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15: 42~47

马可福音 15: 42 ~ 47 节

42 到了晚上,因为这是预备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43 有亚利马太的约瑟前来,他是尊贵的议士,也是等候上帝国的。他放胆进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44 彼拉多诧异耶稣已经死了。便叫百夫长来,问他耶稣死了久不久。45 既从百夫长得知实情,就把耶稣的尸首赐给约瑟。46 约瑟买了细麻布,把耶稣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磐石中凿出来的坟墓里。又滚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47 抹大拉的马利亚,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都看见安放祂的地方。

圣经关于主耶稣受难情况的记载,在四本福音书里都有。

“到了晚上,有一个财主,名叫约瑟,是亚利马太来的。他也是耶稣的门徒。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彼拉多就吩咐给他。约瑟取了身体,用干净细麻布裹好,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就是他凿在磐石里的。他又把大石头滚到墓门口,就去了。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马利亚在那里,对着坟墓坐着。次日,就是预备日的第二天,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来见彼拉多,说,大人,我们记得那诱惑人的,还活着的时候,曾说,三日后我要复活。因此,请吩咐人将坟墓把守妥当,直到第三日。恐怕祂的门徒来把祂偷了去,就告诉百姓说,祂从死里复活了。这样,那后来的迷惑,比先前的更利害了。彼拉多说,你们有看守的兵。去吧,尽你们所能的,把守妥当。他们就带着看守的兵同去,封了石头,将坟墓把守妥当。”(见马太27:57~66)

“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上帝国的人。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就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那里头从来没有葬过人。那日是预备日,安息日也快到了。那些从加利利和耶稣同来的妇女,跟在后面,看见了坟墓,和祂的身体怎样安放。”(见路加23:50~55)

“犹太人因这日是预备日,又因那安息日是个大日,就求彼拉多叫人打断他们的腿,把他们拿去,免得尸首当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于是兵丁来,把头一个人的腿,并与耶稣同钉第二个人的腿,都打断了。只是来到耶稣那里,见祂已经死了,就不打断祂的腿。惟有一个兵拿枪扎祂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看见这事的那人就作见证,他的见证也是真的,并且他知道自己所说的是真的,叫你们也可以信。这些事成了,为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经上又有一句说,他们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这些事以后,有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他来求彼拉多,要把耶稣的身体领去。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稣的身体领去了。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在耶稣钉十字架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是从来没有葬过人的。只因是犹太人的预备日,又因那坟墓近,他们就把耶稣安放在那里。”(见约翰19:31~42)


I. 到了晚上,因为这是预备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

1. 预备日

按我们通常的习惯安息日是礼拜六,所以安息日的前一天,那就应该是礼拜五。我们有一个问题了,到底主耶稣受难是在哪一天?但是查考圣经,我们没有看到圣经有明确的记载主耶稣是在哪一天受难的。

解经家对此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主耶稣是在礼拜四受难的

根据马可的记载,“到了晚上”,按我们的习惯这个“晚上”就是主耶稣钉十字架的那一天的晚上。我们知道以色列人对一日的计算是从晚上开始的,所以“到了晚上”的意思就是到了第二天。但是马可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是“预备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

如果主耶稣安葬是指预备日,那么主耶稣就应该是在礼拜四受难的。

主耶稣是在礼拜三受难的

“耶稣回答说,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看神迹。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见马太12:39~40)

如果主耶稣是在礼拜五的晚上被安葬,到礼拜天清晨复活,礼拜五的夜里、礼拜六的白天、礼拜六的夜里,所以只有一日二夜;不符合三日三夜的要求。

要达到三日三夜,主耶稣应该是在礼拜三受难,这样就有:礼拜三的白天、礼拜四的夜里、礼拜四的白天、礼拜五的夜里,礼拜五的白天、礼拜六的夜里、礼拜六的白天、礼拜天的夜里,一共四日四夜,满足了三日三夜的时间要求。(以色列人的一日是从太阳落山开始的,所以是有晚上。有早晨。)

主耶稣是在礼拜五受难的

根据马可的记载,“到了晚上,因为这是预备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释这一句话里的“这”字:如果“到了晚上”的“晚上”是指主耶稣钉十字架的那一天的晚上,那这个“这”就应该是指主耶稣钉十字架的那一天了。所以主耶稣是在预备日受难的。

主耶稣是在礼拜五下午三点把灵魂交给了天父上帝,第三日,就是在礼拜天主耶稣复活。对此,圣经记载了主耶稣七次宣告祂受害以后,第三日复活,请查看以下的经文:马太 16:21、17:23、20:19;路加 9:22、18:33、24:7、24:46。圣经又在《使徒行传》10:40再一次确认主耶稣在第三日复活。

2. 我们的观点

关于约拿在鱼腹中三日三夜

在马太的记载中,主耶稣对约拿在大鱼腹中三日三夜的描述只是比喻祂自己将有三天受死。但是当祂宣告自己的受难和复活的时候,祂七次清楚地宣告在第三日复活。“第三日”的意思就不是完整的三日,所以我们不能以三天72小时来衡量。因此,我们不认为主耶稣在礼拜三受难。

这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我们不能对圣经断章取义,必须从整本圣经来看。特别是要祈求上帝的带领,让我们明白正确的意思。

对于马可15:42中“这”的理解

使用代词就可以引起多种解释,但是我们需要仔细分析这一句话。马可所记载的整个一句话是,“到了晚上,因为这是预备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有亚利马太的约瑟前来,他是尊贵的议士,也是等候上帝国的。”

因为主耶稣在下午三点的时候把自己的灵魂交给天父上帝,我们不认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过夜的,所以亚利马太的约瑟必定是在主耶稣钉十字架的当天就去向彼拉多求主耶稣的身体。所以这一句话所叙述的事情是在主耶稣钉十字架的那一天,所以我们认为对这里的“这”,解释为主耶稣钉十字架的那一天可能比较恰当。我们的观点是赞同主耶稣是在礼拜五受难的,虽然这个“这”到底是不是指主耶稣钉十字架的那一天,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主耶稣诞生的日子

圣诞节是在十二月的二十五日,我们也庆祝圣诞,虽然我们知道把十二月二十五日定为圣诞节不是根据任何确实的记录,而是人为指定的。我们也不能确认主耶稣到底是在哪一天降生,但是这并不妨害我们庆祝圣诞,因为主耶稣确实是降临到世界上来过的。至于具体哪一天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祂曾经降临过。

有的解经家认为主耶稣降生是在春秋季,因为牧羊人夜间在野地里看守羊群。如果这些解经家是对的话,圣诞节与主耶稣实际降生的日子差很多天。

另外,我们都说公元就是主耶稣的纪元,是纪念主耶稣的降生。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公元不是在第一年就开始使用的,而是后来才追认的。虽然当时推算主耶稣降生已经是尽力了,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其中的误差至少有四年之多。

无论主耶稣受难是在礼拜三,还是在礼拜四,还是礼拜五,最多也就只差一两天的时间。既然我们对圣诞节是纪念主耶稣的诞生没有提出异议,既然我们对公元是纪念主耶稣的降生没有异议,主耶稣的受难日就算差一两天,我们也就不在这个枝节问题上来大做文章,因为关键问题是主耶稣确实为我们舍命了,也确实为我们复活了。

II. 有亚利马太的约瑟前来,他是尊贵的议士,也是等候上帝国的。他放胆进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

1. 亚利马太的约瑟

(1) 亚利马太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犹太一个城市的名字。

根据路加的记载,“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上帝国的人。”(见路加23:50~51)

在圣经记载人名的时候,通常是把这个人父亲的名字说出来,让大家知道这个人到底是谁;有时则把这个人儿子的名字说出来,让大家知道这个人到底是谁;圣经也在不多的时候也用地名来描述人。

(2) 这个约瑟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约瑟是一位住在犹大亚利马太城的财主,而且是犹太公会中的一员。根据马可的记载,约瑟“是尊贵的议士”,《马太福音》在第27章里没有提到他是议士,只提到他是财主,也是主耶稣的门徒。根据路加的记载,他不随从众人所谋所为,而是有他自己的主见。《约翰福音》第19章提到他“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的作门徒”。

(3) 这个约瑟作主耶稣暗暗的门徒

根据《约翰福音》第十九章38~40节的记载,这个约瑟和尼哥底母是一起来埋葬主耶稣的,可见他们两个人不仅都是公会的成员,而且都是暗暗地跟随主耶稣的门徒。

虽然是暗暗的门徒,但是终究必定会向世人宣告。

当约瑟去向彼拉多求主耶稣的身体,他暗暗做主耶稣门徒的身份就公开向众人宣告了。

2. 他放胆进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

“放胆”,为什么圣经用这两个字来描写?

(1) 从当时的宗教观念上来看

当主耶稣让那个生来就是瞎眼的人得见光明的时候,圣经就记载了当时犹太教的宗教领袖已经做出决定,“因为犹太人已经商议定了,若有认耶稣是基督的,要把他赶出会堂。 ”(参见约翰9:22)“赶出会堂”的意思就是赶出了犹太人的社区,不再承认他是犹太人了。

所以当亚利马太的约瑟来向彼拉多求主耶稣的身体,他不仅冒着被驱逐出公会危险,而且是冒着被驱逐出犹太人的社区的危险。

所以我们说,每当一个人公开宣称跟随主耶稣的时候,一定有代价要付出。

(2) 从被祭司长和文士所煽动的众人来看

在祭司长和文士的煽动之下,众人认为主耶稣是亵渎上帝的一个罪大恶极之人。

在这个时候,主耶稣的十一个门徒都不敢站出来为主耶稣说一句话,更没有人想要出来领取主耶稣的身体。

那个时候,十一个门徒都在哪里?

当主耶稣被抓的时候,圣经告诉我们,“当下门徒都离开祂逃走了。”(参见马太26:56)“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门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犹太人,门都关了。”(参见约翰20:19)

他们不仅逃跑了,而且躲藏了起来,因为怕那些被祭司长和文士所煽动的犹太人。

但是这位亚利马太的约瑟把这一些都置于度外,凭着他议士的身份,直接就去求彼拉多。

III. 彼拉多诧异耶稣已经死了。便叫百夫长来,问他耶稣死了久不久。

1. 十字架上的死刑

十字架曾作为一种古代死刑的刑具。圣经记载耶稣就是被钉十字架而舍命的。所以基督的十字加也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象征。

作为刑具的十字架,曾流行使用于巴比伦波斯帝国、大马士革王国、犹大王国、以色列王国、迦太基和古罗马等地,常用以处死叛逆者、异教徒、奴隶和没有公民权的人。在当时的社会,这种死刑方式是一种忌讳。所以,每年通常只会用这种方式处死极少数的人,对象都是极度重犯。在公元337年,罗马凯撒君士坦丁大帝下令禁用此刑具,从此这种死刑就不再执行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十字架上的死刑仅仅在主耶稣降临世界的前后年代里才有执行,似乎是专门为主耶稣为世人赎罪而设立的。

刑具的形状是两条架成十字形的原木。行刑前,犯人会先行背着十字架的横木游街,直至走到行刑场所。行刑方法是先把犯人的双手打横张开,并用长钉穿过前臂两条骨之间,把手臂钉在一条横木上,再把横木放在一条垂直的木上,再把双脚钉在直木上面,然后把十字架竖起来,任他慢慢死去。

因为钉子只是钉在手上和脚上,所以这些钉子并不致命。犯人被钉在十字架上以后,没有吃也没有喝,同时还有太阳的暴晒,整个人又只是靠三个钉子悬挂在十字架上,慢慢地把人折磨致死,所以这是一种极度残酷的刑罚。若时限到了之前犯人还未死去,看守者会把犯人的双腿打断,加速犯人的死亡。因为钉在十字架上的死囚由于背部紧贴十字架,无法令肺部有充足扩张的空间纳入新鲜空气,故呼吸时需依靠双腿撑起全身,令背部稍微离开十字架。双腿若被打断,犯人亦无法撑起身体,最终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彼拉多深知十字架酷刑,所以他对主耶稣这么快就死了感到十分惊讶。

2. 兵丁前去证实主耶稣确实已经死了

根据约翰的记载,“于是兵丁来,把头一个人的腿,并与耶稣同钉第二个人的腿,都打断了。只是来到耶稣那里,见祂已经死了,就不打断祂的腿。惟有一个兵拿枪扎祂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兵丁曾来鉴定这三个被顶十字架的犯人是否都死了,但是他们只确认主耶稣已经死了。

两个强盗按照一般的规律死得很慢,于是兵丁必须用打断腿的方式促使他们死去。

IV. 既从百夫长得知实情,就把耶稣的尸首赐给约瑟。约瑟买了细麻布,把耶稣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磐石中凿出来的坟墓里。又滚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

1. 正如《使徒信经》所说的,主耶稣“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主耶稣的舍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祂的受死不仅由罗马兵丁的鉴定,而且是得到罗马巡抚的认可。这对于那些否认主耶稣钉死,而是在坟墓中偷偷走出来的谣传,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2. 细麻布

可能现代人对于什么是“细麻布”不怎么了解,但是至今仍然有不少衣服是用麻和棉,或者其他化学纤维混纺作为衣料的。

在旧约圣经里,用麻来编织是用来作为祭司的服装的,因此似乎有圣洁的含义。上帝规定了大祭司亚伦的服装:“这牌必在亚伦的额上,亚伦要担当干犯圣物条例的罪孽,这圣物是以色列人在一切的圣礼物上所分别为圣的。这牌要常在他的额上,使他们可以在耶和华面前蒙悦纳。要用杂色细麻线织内袍,用细麻布作冠冕,又用绣花的手工作腰带。你要为亚伦的儿子作内袍,腰带,裹头巾,为荣耀,为华美。要把这些给你的哥哥亚伦和他的儿子穿戴,又要膏他们,将他们分别为圣,好给我供祭司的职分。要给他们作细麻布裤子,遮掩下体,裤子当从腰达到大腿。亚伦和他儿子进入会幕,或就近坛,在圣所供职的时候必穿上,免得担罪而死。这要为亚伦和他的后裔作永远的定例。”(见出埃及28:38~43)他的内袍需用麻线来编织,头上要戴用细麻布作的冠冕,还要穿用细麻布做的裤子。

“祭司要穿上细麻布衣服,又要把细麻布裤子穿在身上”,(参见利未6:10)可见祭司在敬拜上帝的时候,都是必须穿细麻布的衣服。

马可记载了“约瑟买了细麻布,把耶稣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我们认为他这样做至少表示他对主耶稣极其尊敬。

3. 以色列人的坟墓

根据马太的记载,约瑟是把主耶稣“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就是他凿在磐石里的。”

(1) 新坟墓

对一般人来说,坟墓就是坟墓,怎么还有新旧之分?

这就告诉我们以色列人的坟墓与我们平时所知道的坟墓是不一样的。

以色列人的坟墓是一家人合用的。这个合用不是我们想象的一大块墓地,全家人的棺材或者骨灰盒都可以埋葬在一起。

首先,以色列人对死人的安葬,至少是在那个时候,是不使用棺材的的,只是把尸体用布包好了放入一个洞穴里。而这个洞穴也不是严密地封住的,因为如果以后这一家又有人过世的话,可以继续放入用一个洞穴里。

这就是为什么当主耶稣使拉撒路复活的时候圣经是这样记载的,“耶稣又心里悲叹,来到坟墓前。那坟墓是个洞,有一块石头挡着。耶稣说,你们把石头挪开。那死人的姐姐马大对他说,主阿,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耶稣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上帝的荣耀吗?他们就把石头挪开。耶稣举目望天说,父阿,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见约翰11:38~44)

我们注意到,主耶稣“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如果主耶稣没有指定只是叫拉撒路一个人出来,相信在这个坟墓里所有的死人都会出来了。

什么是一个新的坟墓?按照约翰的记载,“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是从来没有葬过人的。”也就是说约瑟把主耶稣安放在一个没有其他任何死人在里面的一个坟墓里,因为他原来计划这个坟墓是安放他自己的。

(2) 凿在磐石里

资料显示:以色列坟墓通常是在软石灰岩凿成,或是利用天然的洞穴修成。墓室一进去有个供人站立的地方,内室靠牆处则有停放尸体的石檯,壁上还会挖几个小穴,放骨骸用。而就现今考古学的挖掘,以色列大部分封住坟墓的石头98%都是方形的。超过九百个坟墓石头是方的,只有四个出名的墓地的封墓石头,形状像圆桌子一样。圆形的封墓石头的墓地,都是皇室或贵族的坟墓。

但是圣经记载安放主耶稣的坟墓是凿在磐石里的,而不是在软石灰岩里凿出来的。因为这个坟墓原来视为财主约瑟所预备的,想必是一个上好的坟墓。

虽然圣经说“因那坟墓近”,但是首先是要这个坟墓的主人同意,因为哪怕再近,如果主人不同意的话,也没有办法擅自把尸体安放进去。

这里就告诉我们,财主约瑟愿意为主耶稣奉献他自己心爱的、专门为自己设计从磐石中凿出来的、崭新坟墓。

奉献不是把自己多余的给上帝,奉献是把自己心爱的、心里认为最珍贵的献给上帝。为什么我们应该这样做?

我们来看一下主耶稣的两次教导:

“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参见马太6:21)

主耶稣在这里所说的“财宝”不一定是指金银钱财,而是指在你心中视为至宝的东西;可以是钱财,也可以是你的家人,也可以是你的健康,也可以是你的生命。

在你心里,任何东西的地位如果是超过主耶稣基督的,这东西实际上已经成为你的“偶像”,所以是应该除掉的。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见路加14:26)

当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约翰接受主耶稣的呼召,就撇下他们的渔船和家庭来作主耶稣的门徒。我们不是说所有的基督徒都要全时间来事奉主,我们可以像这个亚利马太的约瑟那样,把我们心爱的时间和金钱奉献给上帝;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放在首位。

V. 抹大拉的马利亚,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都看见安放祂的地方。

1. 这些妇女看到了什么?

根据约翰的记载,“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

我们在前面曾经介绍过没药是一种香料,沉香也是一种香料,当时人们常常用没药和沉香涂在尸体上,以此来减缓尸体的腐烂。

我们估计这一百斤没药和沉香是在尼哥底母家里的,因为事发紧急,主耶稣从被捉拿到钉死在十字架上总共不到二十四个小时,他们不一定有时间去购买这些香料,而且时间已经是傍晚,估计也没有地方可以买了。所以这一百斤香料是不够好好地涂在一个成人的尸体上的,估计这只是一个临时的措施而已,准备日后再来补上更多的香料。

然而这些妇女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这就是为什么在七日的第一日她们就带着香料再次来到坟墓的原因了。

2. 还有什么事情发生在坟墓:

根据马太的记载,“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来见彼拉多,说,大人,我们记得那诱惑人的,还活着的时候,曾说,三日后我要复活。因此,请吩咐人将坟墓把守妥当,直到第三日。恐怕祂的门徒来把祂偷了去,就告诉百姓说,祂从死里复活了。这样,那后来的迷惑,比先前的更利害了。彼拉多说,你们有看守的兵。去吧,尽你们所能的,把守妥当。他们就带着看守的兵同去,封了石头,将坟墓把守妥当。”

主耶稣的门徒没有记住主耶稣曾经说过三日后要复活的话,但是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却记住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件事。

按照彼拉多所说,“你们有看守的兵。去吧,尽你们所能的,把守妥当。”我们可能会对彼拉多所说的这一句湖感到有一些困惑:

(1) 如果单看这一句话,看守坟墓的应该是祭司长手下的差役

祭司长在圣殿里有差役把守圣殿,有点像民兵或者保安,不是政府的部队,但也是他们手下的兵。对于差役,祭司长是完全有调遣的权利。如果祭司长只是为了安排他自己手下的兵去把守主耶稣的坟墓,他们没有必要来见彼拉多。

(2) 我们还需要考虑为什么祭司长要去对彼拉多说这些话

如果祭司长对差役有调遣的绝对权力,他们为什么还要去找彼拉多?他们自己派差役去不就解决问题了么?

他们去向彼拉多投诉,显然是要彼拉多派罗马兵丁去把守主耶稣的坟墓。但是为什么他们非得要请罗马兵丁来把守呢?

我们来看一段经文,“法利赛人听见众人为耶稣这样纷纷议论,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就打发差役去捉拿祂。于是耶稣说,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以后就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犹太人就彼此对问说,这人要往哪里去,叫我们找不着呢?难道他要往散住希利尼中的犹太人那里去教训希利尼人吗?祂说,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耶稣这话是指着信祂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众人听见这话,有的说,这真是那先知。有的说,这是基督。但也有的说,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吗?经上岂不是说,基督是大卫的后裔,从大卫本乡伯利恒出来的吗?于是众人因着耶稣起了分争。其中有人要捉拿祂。只是无人下手。差役回到祭司长和法利赛人那里。他们对差役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带祂来呢?差役回答说,从来没有像祂这样说话的。法利赛人说,你们也受了迷惑吗?”(见约翰7:32~47)

这些差役就是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打发去的,他们虽然接受了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命令去捉拿耶稣,但是他们居然没有捉拿,反倒是空手回来。非但如此,当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责问他们的时候,他们竟然还与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辩论。

对于这样的手下差役,你说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还会放心让他们去把守主耶稣的坟墓吗?显然,祭司长和法利赛人不能相信自己差役对他们的忠心,所以理想的把守人员应该是罗马兵丁。

所以这也是他们来找彼拉多的原因。

(3) 我们还要来看圣经其他部分的记载

马太后来又对这些把守的兵丁进行了描述,“他们去的时候,看守的兵,有几个进城去,将所经历的事,都报给祭司长。祭司长和长老聚集商议,就拿许多银钱给兵丁说,你们要这样说,夜间我们睡觉的时候,祂的门徒来把祂偷去了。倘若这话被巡抚听见,有我们劝他,保你们无事。”(见马太28:11~14)

当坟墓的石头已经移开,而且坟墓里没有尸体,这显然是把守的兵丁失责。如果这些兵丁不是属于彼拉多的罗马兵丁,祭司长就没有必要说,“倘若这话被巡抚听见,有我们劝他,保你们无事。”所以这些兵丁显然是应该对巡抚彼拉多负责的,那就说看守主耶稣坟墓的是罗马兵丁了。

(4) 合理的解释

现在,话说回来,我们应该怎样来解释,“你们有看守的兵。去吧,尽你们所能的,把守妥当”呢?

我们认为,当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来求彼拉多之后,彼拉多就派了一队罗马兵丁给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由他们来调遣对主耶稣坟墓的把守。在这个时候,彼拉多说了这话,“你们有看守的兵。去吧,尽你们所能的,把守妥当。”表示彼拉多已经把柄给了祭司长和法利赛人,他们就可以按他们的想法用这些罗马兵丁来把守主耶稣的坟墓了。

这是发生在坟墓前的情况。现在这坟墓不仅有兵丁把守,而且还封了石头。

VI. 我们在这段经文学到了什么

  1. 我们看到亚利马太的约瑟虽然是暗暗地作主耶稣的门徒,但是在关键的时候,他就公开站出来保卫主耶稣的身体。一个人不能永远是暗暗地做主耶稣的门徒,一定要在众人面前承认主耶稣是我们的主。

  2. 这个约瑟也愿意把他自己心爱的奉献给主耶稣;奉献是要把我们心里最好的、最珍贵的献给上帝。

  3.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倒记住了主耶稣曾说过三日后祂要复活的话,但是身为主耶稣的门徒们却没有一个人记住。这告诉我们两件事:

(1) 我们若自称是跟随主耶稣的基督徒,我们应该牢记主耶稣的教导;

(2) 有人听道不是为了要得救,而是要反对上帝。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必须警惕!

www.salt-and-light.org/C-B-S/Mark-15-42~47.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