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e 18: 18~30

路加福音 18:18~30节

18 有一个官问耶稣说,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19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 20 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 21 那人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 22 耶稣听见了,就说,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23 他听见这话,就甚忧愁,因为他很富足。 24 耶稣看见他就说,有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的难哪。 25 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 26 听见的人说,这样,谁能得救呢? 27 耶稣说,在人所不能的事,在上帝却能。 28 彼得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自己所有的跟从你了。 29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上帝的国,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儿女, 30 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来世不得永生的。

1. 这段经文是讲到了耶稣与一个官的对话,和耶稣对彼得的教导。

这一件事也记载在《马太福音》第十九章16~27节和《马可福音》第十章17~30绝。这三个记录的不同处是:

(1)马太记载了一个少年富人(中文和合本的翻译)来问耶稣,而路加则记录了是一个有钱的官。

其实,马太记载了一个年轻的富人;而“年轻”这个词,在一百多年前还没有流行。而成语中的“少年老成”,“翩翩少年”等等,用现代的言语来解释的话,其中的“少年”都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少年儿童”,而都是年轻人的意思。

(2)马可只记载了“有一个人跑来”,对这个人没有作太多的描写,只是在后来说到他的产业很多。

(3)路加明确地记录了彼得的问题,而马太只是记录了门徒提了问题,没有具体指出是哪一个门徒。

除此之外,马太、马可和路加的记载几乎完全相同。

四福音书里的记录有不少是重复的,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记录,更说明事情的真实性。从路加和马太的两份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个官是一个年轻有钱的官。

2. 这个年轻有钱的官对耶稣所问的问题。

他问耶稣说,“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1)他称耶稣为“良善的夫子”。

“夫子”就是老师的意思,而以色列人称老师为“拉比”。夫子也好,拉比也好,都是对这个世界上的老师的称呼。但是他对耶稣的问题却不是关于世界上的事,而是关于“永生”。

圣经里有没有记载其他的人来问意思关于类似永生的问题,也称呼耶稣是老师的呢?

有!尼哥底母夜里来见耶稣的时候,就是称耶稣为“拉比”的。(参加约翰3:2)。但是尼哥底母虽然称耶稣为“拉比”,但是与这个年轻有钱的官所说的“夫子”,不一样。

根据约翰的记载,尼哥底母对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上帝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上帝同在,无人能行。”显然尼哥底母对耶稣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虽然他称耶稣为“拉比”,但是他知道耶稣不是一般的“拉比”,他确认耶稣不仅由上帝那里来的,而且有上帝的同在;他只是没有确定耶稣就是上帝。 尼哥底母可能不知道该用什么名称来称呼耶稣,所以他的用来“拉比”之后,马上加了一些句子来说明耶稣这个“拉比”不是通常的拉比。

而这个年轻有钱的官,只仅仅在“夫子”前面加了个形容词“良善的”而已。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当尼哥底母来的耶稣的面前的时候,耶稣立即进入主题,谈到了上帝的国,而对这个年轻有钱的官,耶稣却反问了他一个问题,还与他讲起了十诫里的一些诫命。耶稣是上帝,完全知道这两个人的区别。

(2)他所要问的问题,“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从他的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

A. 他知道永生是重要的,是他追求的。

B. 他承认他还没有得到永生,但是他希望能承受。

C. 他认为永生是可以通过做某些事情而承受的。

D. 他是要从耶稣那里知道到底该做什么样的事才能够承受永生。

从他的问题中,我们认为他不知道什么以永生,也不知道得到永生的真正途径。

那什么是永生呢?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永生,因为圣经告诉我们:认识上帝这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上帝所差来的耶稣,这就是永生。(参见约翰17:3)

3. 耶稣对他的这个问题的反应。

耶稣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因为他的问题出于一个错误的出发点。耶稣反而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

耶稣为什么要这样问?是不是耶稣要表示谦虚?还是有其他的意思?

我们当然不能代替耶稣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有以下的一些理解:

(1)有一个可能,耶稣是要说,如果你只认为我是一个教师,那你就不该称我是良善的,因为世人没有一个人是真的良善的;(参见罗马3:10)我们基督徒都知道,人之初,是心本恶的;人从出生的时候就带着罪性来到这个世界,因此我们不可能一生一世都是做好事的。那些不常做坏事的人,就常常被他人称为好人了。这些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其他人好一些,但还不是真正的良善的人。在上帝眼里,那些被人们称为好人的都不够资格被称为“良善”。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参见马太:7:18)世人不可能凭着我们邪恶的心作出完全良善的事情来。

(2)耶稣的这一句说不是说祂不是良善的,更不是说祂是有罪的、有缺点的。祂是要强调良善是由上帝而来的。不是从上帝来的都不是良善的。

(3)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耶稣说这一句话的意思不是要否认自己就是上帝,而是要引导这个年轻有钱的官真正地认识耶稣。弦外之音是,你既然认为我是良善的,而真正良善的只有上帝,你是不是想到了我就是那唯一良善的上帝呢?

在人的眼里,“好人”和“坏人”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的概念而改变的。在中国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好人”和“坏人”的位置常常换来换去。人们在“对的”和“错的”问题上也常常纠缠不清:一会儿说“读书无用”,一会儿年轻人都要上大学了,到底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西方社会里,同性恋以前都是认为犯了“鸡奸”的罪,现在好像同性恋都被西方社会接受了,很多地方同性恋都可以合法结婚的了。人的概念是随风而吹的,但是上帝的概念是永远不变的。

人也不可能靠行善而取得上帝饶恕,因为人根本行不出多少善来。

基督徒该不该行善?应该行善,但是不是凭着我们的血气来行善。凭我们的血气,我们只可能以人的标准来行善,而到头来未必是上帝要我们做的事。基督徒要行善,必须是按照上帝的旨意,由圣灵的带领才去做的善事,这样才是真正的行了良善的事。

4. 耶稣紧接着与这个年轻有钱的官谈到了十诫的问题。

耶稣说,“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

但是为什么耶稣在这个时候提起了诫命?是不是表示守诫命就能有永生?

在与你们分享我们的观点以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耶稣所说的诫命。我们把圣经里的诫命先列出来,如下:

诫命记载在《出埃及记》和《申命记》里:

第一:除了我(耶和华)以外,你不可有别的上帝。

第二: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第三: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

第四: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第五:当孝敬父母。

第六:不可杀人。

第七:不可奸淫。

第八:不可偷盗。

第九: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显然耶稣没有把诫命里的十条全部说出来,只说了一部分。为什么?耶稣不会像我们有记忆的问题,那显然祂是有目的地挑选了十诫里的几条来对他说的。

看十诫,我们就知道前面的四条是规定我们对上帝应有的态度,后面六条是有关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耶稣对这个年轻有钱的官只提到了十诫后面六条中的五条。

这个年轻有钱的官来问耶稣的问题是,“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他问的是有关“该做什么事”的问题,而不是有关心灵的问题。十诫中的后面六条是讲到了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他人。这些事情常常是我们行出来,他人可以看见的。显然,耶稣是对应着他所问的“该做什么事”,而提出了十诫里有关行动方面的诫命。

所以,我们认为当他听见耶稣只提了十诫中的五条,他一定非常高兴,正中下怀以为只要按诫命上的字面意思来做就对了,于是马上就回答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我们认为耶稣既然完全知道这个年轻有钱的官所有的行为和情况,耶稣才挑出这五条来问他。注意到耶稣在提到诫命的时候,没有提到诫命中的最后一条:不可贪恋。因为有钱人常常是贪恋他人口袋里的钱,想方设法要把他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从这段经文的第23节,我们就知道他是很贪爱钱财的。

耶稣在这里提到了诫命,不是说按照诫命来行就可以承受永生,耶稣是要告诉他,诫命是要让你知道你的不足,让你知道你的罪性和罪行。弦外之音就是,你虽然自以为是地认为已经按照诫命行了五条,我还没有问你是不是在思想上也遵守了这五天诫命,何况诫命中另外五条呢!如果问你整个十条诫命的话,你还能恬不知耻地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吗?

上帝把律法放在圣经,就是要告诉我们,虽然诫命才十条,从情欲所生的人中却没有一个有可能做到律法上的规定。以为遵守诫命不仅是行为上的遵守,而且包含思想上的遵守。比如,对于“不可奸淫”,耶稣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参见马太5:28)所以我们应该知道,犯奸淫不一定要有行动,在上帝看来,思想上的奸淫已经构成了犯奸淫。诫命说,“不可杀人”,但是圣经又告诉我们,“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参见约一3:15)“恨”只是心里恨而已,怎么在上帝眼里就成了“杀人”了呢?但是你不要忘记,中国人不是有“恨得要死”的说法?因为“恨”,就想把对方置于死地。上帝是看到人心里的上帝;你可能在行动上还没有犯罪,但是心里已经犯罪了。

在旧约圣经里,上帝所喜悦的大卫王曾犯奸淫而且还谋杀过人,从行为上看,大卫王并没有怎么好,可能还比不上这个年轻有钱的官。但是大卫王在知道了自己犯了罪以后,就在上帝面前痛哭,求上帝饶恕,而且接受、听从上帝的安排。靠行为,每一个人都应该下地狱,只有求得上帝的饶恕,我们才不至于灭亡。

现在,你可能在想,照你这么一说,我作为基督徒还是可以犯奸淫、谋杀人了。我说不可以!基督徒不可故意犯罪。话再说回来,虽然你可能在成为基督徒以后没有犯类同大卫那样的罪,但是你也不是在成为基督徒以后就再没有犯过罪的。连保罗都做不到这一点,(参见罗马7:15~25)我们还会比保罗强吗?所以我们每天要审查自己,要正心诚意地求上帝免我们的债(赦免我们的罪)。

5. 当耶稣听到这个年轻有钱的官狂傲地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就切切实实地指出了他的不足。

耶稣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耶稣对他所说的这一件话,包含了多重的意思。

(1)耶稣说他,“你还缺少一件”。这“一件”是什么?耶稣告诉他,要他把一切所有的都分给穷人,那么他自己不就成为一个穷人了。那耶稣是指他缺少“贫穷”吗?显然不是的!

我们觉得耶稣不仅是要指出他违反了十诫中的第十条,而更重要地指出他所缺少的对上帝的真正认识和相信,也就是缺少上帝的灵在他心中。我们认为,这也就是为什么耶稣在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问他有关十诫中的前面四条,因为他还没有真正认识上帝。

他只是凭他自己的想象来意会上帝,而不是从上帝的话语中来体会上帝。

(2)耶稣叫他“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

这就是说,他“一切所有的”,都是可以变卖的,也就是说,他的“一切所有的”都是物质上的东西。他可能有很多田地房产、金银财宝,但是他没有人情的东西,也没有属灵的东西。因为人情是不能卖的,属灵的更是不能变卖的。这就进一步说明他是很贪恋财物的。

(3)一定是因为他没有救济穷人,耶稣才叫他变卖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

因为他老是积攒自己的财产,没有“爱人如己”的心,不肯把自己的财产救济穷人,而使自己的财产变得很多。圣经告诉我们,“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见约一3:17)因此他也没有爱上帝的心。

如果他时常救济穷人,穷人一定会对他有感谢之情,但是他没有,因为耶稣说他的一切都是可以变卖的。

(4)耶稣又告诉他,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就必有财宝在天上”。

这就显示他的财宝都在这个物质世界里,在天上他什么也没有。因为他不明白耶稣教导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见马太6:19~21)

耶稣是要告诉他,你的心只是在钱财上,没有在上帝那里。虽然你有时会想到永生的问题,但是你注意挂牵的你的钱财。你想要事奉上帝的永生,又想要事奉钱财(参见马太6:24),这是不可能的。

(5)耶稣对他的最后一句话是,“你还要来跟从我”。

如果他能够变卖他所有的分给穷人,这是不是就能得到永生了呢?未必见得。圣经并没有说过,“救济穷人就有永生”;圣经说的是:认识上帝这独一的真上帝,并且认识上帝所差来的耶稣,这就是永生。(参见约翰17:3)

所以即使他变卖他所有的分给穷人,如果没有上帝的灵在他的心里,他还是没有永生。单单变卖一切并不说明已经有了永生;但是专注在世界上事的人,那肯定没有永生。所以耶稣告诉他,“你还要来跟从我”。要他把都献给耶稣,只有这样,他原来所缺的一件才不缺了。

“基督徒”的意思就是“跟随基督的人”;我们是跟随耶稣的人,就是要学耶稣的式样,以耶稣的心为心。就如保罗说的,“我活着就是基督”。(参见腓立比1:21)

6. 这个年轻有钱的官,对耶稣告诉他的话有什么反应?

圣经在第23节记载了,“他听见这话,就甚忧愁,因为他很富足。”而马太的记载是:“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见马太19:22)马可记载了,“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见马可10:22)

这个年轻有钱的官来见耶稣的目的是什么?他所问的问题是什么?他是要知道“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有没有给他答案?耶稣告诉他了,你“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答案是明确的,但是他有没有听从呢?显然没有。

圣经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见马太6:24)没有中间路线可以走,也不可以脚踏两只船,两者之中,你、我也必须选择一个。“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见约一2:15)

一般来说,拥有的财产越是多,爱主的心就越少。而且有钱的人越是想要更多的钱、更贪财。

世界上的钱财可以给你带来什么?路加和马太、马可都记录了这个年轻有钱的官“忧愁”。什么是活在世界上最好的状态?肯定不是忧愁,而是平安和喜乐!平安和喜乐的源头是在上帝。

当耶稣复活以后,几次向门徒显现,对门徒所讲的第一句话都是“愿你们平安”(参见马太28:9;约翰20:21;约翰20:26)。整本圣经里有三百四十多处讲到了平安,有一百二十多处讲到了喜乐。

你不可能同时心里有平安又有忧愁,你是要平安呢?还是要忧愁?你必须做一个抉择!

本来我们还以为这个年轻有钱的官很聪明,而且对真理有追求,还向往永生。但是当他忧忧愁愁地离开耶稣的时候,我们知道他选择了世界上的财富和忧愁,朝着真理和永生的反方向走了。圣经真是千真万确,“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参见箴言9:10),说得一点也不错。这个年轻有钱的官因为没有真正地认识上帝,在他的心目中世界上的财产超过了永生,所以他没有真正地在追求永生,他是在追求钱财。

7. 耶稣在这个年轻有钱的官离开以后,发表了评论。

耶稣说,“有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我们来仔细看看耶稣所说的这一句话。

(1) 我们先来看后面那一句:耶稣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

无论什么样的针眼,不要说骆驼,就是手指也伸不过针眼。所以有不少的牧师说,在以色列的城门边上,有一个小门,称为“针门”,是在大门关了以后可以让行人通行的小道。骆驼需要跪下,要人把骆驼推过去,方才能通过。

但是我们在网上查了,没有找到城门边上有一扇小门的历史资料。如果有哪一位找到的话,请告诉我们。先谢谢了!所有我们不同意“针眼”是表示城门边上的以扇小门的说法。

我们的看法是这样的:

A. 从其他的经文来看: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见马太6:19~21)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见马太6:24)

“耶稣对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投钱入库。有好些财主,往里投了若干的钱。有一个穷寡妇来,往里投了两个小钱,就是一个大钱。耶稣叫门徒来,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里头。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见马可12:41~44)

我们看到在新约里,尤其是耶稣多次对财主的批评和指责。在圣经里说的“财主”,绝大部分都是贬义的,所以我们认为财主是没有资格进上帝的国的。

B. 我们参考整本圣经,在旧约里,敬畏上帝的都是很富有的。

如亚伯拉罕就有很多的牛羊和仆人,约伯到最后也是受到上帝的祝福,很富有。但是你如果注意的话,对这些敬畏上帝的人,圣经都不用“财主”来描述他们。只有两个人说到他们是财主,而且不是贬义的。其中一个就是《路得记》里的波阿斯。“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亲族中,有一个人名叫波阿斯,是个大财主。”(路得2:1)

另外一个就是《马太福音》里说到的财主约瑟,“到了晚上,有一个财主,名叫约瑟,是亚利马太来的。他也是耶稣的门徒。”(见马太27:57)

对于这两个人的叙述中,我们认为把他们翻译为“财主”是可以磋商的,可能把他们翻译为“很富有”,更好一些。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耶稣在中文和合本的翻译里,一共正式使用了“财主”这个词九次,而其他七次都是用在描述那些没有敬畏上帝的人。

C. 所以我们认为圣经里说的“财主”,尤其是耶稣在这个时候所说“财主”是指那些专心致志攒钱的人,就是那些事奉玛门的,决定不事奉上帝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进入上帝的过的。

所以我们耶稣在这里说的意思是,一心为了这个世界财物的人,是不可能进入上帝的国的。

(2) 耶稣说,“有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的难哪。”

耶稣的这一句话,倒没有说,“有钱财的人”不可能进入上帝的国,只是很难而已。注意,这里耶稣没有用“财主”,而是用“有钱财的人”。在《马可福音》里是这样记录的,“倚靠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的难哪”。不是用“财主”而是用“依靠钱财的人”。(虽然《马太福音》里,这这个地方还是用“财主”)我们认为这里面是有区别的。

我们上面说到,旧约圣经里所描写的那些敬畏上帝的人几乎都是很富有的。你也可以例证,就是现在也有很多有钱的基督徒,甚至有钱的牧师。我们说,圣经也多次强调上帝也会赐物质上的恩典。

我们说,“富有”与“财主”是有区别的。基督徒之所以富有,是因为上帝的恩典;那些基督徒不是专心致志地在动脑筋怎样攒钱。他们有的根本顾不得攒钱,一心侍奉主,但是上帝的恩典,却让他很富有。

富有的人是指那些有丰富的收入,但是只要那些人按照上帝的旨意,积极救济穷人。这样富有的人就成为一个管道,将上帝的爱传向很多的人。上帝给我们物资上得恩典,与给我们属灵的恩典是一样的。耶稣曾经设一比喻,“有一个贵胄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便叫了他的十个仆人来,交给他们十锭银子(锭原文作弥拿,一弥拿约银十两),说,你们去作生意,直等我回来。他本国的人却恨他,打发使者随后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他既得国回来,就吩咐叫那领银子的仆人来,要知道他们作生意赚了多少。头一个上来说,主阿,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十锭。主人说,好良善的仆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第二个来说,主阿,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五锭。主人说,你也可以管五座城。又有一个来说,主阿,看哪,你的一锭银子在这里,我把他包在手巾里存着。我原是怕你,因为你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 主人对他说,你这恶仆,我要凭你的口,定你的罪。你既知道我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为什么不把我的银子交给银行,等我来的时候,连本带利都可以要回来呢?就对旁边站着的人说,夺过他这一锭来,给那有十锭的。他们说,主阿,他已经有十锭了。主人说,我告诉你们,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个比喻的意思不是要叫我们去积极攒钱,而是说,上帝给我们的恩典我们要用来荣耀主,而不能浪费。同样的,上帝赐福给某一个人,让他很富有。这个富有不是让他一个人独自享受,而是为了让万人“因你得福”(参见加拉太3:8)。我们认为这就是为什么上帝赐福个亚伯拉罕,让亚伯拉罕成为一个富有的人。

(3)所以,有钱财的人不是不可能进上帝的国,而是很难进上帝的国。

有钱财而不贪财,有钱财而不成为财主,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认为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说“是何等的难啊”。

人心都是贪的。耶稣在旷野受到魔鬼的试探的时候,魔鬼所使用的三个试探中就有一个是拿世界的权柄荣华来试探耶稣。(参见路加4:5~8)世界上又有几个人抵挡世界上财富的引诱呢?所以,耶稣明确地要我们必须在选择这个世界的钱财和选择事奉上帝中,作出抉择,(参见马太6:24)没有中间道路可以走。

那上帝赐福给某个人物质恩赐,是不是上帝把这个人放在物质的引诱面前?

不是,上帝让某个人富有,是由选择性的,这是上帝的主权。上帝绝不会把一个人放在魔鬼的诱惑面前。如果在一个人的面前出现了魔鬼的诱惑,我们认为都是因为这个人自己走到这个地步的,而不是上帝要他进入这种状态的。

到中国来传教的著名传教士戴德生,他父亲是位药剂师,他自己是一位医生。他可以在英国过很舒适的生活。但是他决定到中国传教。他曾经说过,“我若有成千英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我若有千条性命,绝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戴德生到中国传教,就在中国扎根,一直到死。他的那句话,不是忽悠,不是为了好听而哗众取宠,是真真实实的决心。到现在为止,他的后代,一代一代地继承戴德生向中国人传福音的志愿。到现在为止,他的第五代玄孙取了一个中国人为妻,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继续在向中国人传福音。戴德生所创办的“内地会”(解放后因为传教士不能留在中国,改名为“海外基督使团”),继续以各种方式向中国人传福音。

8. 要让有钱的人继续事奉上帝,这的确是一件有很大困难的事。但是耶稣告诉我们在上帝没有难成的事。(参见耶利米32:17)

“耶稣说,在人所不能的事,在上帝却能。”上面说到的戴德生,由于他的那句豪言壮语,人们都以为因为他爱中国所以他才这么说的。其实他在后面还有一句话,他说,“这不是为了中国,乃是为了基督。”

是上帝激励了戴德生,是上帝给了他力量,使他能够在1853年9月启程到中国传教。当时没有飞机,而是乘坐轮船,经过近六个月,才在1854年3月到达中国。之后,他开始穿着中国式的服装,与中国人一样留辫子,吃中国饭。他所行的一切都是因为有上帝与他同在,他的这种与中国人同吃同住同生活的方式,当时在洋人中引起相当的冲击。

戴德生就是耶稣这段经文里所说的,“为上帝的国,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儿女”的很多传教士中的一位。他是按照耶稣的教导,在中国还是清朝的时候就到中国来插队落户的洋人。

全世界有多少人能够按照耶稣的教导切切实实地来做的?多少个世纪以来,成千上万的传教士都是按照耶稣的这一个教导,离开家庭到远方去传教,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死在他们所去传教的异国他乡。

彼得说,他已经撇下自己所有的跟随了耶稣,亲爱的弟兄姊妹和朋友,你是怎样来跟随耶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