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imothy 1: 05~07

提摩太后书 1: 05~07

5 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6 为此我提醒你,使你将上帝借我按手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7 因为上帝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I. 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

1. 首先,使徒保罗在这里赞扬了提摩太心里对上帝的信仰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相信”有没有可能有假的、虚伪的?我们说正是因为有些人的相信是虚假的,所以使徒保罗才在这里称赞提摩太心里的相信不是虚假的。

什么样的相信是虚假的呢?我们来看看主耶稣基督是怎么来描写的:

“耶稣往耶路撒冷去,在所经过的各城各乡教训人。有一个人问祂说,主阿,得救的人少吗?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你们站在外面叩门,说,主阿,给我们开门,祂就回答说,我不认识你们,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那时,你们要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祂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你们要看见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众先知,都在上帝的国里,你们却被赶到外面。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将有人来,在上帝的国里坐席。只是有在后的将要在前,有在前的将要在后。”(见路加13:22~30)

在这里我们看到那些被关在外面的人,他们曾经在主的面前吃过喝过,他们也曾经听过主的教训。而且在最终的时候,还找到了那窄门,只是他们没有资格进去。

我们就可以认为那些人是来过教会,甚至领受过圣餐,但是耶稣要告诉他们,“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他们不是迷路的羊,他们是作恶的人。换一句话说,他们从来就不是主的羊,他们只是混在羊群里的恶者。

我们再来看主耶稣的另外一个比喻:

“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其中有五个是愚拙的。五个是聪明的。愚拙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聪明的拿着灯,又预备油在器皿里。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着了。半夜有人喊着说,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那些童女就都起来收拾灯。愚拙的对聪明的说,请分点油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灯要灭了。聪明的回答说,恐怕不够你我用的。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吧。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那预备好了的,同他进去坐席。门就关了。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阿,主阿,给我们开门。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见马太25:1~12)

这个比喻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耶稣在这里所说的“聪明”?这里的聪明与愚拙的区别在哪里?

我们看到这些愚拙的和聪明的在比喻的开始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甚至在等候新郎的时候都打盹睡着了,但是他们的结局是大不相同的。

是什么造成他们之间的不同呢?可能你会说聪明的预备了油,愚拙的没有预备。不错,从现象上来看,确实是这样。但是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一部分童年预备了油,而另外一些没有预备呢?

我们认为聪明的童女用心想了,并且考虑到会出现的问题;而愚拙的没有用心去想会出现什么问题。

我们所信的上帝是鉴察人心的上帝,祂不仅听我们嘴上说的,看我们做什么,也知道我们心里想什么。圣经告诉我们,“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参见罗马10:10)这里告诉我们必须心口一致,否则就是耶稣多次批评的假冒伪善。

如果礼拜天去做礼拜只是一种习惯,或者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以敬畏上帝的心到上帝面前来敬拜祂,这种习惯和文化的“基督徒”就是自欺欺人,对灵魂的拯救毫无用处。在教会事奉的人,是不是有人主要是为了得到一个头衔,而不是真的要为主做工?按照主耶稣的教导,一定有这样的人!这种习惯和文化的“基督徒”就是伪善的信,没有真信。

2. 这无伪之信是先在提摩太的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

很清楚,使徒保罗在这里是要指出,提摩太之所以有纯正的信仰是与他的外祖母罗以和母亲友尼基的纯正信仰有关。

在整本和合本圣经里,提摩太的外祖母罗以和母亲友尼基只有在这里提到,圣经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提到这两个人。但是从使徒保罗不仅知道她们的名字而且知道她们有纯正的信仰来看,使徒保罗必定对她们两个人是十分了解的。

“罗以”这名字的意思是“欢心”、“心里高兴”,而“友尼基”的意思是“美好的得胜”,“提摩太”就是“尊重上帝”的意思,这三个人的名字合起来,也就是一个有信心的人一生美好之描写,凡有信心的人都是尊重上帝的,常能打美好的胜仗,心里常有快乐,且能以上帝的旨意为欢喜。

使徒保罗在提到提摩太的外祖母和他母亲的时候,说这无伪之信是在她们两的心里。这里使徒保罗用了一个“在”字。这个“在”字的原文是表示“住在”意思,也就是永久居住在她们心里的意思。

3. 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

在这里,使徒保罗还是使用了同样的“在”字,使徒保罗也深信提摩太与他的外祖母、母亲一样有纯正的信仰。

说实在话,我们做家长的基本都希望自己孩子也有永生,但是又有多少人是像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亲那样把纯正的信仰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呢?

教会里,即使是长老、执事,好像都认为在礼拜天带孩子到礼拜堂就是把孩子带到上帝面前了。

我们在查前面一段经文的时候,我们讲到了要为我们的孩子祷告。在这段经文里,我们知道要把我们纯正的信仰仔仔细细地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即使孩子已经受洗,我们还是需要继续传递我们纯正的信仰,因为世界上异端、异教的进攻是不断的。

II. 为此我提醒你,使你将上帝借我按手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

虽然使徒保罗在前面几句话里,为提摩太的纯正的信仰感谢上帝,但是作为长者的使徒保罗还要进一步地劝勉提摩太。

有纯正的信仰绝对是很好的事,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不是就可以到此为止了,所以使徒保罗在这里还有要提醒提摩太的事。

刚才我们特别提到了那个“在”字,就是说这纯正的信仰是在提摩太的外祖母、母亲和提摩太的心里。我们说,在心里所存得,必然有相应的行动。如果你相信微信上传播的养生资料,你就会照着做;那些不断抽烟的人,就是因为不相信烟会给人带来怎么样的坏处,所以才会继续抽烟。有什么样的相信就一定有什么样的行为。

圣经记载了有人曾经是暗暗地做耶稣的门徒,但是有朝一日他一定会表现出他是耶稣的门徒。因为一个人心里真的相信的,迟早一定会有表现的。“这些事以后,有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他来求彼拉多,要把耶稣的身体领去。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稣的身体领去了。”(见约翰19:38)一个人暗暗地做耶稣的门徒,只能是暂时的,就如纸包不住火一样,一定会表现出来的。这个约瑟当初因为怕犹太人,只敢暗暗地作耶稣的门徒,但是当人们高呼,“把祂钉十字架”之后,这个约瑟反倒勇敢地站出来,领耶稣的身体。真正的信仰是掩盖不在的。

但是如果我们有了纯正的信仰,应该尽早表现出来。所以使徒保罗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醒提摩太:

1. 不可忘记上帝借使徒保罗和众长老按手所给提摩太的恩赐

我们先来想一想,为什么提醒?什么时候需要提醒?

我们说,要提醒就是因为有人会忘记。但是“提醒”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已经忘记了,所以不得不有人来提醒;第二种情况是人们并没有忘记,提醒的目的是强调事情的重要性、是不可忘记的。

我们不认为提摩太已经忘记了使徒保罗在这里提醒提摩太的事请,使徒保罗乃是要提摩太更加注意这些事,因为这是极其重要的、是不可以忘记的。

提醒也可以是表示人会有不够警醒的时候,或者说会有软弱的时候。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不少已经被按立的人忘记了自己是被按立了,有的不保晚节,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很热心服事主,但是后来甚至犯了不少罪。圣经在旧约里记载了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当上帝立他作以色列人的王的时候,圣经有这样的记载:

“当夜,上帝向所罗门显现,对他说,你愿我赐你什么,你可以求。所罗门对上帝说,你曾向我父大卫大施慈爱,使我接续他作王。耶和华神阿,现在求你成就向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因你立我作这民的王,他们如同地上尘沙那样多。求你赐我智慧聪明,我好在这民前出入。不然,谁能判断这众多的民呢?上帝对所罗门说,我已立你作我民的王。你既有这心意,并不求资财,丰富,尊荣,也不求灭绝那恨你之人的性命,又不求大寿数,只求智慧聪明好判断我的民。我必赐你智慧聪明,也必赐你资财,丰富,尊荣。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没有这样,在你以后也必没有这样的。于是,所罗门从基遍丘坛会幕前回到耶路撒冷,治理以色列人。”(见历代志下1:7~13)在这个时候所罗门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都讨上帝的喜悦。上帝愿意成全所罗门所想要的事。

但是圣经又记载了所罗门以后所做的事:

“所罗门王在法老的女儿之外,又宠爱许多外邦女子,就是摩押女子,亚扪女子,以东女子,西顿女子,赫人女子。论到这些国的人,耶和华曾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不可与她们往来相通,因为她们必诱惑你们的心去随从她们的神。所罗门却恋爱这些女子。所罗门有妃七百,都是公主。还有嫔三百。这些妃嫔诱惑他的心。所罗门年老的时候,他的妃嫔诱惑他的心去随从别神,不效法他父亲大卫诚诚实实地顺服耶和华他的上帝。因为所罗门随从西顿人的女神亚斯他录和亚扪人可憎的神米勒公。所罗门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不效法他父亲大卫专心顺从耶和华。所罗门为摩押可憎的神基抹和亚扪人可憎的神摩洛,在耶路撒冷对面的山上建筑丘坛。他为那些向自己的神烧香献祭的外邦女子,就是他娶来的妃嫔也是这样行。耶和华向所罗门发怒,因为他的心偏离向他两次显现的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耶和华曾吩咐他不可随从别神,他却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的。所以耶和华对他说,你既行了这事,不遵守我所吩咐你守的约和律例,我必将你的国夺回,赐给你的臣子。”(见列王纪上11:1~11)我们在这里就看到所罗门在老年的时候行了耶和华上帝眼中看为恶的事,以至于耶和华上帝向所罗门发怒。

所以一个人虽然曾经得到上帝的喜悦,并不能保证这个人一直能够做上帝看为好的事。所以虽然提摩太没有忘记当初的祝福,使徒保罗还是要提醒提摩太。

这里使徒保罗所说的“按手”显然就是指“在众长老按手的时候,赐给你的”(参见提前4:14)的情况。一般解经家都认为这是指按立提摩太时的按手礼。

我们认为在按立一位传道人和其他圣工人员的时候,这不单单是一个礼节,更不是只是形式而已,而是真的具有从上帝那里来的能力。在按立过程中,教会领袖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按立一位圣工人员、差遣一位圣工人员,也祷告祈求上帝赐各种恩赐给这位被按立的人,我们相信上帝必定会按着祂的旨意赐给被按立的人所配得的和所需要的恩赐,从而来事奉上帝。

2. 传福音和为捍卫真理的事工要如火挑旺起来

使徒保罗在这里用“火”来描写服事上帝的事工,这不仅是恰当的,而且很形象的,也是圣经的一贯的教导。

“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见使徒行传2:1~4)人们看见圣灵如同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落到各人头上,他们就被圣灵充满,按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

使徒保罗在这里使用“火”来描写人的灵心是非常形象的。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在炉子里烧火的情况。无论什么样的炉子都有一个进气口,让空气可以进入炉子里,因为燃烧需要氧气,把木柴还是煤放入炉子里,刚点着的时候,木头和煤都还有它自己的形状,所以有空气可以从下面流进去。但是烧了一阵子,木柴和煤的棱棱角角烧掉了,就都会塌下去,加上烧过的灰就会挡住炉子下面的进气口,挡住了空气的进入,火就没有开始的时候旺了。所以就要用铁钩把木柴或者煤挑开,让空气可以进去,于是火就又旺了起来。如果在北方,家里自己用炉子取暖的话,一定有这样的经验。

我们人在接受基督的时候很像这样的情况。刚信主的时候会有一段热心传福音的时候,慢慢就没有那么热心了,就像木柴的棱棱角角烧掉了,烧过的灰挡住了空气的进入,火就没有以前旺了一样。这在刚接受主的时候常见的现象。要使火再一次旺起来,就要清楚炉灰,让空气进来。

我们人如果在灵心上软弱了,就需要从上帝那里来的“气”,就如上帝创造人的时候,“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见创世记2:7)

使徒保罗似乎是在提醒提摩太,要靠圣灵的力量,不要让自己进入属灵的低谷,使圣灵的火一直挑旺着。

我们岂不是也要不住地祷告、时时亲近上帝,也让圣灵不断挑旺我们事奉上帝的心?

III. 因为上帝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

这一节圣经是以“因为”开始,表明是要叙述对某件事情的理由。根据上下文来看,第七节是说明为什么使徒保罗要提摩太挑旺他当初所领受恩赐的理由。

从前书里,我们就知道提摩太遇到不少问题,就要有人来传异教,而在教会内部众人不知道应该怎样推选领导人,加上教会里的人觉得提摩太太年轻,所以使徒保罗在这里有了这一节。

那个时候的提摩太最需要的是什么呢?他所需要的是内心的勇气,而上帝赐给我们(包括使徒保罗和我们现在事奉主的众弟兄姊妹在内)的,都是需要这种内心的勇气。

上帝赐给我们的,不是胆怯的心。使徒保罗在这里说得比较婉转,虽然他可以直截了当地对提摩太说,上帝赐给你的不是胆怯的心,而是刚强的心,但是他没有这么说,而是把自己也放进去,用了“我们”代替了“你”。责备中带有谅解,这就使听的人不至于感到逆耳。

这也是我们在教会里作为长者需要注意的地方。保罗是上帝耶稣基督的使徒况且以这样说话的方式来教导提摩太,我们对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岂不更应该这样吗?

从消极的方面来讲,上帝所赐给提摩太和保罗的,不是胆怯的心;积极方面来讲,上帝所赐的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刚强原文作“能力”,圣经中也有把原文中的这个字翻译为“大能”的时候。一个人有这样的能力,就应该有胆量来完成这项任务。

在前书6:11里,使徒保罗称提摩太为“属上帝的人”,虽然提摩太赋性胆怯,然而靠着上帝所赐的能力,便能刚强壮胆,勇敢地执行他所承担的责任。

仁爱的心是指甘心为他人的益处而作自我牺牲的心。使徒约翰说:“爱裏没有惧怕”(参见约一4:18)。上帝既然将仁爱的心赐给提摩太,他就没有理由再在心里怯懦。

谨守就是“自我约束”的意思。一个人若能谨慎自守,就应该能够问心无愧;若能问心无愧,也便能够理直气壮、勇气百倍。使徒保罗告诉我们,这也是属灵恩赐之一。意思是说,只有靠上帝所赐的大能大力,提摩太才能达到谨慎自守,自我约束的地步。如果这样的话,他就能有勇气去承担上帝所託付的坚持真道、传纯正的福音、以上帝的话语教导人、有从上帝那里来的智慧好好地管理教会。

IV. 这段圣经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1. 在上帝面前不能作假,上帝看透人心;信耶稣必须真信。

2. 要把福音传给下一代。

3. 求上帝赐给我们力量,不胆怯地传扬上帝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