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of Ephesians

以弗所书

《以弗所书》简介

I. 以弗所城简介

以弗所城,希腊文是Ἔφεσος 英文是 Ephesus, 土耳其文是 Efes。其地理位置是在现在的土耳其境内。

以弗所城是古希腊人亚洲的西部(又称亚西亚)建立的一个大城市,坐落在加斯塔河(Cayster)进入爱琴海(Aegean Sea)的河口。由于交通便利,商业也就很快地发展了起来。

在罗马帝国时代,以弗所是罗马帝国亚西亚省的省会,当时还被称为亚洲最大的省会。城内以著名的用大理石建造的亚底米庙宇、图书馆和可以容纳两万五千观众的露天剧场而享有盛名。该剧场虽然是露天,但是至今还是可以举行演出,而且音响效果超过一般想象。

亚底米庙宇的遗址

以弗所图书馆遗址

那时,有不少以色列民也移居在以弗所,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在这个很发达的城市里。根据以弗所剧场的大小,历史学家估计在罗马帝国时期,以弗所当时的人口就达到了约五十万之多。

可容纳二万五千人的露天剧场的目前状况

据传说,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年老的时候就是居住在以弗所城的一所小房子里。上图是按原样重建的马利亚故居。

根据《使徒行传》的记载,使徒保罗旅行布道时就到达了以弗所。“亚波罗在哥林多的时候,保罗经过了上边一带地方,就来到以弗所。”(参见使徒行传19:1)而《哥林多前书》就是使徒保罗在以弗所写的。

在公元380年,罗马帝国的狄奥多西一世(东部皇帝)和格拉提安(西部皇帝)宣布接受三位一体的基督教为正教,于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于是亚底米庙宇逐步萧条以至于毁坏。现在以弗所是一个旅游景点,而不再是一个城市,基本无人居住,成为荒凉之地。

II. 《以弗所书》的作者

从本书的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就知道本书是由使徒保罗所写。

在新约圣经中的二十七本书中有近一半的书是由使徒保罗所写的。

他从三十几岁一直到殉道,就是作传福音的工作,特别是在亚西亚一带和欧洲的南部,作福音工作。他多次作旅行布道的工作,同时在所布道之处建立教会。在他离开之后还以书信的方式关怀、勉励、教导那些他已经撒下福音种子地方的信徒。

圣经中,特别是在《使徒行传》里,对使徒保罗使用两个不同的名字。在开始提到他的时候是用扫罗来称呼他,后来就用保罗来称呼他。

据查考,扫罗是他名字的希伯来文发音,而保罗是他名字的希腊文发音;这只是同一个名字用不同的文字来读而已,“扫罗又名保罗”,(参见使徒行传13:9)所以两者没有差别。因为扫罗是希伯来文的发音,所以仅在以色列民中会有使用希伯来文来称呼他;当他在外邦人中传福音的时候,外邦人基本都不使用希伯来文。由于当时罗马帝国使用希腊语(古希腊语),所以在使徒保罗传福音的一带都是使用希腊文,所以对他的称呼也就是用保罗了。

圣经在《使徒行传》以外,都称他为保罗而不是扫罗;而《使徒行传》中也只是在从第七章至第十三章里使用扫罗这个名字,以后都是描写他在外邦人中传福音,所以都是使用保罗来称呼他了。

虽然我们都是称保罗为“使徒保罗”,但是“使徒保罗”这一个名词在圣经里仅出现一次,(见提多书1:1)而且是由使徒保罗自己写的。由于他的名字不在主耶稣所召的十二个门徒名单里,所以对于他的使徒身份曾经有过争议,所以在《加拉太书》里,保罗就特别阐明了他持有使徒身份的原因。

使徒保罗自己告诉我们,“我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属便雅悯支派的。 ”(参见罗马11:1)他出生在大数,(参见使徒行传21:39)是法利赛人。(参见使徒行传23:6)他从一出生就具有罗马帝国的国籍,(参见使徒行传22:25~28)而且在迦玛列门下受过严谨的律法教育。(参见使徒行传22:3)所以扫罗原来是逼迫主耶稣和基督徒的,但是因为上帝直接从天上呼召他,才使他回头来服事上帝。(参见《使徒行传》第九章)

以弗所的教会也是由使徒保罗所建,《以弗所书》这一封书信就是在他离开了以弗所以后,给那里的弟兄姊妹所写的。

III. 《以弗所书》的写作时间和地点

解经家一致认为《以弗所书》是使徒保罗在罗马监禁的时候所写。但是使徒保罗在罗马监禁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为不久他就殉道了。估计他写这封给以弗所教会弟兄姊妹的信约在公元六十一至六十三年之间,但是无法确定确切的日期。

在使徒保罗所写的书信中,《腓立比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和《以弗所书》统称为“监狱书信”。解经家也都认为这些书信都是由推基古传递给收信人的。(参见以弗所6:21,歌罗西4:7)

IV. 《以弗所书》的受书人

如果我们注意到第一章第一节所提到收信者是“在以弗所的圣徒”,显然这一封书信是给以弗所教会的弟兄姊妹的。在我们具体查考这一节的时候,我们会具体讲到底这里的“圣徒”是指谁。

使徒保罗曾在第二次旅行布道的时候路经以弗所,而且与当地的犹太会堂里与犹太教教徒辩论。“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就辞别他们说,上帝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于是开船离了以弗所。”(见使徒行传18:19~21)在第三次旅行布道的时候,就在以弗所居住了三年之久,(参见使徒行传20:16~38)且在那里建立了教会。

根据信中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在以弗所的教会里,既有以色列民也有当地的居民。所以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强调了在基督里不分以色列民和外邦人,而都是属上帝的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参见本书3:6)

V. 《以弗所书》的主题

在这封书信里,使徒保罗着重指出了基督与教会的关系,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是基督的身体。

而教会是一群被上帝拣选出来敬拜祂的人,所以,也就是讲到了人与上帝的关系。

当上帝创造人的时候,人是没有罪的。那时的亚当和夏娃可以直接来到上帝的面前,可以与上帝同行,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但是人在受到魔鬼撒旦的引诱时失败了,(参见创世3:1~7)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人开始躲避上帝。人与上帝的关系就从正常进入了不正常。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上帝要把这分别善恶的树放在那里?不放那棵分别善恶的树不就没事了么。

可能也会有人说,为什么上帝不阻止蛇对夏娃的引诱?上帝只要阻止一下,魔鬼撒旦的阴谋就不可能得逞了。

这些说法都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请问,上帝是不是事先就知道魔鬼撒旦会来引诱夏娃?

无所不知的上帝当然早就知道了。那为什么上帝没有来阻止魔鬼撒旦的行动呢?难道上帝不能够么?

无所不能的上帝当然可以阻止魔鬼撒旦的一切行为。那为什么上帝没有阻止呢?

合理的答案必定是上帝故意把那分别善恶的树放在伊甸园中间,上帝也故意没有出来阻止魔鬼撒旦对夏娃的引诱。那上帝是不是知道夏娃和亚当都会跌倒呢?答案也是肯定的,上帝当然早就知道亚当和夏娃都会跌倒。

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人看来,好像魔鬼撒旦捣乱了上帝所创造的美好的世界,但是我们认为魔鬼撒旦的行为也是在上帝掌控之中。魔鬼撒旦引诱了夏娃,以为牠的计划得逞了,殊不知,上帝有更大的计划。

我们认为,在风平浪静的环境里,在没有引诱的环境里,谁是真的愿意跟随上帝、谁不愿意跟随上帝,不一定能够显示出来。上帝允许魔鬼撒旦来攻击我们,也允许魔鬼撒旦了引诱我们,目的是为了锻炼我们。

甚至上帝允许我们跌倒,而要我们从跌倒中起来继续跟随祂。

当彼得三次不认主之后,圣经记载了,“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参见路加22:61)我们认为,这个时候,主耶稣看彼得的眼光是慈祥的,而不是严厉的。主耶稣用爱来激励彼得,彼得就出去痛哭,认罪悔改。

跌倒不可怕,只要我们站起来继续跟随主耶稣,主耶稣一定会赦免我们的罪、赦免我们的过犯。

在《以弗所书》里,讲到了我们藉基督之血蒙救赎,就是怎样从跌倒的状态 - 罪人 - 得到上帝的拯救。

基督与人的关系就是上帝与人的关系。这个关系是从正常到不正常,再经过主耶稣的宝血回到正常。就如主耶稣的比喻所说的,那个浪子:原来是在家里有正常的父子关系,但是他离家出走了,父子关系不正常了,最后浪子回头了,关系又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