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e 23: 26~43

路加福音 23: 26~43节

26 带耶稣去的时候,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从乡下来。他们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 27 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祂号啕痛哭。 28 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 29 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 30 那时,人要向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向小山说,遮盖我们。 31 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 32 又有两个犯人,和耶稣一同带来处死。 33 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34 当下耶稣说,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兵丁就拈阄分祂的衣服。 35 百姓站在那里观看。官府也嗤笑祂说,祂救了别人。祂若是基督,上帝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 36 兵丁也戏弄祂,上前拿醋送给祂喝, 37 说,你若是犹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吧。 38 在耶稣以上有一个牌子,(有古卷在此有用希利尼罗马希伯来的文字)写着,这是犹太人的王。 39 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诮祂说,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 40 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上帝吗? 41 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 42 就说,耶稣阿,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43 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前言

今天的经文可以分为两部分,26-32节是耶稣前往髑髅地受刑,33-43节是祂被钉十字架。马太,马可,和约翰都告诉我们“髑髅地”的希伯来话就是“各各他”;拉丁话就是Calvary。这可能是那地方的地形像个髑髅吧!

约翰福音记载“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却没有说古利奈人西门替他背十字架。其他两本的附类福音都像路加一样,记载了西门为耶稣背十字架。至于在前往髑髅地的过程耶稣对耶路撒冷的预言只有路加有记载,那就是28-31的内容。

经文解读

26节解读:

耶稣因为经过一夜的审判,再加上在进耶路撒冷后的整个星期都没有好好的休息:

耶稣每日在殿里教训人,每夜出城在一座山,名叫橄榄山住宿。众百姓清早上圣殿,到耶稣那里,要听他讲道。~路加福音21:37-38

所以耶稣往刑场时,可算是筋疲力尽了,无法背那沉重的十字架,所以罗马兵丁勒令古利奈人西门背耶稣的十字架。他们这样做不是处于善意,如果继续让耶稣背十字架前往刑场,可能到达不了。

这一节经文焦点好像落在古利奈人西门身上。他从乡下出来,可能一脸傻相而被人欺负。经文明说“他们”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要他背十字架。。按照经文的发展,这些“他们”(25节)就是要处死耶稣的“众人”,就是彼拉多传齐的祭司长、官府、并百姓(13节)。西门是否真的遇上无妄之灾呢?他到底来耶路撒冷干吗?为什么会在前往髑髅地的路上呢?“他们”这些人有权要西门背十字架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是的,从表面上来看,这位西门的运气的确是不好。如果今天你出门遇上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你会怎样想呢?你会否认为在冥冥中有上帝的美意呢?

首先我们知道在当时罗马的制度里面的确是有这样的做法: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马太福音5:41

当时的罗马士兵是有权要平民为他背他的武装的装备,但不能超过一里路。耶稣的教导却是为了主的缘故,我们基督徒应该主动地为他背多一里路,好让我们的行为感动他们去了解我们的主和祂的救恩。经文说“他们”抓住西门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相信是兵丁找到西门,众人帮忙“抓住”他,要他行这差事。

古利奈(Cyrene)这地方在公元前96年成为罗马帝国属土,地处非洲北部之西,称为吕彼亚省的境内,大概在今天的利比亚。五旬节时,也有人从该处来到耶路撒冷听彼得讲道(徒2:10)。该处也有犹太人的会堂,表示该地是犹太侨胞集中地之一(徒6:9)。当司提反殉道的事发生后,古利奈人也有人相信耶稣,而且愿意传福音与希利尼人听(徒11:19-20)。除了作信徒以外,有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路求,他是第一个外地布道差传会的主持人之一:

13:1在安提阿的教会中有几位先知和教师,就是巴拿巴和称呼尼结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与分封之王希律同养的马念,并扫罗。13:2 他们事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做我召他们所做的工。”13:3 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使徒行传13:1-3

所以我们可以猜想西门是犹太人,逾越节来耶路撒冷朝圣。有解经家认为他就是使徒行传13:1的“称呼尼结的西面”。“称呼”的意思可能是他的绰号,“尼结”的英语是“Niger”,黑人的意思。这可能他的肤色比较黑,甚至已经混血的犹太人。如果这“西面”就是“古利奈人西门”的话,,那么安提阿教会就有最少有两个古利奈来的领袖了。

在描述西门时,马可加上一句说:“是亚力山大和鲁罕的父亲”(马可福音15:21)。这并非西门为主背十字架时,人们便认识他和他两个儿子,如果是的话,他必然是个响当当的人物。相信因为后来西门的两个儿子成了基督徒,而且在教会中相当有名誉,所以当马可在纪元后67年间写福音书时,便加上这一句,表示是人人皆知的人物。

保罗在罗马书16:13说:“又问在主里蒙拣选的鲁孚和他母亲安”。这个鲁孚,是否就是马可说的鲁罕,西门的儿子之一呢?有些人怀疑,有些人相信。但相信是背十字架的西门之子的解经家占多数。假如同一人的话,我们便知鲁孚已成了罗马教会的主要人物之一,而且与保罗有深厚的友谊。这可能西门信主以后到了罗马工作,他的两个儿子也在罗马信了主。于是当马可写福音书时,便加上“是亚力山大和鲁罕的父亲”这一句。因为马可是在罗马完成他的著作的。

正如前面的分析,如果这位西门就是徒行传13:1的“称呼尼结的西门”的话,当保罗被差遣到海外布道时,他已经成为安提阿教会的柱石,有权参加差遣礼,保罗或者因此与他和他的家人有了深厚的友谊。

如果以上的分析是对的话,西门岂不是因祸得福吗?他所背的十字架不但让他得救,家人也得救,更是成为教会的主要同工。连古利奈这块土地也蒙福成为福音的基地。

11:19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门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塞浦路斯并安提阿。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11:20 但内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他们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腊人传讲主耶稣(注:有古卷作“也向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传讲主耶稣”)。11:21 主与他们同在,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徒11:19-21

上帝是不会随便用人的,更不会乱用人。凡事都有祂的美意,祂透过际遇,苦难,和机会赐福于人。

那么西门为耶稣背十字架到底在属灵上有什么意义呢?首先是西门背上十字架是跟在耶稣的后面,并非走在前面。这样使我们想起了耶稣在9:23-26;14:27的教导,就是要我们背起我们的十字架跟随祂。十字架是难背的但依然要背,背的时候我们不妨想想古利奈人西门的福分,我们的十字架岂不是轻省起来吗?

在开始的时候,西门肯定不愿意背的。然而,正因为他背了十字架才真正地认识耶稣。那么我们呢?我们都可能因着种种原因接受了耶稣是我们的救主,但却对自己的“罪行”没有太多的了解,更不知道自己“罪性”的卑劣。耶稣要求我们背起我们的十字架,而这十字架就是我们的罪孽。只有背起它我们才真正明白我们的罪孽有多重,从而我们就知道主耶稣的救恩有多重要。背起我们的十字架的结果是透过更加了解我们罪的本性从而们更加认识我们的主和明白我们的信仰,不致半途而废;只有认识自己的罪孽,才可以和耶稣建立一个真正的关系,我们才可以凡事仰望耶稣。我们的信仰就会登堂入室,领受那丰盛的生命(约翰福音10:10)。

27-29节解读

当耶稣回应为祂号咷痛哭的妇女时,祂称呼她们为“耶路撒冷的女子”。其实耶稣真正的说话对象并非是这些妇女,而是不信的耶路撒冷人民。所以当祂说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这是对不信的人发出警告。祂说这话是以撒迦利亚的预言为背景:

12:10 我必将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必仰望我(注:或作“他”。本节同),就是他们所扎的;必为我悲哀,如丧独生子,又为我愁苦,如丧长子。12:11 那日,耶路撒冷必有大大的悲哀...~撒迦利亚书12:10-11

“他们所扎”的就是耶稣,也是他们最终,在末世的末期时,在大灾难时回归接受主耶稣时所仰望的。然而,当大灾难来临时,他们必号咷痛哭如“丧独生子”和“丧长子”一样。所以耶稣说那时“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其实在当时的文化结婚没有生养是大忌,男方可以凭此把太太休了。但是“丧独生子”和“丧长子”所带来的悲痛远比没有生养的惨痛得多。

30节解读

耶稣继续地形容那要来临到耶路撒冷的灾难时,祂引用了何西阿的预言:

伯亚文的丘坛──就是以色列取罪的地方,必被毁灭,荆棘和蒺藜必长在他们的祭坛上。他们必对大山说:“遮盖我们!”对小山说:“倒在我们身上!” ~何西阿书10:8

那时人们为了要找到庇护和遮盖而希望大山和小山都倒在他们身上。从而,我们就可以想象那些顽梗不接受耶稣的人,将来面对大灾难和审判时是多么的可怕和难受。

31节解读

耶稣在这里引用了一句当地的成语。有汁水的树难烧着,枯干的树烧起来特别的猛烈。耶稣的意思可能指两方面:(1)既然他们对待一个无罪的人都这么残酷,那么他们将来所面对的惩罚将会有多大呢?(2)今天祂的处死发生在平淡的日子中,但是将来报应的时候将会却是非常之动荡的时期。

耶稣虽然在极度的疲乏中,祂甚至没有力量去背那十字架,但是祂依然关心着要钉死祂的人们。在前往各各他的途中,祂发出了最后的警告。没有正确的资讯而无知是无奈,得着资讯却被罪性所捆绑而充耳不闻,这样的无知是可悲的。

32-33节解读

最早的十字架出现于波斯王朝,罗马帝国承接并广泛地使用这种刑罚。主要目的是警戒,羞辱,折磨那些反对帝国的人们。所以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两个犯人(马太称他们为强盗)可能不是一般的强盗,很可能是反罗马政府的狂热分子。

按照历史的记载,十字架与我们平常所见的不太一样。原来的十字架像一个“T”型,顶上是没有木头让犯人的头依靠,让他痛苦中得不到任何的休息。至于钉耶稣的十字架可能真是“十字”型的,因为路加说在耶稣以上有一个牌子(38节),最合情理安放这牌子就是钉在十字架的顶部的木头上。

十字架通常也并非是这么高,从脚到地只有大概半米左右。钉的只是张开的双手,在掌心中。脚是不钉的,却是用绳子松松的绑起来。在十字架的中部有块小木头,称为“鞍”是用来承托犯人的体重,否则手会被撕裂断。犯人必须要利用这“鞍”来减小手中的痛楚,但这姿态使犯人更容易疲乏。手心的痛楚虽然强烈但不足致死,犯人通常是死于饥饿,口渴,白天的酷热和寒冷的晚上。有些犯人就这样挂在十字架上超过一星期而死于胡言乱语的疯狂中。

34节解读

耶稣在世上曾经讲过很多有意义的话语,有警告,有造就,有宣讲。在往髑髅地时,祂的话语记念耶路撒冷;而如今在十字架上,祂的话语是记念钉祂的人。面临死亡的时候还能记念这些无恶不作的人,除了耶稣以外,圣经还记载了另一个人同样地做得到,那人就是司提反。

他们正用石头打的时候,司提反呼吁主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又跪下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说了这话,就睡了。扫罗也喜悦他被害。~使徒行传7:59-60

其实我们都能够像司提反一样做得到,因为这并不是司提反的“肉体”在做事情,而是他被圣灵充满(使徒行传7:55)。只要我们把自己放下,让圣灵在我们里面动工,我们一样可以像耶稣和司提反一样做得到。

然而,圣灵充满的条件是必须要让圣灵在我们里面掌管我们的一举一动,这时很难的。所以我们首先让圣灵帮助我们解除我们里面的苦毒。解除苦毒的第一步就是宽恕,就像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所以保罗教导我们:

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以弗所书4:32

保罗的教导是有根据的,因为我们的上帝在基督里首先饶恕了你们。

正当主耶稣求父上帝赦免钉祂十字架的兵丁时,强烈的对比却马上登台,那就是“兵丁就拈阄分祂衣服”。

那么到底兵丁如何拈阄分祂衣服呢?约翰提供比较详细的资料:

兵丁既然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为四份,每兵一份;又拿他的里衣,这件里衣原来没有缝儿,是上下一片织成的。他们就彼此说:“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这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兵丁果然做了这事。~约翰福音19:23-24

一般犹太人所穿着的衣物包括:里衣,外袍,腰带,凉鞋,缠头巾。相信当时是有四个兵丁,每人一份把后面四件衣物分了,只是里衣没有分。耶稣的里衣与我们穿的内衣裤不一样。我们穿的都是两件衣物,而耶稣穿的是没有缝儿的一件制成品,如果把它撕裂为四分未免可惜,所以他们就为这里衣拈阄。这也应验了诗篇的预言:

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诗篇22:18

倘若里衣都给分了,耶稣就是赤裸裸的被钉在十字架上了。这跟我们在图画上看到的耶稣钉十字架是绝然不同,这些画可称为“净化版”的钉十字架了。

35-37节解读

犹太人的官府和罗马的兵丁嗤笑“你若是基督”和“你若是犹太人的王”。对耶稣来说是不陌生,因为当耶稣刚出来传道时,魔鬼就已经用同样的伎俩来试探祂:

魔鬼对他说:“你若是上帝的儿子,可以吩咐这块石头变成食物。”~路加福音 4:3

从开始传道到如今进入道成肉身的最高潮——上十字架,主耶稣从来没有改变过,祂没有为了证明祂是上帝的儿子把石头变为饼,也不会从十字架下来。因为祂明确知道自己来到这世上的目的,并且按照父上帝的旨意而办事。从基督的身上我们学到坚持我们的信仰是多么的重要。

在这样的一个场面,百姓站在那里观看,却没有出言侮辱耶稣。请留意:官府“也”嗤笑他说...,这句话听起来好像百姓也嗤笑耶稣,所以才有官府“也”嗤笑耶稣的出现。但是按照原文的意思,这个“也”应该被翻译为“甚至”。所以百姓是没有嗤笑耶稣的,只是官府和37节的兵丁嗤笑耶稣。

让我们分析一下这3节经文里面的三种人,就是百姓,官府,兵丁。官府作了什么呢?他们说:“他救了别人;他若是基督,上帝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兵丁有作了什么呢?他们嗤笑耶稣时,加多了:“你若是犹太人的王”。而百姓所做的只是站在那里观看。到底这三种人所做的有分别吗?

首先我们看官府的嗤笑。他们对耶稣的发问聪明和明智吗?他们到底有没有使用过上帝给他们的良知和圣灵的感动而认真地思考过?他们是为自己着想还是为上帝的国着想呢?若为自己着想,他们是以自己罪的本性为本思想呢还是以上帝给他们预备的灵性思考呢?若为上帝,这是真心还是一个为己的口号呢?退一步说,倘若耶稣真的从十字架上下来,他们会真心地信靠祂吗?如果祂下来之后,按照祂的旨意行事,没有满足这些人的期望,他们会继续的顺服祂吗?我们看到这些官府要不是看事情太皮毛,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为自己设想。他们的出发点是为己,满足自己的私欲。

让我们看看兵丁的反应。他们听到官府的嗤笑之后,他们也戏弄他,上前拿醋送给他喝,说:“你若是犹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吧!”。他们的举动有三:戏弄,给醋,和说祂是犹太人的王。戏弄当然是不敬,但给祂喝醋不能说用心不良。这醋其实也是酒,就如英语圣经所用的名词“酒醋(wine vinegar)”。按照当时的习俗,敬虔的妇女通常会携带酒醋到刑场给犯人喝。马太福音27:34告诉我们这些酒醋是用苦胆调和,这样就应验了旧约诗篇的预言:

他们拿苦胆给我当食物;我渴了,他们拿醋给我喝。~诗篇69:21

马可福音15:23却说用没药调和;路加和约翰只说是醋。 不管是用苦胆,没药,或者单单酒醋,其作用是减低犯人的痛楚。这些妇女绝对不能私自把酒醋给犯人喝,必须要得到兵丁们的容许。所以我们知道兵丁给耶稣喝酒醋可以说不是恶意的。从马太和马可的记载,我们知道耶稣不肯喝,路加没有交代喝还是不喝,约翰只说耶稣尝了(不代表喝了)之后就死去。所以我们知道耶稣是不愿意借着任何方法减低为我们死去的痛楚。

那么兵丁所说的话又代表什么呢?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于回应。他们看见官府嗤笑耶稣,他们也戏弄耶稣;官府说话不肖话,他们说更不肖的话。他们给酒醋耶稣喝也是回应妇女的恳求。然而,他们的话语却带有讽刺性,当他们说“你若是犹太人的王”,他们取笑的对象好像不是耶稣而是“官府”,只是不知“官府”有没有听进去。从兵丁的回应,我们感觉到他们的思想是受到他人的思想所牵的。妇女愿意做点好事,他们被牵引,就把酒醋给耶稣;官府的不肖话也同样地牵引了他们的回应,只不过是以牙还牙而已。他们好像没有独立的思想而随波逐流。

至于百姓,我们不知道他们到底是由什么人组合而成。按照经文的发展,27节的“百姓”与13节要把耶稣钉十字架的“百姓”好像不是完全同一群人,因为路加在27节里加上了“内中有好些妇女”。这里的“百姓”举动也比13节的“百姓”安静得多,路加说他们站在那里观看。当然,我们无法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但是他们能够安静地观察,肯定比13节的百姓的喧嚷好得多,因为只有安静才能够有细的心,不容易被外界的表面场面所误导,从而能够把事情观察入微,做出明智的抉择。

38节解读

从约翰福音19:19-22的安排和其上文下理,彼拉多应该是在他的官邸时写下了用希伯来文,罗马文,并希腊文的牌子。在前往刑场的路途上,这牌子是放在犯人的前面,用来警告途人不要犯同样的事情。这样的做法就点像我们中国人带犯人游街一样。那么到底为什么彼拉多在这个牌子上面用三种文字写出:“这是犹太人的王”呢?约翰在这方面给我们的资料比较丰富:

彼拉多又用牌子写了一个名号,安在十字架上,写的是:“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有许多犹太人念这名号,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与城相近,并且是用希伯来、罗马、希腊三样文字写的。犹太人的祭司长就对彼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王’,要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彼拉多说:“我所写的,我已经写上了。” ~ 约翰福音19:19-22

彼拉多用三种文字写“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在牌子上的原因可能:(1)就如兵丁们取笑犹太人的领袖一样。(2)杀害耶稣的不是他的意愿(马太福音27:24)但他又逃不过其责任。所以祂刻意地指出,用当时巴勒斯坦所通用的三种文字让人们都知道这是犹太人自己的问题,与罗马政府无关。事实上我们都可以从祭司长的反应(要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看出究竟。

39-42节解读

路加是唯一的一本福音书记载了耶稣和两个犯人在十字架上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悔改的犯人说出了上帝的审判,耶稣却以慈爱怜悯显示了祂真的是上帝的独生儿子,是基督,并犹太人的王。让我们看看耶稣如何显示祂就是基督。

前面我们分析三种人,就是百姓,官府和兵丁,如今我们分析这二个犯人。这二人也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一个是到死也不悔改,另一个却在生死关头悟出了真理。路加在33节指出有两个犯人,一左一右与耶稣一同钉十字架后,他在34节就马上用“当下耶稣说”来连接这两节经文。而耶稣所说的是求父上帝赦免“他们”,这是爱与怜悯的举动。但是祂得到的回应却是“嗤笑”和“瓜分衣服”。这两个犯人都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但是他们的反应却是天渊之别。

那位讥诮耶稣的犯人所用的话语除了是官府和兵丁的翻版以外,他多加了“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从这句话,我们知道他真正关心的还是自己。他和另一位犯人不同的地方是他不接受在他身上的裁决。他异想天开地认为如果耶稣真是基督,祂救祂自己之余,也有必要和义务救他。这种思维是单为自己着想的同时又不想付出任何的代价,是不劳而获的心态。

另外一个犯人却表达了一个基督徒当有的两方面属性:认罪悔改和信心。他在41节的话就证明他接受了对他的裁判。而在40节的责备之余,他显示出对上帝存着敬畏的心,愿意悔改。曾经有一个罪犯出狱后扬言说他已经为他所犯的罪付出了代价(坐牢),他认为从此他不应该备受歧视,他认为人们应该把他看为一个常人一样。他这样的说法表面上是充分的理据。我们的确不应该歧视曾经坐牢的人。但是如果他没有悔改的话,意思就是说只要他愿意付出代价,他就可以继续读地犯罪了。所以单单接受裁判还是不足的,人必须要悔改才得着耶稣基督的救恩。

在41节里 他指出耶稣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不知道他是否早就知道耶稣的事情或者听过祂讲道,但正如我们前面的分析,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话语他是看在眼内。耶稣的以德报怨,怜悯和宽恕的心,他是知道的。他能看出耶稣跟上帝的关系,因为耶稣称呼上帝为“父阿”。所以他在42节他对耶稣的态度是尊重和恳求,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不配。然而,面对救恩,这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他的要求是出自他的信心,他未必知道耶稣会复活,但他肯定知道耶稣要到另一个国度,是他梦寐以求的,这是他绝对的相信。所以他恳求耶稣让他也有同样的福分,因为他已经深信耶稣是基督了。这点信心是最为关键的,要知道他已经是一个快死的人,他是没有必要去讨好任何人,包括耶稣在内,所以他的信心是真的。

43节解读

耶稣在这里很认真的对这位已经悔改的犯人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这是一个应许也是一个明证祂就是上帝的独生儿子,是基督,并犹太人的王,否则祂没有这个权柄说这样的话,给这样的应许。这岂不是在场所有的人包括百姓,犹太人的官府,罗马兵丁以至那个不悔改的大盗应该明白的吗?是的,不单只是明白,更应该学习接受里面却带着的应许,只可惜只有那位悔改的犯人得着这应许(当然也可能包括47节的百夫长,连这是后话)。这又回到我们前面所分析的,我们如何看事情岂不也定了我们的命运吗?这么多的人身处耶稣被钉十字架的现场里,唯独这位犯人看到的是不一样,因为他看深入了,他看到自己的不对,看到他人失落,看到救世主的伟大,所以他得着救恩。

所以我们看事情应当客观,但如果我们固执的话,我们一定会觉得耶稣这句“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是非常之可笑。我们会说:“今日,开玩笑!今天祢要死在十字架上!“

那么什么是客观呢?真正的客观首先是必须有谦卑的心。只有这样的心,我们叩门,上帝比开门给我们;我们寻求就比得着:

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路加福音11:9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耶稣所说的“今天...”。上帝的“今天”对你我而言又是如何呢?上帝的今天是与众不同的。上帝的“今日”不在于受难日到复活节三天等候的“大事以成”,乃是在于耶稣的同在和祂的工作,上帝的今日是在于祂对你的呼召和你的回应。那么我们当如何回应呢?

3:7 圣灵有话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3:8 就不可硬着心,像在旷野惹他发怒、试探他的时候一样...3:13 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3:15 经上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像惹他发怒的日子一样。”...4:7 所以过了多年,就在大卫的书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 ~希伯来书3:7-4:10

从希伯来书的作者重复又重复地说一件事情,从而我们就知道“今日”对我们来说是给出一个正确的回应,千万不要“硬着心”。这个“今日”处于福音在全地传开时,“今日”是不断地重复,但却要赶快,因为“今日”是有限期的。

总结

透过今天的经文,我们研究了不同人的心态。但是大家有没有察觉到有一种人不在场。他们就是耶稣的门徒,也就是后来的使徒。他们去了哪里呢?马可告诉我们,他们都离开祂,逃走了(马可福音14:50)。这些“将来”基督教的栋梁都跑了,只有耶稣所爱的门徒(约翰)留下来(约翰福音19:26-27)。但我们却发现在百姓当中有一群弱势的群体,就是跟着耶稣沿途号咷痛哭的妇女。姊妹们,不要小看你在主里的地位,不要小看你在教会的岗位。如果人与上帝同工来成就天国是上帝旨意的话,那时,就是耶稣最痛苦的一刻,再十字架上,只有这些妇女在场,他们撑起这个重担,与上帝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