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imothy 4: 09~13

提摩太后书 4: 09~13

9 你要赶紧的到我这里来。10 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11 独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传道或作服事我)12 我已经打发推基古往以弗所去。13 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


在这段圣经里,我们看到使徒保罗的团队里有人事变动,虽然离开和邀请加入各种情况都有,但是其中的一些变动可能是使徒保罗的安排。很可能使徒保罗在离世之前,按照上帝的旨意为今后使徒保罗不在的情况下,对他当时所带领的团队里,所有工作的人事安排就需要作一些调整。

I. 你要赶紧的到我这里来。

1. 显然,这一句话是对提摩太个人的吩咐,不是对众人,也不是对我们的吩咐。

我们说这是吩咐,因为从字面上来看,无论如何没有请求的意思。而且使用了“赶紧”这个词,我们就可以确信这是吩咐了。

我们认为使徒保罗对提摩太这样的吩咐是基于他与提摩太的属灵关系和父子关系(参见提前1:2和1:18)。

2. 有人认为使徒保罗这样的吩咐是没有理由的

在我们一开始查考《提摩太前书》的时候,我们讲到了从十九世纪初开始,有人提出《提摩太前后书》不是使徒保罗所写的看法。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使徒保罗与提摩太谈论一些他们之间的私人问题,这完全证明了这书信真是使徒保罗所写。

但是反对派又提出一个问题:使徒保罗在这信里十分强调要提摩太注意阻止传异教的人,既然使徒保罗那么关心以弗所的教会,他怎么在当时交通那么不便利的情况下,要提摩太到罗马来呢?按照当时的交通状况,从以弗所到罗马来回一次至少要几个月的时间。何况使徒保罗即将被处死,吩咐提摩太赶来不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要求。

反对派的问题貌似有理,如果不仔细查考圣经,就会被这种人所提的问题迷惑了。我们知道使徒保罗在这封信一开始的时候,就深切地表示要见提摩太的面,“我感谢神,就是我接续祖先,用清洁的良心所事奉的神,祈祷的时候,不住地想念你,记念你的眼泪,昼夜切切地想要见你,好叫我满心快乐。”(参见提后1:3~4)既然使徒保罗关在监狱里,没有行动的自由,所以这里的吩咐提摩太来罗马,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完全与前文有联系。

使徒保罗自知在世已经时间不长,而且是关在监狱里,对于这样一位被监禁的老人,极力想见自己精心培养的后辈是无可非议的,也是极容易理解的。

根据本章第十六节的描述,使徒保罗也只是经过了初审而已,至于什么时候进行复审也没有人知道,可能会有较长的等待时间。另外,如果教会有问题的话,也不是单靠牧师时刻不离开教会就能解决问题的。况且,使徒保罗在吩咐提摩太来罗马的时候,已经打发推基古到以弗所去,并不是让以弗所教会没有领导人,使徒保罗是作了安排的。

但是我们认为使徒保罗要提摩太来很可能是要向提摩太面授机宜,特别是对那几个传异教的人如何对待等细节的问题。因为当时的信不像现在有法律保护信件内容。现在的法律规定,只有收信人才可以拆信封,未经收信人同意,私自拆他人的信是犯法的。当时的信常常被传阅,特别是使徒保罗从监牢里送出来的信,就更有可能被一些人先拆看了。也就是因为信件常常被传阅,使徒保罗的很多书信才会记录在圣经里。

所以我们认为,从使徒保罗的个人原因,从对提摩太应该如何带领以弗所教会的细节,使徒保罗都有吩咐提摩太来的他那里的理由。

II. 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

使徒保罗在这一节圣经里,分别对三个同工写了三句话。

1. 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

(1) 底马是谁?

底马显然是使徒保罗的同工。除了在这里记载了他以外,圣经还有两处也记载了他的名字:

使徒保罗在《歌罗西书》里说,“所亲爱的医生路加,和底马问你们安。”(见歌罗西4:14)

使徒保罗在《腓利门书》里说,“与我同工的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也都问你安。 ”(见腓利门1:24)

使徒保罗既然在这两本书里提到底马,可见这两个教会的人都知道底马,否则就没有特别提到底马对这两个教会的问候。如今使徒保罗也向提摩太提起底马,可见提摩太也知道底马。这就告诉我们,底马不是短时间跟随使徒保罗的,他至少曾在这三个教会里与使徒保罗一起事奉过。也就是说底马在使徒保罗第一次被关在监狱里的时候,底马是与使徒保罗在一起的,甚至在使徒保罗第二次坐监狱的初期底马也是与使徒保罗在一起的。根据使徒保罗在这封信里这么说来看,底马应该才离开不久。

(2) 贪爱现今的世界

人很容易贪爱世界;贪爱世界也是魔鬼撒旦对人攻击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主耶稣基督在旷野受到魔鬼撒旦的试探的时候,魔鬼撒旦的三个试探中就要一个是以世界的权柄荣华作为诱饵的。如果按这个比例来说,魔鬼撒旦的引诱有三分之一是通过这个世界上的权柄荣华来攻击我们的。

“魔鬼又领祂上了高山,霎时间把天下的万国都指给祂看。对祂说,这一切权柄荣华,我都要给你。因为这原是交付我的,我愿意给谁就给谁。你若在我面前下拜,这都要归你。耶稣说,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上帝,单要事奉祂。”(见路加4:5~8)

主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祂有能力抵挡魔鬼撒旦的引诱,但是我们是软弱的,基本是经不起引诱的,所以普通的人要逃避魔鬼撒旦的引诱,就如圣经里所记载的约瑟那样。

“这事以后,约瑟主人的妻以目送情给约瑟,说,你与我同寝吧。约瑟不从,对他主人的妻说,看哪,一切家务,我主人都不知道。他把所有的都交在我手里。在这家里没有比我大的。并且他没有留下一样不交给我,只留下了你,因为你是他的妻子。我怎能作这大恶,得罪上帝呢?后来她天天和约瑟说,约瑟却不听从她,不与她同寝,也不和她在一处。有一天,约瑟进屋里去办事,家中人没有一个在那屋里,妇人就拉住他的衣裳,说,你与我同寝吧。约瑟把衣裳丢在妇人手里,跑到外边去了。”(见创世39:7~12)这里记载了约瑟对付引诱的方法是逃跑。

我们说,不要自己逞能,逃跑不是胆小不敢作斗争,逃跑是对付引诱的一个好办法。

最近,我们看到在中国查出了那么多的贪官,有的被抓蹲监狱了,有的自杀了。这些人岂不是因为贪爱世界,才走到这么可怕的地步吗?如果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知道应该拒绝引诱、逃跑,就不会在罪里陷得那么深了。

(3) 离弃我

圣经没有记载底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加入使徒保罗的旅行布道,但是在这里记载了底马离开的时候,也就使徒保罗即将殉道的时候,事实上使徒保罗很需要有人在身边的时候,底马离开了。

对于底马的离开我们要很仔细地来看一看。

A. 我们刚才已经讲过,底马不是才来加入使徒保罗的旅行布道的。他跟随使徒保罗有一段时间,以至于至少三个地方的教会都知道他,而且使徒保罗也在他的书信中乐意转告底马的问候。可以说底马原来是使徒保罗的一位很重要的帮手。

B. 底马离开使徒保罗的原因是“贪爱现今的世界”。

他的离开不是简单地因为胆小拍吃苦,因为他曾经经历了与使徒保罗的第一次监狱生活,在那个时候他却没有离开使徒保罗。所以他的离开也不是因为信心不足。

我们说每一个基督徒都有信心软弱的时候。信心软弱并不是一件那么可怕的事。因为我们虽然信心有软弱的时候,但是我们还是走在主耶稣基督的正道上,没有与魔鬼撒旦同流合污。而且靠着圣灵的提醒和上帝的恩典,我们的信心可以坚强起来。

但是底马离开的原因是“贪爱现今的世界”,这就不是信心不足的问题了,而是中了魔鬼撒旦的诡计,或者心中的老我在接受主耶稣为救主的时候没有被钉死,久而久之就回到原来的处境了。

圣经教导我们,“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见约一2:15)

主耶稣教导我们,“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见马太6:24)主耶稣又教导我们,“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见马太6:21)一个人时时刻刻关注的,就是他心里所挂念的。如果一个人时时刻刻想到上帝,他一定会花时间来看圣经;如果一个人就是想要发财,他的所做所为必定都是与钱有关。

一个人如果贪爱这个世界上的钱财,什么样的坏事他都有可能作出来。

出卖主耶稣的犹大,不就是为了那三十块钱,竟然把主耶稣给卖了。(参见马太26:14~15)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贪爱现今的世界”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C. 为什么底马没有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离开使徒保罗,而在这个时候离开?

使徒保罗在这里说,“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这话实在是说出了底马离开他的根本原因,是因他那隐藏在里面贪爱世界的心还没有除去。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爱世界的心藏在我们心里,我们就一定不会为主作工,一定不会为主受一点苦。如果你心中隐藏贪爱世界的心,你还可以为主作一点儿工、受一点儿试炼的。但是,这种试炼并不会叫你真正接受到很大的打击;或许还能够增加你很好的名声,又叫人更尊敬你,像这样的苦,虽然有爱世界的心,仍然能承受得起。

底马跟着使徒保罗第一次在罗马坐监的时候,并没有甚么生命的危险,也不可能受到甚么连累,使徒保罗也深信自己一定会得释放。这样,底马跟着使徒保罗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危险,而且又可以得到很好的名声;因为他陪着使徒保罗坐监,在人前显出他是使徒保罗忠心的同工。可是这次使徒保罗再到罗马坐监的情形就不一样了,这次的试炼是真正的厉害的,是要你性命的!当这为主殉道的真正试炼来到时,底马怕自己受牵连就担当不起;看到情势不好,便把保罗撇下,自己往帖撒罗尼迦去了。

今天,如果你觉得你是在主的工场上事奉主,但是一面却存着爱世界的心,我们在这里诚恳地劝你,一定要以底马作鉴戒。因为,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思意念,你只可以受一点表面的痛苦、贫穷,叫人觉得你在为主受苦,让人觉得是一个肯牺牲自我的好基督徒,并且也肯与主所使用的仆人在一起工作;但如果你没有丢弃那爱世界的心,那么你总有一天,当那像火一般实际的考验临到的时候,当你遇见生死存亡的考验时,你将要像底马那样站立不住而逃跑!

(4) 往帖撒罗尼迦去了

我们知道圣经里有使徒保罗所写的“帖撒罗尼迦前后书”,但是帖撒罗尼迦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为什么底马要到帖撒罗尼迦去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帖撒罗尼迦这个城市有一定的了解。

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王国的首都,早在公元前2世纪建造第一个围墙,围成一个大广场,和当时所有其他希腊城市一样,是马其顿王国内的自治部分,设有自己的市议会,作为國王的代表,国王可透過市議會介入該城的內部事務。

马其顿王国衰落以后,帖撒罗尼迦在公元前168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城市。同时,帖撒罗尼迦发展成一个重要的贸易交汇点,因为有重要的公路在哪里相交:有一条罗马道路连接拜占庭(后来的君士坦丁堡)和第拉希(今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所以这里是便於发展欧洲和亚洲的贸易要地。由于该城在商业上的重要价值,罗马人在此建造了巨大的港口——著名的“洞穴港”(Σκαπτός Λιμήν),支持该城的贸易直至十八世纪。

从商业角度来看,帖撒罗尼迦是一个经商宝地,难怪底马选择了帖撒罗尼迦作为他向往之地,离开了事奉上帝的真道,去追求现今世界的荣华富贵了。

当时的帖撒罗尼迦就已经有一个犹太人居住地,建立于公元第一世纪,也是基督教的早期中心。使徒保罗曾在第二次传道行程中在该城最大的犹太会堂讲道,建立了一个早期教会的根基。保罗曾写过两封书信给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这就是新约圣经中的《帖撒罗尼迦前书》和《帖撒罗尼迦后书》。

底马所去的帖撒罗尼迦有一个很重要的教会,但是底马是为了现今的世界而到帖撒罗尼迦,而不是为了到那里的教会去事奉。

自从底马离开了使徒保罗,圣经里再也没有提起底马了,虽然在帖撒罗尼迦有教会,再也没有底马的影子了。

2. 革勒士往加拉太去。

我们不知道革勒士是谁,因为这个名字我们只在这一节经文里看到,没有在圣经的其他地方找到。

不过,根据教会的传统记载,革勒士后来到了现今法国里昂城附近传福音,建立了教会。加拉太若指亚洲的加拉太则是保罗第一和第二次旅行布道时所到过的地方(参见使徒行传13:14,16:6)。但是,有些抄本则写着“高卢”,即现今欧洲的法国地带。

有几位古代的教父,包括著名教会历史学家优西比乌(Eusebius)都认为是指欧洲的高卢地带。因为第一世纪时,当地也称为“加拉太”。这就是说,教会已经渐渐由罗马发展到欧洲西部,而革勒士似乎是从罗马奉使徒保罗差派前往当地去的。

当然以上的说法只是教会的传统记载,没有圣经记载的根据。无论革勒士是到亚洲的加拉太,还是到当时称为加拉太的现在的法国里昂,他都是走在传扬基督福音的道路上,踏着使徒保罗所走过的旅行布道的路程,继续传布上帝的救恩。

3. 提多往挞马太去。

提多在圣经里有较多的描写,从《使徒行传》、《哥林多后书》、《加拉太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都有描写。

使徒保罗是这样称呼提多的,“现在写信给提多,就是照着我们共信之道作我真儿子的。愿恩惠平安,从父上帝和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见提多1:4)除了提摩太,使徒保罗也称提多为他的真儿子,可见使徒保罗与他在属灵方面的关系也是很亲近的。

挞马太是什么地方?

使徒保罗曾经这样说过,“除了基督藉我作的那些事,我什么都不敢提。只提祂藉我言语作为,用神迹奇事的能力,并圣灵的能力,使外邦人顺服。甚至我从耶路撒冷,直转到以利哩古,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见罗马15:18~19)

从这段圣经来看,以利哩古是使徒保罗旅行布道时走到的最远的一个地方。查了一下资料,提多所去的挞马太是以利哩古的一个省,在现在的意大利阿得里阿海(Adriatic)东边,也就是巴尔干半岛西部,即南斯拉夫一带。

至于提多是什么时候加入使徒保罗的团队的呢?根据使徒保罗给提多的信,“我打发亚提马,或是推基古,到你那里去的时候,你要赶紧往尼哥波立去见我。因为我已经定意在那里过冬。 ”(见提多3:12)很可能提多就是在那年的冬天,在尼哥波立与使徒保罗汇合的。然后他们一同北上到以利哩古的挞马太传福音。以后保罗被捕,解到罗马,提多也跟使徒保罗到罗马。只因使徒保罗知道自己快要为主殉道,挂念挞马太的教会,而挞马太的教会需要有人主持,所以在未死之先,差遣提多到那边去。

4. 使徒保罗在这里对于底马描写,与对革勒士和提多的描写是完全不同的。

(1) 对于底马的描述是批评加惋惜,因为一个受使徒保罗训导多年,也是一位曾经一起事奉上帝多年的仆人,因为没有战胜老我,反被老我胜过,这怎么不能使使徒保罗痛心和惋惜吗?

作为一个传道人人,对于自己所带领的弟兄或者姊妹,没有能够战胜邪恶,反被邪恶所胜,又有哪一个教牧人员会不感到痛心呢?

另外,我们再想一想,上帝看着这样的情况岂不是更加痛心?对于这样一个人,耶稣基督的血竟然是白流了。为了世界上暂时的安逸,有人竟然会放弃永远的快乐。

一个信徒,甚至像底马一样是使徒保罗的一个同工,原来好像是撇弃一切跟从了主,但中途转离了上帝的正路,被魔鬼撒旦引诱走上歧途,去贪爱现今世界,离开了主,这有什么后果呢?我们是不是记得主耶稣的教导:“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上帝的国。”(见路加9:62)使徒保罗在前面曾经讲到公义的冠冕和上帝的赏赐,但是对于一个“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人,不要妄想得到公义的冠冕或者上帝的赏赐了,因为连进上帝的国都成问题了!

(2) 对于革勒士和提多,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景象。

使徒保罗在这里用同样的口气来描述革勒士和提多的前程,显而易见他们两个人是按照使徒保罗的差遣前去传福音、带领教会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人走歪了路,但是有两个人继续走上帝的正道。我们的心稍微可以平静一些。

但是,使徒保罗三次旅行布道,加上最后一次以囚犯的身份继续做传福音的工作,听过他传道的人可谓成千上万,但是又有多少人愿意站出来继续主耶稣在两千年前所交托给我们的责任呢?有几个人呢?

难怪先知以赛亚说,“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 (参见以赛亚6:8)我们是不是看到上帝对绝大部分人不愿意听从祂的吩咐是多么的惋惜?

III. 独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传道或作服事我)

1. 独有路加在我这里。

(1) 这里所说的路加就是写《路加福音》的路加,也就是使徒保罗称为“亲爱的医生路加”。(参见歌罗西4:14)

使徒保罗虽然没有说明为什么路加一直与他在一起,圣经也没有记住路加是怎么样加入使徒保罗的团队的。在使徒保罗的晚年,除了彼此之间深挚的友谊之外,极可能保罗还需要路加在医疗上的照料。

路加在圣经里是一位很特殊的人物,他除了写了《路加福音》以外,还写了《使徒行传》。虽然整本圣经对路加这个人的记载却非常少,但是他所写的那两本书却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尊贵的资料。

(2) 独有路加在我这里

在这里使徒保罗使用了“独有”这两个字来描写他在孤独时的朋友。

上帝真的是很奇妙的。使徒保罗处在这个时候的境况不是很好,底马的出走,对使徒保罗无疑是一个打击,而为了上帝的工作,使徒保罗又差遣了他的得力帮手革勒士和提多到不同的教会去事奉,上帝却差派路加自始至终陪伴着使徒保罗。我们刚才说,在圣经里我们没有找到为什么路加一直与使徒保罗在一起,看来这就是上帝的安排,不让使徒保罗的身边没有可靠的同工。

2. 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

(1) 马可是谁?

从圣经上来看,马可好像不是他的真名,因为圣经是这样记载的:“想了一想,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见使徒行传12:12)这一节圣经不仅告诉我们他的真名是约翰,只是大家都称他为马可而已,我们也知道他的母亲是马利亚。

可能他们这样的称呼就像以前中国人不仅有名,还有字和号,比如,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所以对同一个人可以有几个不同的称呼。

根据圣经的记载,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与我一同坐监的亚里达古问你们安。巴拿巴的表弟马可也问你们安。(说到这马可,你们已经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们那里,你们就接待他。)”(见歌罗西4:10)

(2) 马可与使徒保罗的关系

使徒保罗至少曾经有过一段时间与马可的关系不好。事情是这样的,“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作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见使徒行传15:36~40)

那一次为了马可,使徒保罗与巴拿巴不仅有争论甚至两人彼此分开,可见那一次的争论是很严重的。而这一次的争论的交点就是是不是要带马可一起去传福音。可见当时使徒保罗对马可是极不认同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使徒保罗绝不会与巴拿巴发生争论,因为使徒保罗与巴拿巴两人的关系是极其亲密的。(参见使徒行传9:26~28,13:2~3)

(3) 要把马可带来

根据《歌罗西书》4:10的话语,使徒保罗与马可的关系不仅已经和解,而且在使徒保罗第一次坐监狱的时候,马可至少有经常去探望使徒保罗,不然的话,使徒保罗不可能在给歌罗西教会写信的时候代替马可问安。

在这里,使徒保罗要提摩太把马可带来,可见马可不是在以弗所也必定是在以弗所附近。

从这一节的下面一句话来看,马可必定是在做传福音的工作。所以我们所这个时候的使徒保罗已经对马可的行为不再有任何的异议了。我们认为,虽然圣经没有告诉我们马可是怎么样才转变的,但是我们认为,除了上帝的能力以外,马可自己选择要听上帝的话是最主要的,此外也应该包括巴拿巴在带领马可一起事奉上帝的时候对马可的身教和言教。

一个基督徒虽然接受主耶稣基督为自己的救主,但是还是会有跌倒的可能性,即使是使徒彼得还有三次不认主的时候,使徒保罗也有失败的时候。失败、跌倒并不是那么可怕的,可怕是不愿意回头,可怕的是不愿意回到主耶稣面前认罪悔改。

主耶稣基督在浪子回头比喻里(参见路加15:11~32),清楚地告诉我们,哪怕是一个浪子挥霍了天父给他的一切,但是只要真心悔改,上帝不仅欢迎,而且还会恢复他儿子的名分。

马可与底马形成明显的对比,同样是中途离开,马可就以从新回到上帝的正道的实际行动博得了使徒保罗的信任,而底马从此就从圣经里消失了。

3. 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传道或作服事我)

这是使徒保罗对马可的一句崇高评价 - 马可是一位有助他人传福音的人。

回想当初,使徒保罗拒绝与马可同工,不愿意带着马可去旅行布道,而今却对马可有如此高的评价,这是很多不容易的事。

我们认为这一句话有两方面的意思:

(1) 使徒保罗确认马可是传福音的好帮手。

现在使徒保罗确认马可在传福音上已经有建树,已经在实际的工作中看到了马可的功绩,虽然在圣经里我们没有看到直接的记载,但是从使徒保罗的这一句话里,我们就知道一定有很多称赞马可在传福音方面的话传到了使徒保罗的耳中。

注意到和合本的括号里的注解,传道或作服事我。如果使徒保罗指的是让马可来服事他的话,可见马可是一位愿意服事人的弟兄。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当使徒保罗第二次被监禁的时候,是否还有可能让人来监牢里来服事他。所以我们认为和合本的原本翻译为“传道”是比较合理的。

(2) 使徒保罗表示他以前对马可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当使徒保罗不愿意带领马可去旅行布道的时候,使徒保罗一定是认为马可既然已经有过离开的情况,属于不可药救,所以才不愿意带他一起旅行布道。

这种把人看死的做法显然与巴拿巴愿意拯救犯了错误的人的做法极然不同。很可能是马可知错就改,也可能是巴拿巴默默无声的工作改变了马可,圣经没有清楚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原因,无论是什么原因,马可的言行已经是使徒保罗明白他当初的做法是不对的。

当初,使徒保罗以为不可带马可去,现在使徒保罗写信请提摩太把马可带来,这不仅是对马可表示歉意,而且也是对巴拿巴表示歉意。

基督徒要敢于认错,凡事得罪了人,我们要在上帝面前认罪,也要在人面前认错。这样,在弟兄姊妹之间就能保持合一的心。

IV. 我已经打发推基古往以弗所去。

1. 推基古是谁

推基古并非是犹太人,而是亚洲人。圣经有这样的记载,“同他到亚西亚去的,有庇哩亚人毕罗斯的儿子所巴特,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西公都,还有特庇人该犹,并提摩太,又有亚西亚人推基古,和特罗非摩。”(见使徒行传20:4)

在使徒保罗的书信中,多次提到了推基古:

(1) 对歌罗西的教会

“有我亲爱的兄弟推基古要将我一切的事都告诉你们。他是忠心的执事,和我一同作主的仆人。我特意打发他到你们那里去,好叫你们知道我们的光景,又叫他安慰你们的心。”(见歌罗西4:7~8)

从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几句话里,我们就知道推基古是使徒保罗的一位亲爱的弟兄,也是一位执事,并且与使徒保罗一同作主的仆人,而且他是使徒保罗的传话人。

(2) 对以弗所的教会

“今有所亲爱忠心事奉主的兄弟推基古,他要把我的事情并我的景况如何,全告诉你们叫你们知道。我特意打发他到你们那里去,好叫你们知道我们的光景,又叫他安慰你们的心。”(见以弗所6:21~22)

在这里使徒保罗对推基古的评价又进了一步,这一次使徒保罗不仅评价他是亲爱的弟兄而且是忠心事奉主的弟兄。

(3) 对提多所在的教会

“我打发亚提马,或是推基古,到你那里去的时候,你要赶紧往尼哥波立去见我。因为我已经定意在那里过冬。 ”(见提多3:12)

在这段圣经里,使徒保罗没有对推基古有任何评价。解经家认为有两个可能:

A. 提多对推基古已经十分了解,不需要使徒保罗再作评论;

B. 因为使徒保罗不确定到底是要打发谁去见提多,所以对两人都没有评价。

从上面三段经文来看,我们发现当使徒保罗在书信里提到推基古的时候不仅都是在一本书的最后一章,而且是在整封书信非常接近末了的时候才提到。而且都是说到打发推基古到收信人的那个地方去。

我们知道当时还没有邮局来传递信件,而且使徒保罗的这些书信按我们现在的国家划分都是跨国的,所以有人就认为这些信件实际上是由推基古作为传递人把信件传给收信人的。这就是为什么都是在书信的末了才提到推基古的原因。

我们也知道当时的交通是相当不便利的,国际旅行不仅花时间,而且是有危险的。如果推基古把使徒保罗的书信传递到以上的三个教会,推基古都必须花很多时间在国际旅行上。

其实,无论推基古有没有传递使徒保罗的书信,他都曾经到了这三个教会的地方,加上在今天所查的经文里,推基古又到提摩太那里。可见使徒保罗经常差派推基古到各个教会传达他的信息和帮助那里的教会。

我们知道推基古并不是单身,而且是有儿女的,他并不是可以随意外出旅行的人。因为他是执事,按照圣经的规定,“执事只要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儿女和自己的家。”(见提前3:12)所以,执事应该都是已经结了婚,有孩子的爸爸。

我们在这里就可以想象,在当时的环境下,男人是家里收入的主要来源。作为一个丈夫,怎么可能经常外出为使徒保罗传递书信?

使徒保罗是单身,没有家庭负担可以到处走,旅行布道,推基古怎么可能这样呢?

圣经没有记住推基古的家庭情况,推基古的名字也只有提到了几次而已。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他的家庭一定很支持他为使徒保罗传递信息,为了主的工作,他的家庭原因作出奉献。他必定有一个和睦、一致为传福音而事奉的家。一个人出来为福音工作,实际上是整个家庭在为主做工,来事奉上帝的。虽然,使徒保罗只在这里提到了推基古一个人而已,但是我们知道,推基古必定是由家庭的支持才会有这样长期的事奉。

我们在查这一节圣经的时候,说到了推基古与我们一样,都是亚洲人,都可能是第一代基督徒。我们可以以推基古为榜样,让我们的家成为一个传福音的家。

2. 我已经打发推基古往以弗所去。

在这里使徒保罗使用了“已经”这两个字,可见在他写这一封信的时候,推基古已经离开了罗马,往以弗所去了。换一句话说,在提摩太收到这一封信的时候,推基古应该已经在以弗所了,至少推基古已经在旅途中了。

推基古去以弗所,如同前面说到去三个不同的教会一样都是使徒保罗“打发”他去的,就是使徒保罗安排他去的。

当我们在查第九节的时候,我们就讲到了这一节。使徒保罗要提摩太到罗马来,并不是对以弗所的教会不管了,他派了亲爱的弟兄、忠心事奉主的仆人推基古到以弗所去,显然是要推基古接替提摩太在以弗所教会的工作。而且不至于大创促,因为使徒保罗在写这一封信之前就把推基古派到以弗所去了。

我们知道要接替一件传福音的工作,不是那么简单的,就算是我们平时的工作,如果有人要来接替的话也应该有一个交接期。何况以弗所的教会还遇到传异教的人,情况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就看到使徒保罗有从上帝那里来的智慧,能够很妥善地安排传福音的工作。

传道人做事都必须学主耶稣的样式,事先都有计划,有安排。圣经里虽然没有说主耶稣是如何作安排的,但是我们在祂在世界上所做的事,我们就清楚知道祂的安排是多么的周到详细。

我们就来看一看的五饼二鱼的神迹:

“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天已经晚了,门徒进前来说,这是野地,天已经晚了,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四面乡村里去,自己买什么吃。耶稣回答说,你们给他们吃吧。门徒说,我们可以去买二十两银子的饼,给他们吃吗?耶稣说,你们有多少饼,可以去看看。他们知道了,就说,五个饼,两条鱼。耶稣吩咐他们叫众人一帮一帮的,坐在青草地上。众人就一排一排的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掰开饼,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也把那两条鱼分给众人。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门徒就把碎饼碎鱼,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吃饼的男人,共有五千。”(见马可6:34~44)

我们在这里看到有多少人吃了这五个饼和两条鱼的晚餐?

圣经说,“吃饼的男人,共有五千。”如果我们注意看圣经的话,我们就会发觉跟随主耶稣,要听主耶稣讲道的妇女比男人多的多。圣经里记载了一些法利赛人、文士也来听主耶稣讲道,但是他们基本是来抓把柄的。

所以我们认为,既然男人有五千,妇女就会更多,还有孩子,所以总共一定有一万多人。

根据圣经的描写,这个时候“天已经晚了”,是吃晚餐的时候了。换一句话来说,就是人们的肚子饿了。

设想一下,如果在一个广场上,聚集着一万多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在大家饿的想吃饭的时候,特然有一个人在广场的一个边,大声呼叫说,“饭来了!免费!”你说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我们觉得人们都会争先恐后地拥挤到那个免费供应饭的地方。如果不知道有没有足够的饭的时候,说不准会出现人挤人的情况,

如果我们明白有可能出现这样混乱的局面的话,我们再来看看主耶稣是怎么安排的。

“耶稣吩咐他们叫众人一帮一帮的,坐在青草地上。众人就一排一排的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主耶稣在还没有告诉众人有饼吃之前,就先吩咐众人坐在青草地上。而且是一排一排地坐,每一排的人数也不是随意的,不是一百人一排,就是五十个人一排。

让人们坐下,这就不会出现拥挤的状况了,而且每一排的人数是基本固定的,这又便于统计人数。

这么一看,我们就知道这是安排的很周到的,免去了不必要的混乱和麻烦。况且,主耶稣在祝谢了以后,并没有让众人起来拿食物,而是先“递给门徒”,然后才给众人。这样做的话就非常有次序了。

其实,我们只要看一看上帝的救恩是安排的何等细致,从呼召亚伯拉罕开始,到主耶稣被钉死后复活,在差遣跟随祂的人把福音传开,让万人都可以得救。上帝的工作是经过仔细安排的,我们传福音的工作也是要考圣灵的带领来预备。

V. 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

1. 特罗亚

特罗亚是在什么地方?

圣经里有几处记载了使徒保罗几次到达特罗亚这个地方:

“圣灵既然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他们就经过弗吕家,加拉太一带地方。到了每西亚的边界,他们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他们就越过每西亚,下到特罗亚去。在夜间有异象现与保罗。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保罗既看见这异象,我们随即想要往马其顿去,以为神召我们传福音给那里的人听。于是从特罗亚开船,一直行到撒摩特喇,第二天到了尼亚波利。从那里来到腓立比,就是马其顿这一方的头一个城。也是罗马的驻防城。我们在这城里住了几天。”(见使徒行传16:6~12)

圣经又记载了,“同他到亚西亚去的,有庇哩亚人毕罗斯的儿子所巴特,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西公都,还有特庇人该犹,并提摩太,又有亚西亚人推基古,和特罗非摩。这些人先走在特罗亚等候我们。过了除酵的日子,我们从腓立比开船,五天到了特罗亚,和他们相会,在那里住了七天。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掰饼的时候,保罗因为要次日起行,就与他们讲论,直讲到半夜。我们聚会的那座楼上,有好些灯烛。有一个少年人,名叫犹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保罗讲了多时,少年人睡熟了,就从三层楼上掉下去。扶起他来,已经死了。保罗下去,伏在他身上,抱着他,说,你们不要发慌,他的灵魂还在身上。保罗又上去,掰饼,吃了,谈论许久,直到天亮,这才走了。有人把那童子活活地领来,得的安慰不小。”(见使徒行传20:4~12)

使徒保罗在特罗亚是让一个死人复活了。

当我们在查考《提摩太后书》1:13~15的时候,有一张使徒保罗三次旅行布道的地图。我们我们再看一下这张地图的话,第19就是特罗亚。

2. 加布

加布是谁?

我们也不明了加布是谁,因为我们仅仅在这里看到这个名字,没有在圣经的其他地方找到这个人。

根据这一节圣经,我们可以知道加布是住在特罗亚的居民,我们也从这一节经文里可以看到加布与使徒保罗一定有很密切的关系。使徒保罗把他的一些很重要的东西都留在加布的家里,很可能是因为使徒保罗在第二次被捕之前就住在加布的家里,而第二次被捕发生的非常突然,以至于使徒保罗就把这些东西都留在加布那里了。

3. 现在我们来看看使徒保罗所留在加布家里的东西:

(1) 外衣

中文圣经都是翻译为“外衣”,但是英文圣经里,基本都是用 cloak 来表示,而是“斗蓬, 宽大外衣, 掩盖物”的意思。

查考了一些资料,基本认为不是一般中国人所认为的那种外衣,也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斗篷,而是像一块又大有厚的毯子,然后在中间挖一个洞,可以把头套进去,把这块毯子披在身体的前后。如果讲究一点的话,就把两边稍微缝住。下图可以显示一个大概。

估计,使徒保罗在监牢里又冷又湿,这外衣既可以穿,又可以当被子盖。而且根据第二十一节,冬天就要来临,在监狱里的使徒保罗一定希望靠这件外衣御寒。

这就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使徒保罗并没有太多的衣服,有了这样一件外衣就会让他惦记,有了这外衣才能过冬。

这就告诉我们,像使徒保罗这样的一个传道人,过得是很贫穷的生活。我们的主耶稣在世的时候,也是如此。主耶稣说,“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见马太8:20)

圣经告诉我们要这样求告耶和华上帝,“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上帝的名。”(见箴言30:8~9)

所以,使徒保罗处于这样的处境下,他告诉我们,“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见提前6:8)

(2) 那些书

以我们的眼光来看,所谓“书”,必定是由纸所装订而成册的,但是查考造纸的历史,发觉蔡伦造纸是在公元105年,即汉和帝元兴元年被皇帝确认以后,才慢慢传开的。所以当时使徒保罗所具有的“书”一定是写在很粗糙的“纸”上面的,那些“纸”一定不是我们现在的纸,估计都是所谓的”纸莎草纸“。即使是那样粗糙的纸,在当时也一定是很昂贵的,所以那时候的“书”一定也是很贵重的东西,不是那么重要的东西是不可能写在纸上作为记录的。

使徒保罗把一些书留在加布的家里了。这是一些什么书呢,即使是在被囚之日不仅是随身所带,而且在监牢里还时刻想念这些书?

虽然圣经没有记载是什么样的书,我们也无法查明这是一些什么书。但是我们不难设想,能让一个传道人这么念念不忘、时时刻刻想要研读的,一定是有关真理的书籍,不可能是其他什么书。

而且当时所谓的“书”与我们现在的书有很大的区别,我们来看一段经文,“耶稣来到拿撒勒,就是祂长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祂平常的规矩,进了会堂,站起来要念圣经。有人把先知以赛亚的书交给祂,祂就打开,找到一处写着说,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于是把书卷起来,交还执事,就坐下。会堂里的人都定睛看祂。”(见路加4:16~20)

根据这段经文,我们可以知道在当时的会堂里是有经书的。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那样,只有珍贵的资料才会写成书。圣经是抄写成书,可以供人阅读。因此我们就知道,在主耶稣在世界上的那段时候旧约圣经已经有书了。这里是说,“于是把书卷起来”,所以那个时候的书成卷的,而不是装订成册的。很可能在那个时候,刚刚会制造很粗糙的纸莎草纸,名贵的纸必定用在珍贵的资料上。

从一个角度来看,使徒保罗有珍藏的书必定是圣经,或者是与各个教会联络的信件。所以我们说,使徒保罗不仅是到处传福音,他也抓紧每时每刻学习上帝的话语。

使徒保罗的灵性程度应该是很高的,但是他还是时刻不停地要研读上帝的话语,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都应该好好地读上帝的话语。

(3) 皮卷

皮卷就是是羊皮卷(Parchment)。

按照历史记载,使用羊皮来记录重要事项是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的。很多古代的圣经就是用羊皮来抄写的,而在1948年所发现的“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死海古卷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希伯来文圣经抄本(旧约),除了圣经《以斯帖记》以外的《旧约全书》的全部内容都能在死海古卷中找到,并且还含有一些今天虽然被天主教承认、但被我们基督教认为是外典(包括次经及伪经)的经卷,和一些不是圣经的文献。这些抄本都是抄在处理过的羊皮上,称为羊皮卷或者皮卷。

死海古卷是在公元1947年的死海附近的库姆兰(Khirbet Qumran,或译昆兰或坎峦)出土,因此被命名为“死海古卷”。古卷主要是羊皮纸,部分是纸莎草纸。抄写的文字以希伯来文为主,当中也有少数由希腊文、亚兰文、纳巴提文和拉丁文。 考古学家一般认为这是在公元66年至70年,犹太人发动了反对罗马帝国的大起义,失败以后就被被罗马大镇压,犹太教文化面临灭顶之灾,于是一些犹太教的信徒将古卷埋在死海附近干燥的地方,以求保全本民族的信念。

至于这些古卷到底是什么时候抄录的,各考古学家众说纷纭。显然抄录这些经文的日期比埋藏的时间早很多,不少考古学家认为是公元前二世纪所抄的。

而死海古卷的发现,好像是非常偶然的事。当时有个名为默罕默德.德哈巴的貝都因牧羊人,为了寻找他一只迷失了的羊,看到山里有一个山洞,就往里面扔石子,希望把躲在里面的羊赶出来。结果他没有听到羊叫,反而听到打破罐子的声音。他走进山洞,发现了十个圆柱形的罐子。其中八个是空的,一个里面全是泥土,一个里面装着3卷古手抄本,2卷由麻布包起,其後,貝都因人在山洞之中又發現另外4卷手抄本。因為古卷保存在瓦瓶之內,所以古卷大多是完整。

死海古卷由此发现。在我们的网页上有对死海古卷如何发现有详细的介绍,地址是:http://www.salt-and-light-aa.com/christianity/bible/dead-sea-scrolls 欢迎查看。

我们认为死海古卷的发现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虽然从人的眼光来看,好像是偶然的。因为我们不认为有偶然的事,一切事情的发生至少是在上帝的允许之下。我们不相信上帝不允许的事情会发生。

死海古卷的发现与以色列的复国的日子非常接近,死海古卷的发现,一定增强了以色列人对上帝的信心,他们一定会按圣经所说的,到那日“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参见罗马11:26)

死海古卷的发现,也就告诉我们在使徒保罗的时代,确实是有羊皮卷。但是我们不确定使徒保罗所要的羊皮卷上面写的是上面内容。不过,我们知道一点,当时处理过的羊皮要比纸莎草纸昂贵很多,所以可以断定,抄在羊皮上的内容一定比抄在纸莎草纸上的内容更重要,所以我们认为,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说的皮卷一定是圣经。

4. 这一节圣经由三部分组成,分别要提摩太带三件物品。

第一部分是关于那件外衣,第二部分是关于书,第三关于是关于那皮卷。但是我们发觉使徒保罗对着三件物品的提法是不一样的。

(1) 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

这一句话的重点是告诉提摩太那件外衣在哪里,至于提摩太是不是必须带来?好像不是那么必须,因为使徒保罗说,“可以带来”,他没有说,“你必须带来”,所以提摩太也可以理解为“可以不带来”。因为对于“可以”是有选择余地的。

如果可以不带来,是不是使徒保罗在监狱里很舒服,过冬不冷?我们认为使徒保罗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认为他要表达这三件物品对他的重要性的不同。

我们在其他的翻译本里,没有看到“可以”这两个字,这仅仅在和合本里有这两个字。所以很可能在原文中也没有“可以”这两个字。但是即使没有“可以”这两个字,至少使徒保罗也没有说“必须”。

(2) 那些书也要带来。

对于那些书,使徒保罗是用了“也要带来”。

我们觉得这里的“也”,就把前面的一项,就是那外衣与书并列了。所以这两件物品对使徒保罗来说是一样重要。

我们在讲到书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些书一定是记载了一些重要的内容,有可能是旧约圣经,也有可能是使徒保罗与各教会的通信或者是其他什么文件。

从使徒保罗把他的外衣和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看,有可能那些书中并不都是圣经。

(3) 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

显然,使徒保罗把这些皮卷是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因为他用了“更要紧”来描述那些皮卷。这就让我们确信这些皮卷一定是圣经。

从使徒保罗描写这三件物品的主次关系,我们就看到使徒保罗是怎样生活的。

那件外衣是有关使徒保罗的生活的 - 这对他过冬是有极大的关系的;如果我们的分析是正确的话,那些书可能是使徒保罗与弟兄姊妹联络的记录 - 这是他辛辛苦苦传福音的记录。但是这些都没有他与上帝、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关系重要。

使徒保罗说,“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 ”(见林后5:9)

如果我们人生的目的是要得主的喜悦,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我们的主所喜悦的事情。

我们人常常犯一些相同的错误,就是常常以为我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比如,在美国,当我们要送别人礼物的时候,我们常常以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什么是最好的礼物。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送给对方的礼物虽然自己认为是最好的,但是对方常常不感到最好。

有一些弟兄姊妹,一直很热心要为主做工,这是很好的。但是没有寻求主的旨意,自己埋头苦干,以为只要多做了,上帝一定喜悦。其实不一定是这样的。

使徒保罗的三次旅行布道,我们看地图觉得他们走了很多地方,像旅游一样,其实不是的。使徒保罗是根据上帝的指示来决定旅行的方向。

“他们经过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长老所定的条规,交给门徒遵守。于是众教会信心越发坚固,人数天天加增。圣灵既然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他们就经过弗吕家,加拉太一带地方。到了每西亚的边界,他们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他们就越过每西亚,下到特罗亚去。”(见使徒行传16:4~8)

在这里我们就看到使徒保罗带领他的团队,不断地调整旅行路线,因为他们要按照上帝的指示来进行旅行布道,不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

使徒保罗即使是在罗马的监狱里,他还是要读上帝的话。我们说,圣经是上帝的话,我们读圣经的时候就是与上帝在对话,上帝的灵会让我们看到我们以前没有看到过的内容,虽然我们对这段经文已经看过好几遍了。所以我们说,读圣经犹如与上帝对话;圣经虽然好像是一本书,但是我们一生一世也读不完这一本圣经。我们越读越觉得里面的内容多,越读越亲切。

我们真是很高兴弟兄姊妹愿意花时间与我们一起来查考圣经,愿上帝多多赐福给弟兄姊妹!

VI. 在这段经文里,我们学到了什么

1. 我们是不是可以来比较一下提摩太和底马的区别?

从提摩太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从马可和路加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从推基古身上可以学到什么?从底马的身上我们又可以学到什么?

2. 人们说,信耶稣上天堂,我们是不是信耶稣就是为了上天堂?却没有想过也应该事奉我们所信的上帝?照祂吩咐我们的去做?

3. 在初期教会,圣经是很宝贵的,不仅因为纸张、皮卷价格昂贵,但是现在纸张已经很便宜了。你是不是还认为圣经是尤为要紧的资料呢?我们一天能花多少时间在研读圣经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