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04: 01~20

马可福音 4: 1~20节

1 耶稣又在海边教训人。有许多人到祂那里聚集,祂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里,众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2 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在教训之间,对他们说,3 你们听阿。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4 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5 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6 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7 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他挤住了,就不结实。8 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发生长大,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9 又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10 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祂这比喻的意思。11 耶稣对他们说,上帝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12 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13 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14 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15 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撒但立刻来,把撒在他心里的道夺了去。16 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17 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18 还有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19 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20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I. 我们来看一看主耶稣在讲这个比喻之前的情况

1. 在这段经文里的第一节到第三节的最初几个字,是主耶稣讲比喻前的情况

(1) 耶稣又在海边教训人。

首先,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海就是加利利海。从四本福音书来看,主耶稣传福音好像是以迦百农为基地,而且迦百农又靠近加利利海,所以主耶稣常常以加利利的海边作为祂教导众人的场所。

现在我们要思想一个问题,在整个迦百农难道就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给主耶稣来教导众人吗?主耶稣就非得一而再再而三地用这个海边作为祂教导众人的场所吗?

想一想,如果是一位名人。比如说现在中国的马云,如果马云要出来讲话,他会在哪里讲?可以想象,一定会有人请他到著名的会议厅去讲。

如果主耶稣在那个时候是一位名人,祂应该在圣殿里教导众人。虽然迦百农没有圣殿,但是总有一个会堂吧?主耶稣在那个时候,已经有很多人跟随祂,应该可以在会堂里教训人的。

查考历史遗迹,迦百农确实是有会堂的,而且会堂也不是很小,是可以容纳不少的人。在第三章一开始的时候,所讲到的会堂是不是在迦百农,我们不能确定,虽然有很大的可能是在迦百农,但是我们看到主耶稣在那个会堂里所行的神迹反而遭来了法利赛人和希律党要除灭祂。

我们认为主耶稣完全有权柄在会堂里、在圣殿里教导众人,但是主耶稣却选择了在加利利海边来教导众人。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当时的宗教领袖是反对主耶稣的,主耶稣来到世界上,是要告诉那些愿意听的人、那些愿意接受救恩的人怎样才能承受永生,而不去花很多时间与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作过多的辩论。

虽然祂是至高无上的上帝,主耶稣却以非常卑微的身份出现在人的面前,这就是圣经所说的,“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 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见腓立比2:6~8)祂是在海边,平时没有人聚集的地方来教导人。

(2) 有许多人到祂那里聚集,祂只得上船坐下。

在上一章的最后,我们看到许多人坐在听主耶稣的教训,这一次又有许多人聚集到主耶稣那里来,要听祂的教导。

圣经里有这样一段教导,“我们有一祭坛,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帐幕中供职的人不可同吃的。原来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烧在营外。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见希伯来13:10~13)

这段圣经告诉我们,主耶稣的道路乃是一条孤单的道路。祂必然“在营外”受苦,被祂自己的社会所弃绝。我们在今天所查考的经文里所看到的情况就与在希伯来书中所诉说的情况一样,祂没有在迦百农的会堂,而是在加利利的海边教训人。有一些人甘冒触怒犹太教领袖的反对,出到“营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

事实上,有这种反应的人如此之多,以致耶稣不得不采用一个方式,而这方式到现在为止,已经是我们所熟悉的方式了,就是祂坐在一只船上教训人,那只船很可能是停泊在浅滩上,而听众则是站在周围的海岸上听祂的教训。

(3) 船在海里,众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

我们在上一次的查经的时候,强调了“坐”是表示愿意接受教导。但是这里描写的众人却是站在岸上的。我们上次既然说到坐是表示愿意接受教导,那站在就是有随时离开的打算了。

对于有很多人聚集到主耶稣的那里,主耶稣是不是为此就很高兴了呢?

主耶稣是知道人心的上帝,祂完全知道每一个来到祂面前的人都有各自的目的。有的人“是因吃饼得饱”(参见约翰6:26)而来的,有的人是因为有病想得医治而来的,并不是所有的人是为了听主耶稣讲道而来到主耶稣面前的。

主耶稣说,“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见马太22:14)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听到福音的人不少,但是真正能够遵行上帝旨意,成为基督徒的人很少。

就以这些站在岸上的人来说,有一部分人过一些时间就会离开;而真正想听的人人,过一会就一定坐下了了。

人,不仅是当时站在岸上的人是这样,而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来做礼拜的人多,真正能够在天国里与主同在的人不多。即使是传道人也不一定都能进天国。因为主耶稣说过,“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见马太7:21~23)

2. 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

我们注意到当主耶稣教训众人的时候,祂常常是使用比喻。但是为什么主耶稣常常使用比喻呢?

在本段圣经的第11和12节,主耶稣说明了原因:

“耶稣对他们说,上帝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

(1) 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

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看来其目的就是让他们不明白。这岂不是白讲了吗?

我们来看一看当主耶稣不用比喻讲的情况:当主耶稣说,“我与父原为一。犹太人又拿起石头来要打祂。”(见约翰10:30~31)

圣经又有记载,当耶稣说,“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于是他们拿石头要打祂。耶稣却躲藏,从殿里出去了。”(见约翰8:58~59)

我们看到,如果主耶稣不用比喻的话,就是直白地告诉众人,犹太人就要用石头打死祂。圣经里还记载了其他的情况,多发生类似的情况。

直白的话是每一个人都能明白的,但是如果主耶稣一说这样直白的话,人们就会认为主耶稣在亵渎上帝,而要把祂打死。这样主耶稣就根本不能传福音了。所以这也可能是主耶稣用比喻来教导人的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主耶稣不得不用比喻来教导众人。

(2) 上帝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

初看主耶稣所说的这一句话,好像只有耶稣的门徒才能知道上帝的奥秘,难道福音不是让所有的人知道的吗?

圣经不是说,“祂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见提前2:4)怎么这里却说“只叫你们知道”呢?

我们来看看这里的“你们”是指谁?这里的“你们”是不是仅仅只是指祂的门徒呢还是包括有其他人?

我们看到在第十节里记载了,“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祂这比喻的意思。”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这里所说的“你们”不仅是指祂的十二个门徒,还有跟随耶稣的人。

我们可以说,当时的情况必定是这样的:

主耶稣已经说了,用比喻就是要让他们听不明白。果真,不仅是这些继续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没有听明白,而且全部人都没有听明白。但是圣经记载了,在“无人的时候”,也就是绝大部分人离开了以后,那些继续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就来问耶稣这比喻的意思。

我们看到这里所说的那些继续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与那些已经离开的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说,那些已经离开了的人是听到主耶稣所讲的内容,但没有听明白这些内容的意义,他们也没有想要把不懂的内容搞明白,囫囵吞枣地就离开了。但是这里所说的“你们”却有一颗追求的心,虽然他们也是没有听明白,但是他们留了下来,找机会问主耶稣,把不明白的事情搞明白。

圣经记载了主耶稣的教导,“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见路加11:9)

这里的“你们”虽然在听的时候不明白,但是他们留了下来祈求明白,于是主耶稣就向他们解释,让他们明白。

我们所信的上帝是全能的上帝,祂可以成全一切事情,但是我们人不是全被动的。人必须有主动的一面,如果我们自己不追求,上帝不一定会强迫我们接受。就像上帝已经将圣经给了我们,但是如果我们不读圣经,或者读圣经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前读后忘记,上帝的话不一定会存在我们的心里的,上帝也不会强迫我们明白圣经的道理,那我们充其量只能像法利赛人一样,只能明白字面的意思。

上帝的话是我们要用心来读的,有一颗追求的心,如果不明白就祈求上帝,求上帝的灵使我们明白。

主耶稣的话已经在这里,如果我们有追求的心,虚心到上帝面前,请祂给我们启示,我们就能明白祂要我们明白的内容。

3. 在教训之间,对他们说,你们听阿。

在这里圣经说到了“教训之间,对他们说,你们听阿”。我们对这一句话的理解是,主耶稣当时用了不少比喻来教导众人,但是在讲这撒种的比喻之前,祂特别强调了,“你们听啊。”

这就是说这个比喻是极其重要的,三本福音书都记载了这个比喻。这个撒种的比喻也是主耶稣所讲的所有比喻中仅有的两个比喻,是直接作了解释的比喻中的一个。

在这段圣经里,还记载了主耶稣的另外一句话,“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见第9节)主耶稣的这一句话在圣经里记载了八次之多,在这一章的23节又记载了一次。

每个人都有耳朵,除非把耳朵塞住,不然不想听的也会听见,为什么主耶稣要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上帝的话语不是靠肉身的听觉或者智力(IQ)所能理解的,是要用心里的耳朵,也就是从上帝那里来的智慧才可以理解的属灵奥秘。我们即使头脑再好再灵敏,却没有从上帝那里来的灵的带领,就不能理解圣经的奥秘,所以主耶稣让众人倾听祂的话语。我们觉得主耶稣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想要听上帝的话,就要用属灵的耳朵来听。

中文是很有特色的,中国人知道怎么来描写:如果要你仔细地听,中国人就说,“要用心听!”真的,对于上帝的话我们必须是用心来读、用心来倾听上帝的声音。读圣经如同与上帝在对话一般,不懂的地方就要问,求上帝启示我们,让我们明白。

在我们今天查考的这一节里,主耶稣是说,“你们听啊”,和“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是一个意思。

主耶稣对众人讲这个比喻的时候是没有作任何的解释的,我们认为这也是主耶稣向众人强调“你们听啊”的一个原因。

一个重要的比喻,在不作解释的情况下,如果再不仔细听,那就会一无所获。如果仔细地听了还是没有听懂,但是又确实想要搞明白到底是什么意义,就可以问主耶稣;如果连听都不想听,那就绝对不会花时间来问了。

II. 主耶稣的比喻与主耶稣对比喻的解释

这个撒种的比喻在《马太福音》也有记载:

“祂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耶稣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所以你们当听这撒种的比喻。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见马太13:2~23)

这个撒种的比喻在《路加福音》也有记载:

“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践踏,天上的飞鸟又来吃尽了。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来就枯干了,因为得不着滋润。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一同生长,把它挤住了。又有落在好土里的,生长起来,结实百倍。耶稣说了这些话,就大声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门徒问耶稣说,这比喻是什么意思呢?祂说,上帝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至于别人,就用比喻,叫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明。这比喻乃是这样。种子就是上帝的道。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随后魔鬼来,从他们心里把道夺去,恐怕他们信了得救。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听道,欢喜领受,但心中没有根,不过暂时相信,及至遇见试炼就退后了。那落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走开以后,被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挤住了,便结不出成熟的子粒来。那落在好土里的,就是人听了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见路加8:5~15)

这个撒种的比喻讲到了四种撒种的结果,我们同时看这三本福音书对这个比喻的记载:

1. 落在路旁的

(1) 比喻

马可的记载: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

马太的记载: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

路加的记载: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践踏,天上的飞鸟又来吃尽了。

(2) 解释

马可的记载: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撒但立刻来,把撒在他心里的道夺了去。

马太的记载: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路加的记载: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随后魔鬼来,从他们心里把道夺去,恐怕他们信了得救。

(3) 我们可以明白几个方面的内容:

A. 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就是福音。

B. 天上的飞鸟就是那恶者,就是魔鬼撒旦。

C. 为什么魔鬼撒旦可以把已经撒下种子个夺取呢?

答案是:“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随后魔鬼来,从他们心里把道夺去,恐怕他们信了得救。”

福音的种子撒在路旁,连芽都还没有发出来,就被飞鸟吃了。

这就是我们前面说到,在这段经文里,为什么主耶稣说,“上帝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的理由。只有追求的人、只有用心读上帝的话语的人、只有求上帝使我们明白的人,才会明白上帝的意思。

听了上帝的道,不思考、不追求、不求上帝的灵启示我们,这样的人,“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就如“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所以即使给这样的人传了福音,也没有结果。

当时的法利赛人、文士、和宗教领袖完全听到了主耶稣的教导,但是他们听不明白,也不祈求如何来明白,完全是拒绝,就是用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所以这样的人根本没有接受上帝的福音,完全是生活在罪中。

2. 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

(1) 比喻

马可的记载: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马太的记载: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路加的记载: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来就枯干了,因为得不着滋润。

(2) 解释

马可的记载: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马太的记载: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路加的记载: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听道,欢喜领受,但心中没有根,不过暂时相信,及至遇见试炼就退后了。

(3) 在这里我们应该可以明白几件事:

A. 这样的人是听了到,也欢喜领受了,但是没有根基,一旦遇到情况就放弃了。

B. 这与前面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不是魔鬼撒旦来夺取他心里的福音,而是他自己放弃的。

C. 是什么原因让这样的人放弃的呢?是患难么?是逼迫么?是试炼么?

我们认为使他放弃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根基。就是说这个人没有真正的信上帝。就像一个人到了教会,觉得很不错,弟兄姊妹都很友善,很容易相处,而且教会里的诗歌很好听,所以就到不断地到教会里来了。甚至会开放自己的家,欢迎弟兄姊妹到他家里来聚会。

这样的人不是认为教会不好,他们确定认为教会是很好的,但是他们把教会当做一种社交活动,每一个礼拜聚一次。他们到教会的原因不是要追求主耶稣基督的真理。所以主耶稣说这样的人是“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这样的人的问题就是“没有根”,就是说这些人没有把信仰的根建立在主耶稣基督身上,所以一旦有任何情况就跌到、放弃了。

在教会里,我们会听到一些初信的弟兄姊妹作见证,说因为信了耶稣工作找到了,所以就信了耶稣。这样的见证实际上表明这个人的信仰仅仅是建立在“找到了工作”上。如果有一天被解雇了,是不是就不信耶稣了呢?

所以这样的人没有把福音听到心里,虽然可能曾经有过一段基督徒的样子,但是在他们的心里没有耶稣基督。主耶稣说这样的情况是,“枯干了”,也就是说这粒种子死了。所以这样的人没有得救,只能在世界末日接受上帝的审判。

3. 落在荆棘里的

(1) 比喻

马可的记载: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他挤住了,就不结实。

马太的记载: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

路加的记载: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一同生长,把它挤住了。

(2) 解释

马可的记载: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

马太的记载: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

路加的记载:那落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走开以后,被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挤住了,便结不出成熟的子粒来。

(3) 从这个比喻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几个情况:

A. 这样的人又是一个不同的情况。

请问,这样的人有没有根基?应该说这样的人是有根基的,因为他们没有被出来的日头晒死,就是说这样的人没有跌倒,也没有放弃。所以这样的人是得救的,是上天堂的。

B. 这样的人有什么问题呢?

他们的问题是,“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所以不是心里没有上帝的道,而是其他的世事挡住了他的事奉,阻碍了他遵行上帝的旨意。

C. 这样的基督徒是最常见的。

我们在美国,看到很多这样的情况。当这些人刚到美国的时候,受到来教会的帮助,那时他们每礼拜都来教会,也受浸归入主耶稣基督。但是慢慢地适应了美国的生活,学位也拿到了,绿卡也有了,房子也买了。于是就忙于家庭生活、工作职位的升迁,来教会的次数也逐日递减了。

我们来看看魔鬼撒旦对主耶稣基督的试探,其中有一个就是世界上的荣华富贵和地位权势。(参见路加4:5~8)这常常是阻碍弟兄姊妹热心服事主的一个原因。

这些人的结果不是下地狱,乃是在回天家的时候乃是空手见主面,得不到上帝的赏赐。

4. 有落在好土里的

(1) 比喻

马可的记载: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发生长大,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马太的记载: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路加的记载:又有落在好土里的,生长起来,结实百倍。

(2) 解释

马可的记载: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马太的记载: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路加的记载:那落在好土里的,就是人听了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

(3) 对于种子撒在这样的土地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事实:

A. 这是真正跟随主耶稣基督的基督徒。

B. 这人的优点是,“听道,又领受”,“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

C. 这样的基督徒在教会里并不多,而且这样的基督徒很可能是默默无闻的。

我们在这里看到一个真正基督是结果实的基督徒,而且这个果实是可以以“倍”来计算的。而且这个结实的倍数不仅在主耶稣解释的时候说了,而且在对众人讲这个比喻的时候也说了。

主耶稣虽然使用比喻对众人讲,而且众人不一定能听懂,但是主耶稣还是把这个倍数清清楚楚地告诉了众人,主耶稣希望听到的人会对此有兴趣,从而有追求的心,而不仅仅是站在海边随随便便地听一下而已。

III. 这个比喻对我们的教训

1. 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样才是主耶稣所要求的基督徒。

我们在上一次的查经中,我们知道我们须遵行上帝的旨意,才能成为主耶稣基督的兄弟姊妹。现在我们知道我们必须是能结实的基督徒。

接什么样的果实?上帝所要的果实是什么?

结果子是不是就是要带入信主?能带人信主是最好的,但是带入信主不一定是言传,常常是身传。我们的行为很重要,不仅我们的天父在暗中查看,(参见马太6:4)我们周围的人也在查看。平时,我们是不是能够按照圣灵的带领行事为人,有没有遵行上帝的旨意,人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如果我们有圣灵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就能够圣灵的带领结出果子来。“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见加拉太5:22~23)

我们要立定志向,成为接受上帝种子的好土,结实百倍。

2. 我们也应该知道怎样来对待我们教会里的弟兄姊妹。

我们现在应该明白,到教会来的人也不外于这四种人。如果我们立志成为接受种子的好土,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其他三类人?

如果我们可以确定某些人是属于撒在路旁的那一类,那就可以放弃。但是问题常常是不能确定。

但是我们觉得最不能确定的是那些落在浅土里的,和落在荆棘里的。按照我们的分析,落在浅土里的是不得救的,但是落在荆棘里的是得救的。这两者的差别是极大的。

对于我们刚才说的,作见证因为找到工作来信耶稣的,我们就要尽快地把真道告诉他,使他的信仰基础建立在主耶稣身上,而不是找不找到工作。

所以鼓励弟兄姊妹查考上帝的话语,把信仰的根基牢牢地扎在上帝的真道上,就能抵挡魔鬼对我们任何的引诱和阻挡。我们必须知道魔鬼撒旦的进攻是多方面的,包括我们生活的必须、我们对今生荣华富贵和权势的留恋、和对缺乏对圣经的正确理解;也就是魔鬼撒旦对主耶稣基督的三个试探。

3. 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有两方面:

对非基督徒就是传福音,就是撒种。至于接受种子的是什么样的土地,这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撒种。但是如果我们知道教会里某一位弟兄姊妹的信仰基础不是那么牢固,我们就应该特别鼓励这一位弟兄姊妹多的查考上帝的话语,从而可以把信仰的基础建立在主耶稣基督上。

对基督徒,也就包括我们自己,鼓励用心查考上帝的话语,以心灵和诚实来敬拜我们的上帝主耶稣基督,求上帝的灵启示我们,让我们明白上帝的旨意,从而可以遵行上帝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