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imothy 1: 03~07

提摩太前书 1: 03~07

3 我往马其顿去的时候,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4 也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这等事只生辩论,并不发明上帝在信上所立的章程。5 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6 有人偏离这些,反去讲虚浮的话。7 想要作教法师,却不明白自己所讲说的,所论定的。


本段圣经乃是使徒保罗指示提摩太当如何阻止当时的异端在教会中滋长,及如何竭力避免没有益处的辩论。因为这样的事对信徒的实际灵性生活没有帮助。只有爱才能真正帮助信徒长进,而这种爱,原文是用Agape,就是无条件的爱,是由对上帝的信心而来的爱,绝不是虚假的善行装出的假爱心。

I. 从第三节到第四节的前半节,使徒保罗提起了以前曾经教导过提摩太的内容。

在这一节半经文里,使徒保罗说了一句话,“我往马其顿去的时候,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也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

我们不知道使徒保罗所说的“往马其顿”去的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他是从什么地方到马其顿去的,更不知道是多久以前对提摩太有过这样的教导。解经家们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各解经家都有一大套理论来证明是在什么时候和不在什么时候,等等等等。

我们认为,既然圣经没有告诉我们,而解经家也无法确定,我们就不在这一点上做更多的猜测,让我们直接关注使徒保罗的教导。

第一,使徒保罗重复了他曾经给予过的教导“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保罗提醒提摩太,把他留在以弗所的目的,是要他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所以他应当牢记这个使命。保罗不是为提摩太在大城巿的教会里找一份安定的职业,让他在那里作大牧师,接受高尚的地位和高额的薪金,乃是要他在以弗所为真理作战。

“嘱咐”这两个字的口气很重,犹如军队的命令。看英文或者原文,都是使用军队的专用名词来表达中文所翻译的“嘱咐”两个字。

所以使徒保罗要提摩太如同一个军事将官一样命令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这就说明当使徒保罗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的时候,并不是让提摩太在那里占据一个大牧师的位置享享清福而已,而是要提摩太成为基督的精兵,在属灵的战场上与魔鬼的势力作斗争。

教会既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教会的领导人就有责任为真理作见證。所以当传道人发现教会中有人“传异教”时,决不可以充耳不闻、只作一个人人都欢迎、面面俱到、不惹麻烦、不讨人厌的老好人,而是应当为真理的缘故,不容异端在教会中发展。

使徒保罗这一项对提摩太的劝告,对处在今日异端氾滥教会中的传道人,更应当格外留意警愓,切勿忘记在教会中事奉主的使命。在一个教会里当牧师,不是为著生活的安定或铺平自己前面的道路;当牧师不是一个职业,乃是把自己奉献给上帝,任凭上帝使用,更是为著忠心於上帝所託付的使命,持守纯正的真理,并准备随时为基督在属灵的战场上作战。

在这里,使徒保罗并没有对这“几个人”指明是谁。他的这种做法,暗示他们是提摩太和在以弗所教会的弟兄姊妹都已经知道的人;同时这也是一种很慈仁做法,给这“几个人”有悔改的机会。我们传福音不是为了要打倒什么人,即使是被魔鬼捆绑的人,我们也是希望他们有朝一日可以接受耶稣基督的福音,回到上帝的面前成为祂的儿女。

使徒保罗紧接着又告诉提摩太,“也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中文的翻译的这半句话是从“也”开始的,所以我们知道前面半句和后面半句是并列的,是同样重要的;同时也可以把后半句看做对前半句的解释。所以前半句所说的“异教”,就是现在所说的“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

这“荒渺无凭的话务和无穷的家谱”究竟又是甚麽呢?一部分解经家认为这是指第二世纪中叶盛行的诺斯底派思想。荒渺无凭的话语是指诺斯底派用以解释邪恶和受苦难题的种种神话。我们无法肯定那些虚渺无凭的话语和家谱具体是什么内容,有人将它们与一些犹太拉比当中兴起的传说拉上关係,另有人认为所指的是诺斯底主义者的神话和家族年表。然而另一些解经家则认为,这是指当时有人喜欢用寓言解经,并以此来解释旧约经文,而他们最感兴趣的,对旧约圣经里的家谱人物的研究。由于圣经并没有对家谱里的人逐一介绍,于是当时就有人任意编写传记,并以此来解释圣经的内容。保罗在此所说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可能就是指这情形而言。

有趣的是今天的邪教都有这等相同性质的东西,很多令人迷惑的故事从异教创立人那裏兴起,而家谱在摩门教就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

其次,使徒保罗说,“这等事只生辩论,并不发明上帝在信上所立的章程”。英文(NIV)是这么写的,“These promote controversies rather than God’s work - which is by faith.”有中文新译本把这句话翻译为,“这些事只能引起争论,对于上帝在信仰上所定的计划是毫无帮助的。”而吕振中的译本,则译为:“这一类的事只能激起空论,无补于上帝在信仰上所作的安排”。

“章程”这两个字不是我们现在的日常用词,意思是规矩、法则、安排。我们就可以从使徒保罗在这里对我们的教导中明白,传异教只会引起争论,对于明白上帝的真理没有好处。尤其是他们在家谱上大作文章,特别是把圣经中家谱里的人填上无中生有的故事,如果我们为了他们编造的故事而与他们争论的话,其实就是中了魔鬼的诡计,把我们从圣经上引到他们编造的故事中去了,使我们偏离了上帝。

作为教会的领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把握教会的方向。教会是要带领会众亲近上帝,在圣灵的带领之下研讨上帝对我们的教导,就是查考圣经。如果有人传异教,我们要吩咐那些传异教的人,不可以传异教,同时我们不要去理这些人,不要浪费时间与这些人做无谓的争辩。

II. 命令的总归就是爱。

在这里,使徒保罗又一次使用了军事术语“命令”。这里所用的命令与第三节里的“嘱咐”在原文里是同一个字,所以这一句话的口气也是很重的。但是这个命令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这不是十诫里所说的;十诫里有八条都是“不可”,只有两条是“当”,就是“当守安息日”和“当孝敬父母”。

注意到这里有“总归”这两个字,意思就是“说到底”。不错,十诫里确实是没有直接说到“爱”,但是我们看到圣经里有这样的记载,“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见路加10:25~28)

圣经中又记载了,“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祂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那一条是最大的呢?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见马太22:35~40)

在这里我们就看到,是那个来试探主耶稣的律法师在回答耶稣的问题,“律法上写的是什么”的时候,作了一个耶稣所肯定的正确回答。因为在旧约圣经里就教导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见申命6:5)“不可报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我是耶和华。 ”(见利未19:18)

在马太的记载里,我们清楚地看到耶稣把律法恩惠先知的一起道理,总结为这两条。这就告诉我们,律法不仅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第一爱上帝,第二爱人,而且这是耶和华上帝说的。

当耶稣来到世界上的时候,耶稣有更进一步地教导我们,不仅要爱我们的邻居,而且“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参见路加6:35)圣经还告诉我们,“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参见约翰3:16)上帝不仅要我们爱祂,而且祂更爱我们。

基督教不是讲斗争,也不是讲恨,而是专门讲爱的。在《创世记》里,当亚当和夏娃犯了罪,他们就躲藏起来,不愿意见上帝。所有犯了罪的人都不愿意见上帝,然而是上帝来找他们的。“耶和华上帝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见创世3:1~9)全知的上帝难道不知道亚当和夏娃在哪里吗?上帝当然知道他们在哪里,这个呼唤是因为上帝爱他们,要他们从新回到祂的面前;这个呼唤是对他们爱的表示!为什么耶稣要到世界上来,钉死在十字架上?不就是因为上帝爱世人的缘故吗?爱贯穿了整个基督教的教义。

使徒保罗在这里说到爱的时候,他从三个方面来叙述:

1. 清洁的心

注意这里所说的“爱”,是指从上帝那里来的爱。这样的“爱”,我们有的时候会用“爱加倍”(原文的译音,英文是Agape)来描写。有人说这样的爱就是像母爱,我们说,母爱有点像上帝的爱,但是还是不能与上帝的爱相比。母爱只是对她自己的孩子才有爱,母爱不是对所有的孩子的;至于在生死关头,是不是每个母亲真的愿意代替自己的孩子去死,没有人做过精确的调查。

上帝的爱是从清洁的心发出来的。换言之,是没有情慾的成分,亦没有属于人的肉体或自私的意念混杂其中;只是合乎真理的、纯洁的;爱若不是从清洁的心中发出,就不是属上帝的爱。清洁的心亦是专一的心,不心怀二意的。雅各在他的书信中告诉信徒说:“有罪的人哪,要洁净你们的手。心怀二意的人哪,要清洁你们的心”(参见雅各4:8),可见心怀二意的心不是清洁的,清洁的心是心怀一意的,是“专一”爱上帝的。对上帝的心若不专一,也就是不诚实,不敬虔。我们对所爱的人,若心怀二意,爱情不专,这爱就是不清洁的。我们唯有自己先对上帝有专诚之爱,然後才能用此一清洁的爱去爱上帝所爱的人。

那怎么才会有“清洁的心”呢?我们说只有靠主耶稣基督的寶血洗淨,才会有清洁的心。基督徒虽然偶然会犯罪,也应当立即求主的赦免洗淨,如此他的心便能常常清潔。主耶穌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见马太5:8)他們與上帝之間既沒有隔膜,便流露出上帝的愛來。

心是一个人的全部精神和道德活动的中心和源头。如果心不清洁,当然不能发出耶稣基督的爱。

2. 和无亏的良心

先要说一说“良心”:良心这个概念在希腊文化中十分通行。在圣经新约里面,除了希伯来13:18;彼前3:16、21以外,只在保罗书信以及保罗的讲道中多次出现过。“良心”的基本意思是指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行为的道德素质有一种内在的感悟。保罗认它是行事为人的指导(罗13:5;林前8:10)。不过,良心也可能“如同被热铁烙惯了”(参见提前4:2)而失去其敏感性。无亏的良心是指没有内疚感的良心,(请注意,我这里是说“没有内疚”,不是”不会内疚”)是与上帝和好了的心。人的良心若常蒙主耶稣基督的宝血洗净,与上帝的关係就正常,对上帝、对人便都能常存无亏的良心了。惟有这种良心才能产生保罗所说的,是从耶稣基督而来的爱。

“无亏”原文是“好”的意思(参见英文圣经)。所以它的意思不只是消极方面的“无亏”,而且在积极方面更是“良好”的意思。良心就像一具精细的仪器,在测定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倘若我们这仪器的作用是良好的,而且测定的结果也都是良好的, 我们对上帝、对人的关係必然合上帝的心意了。

3. 无伪的信心

其实,基督徒的良心是与信心密切相联的,因为基督徒以信心接纳在耶稣基督裏所施的赦罪之恩以后,蒙圣灵使我们“心意更新而变化”,使我们能够“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参见罗马12:2)。换句话说,因着我们对上帝的信心,便使我们能有敏感的良心。不过,信心必须真诚无伪才有功效,才能“生发仁爱的信心”。(参见加拉太5:6)

使徒保罗在这里说到了“无伪的信心”,那必定因为有的人的信心是伪装的。这怎么可能呢?

我们觉得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在此我们只说两方面:

(1) 关乎生命方面的假信心

因为信的人动机不纯正,所以他的信心从起初就是假的。圣经里有这样的例子:

比如,耶稣十二个门徒之一的犹大,他虽然在十二门徒之中,但是我们不觉得他跟随耶稣的信心是真的,因为主耶稣曾经对门徒说,“只是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见约翰6:64)。

圣经中还在《使徒行传》记载了一个原来行邪术西门,虽然信了腓利所传上帝国的福音,并且还受了洗,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个很正常的基督徒了。但是他却想用钱来买属上帝权能,马上就露出马脚了。(参见使徒8:9~24)外表虽模仿成信徒,但内心并无真实的信仰。

使徒保罗也以此来述说,当时那些假师傅的信心也是虚假的信心,与保罗所说“无伪的信心”相反。

(2) 关乎生活方面的假信心

另外有些已经真心接受主的信徒,他们有时也会落在虚假的信心之中。这是因为他们虽然信了主,但是在灵心上没有长进。因为没有好好地读经,没有追求与主亲近,只是用自己的想法来臆想上帝。自己没有想要顺服上帝的旨意,反而要上帝听他的祷告。这样的人觉得既然上帝是全能的上帝,为什么不能为我成全我的一个小小的愿望?这样的人不仅不认为他自己在主耶稣的面前没有摆对位置,还自以为这是信心的表示。这种自以为是的信心也不是圣经所要求我们的信心。圣经说,“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参见雅各4:3)就是这个意思。

曾经有一个牧师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有一次发大水了,有一个人已经爬到屋顶上。他在屋顶上祷告上帝,求上帝显一个神迹,救他脱离危险。不久,有个人划着一只小船经过,叫他上这个小船。但是他觉得这太普通了,不是神迹,不上那只小船,说他要等上帝为他显神迹。过了不久,又来了一个小船,他觉得不是神迹,还是不上。一共来过三只小船,他都没有上。最终他是被打水淹死了。等他在天堂见到耶稣的时候,他问耶稣为什么没有显神迹来救他。耶稣回答说,我三次派人来救你,你都拒绝了。

你说那个在屋顶上等待的人有没有信心?他有的信心不是建立在真正的上帝身上,而是建立在自己想象的上帝身是,以为上帝的神迹一定是惊天动地的。这不是上帝要我们有的信心,这样的信心就保罗所说的“伪信心”。因为他的信心没有建立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身上,而是建立在他自己的感觉上。

要正确认识上帝是谁,我又是谁,这是很重要的。其实信心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顺服上帝。所以学圣经、祷告、听讲道都是很好的敬拜的方式,也因此亲近上帝,从而可以建立无伪的信心。

过於凭情感作用,而在生活方面的某些事上,热切地想得著上帝为他们成就他们的心愿,但因著没有正确信心,於是他们勉强自己用情感去信,所以说,这种信心是虚假的,是不能实现的。其实上帝所赐的信心,是十分自然且毫不勉强的,使你相信祂能为你成全超过人所想所求的事。

在今日教会,就有不少信徒的信心是不真实的,如果以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中就有一个不信的比例来算的话,我们几百人人的教会里应该也有不少。但是我们不要在教会里去找谁的信心是假的;我们当自己仔细考虑,我自己的信心是不是真的,我的信心是不是建立在耶稣基督的身上。

III. 假教师的荒谬

使徒保罗在这里告诉我们,“有人偏离这些,反去讲虚浮的话。想要作教法师,却不明白自己所讲说的,所论定的。”

1. 我们先要看看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偏离这些”,到底是指什么。

我们认为,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说的“这些”,就是指他在前面所说的“命令”,也就是上帝的爱。前面已经说过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属上帝的信心而来的。如果偏离了这个爱,说的话就没有爱心。“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见雅各2:15~16)光说好听的话,却不给予实际的帮助,这又有什么用呢?难怪雅各说这样的信心是死的。(参见雅各2:17)

我们认为,雅各举例所说的那个人,好像是在显示他是有爱心的;他对那些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的人,并不是无动于衷、视而不见,他显示了他的关怀,说了那句祝福的话。而他这句祝福的话,就是使徒保罗在这里说的,“虚浮的话”。因为他这句祝福的话既不是奉耶稣基督的名,也不提供实际的帮助,完全是一句空话。

我们再来看看耶稣是怎么教导我们的:有人要你与他一起走一里路,你就与他走两里路(参见马太5:41);有人要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给他(参见路加6:29)。圣经也教导我们,“爱人不可虚假”(参见罗马12:9),所以一旦偏离了圣经、偏离了耶稣的教导,我们所说的话就是虚浮的了。

使徒保罗在这里说,“有人偏离这些”,我们认为这里的“有人”,就是在第三节里所说到的“那几个”传异教的人。这些传异教的人已经偏离了主耶稣的教导、偏离了圣经的要点,于是就以“荒谬无凭的话语”来教导他人,这是真是瞎子领路人。

2. 教法师的原意是教导律法的老师,在当时的以色列人中有崇高的地位。

因为这个缘故,有不少人希望成为教法师。那时的教法师不仅教授摩西五经,也包含比较强烈的犹太主义。

假教师(假师傅)至少有两种情况:

(1) 假教师是魔鬼撒旦对我们的攻击,歪曲基督教的教义迷惑人心。

异端、邪教基本就是魔鬼撒旦的工作。他们的传教的对象是基督徒,把基督徒瓦解为非基督徒。他们貌似有理论根据,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所说的是什么。比如,现在有一个异端,说他们也信上帝和耶稣,但是他们的上帝是女性的。他们觉得有一个男性的上帝,还有一个女性的上帝,他们的理由是因为《创世记》里用“我们”来表示上帝。他们根本不知道《创世记》里用“我们”来表示上帝是告诉我们,我们所信的上帝是三位一体的上帝。他们任意歪曲解释圣经,迷惑人们的信仰。

另外,如果你在社会上问大众,圣诞节是关乎什么?会有不少人说是关于圣诞老人,也有人会说是关于礼物。复活节就要到了,复活节是基督徒的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比圣诞节还要重要。因为如果耶稣没有复活,我们所信的都是徒然。(参见林前15:17)但是在美国的很多对方,在复活节期间是彩色鸡蛋、巧克力兔子充满了市场。人们把我们的注意力从耶稣身上转移到这些物质的东西上。

(2) 另一种是对圣经不甚了解,但是贪图社会地位,自封教法师。

一些人听了使徒保罗所传的耶稣基督,但是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不是因为上帝的呼召,只是觉得做教法师、牧师受人尊敬,就擅自称自己为教法师、牧师,开始讲解有关耶稣基督的福音,这就会有问题。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给我们的恩赐各不相同,“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见罗马12:1~8)

愿意事奉上帝是好的,但是我们不可以随意解释圣经。圣经告诉我们,“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见希伯来11:1)这就是说,如果我们要解释圣经,我们也必须拿出确据来,不能随意解释。所以我们尽量在诉说我们的观点的时候,引用圣经,以圣经来解释圣经,而不是我们自己心血来潮,凭着感觉说话。

圣经又告诉我们,“将来在你们中间,也必有假师傅,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连买他们的主他们也不承认,自取速速地灭亡。”(参见彼后2:1)假教师、假师傅的结果是很严重的,因为他们连赎买他们的主耶稣基督都不认识,而且还误导了他人,其结果必然是灭亡。这是每一个教导人的人要牢牢记住的训诲。

IV. 我们在这段圣经里学到了什么

(1) 不仅不传播异教、异端,而且要远离他们;

(2) 要有属上帝的信心;信心不是建立在自我的感觉上;

(3) 牢记上帝的道,总归就是爱,这爱是由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而来;

(4) 不可偏离上帝的真道;不要一知半解,当然也不要钻牛角尖,但要求圣灵启示我们明白上帝的话语;

(5) 以圣灵的引导来解释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