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e 05: 27~35

路加福音 5: 27-35节

27 这事以后,耶稣出去,看见一个税吏,名叫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 28 他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 29 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有许多税吏和别人,与他们一同坐席。 30 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说,你们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 31 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 32 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

33 他们说,约翰的门徒屡次禁食祈祷,法利赛人的门徒也是这样。惟独你的门徒又吃又喝。 34 耶稣对他们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岂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 35 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日他们就要禁食了。

1. 我们看到了什么?

a. 时间:“这事以后”,意思是又过了几天。

b. 地点:先是在税关上,后来在利未的家里

c. 人物:耶稣,利未,税吏,别人,法利赛人,文士,门徒,罪人,

d. 内容:呼招利未;利未设宴;论禁食;

2. 我们看到的告诉我们什么?

a. 什么是税吏?

税吏就是负责收税的官员(公务员)。当时,以色列被罗马帝国所统治,但是税吏这样的官位基本都是由当地人来担任。所有政府所收的税都是要上交给罗马帝国的,所以以色列人鄙视诸如税吏这样的官员,因为他们是卖国贼,是为入侵的敌人服务的。不仅如此,罗马帝国为了笼络投靠过来的当地人,不公布每一个人应该交的税额,因此税吏可以随意收取金额,只要满足罗马帝国的数目,余下的都可以占为己有,因此从中贪污不计其数。所以税吏虽然有官位,但是遭到人们的吐弃与憎恨。在以色列人的眼中,税吏绝对是个罪人。

b. 这个利未是谁?

根据马太福音第九章第九节记载,这个利未就是马太。

c. 从27和28节里,在利未的动作上你看到什么?

我们在这两节圣经里看到描写利未的动词有:坐,撇下,起来,跟从。

坐 - 坐在税关上,是一个收税的官员;坐在那里等待人们来交税。坐,是官员的习惯状态,也是他欺诈老百姓的状态。

但是当他听到耶稣的呼招的时候,圣经在记载利未“撇下”这个动作的时候,前面加了一个“就”字。说明利未毫不犹豫,没有任何的推托,立即接受耶稣的呼招。这是路加在本章第二次记述“撇下所有的跟从主”的事例(参11节)。前一次彼得等人撇下所有的,乃因看见主奇妙的作为;但这一次利未只听见主的呼召而已,可见他的“撇下”更胜於彼得等人。

“起来”与“坐”是相反的。说明利未改变了他习惯的状态,来跟随耶稣。

d. 利未为什么要在家里摆设筵席?

利未从一开始跟从主耶稣,就不是暗地裏跟随。这一个筵席是由利未摆设的,他当然请得起,他藉此表示对主耶稣的尊崇,但他当时所能找的陪客,除了主的门徒之外,就是和他有来往、被一般犹太人所不齿的税吏们和罪人。利未已经襒下所有的,离开了税关,捨去了他的职分,不再为罗马帝国服务。他没有召聚朋友来,向他们诉说他所作的牺牲,反而大摆筵席,庆祝他的离弃旧职,决定跟随耶稣。马太跟随耶稣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与人分享他心底裏的惊奇和喜乐。

e. 从耶稣出席利未的筵席,我们看到什么?

i. “一同坐席”表示什么?

“一同坐席”,表明一同吃喝享受;与人一同吃饭是友谊的表示。

ii. 主与我們,親近到一個地步,可以一同坐席,彼此分享快乐。(歌1:12)

iii. 耶稣是来拯救全人类,无论是好人还是歹人,上帝的爱一同浇灌。不会因为我们的不义,上帝就弃绝我们(太5:45)

f. 法利赛人和文士为什么又在发什么乖谬的抱怨和问题?

i. “你们为什么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呢?”“罪人”为当时法利賽人用的特別稱呼,指那些不遵照法利賽人礼仪生活的人。法利賽人和文士怀著傳統的宗教觀念,认为上帝是以公义对待人,所以凡是属上帝的人应该洁身自爱,不可和罪人交接來往。但主耶穌卻一反人們的宗教觀念。

ii. 法利賽人以传统的宗教观念來衡量主,就跟不上主的行动;我們若執迷於老就的圣经观念,也会跟不上主嶄新的帶領。

iii. 人虽自己不義,卻喜欢見上帝用公义待人。人因不知上帝的恩典,就怪上帝施恩于人,所以恩典的态度是受人非议見怪的。

iv. “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这话一面說出主是多么俯就,一面也說出祂的救恩何等丰滿;我們都是罪人蒙主恩!

v. 主雖與罪人來往,但是圣经告诉我们,祂远离罪(來7:26);也只有远离罪的,才能亲近罪人。

g. 耶稣对法利赛人和文士的怨言是怎么回答的?

i. “无病的人用不著医生”,这话并非承认法利赛人是“无病的人”,而是说他们不仅有病,还以为自己没病。

ii. 主启示祂是“医生”,表明祂是以医生医治病人的态度,而不是以法官审判犯人的态度来对待世人。换句话说,祂对待世人不是根据公义,乃是根据怜悯和恩典(罗9:15)。

iii. “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这话并非承认法利赛人是“义人”,而是说他们自以为义。事实上,这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3:10)。所以我们若秉持传统的宗教观念,而自以为义,就要失去得著恩典的机会,因为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彼前5:5)。

iv. 自义的人不以为自己需要救恩,故这种人绝对不会蒙上帝呼召,因为召了也是白费工夫。

v. 上帝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能自誇(林前1:28~29)。

vi. 主耶稣降世为人,乃是有“目的”的;所以祂不随便说话,也不随便作事。祂一生的生活行动,都以召罪人悔改为前提。

h. 关于“禁食”耶稣所教导的与法利赛人的教导有什么不同?

i. “屡次禁食祈祷”,表示他们将“禁食祈祷”当作一项敬虔的人所应有的表现;法利赛人更以禁食祈祷来向人炫耀(太6:5,16)。

ii. 禁食原是真虔诚、真悔改的表露,但若演变成按惯例而禁食,就失去其意义。禁食本身并非目的,禁食只应在适宜的环境下才作。然而法利赛人和文士却把禁食教条了,反而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iii. 耶稣对他们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岂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

古时中东地方的人在婚礼以前,新郎有年轻亲友作“陪伴的人”,和他一起饮酒欢闹,持续数日(有时达一週),然後才起程前往迎娶新娘,那时陪伴的人就要感到寂寞了。

iv. 惟有与主同行同吃的人(新郎的陪伴),可以常享丰美的筵席;有主同在,就有丰满的享受,一旦失去了主的同在,灵裏就要忍饑挨饿了。

v. 主是我们的新郎,祂一直是常新不旧的,我们甚麽时候遇见祂,甚麽时候裏面就会满了甜美、新鲜、喜乐的感觉。

vi. 跟从主之人的生活、行动,不该由道理知识来推动,只该由主自己和祂的同在来规範并指引。

vii. 新约圣徒的属灵生活,不是苦修禁慾,而是有圣灵中的喜乐(罗14:17)

3. 在这段圣经里你学到了什么?

a. 利未是怎么被呼招的?

i. 不是我们寻找主,乃是主来寻找我们;主的呼召,使我们能离弃罪恶跟从祂。

ii. 主竟来呼召一个正“坐在税关”上的税吏 – 正在犯罪的罪人;这说出丰满的基督向人施恩,决不受人光景败坏的限制。

iii. 人若没有听见主的呼召,就没有法子跟从主;呼召一来,人非听从不可。利未不讲理由,没有说账还没有结清,立刻就跟从了主,这在不信的人看来,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iv. 主若吸引,我们就快跑跟随祂(歌1:4)。

b. 从利未办筵席,我们学到了什么?

i. 主所要求我们的,不只是相信祂,还要跟从祂;跟从主,就是在十字架的道路上遵行上帝的旨意。只信主而不跟从主的人,上帝用不著他。

ii. 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跟从主”开始的;跟从主,就是有份于主的患难、忍耐、国度(启1:9)。

iii. 利未丢掉了优閒的差事,却找到了依归;丢掉了可观的收入,却找到了尊荣;丢掉了舒适的保障,却找到了梦想不到的经历。

c. 从耶稣所说的“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们学到什么?

i. 主是我们的医生,祂要使我们的生命恢复正常。

ii. 病人必须承认自己有病,才会去接受医生的帮助;罪人必须承认自己有罪,才能接受主的救恩。那些自以为“康健的人”、是“义人”的,就不会到主的面前来求饶赦,因此反而与主的救恩无份!

iii. 世人的基本难处,不是对主的认识,乃是不认识自己 – 不认识自己的人,对於主觉得可有可无;认识自己的人,则对於主觉得非常宝贵。

iv. 要作基督徒,得先以“病人”的资格进来,然後才能以“护士”的资格去帮助人。

v. 在上帝眼中,外表虔诚而内心充满嫉妒、自私的人,与税吏和罪人并无分别。

vi. 上帝救人的办法,是先叫律法来,使人知道自己是个病人(罪人),然後叫恩典(医生,就是主耶稣)来,使人得著医治。

d. 关于禁食,你学到了什么?

i. 圣经里常常把禁食与祷告放在一起;禁食不是为了减肥。

ii.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就是说,不吃是不行的。吃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

iii. 但是当我们愿意与主亲近,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就自然而然地到了禁食的境况了。禁食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与主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