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06: 01~06

马可福音 6: 1~6节

1 耶稣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门徒也跟从祂。2 到了安息日,祂在会堂里教训人。众人听见,就甚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些事呢?所赐给祂的是什么智慧?祂手所作的是何等的异能呢?3 这不是那木匠吗?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吗?祂妹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里吗?他们就厌弃祂。(厌弃祂原文作因祂跌倒)4 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5 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不过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6 祂也诧异他们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


马可的这段記載,在《马太福音》里也有描寫:

“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祂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祂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有古卷作约瑟),西门,犹大吗?祂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他们就厌弃他。(厌弃祂原文作因祂跌倒)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见马太13:53~58)



I. 耶稣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门徒也跟从祂。

1. 地点:

(1) “那里”

根据马太的记载,主耶稣出来传道以后,基本是住在迦百农。“耶稣听见约翰下了监,就退到加利利去。后又离开拿撒勒,往迦百农去,就住在那里。”(参见马太4:12~13)

所以我们认为在这一节圣经里所说的“那里”是指迦百农;也就是说主耶稣离开迦百农,回到自己的家乡。

(2) 耶稣自己的家乡

耶稣虽然是降生在伯利恒,但是主耶稣自己的家乡是指拿撒勒,就是祂长大的地方,而不是指祂降生的地方。圣经有这样的记载,“耶稣来到拿撒勒,就是祂长大的地方。”(参见路加4:16)

拿撒勒永远是主耶稣自己的家乡,祂在这座城镇里面度过了孩童的生涯,虽然祂后在迦百农居住,也在那里工作;祂至终是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参见马可14:67),即使祂降生在伯利恒,又以迦百农为祂传福音的根据地,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人总是称祂为“拿撒勒人耶稣”。根据马太的记载,这样的称呼乃是先知所预言的,“希律死了以后,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以色列地去。因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约瑟就起来,把小孩子和祂母亲带到以色列地去。只因听见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作了犹太王,就怕往那里去。又在梦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内去了。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祂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见马太2:19~23)

2. 门徒也跟从祂。

门徒就是跟随老师的人。主耶稣的门徒就是一直跟随着主耶稣。

当时的门徒跟随主耶稣是与主耶稣同吃同住的。“再次日,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上帝的羔羊。两个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说,拉比,在哪里住?(拉比翻出来,就是夫子)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祂在哪里住,这一天便与祂同住,那时约有申正了。”(见约翰1:35~39)

在这段记载门徒跟随主耶稣就是与主耶稣同住的经文,但是在这一段的最后突然加上了“那时约有申正了”。如果我们不仔细思索,就不会注意这个对时间的描述,有一些人对这个时间的描述也不是很注意。

我们再来看一段经文,就是在犹大将要出卖耶稣的时候,“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西门彼得点头对他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那门徒便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问祂说,主阿,是谁呢?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作的快作吧。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为什么对他说这话。有人因犹大带着钱囊,以为耶稣是对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什么周济穷人。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见约翰13:23~30)

注意到在这段圣经的最后也是有对时间的描写。

从上面两段经文来看,对时间的描写好像并不需要。但是我们说,圣经是上帝的话,祂绝不会说无缘无估的话。

在记载门徒跟随主耶稣的的时间是“申正”,而记载犹大出去出卖主耶稣的时间是“夜间”。

“申正”是什么时候?是指下午四点,是一天中太阳最旺盛的时候;“夜间”是表示没有光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两段经文中的时间是用来表示有没有“光”。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见约一1:5)

当门徒决定跟随主耶稣的时候,圣经有申正来表示门徒来就光 - 上帝的光;而犹大出卖主耶稣是走在黑暗里。

马可在这段圣经里记载了,“门徒也跟从祂。”表明他们是走在光明之中。

II. 到了安息日,祂在会堂里教训人。众人听见,就甚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些事呢?所赐给祂的是什么智慧?祂手所作的是何等的异能呢?

1. 到了安息日,祂在会堂里教训人。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家乡都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人们不管是有困难的事情还是喜悦的事情,都先想起自己的家乡。

中国有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但是一到节日,特别是在春节的时候,说什么也要回家去。我们总是惦记着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为了他们而辛苦地学习、工作,可以说人们为了衣锦还乡而在外地辛劳,生活在海外的人更是那样。

一般来说人们一回家乡就象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他们遇到父母兄弟,遇到过去的朋友,紧张就消除了。可以一起聊天到深夜,甚至有的人连自己所信的是什么也忘掉,成为属世的人,一醉方休。

而主耶稣到了自己的家乡干了什么呢?耶稣回家乡后并没有回到自己过去的生活中。祂跟往常在各地传福音一样在会堂里教训人、祂在讲道传福音。祂在家乡一点也没有松驰,而是作为上帝的儿子忠心地担当了天父上帝交给祂的使命,显示了作为弥赛亚的权能和智慧。

2. 在拿撒勒的人是如何看待出去传了一阵子福音回来的主耶稣呢?

圣经告诉我们,“众人听见,就甚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些事呢?所赐给祂的是什么智慧?祂手所作的是何等的异能呢?”

在这一节圣经里,我们看到了拿撒勒的人对主耶稣提出了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都是对主耶稣的权柄提出疑问:

(1) 这人从哪里有这些事呢?

这个问题是很清楚地在查问主耶稣的权柄而提出疑问。

我们知道主耶稣是在家乡以外传福音有一段时间以后才回到祂自己的家乡。当主耶稣在传福音的时候,祂已经行了不少神迹奇事,祂的名声也在逐渐高涨。虽然主耶稣这一次还没有行什么神迹奇事,但是拿撒勒的人应该已经听说了主耶稣在各地所行的神迹奇事。

我们来想一想,如果家乡里出了一位伟人,人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反应:

A. 兴高采烈,引以为荣。

就如你家乡的一位学生得到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冠军,很多人都相互转告,一同庆贺。

当主耶稣出来传道的时候,就有一部分人接受祂的教训、信祂、相信祂就是旧约中的弥赛亚。

B. 决然否认,不予承认。

就如你家乡的一位学生得到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冠军,但是有人就怀疑这个比赛是不是公正,怀疑是不是他送了大礼超过其他的选手以后才得的冠军。这些持怀疑态度的人就会对于这样的冠军不予承认。

这样的人,就如我们在第三章里读到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一样,不仅不承认主耶稣所行的神迹,反而说“祂是靠着鬼王赶鬼”,(参见马可3:22)全然否认主耶稣是基督。

C. 虽然承认成绩,但是不肯接受。

就如你家乡的一位学生得到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冠军,但是有人觉得,这个“冠军”就住在离我们家不远,当初进幼儿园的时候,我进的那个幼儿园还比他进的那个好。说实在的,我的数学也很好,他之所参赛,是因为他的机遇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去参赛,说不准也是可以得冠军的。

拿撒勒人就是这样对待主耶稣的。

我们发觉,如果与这个伟人不熟的人,比较容易为这个伟人欢呼,但是比较熟知这个伟人的人,就容易有嫉妒的心里,不愿意承认都在同样环境下长大的别人却出人头地了。

所以在拿撒勒的人不肯承认主耶稣的权柄,在他们看来,主耶稣不可能有这样的权柄;在他们看来,主耶稣没有资格有这样的权柄。

(2) 所赐给祂的是什么智慧?

这个问题与前面的一个问题是不同的;前面的问题是不承认主耶稣的权柄,但是这个问题是在承认主耶稣有智慧的前提下提出的。

显然,他们是在听到了主耶稣的教训以后,觉得主耶稣的言语充满着智慧,于是他们提出了这个问题:主耶稣所具有的智慧是什么样的智慧?

我们觉得,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怀疑主耶稣智慧的来源,就是他们怀疑主耶稣的这个智慧不是属上帝的;那就是说他们觉得主耶稣的智慧是从魔鬼而来的,因为在灵界除了属上帝的就是属魔鬼的了。

其实,在旧约圣经里已经告诉我们智慧和聪明都是从上帝来的,“敬畏耶和华是智慧得开端。凡遵行祂命令的,是聪明人。”(见诗篇111:10)反过来看这一节圣经,就是不敬畏耶和华的人连智慧的开端都不会有;不敬畏上帝的人是绝对没有智慧的。

主耶稣是在会堂里教训人,在那时的会堂里应该已经有旧约的手抄本,而且诗篇是人们常常背诵的经文,在会堂里的拿撒勒人应该知道智慧是只能从上帝而来的;而魔鬼有的只是诡诈,魔鬼没有智慧。但是拿撒勒人却对这个基本概念不清楚。

(3) 祂手所作的是何等的异能呢?

这个问题与前面第二个问题有类似的地方,就是承认主耶稣行了异能。但是他们对主耶稣行异能的本质表示怀疑,他们以不确定这异能是什么样的异能来提问题,实际上就是否认主耶稣的行异能的来源是天父上帝。

对主耶稣权柄的怀疑、对主耶稣所具有的智慧的来源持怀疑的态度、对主耶稣行异能的能力的来源表示怀疑,实际上就等于说主耶稣所做的一切不是来源于天父上帝,而是来自魔鬼撒旦。

在前面第三章里,我们看到了,“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说,祂是被别西卜附着。又说, 祂是靠着鬼王赶鬼。”(见马可3:22)其实拿撒勒人的想法与那些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是同出一辙。

III. 这不是那木匠吗?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吗?祂妹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里吗?他们就厌弃祂。(厌弃祂原文作因祂跌倒)

在这一节圣经里,他们又提出了三个问题。

1. 这不是那木匠吗?

但是根据马太的记载,他们的问题是,“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

马可的记载与马太的记载有没有矛盾?到底主耶稣曾经是木匠,还是主耶稣从人的眼光来看是木匠的儿子?

解经家都认为马利亚的丈夫约瑟是一位木匠,而主耶稣在三十岁以前一直没有离开家到外面传道。所以解经家都认为在主耶稣成年以后,一直在家里与约瑟一起当木匠。所以马太的记载和马可的记载并不矛盾,因为在当时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是理所当然的。从人的眼光来看,主耶稣既是木匠又是木匠的儿子。

所以马可的记载与马太的记载不仅没有矛盾,而且是相互补充,把情况描写的更完善了。

有解经家说,这里虽然是翻译为“木匠”,(中英文圣经都是翻译为“木匠”)但是当时的木匠不单单是修理修理桌子、椅子而已,也包括房屋的修理甚至建造房屋。在以前的中国就把建造房子的木匠称为大木匠,可能是因为建造房子的工程大的关系;而不做细活的木匠称为细木匠。

在主耶稣所举的比喻里,我们注意到主耶稣比较多讲到建筑,几乎找不到用木工作比喻来教导众人的情况。

列举几个主耶稣有关建筑的比喻: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见马太7:24~27)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见马太5:14)

“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权柄原文作门) ”(见马太16:18)

所以很有可能,马利亚的丈夫约瑟是一个建造房子的大木匠。

2. 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吗?祂妹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里吗?

出于对马利亚家庭成员的了解,拿撒勒人提出了这两个问题。

显然这些拿撒勒人对约瑟和马利亚的家很熟悉,对这一家的家庭成员了如指掌。他们觉得耶稣这人我们认识得太清楚了,祂的弟弟和妹妹都在我们中间。这人是个木匠,是马利亚的儿子。祂住在我们镇上,是我们中间的一个人,我们没有看到祂额头上有什么光圈,也没有看见什么超自然的荣耀。祂只不过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根据他们所知道主耶稣的生活背景、祂曾经所做的工作,他们不觉得主耶稣有任何特殊的地方,所以拒绝接受主耶稣是基督。

3. 拿撒勒人问这三个问题是不是不对?

我们说,他们的这些问题的本身没有什么不对。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信耶稣?我们相信主耶稣不是因为祂曾经当过木匠,也不是因为祂有这么一些家人;我们相信主耶稣不是因为祂的生活背景和祂曾经在年轻时所当的木匠,我们相信主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是道成肉身的上帝,是根据祂的所说所行并旧约圣经所预言的。

拿撒勒人的错误是他们对主耶稣的态度,他们以蔑视的眼光看着主耶稣,在确认主耶稣的生活背景和曾经所作过的工作中不能得出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以后,就不再愿意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了。

他们的思想被主耶稣的生活背景和曾经所做过的工作索博住了,不愿意从这个框框里走出来,去对主耶稣的智慧和神迹奇事作深入一步的思考。这是这些人的错误的地方。

4. 他们就厌弃祂。

虽然主耶稣亲自教导了他们,他们也体会了主耶稣的智慧,也听到了主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但是由于他们这样顽固的态度,就厌弃了主耶稣。

我们知道厌弃主耶稣将会有严重的后果,虽然上帝爱世人,但是人们将要对自己的断然拒绝负责。

当我们在向人传福音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见这样的人。一旦与他们谈起主耶稣,他们就会说,“这是帝国主义麻痹人民的工具”,“这是唯心主义”,“我不感兴趣”,于是就拒绝听下去。这些人不愿意跳出他们原来的思想框框,被原来所抱有的成见索博住了,不愿意对新的概念分析一下。

IV. 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这是主耶稣在这里说的一个很重要的结论。

1. 大凡先知

注意,主耶稣不是说,“凡大先知”,而是“大凡先知”。

“大凡”,这个词不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词;在这里“大凡”是表示“凡是所有的”意思。所以用现在的话来说主耶稣所说的结论就是,从有史以来,所有的先知到处受人尊敬,唯独在他自己的家乡不受人尊敬。

2. 为什么我们说这是一个重要的结论?

因为主耶稣的这个结论说到了人的罪性。

人类犯罪始于我们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吃了不该吃的,分别善恶的果子。从此人就自以为能够分别善恶了,于是人就凡事自义,错误总是别人的。

为什么先知在本地亲属本家就不被人尊敬呢?

因为本地亲属本家的人对这个先知了解十分清楚,拿撒勒人对主耶稣十分了解,祂的家庭他们也都知道。而且其中某些拿撒勒人很可能与主耶稣从小就是一起长大的,论年龄可能还比耶稣年长一些,所以他们很容易就感到怎么耶稣到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就开始教训我们了?

因为他们嫉妒的心和攀比的心,就不能接受主耶稣,哪怕他们感到了主耶稣教训中的智慧,也听到了主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他们仍然不能接受主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基督。

当蛇引诱亚当和夏娃的时候,就是挑起了他们嫉妒和攀比的心。蛇对他们说,“你们吃(这果子)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参见创世3:5)这就是说,吃了这个果子,他们与上帝一样了。人的嫉妒和攀比心就此一代一代传了下来。这是人性遗传下来丑陋的一面,历世历代都没有改变。

古时这罪性如何在拿撒勒人心中动工,今天仍然在人们心中强烈地动工。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轻视,人总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总不能相信我们同辈中的一个人竟然能成为我们的教师。总认为我们对他太了解,他的短处和他的缺点我们都一清二楚,因此我们不能相信他。

直至今日人还是如此,都不愿意承认他人比自己强,这也是向家人传福音的困难之一;甚至在教会里也有这样的现象,有时牧师之间也会相互嫉妒、攀比的事情发生。

观察拿撒勒人这种态度所显现出来的一些含义。很明显的,这种态度是不可理喻的。事实摆在那里,他们承认主耶稣的智慧,他们知道祂的异能,可是他们拒绝接受这是祂的智慧和祂的工作。他们凭什么理由如此拒绝呢?惟一可以解释的,就是他们把善当作恶,把主耶稣所作的善事当作是由邪灵而来的。他们承认祂的智慧,不过他们说,这智慧是由邪灵世界来的。

请再次仔细听这些拿撒勒人的话,注意这样的批评实际上是批评到他们自己:祂是我们当中的一个人,所以祂不可能成为行善的工具。如果他们深入地想一想,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在定自己的罪。这一个人不能够教训我们,因为祂与我们一样。为什么不可以?因为祂的水平并不高过我的,假如这样,就没有人能够教训别人任何事了。这个人是从我们村庄出去的,不能回到我们的村庄就教训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因为祂是我们中间的一分子。这样,整个村庄的人就没有办法行任何大事了。

哦!这些拿撒勒人啊,你们对耶稣如此的批评是很微妙的,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却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和有限性。

V. 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不过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

1. 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

我们注意到这一句话很特别,在那里主耶稣就不得行什么异能。这里用了“不得”来描述。

“不得”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现在的言语中我们基本不使用这种说法。在英文圣经里的翻译基本是用“could not do”或者“was not able to do”,就是“不能够”的意思。

主耶稣怎么可能有不能够的事呢?其实“不得”的意思是“不愿意”,或者“无法”。

我们以前就有讲过,主耶稣行神迹奇事都是有目的的,祂行神迹奇事为的是向众人显示祂真实的身份,不是为了娱乐人。主耶稣不是一个在路边耍杂技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变个魔术来吸引人。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来试探耶稣,请祂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耶稣回答说,晚上天发红,你们就说,天必要晴。早晨天发红,又发黑,你们就说,今日必有风雨。你们知道分辨天上的气色,倒不能分辨这时候的神迹。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神迹,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看。耶稣就离开他们去了。”(见马太16:1~4)

从拿撒勒人的态度来看,即使主耶稣行了神迹,他们也不会认为主耶稣行神迹的能力是从天父上帝那里来的。所以我们认为,主耶稣是出于对拿撒勒人的爱,而没有在他们面前行神迹奇事,免得他们说亵渎的话语。

对于不信的人,主耶稣也不愿意浪费时间为他们显现任何神迹。

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一个问题,就是上帝的神迹与求神迹之人的信心有关。一个不信的人或者一个将信将疑的人来求上帝行一个神迹给他们看看,上帝很可能是不会应允的。

2. 不过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

可见,主耶稣在拿撒勒还是按手医治了一些有病的人。

那这不是神迹吗?不是刚说了主耶稣不愿意行神迹,怎么又行了呢?圣经是不是矛盾了?

我们说,圣经是不会矛盾的,我们只要从圣经告诉我们的话,“上帝爱世人”(参见约翰3:16)来看,我们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我们刚才说,主耶稣没有在拿撒勒行神迹是因为主耶稣爱他们,免得他们说任何亵渎的话,主耶稣按手医治那里的病人也是出于爱心。

有的时候,虽然有人反对但是主耶稣还是医治,因为这一切都是出于爱心。“安息日,耶稣在会堂里教训人。有一个女人,被鬼附着病了十八年。腰弯得一点直不起来。耶稣看见,便叫过她来,对她说,女人,你脱离这病了。于是用两只手按着她。她立刻直起腰来,就归荣耀于上帝。管会堂的,因为耶稣在安息日治病,就气忿忿地对众人说,有六日应当作工。那六日之内,可以来求医,在安息日却不可。主说,假冒为善的人哪,难道你们各人在安息日不解开槽上的牛驴,牵去饮吗?况且这女人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被撒但捆绑了这十八年,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吗?耶稣说这话,祂的敌人都惭愧了。众人因祂所行一切荣耀的事,就都欢喜了。”(见路加13:10~17)我们在这段经文里没有看到那个被鬼附了十八年的女人来求主耶稣医治她,而是“耶稣看见,便叫过她来”。是主耶稣主动要医治这个女人,所以我们说,主耶稣医治这个女人完全是出于爱心;同样地,对于在拿撒勒的病人,主耶稣虽然知道他们不接受祂,但是祂还是出于爱心来医治他们。

VI. 祂也诧异他们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

1. 主耶稣也诧异他们不信

先知在自己的本地亲属本家不受尊敬是常见的,但是拿撒勒人的不信却使主耶稣诧异。

中文圣经的翻译基本都是“诧异”,英文圣经多数是用 marveled,也就是“令人惊奇”的意思。

马太在记载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用“诧异”这个词,只有马可在这里用了。难道还有什么事情令主耶稣,我们的上帝诧异的吗?难道主耶稣不知道拿撒勒人是这样坚决地不信吗?

我们说,我们的上帝是全知的上帝,祂在我们还没有出生就知道我们会做一些什么事,(参见诗篇139:13~16)就是现在,我们头上有几根头发祂都数过了。(参见马太10:30)没有一件事情可以瞒过上帝,所以主耶稣当然知道拿撒勒人的心思意念。

主耶稣既然早已知道拿撒勒人不会相信祂,那为什么马可还会用诧异这个词来描写主耶稣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们来想一想,世界上因为信耶稣而得救的人多不多?按照圣经的教导,“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见马太7:13~14)

既然上帝知道只有少数人得救,为什么祂还是差派祂的独生子来到世界上受难、复活,而且还要我们把福音一直传到地极?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上帝爱世人”;虽然祂知道只有少数人会得救,但是祂还是盼望有更多的人得救,因为圣经告诉我们,“祂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见提前2:4)

虽然主耶稣知道拿撒勒人心中所思念的,祂也知道一定会被乡亲厌弃,但是祂的爱使祂对拿撒勒人还是存有盼望,因为祂不愿意放弃。

我们普通的人,如果知道谁会厌弃我们,我们就会放弃不管那些厌弃我们的人,让他们自食其果好了。但是我们的上帝主耶稣基督不会这样;祂一定是尽最大的努力来爱、来怜悯我们这些一点都不可爱的人、一点都不值得怜悯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当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还在为那些呼喊“钉祂在十字架上”(参见约翰19:15)的人祈求,“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参见路加23:34)

主耶稣明明知道拿撒勒人不会接受祂,但是祂还是要试试看,希望万一圣灵能够打动了他们顽固的心。

弟兄姊妹中如果有做父母的,可能可以体会自己对子女苦口婆心的教导,明知十几岁的子女不会听,但是做父母的还是要说。上帝爱世人的心,何止父母爱子女啊!

主耶稣的诧异说明祂对拿撒勒人没有放弃,还是盼望他们有朝一日能够回心转意。

2. 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

在上帝创造人的时候上帝就赋予人自由选择的权利,于是人们就可以对每一件事情进行自由选择;但是每一项自由选择都是有一定的后果。

当“耶和华上帝吩咐他(亚当)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见创世2:16~17)的时候,上帝就给亚当一个自由选择的自由。亚当可以选择听上帝的话不吃那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也可以选择不听上帝的话而去吃那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同时,上帝也告诉亚当,如果他选择不听上帝的话,其后果就是死。

当拿撒勒人选择了厌弃主耶稣以后,他们的这一个选择也是有后果的。主耶稣就没有在那里行神迹奇事,而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拿撒勒人就失去了聆听主耶稣亲自讲道的良机,不知道他们这些人以后是不是再有机会。

中国人有一句古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还没有接受主耶稣基督为你个人的救主,请赶快下决心接受祂,到祂面前来认罪悔改,求上帝的赦免,重新与上帝和好。

千万不要迟疑,不要像那些拿撒勒人。我们读了圣经,看到了主耶稣的教导,听到了主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千万不要无动于衷。

愿我们主耶稣的灵感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使我们都成为祂的好儿女。

VII.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学到了什么

1. 上帝的爱

主耶稣的言行、祂的教训和祂所行的神迹奇事、祂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出于祂对人类的爱。

2. 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我们需要小心运用,因为每一个选择都有其后果。

3. 上帝期待着我们的悔改,期待我们这些浪子回头;千万不要让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失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