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ohn 4: 17~21; 5:1~5

约翰一书 4: 17~21; 5:1~5

17 这样,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我们就可以在审判的日子坦然无惧。因为祂如何,我们在这世上也如何。18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19 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20 人若说“我爱上帝”,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注:有古卷作“怎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呢?”)。21 爱上帝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上帝所受的命令。

1 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上帝而生,凡爱生他之上帝的,也必爱从上帝生的。2 我们若爱上帝,又遵守他的诫命,从此就知道我们爱上帝的儿女。3 我们遵守上帝的诫命,这就是爱他了,并且他的诫命不是难守的。4 因为凡从上帝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5 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上帝儿子的吗?

什么的“爱”得以完全呢?

今天的经文有3处地方提及到爱得以完全和不完全。到底这里所指的“爱”是什么的爱呢?(1)上帝给我们的爱,(2)我们爱上帝,(3)上帝的某种爱,还是其他方面或者层面上的爱呢?

第一次在约翰一书里面看到“爱得以完全”是在2:5,然后是4:12,跟着就是今天的17和18节,而18节更加提及到有些人在爱里面是不完全的。记得我们查考2:5时,我们没有定论说这“爱”是什么的爱:

约翰一书2:5 凡遵守主道的,爱上帝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从此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主里面。

虽然中文的翻译很明显地说爱上帝的心,其实在原文应该是“上帝的爱”而“爱”这个字在原文是用agape(爱加倍)。这种爱只有上帝才有,也是爱的最高的境界。在希腊文里面有3个“爱”字,只有agape这个字是用来形容上帝的爱,人的爱是不能用这个字。因为它无法达到这个标准。只是约翰在原文里的文法没有像我们今天的这么严谨,所以在翻译上出了问题并导致解经家的解法不一致,而中文的和合本和其他译本都采用了“我们爱上帝的心”。

第二次出现的地方是在4:12,也是我们上一次查考的经文,我刻意地避开了这个问题:

约翰一书4:12 ...我们若彼此相爱,上帝就住在我们里面,爱祂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

来到这里,我们又遇上类似的问题了。中文的和合本是说“爱祂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但是其他的中文译本却翻译成为“上帝的爱”,而非“我们对上帝的爱”:

新译本: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我们若彼此相爱,上帝就住在我们里面,祂的爱也在我们里面得到成全了。

吕振中本: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我们若彼此相爱,上帝就住在我们里面,祂的爱也就在我们里面得完全了。

当代圣经: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倘若我们彼此相爱,上帝就住在我们里面,而且祂的爱在我们里面也就能够完全了。

如果我们查看英语版圣经,差不多所有(主要和比较通用)的译本都是翻译成为“上帝的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

如今我们面对17和18节里面“爱得以完全”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看上文和下理才知道这里的“爱”是指什么的爱。我们发现到约翰从第7节到12节以“爱是从上帝来”,并且指出“上帝是爱”为题,所以他要求上帝的儿女们也要彼此相爱。再从上述的探讨,我们也知道12节的“爱”是指上帝的爱,并非像和合本所翻译的“爱祂的心”。当经文来了13-16节,约翰介绍了另一个的概念,就是“住”的概念:“住在祂里面”,“祂住在我们里面”,和“住在爱里面”。但“爱”依然是主要的话题,更不用说约翰在16节又有一次的提及到“上帝是爱”。按照以上的分析,相信17 和18节论及的“爱”依然是“上帝对我们的爱”。

17-18节解读

我们都知道上帝的爱是完美,只是人是不完美。那么上帝的爱如何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呢?从上帝的角度来说,他当然可以把祂的爱在我们里面完美,但不代表我们知道和感受到以至领受这种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呢。同时我们也知道上帝也不可能以祂完美的标准来期望基督徒一样能够做到这样的完美,相信这也是约翰没有用完美这个名词的原因。如果是的话,人的爱岂不可以成为agape了吗?约翰采用了另一种的指标来说出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就是当人面对终极的审判时,人能够做到坦然无惧就是“得以完全”的最高境界了。

坦然无惧

前面12节指出当基督徒彼此相爱,上帝就住在他们当中,人们就能看见不能看见的上帝了,同时祂的爱也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这是“爱得以完全”的途径。如今在17节,约翰是向前展望,看到“爱得以完全”的果效,就是人在将来的审判时坦然无惧。那么约翰如何作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呢?

既然我们已经成为上帝的儿女,我们绝对相信上帝希望我们能体会祂完美的爱,并且能够在祂的儿女中实现出来。他不愿意看到祂的儿女安顿与次等的爱,比如人类有条件的爱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见证出看不见的上帝。所以,我们必须要相信这是父上帝的心意,这是我们的责任。为了我们真的能够体会到父上帝的心意,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也必帮助我们:

腓立比书1:6 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

保罗告诉我们圣灵也必定帮助我们体会到上帝的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但这与坦然无惧有什么关系呢?让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记得我年少的时候看香港的武侠片,如今被称为“粤语长片”。当年电影的桥段很喜欢使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概念,所以有“师父”这名称的出现。师父对徒弟的要求是要他们以儿女的身份侍奉他们如父母亲一样。只是他们却没有以父母亲的爱来对待徒弟,常常在教导武功时留一手及至徒弟发现师父秘密地练他们的绝招。这样之间的关系怎可能达到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呢?他们之间不能彼此信任,原因是出于惧怕。师父怕徒弟学了绝招之后,一旦反叛他就无法招架。因为师父留一手,徒弟再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相信他们的师父了。这就是“师父如何,徒弟不如何”了。这些师父与我们的主耶稣不一样,因为约翰说“耶稣如何,我们在这世上也如何”。这话何解呢?

因为祂如何,我们在这世上也如何

什么是祂如何?这是指祂现在如何。主耶稣在地上成就了救赎我们的救恩,祂现在坐在父上帝的右边,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两个事实:(1)祂不需要再回来这个世界再为我们作救赎了,因为祂一次成就救恩就永远成就了:

希伯来书9:11 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9:12 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

然而祂还是会再来,只是为收拾这个世界的残局并为将来的新天新地预备。(2)祂已经蒙父上帝赐给他们天上地下的权柄了。当主耶稣复活后,升天前,他对门徒说:

马太福音28:18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

当然,经文发展下去是主耶稣要求门徒传福音的大使命。但是既然祂拥有了一切的权柄,所以祂也可以让我们预先尝一尝将来永生的滋味。是的,纵使我们在地上,主耶稣在天上,然而在祂的恩典与慈爱并上帝赐给我们的特权,我们能预先享受将来的产业:

罗马书8:23 不但如此,就是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

人犯罪后,本性被扭曲了,虽然不一定坏事做尽,但是不能常常做好事,只是间中而已。这可能因为人还有上帝的形象吧。反正圣灵的果子是不可能再从人的本性结出来了。但是当人信主之后,借着圣灵内住的帮助居然结出圣灵的果子。这是人世间办不到的事情,这岂不是预先尝到将来天堂的生活吗?其外,基督徒在世时上帝也给他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这是世界上的人无法可以尝到的:

以弗所书1:3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他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

再让我们看看没有力量的人却得着从上帝而来的大能大力使上帝能够从圣徒中得基业:

1:17 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上帝,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使你们真知道他。1:18 并且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使你们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1:19 并知道祂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1:20 就是照祂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使祂从死里复活,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1:21 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1:22 又将万有服在祂的脚下,使他为教会作万有之首。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在“信”这个字上面达到保罗所说“信的人”这个标准时,我们也一样也得着像父上帝使主耶稣复活的大能大力。当我们使用这大能大力,我们就能创造基业给父上帝。这大能大力就是“我们在世上也如何”了,也是我们在世上时预先尝到将来天堂的福分。在我主要的教导“我们与基督合一”的课程里, 我称这样的生活为在地上与主耶稣合而为一的“属天的生活”。

你可能会问上帝为什么要我们预先尝到这样的福分呢?目的是要我们有盼望,等待将来完全地得着这份产业。什么的产业呢?我们要透过什么途径而得着呢?就是我们将来在天上的冠冕,但必须经在今生经历受苦和患难的过程才可以得着:

罗马书8:17 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上帝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荣耀。8:18 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

让我们得到将来的产业,这是上帝的心意。上帝希望我们看到这目标而发奋。倘若要人有这样的目标,人必须有一个先决的条件,那就是对将来的审判是坦然无惧。如果人对将来审判都没有把握,就是连上天堂的把握都没有,人又如何为在天堂里得荣耀和产业而奋斗呢?

前面也提过,我们不单单要体会到上帝的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我们也要把这样的爱发挥在我们彼此相爱中。发挥上帝的爱是要付出,也可能要受苦。此外,人要得着这荣耀和产业是需要经过与基督一同受苦和患难。经历过受苦和苦难的人都知道当人在这样的光景中是最迷惘的时刻,也是最怀疑上帝的存在或者祂的旨意的时候。上帝能对这样受苦的人依然有发奋的期望吗?这是很难的,除非给他们预先尝到将来的荣耀,让他确信将来必会发生的事。所以一个人能够坦然无惧来到上帝审判台前不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是一个属灵人走在上帝旨意的先决条件。所以约翰说只有当人面对终极的审判时坦然无惧,上帝的爱在这个人身上得以完全了。

爱里没有惧怕,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

还记得我们查考2:5时,我们无法确定“爱得以完全”是(1)上帝的爱,(2)我们对上帝的爱,还是(3)上帝的一种爱。对于前面的两种爱,相信我们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第3种爱是什么呢?就是祂把主耶稣赐给世人的无私的爱,就是百分之百的愿意在没有回报的情况下的绝对付出。这样的付出把认耶稣的人从死里拯救出来。当一个人明白这样的爱也接受了这样的爱,从他心底必定有很大的回响,他的生命也必定被上帝的爱所改造,这是生命的转化。他不是单单头脑上的知识知道他已经不用惧怕将来的审判,他是从心底里相信到一个境界如希伯来书作者所形容的:

希伯来书11:1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因着他对上帝救恩的信念,他里面是绝对没有惧怕将来的审判,他们的信心是建立在上帝的应许上:

约翰福音3:17 因为上帝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祂得救。3:18 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上帝独生子的名。

既然耶稣说信祂的人,不被定罪,对耶稣有绝对信心的人来说,何惧有之?惧怕审判的人很可能是徘徊于信与不信之间,当然也有可能是已经信了的基督徒。人为什么惧怕审判呢?因为他已经知道将来有审判,不信的人通常不信有审判。只是他们信可能是为了逃避审判。所以对他们来说,不定罪这应许只是头脑上的知识,并没有完全地进入心里,甚至某程度上把信耶稣当作为买卖,就是信耶稣得永生为目的。这样的信仰是建立在一个不健康的情况下,他们甚至会怀疑这个买卖没有真正的成交。同时他们也知道将来有审判,也知道自己有罪,以至明白到审判的结果是刑罚而产生了惧怕。所以对那些没有从心底里领受到上帝救恩之爱的人,尽管他已经是一个信上帝并且有永生的人,只是他们依然怀疑和惧怕,因为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相信自己已经是“无罪释放”了,并且惧怕刑罚。所以他们对上帝的爱还是没有完全,因为他们没有预备好一个“坦然无惧”的信心面对审判,他们所想的只是如何面对来临到刑罚,而不是将来的产业和荣耀。

当人向上帝存着惧怕时,其实是代表着对上帝缺乏信心。缺乏信心就是上帝的爱在他里面不完全了。上帝的爱在人里面得以完全是指人对上帝的救恩的爱有深入的认识并加以切身体会。如果我们只知道上帝是公义者,立法者,审判者的话,我们只有在祂面前恐惧。只有当人认识到上帝是爱,并且他的爱在人里面得以完全,祂就在没有惧怕,他会来到祂面前像来到一位慈祥的父亲面前更为容易。因为惧怕来自束缚,而爱却是出于自由:

约翰福音8:36 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

19节解读

“我们爱”是指我们愿意去爱,不论是爱上帝还是肢体间的彼此相爱。为什么我们会愿意去爱呢?理由是因为上帝先爱我们。正如前面的分析,一个人爱上帝或者爱弟兄姐妹的程度其实是在于他对上帝那种无私的爱之了解和感受。人对这爱的了解,感受,和领受越深,他爱上帝和弟兄姐妹的心也越深,这是永远成正比的。毕竟,这爱是人对上帝的爱之回应,所以约翰说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只是不信主的人是无法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认为他们的爱是自发性的,其实是错误的。

20-21节解读

人可以爱上帝的同时恨他的弟兄吗?这样的情况可能出现吗?约翰说不可能。真的是这样吗?教会里不是有些很不可爱的人吗?我们如何爱他们呢?

爱上帝但同时恨弟兄

从经文来看,一个人爱上帝的同时却恨他的弟兄这是不可能,因为约翰是指一个人愿意以效法上帝的爱去回应上帝和周边的人。意思就是当人感受到上帝的爱发生在他手上之后,他必定会自愿地以他从上帝得来的爱去爱其他人。这是生命的转化,这是上帝的爱必有的果效基督徒常常说上帝的话语带有能力,只是很多基督徒忽略了上帝的爱也是带着生命改造的能力。

但是事实上人的确是可以这样做并且认为自己没有错,更不可能是撒谎。这是因为这个人在运用人的爱,这样的爱是带着私心的爱。这样的爱不是上帝期望从祂的儿女身上看到,因为世人都可以做到,甚至可能比信主的人做得更好。但为什么有这样的基督徒依然说他们爱上帝但却是恨弟兄呢?有两种可能性:(1)他还是不了解和感受到上帝这样无私的爱。他有可能如前面所说的人一样,他们信耶稣只是一种买卖。相对来说,这样的人比第二种人稍微好好。(2)这样的人的确是明白和感受到上帝的爱,只是他们实在太自私了,不愿意以这样的爱回应上帝和对待周边的人。这样的人的生命是没有被转化和改造,他基本上是站在信仰的边缘上。所以约翰明确地指出这样的人是撒谎的。

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

当人被上帝无私的爱所感动时,他看到弟兄时他不是看到上帝的影子,他其实是看到上帝的代表,或者可以说他找到爱上帝的渠道了。既然他爱上帝,他就必然爱这个能看得到的代表,就好像一国的使者代表着这个国家一样,邦国如何对待这使者就是如何对待这个国家。在他的心里,只有爱弟兄才能满足他爱上帝的“欲望”。同一个道理,我们说服侍上帝,其实是透过服侍人来服侍上帝一样。大的更当以服侍小为服侍上帝:

马太福音20:26 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20:27 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

真爱不只是情绪上和语言上,而是在于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的行动,对人们所背负的重担要敏锐,对人们不作负面的结论,总要为他们不良的行为以将心比心的态度予以怜悯。其实圣经里面的教导,不管是这里所论及是爱,或者其他地方比如信心和献祭都是在乎人的心与其行动并行的:

雅各书2:20 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吗?...2:22 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

希伯来书13:15 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上帝,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13:16 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上帝所喜悦的。

21节解读

人以“坦然无惧”和“彼此相爱”回应上帝救恩的爱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以外,约翰在21节里告诉我们“爱弟兄”更是上帝给我们的命令。他这样说当然有他的理由。倘若真的有人说:“我虽然领受了上帝救恩的爱,只是我却真的没有这样自然的反应”。这样的人就是前面论及“爱上帝但同时恨弟兄”的第二种人。如今约翰指出爱弟兄本来就是上帝给人的命令时,这样的人也再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其次是约翰早就已经告诉我们“认识上帝”和“遵守祂的命令”是并肩而行的双胞胎:

约翰一书2:3 我们若遵守祂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祂。2:4 人若说“我认识祂”,却不遵守祂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2:5 凡遵守主道的,爱上帝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从此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主里面。

2:3-4节告诉我们当人不遵守上帝的诫命,不要说他是爱上帝,就是连认识上帝也不成立了,人又怎么可能爱上帝和以上帝的爱来爱弟兄呢?所以他们首要的工作是遵守上帝的诫命,他就开始认识上帝,继而爱上帝,才可以进入爱弟兄的境界了。所以约翰指出爱弟兄也是上帝的命令。

至于2:5节更进一步指出“遵守”带人进入“爱”得以完全的境界里。整本旧约的教导岂不是要求人爱耶和华你的上帝并且遵守祂的律法吗?主耶稣为了帮助我们,祂把律法总结出来成为两条诫命:

马太福音22:37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22:38 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22:39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22:40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可见爱上帝和爱人本身就是诫命,所以爱和诫命是相辅相成,是难兄难弟。

看不见的上帝愿意爱看得见的世人,所以祂要我们爱看得见的人来爱看不见的祂。Pascal曾经这样说:“人的本性是必须先认识人才可以爱人;但在真理中人必须爱上帝才可以认识他”。对约翰来说,他肯定会加上一句:爱上帝的,也当爱弟兄。

第五章

约翰在第5章开始时,他继续爱的主题的同时也注入了信心的重要性。约翰论及爱弟兄是从上帝生的(1-2节)同时,为上帝生的也必定能够使用他们的信心而胜过世界(4-5节),这是透过顺服上帝而成就的(3节)。信心将会是约翰在他的一书里面的最后的主题,也是非常之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在1-5节的经文里,约翰采用了3次“凡”这个字。这个字在约翰一书出现过好多次,比如在2:29, 3:3-4, 4:2-3, 7等等。约翰使用“凡”这个前置词是要表达他所论及的话题的严格性和排除性,意思就是只有那些能够满足指定条件的人是包括在内,其他一律被排除在外。所以第1和第4节的意思就成为只有相信耶稣是基督的人才是上帝所生;只有爱上帝的人也必定爱其他上帝所生的人;只有从上帝生的就必定胜过世界。这样的用词是斩钉截铁的说法,只是信耶稣是基督的人才是从上帝生的,并且必定爱其他上帝所生的人,并且能够胜过世界,除他们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人能做得到。

信心的本质

既然约翰马上要进入信心这个话题,我们有必要对信心有多一点的认识。到底信心的对象重要还是态度重要?信心是从哪里来呢?这些都是我们有必要预先明白。至于约翰在这里所指的是哪方面的信心?我们会在查考第4-5节是才进一步的分析。

当你向人传福音时,听过这样的回应没有?“信的就有上帝,不信的就没有”。今天的社会,说穿了就是自我的文化。今天的人们不愿意去理会事情的真实性或者历史性却只相信自己喜欢所相信的。他们带着自身文化的有色眼镜看事物,并按照他们的理解方式来解释人和事,而最后绝对观点很有道理,所以喜欢并且相信。在这样的文化和处事方法下就再没有什么真理了。当我们对人说这就是真理时,我们被视为无礼和自大。这样的思维就演变成为今天的凡事只是“相对”的后现代主义的看法,世上在没有绝对了,在道德方面更是如此:在我自身以外,没有任何绝对的道德标准了。

就算是今天有人说:“我真的希望我有一个信仰”,可惜是他们只是在寻找一个信仰好让这信仰带给他们一种经验,甚至可以说是任何的经验,只要藉此为他们的存在带来意义与真实感,至于信仰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无关重要的。记得几年前印度一份报章居然出现了一个广告就是有一个村庄的人不知道是对印度教厌倦了还是发生什么矛盾,他们登报寻找新的信仰。他们甚至要求不同信仰团体给他们写计划书,好让他们有所比较,然后就拣选一种信仰而最终是整个村庄一起来信这个新信仰。基督教就是其中落选中的一个宗教。这样是寻求真理吗?其实早在100多年前Robert Louis Stevenson已经预告了今天人类这样的心态:“带着希望的旅程,比到达目的地来的好”。人就是喜欢陶醉在享受的旅程中而终点已经不存在了。今天的人们喜爱享受人生在世并且当中的一切忙乱,而真正的人生目标,比如永恒的生命却不再被重视了。刚好今天午饭时与人分享信仰时谈及鬼。人们似乎享受听不同的鬼故事。当我指出一切的鬼故事都只不过是魔鬼的手段,只是牠唯一的目的是要把人拉离上帝时,人却对此没有一点的兴趣。。

今天灵恩派的人士强调人在信主得救的那一刻必定被圣灵充满和说方言。我们信主的人相信耶稣是基督(1节,本段经文的开始)和是上帝的儿子(5节,本段经文的结尾)还不够吗?有必要加上一些特定的东西吗?这是信心的表现吗?我们信的是耶稣还是圣灵充满的和说方言的经历呢?

使徒行传2:36 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地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上帝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

只是圣经的论调却不是这样,它一贯地强调是信心最重要的是其对象,而非相信本身的主观经验。

谁给信心

按照以上的分析,当我们传福音的真理的绝对性时,人们就自然肯定这是错误了。这是他们使用已经接受了“凡是只是相对”为借口。但另一边厢,当他们发现某些道理对他们有好处或者有意义并且是喜爱和好听的哲理时,他们也会一厢情愿地接受的同时,他们也做到“尊重”他人的信仰而从不勉强他人相信他们所相信的。这样的一厢情愿把希望寄情于信仰里,与约翰所说的是不一样。约翰的看法是:信仰不是希望的相信,而是运用信心以至我们知道上帝的存在并祂的爱让我们有永生。希望与信心有很大的差别,希望是人的愿望,信心是上帝给。

在没有直接查考信心是上帝给之前,显然我们弄清楚一件事,就是人如何信上帝的呢?当人在完全无力自救的时候,保罗说:

以弗所书 2:1过犯罪恶之中,祂叫你们活过来。2:2 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2:3 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2:4 然而上帝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2:5 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2:6 祂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

从保罗的用词:他叫、便叫、又叫,我们清楚知道我们的得救是上帝采取主动的行动,上帝的工作,不是我们的工作。再想想,当我们向人传福音时,我们是向灵里面死亡的人传讲生命的事情。你相信人能听到我们对他们的呼唤吗?这样跟主耶稣使拉撒路复活时一样,他向一个死了4天的人大声向他说:

约翰福音11:43 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

对一个死了四天的人这样说话,其实这是一个很愚蠢的方法。这个死人怎么可能听见呢?有时参加教会的布道会或者陪灵奋兴会,讲员在台上声嘶力竭地宣讲上帝的话语,但如果没有圣灵的工作,在决志或者回应的祷告时,连一个人都没有举手。我们向人传福音岂不也是一样吗?怪不得我们传福音的果效这么低呢!与其同时我们更学到一个功课:都是说同样的话,如果是出自我们的口,相信拉撒路是不可能出来的。但是耶稣的呼唤,他真的出来了。为什么呢?答案在于说话者的能力,以及他的话语运行的权柄。所以于我们再一次的肯定,我们信主是上帝的行动和工作。那么救赎工作做了,上帝用什么办法使人们知道他们是已经得救呢?原来上帝以信心为礼物赐给人们,所以这些初生的基督徒能宣认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儿子,这就是新生命的第一个活跃的记号。所以当保罗论及信和耶稣的道时:

罗马书10:15 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10:16 只是人没有都听从福音。因为以赛亚说:“主啊,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10:17 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保罗说尽管传福音的人的脚踪是何等的佳美,只是爱听福音的人又有多少呢!像以赛亚时代所传悔改的道一样,无人愿意听。所以保罗说这不是人的工作,这是上帝的工作。因为当耶稣是救赎主和上帝的独生儿子的信息忠实地被传达时,上帝就苏醒人心,赐下得救的信心为礼物给人。让他们从心底里承认耶稣是主。

1-2节解读

约翰借用1-2节再一次总结他所说的。第1节指出信主的人爱弟兄是必然的自然反应,这是总结4:20;第2节指出爱弟兄也是上帝的命令,这是4:21的总结。只是他一改常态,在开始时,他不再像前面4次以“认耶稣”的用词却用“凡信耶稣是基督的”;在结尾时,他以“爱上帝的儿子”为结束。从此我们能看他刻意地把“信”突出,是因为他要把基督教信仰的两个重要元素连在一起,那就是“信”与“爱”。对约翰来说,这是钱币的两面一样,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产生爱的信心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根植与信心的爱,也没有力量的。约翰并非是唯一的使徒有这样的看法,保罗和彼得都有同样的看见:

歌罗西书1:3 我们感谢上帝──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常常为你们祷告,1:4 因听见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并向众圣徒的爱心,

帖撒罗尼迦前书1:3 在上帝我们的父面前,不住地记念你们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

彼得前书1:8 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1:9 并且得着你们信心的果效,就是灵魂的救恩。

保罗比约翰和彼得更深入地把信、望、爱连入一切。在转入信心的主题时,约翰告诉了我们信心必定带来最少3种果效:(1)爱心:爱上帝并且祂的儿女,这是1-2节的内容;(2)顺服:有信心的人必定顺服上帝的诫命,这是3节的内容;(3)得胜:信心是胜过世界的主要武器。

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及过人被上帝的无私的爱感动后必定愿意以上帝的爱来回应上帝并周边的的弟兄姐妹。信主的人,就是对主耶稣有信心的人,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就不再多讲了。

3节解读

为什么要顺服呢?因为只有顺服才能证明爱。但是顺服真的像约翰所说的这样轻松吗?不难守吗?他的说法让我们想起一个强烈的对比,就是耶稣对法利赛人和文士的责问,并且祂对自己的宣称:

马太福音23:4 他们(法利赛人和文士)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

马太福音11:30 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法利赛人,文士和耶稣岂不都是讲论宗教信仰的人吗?为什么他们的担子一个是重的,一个是轻省的呢?因为一个是律法主义,一个是生命之道。所以约翰说耶稣的诫命不难守是对的,如果我们信人,尤其是信错人,结果必定劳苦担重担。耶稣却说凡劳苦担重担,祂必赐给我们安息。这是因为每当上帝给人诫命时,祂也必定给人力量去成就祂的诫命。因为在人是不可能,但在上帝面前一切都是绝对能的:

申命记33:25 你的门闩(注:“门闩”或作“鞋”)是铜的、铁的。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

经文不是说你的力量如何,你的日子如何。摩西告诉我们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比如何。上帝必定给人足够的力量来完成他给人的诫命。

其实约翰早就已经说过,认识耶稣的人必定遵守祂的诫命,进而他们爱上帝的心得以完全(2:4-5)。遵守本身就是顺服的化身。今天实在太多的人把上帝的爱贬低为单单只是情感和情绪上,完全没有真正行动的部分。

其次我们必须以“爱”来回应上帝的诫命。如此诫命就不会是难守。当人爱上一个或者一种事业,就算是有多难,他都会乐意地用心去做,并且乐在其中。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这样说,有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个明显是残疾小子走路。路人问他说“你要背他到哪里“,他说”往学校去“。这是一条很长的路,那人继续问他说“你每天被他上学吗”?“是的”。“这岂不是你的重担吗”?只是这年轻人却说“不,不是重担,因为他是我的弟弟”。当人以爱来回应诫命时,他不会觉得重,也不会觉得难守的。

4-5节解读

约翰告诉我们基督徒在基督的信仰里是可以得胜的。但是他说的是怎么样的得胜呢?约翰说我们必能胜过世界,是指哪方面呢?然后约翰说我们必须依靠我们的信心才能得胜。是哪一方面的信心呢?这些都是我们要讨论的。

基督徒的得胜当然不是军事上,也不应该是经济上,否则我们就在推动成功上帝学了。首先我们的得胜是主耶稣的一个应许,只是它带着条件和代价:

约翰福音16:33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条件和代价就是我们在世上的时候是有苦难,但是换来的是平安与胜过。如今耶稣胜过了,我们如何胜过呢?当然是在于我们如何运用信心上。至于我们在哪方面胜过呢?约翰所说的得胜是在于我们运用我们信心相信这世界里能看见和不能看见的一切追求都是虚空的。因为它们都有限期而最终是灭亡和不被纪念的,总有一天这世界的一切会过去的。基督徒胜过这世界是用信心的眼睛寻找有永恒价值的事情而追求之。

就正如前面的分享,信心不是由我们的血气所产生的,这信心是从上帝来到的:

彼得后书1:1 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得,写信给那因我们的上帝和(注:有古卷无“和”字)救主耶稣基督之义,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

彼得这里所指的信心是初信主时的信心,只是信心需要成长不断地增加,让我们看看保罗对帖撒罗尼迦教会的要求:

帖撒罗尼迦前书3:7 所以弟兄们,我们在一切困苦患难之中,因着你们的信心就得了安慰... 3:10 我们昼夜切切地祈求,要见你们的面,补满你们信心的不足。

他刚刚在3:7才说帖撒罗尼迦的信徒有信心,但在3:10就马上说要补满他们信心的不足。看见信心成长的重要。不但如此,信心也要与我们所信的道调和:

希伯来书4:1 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4:2 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像传给他们一样;只是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

人如果不把所信的道与上帝给他们的信心调和的话,我们在信仰上就赶不上了,我们就无法像约翰说胜过世界了。那么我们如何把信心和我们信的道调和呢?道就是我们主耶稣道成肉身的救恩,我们必须用上帝给我们的信心与这道调和。当我们以信心接受道成肉身就是确信上帝愿意与我们分享并且顾虑我们。但我们有这样的信心时,我们必定会因为耶稣早就2千多年前住在地上,不以祂自己为上帝而强夺,祂以一个人的身份,却依靠圣灵的能力面对一切与祂敌对的事,物,和人。祂所面对的一切并且祂的战胜都成为我们的榜样和例证,就是我们依靠圣灵一样可以像祂一样胜过世界。

最后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位基督,就算是死在十字架上,但是祂借着复活还是战胜这个世界和其中的掌权者撒旦,我们就知道只要凭着信靠基督的信心,事情必定是峰回路转,我们必定能够战胜这个世界并且得着不坏的冠冕在天上。

让我们以蒲隆模的信仰摘要来结束今天的分享:“相信耶稣是基督,就是相信祂积极完成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上帝圣使命;并且相信祂曾经出生并被钉死,祂就是那位受膏者、以色列的弥赛亚及世人的救主。相信他与父同等,本于这身份,祂要求凡相信祂的人,向祂完全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