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atians 2: 01~06

加拉太书 2: 1 ~ 6

1 过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并带着提多同去。2 我是奉启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传的福音,对弟兄们陈说。却是背地里对那有名望之人说的。惟恐我现在,或是从前,徒然奔跑。3 但与我同去的提多,虽是希利尼人,也没有勉强他受割礼。4 因为有偷着引进来的假弟兄,私下窥探我们在基督耶稣里的自由,要叫我们作奴仆。5 我们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顺服他们,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6 至于那些有名望的,不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上帝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并没有加增我什么。

I. 过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并带着提多同去。

1. 过了十四年

(1) 这个十四年应该怎么来计算

使徒保罗没有明确说明这个“过了十四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一般的解经家有几个不同的看法。

① 有一部分解经家认为这年份应该是从使徒保罗被上帝呼召开始计算,因为在第一章里,使徒保罗是从他得救说起的,那就是在《使徒行传》第九章那里开始。

② 又有一部分解经家认为这个年份应该要以使徒保罗从亚拉伯回来才开始算。因为他只是在从亚拉伯回来以后才开始传福音的。

③ 还有一部分解经家认为,既然是说到耶路撒冷去,那就应该从第一次使徒保罗去耶路撒冷大那一年开始算。

我们认为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理由,但是都不能对年份下定论,所以这些看法都是我们参考的对象。既然圣经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也不能分析出一个结论,我们就不作猜测。

(2) 十四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

如果圣经不要我们对这“过了十四年”作猜测,那圣经为什么要把这几个字写在这里呢?

人生在懂事以后,可以有几个十四年?我们认为,圣经是要告诉我们,这是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想一想,在最近这几十年里,年轻人不断地更换工作,称为“跳槽”。为了更高的工资,可以不断地跳槽。这现象是不是很普遍?

在美国也是这样,不少年轻人常常更换工作,总觉得下一个工作是更好的。他们更换工作不是因为现有的工作太难做了,而是要找一个更舒服、薪水更高的工作。

回过头来看看使徒保罗的工作,他从一开始传福音就遭到犹太教教徒的攻击,不仅从耶路撒冷有人来传“别的福音”,以至于使徒保罗不得不与那些传别的福音之人辩论,而且各种异端也时常来骚扰。

使徒保罗外出布道并没有受到耶路撒冷教会的供养,他一边制造帐棚一边传福音。(参见使徒行传18:3)即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使徒保罗没有离开上帝所呼召他的工作,没有改变他对上帝的信心和忠心,没有动摇他的心志。到使徒保罗写信给加拉太教会的时候,使徒保罗已经忠心地传道十四年了。

在这十四年中,耶路撒冷的教会没有反对他所传讲的福音,更没有禁止他到外邦人中传讲主耶稣和祂的十字架。这十四年是一项证据,证明了使徒保罗的工作已经受到耶路撒冷使徒们和弟兄姊妹的认同。

2. 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

巴拿巴是谁?

根据圣经的记载,“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居比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 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见使徒行传4:36~37)

所以我们知道巴拿巴原来名为约瑟,是使徒称他为巴拿巴。根据这个名字的意思我们就知道巴拿巴很会劝慰人,因此他必定是一位很有爱心的人。

他出生在居比路,也就是现在的塞浦路斯。因此,虽然他是利未人,但是并没有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里当祭司。

公元33年五旬节之後不久,巴拿巴主动卖掉土地,把得来的金钱交给使徒。当时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凡物公用,使徒“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参见使徒行传4:35)巴拿巴可能颇为富有,留意到信徒同工的匮乏,却毫不吝啬,於是慷慨解囊。(使徒行传4:34-37)为了上帝的事工,巴拿巴甘心献出自己和财物。

在我们上一次的查经中,我们看到当使徒保罗成到耶路撒冷的会时,“扫罗到了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 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领去见使徒,把他在路上怎么看见主,主怎么向他说话,他在大马色,怎么奉耶稣的名放胆传道,都述说出来。于是扫罗在耶路撒冷,和门徒出入来往,奉主的名,放胆传道。”(见使徒行传9:26~29)虽然使徒保罗後来返回大数的家乡,两人却成为好友。他们的友谊对福音工作有深远的影响。

圣经对巴拿巴还有一段很特殊的描写: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门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并安提阿。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但内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他们到了安提阿,也向希利尼人传讲主耶稣。(有古卷作也向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传讲主耶稣)主与他们同在,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这风声传到耶路撒冷教会人的耳中,他们就打发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为止。他到了那里,看见上帝所赐的恩,就欢喜,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见使徒行传11:19~26)

我们在这里看到,巴拿巴是圣经圣经称之为“好人”。巴拿巴是唯一一个被圣经称为好人的人,我们在圣经里没有找到其他人也被圣经成为好人。

3. 并带着提多同去

提多是谁?

在第三节里,使徒保罗说提多是希利尼人,就是希腊人。

提多这个名字在英文中是写成 Titus,原文是“喜悦”的意思。

圣经里记有两个提多,一个就是这里与使徒保罗同行的提多;另一位是“提多犹士都”,记载在《使徒行传》18:7。

有的解经家认为这两个提多实际上是一个人,但是有的解经家却认为这是两个人。

提多,这个名字绝对是罗马人的名字。在公元七十年摧毁耶路撒冷城的罗马将军的名字也是提多。另外,犹士都这个名字也是罗马名字,Justus,就是英文 Justice 的字根,表示“公正”的意思。所以提多犹士都绝对不是以色列人。

无论提多和提多犹士都是不是一个人,我们在这里所查考的提多是使徒保罗称为:

(1) 兄弟提多(参见林后2:13)。

(2) 我的同伴,一同为你们劳碌的(参见林后8:23)。

(3) 作我真儿子的(参见提多1:4)。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使徒保罗与提多有很密切的关系。

II. 我是奉启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传的福音,对弟兄们陈说。却是背地里对那有名望之人说的。惟恐我现在,或是从前,徒然奔跑。

1. 我是奉启示上去的

为什么使徒保罗这一次需要去耶路撒冷?

在这里使徒保罗就把原因说了出来,“奉启示上去的”。这不是他自己要去,也不是因为有人要他去,乃是奉上帝的启示才去的。

基督徒行事为人的原则就是根据上帝的指意和圣灵的带领,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我们也看到因为上帝的指意,人们也就要使徒保罗到耶路撒冷去。

根据《使徒行传》第十五章的记载,“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分争辩论”。(参见使徒行传15:1~2)既然这事情是发生在安提阿,按理说只要在安提阿解决就可以了。但是圣经又告诉我们,“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参见使徒行传15:2)众门徒都觉得这一件事情应该到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当上帝的指意行在跟随祂的人心中的时候,上帝的指意就很顺利地实现了。

使徒保罗就觉得要他去耶路撒冷是上帝的启示,关于是否要行割礼,这个问题不单单是安提阿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如何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大事。犹太教的各种规定和古人的遗传是不是要继续,这是关系到福音的纯正性的问题。

圣经在记录使徒保罗传福音的时候,常常提到他与人分争辩论的情况。在这里我们需要有一点说明:

使徒保罗不是一个喜欢与人生事的人,对于他个人的攻击,使徒保罗的态度是,“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参见罗马12:19)也不是他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辩,但是在真理方面他却从来不会含糊其辞,一定要把事情说清楚。

所以使徒保罗从上帝的启示中,知道要把传福音的关键问题带到耶路撒冷去,要让所有传福音的使者都知道什么才是真道,什么才是真理。

2. 把我在外邦人中所传的福音,对弟兄们陈说。

注意到使徒保罗要向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长老所陈说的内容不是他个人如何艰难地传福音,不是向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长老并弟兄姊妹摆功劳,而是要向使徒和长老汇报向外邦人所传的福音。

以色列人有旧约圣经的背景,知道耶和华是造物主,是我们应该敬拜的上帝,但是外邦人没有这个背景,所以怎样向外邦人传福音,福音的内容应该包括那些内容,这是当时很多基督徒都应该明白的关键内容。

我们所传的是主耶稣并祂所钉的十字架,是主耶稣为我们舍命,为我们战胜死亡,为了让我们得永生。

然而在现在的教会中,又有一部分基督徒不明白犹太教与我们所信的基督教的区别,有倒退回到犹太教的趋势。比如在住棚节的时候,我们看到在基督徒的微信群里,有人提出要过住棚节,等等守这一类犹太教的节期。我们基督徒只收两个礼节,就是圣餐和水礼(又称为浸礼、洗礼);对基督徒最重要的节日是复活节和受难节,及圣诞节。

我们现在选择查考《加拉太书》有非常大的实际意义和现实意义,让我们知道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区别。

3. 却是背地里对那有名望之人说的。

(1) 背地里

和合本在这里翻译为“背地里”,并不是说使徒保罗在背后说人坏话。在英文的翻译中,基本都是用 private 或者 privately,就是私下交流;不是在公开场合谈论。

(2) 有名望之人

使徒保罗在这里用了一个代名词,“有名望之人”,没有直接指出是谁。想必当时只有有一部分人是知道这是指谁。使徒保罗这样写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既然是私下的交谈,那就不应该公开是与谁交谈了。

既然这是私下的谈话,所以谈话的内容也没有公开。

但是如果是那么私密的交谈,为什么使徒保罗要把这件事写出来呢?

4. 惟恐我现在,或是从前,徒然奔跑。

这一句话好像就把为什么要告诉加拉太教会,他与有名望之人有过私密的交谈。

“惟恐我现在,或是从前,徒然奔跑。”什么是使徒保罗现在和从前所奔跑的?

(1) 从前

我们认为使徒保罗在这里所写的“从前”,就是从十四年前到现在,他为福音所奔跑的工作。

(2) 现在

现在,就是指他目前为是否应该继续遵循犹太教的教规和遗传所作出的努力。

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使徒保罗“徒然奔跑”呢?无非是他没有真正地传讲上帝的福音。

所以这里就隐隐约约地告诉我们,这有名望之人应该是使徒或者使徒们,而这私密讨论的内容非常有可能是关于传主耶稣的福音是不是应该包括犹太教的教规和古人的遗传。

III. 但与我同去的提多,虽是希利尼人,也没有勉强他受割礼。

1. 我同去的提多

在这里,使徒保罗特别提到了巴拿巴与提多。而巴拿巴是耶路撒冷教会所熟识的使者,又是使徒保罗布道最初就参加的同工。使徒保罗开始传道时,首先接待他的就是巴拿巴(参见使徒行传9:27)。这次带着巴拿巴一起来到耶路撒冷,可能是为了让他作使徒保罗传福音工作的见证,这样就可以让耶路撒冷教会的使徒和长老并众弟兄姊妹对使徒保罗的福音工作有更详细的了解;同时使那些对于惯守犹太教教规和古人遗传的信徒,可以明白传讲主耶稣的福音与犹太教是非常不同的。所有的人都是因信称义,对于这一点,外邦人与犹太人毫无区别。

巴拿巴也确认得救不需要行割礼,他也为此与割礼派大大分争辩论。(参见使徒行传15:1~2)而且巴拿巴本来就是从耶路撒冷来参加使徒保罗的旅行布道的,这对回到耶路撒冷来向持有必须行割礼才能得救观点的人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提多可算是外邦信徒的代表。他是保罗在外邦工作成效的一个活见证,说明上帝如何藉着使徒保罗引领外邦人归从主耶稣,就是使这位原籍希腊的提多,成为上帝所重用的青年同工。

2. 割礼

(1) 割礼的来源

割礼是耶和华与亚伯拉罕立约而产生的:“亚伯兰年九十九岁的时候,耶和华向他显现,对他说,我是全能的上帝。你当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与你立约,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亚伯兰俯伏在地。上帝又对他说,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的父。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多国的父。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是要作你和你后裔的上帝。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我也必作他们的上帝。上帝又对亚伯拉罕说,你和你的后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这就是我与你,并你的后裔所立的约,是你们所当遵守的。你们都要受割礼(受割礼原文作割阳皮。十四、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节同),这是我与你们立约的证据。你们世世代代的男子,无论是家里生的,是在你后裔之外用银子从外人买的,生下来第八日,都要受割礼。你家里生的和你用银子买的,都必须受割礼。这样,我的约就立在你们肉体上作永远的约。但不受割礼的男子,必从民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约。”(见创世17:1~14)所以在犹太教里,割礼是严格执行的。

(2) 割礼不是救恩

上帝对亚伯拉罕说的很清楚,“你们都要受割礼,这是我与你们立约的证据。”(见创世17:11)所以割礼是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的证据。

上帝还告诉亚伯拉罕,“你家里生的和你用银子买的,都必须受割礼。这样,我的约就立在你们肉体上作永远的约。”(见创世17:13)

割礼是在我们的肉身上留下永远的记号,纪念上帝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割礼不是救恩。

(3) 割礼的属灵意义

既然割礼不是救恩,那割礼有什么属灵的意义呢?

圣经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你们在祂里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见歌罗西2:11)

这样说来,我们在新约时代也要受割礼,但是这割礼“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割礼的目的是“脱去肉体情欲”。所以当我们在受水礼的时候,当水盖没我们全身的时候,就表示我们的老我与主同埋葬了,而从水礼中起来的是一位新人了。

所以圣经又教导我们,“因为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上帝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见腓立比3:3)

所以,简单地说,割礼的属灵意义就是除去老我,除去肉体,心里就牢记上帝的应许,行事为人都是要讨主的喜悦。

但是什么又是“肉体”呢?

圣经告诉我们,“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上帝为仇。因为不服上帝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上帝的喜欢。”(见罗马8:7~8)

我们常常以血气来事奉上帝,以为这样会讨上帝的喜欢,但是圣经在这里清楚地告诉我们,“属肉体的人,不能得上帝的喜欢”。彼得以为有人来捉拿耶稣,拔刀相助应该得到主耶稣的称赞。这种凭肉体的想法,以血气来行事,不仅不会得到上帝的喜欢,反而受到了主耶稣的批评,“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事例,完全应验了“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上帝为仇。”肉体不可能从上帝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会妨害上帝的工作。

3. 没有勉强提多受割礼

使徒保罗是在外邦人中传福音,外邦人本来就没有行割礼一说,提多是希腊人,所以也没有从小就受割礼这么一回事。如果使徒保罗没有把提多带到耶路撒冷,没有人会关心提多是不是已经受了割礼。现在使徒保罗把提多带到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的很多基督徒还是保持了犹太教的信念,以为上帝的恩典只是给以色列人的,虽然他们现在知道外邦人也是可以得救,但是他们认为外邦人先要成为犹太人才能得救,对他们来说只有行了割礼才是犹太人。

但是使徒保罗从主耶稣对他的直接启示中已经非常清楚地明白了,“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参见以弗所2:8)而且我们前面已经说明了,割礼并不是救恩。所以使徒保罗在传福音的时候并不教训众人要行割礼。

这一次他带着提多一起来到耶路撒冷,不仅表示他对得救不需要行割礼这一个教导完全负责,而且把提多带来作为一个活的见证向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长老并弟兄姊妹说明。

IV. 因为有偷着引进来的假弟兄,私下窥探我们在基督耶稣里的自由,要叫我们作奴仆。我们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顺服他们,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

1. 因为

这是承上启下的一个连接词,表示以下的词句是解释上面一句话的内容。

2. 偷着引进来的假弟兄,私下窥探我们在基督耶稣里的自由

(1) 偷着引进来的假弟兄

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假弟兄就是那些坚持外邦人先要成为犹太人,就是必须守割礼,才能得救。

他们把守割礼作为得救的必要条件,这显然是歪曲了上帝原来的意思,所以使徒保罗就称这样的人为“假弟兄”。

(2) 私下窥探我们在基督耶稣里的自由

这些假弟兄不仅宣扬割礼是得救的必要条件,而且不断窥视使徒保罗是不是给外邦人行割礼。

使徒保罗并不是绝对反对割礼,因为割礼是上帝吩咐亚伯拉罕所要行的礼节。使徒保罗只是反对把割礼作为得救的必要条件,把守割礼作为外邦人成为犹太人然后才能得救,这样的说法不是上帝的教导和吩咐。得救是上帝的恩典,并非是我们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

我们在主里是自由的,就如主耶稣教导我们的,“耶稣对信祂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见约翰8:31~32)没有一个人可以因行为而得救;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有可能因行为得救。所以使徒保罗强调说,“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见罗马11:6)

使徒保罗没有勉强提多受割礼,因为得救不是靠行割礼。但是,使徒保罗却为提摩太行了割礼,“保罗来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里有一个门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犹太妇人的儿子,他父亲却是希利尼人。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称赞他。保罗要带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犹太人,都知道他父亲是希利尼人,就给他行了割礼。”(见使徒行传16:1~3)

这就告诉我们,使徒保罗并不是绝对反对割礼。提摩太是犹太人,因为他是犹太妇人的儿子,而犹太人有割礼的习惯,所以就按犹太人的规矩来行,以此确保犹太人接受提摩太也是犹太人。

所以在耶路撒冷的某些人就不断窥视使徒保罗是否会给提多行割礼。

3. 但是使徒保罗并没有勉强提多受割礼。

使徒保罗没有给提多行割礼,不仅如此,使徒保罗还带着提多来到耶路撒冷,这不但告诉在耶路撒冷的割礼派割礼不是得救的必要条件,而且使徒保罗表示他愿意为这样的真理亲自来向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长老并弟兄姊妹阐明主耶稣已经向他启示了的真理。

这个真理是非常重要的:

(1) 外邦人无需成为犹太人才能得救

犹太人有一个偏见,以为只有在血统上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才是上帝的选民。

但是主耶稣告诉犹太人,“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我告诉你们,上帝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见马太3:9)这就告诉我们亚伯拉罕的子孙不一定有血统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在查考《加拉太书》第三章的时候还要详细地诉说。

而且上帝是拣选了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祂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见提前2:4)祂“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参见彼后3:9)

我们多次说明,在《创世记》里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呼召中早就向以色列民说明了,上帝是要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亚伯拉罕得福。(参见创世12:3)上帝之所以拣选亚伯拉罕的一个原因就是上帝对亚伯拉罕所说的,“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 ”救世主,主耶稣基督是大卫的后裔。但是这救恩是向着万族万民的。

(2) 我们所传的基督教是有别于犹太教

犹太人觉得他们是不可以与外邦人来往的,甚至使徒彼得曾经也是这样认为的。使徒彼得曾说,“你们知道犹太人,和别国的人亲近来往,本是不合例的”。(参见使徒行传10:28前半句)所以要让信犹太教的人去向外邦人传福音是不可能的。主耶稣的福音是要向世人都传讲的。单纯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差别了。

主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向门徒宣讲,“耶稣接过杯来,祝谢了,说,你们拿这个,大家分着喝。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等上帝的国来到。又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掰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见路加22:17~20)这个新约与以前上帝与亚伯拉罕、与摩西等人所立的约是不同的是一个新的约,就是从主耶稣我们就可以到上帝的面前。

而且在旧约圣经中,先知耶利米就传递了上帝的话,“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见耶利米31:31)所以主耶稣与我们立的新约是上帝早就安排了的。

所以在哥尼流所差的人来到使徒彼得之前,上帝就给使徒彼得异象,让使徒彼得知道,“上帝已经指示我,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洁净的。 ”(参见使徒行传10:28后半句)

上帝已经清楚告诉我们要向所有的人传福音。

V. 至于那些有名望的,不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上帝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并没有加增我什么。

1. 至于那些有名望的,不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

(1) 那些有名望的

使徒保罗没有明确说明他所指的“有名望的”人是谁,但是解经家都认为是当时在耶路撒冷的教会领袖。也有人认为是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长老们。

我们不能完全确定使徒保罗在这里到底是指谁。

(2) 不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

我们不必过分解读使徒保罗的这一句话。他并没有表示他与耶路撒冷教会领袖有任何的矛盾,也没有任何的不和。使徒保罗不会讨好人,也不会故意与人作对;他也不会自高自大,故意不把同工放在眼里。他在这里只是要表示他传福音工作并没有依靠这些有名望之人的推荐,也没有在物质上依赖这些有名望之人的供应。他传福音完全是依靠上帝的慈悲和怜悯,也是依靠上帝大能的供应。

2. 上帝不以外貌取人。

这是上帝一贯的态度,而且早在旧约时代就清楚告诉我们了,“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 ”(见撒上16:7)上帝也在新约圣经里教导我们,“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见雅各2:1)

虽然圣经多处教导我们不可以外貌待人,但是使徒保罗在这里不是要教导我们如何不可以外貌待人,而是在告诉我们,他没有因为某些人是“有名望”的,就巴结、奉承。一个人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并不表示这个人就一定是讨上帝的喜悦,所以我们也不能以社会地位来设定这个人与上帝的关系。

所以这里所说的“外貌”不仅是人的长相、衣着,还包括名望、地位这一切。

3. 那些有名望的,并没有加增我什么。

虽然在耶路撒冷有不少有名望的人,但是这些人并没有使使徒保罗有什么加增。

使徒保罗在这里说到了“加增”。但是从这些有名望之人那里,他不仅没有在灵性上得到任何加增,在物质上也没有得到他们的任何的捐赠。

我们外出传道,不是因为我们靠了财团的支持,也不是因为有有名望的人推荐、铺路,我们靠的是耶和华以勒,因为上帝必定为我们预备。

“耶稣叫齐了十二个门徒,给他们能力权柄,制伏一切的鬼,医治各样的病。又差遣他们去宣传神国的道,医治病人。对他们说,行路的时候,不要带拐杖,和口袋,不要带食物,和银子,也不要带两件褂子。”(见路加9:1~3)

为什么外出传福音的人能够这样做?因为上帝已经应许,“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见马太10:10)

使徒保罗没有从有名望之人那里加增什么,但是又有何妨呢?我们有耶和华以勒同在,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VI.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学到了什么

  1. 基督徒行事为人的原则就是根据上帝的指意和圣灵的带领,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

  2. 基督徒不要为自己是否吃亏去与任何人辩论,宁可让步;但是对于真理,我们不可含糊,一定要说清楚。

  3. 明确我们所传的是主耶稣基督;我们不传犹太教的教规或者古人的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