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7

第七课

第七课:设立普珥节

在哈曼掣签所定屠杀犹太人的日子,犹太人奋起抵抗,保护自己。而书珊城的犹太人另加一日自卫,再击杀300人。犹太人人因为得蒙拯救而欢喜庆祝,他们称这日爲【普珥日】(即【占卜】的意思,本是灭绝犹太人的日子,即十二月十叁日)。犹大仇敌的毁灭之日来临,犹太人毁灭哈曼同党,反败爲胜,咒诅变成祝福,丧礼变为庆功感恩盛会。他们定意要记念普珥日,定爲欢乐日,互送礼物,周济穷人。哈曼之罪则归到他自己与众子头上。末底改作了宰相,令犹太人的权利受到保护,这显出神的怜悯及恩典。

一、 书珊城犹太人再行自卫(9:11-15)

9:11-15,犹太人自卫的第一日过去了,亚哈随鲁王得报知道京城中被杀的人数,估计其它地方的统计及上报没那么快。他进一步想知道其他各省被杀的人数,并允準以斯帖进一步的要求。以斯帖要求再赐一日,消除所有抵抗势力,哈曼十个儿子的屍首当众掛起来以作警诫。犹太人在亚达月十四日,又在书珊城杀了叁百人,最後抗敌结束,犹太人脱离了哈曼谕旨的威胁,得享安全。

作者特别指明,犹太人只击杀那些攻击他们的人,而且只限於男人(9:6,12,15);他们也没有掠夺财物,虽然他们有权这样做(9:10,15-16)。他们的击杀和报仇,没有走得太过分。因此可以说:他们制服了仇敌,也制伏了自己(Swindoll)。Baldwin指出,这些人明知犹太人可以自卫,仍然攻击他们,这表明波斯帝国的反犹思想非常强烈。

在以斯帖记中,波斯的犹太人“纠正”了扫罗的错误。 扫罗不许取亚玛力人的财物,可他违命夺财(撒上15:9);但波斯帝国的犹太人没有从仇敌夺取战利品,即使他们有权这样做(参8:11)。如果我们把哈曼和末底改之间的仇恨视为亚甲和扫罗之争的延续,这次犹太人不夺财物可以说是对扫罗家之罪的一种清除(Berlin)。

以斯帖要求第二日继续击杀敌人,把哈曼十子掛到木架上,这是在利用她的特权吗?合理合法吗?作者没有阐明她的动机。但她在第13节的恳求似乎表明,她知悉书珊城仍有攻击犹太人的阴谋,或是仇敌势力仍然是一个威胁。要求把哈曼众子掛起来,一是羞辱,二是让犹太人的其他仇敌丧志,不再攻击他们(比较,申21:22-23; 民16:27, 32-33; 25:4; 书7:24-25; 撒上31:8-12;撒下21:6)。扫罗及其众子的尸首曾被仇敌掛於城墻(撒上31:10),现在,扫罗之后的仇敌,尸首也被高掛(Berlin)。

二、庆祝的日子(9:16-19)

9:16-17,在波斯国其他省分,同样的剧情也得上演,犹太人聚集保护性命。犹太人脱离仇敌,在全国共杀了七万五千本该杀他们的敌人,就得享平安。同样,他们拒绝夺取财物的引诱。既蒙拯救就要欢欣庆祝一番,因此亚达月十四日成为节日,设筵欢乐。

根据Keil的估算,当时波斯帝国人口至少上亿。通常情况下,击杀的人数要多于被杀的人数,这表示参加战斗的犹太人要多于75000。作者没有提及回归以色列地的犹太人是否参与了战斗,若没有,那就意味著,尚未回归以色列的犹太人,仍然有很大的数量。这间接表明,他们虽然是被掳之民,却在异邦繁衍生息,生养众多(耶29:4-7)。

9:18-19,这里记载节日始创的过程,书珊城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有两个日期,原因是以斯帖再次向王请求(9:13),以致书珊城要在亚达月十五日才设筵庆祝,其他人则在十四日;今天,除了耶路撒冷是在15日守普珥节以外,其他地方都在14日守节)。除了团聚筵宴之外,还交换礼物,彼此馈送。大家一齐分享,喜乐倍增;同时,也使人人有份,不致因贫穷而无法共享。这段记述表明犹太人的社群十分团结合一,虽分散各地,仍保持自己的身分,一同经历拯救、一同欢欣。於是,一场原要剿灭他们的阴谋,反成了节日,使他们更加团结、合一的民族。

摩西在申命记25:17-19指明,以色列百姓长久的安息,与“将亚玛力人的名号从天下涂抹”这一命令有关。在这一章中,犹太人的安息之福与他们仇敌的毁灭密切相关(18, 22节)。这一细节与申命记命令的相似性,加强了哈曼是亚玛力人後裔的看法。在亚哈随鲁王的时候,这个群体可能仍有一定的数量和势力(Nelson)。

三、授权庆祝(9:20-32)

这段内容记述了普珥日的设立。

9:20-22,选民从生死存亡中脱险,自当纪念庆祝。末底改记录这事,是指前面的事。这事既与全体犹太人有关,就必须把它一五一十记载下来,写在书信上,成为日後的指引。

首先,要定下节日的确切日子,末底改公布亚达月十四、十五两日,每年都要守节。大致情况是,乡村居民14日庆祝,城镇居民15日庆祝。这样,後代的人每年都纪念使他们免至毁灭的奇妙救赎。愁苦变成快乐,悲哀变成庆祝。特别指明,这两日的庆祝要赈济穷人,并且互赠礼物(19节)。

两约期间,犹太人曾一度称亚达月14日为末底改日(马客比传下15:36),后来不再使用此称。今天的犹太人在3月初(耶路撒冷多延1日)庆祝普珥节,包括颂读以斯帖记、周济穷人、亲友赠礼,并设筵席。

9:23-28,这里再次叙述设立该节日的因由,命名为【普珥】的由来。因此複述部分的故事。哈曼决意谋害犹太人,掣籤择日以保成功,故事摘要记述,引出普珥这名称,来自掣籤一字。

犹太人在全地已经自发地开始这种庆典(19节),这封信不过是加以确认,立为定例而已。这节日的萌发,是因为他们蒙拯救、脱离忧患而表示感恩。

在末底改带领之下,人们衷心接受这两日为节日,他们自己的後裔及归附他们的人都守这节。可见当时有些外邦人被吸引敬拜他们的神,因此归入他们的社群(参8: 17);这节日将在各地各方世世代代纪念遵守。这一天,犹太人本来面临灭族之险,如今成了联合他们的节日。犹太人经过许多世纪分散欧亚非各地,依然残存不绝,因为这普珥日正如其他公共节日一样,使他们与其他国民分别出来。

9:29-32,这後面的四节经文似乎是多馀的,重複了上面已经说过的话。不过,作者的目的既然是为强调民族起死回生的经历,而设立一个世代相传的节日,就不厌其烦地加以印證,强调犹太人每年守这节日的重要性。自13节後,以斯帖就不再出现,但这几节里,她却处於领导地位。这时她以立法者出现,以王者的权柄,确立普珥日,指明它合情合理的因由,带进全段的高潮。

此为这节日而发的另一封官方书信。这次王后以斯帖加上她皇家的御令,与末底改联合写这书信。也有学者猜测,写封信可能是因为有一些人抵制在律法书所定节日之外,另把普珥节列为全国性的节日。艾赛尼派的圣经文本,唯独不包括以斯帖记,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不遵守这个节日(Bush)。

【用和平诚实话,写信……】,普珥日是庆祝纪念【邪恶被打倒,无辜者得以伸冤】。每年庆祝以资提醒,公理得彰,胜过邪恶,人群中应该以正直行事,生活得以安定保障,人们得享太平、和睦相处。

【禁食呼求】,守普珥节是设筵欢乐的日子(参17-19节),但不可忘记他们曾经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号(参4:3,16-17),所以在欢宴之余,仍须禁食呼求。同时,禁食呼求也表示世世代代要坚定信靠神。

这节日带来如此美好的果效,以斯帖和末底改立约,也吩咐以後的世代立约,世代守这节。


四、末底改为大(10:1-3)

在位高权重的亚哈随鲁王背後,竟有一个犹太人的幕僚,实在神奇。作者说,末底改之事都写在玛代和波斯王的历史上(3节)。我们无法得知详情,不少学者认为末底改就是波斯史中的Marduka或Matacas(与末底改读音相近),这些名字出现在考古发现的文献中。

这里虽没有具体说明,但末底改是个敬畏神的人,在国事上执行正义。他的权力足以保障犹太民众不受虐待欺凌,并且在他有生之年,不再有灭族之险。他并不为自己的利益争取爬升,他乃为全犹太民族争取好处,向他们说和平话,尤指各种福泽、健康、安全、富裕、和谐的关係。看来,除了政事,他还承担一些劝勉教导的工作。他为同胞谋幸福,是他对全国犹太民族的目标,也是他对整个帝国的目标。这样的领袖必然受百姓的欢迎与尊敬,不但是自己的民族,而且是全体百姓都爱戴他。哈曼恶计失败,末底改则把全国带进和平福乐的阶段。


主要参考资料:

  1. 马有藻博士著,《旧约概论》。

  2. 包德雯著,《丁道尔旧约圣经註释:以斯帖记》(台北:校园出版社,1999)。

  3. Expository Notes of Esther, Thomas Constable.


讨论问题:

  1. 试析书珊城的犹太人为什么还要在亚达月14日击杀仇敌,并要求把哈曼十子掛木架上?

  2. 为了防止人们忘记神的恩惠,末底改记下这些历史事件,鼓励犹太人纪念普珥日。你生命中,有没有特别值得纪念的事(神的作为)?请分享。

  3. 犹太人在庆祝普珥节的时候,他们除了感恩之外,还【彼此餽送礼物、賙济穷人】(9:22)。试析为何加上周济穷人这一要求(箴22:9;28:27)?这对我们有怎样的提醒?

  4. 犹太人遭遇危难,有末底改和以斯帖为他们恳求谋福利。今天,我们遭患难,谁会为我们代求呢(参罗8:34;来7:25)?

  5. 请分享研读以斯帖记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