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18: 12~18; 25~27

《约翰福音》18: 12~18; 25~27

12 那队兵和千夫长并犹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稣,把祂捆绑了。13 先带到亚那面前。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14 这该亚法,就是从前向犹太人发议论说,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

15 西门彼得跟着耶稣,还有一个门徒跟着。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16 彼得却站在门外。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17 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他说,我不是。18 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

25 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有人对他说,你不也是祂的门徒吗?彼得不承认,说,我不是。

26 有大祭司的一个仆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说,我不是看见你同祂在园子里吗?27 彼得又不承认。立时鸡就叫了。

I. 那队兵和千夫长并犹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稣,把祂捆绑了。

1. 那队兵和千夫长并犹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稣

这里所说的千夫长,我们在查前面一段经文的时候已经提到过。

中文圣经是用“和”把“那队兵”与“千夫长”连接在一起的,但是对于“犹太人的差役”,却实用“并”来连接的,所以这里所说的“那队兵”应该就是罗马兵。因为从中文的文字来看,“和”比“并”的关系更近。

他们这一批人“就拿住耶稣”。

我们在查前面一段经文的时候,我们就讲过,主耶稣完全有能力不被这些人捉拿的,但是主耶稣宁可不使用祂的权能,祂甘心情愿地听从天父上帝的安排,不然的话,这些人是不可能“拿住耶稣”的。

2. 把祂捆绑了

(1) 捆绑

按照一般逮捕人的惯例,对于一个非暴力的人,只要“带走”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被逮捕的人是一个暴力分子、有抗拒的行为,或者有抗拒的企图,那么就应该用手铐这一类的器械来对付。

当这些人在犹大的带领之下来捉拿主耶稣,主耶稣并没有任何反抗的行动。按理来说,完全没有捆绑的必要。但是这些人却把主耶稣捆绑了。我们在上一次的查经中,就讲到他们很可能向彼拉多谎报,主耶稣是个叛乱分子。

回顾一下,祭司长和法利赛人以前曾派差役去捉拿耶稣。当差役回报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对差役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带祂来呢?”(见约翰7:45B)至少在那个时候,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还不敢命令差役以捆绑的方式来捉拿耶稣。但是现在他们敢了,因为这个时候是在夜里,主耶稣被捆绑,落在仇敌的手里。

(2) 把祂捆绑了

圣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只有主耶稣是被捆绑了、被捉拿了。

主耶稣为了保护祂的门徒,曾命令那些来捉拿祂的人,“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见约翰18:8B)所以祂的门徒可以平平安安地逃走了,现在只有只有主耶稣被他们捆绑了。

II. 先带到亚那面前。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

1. 亚那是谁?

圣经在这里告诉我们,“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那么一个大祭司的岳父又有什么样的权力呢?

其实,亚那曾经是大祭司。亚那在公元6至14年任大祭司,但是亚那被罗马巡抚革职。但是以色列民认为大祭司的职分是终身的,罗马巡抚没有资格来管理犹太教里的事情。而该亚法是罗马帝国所认可的大祭司,在公元18至36年任大祭司。所以,在主耶稣被捉拿的时候,该亚法是大祭司。

因为犹太教里的事情与当时的罗马帝国政权交织在一起了,而在百姓的心目中认为亚那仍然是大祭司,所以在该亚法任期内,亚那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甚至在幕后仍然行使大祭司的职权。

2. 为什么他们先把主耶稣带到亚那那里?

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先把主耶稣带到亚那那里。

有的解经家认为只是顺道。因为他们从客西马尼园走向该亚法的家的路途中要经过亚那的家,就先进去了。

有的解经家认为当时的人们知道亚那是一位卸任的大祭司,从宗教的角度来看,该亚法是现任的大祭司,该亚法才是真正有权的。他们不能在该亚法审问了主耶稣之后,再让主耶稣去接受一个已经卸任的大祭司的审问。审问的程序应该是逐步升级,所以先去亚那的家里。

因为圣经没有明确说明,在其他的福音书里也没有记载他们为什么把主耶稣先带到亚那的家里,甚至其他的三本福音书没有明确讲明他们曾把主耶稣带到亚那那里:马太只记载了到该亚法的家里,而马可和路加只是笼统地讲带到大祭司那里。因为路加曾说,“该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丢彼拉多作犹太巡抚,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亚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吕撒聂作亚比利尼分封的王,亚那和该亚法作大祭司”。(见路加3:1~2A)可见亚那和该亚法都是大祭司。但是单纯说“大祭司”,我们就无法推断出更多的内容,更不能知道为什么先去亚那的家。

所以对于为什么他们先把主耶稣带到亚那面前,任何的一种解释都有可能。我们则认为第二种解释比较合理。而且来捉拿主耶稣的人中,有法利赛人的差役。法利赛人是很讲究律法的,所以对于宗教上的事应该由大祭司来定案的。亚那虽然是百姓心目中的大祭司,但是实际上还是该亚法是大祭司。所以先把主耶稣送到亚那面前受审,犹如一场预审一样,但是不能有最终的定案。然后再送到该亚法那里,作最后的定案。

III. 这该亚法,就是从前向犹太人发议论说,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

1. 该亚法

我们刚才稍微介绍了一下该亚法是怎么成为大祭司的情况,现在我们要来看一看,这个该亚法对主耶稣的看法 。

圣经在这里告诉我们,他曾经发表过一些对主耶稣的言论: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当主耶稣把拉撒路从坟墓里叫出来的时候,除了马大和马利亚目睹了这个神迹以后,很多很多犹太人都目睹了主耶稣的这一个神迹,甚至有人向法利赛人报告了主耶稣的这个神迹。于是,“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公会,说,这人行好些神迹,我们怎么办呢?若这样由着祂,人人都要信祂。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内中有一个人,名叫该亚法,本年作大祭司,对他们说,你们不知道什么。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他这话不是出于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预言耶稣将要替这一国死。也不但替这一国死,并要将上帝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从那日起,他们就商议要杀耶稣。”(见约翰11:47~53)

在这里我们就知道这个该亚法是希望处死主耶稣的一个人,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把主耶稣送到该亚法手下去受审,其结果一定是在事先已经早就定下了。

2.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该亚法的那一句话,“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该亚法完全是从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最主要是从他自己的角度来考虑的。我们刚才说了,罗马巡抚不喜欢亚那,把亚那革职了,而该亚法是罗马政权认可的大祭司,所以他是捧着罗马帝国的大腿上台的人。他是一个绝对要维持社会稳定的人,因为如果社会不稳定,他就会像亚那一样被革职了。

但是主耶稣把拉撒路从坟墓里叫出来,这是一件不可否认的神迹。作为一个犹太教的大祭司,他完全应该知道只有上帝才有生死之权,不是上帝就绝对不能让一个在坟墓里埋葬已经四天的人复活过来。但是他居然为了自己在宗教上的地位,要杀害拥有生死之权的主耶稣。

虽然该亚法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要杀害主耶稣也是为了保全他的地位。但是上帝让万事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的益处。该亚法对主耶稣的评论就预言了主耶稣将要为世人舍命。

我不知道该亚法也没有想过,既然主耶稣可以把拉撒路从坟墓里叫出来,你有权力可以杀害主耶稣吗?如果你要杀害一个无法被杀害的主耶稣,你岂不是犯下了滔天罪行么?

这也就告诉我们,人完全可以被自己在世界上暂短的利益蒙蔽,魔鬼撒旦就会利用我们在世界上暂短的好处作为圈套,把人套在牠的锁链里。我们从把暴露出来的贪官身上就完全可以看到了这一点。

IV. 西门彼得跟着耶稣,还有一个门徒跟着。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

1. 一点说明

从第十五节开始到二十三节的内容都是发生在亚那家里事情,而从第二十四节开始到二十七节,是发生在大祭司该亚法的家里所发生的事情。

我们现在要查考的是从第十五节到十八节,和从第二十五到二十七节。这两段经文是记载来彼得三次不认主的事情。

2. 西门彼得跟着耶稣,还有一个门徒跟着。

我们刚才说,当主耶稣被捉拿的时候,祂的门徒都逃跑了,怎么现在圣经却又说有两个门徒跟着耶稣呢?

事情是这样的,在其他的三本福音书里都有记载,“彼得远远地跟着耶稣”。(马太25:58A;马可14:54A;路加22:54C)

彼得没有敢紧紧地跟着主耶稣,而是远远地跟着主耶稣。这就告诉我们,彼得确实有逃跑,但是跑了一阵就回头悄悄地跟在后面。因为是黑夜,远远地跟在后面不一定会被人发觉。

那么,“还有一个门徒跟着”,是谁呢?

圣经在这里没有提到这个门徒的名字。于是有人认为是亚利马太人约瑟,因为在后面一章的第三十八节里说到了,“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因为他是暗暗地作主耶稣的门徒,所以就没有在这里提出名字。但是这种假设不能解释为什么他会在这个时候混在捉拿主耶稣的人群中,因为圣经没有说到他也在客西马尼园里。所以这样的假设基本没有被接受。

也有人提出这个门徒可能是尼哥底母,但是也不能找到足够的理由。

解经家一般都认为这就是写《约翰福音》的约翰。因为约翰是当时在场的,而且在主耶稣被订十字架的时候,他也勇敢地在场,而且是陪伴主耶稣的肉身母亲马利亚的。另外,在《约翰福音》,从来就没有提到过写着一本福音书的人是谁,只是说是“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所以从这一些列的迹象来分析,这里所说的“还有一个门徒”应该就是约翰自己。

3. 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

为什么圣经在这里说到,“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呢?

我们从圣经中看到,约翰和雅各的父亲西庇太不只是一个打鱼的渔夫,而是经营捕鱼事业的。因为马可有记载,当主耶稣呼召他们的时候,“耶稣随即招呼他们。他们就把父亲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从耶稣去了。”(见马可1:20)西庇太不仅有两个儿子帮忙捕鱼,而且还雇佣工人来捕鱼,可见他的捕鱼事业有一定的规模。有人认为,西庇太曾带着儿子去给大祭司送过鱼,甚至约翰也曾多次给大祭司送过鱼,所以大祭司家里的人都认识约翰,约翰也认识大祭司家里的人。这种说法虽然没有圣经根据,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以想象的。

从前面的经文,我们看到约翰知道大祭司仆人的名字,从下面一节经文,我们将看到约翰的一句话对大祭司家里的使女作用。我们就应该知道约翰与大祭司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很熟,而且不只是点头之交。

4. 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

我们在前面讲到,在其他的三本福音书里,记载了彼得是远远地跟随着。但是从“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来看,约翰一定是走在整个一群来捉拿耶稣的人群当中,因为约翰与大祭司的差役也很熟,所以他就可以与这一群人一同走进了大祭司的院子。

请弟兄姊妹注意,这里所说的大祭司,实际上是指亚那,而不是指该亚法。

V. 彼得却站在门外。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

1. 彼得却站在门外。

很显然,彼得是后来才到的,因为彼得是远远跟随。我们可以相信,众人都已经进入了亚那的院子,门也已经关了。

这里也就隐隐约约告诉我们,亚那对主耶稣的审问是秘密进行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去的。

根据教会的传说,犹太公会的会议、大祭司对人的审问都必须在白天进行。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他们在半夜开始对主耶稣的审问是非法的,因此他们就需要秘密进行,怕有人提出异议。这就可能是把门关上的,而且有人看守的一个原因。

2. 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

在这一段经文里,我们看到了几个问题:

(1) 看门的是一位使女

圣经里所提到的“使女”,比如,“亚伯兰的妻子撒莱不给他生儿女。撒莱有一个使女,名叫夏甲,是埃及人。撒莱对亚伯兰说,耶和华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她得孩子(得孩子原文作被建立)。亚伯兰听从了撒莱的话。”(见创世16:1~2)可见“使女”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女佣人,而且主要是服侍女主人的。

但是我们在这里看到,大祭司的院子是由一位使女来把门的。这是不是有点奇怪?如果我们现在要聘请一位替我们把门的警卫,我们一定会请一位身体魁梧的大汉,不会去请一位身体瘦小的女生。

其实,当时以色列人家的门应该是开着的。因为圣经有这样的记载,“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耶稣就到法利赛人家里去坐席。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稣背后,挨着祂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祂的脚,把香膏抹上。”(见路加7:36~38)这就告诉我们,哪怕是请客吃饭,门是敞开的,人们可以随意进入,否则这个有罪的女人怎么能够进去的呢?

这么一说,我们就应该知道大祭司的家虽然有门,但是大祭司并没有请专门来看管门的警卫,因为平时根本就不需要有人把门。这位使女一定是临时安排来把门,不让人们随便进来。

(2) 经约翰的一句话,彼得就可以进去了

很显然,约翰是认识这位使女的,所以经过约翰所说的话,这个使女就可以让约翰把彼得领进去了。

如果约翰不出来向这位使女说一句好话,很可能这位使女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彼得站在门外。很可能正是因为约翰的这一句话,才引起这位使女对彼得的注意。

VI. 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他说,我不是。

1. 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

我们刚才说了,约翰是认识这位使女的,而且这位使女也认识约翰。否则约翰就不可能请这位使女让他带彼得进去。

弟兄姊妹,你说这位使女是否知道约翰是主耶稣的门徒?

我们说,这位使女不仅认识约翰,而且清楚地知道约翰是主耶稣的门徒。因为当她问彼得的时候已经告诉我们了。

她问彼得,“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她所说的“这人”就是指主耶稣。

请注意,在她问的问句里有一个“也”字。

她知道约翰是主耶稣的门徒,现在约翰来说情,要领彼得进去,那么虽然她不知道彼得是不是主耶稣的门徒,但是既然是主耶稣的门徒来说情,那就很可能彼得也是主耶稣的门徒了。

所以我们认为她的这一句问话其实并没有什么恶意,很可能只是随口的一个问题。但是她的这一个问题却让彼得浑身打颤。

2. 他说,我不是。

我不知道弟兄姊妹对彼得的印象是怎么样的。我总是觉得彼得是一个大汉,而且心直口快,心里有什么话就立刻会说出来的一个硬汉。而且,彼得觉得自己对主耶稣的信心是非常坚定的,否则的话他就不会对主耶稣说,“彼得说,众人虽然为祢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见马太26:33)

但是这位自己信心十足的大汉,却在这位弱小的使女面前不知所措,随口就说出了,“我不是”。虽然只是一句很简单的问句,彼得就跌倒了。

这就是主耶稣预言彼得三次不认主里的第一次。

一个人,无论你的身体有多么强壮,无论你自以为有多么大的信心,若是单单凭着你自己的血气,你是绝对不可能胜过魔鬼撒旦,甚至无法对付魔鬼撒旦的一个小计谋。

YII. 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

1. 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

从这一句话里,我们至少看到两个情况:

(1) 因为天冷

我们知道,复活节是在三月下旬到四月中之间,是在春季刚开始的时候。但是天气也是可以很冷的。但是在什么情况下人们才会要烤火呢?一般,当你感到冷的时候你是不会想到要烤火的,除非你感到很冷的时候。

(2) 仆人和差役都要烤火

你可能会说,感到冷不冷可能更你的身体有关。身体好的人,热一点和冷一点都没有什么关系,身体不好的人,既怕冷又怕热。

圣经在这里告诉我们,是仆人和差役感到冷。一般来说,仆人和差役都是些身强力壮的人。身强力壮的人真是不怕冷。在美国,很多人一年四季就是短袖汗衫和短裤,如果是下雪天,就在汗衫外面加一件羽绒服,下面还是一条短裤。

现在身强力壮的仆人和差役都要烤火了,可见那个时候确实是冷了。

2. 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

彼得也凑到仆人和差役中间去烤火,可见彼得这个硬汉也感到冷了。

进入后半夜,特别是在以色列这种接近沙漠的地方,后半夜确实是会很冷的。

3. 主耶稣呢?

仆人、差役,以及彼得都感到冷了,约翰告诉我们,大家都感到冷了。那么我们现在要来想一想,主耶稣在这个时候有没有烤火的机会?祂会不会也感到冷了?

当主耶稣降世为人的时候,祂有所有人的感觉。祂会感到饿了,祂也会感到渴了,祂也需要睡觉。所以主耶稣也应该会感到冷了,但是又有谁会来暖和暖和主耶稣呢?

没有人!主耶稣独自一人,在寒冷中接受大祭司的审问。

平时我们只注意到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受到痛苦,其实主耶稣来到世界上为我们所受到逼迫、患难不仅是在十字架上的,而是一直的。

4. 关于这一节圣经的地点问题

从《约翰福音》的记载来看,这一节圣经是记载了在亚那院子里发生的事情,因为在第二十四节才说到他们把主耶稣解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去。但是从故事到情节来看,第二十五节和第十八节是连在一起的。

如果我们这样的看法是对的话,那么第第十八节所记载的事情是发生在大祭司该亚法那里,而不是在亚那的院子里。

所以我们认为从第十九节到第二十四节是插入的一段经文,描写主耶稣受审的情况。所以我们今天就跳过这六节圣经,直接讲有关彼得三次否认的事情。而从第十九节到第二十四节这六节经将留在下一次,在专门来查考对主耶稣的审问时来讨论。

VIII. 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有人对他说,你不也是祂的门徒吗?彼得不承认,说,我不是。

1. 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有人对他说,你不也是祂的门徒吗?

圣经用了“正站着烤火”来描写当时的状态,从故事的情节来看,这个描写是第十八节的继续。

圣经在这里提到有人对彼得说话,这里的“有人”是指什么人呢?我们就很容易联想到在第十八节里的“仆人和差役”。因为在这个深更半夜里,还会有什么人会跑到这里来烤火呢?除非是非在这里不可的人,那就是仆人和差役了。因为在原文里这个“有人”的“人”是多数。

当人们在一起烤火的时候,不会很无聊地默默无声地呆在一起,一定会聊天的。所以在马太的记载中就有,“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前来,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见马太26:73)

虽然同是犹太人,但是生长在不同地方的人有各自的地方口音。甚至不少在美国的中国人说英文还带有他的中国某省某市的口音。

自从人们想要见着巴别塔,上帝变乱了人的言语,人说话就有了口音。加利利人有加利利的口音,就像在各地的中国人说话都有自己的口音。哪怕大家都说普通话,但是各自的普通话都有自己的口音。我知道,在上海市区与四周七个郊区和崇明县的口音都各不相同。

主耶稣是在耶路撒冷被捉拿的,而且在这个时候,主耶稣是被带到大祭司的院子里。应该在这个时候,在大祭司院子里的都是大祭司的仆人和差役,而这些人都应该是生活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人,所以不应该有用加利利口音说话的人在场。因为加利利是在以色列的北方,离开耶路撒冷有很远的距离。而主耶稣几乎是以加利利为传福音的基地,彼拉多也是因此把主耶稣送到希律那里去的。所以,因为听出彼得的加利利口音,因此就可以断定彼得是跟随主耶稣的一个门徒,否则不可能千里迢迢跟随到耶路撒冷,而且半夜里也跟着进入到大祭司的院子里来。

2. 彼得不承认,说,我不是。

有人这一次提出的问题,比前面那个使女所提出的问题更进了一步。

前面那个使女只是好奇,她认识约翰,知道约翰是主耶稣的门徒,那么约翰来说情,要放彼得进去,她就猜想彼得是耶稣的门徒。她只是猜想,没有根据。

这一次是有人从彼得的口音中分析出来,彼得是主耶稣的门徒。这是有证据的分析,这种情况犹如法院里律师在辩护时使用的方法,先找证据,然后得出结论。有证据的结论一般是很难推翻的。有人以这样有力的证据来追问彼得,按理来说,彼得是不可否认了。

但是对于这样有证据的追问,彼得采取了矢口否认、坚决抵赖的态度,说,“我不是!”

我们刚才说,当看门的使女问彼得的时候,彼得可能是随口就否认了,我们也可以说彼得是心不在焉的回答。但是,这一次我们就没有办法说彼得是随口说的。因为对方已经有了确凿的根据了。所以,这一次是彼得应该是故意否认。

3. 这是彼得第二次否认主耶稣

我们刚才已经讲了,对于看门的使女,我们可以认为彼得是随口说的,是没有经过大脑仔细想过而说出来的。但是,这一次,彼得必然是经过大脑思考以后作出了坚决否认的的决定才否认的。

真的,还是假的,这是很容易分辨的。主耶稣所说的都是真的,哪怕人们不相信主耶稣所说的。对于这样的情况,主耶稣也不会与不信祂的人辩论。

而彼得现在是在撒谎,他为他自己在辩论。但是他所说的话越多却就越暴露出他的口音,反倒越证明他是加利利人,是跟随主耶稣的门徒。

假的总归是假的,无论作什么样的诡辩,反而越描越黑,越来越显露出真相,越来越让人们知道这是假话。

这就告诉我们,当我们第一次犯罪的时候,我们可能是因为不小心中了魔鬼撒旦的诡计,但是第二次犯同样的罪,就不可以推脱了;这就表示我们是故意犯罪了。

我们在彼得的身上,就看到他一步一步在罪中堕落。这是我们必须引以为戒的!

IX. 有大祭司的一个仆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说,我不是看见你同祂在园子里吗?

1. 有大祭司的一个仆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

这两节圣经是描述彼得第三次不认主的情景。

彼得曾在客西马尼园里,当人们来捉拿耶稣的时候,他就拔出刀来把大祭司的仆人马勒古的耳朵削掉。我们在上一次查经的时候说到,当彼得做了这件事的时候,对方的人就有可能要来砍彼得的脑袋的,完全有可能要把彼得杀死的。

约翰在这里特别介绍了大祭司的一个仆人,是被彼得削掉耳朵的马勒古的亲戚。但是约翰没有介绍这个人的名字,反倒强调他与马勒古的关系。很显然,约翰是要我们看到彼得在马勒古身上所行的事情所造成的影响。这个大祭司的仆人对于彼得所行的这一件事记仇在心里。

他认出参杂在人群里的这个人,就是削掉他的亲戚马勒古耳朵的人。

很可能,他听见彼得否认自己是主耶稣的门徒,于是他就站出来证明彼得当时是与主耶稣站在一起的。

我们在上一次查经的时候讲到,主耶稣医治了马勒古的耳朵。但是从这个大祭司的仆人站出来要证明彼得是同主耶稣一伙的来看,至少他没有因为主耶稣医治了马勒古的耳朵而相信耶稣,反倒是记仇于彼得的行为。

这就告诉我们,人们不愿意记得上帝的恩典,但是对基督徒做错的事情却记忆犹新。这告诉我们,我们基督徒要非常小心我们的言语行为,否则人们会抓住我们缺点和错误无限放大。

我们在上一次查经的时候,讲到了彼得拔刀并且动手砍人,这是非常鲁莽的行动,是凭血气来事奉上帝。如果我们事奉上帝不是按圣灵的意思,那么我们的言语行动就可能成为上帝工作的绊脚石。这是我们要非常注意的事情。

2. 我不是看见你同祂在园子里吗?

这一句问句犹如法庭上一位目击证人的证词。“我不是看见你同祂在园子里吗?”就等于:我亲眼目睹你与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

那个时候与主耶稣一起在客西马尼园里的就是主耶稣的门徒了。所以这是一句非常严厉的证词,是一绝驳不倒的证词。要否认证人目睹的事情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如果彼得还要否认的话,这个人就可能直接说出,“你不就是那个把我的亲戚马勒古耳朵削掉的人吗?”

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而且还可能有一个更严重的潜在的问题,彼得必须做一个抉择,要么承认自己是主耶稣的门徒,要么矢口否认继续跟随魔鬼撒旦做一个不要脸的无赖。

X. 彼得又不承认。立时鸡就叫了。

1. 彼得又不承认

彼得选择了矢口否认,再一次跌倒了。

我们刚才说了,面对目击者的证词是很难否认的,除非能够证明目击者的视力有问题。所以彼得的否认是要有非常大的胆量的,居然在事实面前撒谎。

这就告诉我们,当魔鬼撒旦进入到你的心里,你就会作出非常不符合理智的事情,会把自己引入一条死胡同。要知道,魔鬼撒旦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网罗人们的,就是用这种方式把人给捆绑起来的。

2. 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彼得三次不认主的整个经过:

(1) 彼得第一次否认主

我们刚才说,对于看门使女的问题,彼得随口就否认了主。好像彼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彼得不是很坚强的吗?他不是对主耶稣说,“我就是必须和祢同死,也总不能不认祢。”(见马太26:35)那么为什么彼得会在一个使女所问的问题中跌倒呢?

彼得向主耶稣保障,在任何情况之下,哪怕是在死亡的威胁之时,也不会不认主耶稣的。但是,他的保证只是从血气出发,这个保证不是在圣灵的带领之下所作出的。因此,在根本没有任何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仅仅是一个弱小使女的问题,就让彼得跌倒了。

这告诉我们,一个凭血气来跟随主耶稣的人,是一定会跌倒的;一个自以为不会跌倒的人,却常常会跌倒。所以圣经告诉我们,“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见林前10:12)

(2) 第二次否认主

彼得的第二次否认主是因为有人从他的口音中分析出,他是耶稣的门徒。

为什么人们会知道彼得的口音呢?圣经告诉我们因为他去烤火了。

我们刚才说,复活节是在三月下旬到四月中的期间。在这个时候,以色列的天气可以是很冷的,特别是在后半夜。

但是很多解经家认为这里包含着属灵的意思:

因为彼得已经第一次否认了耶稣,在这个时候他所经受的不仅是环境、天气的黑暗和寒冷,更是在他的灵性上的黑暗和寒冷。

在那里烤火的人是大祭司的仆人、差役、使女。这些人在一起嬉笑聊天,彼得孤零零地在寒冷之中,他就向属世的温暖靠拢。没有人邀请他来烤火,(至少圣经没有记载有人邀请他也来烤火,)是彼得自己走到这一群人中间,是彼得向那些捉拿耶稣的人靠拢,希望在那里取得温暖。

彼得一定参与了他们的聊天,所以彼得才会露出他的口音。我们不知道他们聊了些什么,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彼得没有向他们传讲耶稣。因为一传讲耶稣,岂不就自我暴露出自己是耶稣的门徒了吗。

如果不是传讲耶稣,那必然是聊了一些属世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彼得已经与世俗为伍了。因此,彼得的回答是:我不属于耶稣,我是与你们属世的人同伙的!

根据马太的记载,彼得在第二次否认的时候,“彼得又不承认,并且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见马太26:72)

什么是“起誓”?起誓就是某一种形式的保证。但是主耶稣教导我们 ,不可起誓。主耶稣说,“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上帝的座位。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祂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见马太5:34~37)

彼得应该知道主耶稣的这一项教导,但是彼得在这个时候已经忘记了主耶稣的教导,反而起誓说,他不认识主耶稣。我们不知道彼得是否指着什么起誓的,但是无论他有没有指着任何东西起誓,他起了誓,就是主耶稣所说的,“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一个否认了耶稣的人,想要在属世的事上得到温暖,结果是反被这些属世的人拒绝了。他们对彼得说,“你不也是祂的门徒吗?”换言之,你这个跟随耶稣的人,怎么跑到我们这一边来了?

从彼得以起誓来否认,我们就发觉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彼得已经从向主耶稣保证绝对不会不认主,到起誓不认识主。一个人竟然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有如此大的变化,可能会让我们瞠目结舌。

但是我们不要以为彼得有多么不好,竟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出尔反尔,其实,我们不见得比彼得好到那里去。我们很可能在教会里的时候,把爱人如己讲得头头是道;可是一出教会,与人吵架、训斥下属照做不误。我们把十诫背得滚瓜烂熟,口口声声“不可偷盗”,但是盗版的东西照卖照买。这样用嘴层亲近主,行为却远离主的例子举不胜举。

我们应当从彼得的失败中看到我们自己的丑陋面貌。

(3) 第三次否认主

彼得的第三次否认主,是在证人面前公然撒谎抵赖。不仅如此,马太还记载了,“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那个人。”(见马太26:73A)

我们刚才讲到彼得起誓否认,现在彼得又进了一步,发咒起誓了。

什么是发咒起誓?

中国人常常以,“如果我说的是假话,就会被雷电打死!”也有人说,“如果这不是事实,我家断子绝孙!”来表示自己所说的绝对正确的事实。

彼得明明是在说谎,却还振振有词地表示自己所说的完全是真实的。这样的情况真如主耶稣对谎言的来源有这样的教导,“​​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牠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牠心里没有真理,牠说谎是出于自己,因牠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见约翰8:44)所以,谎言是出于魔鬼撒旦。

当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否认主耶稣的时候,魔鬼撒旦已经完全控制了他,以至于他在说谎的时候还这样斩钉截铁振振有词。

我们现在回想一下,当时彼得有胆量在面对那么多来捉拿主耶稣的罗马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之时,他居然敢拔刀来砍马勒古。怎么现在面对马勒古的亲戚的问题却一点都没有胆量承认自己就是把马勒古耳朵削掉的哪一位呢?

弟兄姊妹,我们在这里不单单看到了彼得的问题,更是看到了所有来自血气的勇敢只是一只纸老虎,都是不能持久,也经不起考验,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的属灵功效。

我们来看一段经文,“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见加拉太6:8)在这一节圣经的原文里,中文圣经翻译为“情欲”,是“血气”。所以在英文圣经里基本就写成,“flesh”。所以,这一节圣经就是说,“顺着血气撒种的,必从血气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

这一节圣经也就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彼得会三次不认主。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事奉上帝不是靠我们的血气,而必须顺着圣灵的带领,才会有属灵的功效。尤其是在我们传福音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注重有多少人受洗了,教会的人数有没有增长。但是如果我们注意读主耶稣给我们的大使命的话,主耶稣并不是要我们建立一个大型的教会,也不是要我们计算带领了多少人做了决志祷告。主耶稣要我们使万人成为祂的门徒。所以教会的目的是培养主耶稣的门徒。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不可能展开来讲。希望以后有机会。

3. 立时鸡就叫了。

(1) 立时鸡就叫了。

约翰用这一句话来结束对彼得三次不认主记载。

鸡叫了,这就是主耶稣对彼得的预言,“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见约翰13:38B)

主耶稣所说的话,没有一句是不兑现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主耶稣所说的每一句话、圣经里的每一句话。

我们常常喜欢背诵上帝对我们的祝福和恩典,我们赞美上帝的保佑和看顾。这是好的,但是还不够全面。我们不仅要背诵耶稣爱我,也要牢记上帝的公义和祂对罪的不能容忍。我们因为主耶稣的摆上,我们成为上帝的儿女,但是我们还是软弱的,甚至是会跌倒的。

从彼得的三次不认主,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我们来看看其他三本福音书是怎样来结束彼得的三次不认主?

(2) 彼得的悔改 - 其他福音书的记录。

路加有这样的记载:

“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今日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见路加22:60B~62)

马太有这样的记载:

“立时鸡就叫了。彼得想起耶稣所说的话,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见马太26:74B~75)

马可有这样的记载:

“立时鸡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稣对他所说的话,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思想起来,就哭了。”(见马可14:72)

综合各本福音书的记载:

A. 四本福音书都记载了鸡就在这个时候叫了。

我们相信鸡在这个时候叫了,与《民数记》第二十二章里巴兰的那头驴子开口说话都显示了上帝的主权。

上帝用鸡叫了来提醒彼得主耶稣对他的预言,上帝会使用各种方法来提醒我们应该认罪悔改,所以我们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留意上帝对我们的提示。

B. 只有路加记载了主耶稣转过身来看彼得。

因此有不少牧师对主耶稣转过身来看彼得时,主耶稣是使用什么样的眼神做了各种的假设和分析。我们在这里就不对这方面进行讨论。我们只是来想一想主耶稣为什么要转过身来看彼得。

我们知道彼得之所以跟随主耶稣进入大祭司的院子,他原本并不是想要来否认主耶稣,根据马太的记载,彼得是为了“要看这事到底怎样。”(见马太26:58C)所以彼得的眼睛基本都应该看着主耶稣。所以当主耶稣转过身看彼得的时候,彼得一定看到了主耶稣的这一个动作。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主耶稣是在接受大祭司的审问,按理祂是不会把身体转来转去的。所以,主耶稣转过身来看彼得是一个特殊的动作。

主耶稣的这一个动作,加上鸡叫了,共同来提醒彼得主耶稣对他的预言。

这就告诉我们,上帝不仅运用我们的环境来提醒我们有什么地方需要认罪悔改,同时主耶稣也会亲自来启示我们有什么地方要认罪悔改。

C. 彼得哭了

马太和路加都记载了彼得出去痛哭了。

为什么彼得要出去,要痛哭呢?

我们回想一下,当主耶稣在彼得到船上讲道之后,主耶稣叫彼得把船开到水深处下网捕鱼。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一大群鱼之后,彼得对主耶稣说,“主阿,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见路加5:8B)为什么彼得会这么说?因为他觉得不配在主耶稣面前。

这一次,彼得也没有走到主耶稣面前去,反而选择了走出大祭司的院子。主耶稣这一次转过身来看彼得,犹如把彼得带回到当初主耶稣呼召他的时候。彼得再一次想到了,“我是个罪人。”他觉得他自己无脸见主耶稣。

彼得痛哭,因为他知道他否认了主耶稣、得罪了主耶稣,知道自己只是凭着血气在行事。他痛哭流涕,求主耶稣饶恕他。

(3) 有一张图片是我在少年的时候就很喜欢的,也是以这一张画来提醒我自己,因为我比彼得更差。

这张图里画着主耶稣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立刻低下头来,正要出去痛哭。边上是那只正在啼叫的鸡,再边上就是那些在烤火的仆人、差役和使女。其中一个人用手指着彼得,好像刚问了彼得,“我不是看见你同祂在园子里吗?”

XI.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学到了什么。

1. 从该亚法的言语中,我们看到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却要杀害拥有生死大权的主耶稣。我们千万不能成为这样的人,为了蝇头小利而放弃永生。我们一定要明白,在世上的一切都会过去,唯有上帝是永存的。

2. 对主耶稣的忠心不是来自我们的血气。凭血气来事奉上帝,其结果常常是成为绊脚石。

3. 一个自以为不会跌倒的人,反倒是很容易跌倒的。骄傲是失败的开始。

4. 主耶稣不单单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受苦舍命,祂来到世界就一直在我们受苦,始终没有使用祂的权能来免遭任何的患难痛苦。所以主耶稣完全经受了人所经受的一切,但是祂没有犯罪。因此祂能够完全体贴我们的处境,我们就可以将我们所遭遇的向祂祈求。

5. 从彼得三次不认主的事件里,我们看到彼得是一步一步走向魔鬼撒旦,一次比一次犯更多的罪。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开始就以上帝的话来堵住我们的破口,就不至于被魔鬼撒旦钻空子,使我们犯更多的罪。

6. 我们要在彼得的跌倒中,看到我们自己的嘴脸。我们要思想,我们是不是也有否认主耶稣的时候?我们只有三次否认主耶稣,还是否认了好多次?

7. 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留意上帝对我们的各种提示,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罪孽,我们需要到主耶稣面前来认罪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