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e 16: 01~15

路加福音 16:1~15节

1 耶稣又对门徒说,有一个财主的管家。别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费主人的财物。 2 主人叫他来,对他说,我听见你这事怎么样呢?把你所经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 3 那管家心里说,主人辞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将来作什么?锄地呢?无力。讨饭呢?怕羞。 4 我知道怎么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后,接我到他们家里去。 5 于是把欠他主人债的,一个一个地叫了来,问头一个说,你欠我主人多少。 6 他说,一百篓油。每篓约五十斤管家说,拿你的账快坐下写五十。 7 又问一个说,你欠多少。他说,一百石麦子。管家说,拿你的账写八十。 8 主人就夸奖这不义的管家作事聪明。因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 9 我又告诉你们,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10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11 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 12 倘若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 13 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 14 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嗤笑耶稣。 15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上帝却知道。因为人所尊贵的是上帝看为可憎恶的。


问题提问

1. 今天经文里的比喻可以说是最难解的一个,你读了之后,你如何解读主耶稣这个比喻呢?

2. 为什么耶稣会在第10节突然间把话题转到“忠心”上呢?

3. 在第11节里,为什么钱财是不义的呢?钱财的本质不是中性的吗?什么又是真实的钱财呢?

4. 在第12节里,什么是你们自己的东西呢?


经文简介

今天的经文很容易使我们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首先是那个不义的仆人不但没有悔改的心,他更加把握最后的机会,在损害主人的利益的情况下,做了有别于圣经原则的事情,为的是替自己将来铺路。奇怪的是这个主人明知在受害的情况下还表扬这个被他开除的恶仆。然而,最难理解的是主耶稣好像也在教导跟从祂的人也应该使用同样的方法来争取永生的机会。


事实上有些解经家把这恶仆的所作所为合理化,比如说把减去的账目解释为是利息,这是律法不容许的,圣经教导我们:“你借给你弟兄的或是钱财、或是粮食,无论甚么可生利的物,都不可取利。借给外邦人可以取利,只是借给你弟兄不可取利。这样,耶和华你上帝必在你所去得为业的地上,和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见申命记23:10~20)


又有些人认为是这恶仆从前所收的利息太过分了,所以他趁着还有机会,马上处理妥当。若真的如此,我们当然会怀疑他的动机,因为经文明说他为不知的未来而担忧。


我们今天对这比喻的讲解当然也是众解释之一而已,我也不敢说一定是对的,我们也可能离开了主耶稣的原意。但求只要不离开真理,并且求圣灵引导我们,帮助我们在属灵事上因着主耶稣的话语而成长。


经文解读

1-7节解读:当我们读这个比喻,我们不要以为主耶稣认同这个恶仆的行为,更不应该认为天国是可以靠一些不择手段的方法获得。就算是光明磊落的手段我们也是赚不了永生的,只有靠耶稣基督的宝血才可以进入永恒的生命里。祂之是表扬这个恶仆乃是因为他的深谋远虑和远见。所以恶仆的主人对他的恶仆的赞赏也是出于客观的态度。因为从主观来说,无论这恶仆所作的是对还是错,他都是受害人,完全没有理由称赞他的。


既然耶稣基督表扬这人,想必有学习的地方。但要我们向一个坏人学习总是觉得有点不自然的感觉,绝对是不容易的。然而这又是这么的重要,因为耶稣基督不是对别人说,祂是向我们作为祂的门徒说的(1节)。当我们决定要学习的时候,我们还有另一个问题要解决。向一个假设出来的坏人,如经文所比喻的恶仆学习可能是不难的,因为他不是真实的。然而,我们生命的功课却要向我们认识的“坏人”和“讨厌的人”学习就不容易了。


我们如何向这些人学习的同时,又能使我们的心里平衡呢?首先是把耶稣常常教导我们的“谦卑”大派用场。只有这样的心态,我们才真正地愿意聆听圣灵的声音和感动,使我们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走。这样下去,良性循环的效果必然出现,比如说当我们真的发现这“恶人”的确有过人之处,我们不但会恩然接受,我们更加会对此人产生怜悯的心。如果我们没有“谦卑”的心态,就算我们真正从他身上学到功课,也不见得我们会感谢他,更谈不上怜悯他。这也可能是我们一开始时,没有办法明白这恶仆的主人居然会称赞他。


其次是必须要很小心地把这人不好的地方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客观和审慎的态度分别出来。当然,这是一点都不容易的,我们都很难从一个“坏蛋”身上客观地找出他的长处,然后向他学习。


那么什么是这恶仆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呢?首先是他不但有危机感,他更能做到临危不乱。其次他也有一个自知之明的心(3节),他知道那些事是自己做不到的。就如主耶稣在路加福音14:28-32里面所说的对事情的评估,他给自己作出认真的评估了。第三,当他知道和明白之后,他有一个起而立行的决心。当然他的所作所为不是我们学习的范围之内(5-7节),但我们有没有像他对我们栽天国的将来作出筹划,评估,和起而立行呢?


主耶稣也在这个恶仆的比喻带出另一个真理,就是这恶仆所掌管的一切都不是属于他的,而是他主人的财产,他只不过是管家而已。那么我们呢,我们所谓“拥有”的一切,比如钱财,房产,聪明才智,时间,身体,灵魂,身份地位,甚至机会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属于我们的吗?我们对这一切存着一个什么的心态呢?这一切都是提供给我们享用和享乐还是我们只是上帝的管家而已呢?记得读以斯帖记,以斯帖的养父末底改这样问以斯帖:“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么。”(见以斯帖4:14)


从此可见,不但我们的金钱财产都是上帝暂时交托我们管理,连我们的身份地位都是要用在上帝国里来荣耀上帝。


所以我们又从这个恶仆学到另一个功课。他用不义的手段使用他主人的钱财为他在地上的生命铺路。他最少得到两个好处,首先负债人可能会因为感激而报答他。其次是最坏的打算就是他可以向这些负债人勒索。正如前面所说,我们绝对不应该学习他的手法,但我们却要向他学习积极和未雨绸缪。我们是否应该像他一样,使用上帝让我们暂时掌管的一切为我们在天国铺路吗?


我们可能会问,我们真的可以这样做吗,上帝真的有这个意思吗?有的,第9节明明告诉我们理当这样做。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权动用上帝给我们暂时掌管的一切呢?从马太福音25:14-30里的三个仆人各领五千,二千,和一千银子的故事,我们知道我们不但有这个权柄,这更加是我们的责任。值得我们留意的是那位领了一千银子的仆人把钱埋在地里,等主人回来说,原封不动地还给他,却得到主人的责怪而他的结果是:“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见马太25:30)


反观我们,如果我们把上帝暂时交托给我们的一切用来做享乐和享受,我们就连这个领了一千的那个仆人也不如,我们的结果会如何呢?


8节解读:为什么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呢?不信主的人真的比信主的基督徒更加聪明吗?不见得,虽然保罗说上帝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罗马书1:27)。这经文在某程度上指的是世人的无知,自以为是强者。所以这里的第8节,我们应该这样看:今世之子在追求今生的事远比光明之子追求属灵和天国的事多并且更用心,所以他们比光明之子更为聪明。倘若光明之子追求属灵和天国的福分如今生之子追求世属的事一样的话,他将会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因为他今生得着丰盛的生命的同时,他储藏在天国不会腐烂的产业也更多了。试想一下我们的思维,时间,金钱等等花在属灵的事上多还是属世的事上多呢?


9节解读:钱财虽然是没有寿命,但当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钱财对这人就无用了。亚历山大帝在临终时对他的随从说他要在他的棺材两边各挖一个洞。他要把双手伸出来,给世人看,他是空手而去的。所以我们要把握这段有限的时间,把钱财换成为永恒的在天国里的产业。犹太人的拉比说:“富有的人在这生帮助贫穷的人;贫穷的人帮助富有的人进入来生”。这当然是来自他们为善得拯救的概念。教父安布罗斯曾经这样说:穷人的需要,寡妇的房子,孤儿的嘴巴就是最有意义的永恒大粮仓。圣经告诉我们,主耶稣“就用比喻对他们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吧。上帝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凡为自己积财,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见路加12:16~21)


从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一个人的富有不在乎他拥有多少,而在于他给出多少。


大家可知道当一个人在穷途末路时得着朋友的接济是多感激的一回事吗?这叫做雪中送炭。只可惜,我们常常只顾及到锦上添花,却忘了雪中送炭。拥有钱财不是有罪孽,家道兴旺也不是犯法;但拥有超过自用的钱财却是一个责任。把这些钱财用在上帝所喜悦的方法里,比如用在与他人交往从而把福音传给他们(结交朋友)就是释放这责任最好的良方。当我们离开这个世上,世上的钱财变成为没有用的东西的时候,而我们因着我们所作的,在天国有永存的产业等待着我们去享用。这里的帐幕,代表着上帝与人同在的表征,就是天国。


钱财不但没有寿命,也没有良善、罪恶、不义之分。这里所指“不义的钱财”是指人没有把钱财用来荣耀上帝,它就成为“不义的钱财”了。正如做善事的钱财叫“善款”一样。试想,人如果没有犯罪堕落的话,世上可能就没有钱财这个概念了。钱财货币都是人的产品,是人创造出来的东西,也是人犯罪后才有的概念和需要。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如果没有在上帝的国你好好使用这些金钱,那我们的钱财岂不是成了不义的钱财吗?


10-13节解读:在这三节经文我们发现到有很多重复的名词和对比。比如忠心,不忠心,不义;大事,小事;不义的钱财,真实的钱财;别人的东西,自己的东西。


第10节可以说是故事重点的开始,因为 “忠心”这个名词出现了。关于忠心和不忠心的仆人,其实耶稣早在12:42-48就有清楚地比喻的仆人的比喻,所以我们不在详述了。按照今天的经文,我会发现无论是世人对世事、或者基督徒对属灵的事,成功与否都在于“忠心”。所以主耶稣花了四节经文(9-12节)来说明我们当向谁、和在什么事物上忠心,并且在13节告诉我们如何成为“忠心”。


10节解读:有人这样说,做大事不拘小节。这是对的吗?当然,这必须要看我们如何解释什么是小节。但按照主耶稣的看法,我想这说法是不对的。因为这一节明明的告诉我们,不管我们在大事或者是小事上,我们都要忠心。首先让我们从属世上方面来看这个属灵真理。在一个正常的情况下,这真理在世上还是真理。比如在一个单位里,员工的升职在于他现在手上的工作效率的表现,如果他是鹤立鸡群的话,他必然被提升,来处理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在一个不正常的环境里面,这真理依然还是真理。比如说一个老板要求属用不择手段的方法为他赚钱,这是不忠的,但只要下属真正为老板赚得钱,老板还是重用他。这是因为这个老板同时有两个不同的标准。他一方面要求下属不忠于客人,但他对下属的要求依然是忠心,否则不管下属有多大的本事,能赚多少钱,老板还是不会用他的,因为他不可能在这个不忠心的员工身上得到什么的好处。所以这个真理在被扭曲的情况下依然是个真理。


11节解读:耶稣把第10节里的“属世”真理推广至永恒里。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呢?我们可以看主耶稣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你们要变卖所有的、赒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见路加12:33)


那么当一个人在不义的钱财上忠心的话,他会得到什么呢?首先他必会有一个丰盛的生命活在这世上。这丰盛的生命是指属灵的事,并非是物质上的丰盛,因为不义的金钱的价值是不确定、不稳定、和短暂的。看看每天货币的汇率就知道。今天的人民币兑换美钞的汇率和昨天的已经是不一样。所有的货币都有尽头的一天。属灵事物的价值是固定和永恒的。从而我们明白真实的钱财就是耶稣基督所应许的丰盛生命。圣经又教导我们,“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参见约翰10:10)


作为基督徒的我们都有永恒的生命,然而我们今生是否已经已经拥有丰盛的生命吗?


12节解读:什么是别人的东西呢?就是前面所说一切暂时上帝让我们掌管的钱财,聪明才智等等。如果我们没有好好的使用这些暂时为我们掌管的东西,我们是不会得着在天国的产业和冠冕。所以我们知道,“你们自己的东西”是指我们从上帝得到将来在天国的奖赏和冠冕。“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祂显现的人。”(见提后4:7~8)


13节解读:这一节经文是教导我们如何“忠心”,忠心绝对不可能超过一个对象。尤其是当这些对象是相反相违的,敌对的。比如我们的心是追求世上的享受和财宝的话,我们必然会用上帝给我们的一切来帮助我们享受和累计财富。这就等同抢夺了上帝的东西,更谈不上对上帝忠心了。这样的情况是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效果里。因为主耶稣在另一个教导说道:“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必然在那里”。当你的财富累计得越大,你的心越往那里去,那时更谈不上什么忠心了。


14-15节解读:虽然圣经和当代的文献都没有直接道出法利赛人是贪财的。但是从他们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在马太福音23章里的表现,他们从来都是以待己宽对人严的态度处世,从来都是不想付出的同时却想得到回报的表现,也就是贪的表现了。至于贪财会有什么后果呢,让我们看看保罗在提摩太前书如何解读贪财:“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但你这属神的人,要逃避这些事,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见提前6:9~11)


至于法利赛人如何嗤笑耶稣呢?我们实属无可考究。他们是否有出卖耶稣的犹大一样的心态呢?约翰福音记载了马利亚用贵重的香膏膏耶稣时,犹大说:“说、这香膏为甚么不卖三十两银子赒济穷人呢。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见约翰12:5~6)


是的,今天也有类似的话。比如说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没有钱,哪里来基金运作上帝的事工呢?如果说话的人真的是这样想还好,只怕他的出发点跟犹大一样就麻烦了。


让我们退一步来看这个问题,假如法利赛人嗤笑耶稣是有他们的理据,那么他们也许有值得原谅的地方。旧约的教导,尤其是申命记28章清楚地指出当以色列人顺服在上帝的律法和诫命下必定蒙1-14节里的物质上的祝福;倘若以色列人不遵守上帝的诫命和律例的话,他们必受15-68节的诅咒。是否因为这个理由,导致他们一直在追求财富呢?财富的确是很诱人的,一方面它使人过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能证明此人是守律法和诫命的人,而蒙上帝祝福的人们。再加上他们的确是比其他人富有,过小康的生活,所以他们存有15节所说的自以为义呢?耶稣很明显地把上帝和玛门分得清清楚楚,但是法利赛人的神学却把上帝和玛门联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分歧是非常之大,是否这样就导致他们嗤笑耶稣呢?


事实上每一个民族都有类似的概念,就是富有的人是蒙上帝特别赐福的人。所以在各国里,凡是有钱的人,他们都备受尊重,话语也特别的被关注;甚至因为他们富有就有了教导他人的权柄,以专家和老师为自居。耶稣在这里直截了当指出他们以财富来证明他们是属灵并且蒙上帝赐福的错处。人与上帝看待财富有很大的分歧,人可以把钱财看为很大的价值,耶稣却指出财富只不过是外表和外在的东西。人与上帝使用钱财也有很大的分歧,人用钱为了享受和炫耀自己,上帝要求人用钱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就等同荣耀了祂。所以人认为尊贵的,在上帝看为憎恶的。


就算法利赛人是因为以上的原因而贪财,但不代表他们就没有责任。最少有两方面,首先是申命记28章的教导之重点不是顺从上帝而蒙福,重点却是悖逆上帝遭致诅咒。因为在28章里,蒙祝福的经文只占了14节(1-14节),但论及诅咒的经文却是54节(15-68节),多出了差不多3倍。其次,若然我们真正的顺服了上帝,我们更加要让上帝自己来亲自用祂的方法来祝福我们,用不着自己出动(贪财)来致富。这样才是真正的顺服。


最后我们来看看“你们的心、上帝却知道”。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我们是否也明白上帝知道我们的心比我们知道自己的心还多呢?意思是说我们很多时候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心,怪不得这么多人不明白和不理解自己。说来也怪,有时候连我们身边的人都比我们自己更知道我们的心(或者居心),而我们却察觉不到。


我曾经怀疑过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1章关于圣餐的经文,为什么他要求我们省查自己,却没有要我们为所犯的罪而认罪悔改,然后才领圣餐呢?难道认罪悔改不比省查更为好和尤意义吗?当我们看到今天的经文“上帝却知道”我们内心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更多时间省查我们自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的内心。一个月才一次的主餐省查可能还是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