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imothy 2: 22~23

提摩太后书 2: 22~23

22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23 惟有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

I.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

1. 使徒保罗既然在这里讲到了“少年的私欲”,那我们就有必要先来讨论一下什么是少年的私欲。

(1) 从现在对少年的年龄划分,大致如下:

少年: 7岁 - 17岁 (1) 启蒙期7岁 - 10岁;(2) 逆反期11岁 - 14岁;(3) 成长期15岁 - 17岁

哪怕就是到17岁,在我们的社会里还是认为是一个不成熟的年纪。所以少年人常常是思考不周、鲁莽、意气用事的代名词。

使徒保罗在这里不是说提摩太是少年,而是要提摩太逃避少年的私欲,就是不要有少年人的那种坏习气。

(2) 我们并不认为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少年的私欲”只是单男女方面的情慾,也是必定包括吃喝玩耍、放纵肉体的事;也会有一些奇怪的理想,不合圣经的各种幻想和慾望,如好高骛远、喜欢出风头、不受劝戒、凭血气行事、容易发怒、重私心、好与人争辩、好胜心强、缺乏忍耐,这都是少年人的私慾。

有的人属于那种“长不大”的情况,虽然已经年长,但是处事为人还是如同少年一般。但是我们并不认为提摩太是属于这一类。因为他既然在带领以弗所的教会,一定具有成人的处事能力。使徒保罗曾经对提摩太说过,“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参见提前4:12)

“年轻”可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七十岁的人可以对一个五十岁的人说,“你年轻!”因为他是站在七十岁的角度来看那个五十岁的人。然而,一个五十岁的人对少年人来说,就已经很老了。所以我们说,“年轻人”可能有一定的年龄的限制,但是年轻就需要看与什么年纪的人作比较。对使徒保罗来说,提摩太肯定是年轻了。

世界上有些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年龄虽然天天在长,但是在按主的要求来行事为人方面却踏步不前。青少年有的私欲不只是青少年才有,不少年长的人也有。

哪怕是基督徒也常常会有想要满足自己情欲的时候,甚至在教会的诗班里对领唱、独唱都会引起争竟。所以在灵心上的长进,是我们每个基督徒所要追求的。

圣经教导我们,“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上帝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见希伯来5:12~14)

所以我们认为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说到的“少年的私欲”,不一定是指因为年龄幼小而产生的私欲,而可能也指因为在主内还没有成长成熟而造成的私欲。

使徒保罗在这里,并不是勉励一个刚信主的少年人逃避少年的私慾,乃是对一个灵性很高,可以作教会的监督,已经可以照著使徒的教训设立长老执事的这样一位提摩太,要他逃避少年的私慾。使徒保罗不是说提摩太有那种少年的私欲,乃是提醒他注意,因为使徒保罗已经被关在罗马的监狱里,不能再在提摩太的身边时刻给他提出劝勉。使徒保罗觉得他自己有必要在这里提请提摩太注意这方面的事情。

有的人倚老卖老,人们会感到讨厌,这是常见的事。事实上,也有人倚年轻卖年轻,因为我年轻,不懂事所以就这么干了;有人倚女人卖女人,因为我是女人,你就得让我乱花钱;有人倚男人卖男人,因为我是男人,所以有这样的脾气。

无论谁,都不能拿自己的处境作为借口来做不应该做的事。尤其是基督徒,我们有圣经的教导,圣灵的感动,不可以为所欲为。

(3) 我们不是禁欲主义者,教会里的长老、牧师不但是可以结婚生养孩子的,而且应该是结婚有孩子的,不然为什么使徒保罗说,“作监督的,必须无可指责,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有节制,自守,端正。乐意接待远人,善于教导。不因酒滋事,不打人,只要温和,不争竞,不贪财。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见提前3:2~4)“执事只要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儿女和自己的家。”(见提前3:12)

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少年的私欲”是指不符合圣经教导的行为和想法。

2. 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

上帝通过使徒保罗对我们的教导不单单是负面的,单纯的不可以、不应该,同时从正面启示我们应该做什么。

在这里要提摩太逃避少年的私欲,同时使徒保罗告诉要与清心祷告主的人在一起。

(1) 清心的人

当时在以弗所的教会里有传异教的人。使徒保罗当然不希望有任何这样的假师傅来干扰提摩太,所以提醒提摩太要与清心的人在一起。

什么是清心的人?耶稣教导我们,“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见马太5:8)

中国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话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的。

圣经教导我们,“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什么是我们的聚会?就是愿意把自己的时间分别出来,与敬拜上帝的人聚集在一起敬拜上帝、赞美上帝,追求与主亲近。

(2) 祷告的人

我们基督徒应该是着重祷告的信徒。

圣经教导我们,“你们要谨慎,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见帖前5:15~18)

在这里,圣经清楚地告诉我们,“不住地祷告”是上帝给我们所定的旨意。

我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去做礼拜主要是做什么?有谁知道在当时的圣殿里,人们应该做什么?

我们来看两段经文:

“还有那些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要事奉听,要爱耶和华的名,要作祂的仆人,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又持守祂(原文作我)约的人。我必领他们到我的圣山,使他们在祷告我的殿中喜乐。他们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坛上必蒙悦纳。因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以赛亚56:6~7)

圣经记载了耶稣“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见马太21:13;路加19:46)耶稣这个教导在圣经里有两处一字不差地记载了,而且在马可11:17也有记载。

圣经记载了先知在旧约时代传递上帝的话,已经向以色列人说明了这个圣殿是祷告的殿。等到耶稣基督来到世界上又再一次重申了圣殿是祷告的殿。

圣经在旧约和新约里几乎四次向我们强调了上帝的殿是祷告的殿,我们怎么能够置之不理呢!

有一次,我到上海的沐恩堂做礼拜。礼拜结束,我看到很多很多弟兄姊妹走到讲台前,跪下祷告。这使我很感动,这比在美国的教会好,因为你们知道圣殿是祷告的殿。

3. 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

使徒保罗要提摩太在这四个方面追求。这四个方面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所以使徒保罗先告诉了提摩太,要追求这些目标,必须与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在一起,相互勉励,一起走成圣的道路。

(1) 公义

“公义”对当时的提摩太来说是有特别意义的。提摩太当时既然要设立长老和执事,是教会的领袖,对待人自当完全公平正义,处理上帝的事也应当不徇私情,这是需要付代价训练自己,要有所学习,有所追求的。

公义是上帝的一个特性。当我们以上帝为我们德性原则的时候,便以祂为圣洁;若我们从祂处理世人的观点来说,我们便以祂是公义的,祂是一个公义的主宰;祂一切的律法,无不圣洁、公正、和良善。祂处事没有偏私,审判公正;祂从不处罚无辜,也不放纵罪人。圣经告诉我们:“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断不是你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见创世18:25)“上帝是公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上帝。”(见诗篇7:11)“因为祂来了,祂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祂的信实审判万民。”(见诗篇96:13)“公义和公平,是祂宝座的根基。”(参见诗97:2)现在的世界,虽似恶贯满盈,公义泯灭,恶人昌隆,义人受苦;但是在想不到的时候,在想不到的地方,公义的上帝,必然报应,要“按公义审判天下”(参见使徒行传17:31),就可知道,祂所作的,无不公义。

我们基督徒就是要学上帝的样式,这就是为什么使徒保罗教导提摩太要追求公义,就是要学基督的样式。

(2) 信德

信德不是一个我们常用的词,参考书上也没有很多的解释,但是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基督徒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中文里没有“信德”这个词,看英文圣经则基本都用 faith,就是“信心”;查看其它的中文圣经,用“信德”这个词的比较多,也有翻译为“忠信”和“信心”的。既然多数中文在这里翻译为“信德”而没有按通常的翻译为“信心”,那一定是有道理的。但是从字面来看,信德就是相信的道德。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下。

A. 不要以为你相信的事情,你就从此一直会按所相信的来做。

人的思想是时刻在变化的,虽然相信但是常常会有疑惑。先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现在高楼大厦那么多,虽然我们相信这些建筑都是牢固的,但是有不少人不敢站在高楼的大窗户的边上,更不要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悬空玻璃桥(Walk The Sky)和北京附近的天云山玻璃栈道了。明知没有危险,但是还是怕。

脑子里知道,但是感情上通不过。

很多弟兄姊妹都说,很难把难处全然交托给上帝。虽然相信上帝是全能的,虽然也祷告了。但是常常还是去托朋友、找关系。

你说这样的弟兄姊妹有没有信?应该说有,但是信的不纯,这就是信德的问题;半信半疑,就是没有正确的信德。

B. 行为与信心相称

吕振中的译本里没有使用“信德”这个词,而是翻译为“忠信”,就是忠实于所信的东西。

当试探来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对待?是不是忠实于我们所信的?

圣经里记载了好几个人物,大家都一定知道,譬如犹如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与那个烈火的窑的记载,(见但以理第三章)但以理与狮子坑的记载。(见但以理第六章)

可能你会说,这些都是圣经有名的大人物。但是我们也看到圣经记载的那些无名人物对信仰的忠心。

我们来看一下《约书亚记》第三章:

“约书亚清早起来,和以色列众人都离开什亭,来到约旦河,就住在那里,等候过河。过了三天,官长走遍营中,吩咐百姓说,你们看见耶和华你们上帝的约柜,又见祭司利未人抬着,就要离开所住的地方,跟着约柜去。只是你们和约柜相离要量二千肘,不可与约柜相近,使你们知道所当走的路,因为这条路你们向来没有走过。约书亚吩咐百姓说,你们要自洁,因为明天耶和华必在你们中间行奇事。

约书亚又吩咐祭司说,你们抬起约柜,在百姓前头过去。于是他们抬起约柜,在百姓前头走。

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从今日起,我必使你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尊大,使他们知道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你要吩咐抬约柜的祭司说,你们到了约旦河的水边上,就要在约旦河水里站住。约书亚对以色列人说,你们近前来,听耶和华你们上帝的话。约书亚说,看哪,普天下主的约柜必在你们前头过去,到约旦河里,因此你们就知道在你们中间有永生上帝。并且他必在你们面前赶出迦南人,赫人,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亚摩利人,耶布斯人。你们现在要从以色列支派中拣选十二个人,每支派一人,等到抬普天下主耶和华约柜的祭司把脚站在约旦河水里,约旦河的水,就是从上往下流的水,必然断绝,立起成垒。

百姓离开帐棚要过约旦河的时候,抬约柜的祭司乃在百姓的前头。他们到了约旦河,脚一入水(原来约旦河水在收割的日子涨过两岸),那从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极远之地,撒拉但旁的亚当城那里停住,立起成垒。那往亚拉巴的海,就是盐海,下流的水全然断绝。于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对面过去了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在约旦河中的干地上站定,以色列众人都从干地上过去,直到国民尽都过了约旦河。”

如何你是抬约柜的祭师,约书亚叫你走到约旦河里去,你是走还是停下,还是装病不去抬约柜?这就是信德的问题。

在电视上我们看到那些被伊斯兰国所砍头的基督徒。他们没有贪生怕死,我们说他们是真的忠诚于对主耶稣基督的信仰,视死如归,坚信所信的是真的。这些因为信仰被杀的基督徒,我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名字根本不可能流芳百世,但是我们相信他们在上帝面前的赏赐一定是大的。

(3) 仁爱、和平

圣经教导我们,“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参见加拉太5:22~23)

仁爱与和平,这两个词地是我们熟悉的,这也是圣灵所结的果子。仁爱圣灵所结的第一位果子,和平是第三位。

圣经在这里是翻译为“仁爱”,而英文圣经里基本就是翻译为 love。在中文圣经里,英文的 love 有时就翻译为“爱”,有时就翻译为“爱心”和“爱人”,这里是翻译为“仁爱”。

我们来看几节经文:

“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见加拉太5:14)这里的“爱人”,在英文中也是用 love。

“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见加拉太5:6)这里的“仁爱”,在英文中也是 love。

“不可报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我是耶和华。”(见利未19:18)

“在这一切之外,要存著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见歌罗西3:14)

我们说,“仁爱”是对人的,所以“仁爱”与“爱人”常常有接近的意思。其实人都是不可爱的,因为人都有坏的一面,所以我们要对人有慈仁的爱,不要去看人恶的一面;要有耶稣基督的爱。

顺便说一句,我们对上帝主耶稣基督,就是爱:爱上帝、爱主耶稣基督;不能用仁爱。

圣经记载了主耶稣这样教导我们,“法利赛人听见耶稣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他们就聚集。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祂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那一条是最大的呢?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见马太22:34~40)

这里说到的“第一”,不是第一条,而是表示最最重要的,而且这两条都是关于爱。既然这是诫命,又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所以这是我们必须要照着做。

爱是基督教里最主要的教义,因为“上帝就是爱”。(参见约一4:8,16)

使徒保罗在他书信中还常将爱心和信心连在一起,“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见林前13:13)

圣经还教导我们,“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上帝而生。凡爱生他之上帝的,也必爱从上帝生的。 ”(见约一5:1)这句话比较拗口,但是道理却是简单明了。“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上帝而生。”就是说,我们基督徒都是从上帝的圣灵而生的新人。“凡爱生他之上帝的,也必爱从上帝生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爱上帝的话,我们也必须爱其他的基督徒,就是爱主内的弟兄姊妹。

爱心能叫人得人,爱心能为主发光。

(4) 和平

这里的“和平”,在英文里基本都是 peace,就是平安。也就是与人和睦相处的意思。

我们来看几段圣经:

主耶稣基督教导我们,“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 ”(见马太5:9)这是主耶稣在登山宝训里说的。“使人和睦的人”在英文中就是 peacemaker,也就是制造和平的人。

主耶稣基督又教导我们,“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 ”(见马可9:50)这里的“和睦”和下面几节圣经里的“和睦”,在英文都是 peace。

使徒保罗说,“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见罗马12:18)

使徒保罗又说,“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见罗马14:19)

使徒彼得说,“也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见彼前3:11)

使徒保罗在这里教导提摩太的四点,如果能够按照前面的三点来做,第四点就自然而然就会有了;如果做到公义,信德,仁爱,还能不与弟兄姊妹和睦相处么?

II. 惟有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

1. 愚拙无学问的辩论

什么是“无学问”?在吕振中的译本里是翻译为“无教育性”。

所以“无学问的辩论”就是不能通过这样的辩论使人得到长进。

使徒保罗在前书里也曾经教导过提摩太有关争辩的事,“他是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从此就生出嫉妒,分争,毁谤,妄疑, ”(见提前6:4)我们在查考那一段经文的时候也曾经对争辩做过讨论。

正当的辩论是可以进行的,如果我们查看《使徒行传》第十五章,我们就看到在基督徒内部正当的辩论,“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分争辩论,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于是教会送他们起行,他们经过腓尼基,撒玛利亚,随处传说外邦人归主的事,叫众弟兄都甚欢喜。”(见使徒行传15:1~3)

这里讲到,当福音传到外邦人中间,外邦人怎样才能得救,就在最初的基督徒中间发生了辩论。这里说到了“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一般的解经家认为是一些法利赛人也信了耶稣,但是他们守惯了摩西的规条,觉得外邦人先要成为以色列人,就是入犹太教,然后再信耶稣才能得救。但是使徒保罗和巴拿巴不同意这个观点,于是主内的信徒们发生了辩论。因为这是有关得救的问题,也是我们信仰的原则问题,靠着圣灵的带领,查考圣经里的教导,通过辩论,让上帝给我们明亮的眼睛和敏捷的思路,从而得到上帝要我们知道的结论

我们也在这三节经文里,看到了这个辩论的结果,就是“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

如果辩论没有结果,那就呈请上一级来裁决。但是这个辩论没有结束,反而把这个辩论带到了耶路撒冷。我们继续读这一章圣经,我们就看到了进程和结果。

“到了耶路撒冷,教会和使徒并长老,都接待他们,他们就述说上帝同他们所行的一切事。惟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使徒和长老,聚会商议这事。

辩论已经多了,彼得就起来,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上帝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了我,叫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知道人心的上帝,也为他们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又借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现在为什么试探上帝,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众人都默默无声,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上帝借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

他们住了声,雅各就说,诸位弟兄,请听我的话。方才西门述说上帝当初怎样眷顾外邦人,从他们中间选取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众先知的话,也与这意思相合。正如经上所写的,此后我要回来,重新修造大卫倒塌的帐幕,把那破坏的,重新修造建立起来。叫余剩的人,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寻求主。这话是从创世以来,显明这事的主说的。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上帝的外邦人。只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因为从古以来,摩西的书在各城有人传讲,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诵读。那时,使徒和长老并全教会,定意从他们中间拣选人,差他们和保罗,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所拣选的,就是称呼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这两个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领的。

于是写信交付他们,内中说,使徒和作长老的弟兄们,问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外邦众弟兄的安。我们听说有几个人,从我们这里出去,用言语搅扰你们,惑乱你们的心。(有古卷在此有你们必须受割礼守摩西的律法)。其实我们并没有吩咐他们。所以我们同心定意,拣选几个人,差他们同我们所亲爱的巴拿巴,和保罗,往你们那里去。这二人是为我主耶稣基督的名,不顾性命的。我们就差了犹大和西拉,他们也要亲口诉说这些事。因为圣灵和我们,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惟有几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这几件你们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愿你们平安。他们既奉了差遣,就下安提阿去,聚集众人,交付书信。众人念了,因为信上安慰的话,就欢喜了。”(见使徒行传15:4~31)

我们在这里有看到的辩论是正当的辩论。信徒间有辩论不是不可以的,但是要按规矩。是靠上帝的带领,顺服上帝的旨意,得到完善的结果。

任何人不需要先成为犹太教教徒才能接受主耶稣基督为个人的救主。耶稣基督的宝血是为全人类流出的,主耶稣是我们唯一的中保,我们不需要经过任何一个人,就可以直接来到上帝的面前。耶稣基督是我们通向上帝的道路,耶稣基督是我们通向上帝的唯一道路。

所以对于有教育意义的,特别是属灵意义的辩论,我们应该参与,至少也应该留心听着,这样就可以受到教育,灵心有长进。

2. 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

但是对于不能使人有任何长进的辩论,我们都要弃绝。

教会里会有很多辩论,其中不乏无学问的辩论。使徒保罗要我们得不到教导的辩论要弃绝。

如果教会里有那种无学问的辩论,是不是我们不参与就可以了?

我们觉得“弃绝”远超过“不参与”。不参与还是可以关心着,因此就有可能干扰你的生活和思想。

弃绝,不仅是不参与,而且连想都不去想这方面的事,根本从我们的视线中移除掉。

最近有人问我关于传道人退休的问题,可能这个问题在某个教会引起了一些争辩。

我在圣经里没有看到传道人有退休的情况。主耶稣教导我们的大使命,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见马太28:19~20)主耶稣要我们传,“直到世界的末了”,不是直到退休。主耶稣的十二个门徒基本都是殉道的,我们也没有看到退休的事情。前几天,有人在我们的微信群里传了一个八十九岁的传教士的视频,她还没有退休。

但是在现实中,有的牧师因为身体的原因退休了,有的是到了退休的年龄了,有的是被退休了;各有不同的情况。我们是不是要去参与对这些传道人的退休问题进行争辩?我觉得不需要。

传道人,如果是属上帝的,上帝会启示他、管教他,用不到我们来论断。看看大卫王的情况,虽然扫罗一直要追杀大卫,但是大卫一直认为扫罗是上帝所膏立的,虽然有机会可以杀死扫罗,但也只是隔了扫罗衣服的一小块。对一个上帝的仆人,我们岂有资格评头评足呢?

如果这个传道人只是一个挂名的,上帝已经任凭他了,那我们就更是随他去了。

有人可能不以为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那如果这样的人讲道我们要不要听?

我们刚才查考了,圣殿是干什么用的?圣殿是祷告的殿,听牧师讲道只是做礼拜中的一部分。话再说回来,如果一个牧师不按圣灵所带来的信息来讲道,相信上帝必定会处置这样的人。我们在以前也讲过,讲道犹如说预言,不是上帝让你说的反而自说自话地乱说,必定有报应。所以我们也不需要担忧。

3. 起争竞

没有教育意义的辩论只会引起争竟。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争竟”,不是“竞争”;这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竞争是表示要努力达到目标,这是好事。但是争竟是表示为了利益而争逐奔走的意思。而英文圣经基本把“争竟”这个词翻译为“争吵”和“争论”。

对于有意义的事情,即使是辩论,大家还是能够确定哪一个是有意义的,因此就比较容易得到结论。就是因为辩论的对象是一件没有教育意义的事,所以就没有一个结果,反而会引起没有必要的争论。

就在前几天,有人在微信中争论是盲人的感知力强还是聋哑人的感知力强。这本来就是一个无法比较的题目,对一个出来就是盲人,他是无论如何无法想象什么是光、什么是颜色;而对一个生来就是聋哑的人来说,也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什么是音乐、什么是好听。这种争论就是无学问的辩论,没有结论,只有争辩。

我们在世界上的时间其实是很短暂的,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就算能活到八十岁,一共才两万九千两百天,而且其中还有六千两百多天还不具有什么分析能力,不知道该做什么。除去上班、睡觉的时间,我们一共有多少时间是可以清静下来考虑与主亲近的时间?真的不多。如果我们再花时间在愚拙无学问的辩论上,那我们就没有时间来为主做工了。我们怎么样来安排时间来做上帝的工作,这也是我们需要仔细考虑的事项。

III. 在段经文里我们学到了什么

1. 我们要在灵心上有长进,不能在属灵的事上有少年的私欲。

2. 祷告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要与清心祷告主的人一同追求灵心的长进。

3. 要说造就人的话,弃绝浪费时间的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