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pians 4: 19~23

腓立比书 第四章 19 ~ 23 节

19 我的上帝必照祂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20 愿荣耀归给我们的父上帝,直到永永远远。阿们!21 请问在基督耶稣里的各位圣徒安。在我这里的众弟兄都问你们安。22 众圣徒都问你们安。在该撒家里的人特特地问你们安。23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


I. 我的上帝必照祂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

这一节圣经是圣经中上帝给我们的一句非常重要的应许和祝福。

1. 我的上帝必照祂荣耀的丰富

(1) 我的上帝

使徒保罗在这里称上帝是“我的上帝”,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称呼。

基督徒与上帝的关系必须是非常个人化的,我们各自接受主耶稣为我们个人的救主。我们不能代替他人来接受主耶稣,只能自己来接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是上帝的儿女,都与上帝有最直接的关系。

无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与人是什么不同的关系,无论是子女,还是哪一代的长辈,我们都称上帝为我们在天上的父,所有的基督徒在主内都是平等的,而且与主都是“直系亲属”的关系。我们是从圣灵所生的,所以我们都是上帝的儿女。

请问弟兄姊妹,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已经与上帝有亲密的关系?

(2) 祂荣耀的丰富

对这一节圣经的翻译,不同的版本略有不同。吕振中翻译的圣经把这一节圣经写成,“我的上帝必照祂在荣耀中,在基督耶稣里的丰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得了补足。”而英文圣经的翻译基本是,“And my God will supply all your needs according to His riches in glory in Christ Jesus.”(NASB)

和合本圣经在描写“丰富”的时候是用了“祂”一个代词,而英文圣经里基本都是用了“基督耶稣的丰富”,所以吕振中的翻译里,就有了“在基督耶稣里的丰富” ,也就是说上帝的荣耀,主耶稣基督的丰富。

圣经里有很多关乎上帝之荣耀的描写。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所信的上帝是坐在“荣耀的宝座”上的上帝,(参见马太19:28)虽然我们都亏缺了祂的荣耀,(参见罗马 3:23)祂仍然把祂的荣耀显现给凡有血气看。(参见以赛亚 40:5)而我们所信的主耶稣,祂是上帝荣耀的光辉。(参见希伯来 1:3)

根据和合本的翻译,我们就知道上帝是丰富的,不仅丰富而且这个丰富是荣耀的。

我们知道,“丰富”是一个形容词,而形容词是用来形容名词的。比如我们说,中国有丰富的矿藏资源。但是圣经在这里只是说,“祂荣耀的丰富”,没有说祂的丰富是指什么内容。好像这一句句子有点不通顺。如果说,“上帝必照祂荣耀的丰富的智慧”,“上帝必照祂荣耀的丰富的大能”,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圣经写成“上帝必照祂荣耀的丰富”,让我们不容易理解呢?

因为上帝掌管宇宙万物,不仅世上的一切都属于祂,而且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一切也都属于祂。上帝的所有一切都是丰富的,所以就没有办法把这一切一切的万物都罗列出来。这里省略了丰富的对象,因为上帝的一切都是丰富的。

(3) 上帝必照祂荣耀的丰富

我们刚才说,上帝不仅丰富,而且祂的丰富是荣耀的。这就让我们立刻联想到上帝荣耀丰富的救恩。

上帝的救恩是丰富的更是荣耀的。上帝的救恩不仅仅是给以色列人的,也是给全人类的。当上帝呼召亚伯兰的时候,上帝对亚伯兰说,“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的父。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多国的父。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见创世 17:4~6)在第四节和第五节里已经清楚地说了,要让亚伯拉罕做“多国的父”。在第六节里,和合本是写成,“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因为没有写成许多国度从你而立,许多君王从你而出,我们常常以为这个国度就是指一个国家,这个君王也只是一位君王。但是当我们查看英文圣经的时候,我们就会发觉这里的国度和君王都是多数,“I will make you exceedingly fruitful, and I will make nations of you, and kings will come forth from you.”(NASB)

上帝在创世以前就已经安排了救恩,而且这个救恩是为许多国家的,也就是为全人类的,只是这个奥秘到末世的时候才晓于世人。(参见彼前 1:20)

2. 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

(1) 在基督耶稣里

我们注意到使徒保罗在这一封书信里五次使用了“靠主”,七次使用了“在基督耶稣里”。

“在基督耶稣里”,这个概念是所有基督徒都必须牢记,因为这是主耶稣在被钉十字架前的那一晚上,在客西马尼园里向天父上帝所祈求的内容,也是我们信仰的一项根本。

主耶稣祷告说,“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袮父在我里面,我在袮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袮差了我来。袮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袮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袮差了我来,也知道袮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见约翰 17:20~23)

主耶稣的祈求就是要我们,也就是主耶稣在祂的祷告中所说的,“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都完完全全地在基督耶稣里,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在主内合而为一了。

(2) 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

“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看这一句话的句式是一句条件句,我们必须在基督耶稣里,我们一切所需用的才都充足。

其实这一句句子包含了多层意思:

A. 在基督耶稣里

我们刚才讲了,在基督耶稣里,就是与主合一。那就是与基督耶稣同步了,也就是想主耶稣所想,急主耶稣所急;具体来说就是要把福音传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就是执行主耶稣所吩咐我们的大使命。

B. 一切需用

既然我们已经把主耶稣和主耶稣给我们的使命放在我们一切的首位,我们就不会把我们的精力集中在任何攒钱和世俗的事情上了。那我们的需用会是些什么呢?我们的需用就是不会是追求我们个人的享乐,而是为遵主命令的需用而祈求上帝了。

C. 都充足

圣经教导我们,“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见雅各4:2~3)

那应该怎样才能得着上帝荣耀的丰富呢?

主耶稣教导我们,“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上帝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见马太 6:25~33)

当我们一心为主的时候,上帝就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因为我们先求了祂的国和祂的义。

II. 愿荣耀归给我们的父上帝,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1. 愿荣耀归给我们的父上帝

(1) 我们的父上帝

刚才我们讲到了使徒保罗用了“我的上帝”,是表示他与上帝之间亲密的关系;现在他改用“我们的上帝”,为什么呢?

这一次使徒保罗强调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与他都有同一位天父上帝。

(2) 愿荣耀归给我们的父上帝

在这几个字里,讲到了荣耀归给谁的问题,也隐约地讲到了是谁要把荣耀归给上帝。

这就是为什么要用“我们”,而不是用“我”的一个理由了;不仅是使徒保罗要把荣耀归给我们的上帝,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也要把荣耀归给上帝,我们所有的基督也都应该把荣耀归给我们的上帝主耶稣基督。

按照句子的结构,这句句子是没有主语的,所以这是一句祈使句。祈使句的定义是:表示要对方做或不做某事、带有祈使语气的句子。所以祈使句的主语应该是“你”或者“你们”。但是使徒保罗在这一句句子里用了“我们”,表示这个祈使句的主语就应该是“你们和我”,使徒保罗把自己包括在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中间了。

使徒保罗在这里教导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我们所做的、所想的都应该荣耀我们的天父上帝。

回到我们前几次查经的时候所讲过的德行,是要按照主耶稣的教导,“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见马太22:37~39)

主耶稣的这个教导非常明确是告诉了我们这里的主次关系,首要的是对上帝的,其次才是对人。所以,无论我们的言语还是我们的行为,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我们这样说话、这样行动是不是荣耀我们的天父上帝;如果不是荣耀我们的天父上帝,我们就不要说、不要行。

我们通常说,基督徒要荣神益人,这个次序是没有错;只是我们不可忘记这是我们言行的准则。

2. 直到永永远远

这六个字里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

(1) 我们的天父上帝是永永远远处于最高荣耀的地位。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我们的天父上帝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就是说天父上帝绝对永远居在最高的荣耀之中,没有任何一个可以与祂相比。

这里的永永远远是绝对的意思。

(2) 天父上帝是值得我们永永远远荣耀的。

既然天父上帝值得我们永永远远地荣耀,那就是说不仅是我们在世界上的时候应该荣耀祂,而且在我们与主见面的时候还要继续荣耀祂。

另一方面,我们要把荣耀上帝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不仅我们自己要荣耀上帝,我们的下一代应该永远荣耀上帝,一代一代继续下去直到永永远远。

这里的永永远远也表示是我们需要传承的意思。

3. 阿们!

阿们是希伯来文“אָמֵן”的译音,原来的意思是:“愿意照此而行”,“实实在在”。现在一般把阿们翻译为:诚心所愿、但愿如此。

圣经记载了百姓愿意接受上帝的教训所说阿们的情况:

“利未人要向以色列众人高声说,有人制造耶和华所憎恶的偶像,或雕刻,或铸造,就是工匠手所作的,在暗中设立,那人必受咒诅。百姓都要答应说,阿们。

轻慢父母的,必受咒诅。百姓都要说,阿们。

挪移邻舍地界的,必受咒诅。百姓都要说,阿们。

使瞎子走差路的,必受咒诅。百姓都要说,阿们。

向寄居的和孤儿寡妇屈枉正直的,必受咒诅。百姓都要说,阿们。

与继母行淫的,必受咒诅。因为掀开他父亲的衣襟。百姓都要说,阿们。

与兽淫合的,必受咒诅。百姓都要说,阿们。

与异母同父,或异父同母的姐妹行淫的,必受咒诅。百姓都要说,阿们。

与岳母行淫的,必受咒诅。百姓都要说,阿们。

暗中杀人的,必受咒诅。百姓都要说,阿们。

受贿赂害死无辜之人的,必受咒诅。百姓都要说,阿们。

不坚守遵行这律法言语的,必受咒诅。百姓都要说,阿们。”(见申命27:14~26)从这段经文,我们就是“阿们”的意思就是“我愿意以此而行”。

使徒保罗在这里加了阿们,目的是为了强调他实实在在地希望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都能够按照前面所说的来行,也就是都能把荣耀归给我们的天父上帝。

通常我们的祷告结束时说,“阿们”。

在网上我们看到有人纠结在阿们这两个字应该怎么写,是写成阿们,还是应该写成阿门?于是有人提出来一个理由说,因为是我们说阿们,所以应该是人字边的“们”才对。请弟兄姊妹不要在这方面纠结,因为刚才已经说了,“阿们”是希伯来文的译音。译音的名称不可以把里面的每一个字来进行分析。

比如,“彼得”是主耶稣的一个门徒的名字,我们不能把这两个字拆开来分析的,“彼”是他人的意思,“得”是得到的意思,所以“彼得”就是“让他人得到”的意思。这样的分析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千万不要陷入这种歧途。

“阿们”是我们在每次祷告结束时所说的,当一位弟兄或者姊妹带领我们祷告,在结束的时候众弟兄姊妹都异口同声地说,“阿们”,表示我们都同意这位带领我们祷告者向上帝所说的祈求和赞美,我们都愿意按这位带领我们祷告者所说的来做。

有的时候有人在别人带领祷告的中间说阿们,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觉得有几种情况:

(1) 表示赞同

有的时候,在一位带领祷告者祷告的中间,有的弟兄姊妹也会发出“阿们”的声音。这是为了表示他们赞同这位带领者所祈求的这一句话,或者他们也有同样的想法。

但是,这就引导出另外一个问题,是不是对于带领祷告的人所祈求的其他词句,那些刚才说了阿们的弟兄姊妹是不是不赞同呢?如果有不赞同的句子,你在最后要不要说阿们呢?

(2) 表示自己属灵、为了引人注目

如果在别人带领祷告的时候,想以说阿们来显示自己很属灵的话,那就不对了。

我也曾听到过在某个教会的崇拜中,牧师带领会众祷告,在众人都很安静的时候,有人突然以很响亮的声音说了一声阿们。以至于在祷告结束以后,大家都在找刚才大声说阿们的人是谁。

祷告是与上帝交通,我们都必须恭恭敬敬;祷告不是显示自己的时候。

(3) 习惯性

曾经听到过带领祷告的人每说一句,就有人很机械地应声说一下阿们,甚至在带领祷告的人才说了半句,那个人也说阿们。这样机械性的说话,不应该在祷告的时候出现。

主耶稣对对祷告有这样的教训:“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见马太 6:7~8a)所以我们的祷告不应该用重复的话,无论是带领祷告的人,还是参与祷告的人,都不应该使用重复的话。这是主耶稣的教导。

但是我们可以多次为同一件事情祷告。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几次祷告有重复原先祈求过的话,“第三次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参见马太26:44)但是每一次祷告中,主耶稣并没有用重复的话。

我们祷告的时候应该恭恭敬敬地安静在主的面前。圣经教导我们,“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上帝面前是极宝贵的。”(见彼前 3:4)

III. 请问在基督耶稣里的各位圣徒安。在我这里的众弟兄都问你们安。

这两节圣经都是有关请安的经节。

1. 请问在基督耶稣里的各位圣徒安。

(1) 在基督耶稣里的各位圣徒

从字面来看,在这句句子里的“基督耶稣里的”是形容词,是表明各位圣徒是在基督耶稣里的。

对于形容词来说,比如:在北京的中国人,“在北京的”就是形容词,表明那些在北京的中国人。但是除了在北京以外,还有很多中国人。

但是使徒保罗在这里说的,“在基督耶稣里的各位圣徒安”,是不是说在基督耶稣以外也有圣徒呢?

我们说,只有在基督耶稣里才有圣徒,不在基督耶稣里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圣徒的。

(2) 谁是圣徒?我们是不是圣徒?

我们先要确定一下我们确实知道什么是圣徒,然后我们再来确定谁是圣徒。

和合本圣经在这一节翻译为“圣徒”,查考英文圣经,我们就发觉绝大部分是翻译为 saint,也就是中文的“圣徒”;其次是翻译为 God’s people,意思是“上帝的子民”,只有极少数的英文圣经是翻译为 holy one 或者 holy people,就是“圣人”的意思。

在和合本圣经里,“圣人”这个词只出现一处,“因为希律知道约翰是义人,是圣人,所以敬畏他,保护他。”(参见马可 6:20)这个用法只是表示希律对施洗约翰的看法,圣经并没有赞同希律看法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圣人。

在中文里“圣徒”的圣,和“圣洁”的圣,虽然是同一个字,但是意义不一样。

和合本圣经里的“圣洁”都是用来描写上帝的,而说到上帝的时候所用的“圣”在英文圣经中基本都是翻译为 holy。而“圣徒”基本使用saint。虽然中文里都是“圣”,但是这两个圣的意义并不是完全相同。

那么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圣徒”又是指谁呢?我们算不算圣徒?

我们自己都承认我们是罪人,我们求上帝饶恕我们的罪。哪怕在我们接受了主耶稣为我们的救主以后,我们仍然会不自觉地犯罪。既然是罪人就不可能圣洁。所以按我们的行为我们绝对不是圣徒。不要说我们,就是使徒保罗也这样说,“我们原晓得律法是属乎灵的,但我是属乎肉体的,是已经卖给罪了。因为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若我所作的,是我所不愿意的,我就应承律法是善的。既是这样,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作的。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见罗马7:14~19)所以我们的肉体也是卖给罪了,是没有良善的。

那么为什么使徒保罗在这里用圣徒这个词呢?

举一个例子: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人口增加很快,很多原来不住在上海的搬到上海来住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新上海人”。按祖籍来说,这些人都不是上海人,但是现在都被称为上海人了。

我们之所以被称为“圣徒”,不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是圣洁的,而是因为我们现在所有的身份。当我们接受了主耶稣为我们的救主,我们就是上帝的儿女。我们有了这一个“上帝儿女”的身份,而上帝是圣洁的,我们因此也就被称为圣徒了。我们被称为圣徒不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我们这个“上帝儿女”的身份是白白得来的。圣经说,我们“如今却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见罗马 3:24)我们本不是义人,但是因为主耶稣基督的缘故,我们被上帝称为义人;同样的,我们也是被称为圣徒。

主耶稣祷告说,“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见约翰 17:19)是主耶稣使我们有了圣徒这个称号。

只有在基督耶稣里的人,才能被称为圣徒,因为我们成圣是因为主耶稣基督的缘故,没有在基督耶稣里我们就不可能成圣。

2. 在我这里的众弟兄都问你们安。

这是这一节圣经里的第二次问安。前面一个是使徒保罗问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的安,这一次是代表使徒保罗周围的众弟兄向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问安。

解经家们都认为,当使徒保罗说“我这里的众弟兄”,应该是指他的布道团队的成员。我们也可以从他谦虚地称“众弟兄”,而不是“众圣徒”中略略有自我的意思在里面。

在使徒保罗的书信几乎都在将要结束时候有问安的句子。信徒之间的问安,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是却表示相互关心,而且可以增加彼此主内的关系。

在美国的教会里,当礼拜结束时,讲道的牧师和崇拜的主席,都会站在门口与会众一一握手,还会聊上几句;会众也会耐心等待与牧者有一些交通。

这样的接触虽然可能只有几十秒钟,就像使徒保罗在这里的问安一样,但却是联络弟兄姊妹的一个重要环节。

除此以外,教会还有关怀小组,负责关怀弟兄姊妹,也把需要关怀的情况,经当时人同意,就会在教会的祷告会上请大家一起来为所需要关怀的弟兄姊妹祷告。

我们在上几次的查经中讲到,对宣教士的关怀不仅有属灵方面的支持,比如祷告,也要在生活上关系。对待弟兄姊妹也是一样的,有生活上的关心,也要有灵里的关心。

使徒保罗在这里特别说明这个问安是“在我这里的众弟兄”对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所问的安。也就是使徒保罗周围的弟兄姊妹有这样的托付,他就真实地写作这封书信里。

我们知道当时并没有邮政系统,要传递一封书信是很困难的。如果没有以巴弗提的来到,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的礼物不知道要在什么时候才会到达使徒保罗的手里,也不知道使徒保罗的书信要到什么时候才到达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那里。所以,有可能在使徒保罗周围的弟兄姊妹知道使徒保罗有写信的习惯,早就托使徒保罗在写信的时候替他们写上一笔。使徒保罗非常守信誉,不忘记别人所托的事情。

IV. 众圣徒都问你们安。在该撒家里的人特特地问你们安。

1. 众圣徒都问你们安。

这是使徒保罗在这封书信中第三次的问安,“众圣徒都问你们安。”

我们刚才说,第二个问安是使徒保罗团队所问的安,所以他只用了“众弟兄”,但是这一次是用了“众圣徒”。按照我们刚才的逻辑来分析的话,这一次一定不是指在使徒保罗团队里的人了。

解经家都认为这里所说的“众圣徒”应该是指在罗马的众信徒。

2. 在该撒家里的人特特地问你们安。

(1) 该撒

“该撒”原来是指该撒大帝(国内一般翻译为凯撒大帝),他的名字是:该撒尤利乌斯。(希腊文:Gaius I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公元前44)该撒是该撒大帝的的姓氏,后来历代罗马皇帝用“该撒”作为头衔。该撒大帝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是罗马共和国体制转向罗马帝国的关键人物。虽然众人都称他为该撒大帝,但是因为是共和国,实际上是没有皇帝的。

在新约时代里,经历了十二位该撒皇帝的统治,其中六位是该撒尤利乌斯的后裔,就是与该撒同姓。《路加福音》提到了两位该撒:“该撒亚古士督”(Caesar Augustus, 公元前63~公元14)(参见路加 2:1)和“该撒提庇留”( Caesar Tiberius Claudius Nero, 公元前42~公元37)(参见路加 3:1),而使徒行传所提到的“该撒”,按年代来看,应该就是“该撒提庇留”。

该撒亚古士督的真名是:盖乌斯·屋大維·图里努斯(希腊文:Gaius Octavius Thurinus)。从他的名字,我们就知道他不是该撒大帝的嫡系后裔,因为他不姓该撒,只是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了“该撒”这个头衔。但是他才能出众,深得民心,他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与中国的历代皇帝一样,皇上的名字是不可以叫的,所以“亚古士督”也不是他名字,实际上也是一个头衔,意思是:至高无上者,英文中的八月(August)就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在他统治下,罗马经济蓬勃,文化鼎盛,文学和建筑更是登峰造极。

亚古士督在新约中,虽仅出现一次,但他下令进行的全国性人口普查(参见路加2:1~7),却是促成马利亚在临盆前,千里迢迢从拿撒勒回到伯利恒报名上册,应验了先知弥迦的预言,“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祂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见弥迦5:2)

只可惜亚古士督本人并不知道那位降生在伯利恒的耶稣基督,才是真正宇宙的至高者。

(2) 该撒家里的人

在当时的人中,如果名字前面冠以“该撒”,一定是皇亲国戚。

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说的“该撒家里的人”到底是些什么人,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圣经没有作介绍。但是该撒家里的人要使徒保罗代笔问候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他们之间一定是有某种关系的。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当时的交通不方便,所以在腓立比与罗马之间要有来往是很困难的事。这就给我们提供线索,该撒家里的人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了。

注意到在这一节的前面是说到了,“众圣徒都问你们安”,紧接着就说到了“在该撒家里的人特特地问你们安”,这就告诉我们在该撒家里的人特特地问你们安必定也是信主的弟兄姊妹。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这就很清楚了:既然都是主内弟兄姊妹,相互之间问安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我们刚才说过,主内弟兄姊妹之间的联络,可以增加彼此主内的关系,是相互激励相互代祷的。

在罗马的主内弟兄姊妹一定是使徒保罗和他的团队传福音的结果,很可能在罗马的弟兄姊妹根本就没有见过在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但是都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肢体之间相互问候绝对是无可非议的。使徒保罗在给歌罗西教会弟兄姊妹的信里也是这么说的,“我愿意你们晓得我为你们和老底嘉人,并一切没有与我亲自见面的人,是何等的尽心竭力。”(见歌罗西 2:1)

(3) 在该撒家里的人特特地问你们安。

使徒保罗在这里用了“在该撒家里的人特特地问你们安”。这个说法非常特别。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在该撒家里的人应该都是基督徒,但是没有用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都问那么的安,而是用了“在该撒家里的人”代替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某某教会的弟兄姊妹。这就从侧面告诉我们,当时的教会是建立在家里的。

我们刚才说,有“该撒”这个头衔的人,一定是皇亲国戚,他们的家一定比较大,很可能大家就用该撒的家作为大家聚会敬拜的地方。

与该撒家里的情况类似的,圣经有这样的记载,“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分争。”(见林前 1:11)革来氏家里的人与使徒保罗谈论哥林多教会的事情,可见革来氏家里的人必定是基督徒,所以革来氏的家也一定是一个教会。

以上只是我们的分析,而且圣经也清楚地告诉我们初期的教会确实是在家中的:“亚西亚的众教会问你们安。亚居拉和百基拉,并在他们家里的教会,因主多多地问你们安。 ”(见林前 16:19)“请问老底嘉的弟兄和宁法,并他家里的教会安。 ”(见歌罗西 4:15)

可见教会建立在家里,并不是什么新发明,初期教会就是在家里进行敬拜和赞美的。

V.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

这是一句祝福的话语。

1. 主耶稣基督的恩

主耶稣基督的恩是多方面的,当然,主耶稣用祂的宝血拯救我们,使我们免去地狱的死亡,这是最大的恩典。

当我们接受了主耶稣为我们的救主,我们已经向主耶稣认罪了,主耶稣的宝血已经遮蔽了我们的罪,是不是主耶稣以后的恩典就是我们生活上的恩典了呢?

有的人会说,我已经接受主耶稣的救恩,我也受洗了,天堂的门已经向我开了,现在我求上帝给我们好的事业、家庭幸福了,上帝的恩典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恩典了。这个说法是不是对?

2.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

我们继续看今天所查考的经文,使徒保罗在这里写得非常清楚,“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

中文圣经写的是“心里”,不是“生活上”。那这个“心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查看英文圣经,这里的“心里”,英文圣经基本都是翻译为 Spirit,就是“灵”的意思。

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三个方面,就是灵、魂、体,也就是三个元素。这是圣经明确说明了的:“愿赐平安的上帝,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见帖前 5:23)这里所说的“身子”,就是我们所说的“体”。

所以我们就知道使徒保罗这里的祝福是心里的祝福,也就是灵里的祝福。

我们虽然已经接受主耶稣为我们的救主,我们并不是就可以不要上帝在我们灵里的恩典了。灵里的恩典又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的情况。上帝告诉他们,“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见创世 2:17)但是他们吃了以后有没有死?

他们吃了以后没有死,但也是确确实实是死了!

这怎么说呢?他们吃了以后,他们的魂和体没有死,但是他们的灵死了。在这里我们要说明一下,什么是“灵”。灵是人与上帝链接和交通的那一部分,当亚当和夏娃吃了上帝规定他们不可吃的果子,他们的灵死了。于是他们就躲藏起来不愿意再与上帝有联系了。罪把人与上帝隔绝了;隔绝就是断绝了联系,这就是灵的死亡所表现的情况。

当我们接受主耶稣为救主的时候,主耶稣告诉我们必须重生。这个重生不是回到妈妈的肚子里再生一次。圣经记载了主耶稣对尼哥底母说的话,很清楚地把问题将明白了:“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上帝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上帝同在,无人能行。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上帝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见约翰 3:1~6)

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一出生就带有原罪,这个原罪不是我们在母腹里就做错了什么事情,而是因为我们是从情欲生的,不是从灵生的,所以我们的灵是死的。

什么是接受主耶稣基督为我们的救主?接受主耶稣为救主,就接受圣灵住在我们里面。所以圣经说,“不要叫上帝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祂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见以弗所 4:30)圣灵的进入,使我们的灵复活了,于是我们就又可以与上帝有交通了;所以我们祷告的时候都必须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

这就是圣经告诉我们的一个奥秘,“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见罗马 5:19)因为亚当吃了不该吃的果子,所有从情欲生的人都成为罪人,因为所有的人之灵都死了。当主耶稣完成了救恩,所有接受主耶稣为基督的人之灵又复活了。

3. 使徒保罗的这一句祝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使徒保罗说,“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也就是说,愿我们的灵里常常有主耶稣的恩典。

如果我们的灵里有主耶稣的恩典,我们的灵就会积极地与上帝沟通。所以,他祝福我们常常与上帝,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保持良好的交通,愿我们常常与主亲近。

这个祝福比给我们很多财宝好多了。财宝是会缩水的,三十年前的万元户是财主,如果你现在只有一万元的存款,绝对不是财主了。所以只有积攒财宝在天上才是正确的。

VI.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学到什么。

  1. 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必须与主有直接的关系。

  2. 我们要考虑,我们是不是与上帝已经有了最密切的关系。

  3. 要牢记只有在基督耶稣里,我们才有可能被称圣,才有可能得到上帝荣耀丰富的恩典。

  4. 荣耀我们的上帝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不仅我们自己应该荣耀上帝,我们更应该教导我们的下一代也荣耀上帝,并且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我们永永远远荣耀上帝。

  5. 无论做什么,我们在上帝面前就要存敬畏的心,恭恭敬敬地敬拜上帝。

  6. 与弟兄姊妹的沟通是很重要的,哪怕只有简短的联络也是很好的。

  7. 我们要珍惜圣徒的身份,愿我们的行事为人与所蒙的恩相称。

www.salt-and-light.org/BSR/Philip4-19-23.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