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19: 23~30

《约翰福音》19: 23~30

23 兵丁既然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就拿祂的衣服分为四分,每兵一分。又拿祂的里衣。这件里衣,原来没有缝儿,是上下一片织成的。24 他们就彼此说,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这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兵丁果然作了这事。25 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祂母亲,与祂母亲的姊妹,并革罗吧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26 耶稣见母亲和祂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祂母亲说,母亲(原文作妇人),看你的儿子。27 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28 这事以后,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说,我渴了。29 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放在那里。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祂口。30 耶稣尝(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上帝了。

I. 兵丁既然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就拿祂的衣服分为四分,每兵一分。又拿祂的里衣。这件里衣,原来没有缝儿,是上下一片织成的。

1. 使徒约翰详细地记载了兵丁抢夺主耶稣衣服地细节。

在其它三本福音书里基本没有记载罗马兵丁抢夺主耶稣衣服的细节,只有使徒马太简单地记载了一句,“他们既将祂钉在十字架上,就拈阄分祂的衣服。”(见马太27:35)但是在使徒约翰的记载中,我们又看到了旧约圣经在主耶稣身上得到应验。

我们从圣经的记录中知道,使徒约翰身处执行主耶稣十字架死刑的现场,我们没有在圣经里看到其它的门徒也在场。所以使徒约翰在这里所记载的细节,是他亲眼目睹的事实。

2. 兵丁既然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就拿祂的衣服分为四分,每兵一分。

按照当时在罗马兵丁里的惯例,兵丁在执行死刑时,就可以把死囚犯随身的东西占为己有。但是,主耶稣身无分文,只有身上所穿的衣服。

我们应该知道,当时不可能有机器生产的衣服,所有的衣服都是手工制作的,所以衣服不仅是昂贵而且是很珍贵的。当时以色列男人所穿的袍子,白天是外衣,晚上就是睡觉的被子,所以外衣不仅白天要用,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要用。

用手工织出来的东西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主耶稣的衣服虽然已经血迹斑斑,但是洗一洗以后,在市场上还是很值钱的。所以罗马兵丁就瓜分了主耶稣的衣服。

我们从约翰的这一句记录中,我们也就知道是由四个罗马兵丁来执行这个十字架的死刑的,因为“就拿祂的衣服分为四分,每兵一分”。

3. 又拿祂的里衣。这件里衣,原来没有缝儿,是上下一片织成的。

使徒约翰在这里特别指出,罗马兵丁不仅剥夺主耶稣的外衣,甚至连主耶稣的里衣也抢夺了去。

在中文圣经的不同版本里,不是翻译为“里衣”就是翻译为“内衣”。这两个翻译都是很正确的,完全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是却是我们不容易理解的。里衣怎么会没有缝,是一整片的呢 ?因为这样的里衣不符合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在不少的英文圣经里是翻译为“Tunic”就是“束腰外衣”的意思,甚至写成“Coat”就是“外衣”;可见英文的翻译没有中文翻译的精确。

要知道,当时的衣服不是那么容易制作的,而在原文里,和合本翻译为“里衣”的那一个字是表示:一件贴身的,犹如袍子一样的,是一整片的一件衣服,而不是缝制起来的一件衣服。这样的内衣好像在中国人中间没有对应的一款衣服,好像在英美国家里也没有对应的,而是当时以色列人仅有的一种内衣,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就很难找到合适的词可以让大家理解。

兵丁把主耶稣的里衣都夺去了,这就告诉我们,主耶稣是赤身裸体地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在一般主耶稣钉十字架的画像中,都画着一块布裹在主耶稣的腰上。这块布是画家们想象出来的。实际上,罗马兵丁把主耶稣的衣服全部扒光了。主耶稣接受了这样的侮辱,这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主耶稣是因为我的罪、我们的罪、全人类的罪,才遭受这样的侮辱。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是罗马兵丁这么恶劣,这样残忍地迫害主耶稣,其实真正把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就是我这个罪人;就是今天在这里的每一位、就是整个人类,把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如果人没有犯罪,主耶稣就不需要被钉在十字架上来拯救我们。不单是亚当和夏娃所犯的罪,更是我们每一个人所犯的罪才是这样残忍地把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

II. 他们就彼此说,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这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兵丁果然作了这事。

1. 他们就彼此说,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

罗马兵丁决定不要撕开主耶稣的这一件里衣,实在是很不寻常。因为他们既然把主耶稣的外衣分成四份,每人一份,非常平均,然而对于主耶稣的里衣却不想要平分。这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知道这些罗马兵丁都是很残忍的人,他们各人也一定是不愿意吃亏的,怎么可能让其中一个人独吞这样一件完整的里衣呢?

但是,正如我们以前已经多次强调的,凡是上帝所预言的事情都会出现,都好发生的。哪怕是我们想像不到的事情也会发生。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虽然是犹太人的祭司长和文士一定要把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处死,但是这就应验了主耶稣对自己的预言,“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见约翰3:14)彼拉多自以为是他自己在写那张放在十字架上的名号,却应验了主耶稣就是万王之王,也应验了“祂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见马太2:23B)

2. 这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兵丁果然作了这事。

罗马兵丁不寻常的决定,以拈阄的方式来决定谁可以得到主耶稣的里衣,这就应验了旧约诗篇里的预言,“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见诗篇22:18)

诗篇中的这一节经文同时说到了两件事情,第一是:分了我的外衣;第二是:为我的里衣拈阄。在诗篇里是一句话说了这两件事情,而这两件事情在这几个罗马兵丁身上同时都应验了。

上帝的预言是绝对会应验的。

III. 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祂母亲,与祂母亲的姊妹,并革罗吧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

使徒约翰记载了在主耶稣十字架旁边的四个妇女:

1. 祂母亲

祂母亲就是那位童女怀孕的马利亚。

面对那些罗马兵丁的残忍和凶暴地剥夺主耶稣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马利亚悲痛不已。这就应验了,当年约瑟和马利亚第一次带着婴孩主耶稣到圣殿的时候西面所说的预言:“西面给他们祝福,又对孩子的母亲马利亚说,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又要作毁谤的话柄。叫许多人心里的意念显露出来。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见路加2:34)

2. 祂母亲的姊妹

当主耶稣被钉十字架钉时候,我们知道出卖主耶稣的犹大已经上吊自杀了,在其余的十一个门徒中,我们只看到约翰在那里,其它的门徒都不见了。

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看到有好像只有妇女才是勇敢地在十字架边上。使徒约翰特别记载了这四位妇女,但是唯独没有记载“祂母亲的姊妹”之名字。这就是我们要考证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查对其它福音书的记载,来确认这一位“祂母亲的姊妹”到底是谁。

根据马太的记载,“有好些妇女在那里远远地观看。她们是从加利利跟随耶稣来服事祂的。内中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又有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并有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见马太27:55~56)

马太所说的,“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是谁?

其实,使徒马太曾经有记载,“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祂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祂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有古卷作约瑟),西门,犹大吗?”(见马太13:53~55)所以我们就知道,“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实际上就是主耶稣的母亲马利亚。

那么使徒马太所说的,“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是不是就是“祂母亲的姊妹”呢?我们说,有可能。因为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那时,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祂一件事。耶稣说,你要什么呢?她说,愿祢叫我这两个儿子在祢国里,一个坐在祢右边,一个坐在祢左边。”(见马太20:20~21)从这一件事情来看,西庇太儿子的母亲能够出面来向耶稣作这样的请求,是很不寻常的,因为当时的女人是没有什么地位的,除非她与主耶稣有什么特殊的亲属关系。很可能就是因为她是耶稣母亲马利亚的姊妹。

我们没有查到确凿的证据,“西庇太儿子的母亲”的名字是什么。但是,马可有这样的记载,“过了安息日,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并撒罗米,买了香膏,要去膏耶稣的身体。”(见马可16:1)因此,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很可能就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的姊妹,而她的名字很可能就是马可所说的“撒罗米”。

3. 革罗吧的妻子马利亚

我们无法查到这位“革罗吧的妻子马利亚”是谁,因为“革罗吧”这个名字在整本和合本圣经里仅出现这一次,而且我们也没有找到任何的旁征。

有人认为这位“革罗吧的妻子马利亚”是耶稣母亲马利亚的姊妹。但是我们认为在一个家里姊妹同名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所以我们不认为这位“革罗吧的妻子马利亚”是主耶稣母亲马利亚的姊妹。

4. 抹大拉的马利亚

在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圣经就有对于抹大拉的马利亚的记载。“过了不多日,耶稣周游各城各乡传道,宣讲上帝国的福音。和祂同去的有十二个门徒,还有被恶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经治好的几个妇女,内中有称为抹大拉的马利亚,曾有七个鬼从她身上赶出来。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约亚拿,并苏撒拿,和好些别的妇女,都是用自己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见路加8:1~3)

主耶稣从抹大拉的马利亚的身上赶出了七个鬼,可想而知,抹大拉的马利亚必定对主耶稣感恩戴德,与其它几天妇女一同自己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所以在主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她也在边上。

对于抹大拉的马利亚,我们还想多说几句。近些年来,有一些无聊文人完全不按照圣经的记载,无中生有地编造抹大拉的马利亚是主耶稣的妻子。而且这样的虚假信息已经流传很广。这完全是魔鬼撒旦的工作,因此所有的基督徒都应该警惕,应该拒绝这种无中生有的谣言。

IV. 耶稣见母亲和祂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祂母亲说,母亲(原文作妇人),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

1. 耶稣见母亲

我们知道在十字架边上,有四个妇女,但是圣经只记载了主耶稣看祂的母亲马利亚。这就是说,在这四个妇女中,祂的母亲马利亚在主耶稣的心里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主耶稣不仅是百分之一百的上帝,祂也是百分之一百的人。因此,对于一个还没有成立自己家庭的人来说,父母是所有人中最亲密的。“当孝敬父母”是十诫里的第五条。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仍然注意祂的母亲马利亚。

根据教会传说,马利亚的丈夫约瑟在主耶稣少年的时候就被主接到天家。所以当主耶稣受难的时候,马利亚应该已经是一个寡妇了。很显然,对于守寡的母亲马利亚,主耶稣是特别关心的。

2. 耶稣见母亲和祂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祂母亲说,母亲(原文作妇人),看你的儿子。

(1) 主耶稣对祂母亲说话

四本福音书都记载了有几位妇女在主耶稣所钉的十字架下,但是主耶稣并没有对任何妇女讲话,只对祂对母亲马利亚讲话。

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抹大拉的马利亚一定不是那些无聊文人所说的主耶稣的妻子。因为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首要的,圣经告诉我们,“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见创世2:24)如果抹大拉的马利亚真的是主耶稣的妻子的话,主耶稣应该要对抹大拉的马利亚说话才对,但是圣经在这里清楚地告诉我们,主耶稣只对祂的母亲马利亚说话,而没有对其它任何一个妇女说话。

所以我们就可以完全知道所谓抹大拉的马利亚是主耶稣的妻子,这绝对是那些无聊文人编造出来的谎言。

(2) 母亲,看你的儿子。

主耶稣对祂的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但是和合本在这里有一个括号,里面说,“原文作妇人”,因此有的解经家就认为,主耶稣的意思是要表达祂曾经所说过的话,“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见马可3:35)

如果是这样解释的话,那么主耶稣在这里所说的一句话是对众人说的,而不是专门对一个人说的。但是无论是中文圣经还是其它文字的圣经,在这里都明确地指出,“就对祂母亲说,母亲(原文作妇人),看你的儿子。” 所以这一句话是专门对主耶稣的母亲马利亚说的,而不是对所有的人说的。

再者,按照主耶稣所说的,“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只要是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都是主耶稣的弟兄姐妹和母亲,那就不应该只是一个人了。但是,主耶稣在这里所说的,“看你的儿子”又是指谁呢?如果按照这样的解释,这个“儿子”应该是多数才对,但是所有的英文圣经都是用单数的“son”,而不是多数的“sons”。中文圣经也不是翻译为,“看你的儿子们”。

更有甚者,这样的解释,与这一节圣经的后半部分内容向抵触了。所以,我们并不同意这样的解释。

我们是这样认为:

主耶稣这样说,就是要马利亚接受祂的门徒约翰的照顾,同时也吩咐使徒约翰来照顾马利亚。

那么为什么在原文中主耶稣没有称母亲,反而用“妇人”来称马利亚呢?

如果主耶稣直白地说,“妈妈(母亲),看你的儿子”,那么马利亚应该看谁呢?当然就是看主耶稣了。但是从下文来看,主耶稣并不是要马利亚看祂自己,而是要马利亚看看写这本《约翰福音》的使徒约翰。

所以主耶稣在这里用了“妇人”来称呼马利亚,是为了要马利亚特别注意祂下面要说的内容。主耶稣接着说,“看你的儿子”,主耶稣并不是要马利亚看钉在十字架上的主耶稣,而是要马利亚看使徒约翰。但是主耶稣在这个时候是不可能用手指一下约翰,来告诉马利亚,她应该看祂所说的“你的儿子”是谁。所以主耶稣就接着又说了一句话。

3. 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

在这个时候,主耶稣是非常清楚地告诉约翰,“看你的母亲”。这个时候所说的“母亲”就是“主耶稣的母亲”的意思,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的解释,而且和合本圣经也没有括号来加上任何的注解,所以意思是清楚明了的。

当我们把主耶稣分别对马利亚和对使徒约翰所说的话连起来看的时候,主耶稣的意思是非常明确的。圣经在这里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的,就是要我们连起来看的。

在理解了这个意思以后,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在这里是翻译为,“就对祂母亲说,母亲(原文作妇人),看你的儿子。”

4. 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

圣经告诉我们,自从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使徒约翰就接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到家里,像对待母亲一样来对待马利亚了。

但是,如果弟兄姊妹查网上的解经资料的话,你就有可能看到有人反对圣经的这个记载。他们说,马利亚和约瑟不是有很多孩子吗?怎么自己的孩子不照顾母亲,反而要别人来照顾马利亚呢?

我们刚才不是念了《马太福音》13:54~56吗?不错,马利亚和约瑟确实有好几个孩子。但是那几节圣经也告诉我们,马利亚和约瑟的孩子们都是在主耶稣自己的家乡,也就是在拿撒勒,但是主耶稣是在耶路撒冷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所以,当时并没有马利亚和约瑟的孩子们在耶路撒冷,所以主耶稣才要使徒约翰来照顾马利亚。

而且使徒约翰从此就接受了主耶稣的吩咐,一直照顾马利亚,根据教会传说,当使徒约翰搬到以弗所去定居的时候,他也是一直把马利亚带在身边照顾她如同照顾母亲一样。

同样的,马利亚也听从主耶稣的话,从此就视使徒约翰为儿子。这也就告诉我们,马利亚虽然是主耶稣肉身的母亲,但是马利亚是听从主耶稣的吩咐的。因此,我们也就知道了,在天主教里,人们向马利亚祷告,理由是因为马利亚是主耶稣肉身的母亲,所以主耶稣便会听马利亚的话,因此就可以向马利亚祷告。但是从这一节圣经我们就应该知道,不是主耶稣听马利亚的话,而是马利亚听主耶稣的话。听主耶稣的话才是对的;天主教这种向马利亚祷告的做法是没有道理的,更是错误的。

V. 这事以后,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说,我渴了。

1. 这事以后

这整个一节圣经是一句话。(所有的版本的圣经都是翻译为一句话。)但是这一句话在中文的文法里是比较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做一些解释。

圣经在这里所记载的“这事以后”里的“这事”是指什么事呢?简单地说,“这事”就是指这一句话后面的“各样的事”,包括主耶稣来到世界所要做的各样的事情,包括在十字架上所对同钉十字架强盗所说的话,包括对母亲和门徒约翰所说的话,包括为赦免那些把祂钉在十字架上的祷告。现在就到了主耶稣为整个人类的罪接受死亡的惩罚了。

2. 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

我们刚才这么一解释,好像把这一句话分成两半,前面是,“这事以后,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后面是“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说,我渴了。”但是这一节圣经是不能以这样来划分的。

虽然“这事以后”里的“这事”是指“各样的事已经成了”里的“各样的事”,但是“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主要是与“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连在一起来看的。

不可以把“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与后面的“就说,我渴了”连在一起来看。否则就变成了为了要应验经上的话,所以主耶稣才刻意地说“我渴了”。因为事实不是这样。

“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这几个字可以看成为“插入句”,可以单独来理解。如果这样的话,这一节圣经的主句就是:这事以后,主耶稣就说“我渴了”。

我们刚才说这里的“各样的事”就是主耶稣在世界上所做的事情,我们也列出了一些内容。其实,除了我们刚才列出的内容,还有旧约圣经对弥赛亚的预言也得到了应验。

对上帝来说,没有偶发事件。因为上帝是全知的,祂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在每一件事上会做什么样的选择。上帝就有相应的安排,于是上帝的计划就实现了。这就是圣经所告诉我们的,“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啊 。上帝不会强迫人来做某一件事情,哪怕我们选择不听上帝的话,上帝的旨意照常会实现。这就是上帝的奇妙!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前几次的查经中已经见的多而又多了,所以就不在这里重复叙述了。

3. 就说,我渴了

当主耶稣完成了天父上帝交给祂在世界上要做的一切事情之后,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说,“我渴了。”

这是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七句话中的第五句话。但是为什么主耶稣会说,“我渴了”呢?

有人说,因为主耶稣从最后的晚餐结束以后,就没有机会喝水,所以渴了。也有人说,主耶稣被赤露身体地钉在十字架上,饥寒交迫,没有食物也没有水,当然渴了。

这样的看法是没有错的。但是这样的看法只是从我们人的角度来看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在说这一句话之前,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第四句话是什么。“申初的时候,耶稣大声喊着说,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翻出来,就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见马可15:34)

主耶稣的第四句话告诉我们,在这个时候,主耶稣背负了全人类的的罪孽,全人类的罪都堆在主耶稣的身上。而上帝是不能容忍任何的罪的,因此上帝就暂时离开了耶稣。

我们刚才说,主耶稣完成了祂在世界上应该做的事情以后,祂就代替我们罪人来接受上帝对罪的惩罚。

有人可能会说,当主耶稣在井边与一位撒马利亚妇人说话的时候,主耶稣不是说过有关活水的问题吗?“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上帝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祂,祂也必早给了你活水。”(见约翰4:10)主耶稣是活水的泉源,怎么会渴了呢?

主耶稣曾经告诉我们,“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见路加16:19~24)所以我们知道在阴间里有火焰,但是没有水。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件事情,就是上帝对逾越节对羊羔的规定:“耶和华在埃及地晓谕摩西,亚伦说,你们要以本月为正月,为一年之首。你们吩咐以色列全会众说,本月初十日,各人要按着父家取羊羔,一家一只。若是一家的人太少,吃不了一只羊羔,本人就要和他隔壁的邻舍共取一只。你们预备羊羔,要按着人数和饭量计算。要无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你们或从绵羊里取,或从山羊里取,都可以。要留到本月十四日,在黄昏的时候,以色列全会众把羊羔宰了。各家要取点血,涂在吃羊羔的房屋左右的门框上和门楣上。当夜要吃羊羔的肉,用火烤了,与无酵饼和苦菜同吃。不可吃生的,断不可吃水煮的,要带着头,腿,五脏,用火烤了吃。”(见出埃及12:1~9)

上帝不仅对逾越节的羊羔规定要“用火烤了吃”,而且还强调地说,“断不可吃水煮的”。上帝的这一个规定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逾越节的羊羔就是预表主耶稣,这羊羔是不可以用水煮的,而一定要受到火焰的烧烤,然后才能吃逾越节羊羔的肉。所以,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说,“我渴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最后的晚餐上说,“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等上帝的国来到。又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掰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见路加22:18~20)

主耶稣不仅在十字架上作为永远的赎罪祭献上,而且代替我们受了我们应该受的所有惩罚。当年以色列民吃逾越节的羊羔,让我们更容易明白圣餐的意义 。

VI. 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放在那里。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祂口。

1. 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放在那里。

为什么在执行死刑的场地上,会有“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放在那里”呢?圣经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解经家们认为,只有罗马兵丁才有可能把一个盛满了醋的器皿放在刑场上,因为被处于死刑的人是不可能带什么东西到刑场的。而这个醋很可能是罗马兵丁所喝的劣质酒。谚语说,“做酒不成做成醋”。

我们认为这样的解释是可以接受的。罗马兵丁有酗酒的坏习惯,这是可以想象的,但是他们不一定有钱买好的酒来喝,因此就喝这种劣质的酒。

劣质的酒所含的酒精成分不高,但是当地的天气炎热,如果酒瓶没有盖好的话,劣质酒变成醋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在制作醋的时候,常常就是在浓度不高的酒精里加上喜欢氧气的醋酸菌,在一定的温度下酒就变成了醋。

当酒发酸了,就被称为醋了。因此在大部分英文圣里,把中文圣经里的“醋”就翻译为“sour wine”,也就是“发酸的酒”的意思;一些英文圣经直接就翻译为“wine”,就是“酒”的意思;只有少数英文圣经是翻译为“vinegar”,就是“醋”的意思。

所以这一些发酸了的酒是这些罗马兵丁随身携带的,所以才会在这个刑场上出现。

2. 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祂口。

圣经在这里所说的“他们”,应该就是那四个把主耶稣钉在十字架的罗马兵丁了。我们可以想象,在当时不可能有人被允许走到十字架下面去的。

当这些罗马兵丁听到了主耶稣说,“我渴了”的时候,他们居然“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祂口。”这就显示出这些罗马兵丁虽然是刽子手,但是他们看到了不平凡的事情发生了。

根据圣经的记载,“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见马太27:45)当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以后,虽然是在大白天,但是“遍地都黑暗了”。这些罗马兵丁很可能在以前也充当过刽子手,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现象。所以这些罗马兵丁很可能就是使徒马太后来所记载的那些罗马兵丁,“百夫长和一同看守耶稣的人,看见地震,并所经历的事,就极其害怕,说,这真是上帝的儿子了。”(见马太27:54)

3. 牛膝草

圣经在这里特别提到了牛膝草。如果圣经只是说,他们把醋递给主耶稣,对整个事情的描述好像也是一样的。但是圣经偏偏在这里告诉我们,这醋是“绑在牛膝草上”才给主耶稣的。为什么?

如果我们查和合本圣经的话,圣经里第一次出现“牛膝草”这个名词,是在《出埃及记》第十二章,也就是讲到逾越节羊羔的事。“于是,摩西召了以色列的众长老来,对他们说,你们要按着家口取出羊羔,把这逾越节的羊羔宰了。拿一把牛膝草,蘸盆里的血,打在门楣上和左右的门框上。你们谁也不可出自己的房门,直到早晨。因为耶和华要巡行击杀埃及人,祂看见血在门楣上和左右的门框上,就必越过那门,不容灭命的进你们的房屋,击杀你们。”(见出埃及12:21~23)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羊羔的血是用牛膝草来涂在以色列民的门楣和门框上的,这样救恩就临到了这一个家庭了。所以我们就知道在圣经里牛膝草是与救恩有关的。

在大卫王犯了奸淫以后,当他向上帝认罪祷告的时候,他用到了牛膝草这个词。“求祢用牛膝草洁净我,我就干净,求祢洗涤我,我就比雪更白。”(见诗篇51:7)我们刚才讲到了牛膝草与救恩有关,但是牛膝草本身不能洗净我们的罪,所以大卫王这个祷告里所说的“牛膝草”应该是指主耶稣的宝血,因为只有主耶稣的宝血才能洗净我们的罪。

但是在当时的人们却是无法理解为什么大卫王会这样祷告,因为从人的历史来看,在大卫王的时代主耶稣还没有被钉十字架。

当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圣经再一次提到了牛膝草。当我们把《出埃及记》和《约翰福音》连在一起的时候,再回头来看《诗篇》五十一篇,我们对大卫王的祷告就清楚了。因为当时大卫王是不可能用“求祢用主耶稣当宝血来洁净我”来祷告的,他就用了牛膝草。圣经在记载主耶稣钉十字架的时候,再提起牛膝草,我们就知道当时大卫王祷告的意思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圣经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有原因的,不是随随便便放在那里的。至少圣经原文里的每一个字是这样的。但是现在不少人自行翻译、自行出版圣经,或者在网上自行发表圣经APP。可能这些人的动机都是为了让大家有圣经可以读,但是我们也看到网络上的圣经至少在抄写方面常常有错误,更不要说标点符号的不一致,甚至现在还有所谓的新标点符号的中文圣经。我们应该知道标点符号对一句句子是极为重要的,中国人不是有一句名言,“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吗?标点符号放在不同的地方,整个句子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也有一些圣经,因为使用简体字,但是有时,简体字是用同音字,这样的话在字的意义上就不一样了。比如,“藉”与“借”虽然是同音,但是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我看到过简体字的圣经写成,“法老的心刚硬,不容以色列人去,正如耶和华借着摩西所说的。”(见出埃及9:35)就用了“借”来代替“藉”。但是上帝不是自己没有办法才借用摩西来说话,而是上帝吩咐摩西来说话、是上帝差派摩西来说话。“藉”的许多解释中有“借”的意思,但是还有其它的意思,如果简单地把圣经里的“藉”都用“借”来代替,圣经的意思就不一样了。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我们读圣经一定要非常仔细。

弟兄姊妹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查考一下从旧约时代一直到一百年之前,基督徒是以什么样态度来尊重圣经的、他们抄写圣经的态度是如何的严谨的。但是现在很多时候,人们对圣经都没有存敬畏的心,甚至来敬拜上帝也都没有存敬畏的心了。弟兄姊妹,对上帝的话千万不可轻慢,对上帝必须有敬畏的心。因为圣经教导我们,“不要自欺,上帝是轻慢不得的。”(见加拉太6:7A)圣经又教导我们,“恶人为何轻慢上帝?心里说,祢必不追究。”(见诗篇10:13)但是上帝是公义的,“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赦免罪孽和过犯。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见民数14:18)

今天不是讲圣经抄写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所要告诉大家的是:圣经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按照上帝的旨意写下来的,因为“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见提后3:16A)主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见马太5:18)

所以我们对上帝的话要存敬畏的心,对圣经每一个字都应该好好地推敲。

4. 他们所做的这些事就应验了旧约圣经的预言。

圣经有这样的预言,“我渴了,他们拿醋给我喝。”(见诗篇69:21)圣经里对于主耶稣的预言,每一件都应验了。圣经有这样的记载,“耶稣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见路加24:44)

主耶稣说的非常清楚,“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上帝的预言得到应验是上帝完美的计划。上帝的计划不需要人刻意地来做什么,但是人若刻意想要“帮助”上帝来实现祂的预言,结果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在这一节圣经里讲到罗马兵丁把醋给主耶稣,他们是不可能知道《诗篇》里有这样的预言的,因为那时的罗马人基本都是信仰多神教的,所以更是不可能读了《诗篇》六十九篇才把醋给主耶稣喝。但是上帝知道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因此早就写在圣经里了。

上帝应许亚伯拉罕和撒拉将会有子孙后代像天上的星那么多,但是撒拉觉得她自己已经老了,不会生孩子了。所以她就自作聪明,把自己的使女夏甲给了亚伯拉罕,好像上帝需要撒拉的帮忙才能达到上帝应许似的。岂不知,撒拉的这个做法造成了一场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能够解决的战争;撒拉不仅不可能帮助上帝,反而是闯下了千年大祸。

上帝的应许迟早会应验的,我们要以一个顺服的心来等候上帝所定下的时间,祂的预言就应验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主耶稣的样式,顺服上帝的旨意。

VII. 耶稣尝(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上帝了。

1. 耶稣尝(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说,成了。

(1) 耶稣尝了那醋

其实,在把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之前,罗马兵丁曾经想要主耶稣喝一点有麻醉作用的饮料,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用苦胆和酒调和了喝下去可以减轻疼痛的感觉。圣经有这样的记载,“兵丁拿苦胆调和的酒,给耶稣喝。祂尝了,就不肯喝。”(见马太27:34)主耶稣并不要这样的麻醉品;主耶稣上十字架是祂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之下,自愿地作出的。

但是这一次,罗马兵丁把醋给祂的时候,祂尝了。和合本圣经还特别加上了一个注解,“尝”在原文里是“受”,也就是“接受”的意思。这就告诉我们,主耶稣没有拒绝罗马兵丁这一次给祂的饮料。

因此有的解经家就把主耶稣的这个动作理解为,就是主耶稣在吃逾越节宴席时喝的第四个杯子里的酒,也就是最后的一杯酒,也就是象征了主耶稣代替罪人喝了上帝所递给祂的苦杯。也就是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祷告时所说的,“第二次又去祷告说,我父阿,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祢的意旨成全。”(见马太26:42)

(2) 就说,“成了”

“成了”,在原文中是“τετέλεσται”,是“结束”、“完成”、“付清”的意思。和合本和圣经新译本都是翻译为“成了”,而吕振中翻译的圣经是写成,“完成了!”,而且有一个惊叹号。

英文圣经大多数是翻译为“Finished”,也有一些英文圣经是翻译为“Completed”。请看英文圣经的弟兄姊妹注意,这里的“Finished”,不是“完了”的意思,而是“完成了”、“成功了”的意义。对于不是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可能Completed比较容易理解。

这个字从主耶稣的口中说出来,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我们刚才说了,在主耶稣说“我渴了”之前,主耶稣说了,“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我们也解释说,这是因为主耶稣担当了全世界世世代代每一个人的罪,所有人犯的罪都压在主耶稣的身上了。这个情况也就是圣经所说的,“上帝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上帝的义。”(见林后5:21A)所以我们只要相信主耶稣为我们的救主,主耶稣就为我们担当了罪的惩罚。

主耶稣在这个时候说“成了”,就是指上帝在创世以前就制定的拯救计划完成了!因为上帝完成了对罪的公义审判,而主耶稣也实现了祂的​​宣告,“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见约翰10:14)因为主耶稣的舍命,我们属于祂的人就可以得到永远的生命。

2. 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上帝了。

根据路加的记载,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把祂自己的灵魂交给上帝。“耶稣大声喊着说,父阿,我将我的灵魂交在祢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见路加23:46)但是约翰是用了描述的方式把主耶稣的这一句话宣告了出来。

其实,对于这样的情况,主耶稣早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了。“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见约翰10:17~18)

在这里我们就看到了主耶稣的神性。十字架是一种非常残酷的死刑方式,所有钉在十字架上的人都会死去。但是十字架的酷刑不能钉死主耶稣。因为主耶稣是生命。

当主耶稣来到埋葬拉撒路坟墓前的时候,主耶稣对马大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见约翰11:25B)主耶稣宣告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见约翰14:6)所以主耶稣就是生命,祂也是生命的源头;在主耶稣里面没有死亡。当主耶稣把自己的灵魂交给天父上帝的时候,主耶稣的灵魂就离开了祂降世为人的身体,这就达到了医学上的死亡。但是这个医学上的死亡不是十字架造成的,而是主耶稣主动舍去了的。

没有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灵魂交出去,然后又把灵魂取回来;但是上帝可以,而且也只有上帝才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我们在这里就看到了主耶稣的神性;主耶稣是百分之百的上帝,也是百分之百的人。因为祂完全具有上帝的所有属性,也完全具有人的特性。

VIII.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学到了什么。

  1. 主耶穌是赤身露体地被钉在十字架上,受尽了各种的侮辱和痛苦。

  2. 上帝的预言是一定会实现的;我们只要顺服,我们就有可能成为圣经预言应验的目击者。

  3. 真正把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不只是那四个罗马兵丁;真正把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是我、是我们全世界的罪人。

  4. 在主耶稣的十字架边上,有四个妇女,但是只有一个门徒。所以我们不要看轻姊妹们在教会里的作用。

  5. 马利亚虽然是主耶稣肉身的母亲,但是马利亚是听从主耶稣的吩咐的。我们岂不也应该听从主耶稣吗?

  6. 圣经里的每一个字都是重要的。我们对现在新编写圣经,网络上自行发行的圣经都要以慎重的态度来对待。最好能够对照原来圣经公会出版的圣经。

  7. 是主耶稣为我们舍命,是祂甘心情愿地把灵魂交给上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