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04: 01~06

《约翰福音》4: 1~6

1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祂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2 (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祂的门徒施洗)3 祂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4 必须经过撒玛利亚。5 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6 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


I.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祂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

1. 主知道

圣经在这里只是说,“主知道”,并不是说有人来告诉主耶稣,让主知道。

主耶稣并不需要有人来告诉祂,祂才知道。

我们在上一次的查经中,说到了主耶稣降世为人的时候自己舍弃了一些祂在天上时所具有的特权,但是祂并不是舍弃了祂所有的特权。因为我们知道主耶稣在世界上的时候行过很多神迹奇事,这都是祂使用了祂的一些特权。

事实上,主耶稣随时可以取回祂的特权,这是祂的主权;祂按照上帝的计划在世界上使用祂的某些特权。

对于任何一个人,上帝都了如指掌;对于法利赛人也是如此。主耶稣知道法利赛人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在计划什么,因为祂是一位全知的上帝。主耶稣也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在计划什么,因为祂是一位全知的上帝。

2. 法利赛人听见

(1) 法利赛人很注意主耶稣的行动

我们以前讲过,法利赛人是很注重行为的一群人,所以他们对主耶稣的行为很注意,就像当初他们派人去责问施洗约翰的行动那样,注重他为什么可以那样做。。

(2) 法利赛人只是听取别人所说的

我们现在来仔细看一下,法利赛人是怎样来调查施洗约翰的:

“约翰所作的见证,记在下面。犹太人从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约翰那里,问他说,你是谁。他就明说,并不隐瞒。明说,我不是基督。他们又问他说,这样你是谁呢?是以利亚吗?他说,我不是。是那先知吗?他回答说,不是。于是他们说,你到底是谁?叫我们好回覆差我们来的人。你自己说,你是谁。他说,我就是那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那些人是法利赛人差来的。他们就问他说,你既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亚,也不是那先知,为什么施洗呢?”(见约翰 1:19~25)

可见法利赛人并不亲自出来调查,而且差派一些人出来调查,他们只是听取报告。

II. 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祂的门徒施洗

1. 其实

“其实”是一个婉转的转折词,表示:尽管如此,但是却有出入。

2. 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祂的门徒施洗

法利赛人所听到的报告与事实有很大的误差,事实上,主耶稣并没有给任何人施洗,却只有祂的门徒给人施洗。

我们在前几次的查经中已经讲过了,主耶稣是用圣灵给人施洗的,因为施洗约翰曾为此作过见证,“我先前不认识祂。只是那差我来用水施洗的,对我说,你看见圣灵降下来,住在谁的身上,谁就是用圣灵施洗的。”(见约翰 1:33)所以主耶稣就不会给人用水来施洗。

3. 法利赛人所犯的错误,给我们的教训

从我们刚才所念的《约翰福音》第一章 19~25 节里,法利赛人喜欢差人去为他们办事情;对施洗约翰的责问是这样,对主耶稣的调查也是这样。

当他们以这样的办事方式来对于施洗约翰,可能所出现的误差没有太大,但是对于他们想要了解主耶稣做了什么事情,还是使用同样的方式,问题就很大了。

我们在上一次的查经中讲到,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主耶稣,我们自己必须有行动 - 我们自己必须读经、祷告、敬拜、灵修,花时间与主亲近。这一些事情是不能请别人来代劳的。

弟兄姊妹,告诉你们一个秘密 - 事奉上帝是无比喜乐的。

每当我们预备讲章的时候,就是我们与主亲近的时候,因为我们必须读经、祷告,求上帝开启我们属灵的眼睛和耳朵,让我们明白上帝话语对我们的启示。本人每一个礼拜都有准备三四个不同的讲章,而准备讲章是非常喜乐的时间,因为是与主同工的时候。

最近,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得不停止几次讲道的机会,机构里的同工也非常愿意来代替我来带领这里的查经,但是我非常愿意花时间与主亲近,在主的带领下来读圣经。上帝常常让我们突然对于某些我已经看到过很多次的字和词有了一个新的理解。这种无比喜乐的心情是无与伦比的。

圣经记载了一件事:对于主耶稣“其中有人要捉拿祂。只是无人下手。差役回到祭司长和法利赛人那里。他们对差役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带祂来呢?差役回答说,从来没有像祂这样说话的。法利赛人说,你们也受了迷惑吗?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祂的呢?但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诅的。”(见约翰 7:44~49)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什么?

差役是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派去捉拿主耶稣的,但是差役来到主耶稣的面前,听到主耶稣的教训,他们就改变了,他们没有下手捉拿耶稣,反而是在那里听主耶稣的教训。

我们在上一次查经的时候说过,主耶稣的教导是上帝直接的教导,难怪这些差役在对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责备的时候,有胆量以“从来没有像祂这样说话的”来回答他们。 因为这些差役听到了上帝的教训,领受了上帝的恩典。但是法利赛人不愿意亲自来到主耶稣的面前,就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反而认为领受了恩典的差役“受了迷惑”。这些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就是我们在上一次查经的时候讲到的,圣经告诉我们,“不信子的人不得见永生”。(参见约翰 3:36)

弟兄姊妹,一定要花点时间与主亲近。

III. 祂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

1. 祂就离了犹太

根据第三章的叙述,“这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在那里居住施洗。”(见约翰 3:22)我们知道主耶稣和祂的门徒都到了犹太地,但是现在却又离了犹太。

为什么呢?圣经没有具体告诉我们为什么,但是解经家有几种分析:

(1) 主耶稣是因为在犹太地已经成功地达到祂原计划的目的。

主耶稣带领祂的门徒离开犹太是因为祂完成了祂原来计划要在这个地方所行的事情。

当我们在查考第三章的时候,我们讲到了圣经没有具体记载尼哥底母是在哪个地方来见主耶稣的。但是我们也讲到圣经在其他地方记载的尼哥底母都是在耶路撒冷,所以很有可能尼哥底母是在耶路撒冷或者在耶路撒冷附近见主耶稣的。

在下面的地图里,我们就知道耶路撒冷就是在犹太。如果我们的分析是正确的话,主耶稣来到犹太的一个原因就是要与尼哥底母谈话,向他宣告了人必须经过重生才能进上帝的国,而永生只能来自主耶稣。

当主耶稣完成了这些祂要做的事情以后,祂就带着门徒离开了犹太。

(2) 为了避免加深与犹太人的对立,因为祂的时间还没有到

我们刚才讲到,耶路撒冷就是在犹太,所以犹太教的宗教领袖都在这个地区,而且犹太教的势力在犹太就比其他地方更强。因此我们看到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就派人来责问施洗约翰,他们也差派人来监视主耶稣的行动。

因为在这个时候,主耶稣的时间还没有到,为了避免在这个时候就加深与犹太人的对立,主耶稣就采取了暂时离开的策略来应对当时的犹太宗教领袖和法利赛人。

我们的主是洞察一切的主。祂知道犹太人已经在注意祂了,祂就主动离开这个地方,不要做无谓的牺牲,以待以后再回来。

(3) 因为传福音的需要

我们知道主耶稣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传福音的。“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见马太 15:24)

所以主耶稣在祂传福音的三年时间里,走遍了以色列的全地,而且还走到了被以色列人所看不起的撒玛利亚人中间去传福音。主耶稣没有只是在一个地方传福音,而是走遍各地传福音。

使徒保罗就是按照主耶稣传福音的方式来旅行布道的,当一个地方的建立了,他就启程去开发一个新的地方。所以,在我们的宣教士,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就是“拓荒者” - 到没有教会、没有基督徒的地方去宣教。

我知道有一个宣教机构,(至少他们曾经是这样做的)免费为每一个宣教士发鞋子,穿坏了就到机构来换。因为这个宣教机构告诉每一个宣教士,不只是在教堂里等人们来了才向他们传福音,而是一定要像主耶稣那样走出去传福音。

(4) 为了避免祂的门徒与施洗约翰的门徒之间的摩擦

解经家们认为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为了避免祂的门徒与施洗约翰的门徒之间的摩擦。

在第三章里,我们看到了“约翰的门徒,和一个犹太人辩论洁净的礼”。(见约翰 3:25)我们虽然不能确定是这个犹太人来找施洗约翰的门徒呢,还是施洗约翰的门徒与这个犹太人辩论。

但是无论怎样,他们很可能因为知道主耶稣的门徒也在施洗,所以就在诸如谁的洗礼更有效、除了施洗约翰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其他的人也施洗,之类的问题。

也就是说,有可能因为主耶稣的门徒也施洗,就引起了施洗约翰门徒一些看法。

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主耶稣曾经阻止过祂门徒为众人施洗,圣经在这里只告诉我们,主耶稣带着祂的门徒离开了犹太。

这也告诉我们,在事奉中有可能在传道人之间引起一些摩擦。我们应该从主耶稣在这件事所行之中学习,应该怎样来对待传道人之间的摩擦。

2. 又往加利利去

(1) 又

我们注意到,圣经在这里使用了“又”这个字,表明主耶稣是再一次往加利利去。

我们以前曾经说过,主耶稣在传福音的时候,好像是以迦百农为基地的。很可能,这一次主耶稣也是准备回到迦百农去的。

(2) 又往加利利去

我们刚才说了,主耶稣离开犹太的一个可能的理由是为了避免加深与犹太人的对立。也就是说因为犹太人与主耶稣对立,所以主耶稣就离开了犹太,往加利利去了。

如果我们从属灵的角度来看的话,就是由于犹太人的拒绝,加利利人就得福了。同样的,由于以色列人的拒绝,所有的外邦人就得福了。

拒绝主耶稣的后果就是损失,而且是很大的损失;但是某些人的拒绝却让另外一些人得福了。这就是我们在前几次查经的时候一再强调的,我们必须积极地领受上帝的救恩,否则的话,可能从此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IV. 必须经过撒玛利亚

1. 撒玛利亚的地理位置

从地图上看,犹太在最南面,往北就是撒玛利亚,再往北才是加利利。所以从犹太到加利利,撒玛利亚是必经之地。

2. 是不是可以绕道?

实际上,在那个时候,无论是法利赛人还是普通的犹太人都不愿意经过撒玛利亚这个地方。他们都会绕道,从东边经过比利亚和底加波利进入加利利。在地图上,右边那一条深绿色,标有③的线,就表示了他们一般从犹太到加利利的路线。

为什么他们不走直线,走比较短的路程呢?我们需要了解当时犹太人的思想意识。 因为当时的犹太人不会选择这条短的路程,因为走这条近路就会穿过撒玛利亚地区,他们不愿意和撒玛利亚人有任何接触。在耶稣所在的公元一世纪里,撒玛利亚人是被犹太人看不起,被隔离和被憎恶的民族。

而实际上,撒玛利亚人是犹太人与外邦人通婚以后的后代,所以从血统的观点来看,撒玛利亚人不是纯的犹太人,所以犹太人看不起撒玛利亚人,把他们作为外邦人来看待。但是撒玛利亚人认为他们也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也是敬拜耶和华上帝的。对于在宗教信仰上相当接近,却有不同的观点的时候,敌对的情绪发生了。

在当时犹太人的眼里,外邦人都是污秽的,因为外邦人不受割礼,吃不洁净的食物,所以犹太人不愿意与任何外邦人有接触。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不是纯种的犹太人都是外邦人,所以不进入撒玛利亚人的地区,以免被沾染到任何污秽。

3. 是主耶稣决定“必须经过撒玛利亚”

既然在当时普通的犹太人都是绕道,不经过撒玛利亚到加利利去的,为什么圣经在这里反倒说,“必须经过撒玛利亚”呢?

如果从广州到北京,走京广线可能是最近的一条路,乘飞机可能是最快的一个方法,但是如果你有时间,也有资金,你可以到上海绕一圈,也可以到西藏拉萨绕一圈,甚至到世界各地绕一圈再到北京,不是说条条大道通北京的吗?

所以从这个观点出发,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应该有很多条路来走的。

但是圣经在这里偏偏说,“必须经过撒玛利亚。”我们说,这是主耶稣的决定,祂决定必须经过撒玛利亚;并不是当时的地理条件限制祂必须经过撒玛利亚的。

在后面的经文里,我们就知道主耶稣有一个属灵的使命需要到撒玛利亚去。

V. 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

1, 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

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主耶稣是走哪一条路到叙加的,在上面地图上有人用一条浅绿色和红色的线画了一条从耶路撒冷到叙加的线,标有⑦和⑧,但是这一条线只是示意而已,并非主耶稣确实是这么走到叙加的。

2. 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

(1) 雅各和他的儿子约瑟

这里的雅各和约瑟是指谁?

这里的雅各应该就是指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也就是后来改名为以色列的那一位。

雅各有十二个儿子: 流便、西缅、利未、犹大、但、拿弗他利、迦得、亚设、以萨迦、西布伦、约瑟、和便雅悯。这十二个儿子就是以色列民的十二个支派。

第十一个儿子约瑟就是后来在埃及成为宰相的那一位。所以他最后是得到到了两份的家产给了他的两个儿子,以法蓮和玛拿西。

(2) 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

圣经曾经记载了雅各在迦南买了一块地。“雅各从巴旦亚兰回来的时候,平平安安地到了迦南地的示剑城,在城东支搭帐棚,就用一百块银子向示剑的父亲,哈抹的子孙买了支帐棚的那块地,”(见创世 33:18~19)

在我们刚才给大家的地图是一张地区图,所以里面的城市基本没有。现在我们再给大家一张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示剑在哪里了。

在这一张地图里,我们可以看到示剑和叙加的位置了。叙加是在示剑的东南面。圣经在《创世记》里告诉我们,雅各在示剑的东面买下了一块地,所示在今天所查考的圣经中,就告诉我们,叙加是在“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

VI. 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

1. 在那里有雅各井

(1) 雅各井

圣经仅仅在这里提到了“雅各井”,因此我们就无法知道更多有关这口井的具体位置和也不能在圣经里找到任何进一步的资料。

既然圣经有记载,那就告诉我们在叙加附近必定有这样一口井。

同时我们也知道,整个以色列是处在沙漠地带,水源是非常宝贵的。而且如果这是一口以亚伯拉罕之孙子雅各的名字来命名的井,一定是一口由上帝所赐的井,因此这一口井应该至今还存在在这个沙漠之地。

(2) 雅各井的近况

根据我们现在可以查到的资料,这一口雅各井仍然存在,而且还是可以打水的,并且是一口很出名的井。

这一口井不仅保存着希伯来文的名字:באר יעקב,也有阿拉伯文的名字:بئر يعقوب。但是现在也有人称这一口井为“叙加井”。

上图就是现在仍然可以参观之雅各井的一张照片。(该照片来自网络)

雅各井是一口从坚硬的岩石中凿出的深井。根据在 1935 年所进行的测量中,人们发现井深四十一公尺。如果以三公尺高为一层楼的高度的话,四十一公尺就相当于一栋十四层的大楼的高度了。所以这是一口非常深的井。

根据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在公元 384 年的时候,人们就盖了一座十字形的礼拜堂。但是这个礼拜堂在 1099 年的时候被毁了。在 1175 年,人们又在这个地方建立了一座礼拜堂,但是在 1187 年因为战争被毁了。一直到 1860 年东正教获得这一块地,就再一次在这个地方建了一座礼拜堂,但是在 1927 年,因为地震毁坏了。但是人们还是想方设法把这一座礼拜堂恢复原状。

这一口井现在是在雅各井圣弗蒂妮教堂”(The Greek Orthodox St. Photini Church at Bir Ya'qub)內,可以供人参观。如果有机会到以色列参观的话,可以去参观雅各井。

2. 耶稣因走路困乏

为什么主耶稣也会感到困乏?

(1) 主耶稣是 100% 的神,也是 100%的人

我们在前几次的查经中一直在强调,主耶稣是“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参见约翰 3:13)而且“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见腓立比2:6~8)所以祂也会困乏,祂也需要睡觉。(参见马可 4:38)

(2) 身体上的困乏不是罪

身体上的软弱和困乏都不是罪,是人的体力问题;人都会肚子饿,主耶稣也会饿。(参见马太 4:2)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很正常的。主耶稣不掩饰祂的这一些感受,我们基督徒也不需要掩饰。

我的一位好朋友,他太太离开了世界。他觉得他是个基督徒,他的一家也都是基督徒,所以他就告诉他的孩子们不要哭,因为她是回到了天家。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当我们失去了一位亲人,我们都是有感情的,在这个时候因为对亲人的留恋,哭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需要掩饰。因为当主耶稣知道拉撒路死了以后,主耶稣也动了感情。“马利亚到了耶稣那里,看见祂,就俯伏在祂脚前,说,主阿,袮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耶稣看见她哭,并看见与她同来的犹太人也哭,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便说,你们把他安放在哪里?他们回答说,请主来看。耶稣哭了。”(见约翰 11:32~35)

在我们教会的肢体里,如果有一位弟兄姊妹失去了亲人,如果他哭了,我们应该与他同哭。因为圣经教导我们,“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见罗马 12:15)

我们肉身的感受不需要掩饰。

3. 就坐在井旁

不掩饰自己身体上的软弱,不仅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而且常常是可以让其他人有机会实践爱人如己的计划。

主耶稣就坐在这雅各井边。好像主耶稣这样做就是因为祂困乏了,所以祂需要坐在这井旁休息。但是,当我们读到下面的经文时,我们就知道主耶稣坐在这井边是另外有其他的目的的。

我们应该知道,上帝是不会浪费时间无所事事的,祂每做一件事情,哪怕是那些我们看来是无作轻重的小事,上帝都有祂的计划和目的。

4. 那时约有午正

其实这是一句很简单的句子,所有的中文翻译都是这么翻译的。

因为有不少传道人和一些弟兄姊妹喜欢查阅圣经的各种版本,希望以此更精确地理解圣经。这是很好的研究态度,但是必须明白当时以色列民的一些生活习惯。

比如,在吕振中翻译的圣经里,在这一句话后面加了一个括号:那时约在午十二点(希腊文作:第六时辰)。而且有的英文圣经就直接翻译为,“It was about [a]the sixth hour.”(NSAB) 意思是:那时约是六点钟。而且有一个注释:Perhaps 6 p.m. 意思是:可能是 18 点钟。

吕振中的这个括号里的内容,和英文圣经中所说的,“那时约是六点钟”,可能会让对当时以色列人生活习惯不清楚的人会感到糊涂。

如果我们看《创世记》所记载上帝创造宇宙万物的时候,我们就发觉圣经是写成,“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参见创世 1:5)“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参见创世 1:8)......

都是写成,“有晚上,有早晨,这是......”。这么看来,圣经里的一天是从晚上开始的,而不是我们现在所执行的一天是从半夜零点开始的。

以色列人的一天是从太阳落山开始的,也就是在太阳落山的时候为零点种,等到太阳再出来的时候就是 12 点钟了。以这样计算的方式来表达时间的话,当太阳在我们头顶上的时候就是 18 点钟了。通常我们称 18 点钟为六点钟。

我们知道新约圣经基本是用希腊文写成的。和合本圣经翻译为“午正”的几个字,在原文圣经里(希腊文)是写成 6 点钟的。但是所有的中文圣经里,都是把以色列民使用的时钟概念,转换成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说法,而不是逐字翻译,而是从意义上来翻译。就是以我们可以理解的方式把事情的真实性翻译了出来。所以和合本圣经里就直接用了“午正”。

而吕振中所翻译的圣经比较注重原文的写法,但是又要让我们读圣经的人能够理解,所以他就把原文里所说的六点钟放在括号里了。

和合本圣经是翻译得非常好的,我们绝对相信是上帝的灵与和合本的所有翻译者同在,才翻译得这么完美。和合本圣经也是所有华人教会所使用的最主要的圣经版本,其他的翻译本都只作为参考。

VII.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学到了什么

  1. 主耶稣不需要有人向祂汇报,祂早就知道一切了。主耶稣告诉我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参见马太 6:8)

  2. 我们对于主耶稣的认识必须是我们自己读经、祷告、敬拜、灵修,花时间与主亲近才能得到的。单纯听听道,很难与主有亲密的关系。

  3. 主耶稣为了传福音到处奔波;哪怕是犹太人不愿意去的地方,祂也照样带着祂的门徒进去。

  4. 我们不需要掩饰我们人体的软弱和困乏。流露出我们身体的软弱和困乏,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更要“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所以可以表达我们的喜乐,也可以表达我们的哀痛。

  5. 上帝赐给我们的恩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就像雅各井,至今仍然可以打水一样。

  6. 我们应当学主耶稣的样式,到各处去传讲福音。

www.salt-and-light.org/BSR/John-4-1-6.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