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12: 28~34

马可福音 12: 28 ~ 34 节

28 有一个文士来,听见他们辩论,晓得耶稣回答得好,就问祂说,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29 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阿,你要听。主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30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31 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32 那文士对耶稣说,夫子说,上帝是一位,实在不错。除了祂以外,再没有别的神。33 并且尽心,尽智,尽力爱祂,又爱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得多。34 耶稣见他回答的有智慧,就对他说,你离上帝的国不远了。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再问祂什么。


关于这段经文的内容,马太和路加也都有记载:

“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祂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那一条是最大的呢?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见马太22:35~40)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见路加10:25~28)


I. 有一个文士来,听见他们辩论,晓得耶稣回答得好,就问祂说,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

1. 一个文士

马可在这里记载了这个来问问题的人是一个文士,但是马太和路加都记载了这个人是律法师。

当我们在查考《马可福音》第十二章13~17节的时候,我们就说到过,文士也被成为律法师,因为他们熟知旧约圣经,而且对摩西五经和古人的遗传特别有研究,所以文士是律法的专家。因此文士和律法师这两个名字所描述的是同样的一个群体。

2. 听见他们辩论,晓得耶稣回答得好,就问祂

按照马可的记载,这个文士好像是路过,因为听见他们的辩论才加入的。如果他只是因为听见了他们的辩论才加入的话,那就告诉我们这个文士并不是与原来商讨了怎样用计谋来陷害主耶稣的那些文士、祭司长和法利赛人一伙的。他的出现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并没有预谋或者事先计划了的。所以马可只是记载了这个文士来问主耶稣一个问题,并没有说这个文士是来试探主耶稣的。

但是马太和路加都没有记载这个人是怎么来到这个地方的,同时都确定这个人也是来试探主耶稣的。

我们不能完全确定路加与马可所记载的是同一件事情,因为马可记载了那个文士的回答与路加所记载的那个律法师完全不一样。所以所描写的事情有可能是两件。

为什么马可和马太对这个问问题的人会有这么大的不同的描述呢?

我们不知道这个文士问这个问题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他真的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想来请教主耶稣的话,他就不是来试探主耶稣的;如果他是想以这个问题来难住主耶稣的话,那他就是在试探主耶稣。

当几个法利赛人和几个希律党的人,到耶稣那里来问主耶稣,“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主耶稣就清清楚楚地告诫他们,“你们为什么试探我”!

我们知道主耶稣是看人心的上帝,祂完全能够看清楚,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看清他人的心。当几个法利赛人和几个希律党的人,到耶稣那里来问主耶稣,“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把这个问题解释为法利赛人不愿意向该撒交税,而希律党的人却要众人都向该撒纳税,他们两方争辩不清,要来请主耶稣断定是非。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不是为试探主耶稣而只是提出这个问题,向主耶稣请教而已了。

所以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动机就有不同的效果。当几个法利赛人和几个希律党的人,到耶稣那里来问主耶稣,“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的目的是来寻找把柄告主耶稣,所以他们是试探主耶稣。主耶稣也清清楚楚地戳穿了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所说的好话,直接指出他们试探祂的本意。

至于这个文士提出这个问题的动机到底是什么,不同的记载显示了不同的动机。但是我们所要从这段经文里学习的不是追究这个文士的动机是什么,乃是要仔细查考主耶稣与这个文士的对话。

主耶稣的话就是上帝的话,就是我们需要花精力、花时间、求圣灵带领我们明白的。至于这个文士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必花太多的工夫。

3. 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

(1) 诫命包括哪一些内容?

诫命就是旧约圣经里的十诫,这是记载在《出埃及记》第二十章2~17节:

① 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②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神。

③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④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⑤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⑥ 不可杀人。

⑦ 不可奸淫。

⑧ 不可偷盗。

⑨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⑩ 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2) 文士的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这个文士没有问诫命的内容是什么,他问的问题是:

① 按照马可的记载,他的问题是: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

② 按照马太的记载,他的问题是:律法上的诫命,那一条是最大的呢?

③ 按照路加的记载,他的问题是: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

我们看到马可和马太的记载极其相似,而路加的记载好像有点不一样。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的话,其实这三个记载所表达的同一个意思。

在这三个不完全相同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文士显然是要对诫命进行一个总结,他要抓重点,而抓重点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永生。我们认为这个文士是在作研究。在路加的记载中,我们发觉他对诫命非常熟悉,当主耶稣问他的时候,他立刻能够回答,而且他的回答得到了主耶稣的肯定。这告诉我们对于这个问题他一直在思索。

文士应该是研究旧约圣经的,从这一点来看,这个文士是把心思放在研究诫命上了,这是很可取的。

II. 主耶稣的回答

我们看到主耶稣从三句话来进行回答。

1. 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阿,你要听。主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

首先,主耶稣说到了“第一要紧的”,也就是最最关键的一点。这也是主耶稣在谈论诫命之前所提出的一个关键。如果对这第一要紧的事都没有搞清楚就来谈论诫命,那最多也只可能是机械式是守诫命,那就是没有意义的了。

在这一点里,主耶稣从两个方面来说:

(1) 以色列阿,你要听。

这最最要紧的的内容是说给以色列民听的。为什么只是说给以色列民听的呢?难道其他民族就不需要听吗?

在讨论其他方面之前,让我们先述说一下我们对“以色列”这个名词的认识。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以色列”人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所以这是一个血统的分割法。而且我们在圣经里也常常看到犹太人自豪宣称,“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参见约翰8:33)所以有人认为凡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是“以色列”人了。

其实,并非所有亚伯拉罕的后裔都是以色列人,“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祂的儿女。惟独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这就是说,肉身所生的儿女,不是上帝的儿女。惟独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参见罗马9:6~8)

施洗约翰对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说,“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我告诉你们,上帝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见马太3:9)

这两段经文告诉我们两件事情:

第一,上帝不是血统论者,祂不是凭肉身的出生来确定谁是上帝的儿女,谁不是上帝的儿女。

当上帝呼召亚伯兰的时候,“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见创世12:1)如果上帝是血统论者,亚伯兰不需要离开他的本地、本族、父家,因为在那里有很多与亚伯兰是同一个血统的人。可见,上帝所要的是那些听祂呼召的人,而不是与亚伯兰同一血统的人。

第二,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上帝的儿女,乃是因为上帝的应许。

为什么我们有资格成为上帝的儿女?这仅仅是因为“本乎恩,也因着信”。(参见以弗所2:8)我们的“信”,就是相信上帝的话,就是听从上帝的呼召。

所以从属灵的意义来说,以色列人是被上帝所呼召来的人,承受了祂的应许,而不是在血统上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所以,马可在这里记载的“以色列”应该是指一切愿意听上帝的话的人,不愿意听上帝话的人听到了只会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也没有结果;反过来说,只有愿意听上帝话的人才会来听上帝的话。

在这里,主耶稣所说的“以色列阿,你要听”中的“以色列”不是指以色列国,也不是指以色列民族,而是指属上帝的人,也就是上帝的儿女。

现在,我们就知道主耶稣不是从血统的观点说的,乃是从属灵的角度来说的。换言之,主耶稣是对一切愿意跟随祂的人说的;也就是说给我们所有基督徒听的。

(2) 主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

主耶稣所说的这一句话其实是从《申命记》里引用来的,“以色列阿,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 ”(见申命6:4)所以作为一个文士应该非常了解这一句话。

我们认为主耶稣要这个文士首先明白我们所敬拜的上帝是谁。我们所信的上帝是独一的主。也就是说,在整个灵界里,我们所敬拜的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是唯一的绝对权威。

世界上五个主要的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除了佛教以外,其他四个宗教就是一神教,就是相信只有一位真神。

我们认为多神教是不合逻辑的。按照多神教的定义,那就有那么多个神。其中有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者?如果有的话,那就只要去敬拜那个最高的一位神就好了,何必去拜那些小鬼呢?如果去敬拜那一个最高的神的话,那就成为一神教了。如果在众多的神中间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者的话,这就是说那么多神各自为政,那我们就让他们相互去斗好了,他们自顾不暇我们何必敬拜他们?如果你敬拜了那么多神的其中一位,但是这个神又不是绝对权威就不一定能保佑你,因为别的神还是可以来攻击你。所以多神教里必然是在一片混乱。

一神教就合乎逻辑,我们就敬拜那一位至高者 - 上帝,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注意,我们不时逻辑之上。逻辑也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因为上帝就是真理。[参见约翰14:6])

圣经多次明确地告诉我们,耶和华上帝就是唯一的真神:

“所以,今日你要知道,也要记在心上,天上地下惟有耶和华祂是上帝,除祂以外,再无别神。”(见申命4:39)

“使地上的万民都知道惟独耶和华是上帝,并无别神。”(见王上8:60)

“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使人都知道除了我以外,没有别神。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别神。”(见以赛亚45:6)

所以正确地认识我们所敬拜的上帝,认识这一位独一的真神,这是非常关键的。“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 (见约翰17:3)

律法的第一条件是就认识上帝,如果不认识上帝,只是为律法而守律法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我们明白我们所敬拜的上帝是怎样一位上帝,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怎样来行事为人了。

2.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

主耶稣在这里用了四个“尽”来描写我们应该怎样来爱我们的上帝。

(1) 尽心

什么是尽心?

说实在,我们心里爱的东西很多。只要问一下,如果发生地震,你要带什么东西跑出房子?这东西有极大的可能是你最宝贵的东西。如果问你第一想到之人的名字,很可能这个人是你最关心的人。

圣经说,“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见马太6:21)弟兄姊妹,请想一想,什么是你的财宝?

主耶稣教导我们,“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见马太13:45~46)我们是不是已经放下我们原来所爱的,现在尽心地爱我们所敬拜的上帝主耶稣基督?

主耶稣教导我们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 ”(见路加14:26)

所以尽心就是我们要把上帝放在第一位,在我们的心里第一想到的是上帝。

(2) 尽性

这里的“性”是表示我们的“魂”,也就是我们的心思意念。在英文圣经中是翻译为“soul”。

当上帝创造人的时候,圣经是这样记载的,“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见创世2:7)对于这一句圣经,我们要注意两件事:

第一,上帝只有在造人的时候,才“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其他任何活物都没有被上帝的生气吹入过。

第二,在这一节圣经里,我们看到因为上帝将祂的生气吹在人的鼻孔里,人才成为有灵的活人。和合本在这里翻译为“生气”的这个词,在原文里与“灵”是同一个字。所以是上帝将灵赐给了人,人才有别于其他的动物,因为我们有灵性,动物没有。

所以我们平时所说的“灵魂”,实际上是两部分,一部分是“灵”,另外一部分是“魂”。只有人有“灵”,“灵”是我们用来与上帝联络的,所以我们会有,“在灵里的交通”的说法。

在英文中,“灵”是用 spirit 来表示;而“魂”是用 soul 来表示。

而“魂”是我们的心情、思想。所以这里所说的“尽性”,就表示我们的一切心思意念都是向着上帝。

圣经告诉我们,“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见诗篇1:2)一个人昼夜思想上帝的话,尽性地思念上帝,上帝必定赐福给这个人。

(3) 尽意

这里的“意”是“意念”的意思,在英文圣经中基本都是使用mind这个字。

我们最自然的意念就是当我们看到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物的时候,我们脑子里的第一个反应和想法。比如,当你听到九寨沟发生了地震的新闻,你脑子里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是可怜这些遭到地震破坏的人和房子?还是觉得这些人活该,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向这些人传福音而感到内疚?

圣经里记载了一个人,“在耶路撒冷有一个人名叫西面,这人又公义又虔诚,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又有圣灵在他身上。他得了圣灵的启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见主所立的基督。他受了圣灵的感动,进入圣殿。正遇见耶稣的父母抱着孩子进来,要照律法的规矩办理。西面就用手接过祂来,称颂上帝说,主阿,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见路加2:25~32)

西面看事情是按照圣灵的带领,他没有问约瑟,也没有问马利亚,直接就抱起婴孩的主耶稣,直接就称颂上帝。他的意念是随着圣灵的带领。

(4) 尽力

尽力就是尽我们一切的可能来爱我们的上帝。我们的能力有限,如果我们尽力来做上帝所吩咐的事工,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做的不够好 ,相信上帝是会原谅我们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尽我们的力量来做,那就是问题了。

我们说,上帝是一位看人心的上帝。如果有一颗爱祂的心、一颗敬畏祂的心,我们尽力而为了,虽然我们实际上没有做得完美,上帝看到了我们努力去做了,这是重要的。

使徒保罗说,“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见罗马7:18)这个“立志”就是关于我们是否要尽力来做。

立志是重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一个人决定信耶稣的时候,我们称这一个时刻是“决志”。这个决志就是决定了你的志向,也就是立志的意思。

这就是说,我们的心怀意念都是在圣灵的带领下来敬拜主、来爱主。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完全做到尽心、尽性、尽意爱我们的上帝主耶稣基督,但是我们可以尽力去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做,尽我们的一切可能来做。至于做出来的结果怎么样,这是另外一件事了。所有事情的结果都掌握在上帝的手里,我们就是顺服主,努力去做。

3. 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

这是主耶稣所回答的第二点。

(1) 要爱人如己

① 不是舍己爱人

上帝给我们的诫命并没有要求我们舍己爱人,因为我们根本做不到舍己爱人。“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见罗马5:7)

因为爱一个人,就代替他去死,这样的人是前所未闻的。唯有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祂爱人舍己。“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见约翰3:17)“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见罗马5:8)

上帝因为爱世人,为了把我们从魔鬼撒旦的毒钩中拯救出来,祂差遣了祂的独生子降世为人,为我们的罪钉死在十字军上,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因为祂已经战胜了死亡,只要我们愿意接受祂为我们的救主,祂的宝血就遮蔽我们的罪。

只有上帝能够舍己爱人。

② 爱人如己

上帝对我们的要求是“爱人如己”,这要比舍己爱人容易得多,但是我们还是常常做不到。

首先,我们要明白爱人如己的意思。我们来看一个情况:

如果你与你的一个朋友一起外出旅行,但是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也找不到人也找不到餐厅,你们两人都又饿又渴。但是你有一只面包,和一瓶水,他什么也没有。你应该怎么办?

把你的面包和水都给他?还是你自己一个人偷偷地吃喝?

如果你一个人偷偷地吃喝,这就是自私,也就是没有爱心。

如果你把面包和水都给他,你舍去自己的需要,把你所有的完全奉献给他。这是舍己爱人,这也不是上帝对我们的要求。

主耶稣的教导是爱人如己,就爱他人如同爱自己一样。所以你应该平分您的面包和水,与他分享。

爱自己是很容易的事情,广场舞这里类的健身运动,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国人就都可以看到。这些人非常关心自己的健康,非常会保护自己。爱自己、保护自己似乎是天性。

爱人如己就是我们怎么样爱自己,我们也应该怎样爱他人。

主耶稣告诉我们一个爱人如己的事例:“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见路加10:25~35)

这个撒玛利亚人与这个落在强盗手里的人,本来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个撒玛利亚人看到被强盗打伤的人,就与祂分享祂所有的,一起到旅店过夜,也出钱个店主来照应他。这也就是他把自己愿意在自己受伤的时候所得到的待遇,来对待这个落在强盗手里的人。

主耶稣教导我们,“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见约翰13:35)其实彼此相爱就是爱人如己。这就告诉我们,有没有彼此相爱的心,是鉴定是不是主耶稣的门徒的标准之一。

爱人如己不仅是在我们基督徒之间应该行的,而且是我们对世人的生活准则。爱人如己就是与他人分享你所拥有的。与他人分享的不仅是我们物质上的资源,也应该与他人分享我们属灵的恩典。我们不仅参与慈善事业,我们也传福音拯救人的灵魂。

(2) 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

主耶稣把十条诫命总结为两条最大的诫命,一条是我们应该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另一条就是爱人如己。

如果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对这个文士的分析是正确的话,他如果是为了研究诫命来问主耶稣的话,现在主耶稣就给他总结了。

诫命一共有十条。我们发觉前面四条是关于我们应该如何来敬拜上帝,也就是讲到了我们与上帝的关系;而后面六条是关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人,也就是讲到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我们今生在世,只有两个关系是我们要注意的,一个就是与上帝的关系,另一个是与他人的关系。主耶稣这样以这样一个总结就把我们应该要做的清清楚楚地向我们述说了。

是不是有了这两条,其他的诫命我们就不用去管了呢?

我们在来仔细看一下主耶稣是怎么样说的,“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主耶稣没有说其他的不需要了,而是这两条是最重要的,其他的诫命不是不要,只是没有这两条重要。根据马太的记载,主耶稣说,“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主耶稣把总纲告诉了我们,其他的诫命是把细节也告诉了我们。所以,我们不要误解了。

III. 文士的回答

只有马可记载了这个文士的回答,马太没有记载,而路加所记载的却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并不能确定马可在这里所记载的内容与路加在第十章里所记载的完全是一件事。

1. 那文士对耶稣说,夫子说,上帝是一位,实在不错。除了祂以外,再没有别的神。

这个文士完全理解主耶稣所说的,而且也完全赞同主耶稣所说的。

明白主耶稣所说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前面,主耶稣就对撒都该人说,他们之所以错就是他们不明圣经。但是这个文士明白了,而且完全赞同主耶稣所说的。

我们认为只有一心追求的人,才能真正地明白上帝要告诉我们的内容,显然这个文士有追求的心。

2. 并且尽心,尽智,尽力爱祂,又爱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得多。

这一句话是这个文士发挥出来的,他把主耶稣所说的两点与献祭来作比较。他说这一句话是有圣经根据的,“我喜爱良善(或作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上帝,胜于燔祭。”(见何西阿书6:6)

圣经两次记载了主耶稣引用了这节经文,“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参见马太9:13)“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 ”(见马太12:7)

我们不知道这个文士是否听到主耶稣曾经两次(至少两次,已经记载在圣经里)引用《何西阿书》第六章6节。作为一个文士也应该明白旧约圣经里的经文。但是他能够把主耶稣所说的话,与他所知道的经文联系起来,这表明他真的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如果他听到过主耶稣曾经引用过,而且也记住了,又与主耶稣今天所讲的话联系起来,他必定是持久地跟随主耶稣的人。

这个文士不仅听懂了主耶稣所讲的,而且联系主耶稣以前所讲的内容或者旧约圣经里的内容,并且得出主耶稣这一次所讲的内容“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得多”。我们认为这个“好得多”的结论是不容易得出来,而且是他自己得出来的。

这些话是这个文士在众人面前所说的。相信那些先前来责问主耶稣的文士、祭司长、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都还在边上。这就是说,这个文士并不在乎那些人听到他的回答,也不怕得罪他们。所以我们认为他是个勇敢的人。

IV. 主耶稣的称赞

耶稣见他回答的有智慧,就对他说,你离上帝的国不远了。

1. 主耶稣觉得他的回答是有智慧的回答

让主耶稣觉得一个人有智慧,这是太不寻常了。

我们知道,“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凡遵行祂命令的,是聪明的人。”(参见诗篇111:10)既然主耶稣也觉得这个文士回答有智慧,所以这个文士必定是敬畏耶和华,而且听从耶和华的命令。

我们常常有人的小聪明,但是没有从上帝那里来的智慧。

我们有没有可能被上帝称赞为有智慧?我们也是有可能的,只要我们敬畏上帝,听从祂的命令,我们也会有属天的智慧。

2. 主耶稣对他说,你离上帝的国不远了

我们没有在圣经里看到主耶稣还对其他任何一个人说过这样的话。主耶稣不仅觉得他有智慧,而且还对他说,你离上帝的国不远了。

要得到主耶稣的称赞实在是不简单。主耶稣在世的时候称赞过的人不多,除了这个文士以外,大概就是那个为他的士兵来求耶稣的百夫长。“耶稣听见就希奇,对跟从的人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 ”(见马太8:10)

“离上帝的国不远了”,表示什么?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 主耶稣是称赞这个文士

我们虽然是生活在这世界里,同时我们也在走成圣的道路。这个成圣的道路要走到哪里去?要走到主耶稣那里,就是要越来越像主耶稣。所以这条成圣的道路也是通向上帝国的道路。

我们认为“离上帝的国不远了”,可以理解为在成圣的道路已经成功地走了可观的一段路。

(2) 主耶稣是批评这个文士

“离上帝的国不远了”也可以理解为,你离开上帝的国还有一段距离。

我们不知道这个文士的具体情况,因为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但是主耶稣一定知道这个文士的心。虽然这个文士对主耶稣的言语有很好的理解,而且也能与他研究的心得联系起来。

但是我们信耶稣不单单是在文字上,我们不是要成为一个圣经学者,仅仅是作文字的研究。我们常常说读圣经要用心来读。

主耶稣的十二个门徒,除了出卖主耶稣的犹大以外,基本都是殉道的。他们给我们的榜样就是:接受了主耶稣的教导,就要行出来。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见雅各1:22~23)“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见雅各4:17)

如果这个文士只是一个旧约圣经的研究者,那主耶稣的这一句话很可能是批评他的。

我们无法对这个文士有充分的了解,但是主耶稣了解他。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个文士并没有试探主耶稣的意思,而且他也是得到了主耶稣的称赞。但是这只是我们的分析。

无论这个文士是来试探主耶稣也好,还是来向主耶稣求教也好,主耶稣都以慈爱的态度来对待他。主耶稣的话如同“金苹果在银网子里”,(参见箴言25:11)造就了人。

V. 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再问祂什么。

文士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及希律党的人,加上撒都该人都是计划好了来陷害主耶稣的,怎么在这个文士问了以就没有人敢在问主耶稣问题了呢?

1. 没有人敢再问祂什么

圣经在这里告诉我们,他们不再敢问主耶稣什么问题了,不是他们不想责问祂。

在这个时候,他们所精心策划出来的几个阴谋不仅都被主耶稣击败,他们自己还落到了被审判的地位。他们已经山穷水尽,想不出什么新花招。但是我们知道魔鬼撒旦是不会死心的,他们现在只是暂时不问问题,而是在策划更恶毒的计谋来攻击主耶稣。

2. 主耶稣这样总结了诫命,这使文士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感到惭愧。

主耶稣总结了诫命,把最重要的两条明确地讲解给这个文士听,也是讲解给周围的众人听,包括文士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及希律党的人和撒都该人。这个总结也阐明了能否能承受永生的关键。(参见路加的记载)

这个总结也隐射了文士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及希律党的人和撒都该人没有真正地按照诫命来行。他们自知理亏,也就不敢多言了。

VI. 这这段经文里我们学到什么

  1. 既然我们自称是基督徒,我们就是被上帝所拣选的“以色列民”,我们就必须听从上帝的教导,也就是圣经告诉我们的话。

  2. 我们与上帝的关系是首要的,而且我们必须以最大的努力来达到,尽心、尽性、尽意地爱我们的上帝主耶稣基督。

  3. 除了与上帝的关系之外,我们需要积极关注的就是与他人的关系,要爱人如己。

  4. 我们要学主耶稣的样式,无论人们怎么对待我们,总要说造就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