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圣经的版本

中文圣经原来都是由圣经公会所印刷出版的,而且在圣经的扉页上注明,“未经本会认可,不许自行翻印”。

圣经公会出版的圣经有两种版本,“神版”和“上帝版”。在“神版”圣经里,在用“神”字来描写上帝、主耶稣、圣灵的时候,就在神字前面空一格。所以“神版”和“上帝版”圣经每一页的版面都是相同的,而且页数也是相同的,这样做不仅方便弟兄姊妹查找,而且这种严谨的做法,与当时文士抄圣经的做法类似。

另外圣经公会出版的圣经里面的文字都是繁体字竖排的。在版面上又分为每页分为上下两段的和整页的两种。这两种版面的页数是不同的,所以后期出版的都是每页分为上下两段的。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世界各地有很多基督徒把圣经寄到中国去,也有很多基督徒把大量圣经带到中国去。传福音就需要圣经,他们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

中国有关方面为了阻止所谓基督教的渗透,就决定在中国自行出版圣经,于是就有了简体字横排版的中文圣经。由于使用了简体字,在中国出版的圣经也就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改。诸如把“義大利”改成“意大利”,把“希利尼”改成“希腊”等等,而且只使用“神版”而没有“上帝版”。这样印刷的圣经就不受圣经公会的限制,是另外自行出版的圣经。

英文圣经方面,原来只有在 1611 年出版的 KJV 版,也就是“英皇钦定本”。而现在流行的 KJV 是根据 1769 年牛津大学出版的版本。

在上一个世纪里,出现了不少其他英文版本的圣经,基本都是由各自翻译而来的,与 KJV 略有不同。根据 Bible Gateway 的统计,现在有近六十种英文圣经的版本。

在二十世纪初出版了和合本圣经以后,也逐渐出现不同的翻译本,摘要如下:

● 1975 年出版《现代中文译本》圣经 。

● 1988 年开始修改《和合本》圣经的标点符号。

● 2006 年出版《圣经 新译本》。

● 2010 年出版《和合本修订版》圣经。

在 Internet 发展以后,特别是在智能手机普及以后,网络上有很多圣经的 APP,名目繁多。没有看到这些圣经 APP 属于圣经公会。

注意到原来由圣经公会所出版的一些细节被遗失了。不知道弟兄姊妹是否知道在由圣经公会出版的原始和合本圣经中,有三处经文里的某几个字是用比其他字都大一号的字体来印刷的。(我们暂且不讨论为什么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另外再叙述。)

在《出埃及记》第二十八章 36 节,第三十九章 30 节,和《撒迦利亚》第十四章 20 节里的“归耶和华为圣”这几个字是使用大号字体来印刷的。在英文圣经 KJV 版本里,把这几个字的每一个字母都用大写来表示,HOLINESS TO THE LORD。在后来出版的中文圣经里都没有把这几个字以一个显著的方式来表示。

由圣经公会出版的圣经基本都有小标题,这不是圣经中原来就有的,应该是翻译的人们加上去的。我不是说这些标题是绝对精确的,但是至少多数是可以起一些帮助的作用。后来出版的中文圣经有的没有这样的小标题,有的是自行设立的小标题。

另外,中文圣经中的“耶和华”,在英文圣经中就以 LORD,用四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而在中文圣经里的神(或者上帝)、耶稣,和主,在英文圣经中就写成,Lord,只有第一个字母是大写的。

再有,中文圣经里都是用“他”来表示第三人称的单数,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上帝,都是用同样这个“他”。所以有的时候就不容易区分,到底是指人,还是指上帝。比如,“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上帝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马太 3:16)这一节圣经里有三个“他”,应该不是指同一个人。

如果把这一节圣经写成,“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祂开了,他就看见上帝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祂身上。”我们就知道,天使为主耶稣开了,施洗约翰就看见上帝的灵降在主耶稣的身上。

如果把这一节圣经写成,“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上帝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祂身上。”我们就理解为:天为施洗约翰开了,让他看见上帝的灵降在主耶稣的身上。

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从字面上,我们不容易分辨。有的英文圣经把表示神、主耶稣、上帝、圣灵的 He,用大写的 H 来表示,而用 he 来表示人。

NASB 把马太 3:16 写成:After being baptized, Jesus came up immediately from the water; and behold, the heavens were opened, and he saw the Spirit of God descending as a dove and lighting on Him.

查对不同版本的圣经的确有助于我们对圣经的理解。我们生活在美国,我们应当知道精确翻译的困难,因为在两种文字里,常常有不是完全对等的情况,所以翻译只能从某个角度来进行。所以不同的翻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个事物,因此也可以有比较全面地理解原文。

但是有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其中的细节。比如,“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约翰 4:6)在吕振中的翻译里写成,“在那里有雅各泉。耶稣因旅行劳累,就这样坐在泉旁;那时约在午十二点(希腊文作:第六时辰)。”(一般认为吕振中的翻译比较接近原文。)

“Jacob's well was there; so Jesus, wearied as he was from his journey, was sitting beside the well. It was about the sixth hour.[a]”(ESV)加上了一个注释:That is, about noon。而 NASB 是写成,“and Jacob’s well was there. So Jesus, being wearied from His journey, was sitting thus by the well. It was about [a]the sixth hour.”其中的注解写着:Perhaps 6 p.m. Roman time or noon Jewish time.

到底是午正,还是 sixth hour,还是 6 p.m.?

我们知道新约圣经基本是用希腊文写成的。所以吕振中特别注明希腊文是第六时辰。犹太人的一天是从太阳落山开始的,所以太阳落山的时候是 0 点,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是 12 点,而午正的是时候是 18 点。对我们来说 18 点就是下午 6 点,也就是6 p.m.。所以查考不同的版本我们就需要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否则反而会糊涂。但是如果明白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我们就可以确定所有的翻译虽然在字面上不一样,但是都是表达同一个情况。和合本圣经不仅没有翻译错,而且在翻译的时候已经按照我们的生活习惯来翻译了。

对圣经的研究有属灵的意义,也提高我们对文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