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02: 13~17

马可福音 2: 13~17节

13 耶稣又出到海边去,众人都就了祂来,祂便教训他们。14 耶稣经过的时候,看见亚勒腓的儿子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15 耶稣在利未家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与耶稣并门徒一同坐席。因为这样的人多,他们也跟随耶稣。16 法利赛人中的文士,(有古卷作文士和法利赛人)看见耶稣和罪人并税吏一同吃饭,就对祂门徒说,祂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吗?17 耶稣听见,就对他们说,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有关主耶稣呼召利未的事情,在《马太福音》第九章9~12节和《路加福音》第五章27~32也都有记载。

I. 耶稣又出到海边去,众人都就了祂来,祂便教训他们。

1. 耶稣又出到海边去

(1) 我们知道之前主耶稣是在迦百农,现在主耶稣要到海边去。这里所说的海是哪个海?

当时的人对湖和海的认识并没有太多的区别,虽然以色列的西面是地中海,但是当时的人们是不敢到真正的海里去航行的,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在大海中航行的知识。我们在《使徒行传》第二十七章里看到使徒保罗在大海中所遇到的风浪,而船上的水手也都没有办法控制船的航向,甚至想要弃船逃跑。

主耶稣的门徒虽然曾经是打鱼的,但是他们也只是在革尼撒勒湖里打鱼而已。而革尼撒勒湖又称为加利利海。

一般的解经家都认为这所说的海就是加利利海。从地理位置来看,迦百农就在加利利海的边上。

(2) 注意,圣经在这里用了一个“出”字。

这个“出”,并不是说主耶稣要出海,而只是要到海边去。

如果要到海边去,我们平时说话都不会有这个“出”字,只要说,“耶稣又到海边去”就好了。但是我查考了不同版本的圣经,中文的和英文的几乎都有这个“出”字。

这个“出”字有可能是表示主耶稣走出迦百农这个城市,而迦百农的城外就是加利利海边。

2. 众人都就了祂来

迦百农就是在加利利海边上,我们的主就到了海边,很多人也就跟着祂来听祂的教训。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来到主耶稣面前的人有各式各样的理由和原因;有心怀鬼胎的人,也有想要明白真道的人。

主耶稣并没有计较来到人是抱有什么样的目的,能够来听总比拒绝听好一些。在新人来到教会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太计较他们为什么来。在传福音的时候,只要愿意来听就是好,我们传福就有了对象。

3. 祂便教训他们

弟兄姊妹请留意,从第一章到这里,已经三次很突出的指明,我们的主耶稣是用着上帝的话语来教导人;主耶稣教导人的重要性超过祂行的神迹奇事叫人舒畅。众人到祂那里, 祂就把上帝的话语传讲给他们听。这些人听见上帝的话语,是不是马上就跟随?那是另外一回事。

主耶稣亲自教导、行神迹奇事,但是得救的人还是很少。因为主耶稣曾说,“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见马太22:14)我们怎么有可能一传福音人们就接受主耶稣为救主呢?传福音要有恒心。

圣经经常描写主耶稣在露天场合讲道,尤其是在加利利海边。据说,在人口密集的加利利就有许多的村庄成群环绕加利利海岸而立。祂之所以选择此地的一个理由,可能是因为倾斜的海岸提供一个阶梯状的场地,便于容纳大量的听众,特别是当耶稣在停泊于离岸不远之浅滩的船只上讲道时候,(参见路加5:1~3)这个地方就更为适合了。

II. 耶稣经过的时候,看见亚勒腓的儿子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

1. 耶稣经过的时候

既然这里是用“经过” 这两个字,可能是主耶稣已经从海边回来了,所以很可能还是在迦百农这个城里,但至少还是在加利利省。

从这一节圣经里,后面的几个字里,我们就知道主耶稣经过一个税关。一般来说,税关很可能是设在城门口。如果是这样的话,主耶稣出到海边,和从海边回来都有可能会经过这个地方。

圣经记载,主耶稣只是“经过”而已;圣经不是说,耶稣专程来到一个税关。从人的角度来看,好像主耶稣并没有计划要到这个税关似得,但是主耶稣确实就出现了。

主耶稣的出现很可能就是在我们觉得祂不会出现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主耶稣第二次来到世界是什么时候,但是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准备着主耶稣的再来。

2. 亚勒腓的儿子利未

圣经常常使用某某人的儿子某某某的方式来表达某一个人。如果在现在的时候,可能用身份证号码来确定一个人就比较简单了。

当时的以色列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相互间称呼的时候从来不用姓,只用名字。因为他们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如果说到姓的话,他们的姓都是一样的,所以用与不用姓是没有区别的,还不如就省略了。但是以色列人中有很多人是同名的,而且他们还常常有不止一个名。所以要区分谁是谁的话,就有困难了。所以他们采用其父亲的名字,如同姓一样,冠在名字前面加以说明,这样反倒容易搞清楚谁是谁了。

一般解经家都认为这个亚勒腓的儿子利未,就是写《马太福音》的马太。因为在《马太福音》第九章里,马太自己记载了他被呼召的情景,(参见马太9:9)食欲马可在这里所描写的情景是一致的、而且在《马太福音》第十章,马太自己说“税吏马太”。所以这个税吏利未应该就是马太了。

但是,在圣经里还多次同时出现马太和亚勒腓的儿子雅各的记载。比如,“这十二使徒的名,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和税吏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见马太10:2~3)但是我们无法确定这两个亚勒腓是否是同一个人,我们也没有在圣经里找到马太与雅各是弟兄的关系的任何描述。

根据马太记载十二使徒的诉说方法来看,如果是兄弟的话,他都有注明:“这十二使徒的名,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如果他自己与雅各是兄弟的话,想来没有理由不注明。所以我们只能说马太与雅各两个人的爸爸都叫亚勒腓,但是他们的爸爸不是同一个人。

3. 坐在税关上

税吏是坐在税关上等待人们来交税。

我们知道当时,以色列是被罗马帝国所占领,所以收的税是要上交给罗马政府的。这样的情况就如,在日本人占领中国的时候,如果有人为日本政府收税的话,人们一定称这样的人为“汉奸”和卖国贼。

所以当时在以色列人中替罗马帝国收税的税吏,在人们的心中也是卖国贼。

当时,罗马政府没有现在那么好的统计能力,罗马政府更没有办法知道谁有多少收入,因此就无法对每一个人明确有多少收入要征多少税。但是罗马政府不可能因为不能确定每一个人有多少收入就不征税了。因此,罗马帝国就要利用当地人来征税。

罗马政府所采用的方式基本就是这样:招募一个人来当税吏,并确定其征税的范围。给他的任务就是在他征税的区域里征一个定额的税。因为当地人知道谁有钱,谁更有钱,所以税吏就可以告诉每家每户分别应该交多少税。而这个税额完全由税吏来说。因此税吏就可以靠着罗马帝国的势力,狮子大开口,从中贪污很多。

因为这样的情况,税吏们就越来越富裕,以色列人马上就知道税吏一定在征税的时候中饱私囊。所以,以色列老百姓对这种没有道德底线的税吏恨之入骨,但是基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不得不按税吏的要求交那么多的税。

从钱财的角度来说,税吏是可以随时贪污的,可以随便说一个数字,让人把钱交来。所以税吏们,坐在税关上就是在想可以从哪一家搞一些钱来。

从没有道德底线的角度来看,税吏是一个不错的位置。

4. 主耶稣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

(1) 主耶稣以不同的话来呼召不同的门徒。

当我们在查考第一章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主耶稣呼召西门彼得和安得烈的记载,“耶稣顺着加利利的海边走,看见西门,和西门的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祂。”(见马可1:16~18)

这里记载了主耶稣呼召的话,“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这个呼召是带应许的呼召。对于打鱼的彼得和安得烈,主耶稣用了“得人如得鱼一样”来说明。这对于打鱼的彼得和安得烈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话,这个呼召也告诉了他们跟随祂的前景。主耶稣是用这样一个方式来呼召他们两人的。

但是主耶稣对税吏利未的呼召却是非常简单,“你跟从我来”。中文就是五个字,既没有应许也不告诉利未将来的前景。

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主耶稣用不同的言语来呼召门徒,我们也就不知道上帝为什么这样做。但是我们知道,每一个人被主呼召成为基督徒的道路都是不一样的,各人来到主耶稣面前的道路都不一样。上帝对这个利未的呼召与对使徒保罗的呼召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相信上帝每做一件事,都有美意。

我们觉得,主耶稣可以告诉彼得和安得烈,他们将得人如得鱼。但是坐在税关的利未所得的是什么?税吏所得的,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不义之财,这与打鱼的彼得和安得烈的情况非常不一样。彼得和安得烈的鱼是劳动所获,是干净的所获。税吏贪污的是不义之财,上帝的救恩岂能与贪污的不义之财混为一谈?

主耶稣对利未的一句呼召,“你跟从我来”,好像是说,抛弃你现在所有的来跟随我。上帝是绝对不可能与罪恶的东西在一起的。

(2) 主耶稣呼召税吏利未,一定震惊众人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当时的税吏是众人所恨恶的,而且在人们的心目中也认为税吏是一个不断地犯罪的罪人。

人们对耶稣的认识虽然还没有达到祂就是上帝这个地步,但至少也认为祂是大有能力的。如今,主耶稣居然公开呼召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罪人来跟随祂,我们觉得人们一定是不能理解,甚至会怀疑主耶稣是不是有上帝同在。“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说,祂是被别西卜附着。又说,祂是靠着鬼王赶鬼。”(见马可3:22)

5. 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

这一句话是描写利未听到主耶稣呼召之后动作。

我们刚才已经说过,税关是人们来交税的地方,而税吏基本都是贪污的。为什么我们这样说呢?现在我们有必要在仔细地告诉大家,在那个时候是怎样才能成为税吏的。因为罗马帝国根本不知道所占领地方的任何人,那他们怎么知道如何来选税吏呢?

罗马帝国很聪明,他们采用投标的方法。罗马帝国政府就要当地人,对所在地区能收到多少税来的投标,投标最高者就成为该地区的税吏。税吏就要在该地区收税,把投标的部分交给罗马政府。税吏当然不会白干啦,所以就在收税的是中饱私囊,也就是假借收税的名义敲诈该地的老百姓。所以我们可以说,在税关里的钱都是黑钱。

圣经在这里描写利未“就起来跟从了耶稣”。这里没有说利未赶紧收拾税关里的钱财,然后就来跟从耶稣。

在这个描写里,有一个“就”字。这就表示,当利未听到主耶稣的呼召,立刻不加思索起来跟随了耶稣。

在《路加福音》是这样描写的,“这事以后,耶稣出去,看见一个税吏,名叫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见路加5:27~28)

在这个时候,利未对这个税关是不是要继续营业?税关里的钱该怎么办?已经不再考虑了。他愿意放下这个可以不断牟利的职业,也不考虑后果,就起来跟随了耶稣。

我们不认为利未在这个时候是一个不考虑事情的小青年,他既然能够坐在税吏的位置上,应该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

那么他怎么会在主耶稣一声呼召,就立即起来跟随主耶稣呢?

圣经并没有对利未作详细的介绍,但是我们认为利未早就听说了主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甚至他自己也有可能夹在人群中听过主耶稣的教导。否则他怎么能突然跟从一个陌生人呢?

我们的看法是,当主耶稣对众人训诲的时候,利未就都听在心里,而且开始思考自己所做的一切。他已经觉得这些贪污的钱是可耻的。

当这段圣经描写利未坐在税关上的时候,利未很可能没有在想如何搜刮老百姓的钱,而是在想他所听到耶稣基督的教训。

主耶稣看到了他的心,知道他愿意放弃这些可耻的钱财,就对利未发出了一个简单呼召,“你来跟随我”。利未就非常乐意地接受,放弃了一切来跟随主耶稣。

III. 耶稣在利未家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与耶稣并门徒一同坐席。因为这样的人多,他们也跟随耶稣。

1. 耶稣在利未家里坐席

以色列人有些生活习惯与中国人有相似的地方,就是遇见好朋友就要请客吃饭。这就是圣经里“坐席”的意思。耶稣在利未加坐席,就是主耶稣到利未的家里吃饭。

虔诚的以色列人,也就是虔诚的犹太教教徒,是绝对不与外邦人、他们心目中的罪人一起坐席的。甚至在主耶稣升天以后,门徒中还觉得不可以与外邦人一起吃饭。圣经有这样的就记载,“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见加拉太2:11~13)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与不洁净的人一起吃饭可以是一件严重的事件。

我们知道利未一直到主耶稣呼召他,都是坐着税关里收税的。对于他这样的一个税吏,人们认为他就是像一个长了大麻疯人一样,是不可靠近的,但是主耶稣却到了利未的家坐席。

2. 主耶稣怎么会到利未的家坐席

利未刚接受主耶稣的呼召,就把自己的家打开,为主所用。

显然主耶稣到利未家坐席是受了利未的邀请,因为根据路加的记载,“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有许多税吏和别人,与他们一同坐席。”。(见路加5:29)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利未对主耶稣的尊敬缘故才这样大摆宴席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利未是要用自己的家作为主耶稣基督传福音的场所。

显然利未不是私密地请主耶稣到自己的家中坐席,既然他为主耶稣大摆筵席,那必然是公开地请了主耶稣,而且还向他平日的亲朋好友 - 就是被人看不起的税吏们和罪人 - 发出邀请,请他们一同来分享他的快乐。

当我们与他人分享我们从主耶稣那里得到的喜乐,其实这就是传福音。况且利未这一次所做的,不仅是邀请那些被众人定为罪人的税吏到他的家来欢聚,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可以直接听到主耶稣的教导。

邀请人来到主耶稣的面前,这就是我们基督徒应该做的事情。

3. 有好些税吏和罪人,与耶稣并门徒一同坐席

税吏是有钱人,但是他们的钱财来路不正,所以就被人看不起的。因为他们是众人公认的罪人,所以税吏平时只能与税吏一起坐席,如今税吏们得知主耶稣也到利未的家来坐席。虽然他们不一定明白主耶稣就是道成肉身的上帝,但是他们至少知道主耶稣有从上帝那里来的能力,行了很多神迹奇事。

税吏们本来根本没有资格与普通的以色列老百姓一起坐席,如今众人所敬仰的主耶稣到利未的家坐席,他们怎么可能会失去这样一个良机呢?

根据马可的记载,坐席的除了税吏以外,还有其他的罪人。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罪人,可能是那些曾经与利未一起干过坏事的人。

我们在上一次查经的时候,就说到了,以色列人的家门是开着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我们就可以想象,众税吏和罪人就鱼贯而入了。

其实法利赛人也是可以进到利未的家来坐席的,但是法利赛人自命清高,所以我们觉得法利赛人不大可能真正进入这种他们认为罪人聚集的地方,最多就是在大门外面观看。

耶稣的门徒也跟随耶稣进入利未的家,坐席。

根据彼得在主耶稣升天之后还不敢与未受割礼之人一起吃饭,不知道当时主耶稣带他们进入利未的家,他们有什么想法。但是所有的门徒都跟随主耶稣进入了利未的家。这就表示,在习惯势力和主耶稣的带领两者之间,他们选择了跟随主耶稣。

选择跟随主耶稣的教导,这是基督徒应该做的事。

4. 他们也跟随耶稣

这里的“他们”显然是指前面所说的税吏和罪人。

我们已经说过,跟随主耶稣的人有各种原因,有为了疾病得医治、有为得食物的、有来抓把柄的、也有来听福音的。

通常人们所看不起的人,倒是真心实意来就主耶稣的。“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的祷告说,神阿,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见路加18:9~14)

被人们认为最卑微的罪人 - 税吏,虽然被人蔑视,但是一旦认识到自己的罪行,就恭恭敬敬地来到上帝的面前,求主饶恕,被主接纳;那些自认为公义的法利赛人,因为自高就成了不义。

人们认为不义的人,不一定在上帝面前还是不义;自以为义的人,反倒很有可能被上帝看为不义。

有很多被世人蔑视的人,在世人中得不到一点温暖,他们只能得到上帝的温暖。所以我们不要奇怪怎么税吏和罪人也跟随主耶稣,不要奇怪我们认为不可能成为好人的人也要跟随主耶稣。

IV. 法利赛人中的文士,(有古卷作文士和法利赛人)看见耶稣和罪人并税吏一同吃饭,就对祂门徒说,祂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吗?

1. 法利赛人中的文士

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法利赛人,我们也知道什么是文士。现在圣经讲到“法利赛人中的文士”,这些人具有法利赛人的品质,也具有文士的品质。他们是很会评论他人的行为的。

我们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利未的家里面,还是在利未的家门外。根据法利赛人和文士的习惯,他们非常谨慎地挑选朋友,不会与他们认为不洁净的人、犯罪的人为朋友。法利赛人和文士反对与这一阶层的人来往,他们自己不与这一阶层的人来往,也反对主耶稣与这一阶层的来往。但是他们不与这一阶层的来往的最主要的原因不真正是道德上的顾忌,而只是惟恐自己会因为与那些仪上不洁净的人接触而沾染礼仪上的污秽。

对于他们这样的顾忌,圣经有这样的记载,“众人将耶稣从该亚法那里往衙门内解去。那时天还早。他们自己却不进衙门,恐怕染了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见约翰18:28)他们不进彼拉多的衙门,是怕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而不是怕被污染了。

所以对于主耶稣乐意触摸那大痲疯病人(参见马可1:41),现在又进入税吏利未的家,他们很可能因为害怕招致礼仪上的污秽,而不敢进入税吏的家。

2. 法利赛人中的文士对主耶稣的门徒说话

圣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法利赛人中的文士并没有对主耶稣说话,只是对主耶稣的门徒说话。

为什么法利赛人中的文士没有对主耶稣说话,只是对祂的门徒说话?

我们觉得有两方面的可能性:

(1) 他们不敢直接对主耶稣说话

主耶稣经常堵住那些不怀好意者的嘴,(参见马太22:34)所以对于他们这种具有挑衅性的问题,就很可能不敢直接来问主耶稣。

(2) 因为他们没有进入利未的家,所以只站在门外与门内的门徒说话。

我们觉得利未既然为主耶稣在家大摆宴席,利未一定视主耶稣为上宾,所以很可能主耶稣是坐在房子的中间。而祂的门徒们就很可能散坐在房子的各处。法利赛人中的文士,很可能就站在门外,向靠近门口的主耶稣的门徒问话。

3. 祂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吗?

这是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1) 责问主耶稣

他们责问主耶稣的门徒,“你们的老师怎么会和罪人和税吏坐席?难道祂不知道那些税吏是罪人吗?他们不洁净,怎么可以跟他们在一起吃喝呢?”

按照他们的思路,他们这么说也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已经确认主耶稣只不过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一个普通的人。对于普通的人来说,按照《利未记》里的规定,是不应该与不洁净的物接近。

但是我们知道,大麻疯不仅是不洁净,而且是传染的;但是,主耶稣用手摸了长大麻疯的病人,祂非但没有被传染到大麻疯,大麻疯患者反倒是洁净了。

难道主耶稣不知道那些税吏是罪人吗?祂当然知道,祂不仅知道税吏是罪人,也知道那些法利赛人中的文士也是罪人。而且祂还知道谁是自己承认有罪的罪人和愿意得救的罪人,祂也知道谁是自称义人的罪人和拒绝救恩的罪人。

(2) 表示法利赛人中的文士不是罪人

法利赛人和文士不觉得他们自己也是罪人,他们总是觉得他们自己是义人,而其他人就都是罪人。他们的问题一方面是要责问主耶稣,另一方面是要显示他们自己不是罪人。

如果他们承认他们自己也是罪人的话,他们就根本无法责问主耶稣了。他们的这种责问,与我们前面所看的 《路加福音》18:9~14里,主耶稣所说的法利赛人一样,指责他人的目的是为了表扬自己。

他们不知道“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参见罗马3:23)因为在整个世界,“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见罗马3:10)所有的人都在罪恶之中,怎么有可能不与罪人一起吃喝呢?

V. 耶稣听见,就对他们说,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1. 耶稣听见

我们不知道法利赛人中的文士是大声责问主耶稣的门徒还是轻轻地问的。无论他们是怎样问,主耶稣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因为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可以瞒过主耶稣的。

我们的主是一位全知的上帝,祂全部都知道。无论是义人还是不义之人的言语和思想,上帝都知道。圣经告诉我们,“因为祂知道万人”,(参见约翰3:24)“因祂知道人心里所存的。”(参见约翰3:25)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声无声的祷告上帝都听到了。

我们所信的上帝既然是这样的一位全知的上帝,所以不要以为我心里有些不正当的想法,没有关系。事实上,哪怕我们没有说出来、行出来,只要我们想了,上帝就知道。因为主耶稣教导我们,“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见马太5:28)

在这里主耶稣所指出的只是一个念头,而不是语言或者行动。所以弟兄姊妹我们千万要注意,不要给魔鬼撒旦有任何的机会。

2. 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

主耶稣对那些文士的指责没有表示赞同,反而向他们指出,祂之所以与罪人在一起是有目的的。

主耶稣用了病人与医生的例子来教导他们。

在这里例子里,我们觉得主耶稣的这一句话包含了多层意思,现在只讲我们所看到的三点:

(1) 这些与主耶稣一起坐席的人都是病人

那些文士指出,税吏是罪人。对于这一点,主耶稣没有否认。

病人,就是有问题的人,但是有些病人是乐意而且渴望见到一位真正可以医治他们疾病的医生。

一个人若是知道自己有病,这就比那些不知道自己有病的好一些。知道自己有病,就会去找医生。最可怕的是自己已经有了病,还自以为身体完全健康,把可以医治的时间耽误了,就算在病入膏肓时后发觉自己有病,也就很难医治了。

显然来坐席的税吏们,并不是被强迫而来的,也不是来抓主耶稣基督把柄的,他们是来听主耶稣基督的教训的。这样的人是有救的了。

(2) 主耶稣是医生

主耶稣在这里表示祂就是医生。

马可在前面已经记载了主耶稣赶鬼医病的事迹,这是众人容易理解的事实。但是主耶稣在这里不是要简单地表示祂能够医治生理上的疾病,而是要强调祂能够医治人们心灵里的疾病。

我们也知道,医生必须在病人的中间,否则医生就无法医病了。

很简单,医生是为病人看病的,是医治病人的;虽然医生是在病人中间,但是医生不是病人,而是病人的救星。

主耶稣这个大医生是来拯救病人的。

我们知道主耶稣就是上帝,祂有审判世人的权柄,但是既然主耶稣在这里表示祂是一个医生,这也就清楚地表示了祂现在不是以一个审判者的身份来到这里,祂是以一个医生的身份来到这里的。

那些文士是指责“耶稣和罪人并税吏”在一起。所以主耶稣在这里是要告诉众人,祂之所以在罪人中间,目的是“医治”罪人的“罪”;祂是医治罪的医生。

(3) 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医生是在医生的诊所里,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如果生了病,我们就到医生的诊所去看病。

事实上,几乎没有一个人的身体是绝对正常的,但是只有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生病了,才会到医生那里去看病。

医生是一直在诊所里等待病人的来到,但是医生不会强迫人到他的诊所来看病。有的人不去找医生看病,他们自以为不知道自己有病就是没有病。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在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保险里,规定每一个人都需要每年有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因为,常常是有了病自己还觉得很健康。

主耶稣在这里对他们说,“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其实,没有一个人是绝对健康的,而只有自以为是健康的。那时的法利赛人和文士,自以为很圣洁,只想来抓主耶稣的把柄,而不要听祂的教导。

只有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罪人,才会到上帝的面前来求饶恕、求上帝的赦免。这也就是为什么接受主耶稣基督为我们个人的救主的第一步就是承认自己的罪。

在这里,主耶稣的话是对那些责问的法利赛人中的文士说的,主耶稣也在告诉他们,祂就是医生,希望他们能够到祂的面前来就医;这就是说,主耶稣像医生在等待病人来看病一样地在等待他们改变他们的心态,一旦他们端正了态度,他们就能把上帝的话听进去了。

虽然法利赛人和文士是来抓主耶稣的把柄的,但是主耶稣还是希望能够拯救他们。

现在,主耶稣早已经完成了祂的救恩,圣经也明明白白地摆在世人面前,主耶稣就像医生在诊所里等待病人一样,就是要看人们愿意不愿意来到这位大医生的面前。我们的上帝主耶稣基督正在等待我们,等待我们到祂的面前来认罪悔改,这样祂就会赦免我们的罪。弟兄姊妹,不要自以为义,倒要时刻监察自己。

3. 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这是主耶稣一次非常重要的宣告!

(1) 这正好证明了主耶稣就是救世主

主耶稣在这里清楚地宣告,祂是为了拯救罪人才来到这个世界的;祂是来拯救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人。

主耶稣不是来召义人的。如果世界上存在靠行为而成为义人的话,那这样义人可以上天堂了。但是圣经告诉我们,“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参见罗马3:10)

圣经说得这样肯定,“连一个也没有”,那主耶稣为什么在这里说到“义人”呢?

我们认为主耶稣在这里说到“义人”这两个字,因为那些法利赛人中的文士,就是自以为是“义人”的。他们称税吏是罪人,因为他们自以为自己不是罪人。

自以为义的人,就如自己眼中有梁木,却抓住别人眼中的刺不放的人。(参见路加6:42)

主耶稣在这里告诉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的法利赛人和文士,你们如果这样自以为义,那就无药可救了,因为你们是不愿意接受救恩的。

我们认为自以为义的根源就是当初始祖吃了“智慧果”,因此人就骄傲地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不需要上帝的拯救。

(2) 主耶稣就是人类的希望

自从始祖吃了智慧果,人类就面对着死亡,无法自拔。现在主耶稣公开宣布,祂是为了召罪人才来到世界的。所以,世界上的罪人从此就有了盼望。因为我们现在有了从死亡里被救出来的道路了。“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见约翰14:6)我们就可以靠着上帝的恩典,凭着我们的信来到主耶稣基督的宝座前。

圣经又告诉我们,“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见林前13:13)我们注意这三样的次序:第一是信,第二是望,第三是爱。

我们信了主耶稣基督为我们的救主,我们就有了与主永远同在的盼望,有了这个盼望,我们就要行出与信心相称的爱心来。

有了耶稣基督的救恩,基督徒就是有盼望的人。

VI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学到了什么

1. 注意听上帝的教导,仔细查考圣经的内容;

2. 不可自义,倒要常常监察自己;

3. 传福音是每一个基督徒的责任,按上帝的安排有意与非基督徒交朋友,使他们成为福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