上。只可惜他背叛了上帝,在上帝面前犯罪而被打下来:

以赛亚书14:9 你下到阴间,阴间就因你震动,来迎接你。又因你惊动在世曾为首领的阴魂,并使那曾为列国君王的,都离位站起,14:10 他们都要发言对你说:“你也变为软弱像我们一样吗?你也成了我们的样子吗?”14:11 你的威势和你琴瑟的声音都下到阴间。你下铺的是虫,上盖的是蛆。14:12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从天坠落?你这攻败列国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14:13 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上帝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14:14 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14:15 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14:16 凡看见你的,都要定睛看你,留意看你说:“使大地战抖,使列国震动,14:17 使世界如同荒野,使城邑倾覆,不释放被掳的人归家,是这个人吗?”

以西结书28:12 “人子啊,你为推罗王作起哀歌说:‘主耶和华如此说:你无所不备:智慧充足,全然美丽。28:13 你曾在伊甸上帝的园中,佩戴各样宝石,就是红宝石、红璧玺、金钢石、水苍玉、红玛瑙、碧玉、蓝宝石、绿宝石、红玉和黄金,又有精美的鼓笛在你那里,都是在你受造之日预备齐全的。28:14 你是那受膏遮掩约柜的基路伯,我将你安置在上帝的圣山上,你在发光如火的宝石中间往来。28:15 你从受造之日所行的都完全,后来在你中间又察出不义。28:16 因你贸易很多,就被强暴的事充满,以致犯罪,所以我因你亵渎圣地,就从上帝的山驱逐你。遮掩约柜的基路伯啊,我已将你从发光如火的宝石中除灭。28:17 你因美丽心中高傲,又因荣光败坏智慧,我已将你摔倒在地,使你倒在君王面前,好叫他们目睹眼见。28:18 你因罪孽众多,贸易不公,就亵渎你那里的圣所。故此,我使火从你中间发出烧灭你,使你在所有观看的人眼前变为地上的炉灰。28:19 各国民中,凡认识你的都必为你惊奇。你令人惊恐,不再存留于世,直到永远。’”

然而,魔鬼不是永恒的,上帝才是。牠被造之时并非已经有罪。牠之有今日是因为牠的悖逆。牠虽然大有能力,但牠不像上帝拥有全知,全能,或者无所不在。牠之能够比我们强是因为牠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以弗所书6:12 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

魔鬼撒旦是被造的却刻意悖逆,耶稣是上帝却愿意顺服甚至死在十字架上。魔鬼本来是仆役,耶稣却甘心为仆人。从一开始魔鬼就犯罪,而耶稣是没有罪的。所以耶稣的降临是要除灭牠的作为。

有关“罪”这个问题,比如说罪是否上帝创造呢?如果不是祂创造的,难道祂没有预知它的毁灭性的吗?为什么上帝不阻止或者消灭它呢?这些问题的确使人困惑。今天的经文告诉我们魔鬼是从起初就犯罪,这意味着罪是由魔鬼开始,是牠带入世界。魔鬼是第一个犯罪的人。今天那些不在基督里的人就是牠的后人。

那么我们可以说魔鬼也懂得创造吗?牠岂不是创造了罪吗?不是的。“罪”虽然是存在,但它的本质是不存在的。让我们看看保罗如何描述罪:

罗马书3:23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

所以罪是缺乏了某些东西而已,并非是多了某些东西,那东西就是上帝的荣耀了。就正如黑暗是不存在,因为它缺乏了光。所以罪在上帝的荣耀面前是站立不住的,就如黑暗不能在光的面前站立得住一样。

罪进入世界和它的贻害的确是一个奥秘,但这并没有打乱了上帝的计划,或者带给上帝什么惊讶,因为这是祂早就预料得到的。因为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已经在创世以前已经有基督预备给我们,也就是在创世以前已经拣选了的我们,让我们因着基督的缘故而被拯救:

彼得前书1:20 基督在创世以前是预先被上帝知道的,却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

以弗所书1:4 就如上帝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

所以上帝早就知道魔鬼是会犯罪,人也会开启一条“犯罪”的路。但是当人走在这条不归路的时候,人变得很矛盾,而魔鬼就有机可乘迷惑人了,所以人就常常问出一些自相矛盾的问题来质问上帝,甚至讥笑上帝以耶稣拯救世人的方法。比如一个醉酒鬼开车撞向另一台载满小孩的校车时,我们会期待上帝,甚至质问上帝为何不以上帝迹介入拯救这些无辜的小孩。如果事情真的是会这样发生的话,我们是否也能够接受当我们撒谎的时候,上帝马上使我们成为哑巴的方法来处理呢?我们岂不会认为上帝触犯了我们的自由意志吗?

是的,只有当我们明白这样的选择性处理方法是不合理也不是我们能够接纳的话,我们就会明白上帝用恩典来处理罪的问题是何等的伟大和合理了,就是祂自己成为一个人,以无罪之身来到世界为我们的罪而舍去生命。

耶稣如何除灭魔鬼的作为呢?

基督之道成肉身的降临是为了拯救我们,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真理。此外,祂的降临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除灭魔鬼的作为。然而,除灭魔鬼的作为不代表消灭魔鬼。所以魔鬼依然在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除灭”原文的字根是“解开”,意思是“释放”。用于“解开”的例子有耶稣所骑的驴驹和复活的拉撒路的事情上:

马太福音21:2 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对他们说:“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必看见一匹驴拴在那里,还有驴驹同在一处。你们解开,牵到我这里来。

约翰福音11:44 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

以上的两处经文都表达出“释放”的意思。只是这个字后来却被用为“摧毁”,比如拆毁一座建筑物。这正是约翰在这里的意思,除掉魔鬼的工作,破坏并摧毁牠的工作。所以除灭魔鬼的作为可以解释为“使魔鬼的活动无效”或者“夺回牠的权力”,这是因为信耶稣基督的人已经拥有足够的武器和能力胜过牠的作为;而牠的武器和能耐已经被稍弱了。耶稣以压倒性的姿态败坏了魔鬼的作为:

路加福音11:21 壮士披挂整齐,看守自己的住宅,他所有的都平安无事;11:22 但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胜过他,就夺去他所倚靠的盔甲兵器,又分了他的赃。

耶稣以壮士来形容魔鬼撒旦,而耶稣就是比牠更壮的壮士。牠看守着牠所拥有的。耶稣夺取牠的赃就是那些本来是失丧的灵魂,如今却归向基督的人,所以牠的国就越来越小了。魔鬼在这威胁之下做出垂死挣扎。然而,耶稣夺去魔鬼的盔甲和兵器的方法,在人的眼中可说是夷匪所思,无法置信。希伯来书记载了祂所用的独特方法:

2:14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2:15 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虽然战斗持续,但是撒旦已经输了这场战争,连判词也定了,惩罚马上到临。虽然零星的战斗依然,但基督徒大可以安息在主里,不必再被罪恶所捆绑了,更无须顺服在魔鬼的权柄之下了。

9节解读

一方面耶稣把魔鬼的作为消灭了。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是从上帝生的,我们有上帝的种子在我们里面。这种子就是上帝的道。综合了以上两个因素,我们就不可能长期继续地犯罪了。

凡上帝生的就不犯罪

约翰在这里所说的不犯罪并非是说人从此就完全而不犯罪了。“不犯罪”在希腊原文里的意思是当人在遵守耶稣的道时,这人就不会练习,实行,惯性地犯罪。原文是绝对没有包括偶然犯罪的意思在内。其实约翰早在1:8-2:1就说过人偶然还是会犯罪的:

1:8 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1:9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1:10 我们若说自己没有犯过罪,便是以上帝为说谎的,祂的道也不在我们心里了。2:1 我小子们哪,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要叫你们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

所以约翰在这里主要是要说出,真信徒是不可能持续不断地犯罪下去。这就是“他也不能犯罪”的意思。但是假信徒却是不断地犯罪下去。为什么真信徒不能继续地犯罪呢?这是因为他们知道得救是在于上帝的恩典,而这恩典是源于上帝先爱我们。当人领受了这样的爱,再加上他里面圣灵之工作,这人不得不想尽全力停止犯罪下去。因为一个不信的人犯罪是犯了良心的法律,但对一个信徒而言,犯罪是伤害了爱他的父上帝。

有一个女孩对另一个女孩说去网吧玩而被拒绝了。理由是女孩的爸爸不喜欢她去这样的地方。邀请去玩的女孩说,你爸爸这样的思想伤害了你的自由,但拒绝的女孩却认为如果她去的话,受伤害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她爸爸。当一个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时,他自然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伤害了,这是自然的反应。所以假信徒是遮掩不了的,因为他们会不断地继续犯罪而没有任何的内疚感。

所以我们面对犯罪这事情上有着两个真理:(1)尽管我们已经信了耶稣,我们还是会犯罪。(2)对一个真正的信徒而言,他绝对不会持续地犯罪。所以我们必须要懂得如何平衡这两个真理。我们一方面不要期待我们会变得绝对的完美的同时,我们也要追求圣洁,不要满足于平庸的基督徒经历里。就正如一个脾气不好的人,信主后,他能慢慢地变得不再随便骂人。每当他再犯骂人的罪时,他会认罪,并透过认罪而得着洁净与赦免。当人处于这样的良性循环里就能渐渐地胜过自己的脾气。至于他改变的速度是在于他让里面之圣灵掌管有多少,就是他愿意交出自己有多少而定。

10节解读

约翰总结这一段经文说:透过一个人的行为就知道他是属上帝还是属魔鬼。行不义的人和不爱弟兄的人就是属魔鬼的。

面对试探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试探。比如我们都会肚饿的。肚子饿不是罪,更不是在犯罪。肚饿只是显示出人的需要。犯罪与否是视乎一个人用什么方法来满足他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在上帝的意念以外的方法来满足他的需要,这就是犯罪了。如果一个人按照上帝的旨意之内来满足他的需要就不是犯罪了。所以那些人行不义和不爱弟兄的,这都不是上帝的旨意之内,所以他们就犯了罪,他们就是魔鬼的儿女了。当然我们也知道有些需要,它们的本身就已经不在上帝的旨意之下,他们通常都是欲望。

然而,到底什么是行不义呢?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呢?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两件事弄清楚的话,我们就很容易被这些假师傅骗了。所以一下的分析,我们会集中于如何分辨出假信徒和真信徒在这两方面的分别。

什么是行不义

“行”这个动词的意义与我们在第9节所说的“不犯罪”的意义是一样。一个人的行不义是指这个人一直在操练,惯性地行不义的事情,但不代表他偶然会做一点善事。这有两种可能性,(1)这是他的个性,比如他喜爱帮助人,这是他的天性,就如一只狗比另一只狗友善一样。很多时候这样的个性被误会为好的品格,所以他们累计了很多积分,一旦在关键时刻的到临,受过他好处的人不得不投他一票。当这人明白这一点的时候,他很可能见本加利而主动地进入下面的第二点。(2)另一个可能性是只要能够达到一个人的私欲,他会甘心乐意地付出,甚至做出重大的付出,超越一般人可以想象的付出。当然这要视乎他有多想要这东西而定。

这样的人可能表面上很谦卑随和,只可惜在关键的时刻,就是要活出上帝的义的时候,他们绝对会坚持他想要的东西,比如名利,权利等等。这就是在上帝面前的不义了。一般情况下,旁观者不容易查看出来。比某人争着要做教会领袖,既是义工又没有工资,对旁观者来说更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达不到目的是不会摆休的,因为这是私欲的问题,不是利益的问题。

什么是爱

约翰说爱弟兄并非是指广泛地对其他人表达温暖,平易近人,笑脸迎人。这都只是一个人的个性,是指可以说是文明社会里人们当有的本分。但是对那些怀着目的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是刻意学然后这样做,目的是要争取他人对他的接受和信任。这都是政客必须具备的条件,因为他们需要的是人们关键的一票。约翰在这里所说的是人内里的一种真正的改变,就是因着上帝的爱而被感染了,最终在生命上做出的改变而主动地爱他人。

爱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意志上的行动。它不是一种感受,因为感受通常都是领受而非付出。爱是不怀着特殊的目的的情况下来表达关心,愿意分享,勤劳与忠贞,慷慨与坚忍。没有这种爱,我们就没有权利自称为上帝的儿女。当然,这种爱是不可能自然地产生在任何一片土地上,因为这是从上帝来的礼物,再加上人里面圣灵的耕耘而产生出来的。那里有这种爱的出现,那里就证明出有上帝的生命在其中,当然也证明了这人是上帝家的成员。

当人把这样的爱继续耕耘,面对广大的群众也以同样的心态来对待,这就真正可以成就出真正的“博爱”精神。

总结

在今天最后一句经文里约翰说:不爱弟兄也是如此。他的手法是要带出下一个主题“爱”。为什么他要进入“爱”的主题里呢?我们都知道任何的理论或者神学,我们首先必须要处于客观的态度来处理。主观的态度很容易把人带入错误的想法。但如果只停留在客观态度之下,没有把这些理论和神学应用在我们身上并且改变我们生命的话,这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所以“爱”这个主题是必须提及的,因为透过“爱”我们的品格就表露无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