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e 22: 54~71

路加福音 22: 第54~71节

54 他们拿住耶稣,把祂带到大祭司的宅里。彼得远远地跟着。55 他们在院子里生了火,一同坐着。彼得也坐在他们中间。 56 有一个使女,看见彼得坐在火光里,就定睛看他,说,这个人素来也是同那人一伙的。 57 彼得却不承认,说,女子,我不认得他。58 过了不多的时候,又有一个人看见他,说,你也是他们一党的。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是。59 约过了一小时,又有一个人极力地说,他实在是同那人一伙的。因为他也是加利利人。 60 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晓得你说的是什么。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61 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今日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62 他就出去痛哭。63 看守耶稣的人戏弄祂,打祂, 64 又蒙着祂的眼,问祂说,你是先知,告诉我们,打你的是谁。 65 他们还用许多别的话辱骂祂。66 天一亮,民间的众长老连祭司长带文士都聚会。把耶稣带到他们的公会里, 67 说,你若是基督,就告诉我们。耶稣说,我若告诉你们,你们也不信。 68 我若问你们,你们也不回答。 69 从今以后,人子要坐在上帝权能的右边。 70 他们都说,这样,你是上帝的儿子吗?耶稣说,你们所说的是。 71 他们说,何必再用见证呢?他亲口所说的,我们都亲自听见了。

这一段圣经是描写耶稣被抓到大祭司的院子里,彼得三次不认主,和众长老连祭司长带文士在公会里审问耶稣的情况。我们将以五个部分来查考。

1. 耶稣被抓去到大祭司的院里,彼得远远地跟着。

(1) 他们拿住耶稣,把祂带到大祭司的宅里。

按照圣经记载,耶稣是被带到大祭司的宅里,就是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亚那家里,就是带到大祭司该亚法的面前。(参见约翰18:13~15)

当以色列人要从埃及出来的时候,上帝给埃及人的第十个灾难,就是击杀所有头生的。但是上帝告诉以色列民,要取一只无残疾的一岁公羊羔,把羊羔宰了,然后用牛膝草把这羊的血涂在门框和门楣上,在这房子里吃烤的羊羔。具体请看《出埃及记》第十二章。

我们说耶稣基督就是这逾越节的羔羊,是为我们的罪献上的。耶稣基督将要被钉十字架;我们知道这就是为众人所献上的赎罪祭;靠着主耶稣基督一次献上,我们信耶稣的人就可以被称为圣了。(参见希伯来10:10)

按照上帝的规定,献祭的活物必须是无残疾的,所以有规矩,由祭司先要察看鉴定,然后才献上。

他们把耶稣带到大祭司的面前,无形之中也就执行了上帝所规定的规矩,既然耶稣要作为祭物献上,必须先要经过祭司的察看。虽然大祭司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他们的目的是要审问耶稣,但是耶稣作为我们的赎罪祭,是完全按照上帝规定献祭的程序进行的。圣经说,“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参见罗马8:28),真是千真万确的。

上帝真是奇妙,大祭司他们是要做坏事,却无形中却走了上帝献祭的程序。

(2) 彼得远远地跟着。

根据约翰的记载,除了彼得以外,约翰也与彼得一同跟随耶稣到大祭司的宅里。(参见约翰18:15)那么其余的九个门徒呢?根据马太的记载,“门徒都离开祂逃走了”。(参见马太26:56)

在这里,我们看到彼得和约翰还是坚持跟随耶稣,没有完全逃跑,但只是远远地跟随,没有紧紧地跟随。

跟随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一辈子跟随主。

跟随主有快乐的时候,但是也有受苦难的时候;有激动人心的时候,也就胆战心惊的时候。每一个人的灵性都会有波动;如果靠血气来跟随耶稣,最多也就是远远地跟随主。

什么是“远远地跟”?远远地跟,就是一边跟,一边看情况,如果情况不好,就可以逃跑。实际上就是半心半意地跟,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跌倒不再跟随主了。

我们有的人,看来是在跟随主,但是我们是远远地跟主,不是全心全意地跟随主。

下面,我们就可以看到远远跟随主所导致的结果了。

2. 彼得三次不认主;

彼得三次不认主的情况在福音书里记载得都比较仔细。

约翰在第十八章这样记载:“17 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他说,我不是。 18 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 25 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有人对他说,你不也是他的门徒吗?彼得不承认,说,我不是。 26 有大祭司的一个仆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说,我不是看见你同他在园子里吗? 27 彼得又不承认。立时鸡就叫了。”

马太在第二十六章这样记载:“ 69 彼得在外面院子里坐着,有一个使女前来说,你素来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稣一伙的。 70 彼得在众人面前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71 既出去,到了门口,又有一个使女看见他,就对那里的人说,这个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 72 彼得又不承认,并且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 73 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前来,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 74 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那个人。立时鸡就叫了。”

马可在第十四章这样记载:“ 66 彼得在下边,院子里,来了大祭司的一个使女。 67 见彼得烤火,就看着他说,你素来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 68 彼得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于是出来,到了前院。鸡就叫了。 69 那使女看见他,又对旁边站着的人说,这也是他们一党的。 70 彼得又不承认。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又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因为你是加利利人。 71 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你们说的这个人。 72 立时鸡叫了第二遍。”

(1) 彼得第一次不认主是由一位使女问他,所导致的。

根据约翰的记载,那使女问彼得,“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彼得断然否认。然而,就在没有几个小时之前,路加22:33,彼得还是非常自信,自认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跌倒的,“彼得说,主阿,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但是,就在这个看门的使女的一句问话中,彼得就断然倒下了。

一个骄傲自大的人,一个凭血气来做上帝的工作的人,必定会跌倒的。因为到彼得远远地跟着时候,彼得已经为跌倒开了方便之门 - 看形势,不好就撤 - 有人一问,就跌倒了。

(2) 根据马太的记载,彼得第二次是起誓说不认得耶稣。

第二次是彼得在大祭司的院子里,根据约翰的记载,加入了烤火的人群的时候,被人问了,于是就有了第二次否认。

彼得为什么会加入到这群烤火的人群中去?圣经没有直接说为什么,但是圣经说到了,“因为天冷”(参见约翰18:18)。

天冷是一个客观的因素,要不要到这一群人中间去,这是由彼得主观决定的。这群烤火的人是些什么人?约翰记载了,是仆人和差役。谁的仆人?谁的差役?圣经没有说明。但是我们要反问,这些人怎么会这这个时候在大祭司的院子里呢?如果这些人不是大祭司的仆人和差役,必定是那些到客西马尼园来捉拿耶稣的人。

我们认为,彼得在那个时候也可能是觉得冷了,希望到人群中去烤火,取暖。在这个时候,彼得已经不考虑他要站到什么样的人中间。

当彼得进大祭司院子的时候,已经被那个看门的使女问过了一次了。彼得在那个时候有没有想到,如果进入这一群人中间,会不会有人来在问他一次?可能在这个时候,彼得已经作了准备,如果有人再来问,他就照样断然否认。因为在这个时候,他已经不觉得否认耶稣是犯罪的了。

所以,当真的有人问他的时候,他竟然起誓说不认得耶稣。圣经没有记载彼得当时是对什么起誓的。不论他是对什么起誓的,彼得已经很坚决地否认耶稣了。

我们看到彼得这个时候,可能他自己还以为是在跟随主耶稣,但是他的口已经在众人面前背叛了主。

(3) 根据马可的记载,彼得第三次是发咒起誓不认得耶稣。

第三次,因为旁人听出了彼得的加利利口音。加利利人是说亚兰语的,与希伯来语有很大的区别,很容易被听出来。

根据路加的记载,彼得的第三次否认是在第二次否认之后约一个小时才发生的。这告诉我们,彼得在这个一小时里有讲话,因此就被他们听出口音了。很可能彼得在第二次否认以后,开始与大家攀谈起来。圣经没有记载,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攀谈,更不知道攀谈了些什么。但是从马太的记载来看,旁边站着的人说,“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所以,彼得必定是说了什么话,才被旁边的人听了出来。

这一次,彼得的否认就更加厉害了,他不仅是断然的否认,也不是仅仅发誓否认,而是发咒起誓否认。这样非常坚决地否认,是不多见的。

我们在这里看到彼得的三次不认主,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坚决地否定,最后竟然达到以发咒起誓来否定的地步。彼得的三次不认主是从哪里开始的?我们说,是从他“远远地跟着”,开始的。远远地跟着,就是不想让人知道他是跟在后面,这就是否认的开始。

我们是不是觉得奇怪,彼得这样紧紧跟随主耶稣基督多年的门徒,怎么会跌倒到这样的地步?彼得是不是一个懦夫?

我们说,不要奇怪,不要说彼得胆小怕事,不要说彼得软弱无能。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处在彼得那时的状况,我们会比彼得好吗?如果你觉得彼得软弱无能,很可能你已经站在彼得当初以为自己不会跌倒的位置上了。我们不要小看彼得,但是要把彼得三次不认主的情况来警戒我们自己。

3. 彼得的醒悟和痛哭。

(1) 彼得是怎么知错的?

圣经告诉我们,“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

我们看到,“主转过身来,看彼得”是彼得想起耶稣的话的原因。福音书里都有记载在彼得第三次否认耶稣的时候鸡叫了,彼得应该听到鸡啼叫了,但是公鸡的啼叫并不能使彼得想起耶稣的话。只有当耶稣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了耶稣的话。

根据我们在上面的分析,在彼得坚决地否认耶稣三次以后,他的心已经离开耶稣很远了,因为他居然作出谎言的发咒起誓。

马太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夜里四更天,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门徒看见祂在海面上走,就惊慌了,说,是个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阿,救我。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参见马太14:23~31)开始,彼得是在水面上走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因为他的眼睛看到风浪,于是人就要沉下去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当彼得把目光都集中在主耶稣基督的身上的时候,我们被上帝的灵带领,就能按主耶稣基督所应许他的,“你来吧”的在水面上走了。但是当彼得把目光移到海浪的时候,如同目光转向了属世的事情上,信心就软弱了,于是就沉了下去。在这个时候,他是没有办法自己救自己,只有靠耶稣伸手拉住他。

当彼得三次背叛耶稣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办法自己救自己,鸡叫了也不能让彼得想起耶稣对他所说的话,只有当耶稣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才觉悟了。

彼得怎么知道耶稣转过身来看他的?彼得必定在这个时候也是看着耶稣的。彼得虽然那么坚决地否认耶稣,但是他的目光至少在这个时候还是看着耶稣的。所以当耶稣转过身来看彼得的时候,彼得看到了耶稣的目光。

我们说,耶稣的目光是很慈祥的,也可能是很惋惜的。为什么我们不认为耶稣是用责备的眼光看彼得?因为耶稣早已告诉彼得,“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参见路加22:32)耶稣早就知道在彼得的身上会发生什么事。

耶稣是爱惜祂的门徒的,耶稣也知道彼得在这个时候会看着耶稣,所以耶稣转过身来看彼得。就是耶稣那慈祥的眼光,那惋惜的眼光,打动了彼得那否认耶稣的心。

当我们跌倒的时候,只有靠从上帝那里来的光,才能让我们醒悟。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接受从上帝那里来的光。任何一个在罪里的人是无法自拔的,只有向耶稣呼救,“主阿,救我”,靠耶稣基督伸手把我们拉起来。

(2) 彼得的痛哭

当彼得想起了耶稣对他说过,“今日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以后,就出去痛哭了。

我们注意到在“他就出去痛哭”,这一节圣经里有两个动词。

A. “出去”

彼得是怎么会来到这个地方的?他是跟随被抓的耶稣来到这个地方的,但是他是远远地跟着,也就是三心两意地跟着。等到有人问他了,他就否认了。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否认。

所以他这样的“跟着”是度有形式,没有意义。形式上是在跟随耶稣,实际上是在否认耶稣。这又有什么好的意义呢?

所以当彼得觉悟了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放弃这假惺惺的“跟随”,出去了。

跟随耶稣不在于形式;不是礼拜天去教会了就一定是得救了。法利赛人是最具有宗教形式的,但是耶稣说他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参见马太23:27)

耶稣说,“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见马太7:21~23)我们所信的上帝是“知道人心的上帝”(参见使徒行传15:8),光有外表是没有用的。

B. 第二个动作是“痛哭”。

这痛哭,是从彼得的心里发出来的。

一个演员,能够让自己流泪,但是失声痛哭都是从心里发出来的。彼得这个时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痛哭流涕,向上帝认罪悔改。

我们所信的上帝,是一位“信实的上帝”(参见申命7:9)“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见约一1:9)

我们为彼得的悔改感谢上帝,我们更为耶稣有彼得这样的一个门徒感谢上帝。

彼得是一位很亲近耶稣的门徒,他好像是门徒里的发言人,是一位引人注目的门徒,即使这样的门徒也有跌倒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他接受耶稣的眼光,痛哭流涕认罪悔改,被主耶稣伸手拉了起来。在这以后,耶稣非但没有看不起他,而且还要求彼得“牧养我的羊”(参见约翰21:16)。这对我们是极大的宽慰。

还好,在耶稣的门徒中,连彼得也曾经跌倒过,我们这种常常跌倒的人才有成为耶稣门徒的希望。如果耶稣的门徒都不会跌倒,那我们就没有希望成为耶稣的门徒了。

我们的上帝真是体贴世人的上帝,祂知道我们的软弱,知道我们经不起魔鬼的诱惑;上帝是信实的,祂要求我们的,只是在祂面前认罪悔改。我们看到彼得的跌倒,也看到彼得在上帝的看顾之后,醒悟过来,为自己的罪痛哭流涕,向上帝认罪悔改。而且上帝把这样的事情记载在圣经里,让世世代代的人都能看到,只要我们真心诚意地悔改,上帝必定要接待我们的。就像耶稣所说的比喻一样,浪子回来,父亲是欢欢喜喜地接待的。

我们这些常常跌倒,常常否认主的罪人,在这段经文里,看到了希望。上帝不要求我们成为完人,只要求我们在主的面前认罪悔改。自从亚当和夏娃犯罪以来,我们人类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人成为完人,连一个也不可能成为完人。所以只要我们真心诚意地来到耶稣面前,求主饶恕,决心悔改,就可以在主里成为一个新人。;

4. 他们戏弄耶稣。

耶稣在夜间被带到大祭司面前。那是个私人的、非官方的审讯。目的是好让这些掌权者能够幸灾乐祸、冷眼旁观;如果可能的话,在盘问中让耶稣失言,这样便可构成罪状。审讯前後,则尽情的戏弄祂。

耶稣在这个时候是在大祭司的院子里,虽然大祭司和民间长老认为耶稣是个罪人,但是祂还没有被定罪。按理来说,看守耶稣的人是没有权利来折磨耶稣的。但是耶稣这这个时候却受尽了各种的戏弄和折磨。而在四福音书里,只有路加记载了在审讯前,耶稣所受到的戏弄和折磨。

圣经没有说那些看守祂的人是谁,但是根据上下文并综合各福音书,我们可以知道,这些看守的人就是大祭司的仆人、差役、和圣殿的守卫兵(当时以色列人不能拥有真的为了打仗而建立的军队,只有卫护圣殿的兵和保护希律王的兵)。

我们从以后的经节里也可以看到这些人,伙同希律手下的兵不断地以各种恶毒的方式来侮辱耶稣。但是耶稣都忍受了。这正如先知以赛亚所预言的,“祂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祂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见以赛亚53:7)

耶稣的一生完全吻合了旧约圣经对弥赛亚的预言。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就说明耶稣就是旧约圣经所预表的弥赛亚。犹太教的信徒只有旧约,不信新约;伊斯兰就也没有新约,他们都不信耶稣。但是如果他们有机会看了新约圣经,就会明白耶稣就是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

那些看守祂的人这样侮辱了祂,却无形中做到了旧约圣经里的预言。

圣经中的预言都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应验了出来。

5. 公会里的审判。

清晨,他们把耶稣带到公会,目的是要审判耶稣。其实这样的做法是违背了当时以色列人的规章。

这里所说的“公会”是指以色列人的议会,就是以色列人的最高的统治机关,大祭司为主席。在耶稣的时代,公会是由祭司长、长老和文士所组成的七十一人议会,须至少有二十三位成员出席才构成有效法定开会的人数。

根据查证,以色列人公会在会议进行进行时,议员围坐成半圆形,每一位与会者都能够清楚看见其他的议员。囚犯身穿囚服,面向公会而立。在他後面坐的是一排排拉比的门徒和学生。他们可以为犯人辩护,但不可加以控诉。所有的指控必须至少有两位证人的证据支持,而证人又得经过独立的盘问。庭中议员可以发言检控犯人,之後亦可以改变态度,加以维护,但这个次序则不得“颠倒”,就是检控必须在先。宣判之时,每一议员须个别的作出裁决,从最年轻的议员开始,而终於最年长的议员。对于如何判决的规定是这样的:开释犯人,只需要一票的多数票便通过,(即同意释放犯人的议员至少比反对释放的议员多一位);至於犯人的判罪,最少要有两票的多数票。死刑的判决,断不能在当日进行;必得经过一夜的休会,把决定留在翌日;这样,议员们或许会更改想法,从宽发落,以免误杀。整个公会判案的程序,都是从宽恕这个原则出发的。但是从路加的记录来看,公会在审讯耶稣的程序清清楚楚的显示出他们大大的违背了自己所订的规条準则。

“天一亮...把耶稣带到他们的公会裏”,按照规定,公会在夜间审问并无法律上的有效性,所以必须在白天审讯才能正式定罪。估计他们是在清晨五、六点钟的时候把耶稣带到公会。

他们的审判无非是要定耶稣死罪,理由是祂亵渎了上帝,自称是上帝的儿子。

查看四福音书,我们就可以发觉耶稣在被审问的时候,很少说话。祂的基本态度就是对这些审问祂的人不予对答。但是在这段圣经中,我们看到耶稣是清清楚楚地回答了的,而且祂的答案非常简洁明了。

(1) 耶稣在回答中自称“人子要坐在上帝权能的右边”。

耶稣回答说,“人子要坐在上帝权能的右边”。“人子”是耶稣道成肉身的地位与身分。耶稣自称人子,因祂是在人性裏受苦,并且也站在人的身分地位上得胜、钉死、复活、升天,并要再来。

上帝以人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就是耶稣基督。

注意,这里说到的是“在上帝权能的右边”,不是“在上帝的右边”;在圣经里有八次说到了“在上帝的右边”,但是这里所说的“在上帝权能的右边”,是圣经里唯一一次这么说的。

既然有这样的特殊性,必定有其特殊的意义。

我们是这样认为的:在这里,耶稣特别提到了“权能”这两个字。其实说到上帝,就已经是指“至高无上的权柄和权能”。但是耶稣在这里更加强调了上帝的权能。

以色列人的公会,歪曲地运用了他们的权柄,甚至没有按照以色列人自己的规章来举行这样的审判会议来审判耶稣,这对于他们自己的法律也是非法的行为。也就是说,他们这样的审判,就是以他们自己的规定来看,也是无效的。

耶稣在这里是要告诉他们,我耶稣才是真正有权柄的。注意到耶稣在这里用了一个“要”字。我们认为,耶稣是在说,真正的审判是我要来审判你们,而不是你们审判我。真正的审判就是末日的审判。

(2) 耶稣简单明了地回答,“你们所说的是。”

在耶稣受审判的时候,圣经在马太27:14,马可14:61,和约翰19:9,多次记载了耶稣“不回答”。唯独在他们问耶稣,“你是上帝的儿子吗?”的时候,耶稣非常爽快地回答,“你们所说的是。”

圣经告诉我们,耶稣对那些作假见证人所说的话,从来不作无谓的回答。没有必要与那些人乱扯。但是对于他们问祂,“你是上帝的儿子吗?”耶稣是绝对不会保存沉默,而是简洁明了回答“是”。

基督是“上帝的儿子”,而上帝的儿子是与上帝同等的。这是基督徒最关键性的信仰,我们决不可在这个信仰的基础上让步;一让步,所有的真理都要变成虚空。我们对於一切别的事,都当抱持著宽容迁就的态度;但在耶稣基督的信仰上,千万不可让步,反当刚强壮胆,毫不妥协。我们也当像使徒保罗那样,“定意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参见林前2:2)。

耶稣是谁?这是个关键的问题,祂不仅是一位好老师、一位好牧人、一位慈父......最关键的,祂是上帝的儿子,就是上帝!

对于耶稣这样明确的回答,世人只有两种反应:

(1) 信祂所说的,在祂面前认罪悔改,称祂为救主,敬拜祂;

(2) 拒绝祂所说的,称祂是亵渎者,要把祂处死。

作为一个旁听者,听到耶稣这样说,应该仔细思考一下,祂是在说谎么,还是祂说了一些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的事情?奉劝还没有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的朋友,先不要武断,不要经验主义,要仔细看看是否可信。

然而,民间的众长老连祭司长带文士都拒绝了耶稣,他们认为已经找到了证据,证明祂说了亵渎的话语,定意要处死祂。他们正如耶稣在路加14:15~24所举的大宴席里所说到的,他们“没有一个得尝我的宴席”。

有多少人能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耶稣这样的宣布?但是,很可惜,这些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的,却没有信。耶稣说,“ 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参见约翰20:29)

感谢赞美上帝,有人将上帝的救恩传了给我们;虽然我们没有亲眼看见、也没有亲耳听见耶稣的宣告,但是我们信了!

6. 我们所学到的功课:

(1) 我们是怎样跟随主的?是逃跑了、远远地跟随、还是紧紧地跟随?

(2) 我们有没有否认主的时候?如果有的话,我们是不是像彼得一样为此痛哭悔改?

(3) 我们怎么来理解“万事互相效力”?

(4) 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也就是上帝,这是我们信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