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3

第三课

第三课:种族清洗的恶谋(3:1-15)

以斯帖入宫为後四年有馀,得以高升为相的哈曼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且下令众臣仆看见他都要下拜,哈曼因此不可一世。众臣僕跪拜哈曼,惟独末底改不肯下拜,这让他异常恼恨。 得知末底改是犹太人後,哈曼想出毒计,欲灭绝波斯全国的犹太人。 亚哈随鲁王听从了哈曼的建议,稀里糊塗地允准他颁布一项灭绝犹太人的谕旨。 王的随意性,再次显示出来。 本章首尾以亚哈随鲁王与哈曼的特殊关係相呼应,不同之处是他们的谕令带来了书珊城民众的慌乱。

(一)哈曼高升(3:1-6)

【这事以後】,显然是指以斯帖在亚哈随鲁王第七年被立为王後(2:16)、末底改救了王命之後(2:23),乃亚哈随鲁作王十二年之前(3:7)。 在此期间,哈曼被高升,仅在国王一人之下。 虽有学者说他曾帮助亚哈随鲁王在战事上转败爲胜,但圣经未明示他得以高升的原因。 犹太人曾解释说,他的高升就是为了他彻底的陨落。 作者如此记述,似乎是向读者暗示,末底改有功未得赏赐,而哈曼却无故高升。

【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学者对哈曼的先祖有些争论。 亚甲原为玛代一地名,後成为波斯帝国的一部分。 亚甲也是扫罗未能处决的亚玛力王之名,或其头衔(撒上15:8,20;民24:7)。 亚玛力人很可能是以扫之后(创36:12),居住在巴基斯坦西南和西奈半岛。这些地区后来都成为波斯帝国的臣民。 提及基士及亚甲,作者或许是在表明末底改与哈曼乃世仇之後。 便雅悯支派基士之子扫罗不杀亚玛力人亚甲,而另一个基士之後末底改毁灭了哈曼这个亚玛力人。 作者初次提及末底改和哈曼,分别称他们是“犹大人,名叫末底改,是便雅悯人基士的曾孙”和“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最初的犹太读者很容易把二人与两族之间的历史恩怨联系起来。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亚玛力人曾攻击他们(出17:8-16;撒上14:47-48)。 因此,耶和华【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出17:16);以色列人也受命【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塗抹了】(申25:17-19)。 士师时代,以色列人曾与亚玛力人交战(士3:12-13;6:1-3,33;7:12;10:12)。 扫罗曾攻击亚玛力人(撒上15章;代上4:42-43),只是不愿意杀亚玛力王亚甲和上好的牛羊。 大卫曾战胜过亚玛力人(撒上30:1-20)。 希西家作王期间,剩馀的亚玛力人被西缅支派所击杀(代上4:42-43 )。 但不排除仍有一些亚玛力人倖存。

【惟独末底改不跪不拜】末底改拒绝向哈曼跪拜,主要原因恐怕不是因为宗教信仰(参撒下14:4;18:28;王上1:16),很可能是因为犹太人和亚玛力人之间长久以来的敌意。 也有人认为他拒绝下拜确实是因为信仰的原因,因为末底改已经告诉别人他是犹太人(斯3:4)。 他不拜哈曼并非因为不认可他的高位,而是因为他宣称大过高官,甚至为神。 但此说理由不足,因为没有證据表明波斯君王曾要求百姓把他们当作神来敬拜,何况臣宰。 第叁种解释是波斯君王虽不要求百姓把他们当作神来敬拜,但要求百姓极度的崇敬。 末底改或许不肯给予哈曼这种过度的尊崇。

【要灭绝亚哈随鲁王通国所有的犹大人】,虽有人多次劝末底改,但他坚决不肯向哈曼下拜。 这让哈曼更加怒气填胸,害末底改一人为小事,他竟然定意灭绝全国的犹太人。 哈曼在本章表现出耶和华所憎恶的多种特性: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證,并弟兄中布散分争的人(箴 6:17-19)。

(二)掣籤择期(3:7-11)

【十二年正月】以斯帖被立为後的第五年尼散月,即主前474年3月或4 月。 哈曼掣签选定【十二月】,从取得谕旨到付诸执行的亚达月(公历2、 3月之间),其间有11个月的时间。 古代中东,做此种大事,大多会寻求星象术或其它占卜的指引。 哈曼寻求引导,以选吉日,作为对他计谋有利的兆头,甚至等近一年采取行动也不在乎。 哈曼抽籤择日,一心要剷除犹太人。 他自以爲易如反掌,谁知神的旨意远高过他的计谋,事情的进展全在神的计划中(箴16:33)。 杀戮之期几乎定在一年之後,使以斯帖有充足的时间奏请国王,并让犹太人有时间準备对抗。 波斯人称【抽籤】爲【普珥】,料想不到,哈曼消灭犹太人之日,竟然变爲神拯救犹太人的时候,於是犹太人便称这日爲“普珥日”, 欢喜庆祝(参9:23-32)。

哈曼选定日期之後,就向国王进谗言,使王觉得他所做的全是【为王的好处】。 哈曼的申诉中删去了一切细节,连所谓不守王律例民族的名字也不加说明,这样国王根本没有机会考證事情的真相,但也显示出亚哈随鲁行事不慎、盲目信任宠臣。 哈曼故意不提,或因亚哈随鲁之前的王曾发佈过优待犹太人的诏命(拉1:1-4; 6:3-5, 8-12)。 这为以斯帖揭示自己和本族身份作了预设(7:4)。 哈曼说他们散居在王国各省,表示他们仍保留自己的民族身分,又说他们有他们的律例,不守波斯国的律例,因此为非法之徒。 这样,哈曼设好陷阱,指控这民该被剪除。 犹太人确实是独居的民(参民23:9),但他们在波斯帝国中决非危险或反叛之民, 也无證据显示他们不守王的律例,更非无益之民(参耶29:7)。

同时,哈曼又答应愿意付出大笔钱财给国库,这表明哈曼是个富豪。 他答应的是一笔大数目【一万他连得】(约等於现今的345公吨。 根据希罗多德记载,波斯帝国岁收近一万五千他连得,故哈曼愿捐金钱为全国一年收入的叁分之二。 他很可能包括了消灭犹太人後要搜刮的家财(3:13)。

哈曼这个献议,实在很阴险,把事实(半真半假的)和虚构混作一谈。 犹太人固然有他们自己的律例,可是他们并非因此就违抗波斯的律例。 他更是把自己的私仇成功转移为国王对犹太人的敌意,从而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

【摘下戒指,给犹大人的仇敌】国王在谗言之下,以为这些分散的国民是远方的异族,与他敌对为仇,便许哈曼全权对付。 戒指是国王掌权的印记,是全国都认准的权威。 於是,哈曼得以自由行使职权,推行全面的计谋。 作者在此详细重述哈曼的全称,意味深远,尤其突出他是犹大人的仇敌。

【这银子仍赐给你】国王似乎不肯收这笔银子。 可能王觉得这是利用财物的诱惑来促成这一谕旨。 因著王不肯收,这让哈曼准许那些参加大屠杀的人可以夺取犹太人的财物,据为己有(3:13)。 但从末底改4:7的话来看,王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可能愿意接受哈曼的贡银。 Merrill解释说,亚哈随鲁王把犹太人当作他败于希腊的替罪羊。

这个屠杀计谋,虽然兇残恐怖,却并非史无前例。 主前五二二年,刚比西斯王(Cambyses)死後,马吉斯人斯麦尔地(Smerdis the Magus)夺了王位;当时波斯人设下阴谋杀他,每一个波斯人持武器,遇见马吉斯人就杀。 当时若非天黑,杀戮就无法停止,否则全体马吉斯族人势必完全消灭。

(三)颁布禦旨(3:12-15)

哈曼拟好御旨后,译成国中各种文字,最後正式颁布。

【正月十叁日】,这一日对任何犹太人,都绝不能忘记,因为本是杀逾越节羔羊的前一日(出12:6)。 在此纪念性的庆祝期间,他们回忆昔日神救他们脱离法老之手的一幕,必然会挑起一大疑问︰如今面临亚哈随鲁所加的厄运,神是否仍会以同样的大能拯救他们?

这御旨虽然是哈曼下笔草拟的,但加了王的印,就以王的名义颁布。 王的印刻有王独有的名号,代表了他的签署。 王的驿卒把王的御旨以连递方式,传送到王国远近四方。 他们急速行事,并非因为信息紧急,而是因为它是王的御旨。 其内容要将所有犹太人剪除、杀戮、灭绝,包括老少、妇女和幼童。 由颁令到亚达月十叁日,尚有十一个月。 那时人们可以任意杀戮他们,抢夺他们的财物,作为执行的诱饵。

这御旨随即颁布,使人们準备妥当。 最後一句用了对比的技巧作衬托。 设谋者庆祝之馀,书珊城却慌乱。

Swindoll从本章总结出叁点教训:从末底改学到的功课是:永远不要忘记,有人会憎恨你对神的虔诚 ;从哈曼学到的功课是:永远不要低估报复的邪恶本质;从亚哈随鲁学到的功课是:永远不要高估你自己的重要性或价值。


主要参考资料:

  1. 马有藻博士著,《旧约概论》。

  2. 包德雯著,《丁道尔旧约圣经註释:以斯帖记》(台北:校园出版社,1999)。

  3. Expository Notes of Esther, Thomas Constable.


讨论问题:

  1. 有功未得赏赐,无功反受禄。 末底改和可能是无功受禄的哈曼如何应对各自的境遇? 我们若处此境遇,当如何应对?

  2. 你怎麽看待末底改不拜哈曼之事? 末底改一方面叮嘱以斯帖不要告诉别人她的种族身份,自己却告诉别人他是犹太人。 如何看待这事?

  3. 你觉得哈曼是一个怎样的人(3:5-6)? 当别人(下属,同事,家人)不顺我们意、不尊重我们时,我们会如何处理呢?

  4. 哈曼是否知道末底改救王命之事? 他为达自己的险恶目的,向国王巧进谗言。 我们当如何谨慎自己的言行?

  5. 哈曼将他对末底改一个人的恼怒,推广到对他全族的憎恨。 我们有没有这种倾向,对某人一点的不满,扩展到对其整个人的否定? 对个别人的看法,影响我们对其所属整个族群的看法? 我们如何看待种族之间的关係?

  6. 末底改表明自己的身份之後,坚守自己的信念,没有选择明哲保身而随波逐流(3:2)。 我们是否愿意坚定基督徒的身份? 有没有勇气和胆量为信仰而奋战?

  7. 我们从这一章可以看到神在暗中的哪些作为?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类的经历?

  8. 请讨论,书珊城的民为何慌乱? 如果你是当时的犹太人,你会怎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