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e 18: 01~ 08

路加福音 18:1~8节

1 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2 说,某城里有一个官,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 3 那城里有个寡妇,常到他那里,说,我有一个对头,求你给我伸冤。 4 他多日不准。后来心里说,我虽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 5 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 6 主说,你们听这不义之官所说的话。 7 上帝的选民,昼夜呼吁祂,祂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 8 我告诉你们,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

1. 在这段经文里,耶稣用一个比喻来教训人,而且在经文的一开始,就把比喻的要点告诉了大家。所以这不是一个隐藏的比喻,而是用比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众人说明。

所以这个比喻的目的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基督徒都应该有祷告的生活;祷告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属灵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是不是每一个基督徒都有正确的祷告态度呢?未必见得。

在很多基督徒中间,虽然有祷告,但并不是每一个基督徒的祷告都是得胜的祷告,反而常常是失败的祷告,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缺少恒心。我们常常为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祷告,祈求了一天、一个礼拜、一个月,如果上帝没有回答我们,我们常常就灰心了,以为上帝不愿意听我们祷告这件事或者这个人,于是在祷告中再也不提这件事或者这个人了。这是很大的错误。

祷告的基础是信心,而不是以上帝是不是按我们祈求的来行为标准的。我们是向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祷告,不是吩咐一个奴仆;上帝没有立刻听从我们祷告的义务。所以祷告也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操练。如果上帝没有立刻听从我们的祷告,我们应该因此而喜乐,因为这可以操练我们顺服、等候的心。

祷告不仅是向上帝呼求,也是抵挡魔鬼撒旦。在祷告的时候,我们可以亲近上帝,与上帝沟通,这是抵挡魔鬼的最好的办法。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怎么可能“常常”祷告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白什么是祷告。简单地说,“祷告”就是向上帝说话,向祂陈明心意。但是祷告不仅仅只是说出一些字句而已。我们可能在自己不认为是在祷告的时候祷告。我们可以不发一言的祷告、默默地祷告。祷告不一定是要闭着眼睛,开着眼睛也可以祷告;尤其是在开车的时候。祷告不强求形式。当然,能够在内室里跪下来祷告,是很好的。在祷告中,我们向祂表明我们的心意、我们的祈求、感谢、赞美。(参见腓立必书4:6)祷告也是我们胜过仇敌撒但的力量。(参见马可9:29)

信心的祷告是有始有终的。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有始无终的人总不能得到什么结果。耶稣的这个比喻很清楚地教导我们要常常祷告,不可灰心。但愿我们不随便停止祷告,除非答案已经明确地向我们显示了。

2. 耶稣在第2节说,“某城里有一个官,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

显然,这个官不是以色列人的官,理由如下:

(1) 以色列人所有的普通纠纷都带是到长老面前,从来不会到一个法官那里去的;

(2) 按照以色列人的律法,如果有重大案子需要仲裁,法庭通常有三个法官来断决;

(3) 以色列人都是敬拜上帝的,不惧怕上帝的人,不会被以色列人选作法官;

当时,罗马帝国确实曾在以色列人中间设立一些傀儡官员,希律王就是其中一个。但是这些官员基本就像日本人占领中国时候的汉奸,是被以色列人吐弃的。

从耶稣对他的描述来看,这个官不敬畏上帝,也不善待老百姓。严格来说,只有敬畏上帝的人,才可能真正地尊重他人;一个不敬畏上帝的人是不可能善待他手下的老百姓的。因为只有敬畏上帝的人才明白为什么要尊重别人。圣经教导我们,“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见马可12:30~31)只有圣经把敬畏上帝和爱人如己并列在一起。

因此,这个官一定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坏人。

3. 比喻中的另外一个人为就是那个寡妇。

寡妇在当时是属于非常低下层次的人物。那时的以色列人非常重男轻女,妇女的地位已经够低的了,甚至在清点人数的时候,妇女是不计算在内的,好像妇女不算人一样。圣经里都有这样的记载:“吃饼的男人,共有五千”,(见马可6:44);“但听道之人,有许多信的,男丁数目,约到五千”,(见使徒行传4:4)。

而寡妇的身份就更低了。当时没有任何的工厂,也没有大机器生产,所有的不是简单的农业就是畜牧业和打渔。因为男人干体力活,所以受人尊敬,男人也是家庭的农田、畜牧业和打渔的收入来源。所以当一个家庭失去了男主人的时候,家庭就断绝了生活的来源,妻子既成为寡妇,就很难独立生活,常常需要他人接济。所以寡妇比普通的妇女还要低声下气,因为总要有求于人。

当这个寡妇来求这个官的时候,说到了她“有一个对头”。“对头”这一个很古老的说法。中文圣经翻译最早的记录是在公元635年,也就是在唐太宗贞观九年的大唐景教碑。既然当时已经把经文刻在石碑上,可以想象写在其他地方的经文一定更多了。但是当时所翻译的圣经基本已经失传,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和合本”圣经是起源于1770年到达中国的一位传教士贺清泰(Louis De Poirot)。当他到达中国传教开始,就着手翻译圣经。自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有各方的传教士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各自翻译圣经。由于当时既没有普通话,也没有国语,翻译都是以地方话为准。等到十九世纪初,各国的传教士才联合起来,把从不同的语言翻译过来的不同方言的中文圣经融合起来,这才有我们今天的“和合本”圣经。等到“和合本”圣经正式出版,已经是二十世纪初了。所以里面的文字和语言都是一百多年前的口气。

“对头”就是“仇人”的意思。一个寡妇怎么可能有仇人呢?对于一个软弱无能的寡妇,她所需要的是别人的救济,不应该也不可能主动与什么人成为仇人;但是在社会上强者欺负弱者的现象却时常出现。所以我们认为她的对头是一个经常欺负她的一个坏人。而她自己又没有能力来对付这样一个坏人,所以她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来求这个官,求这个官替她伸冤。

这里说到的“寡妇”,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含义呢?

圣经曾多次比喻耶稣就是新郎,而教会犹如新妇。(参见施洗约翰对耶稣的描写:“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祂必兴旺,我必衰微。” (见约翰3:29~30)“我听见好像群众的声音,众水的声音,大雷的声音,说,哈利路亚。因为主我们的上帝,全能者,作王了。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归给祂。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这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见启示录19:6~8))

按照圣经的描述,基督徒犹如贞洁的童女,已经许配给了基督(参见林后11:2),当耶稣基督复活升天以后,我们基督徒就暂时与耶稣的身体分开了,从某种意义来讲如同“寡妇”一样,盼望与主同在(参见腓立比1:23)。基督徒在这个物质世界里,犹如一个寡妇,被人鄙视,被人称为愚蠢;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只是在这个世界做一个客旅,这世界不是我们的家,我们对这个物质的世界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因为我们的家在天国。我们是天国的公民。

然而寡妇如果没有遇见“对头”,她没有理由要去找这个官的。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说,魔鬼的逼迫和欺压,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知道我们的无能,我们才知道信靠主是唯一的出路。

“寡妇”也可以象征贫穷无助的人们和受魔鬼欺压的人们,但是这一弱势群体有一件事情是不可能被任何人夺取的,那就是祷告上帝,向上帝祈求。恒切的祈求必蒙上帝的垂听。

4.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官对这个寡妇的态度。

耶稣说,“他多日不准。后来心里说,我虽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

这个官,既然不尊重他的老百姓,对于明显的冤屈也多日不作处理,可见他真的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当官的,如果不是上帝委派的,至少是上帝所允许的。因为我们所信的上帝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参见歌罗西2:10)上帝让他当官,他必须为他所做的一切事情负责,他将来要因他在世界上所做的一切事情,包括当官的时候所做的一切,都要受到上帝的审判。他竟敢误作非为,说明他真的心目中没有上帝。

即使是这样一个坏人,他还是怕这个寡妇来烦扰他。

在中文的圣经里,用了两个词,“烦扰”和“缠磨”。这两个词的意思还是比较温和的。但是原文的意思就比这两个词更重。所以在有的英文翻译里就翻译为“把他击倒”的意思。

显然,这个寡妇知道她没有可能从这个官的身上取得任何的援助。一个寡妇也不可能把这个官真的击倒的。寡妇的唯一武器就是她不屈不挠的意志,这就在那个官的心里感到了压力。也就是说,他实在受不了了这个寡妇经常来向他述说她的对头如何地欺压她。

说实在的,这个官并不想为这个寡妇伸冤,因为他根本不顾这个寡妇的处境,但是他最终同意为这个寡妇伸冤只是因为她不断地、日复一日地来求他。在不耐烦的情况下,他才同意办理这个寡妇的案子,免得这寡妇继续来缠绕他。

作为一个那么不好的官,虽然动机不对,但也有做一点事的可能。

5. 耶稣说,你们听着不义之官所说的话。

耶稣这么说不是要我们学习这个不义之官,也不是以这个官来比喻上帝是一个听祷告的上帝。我们认为耶稣之所以要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官,是拿他来作对比。

一个坏官也经不起寡妇持久的上诉,也能在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做一点事情,何况我们慈悲的天父呢?

在旧约圣经里,有四十多次记载了上帝垂听人们的祈求;新约圣经里也有这样的记载。

我们的上帝是愿意垂听我们祷告的上帝,与这个不义的官完全不同。圣经记载了亚伯拉罕祷告上帝、大卫祷告上帝,耶稣自己在世界上的时候也祷告上帝,甚至整夜祷告上帝。(参见路加6:12)

当大卫犯了奸淫、犯了谋杀罪以后,他祷告上帝,上帝还是在灵里饶恕了他。但是他还是承受了世界上因他犯罪所得的报应。(参见撒下11 ~ 12章)

可能你会说,因为上帝喜爱大卫,所以才饶恕了大卫。其实不是这样。我们不是在路加第十七章看到了那十个长大麻疯病的人得医治的经节吗?这十个长大麻疯病的人在圣经的其他地方都没有被提到过。他们只是向耶稣呼求,耶稣就医治他们。他们的呼求就是祷告,耶稣就立刻医治了他们。圣经告诉我们,“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约翰3:16),“世人”不是“大卫”,也不是指某些人;“世人”是指全人类,从创世以来,一直到世界末日的所有的人。

所以我们只要恒切祷告,上帝一定会垂听我们的祷告。因为祷告是耶稣亲自教我们的,如果我们的祷告上帝不垂听,那耶稣为什么还要教我们祷告呢?我们知道我们所信的上帝是不会说谎的上帝,祂绝不会把无说成有。祂所允许的事情,一定会兑现。

6. 耶稣又说,“上帝的选民,昼夜呼吁祂,祂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我告诉你们,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

这里所说的“上帝的选民”,我们认为在现在这个时候就是指我们基督徒。所以我们靠着圣灵日夜的祷告,虽然并不一定是立时被垂听,但总必会被垂听。当然被垂听的结果不一定完全是我们所理想的。

我所知道的一位很热心爱主的姊妹,一直为她肾脏严重损坏的儿子祷告,求上帝拯救她的儿子,让他脱离这个病痛。但是等了多年,他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需要经常进行肾脏透析。但是她还是不停地祷告,求上帝让他从这个病魔手中脱离出来。不久,她的儿子死了。她突然明白了,上帝最终听了她的祷告,让他脱离了病魔,离开了这个世界。儿子的死去,她很悲伤;但是她也很高兴,因为上帝听了她的祷告,儿子终于脱离了病魔。同时,她也明白为什么上帝没有在多年前,立刻听从她的祷告,那是为了可以让她与儿子多待一会儿。最后,她告诉我,小心祷告的内容,上帝可能按照祂的计划来垂听你的祷告;祷告被垂听了,但是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结果。

另外,我们要明白我们是在向上帝祷告,是在向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祷告。上帝对万事所预定的计划和时间不是由我们随意来改变的。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向上帝发命令,我们不能把我们想要的强加在上帝的计划和时间表里。我们只能祈求,因为我们所要祈求的是,“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参见路加11:2)。

我们不可以对上帝说,“我要的,你必须给我”;因为这样的说法是极端错误的。上帝不是我们的奴仆;我们能够成为上帝的仆人,已经是上帝的恩典了,因为我们本该被扔在那永远燃烧的火湖里的。(参见启示录20:15)

很多的时候,上帝并不是立刻垂听我们的祷告。圣经在这里说,“为他们忍了多时”。

中文圣经真是翻译的非常好,在这里用了一个“忍”字。就是说,当上帝听到我们的呼求的时候,祂就想要让我们所求的事项实现,但是祂却为我们忍着,没有去做。注意不是为祂忍着,而是为我们忍着。所以上帝的这个“忍”,必定是为了我们的好处。换句话来说,我们所祈求的常常是愚蠢的。

耶稣曾经用比喻教导我们,“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但是我们却在这个世界里常常向上帝求石头、求蛇!我们没有办法看到将来,我们也不可能知道周围的人到底在想什么。我们自以为聪明,岂不知我们的要求常常是目光短浅的?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我们不是感谢上帝没有听我们当时的祷告,所以才没有犯更大更多的错误吗?

上面提到的那位母亲,因为医生知道她儿子的身体已经不能经受换肾脏的手术,也在他卧病期间没有找到可换的肾脏。如果上帝当时就听了那母亲的祷告,在那个儿子病情还不严重的时候就把她的儿子接走,她不就更伤心?上帝当时没有立刻听从她的祷告,完全是出于对他们母子的爱。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有可能祈求上帝惩罚那些坏人,但是上帝迟迟没有垂听我们的祷告。我们以为上帝是在耽误时间,其实不是。当我们认为那些人是坏人的时候,我们认为我们自己是好人。但是我们真的事好人吗?是没有犯罪的好人吗?圣经告诉我们,“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参见罗马3:23)。如果上帝惩罚世界上的坏人,你我也是要被惩罚的。但是上帝是一个要拯救世界一切的人的上帝;我们所信的上帝愿意拯救你和我,也希望能够拯救你所认为的坏人。祂不愿意有一个人将来被扔在那个火湖里,祂愿意人人都悔改、得救。(参见彼后3:9)

耶稣在这里不仅说要为我们伸冤,而且要快快地给我们伸冤。

我们一生所受到的各种困难与痛苦的来源不外于三种情况:

(1)是我们自作自受 - 我们犯罪所得的报应;

(2)上帝让我们锻炼的机会 - 见《雅各书》1:2 ~ 4;

(3)魔鬼的攻击 - 就像约伯所受到的痛苦。

在这三种情况之下,只有第三种情况下才是我们真正的冤屈。所以上帝为我们伸冤的话就是针对魔鬼的攻击。我们可以说,上帝的对头就是魔鬼撒旦。而魔鬼撒旦最终“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参见启示录20:10)对于魔鬼的攻击,我们要来看《约伯记》的最有一章,第42章。我们就看到魔鬼撒旦的攻击只能是暂时的,而上帝的恩典却是用永恒的。

7. 在这段经文中,耶稣最后说,“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

信德 - 这不是我们平时所用的词汇,意思是“信心的德行”。

我们认为,“人子来的时候”就是耶稣第二次来到世界的时候,也就是世界末日。根据耶稣在《马太福音》第24章所说的,在耶稣再来之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末世”,必有大灾难,不法的事增多,基督徒受逼迫。(参见4 ~ 24)我们看马太地24章,我们就知道这个末世已经开始了。基督徒在这个末世,必须依靠对上帝的信心来生活。

恒切的祷告也必须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的。没有信心的祷告实际上表示我们没有真的在求上帝,而只是对空气说话。我们无心的祷告,怎么可能盼望上帝来答应我们的呼求呢?

祈求要根据上帝的应许,不可妄求;因为我们的信心是建立在对上帝我们的应许上的。

8.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学到了什么:

耶稣在这里向人们强调:

(1) 你们的祷告要恒切;

(2) 祷告要凭着信心,没有信心的祷告是自欺欺人。

(3) 主暂时没有垂听我们的祷告,是在锻炼我们,是为了我们的好处,我们日后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