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12: 1-11

《约翰福音》12: 1~11

耶稣被香膏抹的事件,在四本福音书都有记载,唯独路加福音第七章与其它福音书不同,多数圣经学者认为路加福音第七章记载的事件与其它三本福音书不是同一个事件。因此这次会重点谈论约翰福音、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相同的事件,但这三本福音所记载的细节也不完全一样,因此读者可以从中看到更多的细节和真相。

【约12:1】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

这段经文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是逾越节之前,这是耶稣服侍期间第三个逾越节,也是最后一个逾越节。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拉撒路死后复活的地方。作者在此提醒读者,后面发生的事件都与拉撒路复活有关,拉撒路复活的神迹使更多犹太人相信耶稣,也使犹太领袖和法利赛人下定决心要杀掉耶稣。

【约12:2】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

当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有犹太人为耶稣和门徒预备宴席。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描述是长大痲风的西门家里接待耶稣,约翰福音介绍有马大伺候,拉撒路也与耶稣一同吃饭。因此有些解经家猜测长大痲风的西门是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的父亲,但圣经中没有相关的证据,所以无法考证。

如果你对四本福音书很熟悉,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约翰福音记录耶稣被膏抹的事件是在祂骑驴进圣城之前发生。但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记录这个事件是耶稣骑驴进圣城之后(马太21章记载耶稣骑驴进圣城,在26章记录了耶稣被膏抹的事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时间?主要原因是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按照主题的叙事的顺序,不是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录。但约翰福音大多数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录耶稣的生平,因此才有这些不同。但可以确定这件事是真实发生的。

【约12:3】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

从这段经文又发现约翰福音与马太和马可福音的不同点,马利亚用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位置不同。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香膏是浇在耶稣的头上,但约翰福音记录香膏是抹在耶稣的脚上。首先我们要了解犹太人当时吃饭的风俗,耶稣时期的犹太人是半躺卧着吃饭,桌子也不是长方形或圆形的餐桌。吃饭时第二个人可以靠在第一个人的怀里。

所以马利亚把香膏抹在耶稣的脚上和头上容易,因为香膏很多,所以也会抹在头上和脚上。福音书常常出现描述同一个场景时,会有不同的视角,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事件的真实性更强。

圣经记载马利亚用一斤极贵重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纯正的哪哒香膏出产尼泊尔香树,生长在喜马拉雅山附近,需要极多的树根才能提炼出一点香油,因此纯正的哪哒香膏非常珍贵。这说明马利亚并不是穷苦的人,她家中珍藏了这么贵重的香膏。马利亚并没有吝惜贵重的香膏,而是全都膏抹在耶稣的身上,甚至用头发来擦抹耶稣的脚(这代表她对耶稣虔诚的爱心)。

马利亚为什么这么做?,她是否知道耶稣要上十字架,所以提前用香膏抹耶稣?圣经并没有解释马利亚为什么这么做,但耶稣说:【约12:7】“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这表明马利亚保留这么珍贵的香膏,是为了给耶稣安葬时使用。因为马利亚常常坐在耶稣的脚前听祂的教导,耶稣的话她都记住,并理解了。因此耶稣说,马利亚已经选了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马利亚或许听到并理解耶稣要罪人而死,但她并不知道耶稣哪一天会死。

马利亚用真哪哒香膏抹耶稣或许因为她弟弟拉撒路的复活,她为了表达深深的感谢。也可能是因为她深深爱主的心,使她所作的正好迎合神的心意。就像大祭司该亚法决定杀掉耶稣,避免罗马政府的镇压,但该亚法并不知道他的决定,正好迎合神的心意,符合神的计划。同样马利亚因为爱主的心,因着感恩的心,决定在这个时刻拿出为耶稣死后预备的真哪哒香膏,提前膏抹耶稣的身上。这种珍贵的香膏可以在身上停留一个星期以上,因此耶稣钉十字架上的时候,他的身体和衣服散发着真哪哒香膏的芳香。

为什么马利亚所做的服侍都被耶稣所认可呢?如果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路加福音第十章马大和马利亚的故事,路加福音第十章讲诉耶稣差派70个门徒在各地传扬天国的福音,并且医病和赶鬼。他们来到一个村庄,有个女人名叫马大,她将耶稣和门徒接到家中款待,耶稣在马大的家里教导众人,当时马利亚坐在耶稣的脚前听耶稣的教导。马大准备招待耶稣和门徒,但需要的事情太多,心里就忙乱。于是马大来到耶稣面前,指着妹妹马利亚说,我妹妹不帮忙,只有我一个人忙,你认为这样对吗?马大希望耶稣吩咐马利亚帮助自己。但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事情忧虑烦扰,但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这说明马大所作的服侍,好像是为耶稣做的,为了照顾耶稣,事实表明是马大为了完成自己的意愿。她希望耶稣能留自己的家中,希望用好的美食和舒适的环境照顾耶稣,但做起来才发现事情太多,她忙不过来,这时她开始抱怨为什么没人帮助自己,于是嘴中发出了这样的抱怨。

但实际情况,耶稣并没有要求马大有高规格的接待,耶稣只希望有地方可以传讲福音,具体吃什么,穿什么并不重要。基督徒在教会的服侍中,也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些同工会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计划,并认为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是最好的,是最有效的,因此希望其他同工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如果沟通的不好,就会产生很大的分歧,其他同工就会抱怨,如果抱怨没有用,就会离开这个服侍的团队。

马大就是这样服侍,她希望按照自己的心意服侍耶稣,但耶稣可能只希望得到一块面包,一杯热水就可以了,其它的都不需要,耶稣希望马大和马利亚一样,在自己的脚前来听神的道,而不是抱怨其他的人,影响其它同工为主服侍。

马利亚就选择了上好的福分,她明白耶稣的心意,她眼睛定睛在耶稣的身上,专心听祂的教导。因为马利亚首先专注在耶稣的话语,所以知道耶稣的心意,因此才发生了马利亚用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事情。因为她知道耶稣需要这样的服侍,甚至她等不及立刻拿出香膏,并立刻涂抹在耶稣的身上。

但有些不理解马利亚的行为,【约12:4-5】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

在马可福音中记载不仅仅是犹大质疑马利亚的行为,还有几个门徒心中不喜悦,他们说,为何这样浪费香膏呢?为什么不把香膏买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如果按照圣经原文,这个香膏价值三百第那流,这是当时犹太人所使用的金钱,相当于普通人一年的工资,确实比较贵重。你可以想象用一年的工资买了一瓶香水,然后倒在自己的身上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很浪费?当时的门徒就这个想法,他们认为倒一点,意思意思就可以了,香味的效果都差不多,没必要全部倒在耶稣的身上。剩下的香膏可以换成现金,用来做一些实际有效的工作,例如周济穷人。

如果按照耶稣的教导,门徒的提议好像没有错误,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教导门徒,怜恤人的有福了,因为必蒙怜恤。耶稣教导富有的少年官,想要得到永生,就要把财宝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所以门徒们所想的并没有错误,但需要做在对的时间。

耶稣回答了这个问题,祂说:【约12:7-8】“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马太福音中耶稣对马利亚的评价更高,【太26:13】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

从耶稣的评价来看,马利亚所是符合神的心意。门徒的决定并不在神的心意中,我想很多人都会问,什么事工才是神所喜悦的,如何做在神的心意中。?

我们可以在圣经中找出反面的例子, 【太16:21-23】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彼得的行为与马利亚相反,彼得的反应也是人的正常反应。门徒们当然不希望耶稣被杀,他们希望耶稣可以复兴以色列国。但耶稣说这是人的想法,并不是神的心意。

现代的一些人也包括基督徒,会做与彼得同样的事,以自我为中心,以人的益处来决定所做的事情,当利益受到威胁的时,人就立刻扮演上帝的角色,以自己的决定来代替神的计划。今天所查的经文中,有一个人就做了与彼得相同的事,这个人就是责备马利亚的犹大,表面上犹大希望周济穷人,实际是希望得到这些钱。圣经的作者解释,【约12:6】犹大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犹大是十二使徒之一,他最初跟随耶稣并没有想被背叛耶稣,或许他与其他门徒一样,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希望跟随耶稣,希望服侍耶稣。但犹大常常以个人的利益为中心,虽然跟随耶稣,但他不明白耶稣的心意。这次犹大听到耶稣对马利亚的称赞,突然明白耶稣所说的预言要实现了。这个预言就是,耶稣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具体耶稣是否能复活,他不关心,犹大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太26:14-16】当下,十二门徒里有一个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他们就给了他三十块钱。从那时候,他就找机会要把耶稣交给他们。

犹大与彼得对耶稣即将被杀的反应相同,都是以人的利益出发,但所作的行为不同。彼得希望制止耶稣被杀的行为,但犹大希望能从中得利,因为犹大知道祭司长希望抓到耶稣。

【约12:9-11】有许多犹太人知道耶稣在那里,就来了,不但是为耶稣的缘故,也是要看他从死里所复活的拉撒路。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

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到拉撒路复活的神迹影响非常大,既让很多犹太人相信了耶稣,也让祭司长下决心要杀耶稣,并想把拉撒路一同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