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5
第五课
第五课:哈曼得报应(6:1-7:10)
以斯帖单单爲王及哈曼预备筵席,旨在预备王听忠心之言,也避免打草惊蛇。哈曼却连夜预备了一个木架,欲求王允许将末底改挂於其上。在同一天晚上,亚哈随鲁王夜不能寐,就吩咐人为他读起历史书来,竟然读到末底改救王命之事,并得知末底改未获任何酬报。这是巧合或偶然?绝不!实在是神在暗中掌管一切,让事情按照他的旨意成就。王命哈曼将王穿的朝服给末底改穿戴,骑上带冠的马在城中遊行,宣告他是王所喜悦的人。王与哈曼第二次赴王后筵席时,以斯帖趁机向王揭露哈曼灭绝以色列民族之毒计。结果在神奇妙安排下,哈曼得到应得之惩罚,被挂於自己爲末底改预备的木架上。
一、末底改得尊荣(6:1-14)
A.国王失眠(6:1-3)
【吩咐人取历史来,念给他听】当众人在睡梦中时,贵为一国之尊的国王却睡不著觉。奇怪的是他没去听音乐、也未去找妃嫔,却吩咐人拿历史来唸给他听。或许王想用乏味的历史催他入眠,哪知竟然读至天亮时分仍未能入眠。恰巧听到卷上写著王的太监、守门的辟探和提列想下手害王,而得末底改报告之事。王特别追问末底改是否得了赏赐,这也非常特别,因为据希罗多德记述,波斯王通常会迅速赏赐有功之人,王本可默认已经给了赏赐。
当亚哈随鲁得知末底改未得任何赏赐之后,一定更加睡不著了。这事发生在大约4年前(比较3:7与2:16),末底改未得赏赐,无人向王提及,末底改本人更是从未要求赏赐。这事一定会让王心里不安,感觉失罕、失职,同时对末底改的德操也必定心怀欣赏。当王得知末底改是犹大人时(参10节),必定对这个民族也怀有特别的好感。就如哈曼因恨末底改一人而恨犹大全族,王因爱一人最终惠及其全族。显然这是出於神,留待适当的时候才给予赏赐。诚如先知所说:“那时,敬畏耶和华的彼此谈论。耶和华侧耳而听,且有纪念册在他面前,记录那敬畏耶和华思念他名的人”(玛3:16)。
当事情糟到不能再糟的时候(参斯5:14,6:4),一连串似乎巧合的小事,却会带来彻底的转变,影响、甚至决定故事的结局。
B.末底改得尊荣,哈曼蒙羞(6:4-14)
有人救过国王一命,竟没有任何奖赏,那实在是太疏忽了。因此,必须立即补偿,并且要特别隆重地执行,免得国王声誉受损,被评为行事不公。就在国王思索如何奖赏末底改的时候,哈曼出现在院子里。
6:4-6,哈曼一夜与妻友讨论,监视木架的製作,恐怕也是一夜不眠;然後顾不得睡觉,想趁王还未上朝的清早,及时与王商议,处死末底改。路上必定会思索怎么捏造谎言,以求王允準。他到达后立时被亚哈随鲁王召见,这是相当意外的特别恩典,他可能看为好兆头。但此时二人相遇,心意却相反。【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当如何待他呢】(6节),正如哈曼先前不告诉王【有一种民】是谁(3:8),现在王无意中也不告诉他【王所喜悦尊荣的人】是谁。以致哈曼误以为自己就是那位王所喜悦尊荣的人。近期发生的事让他自然则然地这样推论。
本章1-5节至少有五个细节,表明了上帝对以色列百姓的护佑:国王失眠,听人读历史书,侍候的臣仆选了特别的一卷,王未曾赏赐末底改,哈曼到得恰逢其时。
6:7-9,哈曼的建议,暴露出他是一个多麽重视名气威望、骄傲自大的人,这是他跌倒的预示(箴16:18)。他本可以要求高官厚禄,此时却想要穿王的朝服,乘戴冠的御马,并要人在前扬声宣告。【王的朝服】在古代具有重大意义;穿上他的朝服代表一种特别的恩宠。穿上某人的衣服就是分享他的权力、地位、荣耀或尊严,哈曼的建议不只给承受者极大的尊荣,也非常讨好王,因为是选择他的朝服,而不选择财富。【戴冠玉马】Baldwin根据在Persepolis挖掘出的雕刻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做法,就是把马两耳之间的毛打成一个结,戴上冠冕。哈曼还想坐王的御马,或许透露出他觊觎王位的野心,尽可能表现得像王一样(参王上1:33)。
6:10,想不到,哈曼受命成为执行御命的【极尊贵的一个大臣】;而接受朝服和御马的【王所喜悦和尊荣的人】,竟然就是哈曼要把他掛在木架上治死的末底改。此时王已经知道末底改就是坐在朝门的犹大人,但王此时似乎还不知道哈曼要除灭的是犹太人,应该也不知道末底改坚决不拜哈曼之事。
6:11-13,国王对哈曼和末底改这两位臣下彼此间的冤仇敌对,似乎一无所知。当时观看遊行的百姓,一定能看出其中的讽刺性,希奇两者多麽不相称。众臣仆知道二人之间的仇恨,以及哈曼要灭犹大全族的恶谋,看到这情景一定特感希奇。受命接受众臣仆下拜的哈曼,竟然如此服侍他所仇恨、要杀的犹太人末底改!哈曼奉旨所宣告的话,一定如鲠在喉般让他难受。哈曼以为是献给王的妙计,自己可大得尊荣,结果反而大大羞辱了自己!Moore说,这次是早起的鸟儿被蟲吃。
哈曼虽是【极尊贵的大臣】,却因为末底改而丢尽了脸,无地自容,【忧忧闷闷地蒙著头】,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想到末底改头蒙灰尘的情景(4:1;参撒下15:30; 19:4; 耶14:3-4; 结24:17)。哈曼哀伤地急忙回家,把所发生的事详细告诉他的妻子及他的参谋。哈曼的妻子和朋友认识到,有一些未知的力量在维护著犹太人,赐福予他们(cf.民23:9; 23:21; 23:23; 24:9; 24:17; 24:19; 书2:9-13)。哈曼今日处处碰壁,但他们所说的话,让人听起来他们一点责任也没有。【他如果是犹太人】,似乎表示他们当初并不晓得这事,而哈曼却早知道末底改是犹太人,且告知了亲友(斯5:13)。他们以前若不知道这一重要细节,实在反常,但知道之后仍然给哈曼出不良主意,也是不当(5:14)。现在他们认识到:【你在末底改面前始而败落,他如果是犹大人,你必不能胜他,终必在他面前败落】(6:13)。这样冷淡的劝告背後,似乎有一番民间公认的睿智。
犹太人被掳掠至殖民异邦,仍得生存且增多,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他们的民族身分。波斯先王曾允许犹太人返回故土,建立圣殿。人们的眼睛看得很清楚,也见證了他们所信之神的大能。末底改既是被掳之民,又是个犹大人,根本算不了甚麽,也没有甚麽可恃与哈曼争斗。但哈曼的智慧人和妻子却如此告诫他,圣经未提他们何时得知末底改的民族身份,末底改不向哈曼下跪,早已申明自己是犹大人,哈曼妻友应该知悉,可他们为什么此前没有这样提醒哈曼?
正说话之间,太监来催哈曼赴以斯帖所预备的筵席。他并非不想赴席,因他一定想藉机重振一下自己的士气。哈曼此时一定不敢再想把末底改掛到木架上了,但他丝毫没有意识到的是,此行是急速奔往死地(箴1:18-19;7:22)。
事态急转直下,哈曼还在踌蹰,亲友无计可施,此时也发出不祥的警告。这时,太监来到门前,国王派人来接他去赴宴。又一次【速速】去行(参6:10节)。
这一章充满了巧合,但所有的细节都合情理,不会令人觉得不可置信。每个人的举动都很吻合他的性格。而且,正因哈曼本性好炫耀,到头来竟碰了一鼻子灰,让死对头享尽威荣,造成极度戏剧性的讽刺。神实在是阻挡骄傲的人(雅4:6)。
二、哈曼命丧王后宴(7:1-10)
以斯帖在第二次筵席中求王救她的性命。她不求金钱、美衣、珠宝,只求王救她和她族人的性命。王后求王救命,王焉有不救之理?当以斯帖身份表明、哈曼阴谋揭露之际,哈曼害人终害己,得了应得的报应!
7:1-2,第二天的宴会与第一次一样(5:6),酒席之间,大家正在畅饮之时,国王再一次慷慨邀问以斯帖有何求。以斯帖席间一定在察言观色,等候时机。她沉著冷静,执意等王主动开口,实属不易(雅1:19)。这次王称呼她的御衔【王后以斯帖】,像5:3一样。在此险要关头,国王的礼貌称呼使局面向以斯帖倾斜。
7:3-4,王后以斯帖也回之以礼,以尊称回答国王。【我的性命……我的本族】,以斯帖以受害者的身份讲话、哀告,这逼切的语言蕴藏著强烈的感情,虽在回答国王的问题,却引出更多的问题,王的好奇心被挑得高而又高。她求王保命,让国王惊奇:竟然有人想谋害王后。我和我的本族【被卖了】,是指哈曼以财富为饵,诱使国王答允他所求的灭犹大族之谋(3:9)。她也简述了哈曼的谕旨(3:13)。【我们若被卖为奴为婢,我也闭口不言,但王的损失,敌人万不能补足。】以斯帖揭露哈曼阴谋,但特别指明此事与王有害,主谋者乃是王的仇敌。NIV的翻译是,【我们若只是被卖为奴为婢,我就闭口不言,因为这样的危难不值得来打扰王】。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1)如果只是被卖为奴,则犹太人的苦难,对王而言损失不大;或(2)如果是单单被卖为奴的话,以斯帖就不会打扰王了。
7:5-6,【生死在舌头的权下】(箴18:21),以斯帖大胆表明自己属于要被杀戮的少数族群,同时小心避免说出哈曼的名字。哈曼此时一定觉得阵阵寒意,国王则必定惊奇有加,他或许尚未料到此事与哈曼有关,立马想知道是谁阴谋要害他的王后,迫切地问︰【擅敢起意,如此行的人是谁?这人在哪里呢?】
以斯帖随即指出哈曼是国王的叛徒,也是犹太人的敌人。她指哈曼为恶人,因她已占优势,也眼见哈曼的惊恐,更是抓住机会,拯救自己同胞的性命。以斯帖这段话旨在表明,她像末底改一样,发现了一出反对王的阴谋。她恳求国王拯救她自己的性命和她同族的性命,因为这样做符合王的最佳利益(Berlin)。这样,以斯帖把责任完全归在哈曼身上,让王感觉自己是被蒙蔽才支持哈曼的,从而可以惩罚哈曼。
哈曼必定大吃一惊,以斯帖对王说的话揭开了一大祕密,因为他和王都不晓得以斯帖的本籍。原来他无意间竟威胁到王后的性命,加上刚发生的羞辱性事件,让他同时面对王后、王所喜悦的末底改,更有现在知悉内情的国王,这打击实在太大了。
7:7,国王愤怒离席,或许寻思该怎么处理。有趣的是,这次王没有询问谋士该怎么处理。王的离席,使哈曼这个投机者抓住机会孤注一掷,以逃脱这可怖的难关。他估计此时已经无法向王求情了,决定向他本要加害的人,恳求网开一面,这人正是他所鄙视的犹太人。王后岂不是特意请他来赴宴麽?也许她会心软吧?
7:8,女宫的礼仪十分严谨,哈曼要与王后谈话根本不可轻举妄动,否则必会触犯王后。若不是在这生死关头,他必定会随国王而离席,避免与王后独处时遭人猜测与閒言。王后还斜倚在榻上(这是波斯宴会的习俗),哈曼向她走来,竟伏在以斯帖所靠的榻上,就此註定了他的死刑。即或以斯帖想救他,也无能为力了。国王被以斯帖的话所主导,勃然大怒,从最坏的角度来看待哈曼的动作,说他是【凌辱王后】。想必他联系到末底改的功劳和德操,王后的为人,断定哈曼所说【与王无益】之民,实在是大有益处之民,故此明白自己被哈曼蒙蔽,定意严惩他。王话音刚落,人就蒙了哈曼的脸,表示当场有侍从遵国王之命而行事。这一引人注目的行动很重要,表示罪犯再也不配看到国王的脸。因此,波斯在处决罪犯前,首先是用纱或餐布蒙住脸部。
7:9-10,此时,伺候王的太监哈波拿再暴,哈曼立了一个木架,要把曾救了王命且不抱怨未得赏赐的犹大人末底改掛上去。此话让国王进一步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立马采取行动,命令将哈曼掛上。善恶报应在此展现,极具讽刺,哈曼【被掛在自己所造的木架上】,参诗9:15-16。
主要参考资料:
马有藻博士著,《旧约概论》。
包德雯著,《丁道尔旧约圣经註释:以斯帖记》(台北:校园出版社,1999)。
Expository Notes of Esther, Thomas Constable.
讨论问题:
末底改自己对救王之功未提任何要求,四、五年前的行动奇妙地得到奖赏(6:10-11)。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我们为主和为别人所做的一切善事?(参林前15:58)。
国王不眠之夜让人读历史给他听。你可有失眠的经历?你如何应对?
试讨论哈曼的妻子和智者如何看到犹太人是特蒙护佑之民(5:13)?什么蒙蔽了哈曼的眼睛?我们能从以色列的历史和现状看到神什么样的作为(参创12:3)?
世间万事万物,是出於偶然,还是的确有神的安排及掌管?在我们感到迷惘无助的时候,能否认识到神仍然在眷顾带领?
从以斯帖两次设筵及她在国王面前说的话,可以看到她的哪些长处?试析她为什么能讲出这样的话?
何谓报应?你如何看它?(参诗7:15-16;罗12:17-21)。
哈曼的下场,给我们怎样的警惕及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