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e 08: 16~25

路加福音 8: 16-25节

16 没有人点灯用器皿盖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灯台上,叫进来的人看见亮光。 17 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被人知道的。 18 所以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

19 耶稣的母亲和祂弟兄来了,因为人多,不得到祂跟前。 20 有人告诉祂说,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见你。 21 耶稣回答说,听了上帝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弟兄了。

22 有一天耶稣和门徒上了船,对门徒说,我们可以渡到湖那边去。他们就开了船。 23 正行的时候,耶稣睡着了。湖上忽然起了暴风,船将满了水,甚是危险。 24 门徒来叫醒了祂,说,夫子,夫子,我们丧命啦。耶稣醒了,斥责那狂风大浪。风浪就止住,平静了。 25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他们又惧怕,又希奇,彼此说,这到底是谁?祂吩咐风和水,连风和水也听从祂了。

1. 时间和地点:

这段圣经记载了三件事情时间和地点都不一定一样。

第一和第二两件事就是紧接着上一段经文,而第三件事是在另外一天,地点是在湖上的船上。

2. 人物:

有主耶稣,有耶稣的母亲和祂的弟兄,有人,门徒。

3. 发生了什么事:

一共三件事:耶稣的教训;耶稣的母亲和兄弟;耶稣平静风浪。

4. 我们看到了什么:

(1) 看到了“没有隐藏的是不显露出来的”;

(2) 看到耶稣的“母亲和弟兄”;

(3) 看到了掌管风浪的耶稣;

5. 我们看到的告诉我们什么?

(1) 在第十六和第十七节我们看到了有关“灯”的事情。对于这句经文有两种解释:

A. 在圣经里,提到“灯”的时候,“灯”表示什么?

在圣经中有将近120次提到“灯”,其中在旧约提到了八十多次,大部分都是讲到了圣殿里面和会幕里的灯,常常有表示上帝带领的意思。一句广为人知的经节,就是“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篇119:105)

这个灯就是上帝用了照亮人心的,所以不应该阻挡祂。在这一节经文里特别提到了不应该被“器皿盖上”,也不可以“放在床下”。为什么耶稣不举其他的例子而特别强调这两种情况呢?

有解经家说,“器皿”是生活用品,故此“器皿”就预表了生活上的挂虑 - 意思就是生活的挂虑把上帝的光给挡住了。而“床”则是暗示“舒适的生活和享乐”。

这里说到“没有人”,意思是能正常思考的人,都不会这么做,意思是明白了真理的人,就不会让对生活的挂虑或者为了追求舒适的生活和享受就置上帝的福音而不顾的。

所以圣经说,灯应该“放在灯台上,叫进来的人看见亮光”。灯台是为灯设计的,灯应该放在灯台上。我们应该把上帝放在正确的地位,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对我们来说,就是要我们基督徒不仅接受上帝的光照,而且应该让世人从我们的身上看到从上帝那里来的大爱。真正的基督徒一定会让世人有不同一般的感觉,是能够把他人吸引到上帝的面前的。

B. 但是也有一些解经家从反面来解释这一句圣经。

人只能注意外面,主却是注意人的里面。耶稣说,“没有人点灯用器皿盖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灯台上,叫进来的人看见亮光。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露出来被人知道的。”(16~17节)里面没有的不能装作有,装出来了还是没有。但是里面有的呢,也不能隐藏。必须是先有了生命,才能进到生命的丰满里。因此有了里面的生命,就得把这生命活出来。这样才是人活在神面前的正途。“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2:15~16)有了里面的生命,也要有外面的生活,这在神的面前才算是完全。生命的丰满是人按疬里面的所有活出来的结果。

但是这两种解释正好是对前面撒种比喻的延续。这里的灯可以看做撒的种子,是拒绝、抵挡,遮蔽呢还是让祂放在灯台上照亮所有的人?这里的灯也可以看做荆棘,撒种的时候没有看到荆棘,但是日后就显露出来了,并且种子的苗挤住了。

若要知道一个信徒属灵不属灵,不要看他在聚会中的表现如何;而要看他在自己家中的生活表现如何。

在第十八节,耶稣对人们发出了一个警告,“应当小心听”!耶稣在这里教了我们一条普世性的法则,那就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壮健,并且时刻保存良好状态,那麽他的体质是可以加强的;但假若他以为自己有健康的身体,就不做任何的体育锻炼,那麽他连本来有的力量也要失去。愈用功的学生,学习能力愈高;但如果他拒绝学习,这样他原有的知识便要失去。以上的例子都是要说明生命是不可以静止不前的。在人生旅程之, 生命不进则退。勇於探索的,一定寻见;怯於追寻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失去。

在这里,“凡有的”和“凡没有的”都是从上帝的角度来看;而“连他自以为有的”,那就是从他主观来看。

这里所说的“有”和“没有”是对什么来说的?是说有什么?是说没有什么呢?说的是与主亲近的关系。你越是与上帝有亲近的关系,上帝就越多的加添给你;反之, 实际上你与上帝没有亲密的关系,但是自己以为有,到头来,你会痛苦地发觉与上帝的关系必须是真实的,如同上帝把你的想象“夺去”了。你越有心要,上帝就越多给你;否则,连你从前所已经得著的,也要收回去(参太25:29)。越在真理上有基础、有领受的,就越发追求;而越追求,就越明白、越多有领受。另一方 面,对已经得著的一点点真理,若是没有甚麽反应,不加珍惜,那就丝毫不能从所得的真理受益。属灵的恩赐越运用就越会加多,但懒惰而不运用的,连原来所有的也要被夺去。

(2) 耶稣的母亲是马利亚,那耶稣的“弟兄”又是谁呢?

圣经在《马太福音》第13章55节,有记载约瑟和马利亚的其他几个孩子,“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祂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祂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有古卷作约瑟),西门,犹大吗?”

为什么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和祂的弟兄突然来到?在这段圣经里没有介绍原因,但是一些解经家认为,从《马可福音》的记载,主耶稣为著遵行父上帝的旨意,连饭也顾不得吃,祂的肉身亲属就说祂癫狂了,所以大概就请了祂的母亲和弟兄来劝告祂(参可3:20~21,31~35)。

在这里,圣经记载了,他们“因为人多,不得到祂跟前”。为什么“人多”?显然是因为有很多人要听耶稣的教训,如果与前面一段经文连起来看,耶稣确实是在教训众人,正如《马可福音》所说的那样。

当有人告诉耶稣马利亚和祂的弟兄来了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耶稣的回答很唐突?在《马可福音》里还记载了,“耶稣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就四面观看那周围坐着的人,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

中文圣经里,有的时候用“弟兄”,有的时候用“兄弟”。仔细看圣经的话,会发觉这样的不同是有道理的。我们先来看看圣经中用“兄弟”的经节:

“约瑟举目看见他同母的兄弟便雅悯”(创43:29)

“耶稣顺着加利利的海边走,看见西门,和西门的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太22:25)

“马大对耶稣说,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约翰11:21)

我们再来看看有关“弟兄”的经节:

“雅各对牧人说,弟兄们,你们是哪里来的,他们说,我们是哈兰来的。”(创29:4)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7:3)

一般来说,虽然也有例外的,圣经中常常用“兄弟”来表示两人是同父母所生的;而“弟兄”是表示有亲近关系的。我们现在在教会里,也是以主内“弟兄姊妹”来称呼的。比如“张弟兄”、“王弟兄”,我们不以“张兄弟”、“王兄弟”相称。

圣经在这里是这样是记载的,“耶稣的母亲和祂弟兄来了”,马利亚和约瑟所生的孩子只是耶稣的“弟兄”,而不是“兄弟”。

要知道,耶稣在这个时候正在教训众人,祂的这个回答看来有些唐突,但是祂有一个明显的用意,就是要启示一件事:人不是靠血缘,而是靠对上帝话的信心,才能与上帝产生永远的关係。

我们遵循耶稣的教导,所以在基督教里,所有的基督徒都需要自己决志信耶稣,基督徒不是世袭的,不能因为有基督徒的家庭出身的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基督徒了。

(3)这是讲到了耶稣所行的有一个神迹。这神迹也记载在《马可福音》4:35~41。

我们来仔细看看这段经文。是谁提出要开船的?是耶稣提出“可以渡到湖那边去”的,不是门徒说要开船的。我们再来看看事情发生的经过:

A. 门徒就开船;

B. 按照马可的记载,那时是晚上,耶稣睡着了;

C. 忽然起了大风浪,水将满了船,但是耶稣却是“枕着枕头睡觉”(可4:38);

D. 惊恐之下门徒叫醒了耶稣;

E. 耶稣平静了风浪。

在这里,我们看到当门徒听从耶稣的话,开船要渡到湖的那面去,应该说这些门徒都是好门徒,因为他们听从耶稣的话。但是他们的船却经历了突然而来的狂风大浪,甚至船都快要满了水。

这告诉我们什么?跟随耶稣基督不一定是风平浪静的。这与我们时常听到的见证,跟随耶稣福杯满溢 - 要找工作,就找到了工作;要找对象,就找到了对象 - 截然相反。

门徒在这个时候已经惊恐万分,他们叫出了“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看看这句句子,这不是一句求救的呼求,这是一句愤怒的埋怨。

我们刚才还在说这些门徒是好门徒,因为他们听耶稣的话,开船。但是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患难和危机来临之际,这些门徒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

人的态度会有急速的转变,以色列人做这样的事绝对不是第一次。当他们在埃及做奴隶的时候,他们哀求耶和华上帝把他们从埃及人手中拯救出来。但是当上帝安排摩西把他们从埃及领出来了,他们却抱怨没有大蒜、没有肉吃(民11:5),甚至还有人说不如回去当奴隶(民14:3~4)。出尔反尔,是人类常常做的事情。

对于门徒这样恶劣的态度,耶稣没有痛斥他们怎么这样没有礼貌,怎么这样一点都没有规矩,“耶稣醒了,斥责那狂风大浪。风浪就止住,平静了。”然后,“耶稣对他们说,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

耶稣没有计较门徒的态度和言语。态度和言语只是一些现象,而指导人的态度和言语的是人心里的信心。心里想的,是不可能不显露出来的,你的态度、你的言语常常就显露了你心里所思念的。

基督徒的关键是信心,只有对上帝没彻底的信心,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基督徒。耶稣是从本质上来提醒门徒。如果门徒有信心,他们就不会惧怕,也就不会埋怨。

门徒同耶稣在同一条船上,就如在教会里,有主的带领。但是不会因为有了主的带领一切都平安无事了。如果我们继续看下去这一章,我们就会知道耶稣要到湖对面是有目的的。

如 果我们要按上帝的旨意来行事,魔鬼撒旦一定会来阻挡的。当耶稣在旷野接受魔鬼的试探之后,圣经有没有说魔鬼已经彻底失败了,从此再也不敢来挑战耶稣?圣经 说,“魔鬼用完了各样的试探,就暂时离开耶稣”。(路4:13)这里的“暂时离开”很重要,也就是说,即使是对我们的主耶稣,魔鬼还是“如同吼叫的狮子, 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不会放弃试探诱惑和攻击;何况对我们!

如果一个基督徒没有受到过魔鬼的试探诱惑和攻击,这个“基督徒”很可能没有照上帝的旨意在做人。所以我们要为教会的领袖祷告,如果他们真心诚意地事奉上帝,魔鬼对他们的试探诱惑和攻击绝对是强烈的,我们要用祷告来托住他们。

当耶稣斥责了风和浪,风和浪就不得不平静了。耶稣没有斥责门徒,但是斥责那狂风大浪。这就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兴风作浪的魔鬼,而门徒只是信心不足。

与主同行的情况是有惊无险,有的时候我们在成圣的道路上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是“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诗篇23:4)

信心是需要操练的,而操练信心必然经过险难。上帝清楚告诉我们的事,祂一定会成全,因为祂是一位不改变的上帝,祂不会半途而废。耶稣在开始的时候叫门徒渡到湖对面去,祂果然平平安安地把所有的门徒都带到了那面。

有的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在世界上已经处处碰壁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们才来到上帝的面前。人在吃了智慧果以后,总是认为自己了不得,什么事情都有本领来解决。但是常常事与愿违,而且越做越糟糕。这些门徒中有好几个是渔夫出身,知道怎样开船,但是在这个紧急的关头,想到了耶稣。这就是他们作对了的地方。

艰难是必然的,时刻寻求上帝的指引是必须的。

6. 我们学到了什么

(1)要有主的光常在我们的心里照亮我们的前程;不给魔鬼机会,荆棘虽小但是可以发起了阻碍我们为主做工;

(2)与上帝的关系是我们个人的关系,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自己。

(3)求主加添我们的信心,让我们过圣灵带领我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