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3 释经学读经法 - 八个原则(一)

www.salt-and-light.org/MosesYu?BibleStudy003.mp3

第三讲 释经学读经法 - 八个原则(一)

各位在基督里面同蒙恩召的小牧人们!

我们要继续讲论第三个读经法,那就是释经读经法,我们已经讲了三个原则。第三个原则里面是讲到基本的文字,因为圣经是一字一字所组合的,旧约的原文是希伯来文,有一部份是亚兰文。新约主要文字是希伯来文和希腊文。每一个字有其历史背景,有它一般性和特殊的用法。我们读的时候就容易混乱,我们要注意读的时候一定要将它正确的的意义找出来。看我们怎麽用法,比如耶稣说,你们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门徒就在那里嘀咕嘀咕。他们说我们已经忘了带饼了,耶稣基督用“没有把酵带来”要他们防备法利赛人,他们误会了。这个酵字,有时是用来代表教训,还有的时候用做罪。单看文字时容易把意思弄错了,所以门徒误会了,不了解耶稣讲酵的真正含意。

有许多的字是有来源的,我举例说明“圣”这个字,以色列人出埃及来到西乃山下,神把这个圣字告诉摩西,要摩西亲自去经历。那个字用法的背景,在希伯来文找不到合适的字眼来代表,就借用雅各文,雅各文是巴比伦古时的一种民俗文字,雅各文一直流传,是因为摩西在皇宫中成长,得了埃及的学问,他的教育背景是要做法老的。要懂得外交,要与其他国家来往。他就认这个字,神向他启示自己是圣,这个字代表惊叹!

我说一个真实的比方,是我母亲的经历,她有一天带著同工在乡下赶墟的时候,在那里露天佈道,来往的人很多都来听,完了之後回到家中福音堂。半夜听到很急的敲门声,母亲与同工一起起来开门,见到一个身穿农民服装的人,见此人面露惊慌,他们於是就问他来的目的,对方询问是否是白天讲道的人?母亲答是,他於是问你们所讲的那位神叫什麽?母亲答是耶稣,他立时跪下口中不断谢谢耶稣,讲个不停。一阵子之後他起来,母亲问他为何谢耶稣?他说,我原是猪贩,将卖猪的钱放进肚兜里,不小心露白了,我原想行夜路回家,喝酒後上路,突然有人从路旁跳出,他们手中拿著刀要我留下买路钱。那是我全部家当,是要养家糊口的,突然想到白天听到那位真神,祂能救我们,我於是开口向祂求救,一时紧张又忘了祂的名,只好举手开口叫救我救我,两个歹徒看傻了眼就离开了,他们走掉我就醒过来了。哇!这神是真有能力能救我的神,祂叫什麽名字呀?为要问个清楚,他就跑到镇上来,找到福音堂,这人喊叫的声音,就是惊叹的声音。就是这个圣字,耶和华是圣,所以歹徒走掉了,因为神聆听了他的祷告。

我用这个做比方,我们读圣经的时候不是做研究。若问我如何知道的,所以我们要用字典,或者我们有一套圣经的助辞,我写的助读本,里面有小字讲清楚,重要的地方以一两句话将他解释出来,这样对我们会有所帮助。一个字的来源我们也要看,有许多的字是古字,有其背景,现代事过境迁,背景不一样了。比方说,保罗为哥林多教会的人说“我不许女人讲道”女人讲道一定要蒙头,我们没有这个背景,也没有这个风俗习惯,在我们的文化里面并没有,但那时在中东一代的人都有这个背景。在原文里保罗是不许女人乱讲,而非不许女人讲道。那时代的妇女是蒙头,直到今日在中东一代妇女仍是。

此外有所谓同义字,一个字有两个讲法,但有相同的意思。比方说在马太福音 第五章第48节讲到,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但在路加福音就不是了,路加福音说你们要仁慈,像你们的天父仁慈一样。仁慈乃是一个心意,根 据我们了解圣经,要知道怎麽完全: 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神是圣 洁、公义、慈爱,神是无限、无量,神是超过诸天,祂是无所不在的神,我们能像 祂吗?亚当、夏娃犯罪之後,本来可以管理天上的飞鸟、陆上的走兽、海中的鱼, 他原来的作用失去了,在犯罪之後失去的机缘,我们在基督里得回来的,不再是这 个,而是灵里的感受。我们看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所讲的,给我们的知识是神要看我们的存心,人的完全像天父的完全一样,像天父的存心。祂把雨降给好人也降 给歹人,祂让日头照好人也照不好的人,祂是一视同仁的存心呀!那麽宽大、那麽 容忍,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个,要有这样的存心。天父打发祂的儿子耶稣基督来到世 上是要爱我们,爱我们的存心,也让祂爱子为我们钉死在十字架上,叫我们的罪得 赦免,天父宽大容忍的赦免,完全的饶恕,这是天父的存心。对得罪我们的人要心 存饶恕,当我们读经解经时,遇到这个问题,我们要如此理解法。

再说约翰福音三章16节说到,信主的得永生,永生与新生命是一样的意思, 不同的字有相同的意义。读圣经要注意字的基本原则,不能放松每一个字。当初和合译本翻译的时候非常看重这一点,但是事过境迁,有些名词今日也不用了。一个例子,北方人称少女叫闺女,南方人叫小姐,所以当时说到一个少女死了叫闺女,今天就不是这样了。西门彼得的岳母,耶稣来的那天正发热病,今天我们叫发高烧,这也不同但不是很严重,都可以融会贯通。读圣经的时候我们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可以心领意会的知道它讲的是什麽。所以把圣经全部读完以後比较,我们就能更加明白神的话语中的意义。

第四个读经原则,必要读上下文,我们读圣经不要断章取义,撒但来试探耶稣的时候用的话语,在马太福音第四章第1到11节,耶稣受了三个试探,撒但也会用旧约圣经的话,但将内容改变了。当年撒但在伊甸园里对夏娃说话,也是将神的话改了,话改变後就产生不同的意思了。所以我们读经一定要读上下文,正如之前 提到的浪子回头故事,应该是长子也悔改,也要悔改也要同情,认识做父亲的心。 如此我们就更加了解圣经文字用法的技巧,务必要上下文细读,就不会流於断章取 义,那是撒旦的作法。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如何说、如何作、如何明瞭,我们应该常 读圣经,揣摩其中的奥妙。

第五个就是找出经文中的内容,这第五个原则就是找内容,光靠一两句话我们不能够了解,它是一整篇文章,看过上下文之後我们要找它的内容是讲什麽。我们常用以赛亚书第37章的一句话“向下扎根、往上生长”,原文指的是以色列人有一天会从被掳、分散之地再回来,回来以後向下扎根、往上生长,再也不会离开了。请记得1948年的时候,以色列人回去了,重新建立他们的国度,这次回去就不能再把他们拔掉,万国承认这一个国家,这是圣经里神的预言应验的一个例證。 我们读的时候应该读出其经文的内容出来,然後决定是怎样一回事,许多时候人听圣经没有听完全,只听一部份就去做了,结果产生许多问题,甚至走到一个极端, 极端到了一个地步就成为异端,这是我们要注意的。现在世界上也一些异端,我们也知道为何会有异端,就是为将圣经里的话上下文,没读完全而拿来用。如我们常见的耶和华见證人,他们就是将新旧约圣经拿来误用,认为我们也要参与一同建立耶和华的殿。这是以色列人将来回归建殿,我们外邦人不需要。他们建好我们去祷告是可以的,但是他们认为我们要参与建殿。於是产生这一种说法,这是我们要防备的。摩门教讲到人死後还可以受洗,在世上的人可以为死的人受洗,因为他们读到一段圣经“为死人受洗礼”我们活著的人可以将家谱里的祖先为他们洗礼,他们还可以在阴间悔改升天得救,这是错误的解释。我们要防备这些事情,不能单单读一句话,而是上下文对照连内容一起看而读。

第六,读经时要注意历史背景,要紧紧地抓住这个原则,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我们也要看,因为有文化背景的不同。何谓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以色列背景当中,过 去哥哥死了,弟弟要娶嫂子做妻子,为他留後裔。有人以这个问题问耶稣,如果七个兄弟都死了,将来这个女人到了天上是谁的妻子?耶稣说你们不必争,因为在天堂上再没有嫁娶,谁也不属谁,大家都是荣耀的身体属於神,在此就看到背景的不同。背景的不同有它基本的道理,我们研究以色列人进了迦南地後,就分地给各支 派,照婚姻的制度,女方嫁娶之後,这个支派就分到那个支派去,这样一来就没有 一个纯正的支派,这是他们的背景,我们今天不会这样。所以读圣经要知道它文化的背景,其次,局部性质和普遍性质。圣经上的经文,有时是普遍性的,有时是局 部性的,刚才我举了一个例子有关女人蒙头,女人在聚会时间蒙头,请问在今天不论是美国、英国、中国,已经没有这个风俗习惯了。所以当时保罗写信的时候,他用两种环境,一种是普遍性宇宙性,一种是局部性。当时女人聚会被要求蒙头,特别是在哥林多教会及中东一带,及至今天,中东一带妇女仍是将头蒙住,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这现象。普遍性和局部性我们要分清楚,读经时我们才会有特别领受。 第三,就是历史的背景,举例说明,当大卫逃跑的时候,肚子饿了逃到一位祭师家 里问可有吃的,祭师说除了陈设给神的饼,别无他物,然後祭师问他在逃亡那些日子有否近女色,他说没有,祭师就将供物取给他吃了。今天的陈设品在哪里?完全没有。记载这件事的原因,是耶稣要以此事堵住法利赛人的口。大卫怎可吃那陈设饼?惟有祭师可以吃,因为陈设饼是纪念 12 支派,放在圣所里,代表神的看顾、神的餵养、神的关心、神的保守,只有祭师才配吃。大卫以及随行的人,他们奔跑劳累乃是为了耶和华,为著他是最高者也是神的僕人,所以神藉著祭师破例将陈设饼给他吃。这事有他的历史背景,我们不可也来吃,这并非正式的教导。你今天没有扫罗追赶,到任何地方随时都可买到乾粮充饥,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第四,经历古人所经历的,圣经中有许多事在旧约新约中所经过的,我们今天再拿来 用,但我们并未用,只截取它其中的精意与意义。比如说我们今日不会拿一头羊或 一只牛带到祭师面前,也不会拿刀将牛羊杀了,把血收集起来、剥皮将肉斩成块来献祭,我们不会这麽做,我们也不会在家里盖一小会幕来敬拜神。为何不?因为今天实际的意义,已因耶稣来到世界将全部带出来了。如今我们只要来到耶稣面前祷 告、认罪、悔改,以基督为我们的主,居在首位上,在这状态下,我们是效法基督的人,我们就是有一个活的会幕住在我们心中,这个叫做实验。耶稣把祂在自己的身上经历一遍,我们今日就是来到耶稣面前,接受耶稣所成就的,我们以信心接受过来。而旧约的那个过程乃是一个影子,我们所看见的当时摩西在山上得到信息,来到山下,见到的会幕是影子,影射耶稣基督将来要为我们成全。这样说来我们就要分别出来,读圣经对於古时候事情,我们可以用但不一定用,今天我们只照其精意,实际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信仰上。

第七,就是注意文法与字句,我们提过加拉太书第二章第21节,我已经同钉十字架,“已经”这个字的表达与我们中文结构不一样,在中文的表达,过去、现在、将来动词都一样,但在原文不一样,有继续的意思。我们读圣经要注意文法,要是没有的话,也不要紧,我已经就是钉在上面,现在钉、继续的钉下去,不要说昨天钉今天我跑下来了,不是这意思。所以说文法与字句的结构我们要格外注意。

下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叫做比拟法。在圣经里用相当多的比方,什麽叫做比方?以中国人的说法就是我们要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形容一个人方方正正,不论何种比方,目的在於找到正确点。耶稣在十架上讲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管理的人,这是约翰福音第15章里所讲的,耶稣用这个比方来形容我们与神的关係。我们也像葡萄树,按时候结果子,但不结果子的要剪去,要先做修理的功夫,代表基督徒要被神修剪,把不好的拿掉,以免妨碍生长活泼有功效的见證。比方说人在不信主之前的口头禅,还有一些不良嗜好,都要拿掉,因为对身体健康有不好影响,基督徒身体是神的殿,我们要好好保守他。像这样的运用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要找出準确的那一点,不要用错了。好像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不是像蛇咬死人,而是蛇行动的灵巧,我们要灵巧却不要滑头,我们要驯良像鸽 子,驯良并非完全放弃立场、放弃我们的信仰,所以读经时我们要注意这些象徵词。在圣经里有很多象徵词,大卫在犯罪之後伤痛、认罪、流泪,他说我流的泪叫我的床漂起来,他用极大极端的话形容他的伤痛。这些话我们平时谈话时也有这种情形,比方说我等死你了,你都不来,用死表示焦急,这样在文学上我们称之为修 辞学。用许多方法,比方说拟人法,用人的形状人的一切来表达。例如神的膀臂有力,以神的膀臂来扶助我们,神真有膀臂吗?用这方法来形容祂是全能的神,神的眼遍察全地,神难道真的东看西看四处看?不是的,形容神是鑑察人心的,这是用人的方法所能了解神的方法,诉说神在人之间的动作。所以我们读圣经要看见圣经中很多的拟人法,像人一样吞食,神真的吃东西吗?不是的,神不吃食物,只吃我们献上的活祭—认罪的祭。这间都是用人惯常的行动来形容神的作为。除了这个之外,圣经上常用誇张法,比方说诗篇第119篇第136节,形容人流眼泪下流成河,表示人伤痛,在神面前诉说经历的痛苦,难道神在行走吗?耶和华在院中行走。第三用比喻法,我们要来解释,在比喻法里面我们看到耶稣在十架上用很多的比喻,祂不但用比喻也用引喻,引喻是暗含来形容。在擘饼的时候、纪念主的时候,我们是用一点饼和杯,里面藏著无穷丰富的意义,这饼是表明基督的身体为我们钉在十字架上,好像饼被擘开一样流血捨命。当我们纪念的时候就看见基督的爱,基督为我们捨己,基督形成一个方法,叫我们藉著信祂,支取祂所形成的方法叫我们到神那里去,也为神而活,藉著这个方法我们去生活,这个叫做引喻。所以每逢吃这饼 喝这杯的时候,我们想念耶稣基督在世界上所经历的一切。我们因此就产生敬拜、讚美、感谢、回忆基督在我们身上所做的一切!也为祂所做的我们要常常纪念,这就叫做引喻。所以在圣经里面,有许多事件,甚至於我们受洗,为何有点水、浸水之分?无论怎样,都是表示一个情形我被埋在水里了,我的老我埋下去了、过去的罪埋下去了,这就叫引喻。隐藏在这里面,我们读圣经的时候,有很多东西,但以理书、启示录,我们不能了解,因为他用的是引喻,我们离那时代太长了。在早期约翰时代的教会,他们所讲的常用语与我们今日很不一样,因此他写启示录用当时他们常用并明白的方法字句名词,今天我们隔了那麽久,与得的方法是用引喻做的。我们下次再讲比喻法。

我们来低头祷告,感谢主带领我们来读你所教导我们的方法,就是你留下来的方法,我们来运用能更明白你的话语,让你的话语成为我们生命、成为我们的行为,求主保守,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