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18: 1~11

《约翰福音》18: 1~11

1 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祂和门徒进去了。2 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因为耶稣和门徒屡次上那里去聚集。3 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4 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5 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祂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6 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7 祂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8 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9 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祢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10 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11 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I. 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祂和门徒进去了。

1. 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

使徒约翰在第十七章里单独记载了主耶稣的祷告,而从第十八章开始,他又回到了从第十三章开始的最后的晚餐,就继续叙事性的记载。

圣经在这里所说的,“耶稣说了这话”,一般解经家都认为是指从第十三章到十六章主耶稣所说的话,也有解经家认为是特指主耶稣在第十六章里所宣告的,祂已经胜了世界,现在往天父上帝那里去了。

只有极少数的解经家认为,“耶稣说了这话”是指主耶稣结束了祂在第十七章里的祷告。

因为使徒约翰没有记载主耶稣在第十七章里祷告的地方,因此有人就认为第十七章主耶稣的祷告是在客西马尼园里进行的,但是也有的人认为主耶稣是在圣殿山上祷告,因为在第十四章的末了,主耶稣说,“起来我们走吧。”(见约翰14:31B)好像从吃最后的晚餐的那个地方出去了。

然而,圣经在这里告诉我们,主耶稣“就同门徒出去”,这就告诉我们,他们当时一定是在某一个的“里面”,否则就不会用“出去 ”来形容。特别是对照这一节圣经的末了,圣经用了“进去”。所以我们就可以肯定主耶稣当时是在某一个地方的里面。而且这个地方如果没有门的话,至少也是有界限的。否则就没有所谓的“出去”了。但是我们仍然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地方。

2. 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

过了汲沦溪,到了东边的一个园子。但是使徒约翰至始至终都没有提到这个园子的名称。而马太和马可只说到了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没有说是一个园子。而路加却说是往橄榄山去。从四本福音书,我们就知道主耶稣是去了下图所示的地方。(下图是耶稣时代的耶路撒冷)

至于汲沦溪和客西马尼园的地理位置,请见上图。我们用红色线条表示了这两个地方。从地图上我们就知道“汲沦溪”是耶路撒冷城东和橄榄山(右边⑪)之间的一条小山谷。如果有雨水的话,这个山谷会成为一条溪水。但是,以色列是近乎沙漠的环境,所以这条溪基本都是干的。因此人们就可以很容易地走过这一条干溪。

3. 祂和门徒进去了

圣经用“进去”来描述,这就告诉我们,这个地方至少是有界限的。根据资料显示,这个园子是个橄榄园,客西马尼园是一个私人的园子。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园子的主人是谁,但是很显然主耶稣是有权进入这个园子的。据说,这个园子是马可家族的产业。

II. 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因为耶稣和门徒屡次上那里去聚集。

1. 因为耶稣和门徒屡次上那里去聚集

主耶稣是带着祂的门徒一同到客西马尼园的,而且圣经告诉我们,他们屡次在这个地方聚集。

我们知道当犹大从最后的晚餐上离去的时候,“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见约翰13:30)所以等他们吃完晚餐,听完主耶稣的教导,等主耶稣祷告完毕出来,应该已经近半夜了。

请问,我们会不会半夜到一个不是旅游景点,既没有灯,又没有椅子可以坐的园子里去?我们肯定不会去的,但是主耶稣的门徒一点也没有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他们常常到这个地方去的。

我们知道,这一次主耶稣是来祷告的。但是门徒在干什么?他们是来睡觉的。可见他们非常习惯在这个地方睡觉,过夜。不然的话他们一定会吵着到他们平时睡觉的地方去。

“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见马太8:20)现在,我们就知道主耶稣真的是没有枕头的地方。

2. 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

(1) 卖耶稣的犹大

约翰在这里直接定义犹大是“卖耶稣的犹大”。对于犹大是怎样出卖耶稣,约翰并没有记载,而马太却有较详细的记载:“当下,十二门徒里,有一个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说,我把祂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他们就给了他三十块钱。从那时候,他就找机会,要把耶稣交给他们。”(见马太22:14~16)

请弟兄姊妹不要以为犹大是一个多么坏的人,他是为了钱而出卖了主耶稣,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普通贪爱钱财的人。约翰在前面就描写过犹大对钱财的看法:“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见约翰12:2~6)

约翰在这里就揭露出犹大很有贪财的“聪明”。他不希望马利亚用香膏来膏耶稣,而是希望马利亚把买香膏的三十两银子捐给耶稣,然后他就有管理这些钱的权利,这样就给他自己有偷钱的机会。

所以,犹大是一个有属世聪明的人;他不会傻乎乎地把马利亚的香膏夺过来去卖掉,他是会用计谋来达到他偷钱的目的。

他非常有可能已经盘算过了,怎样才能在众人没有发觉的情况之下可以连续不断的偷钱。

犹大应该知道众人曾要把主耶稣从山崖上推下去,但是主耶稣却走开了。圣经有这样的记载:主耶稣说,“​​我对你们说实话,当以利亚的时候,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遍地有大饥荒,那时,以色列中有许多寡妇。以利亚并没有奉差往他们一个人那里去,只奉差往西顿的撒勒法,一个寡妇那里去。先知以利沙的时候,以色列中有许多长大麻疯的。但内中除了叙利亚国的乃缦,没有一个得洁净的。会堂里的人听见这话,都怒气满胸。就起来撵祂出城,他们的城造在山上,他们带祂到山崖,要把祂推下去。祂却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了。”(见路加4:25~30)

犹大也应该知道,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曾派差役去捉拿耶稣,但是没有成功:“其中有人要捉拿祂。只是无人下手。差役回到祭司长和法利赛人那里。他们对差役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带祂来呢?差役回答说,从来没有像祂这样说话的。”(见约翰7:44~46)

分析了这些情况,犹大很可能就觉得主耶稣是不会被抓住的。这样他只要带他们到主耶稣的面前,而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又抓不到耶稣。这样他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得到那么多钱,这不就是一个妙计吗?如果第一次成功了,以后还可以继续一而再地如法炮制。

贪财在很多人的心里都有,但是犹大的这一个破口被魔鬼撒旦利用了。所以圣经警告我们,“贪财是万恶之根。”(见提前6:10A)

亲爱的弟兄姊妹,不要以为我在办公室里只是把写字的笔带了回家、不要以为我只是用公司的复印机印一些家里的东西,不要以为我在做生意的时候稍微扣刻一点斤两,是一件小事。当你在行为上已经贪财的时候,魔鬼撒旦就一定会从这个破口来攻击你,那时你就没有招架之余地了。要知道卖耶稣的犹大就是这么堕落的。

(2) 知道那地方

上次查经的时候我们讲到了,当我们说”知道了”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已经确实了这一件事情。我们现在看到圣经说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这个地方。这就是告诉我们,犹大已经仔细记住了主耶稣的行动规律,知道那么晚才吃逾越节的宴席,事后一定会在客西马尼园露宿。当魔鬼撒旦进入了他的心里以后,他就有了属世的精明,被魔鬼撒旦牵着走了。

3. 在这段经文里,约翰没有记载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的祷告

使徒约翰刚记载了主耶稣与门徒进入客西马尼园,就立刻讲到了卖主耶稣的犹大,完全没有记载其他三本福音书里所记载的,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的祷告时人性苦恼。

为什么使徒约翰没有记载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的祷告?

我们认为,因为《约翰福音》是以描写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目的的,是以记载主耶稣的神性为中心的。因此特别强调了主耶稣对天父上帝的绝对顺服,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没有与其他三本福音书有相同的记载。

有关这方面的讲诉,我们在《约翰福音》的简介里已经有较多的解释,就不在这里复述了。

III. 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

1. 犹大领了一队兵

对于这一节圣经,我们分为三部分来看其中所描写的内容。

首先,我们看到这些来到客西马尼园的人是由犹大带领的。犹大带领的是一队兵。以前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只是派差役来捉拿耶稣的,怎么这一次动用兵了?这是什么样的兵?

圣经在这里没有告诉我们是什么样的兵,但是在第十二节里讲到了千夫长。千夫长是什么人?千夫长是罗马军队里的官衔,就是管理一千名士兵的军官。

如果按照现在军队里三三制的编排,有一千名战士的至少是一个团的编制。为什么需要出动一个团的兵力来到这里捉拿耶稣?圣经没有做任何的解释。设想一下,如果祭司长向彼拉多要求派兵来抓一个不守安息日的人,彼拉多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派一个千夫长带着兵来的。因为一个不守安息日的人是不可能动摇罗马帝国对以色列这块地的占领的。但是既然彼拉多派了那么多的兵来一定是有原因的,否则彼拉多派一千名士兵来抓一个手无寸铁的人,岂不是笑话!

根据彼拉多审问主耶稣的记录,“彼拉多问耶稣说,祢是犹太人的王吗?”(见路加23:3)这就隐约地告诉我们,很可能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向彼拉多谎报,耶稣要叛乱、要成立自己的王国,因此对罗马帝国的统治造成了威胁。这样才有可能让彼拉多派出那么多的兵。

2. 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

第二批人,就是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注意,不是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自己半夜来到这个地方,是祂们的差役。这些差役就是圣殿的警卫兵和他们的家丁。

我们在这里看到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祭司长是当时的宗教领袖,法利赛人是所谓的犹太教里敬虔的上层人物。这两批人原来是在神学观点上有很大的差别,而且政治理念也不相同的人,但是在处死主耶稣的这一点上,却联合了起来,一起来把主耶稣置于死地。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请了罗马的兵丁,还是不放心,还是派出自己的差役一起来捉拿耶稣。因为罗马兵只是在这里的驻军,对以色列人是不了解的,所以是派出自己人作为罗马兵的狗腿子。

3. 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着两批人在这个时候所带的器械。约翰在这里记载了:灯笼,火把,兵器。

他们带着灯笼和火把,这就告诉我们,这时不仅是夜里,而且可能是没有什么月亮光的黑夜,所以要有灯笼和火把作为照明的工具,否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

约翰只记载了兵器,而马太记载他们“带着刀棒”。(参见马太26:47)

面对他们所带的器械,主耶稣说什么呢?“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我天天教训人,同你们在殿里,你们并没有拿我。但这事成就,为要应验经上的话。”(见马可14:48~49)因为在旧约圣经里,早就预言了被自己人出卖,“连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过我饭的,也用脚踢我。”(见诗篇41:9)预言了被捉拿,“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或作他受欺压却自卑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以赛亚53:7) 预言了被苦待,“有许多公牛围绕我。巴珊大力的公牛四面困住我。”(见诗篇22:12)预言了遭弃绝,“万军之耶和华说,刀剑哪,应当兴起,攻击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击打牧人,羊就分散,我必反手加在微小者的身上。”(见撒迦利亚13:7)

所以这些事情的发生是上帝早就预言了的事情。

IV. 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

1. 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来

(1)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记录?

首先,我们要指出,“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是使徒约翰所记载的一件事。但是这不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而是主耶稣心里所想的,或者说是主耶稣没有说出来的一件事。那么,我们可能就会有一个问题,使徒约翰怎么知道的?

圣经告诉我们,“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见提后3:16)所以,我们就知道,上帝向使徒约翰默示了,所以他就把这一句话写在圣经里。

这就告诉我们,上帝要使徒约翰把本来我们不容易知道的一件事情写出来,那么其中必定有重要的意义,否则就没有必要了。

(2) 记录这一句话有什么意义

圣经在这里告诉我们,“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这一句话非常有意义,因为这一句话不仅证明,而且向我们强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

主耶稣上十字架,这是上帝在创世以前早就计划了的事情;主耶稣上十字架,这不是失败、更不是无谓的牺牲;主耶稣上十字架,祂完全知道祂自己会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完全知道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完全知道整个过程的代价有多么大;因此,主耶稣上十字架,是主耶稣对天父上帝计划的完全顺服。

这一句话,也向我们表明主耶稣就是上帝,祂就是那位全知的上帝,祂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

(3) 就出来

圣经只是在这里用了三个字来描述主耶稣的行动,但是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很多。

A. 我们刚才已经讲了,主耶稣清楚地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祂没有躲藏起来,也没有逃跑。

根据圣经的记载,门徒后来都逃跑了。因为他们常常来到这个地方,可谓熟门熟路,不需要灯笼和火把都知道怎样可以逃跑。

同样的,主耶稣也熟知这个地方,如果祂也要逃的话,祂是完全可以逃跑的。但是祂不仅没有选择逃跑,反而选择了“出来”。

B. 主耶稣不仅没有躲藏,也没有逃跑,而是大大方方,很威严地走了出来。

主耶稣是在知道不逃跑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的情况下,依然走出来的。这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就走出来是不一样的。主耶稣的这一个行动,与祂后来对彼得所说的一句话是完全一致的。

这就证明主耶稣是甘愿舍命,勇敢地走天父上帝要祂走的路。

C. 圣经在这里用了“出来”这个词,那么主耶稣是从哪里出到什么地方来呢?

在圣经的原文里,这个“出来”是以主动态来描写的,也就是说,是主耶稣主动走了出来。

有的解经家认为主耶稣从客西马尼园里走了出来,有的解经家认为主耶稣是从祂原来祷告的地方出来,走到了那群来捉拿祂的人面前。

我们认为主耶稣是从祂祷告的地方走到那些来捉拿祂的人面前。

我们所信的上帝一直是主动来到人的面前;无论是对愿意信祂的人,还是对不愿意信祂的人,上帝总是主动地来到人的面前,让人可以看到祂,可以相信祂。

从人犯罪以来,一直是上帝来找人;对犯了罪的亚当和夏娃是这样,对那些来捉拿耶稣的人是这样,对我们现在的世人也是这样。

我们知道,主耶稣这一次出来行了两个神迹,只是那些人仍然不信。

2. 对他们说,你们找谁?

从整个事情的过程来看,主耶稣是被抓的对象。

根据路加的记载,当时,门徒都睡着了。主耶稣虽然是独自一人面对那么多来抓祂的人,而且来抓他祂的人是全副武装的兵丁,主耶稣却手无寸铁。在这个紧张的时刻,我们看到还是主耶稣在掌管一切。

从使徒约翰的记载来看,主耶稣是来问他们,“你们找谁?”

我们所信的上帝总是先开口来寻找灵魂失丧的人。当亚当和夏娃犯罪以后,是上帝来找他们,“耶和华上帝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见创世3:9)对于那个来打水的撒玛利亚的妇人,“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见约翰4:7B)

上帝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上帝掌控着一切。从表面现象来看,好像犹大带来的人气势凶悍,但是实际上是主耶稣掌管一切。根据马太的记载,主耶稣当时曾对彼得说,“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见马太26:53)所以,不要看犹大所带来的人多势众,好像那些人有势力,但是这些人不及上帝口里的一句话。

V. 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祂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

1. 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

称主耶稣为“拿撒勒人耶稣”的,是那些不相信主耶稣就是弥赛亚之人对主耶稣的称呼。早在主耶稣还是婴孩的时候,圣经就有这样的预言,“希律死了以后,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和祂母亲往以色列地去。因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约瑟就起来,把小孩子和祂母亲带到以色列地去。只因听见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作了犹太王,就怕往那里去。又在梦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内去了。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祂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见马太2:19~23)

这就告诉我们,这些人所做的事情都是上帝早就计划了的。

2. 耶稣说,我就是。

中文圣经在这里都是翻译为“我就是”,而在原文里只是“我是”。中文里的“就”只是为了在中文里比较通顺而加上去的。

主耶稣的这一个回答是与当初摩西问上帝时的回答是一样的。“摩西对上帝说,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上帝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祂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上帝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见出埃及3:13~14)

当上帝回答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在原文里上帝只是说,“我就是那个‘我是’”。(英文圣经一般写成:I am who I am.)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中文圣经没有按照原文来翻译呢?因为在原文里有一个时间状态是中文里不容易表达的,这个时间状态是表示从永远到永远,也就是从最最远古的永远到最最遥远将来的永远。所以从原文的意义上来看,上帝就是从最最远古的永远到最最遥远将来的永远的那一位。

因此,在英文圣经中就用普通现在时来表达,意思是:这是一直存在的那一位。所以中文圣经就翻译为“自有永有”。

回到主耶稣对那些来捉拿祂的人回答说,“我是”,所有的以色列人都应该知道这就是上帝对摩西的回答,他们应该知道站在他们面前的耶稣就是上帝,因为没有一个人会以这样的方式来回答的。

主耶稣的这一句回答,实际上就是再一次向他们宣告祂就是他们一直在敬拜的耶和华上帝。

3. 卖祂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

使徒约翰在这里特别插入了一句,“卖祂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

在第三节里,使徒约翰已经告诉我们,“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为什么现在还要加上这一句话?是不是多此一举了?

使徒约翰在这里特别提到了犹大也在其中,这就告诉我们犹大亲耳听到了主耶稣的回答,“我是” - 主耶稣向他们宣告祂就是人们敬拜的耶和华上帝。主耶稣再一次提醒犹大:你在做什么?你是在出卖耶和华上帝!你现在应该明白我是谁,如果你现在悔改还有时间!

主耶稣深爱祂的十二个门徒,祂当然也爱犹大;就是在这个时候,祂仍然用祂的话来感动犹大。很可惜,犹大心里想的就是那三十块钱。一个财迷心窍的人,是不可能有心思来听上帝的话的。

主耶稣所说的话是千真万确的,“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见马太6:24)

不是上帝不爱犹大,是犹大拒绝了上帝的爱;不是主耶稣不拯救犹大,是犹大自己一定要走向地狱。犹大因此就失去了他直接在主耶稣面前认罪悔改的机会。

VI. 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

1. 耶稣一说我就是

使徒约翰现在再回到主耶稣说,“我就是”的时候。

中文圣经在这里基本都用了“一说”这个词。这个词的意思是,当主耶稣一开口说话,一件事情就发生了。这个描写就与《创世纪》第一章里,当上帝创造宇宙万物时候的情况一样,“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见创世1:3)

使徒约翰在这里不仅告诉我们主耶稣在这一群来捉拿祂的人面前宣告祂与天父上帝原为一,同时也告诉我们主耶稣的话语,与天父上帝一样有能力。只要祂一说话,事情就发生了。

2. 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

(1) 他们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里所说的“他们”会有那些人。

圣经没有清楚地告诉我们这里所说的“他们”包括那些人,但是根据上下文,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里所说的“他们”应该是所有听见主耶稣说,“我就是”的那些人:

① 包括出卖主耶稣的犹大在内。因为在上一节经文里,使徒约翰特别提到了犹大。

包括罗马兵丁

包括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

(2) 就退后倒在地上

圣经在这里用“退后倒在地上”来描写这些人在听到主耶稣说,“我就是”的时候所出现的情况。

在我们刚才所说的三种人都是来捉拿耶稣的,他们是怎么会退后倒在地上的呢?

有的解经家说,这样因为这些人看到主耶稣的威严。但是这些罗马兵丁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是接受了命令前来捉拿耶稣的,他们看到主耶稣的威严最多是不敢前进,也不至于会退后倒在地上。

参看原文,圣经使用“接受格”来描写他们的行为的。也就是说,他们不由自主地退后倒在地上,是一大群人都退后倒在地上了。

这些听从了魔鬼撒旦的命令,想要来捉拿圣子耶稣,这些人怎么可能在已经宣告了与天父上帝同为一的主耶稣面前站立得住!

这是主耶稣显示的一个神迹!

主耶稣的话,就是上帝的话,是有极大的能力的。但是这一群人在主耶稣向他们显示了大能以后仍然执迷不悟。

VII. 祂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

1. 祂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

圣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是主耶稣第二次问他们这个问题。

为什么主耶稣要第二次问他们呢?

在第一次对这个问题的对话中,主耶稣说,“我就是”,主耶稣不仅承认祂就是他们要捉拿的那一位,而且也宣告了祂与天父上帝原为一。所以当主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都退后倒在地上了。这就告诉他们,凡要来捉拿圣子耶稣的人都是站立不住的。但是主耶稣并不是要阻止他们的行动,只是要他们明白他们正在做一件罪大恶极的事。

主耶稣第二次问他们,是要确认他们真的是要做这件捉拿圣子耶稣的事。因为这就是给那么多的人群中的一些人有机会从这样的行动中觉悟过来,至少可以不参与这件罪大恶极的事件,可以推出。

2. 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

但是这一群人却坚持说,“找拿撒勒人耶稣。”

从这个对话中,我们就可以想象,这样的对话是发生在以色列人中间。虽然当时有罗马的兵丁在场,但是罗马兵丁应该还没有学会以色列人所说的希伯来语和亚兰语。而以色列人也不会去专研罗马人所用的语言,就像日本人占领中国的时候,有哪个中国人会去学日文一样。

所以这个对话必定是主耶稣与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之间进行的。现在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这么坚定地回答主耶稣,他们是来“找拿撒勒人耶稣”的。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曾经差遣他们的差役去捉拿耶稣,但是他们没有捉拿耶稣。(参见约翰7:44~48)差役可以推脱是奉命来的,但是他们没有执行命令,只那几个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犯了罪。现在差役就不能在推脱他说们是奉命执行任务了,因为现在是他们自己咬定要捉拿拿撒勒人耶稣。

VIII. 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

1. 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

主耶稣在这个时候,再一次向他们强调“我就是”。但是,这一次主耶稣并没有显示祂的大能使他们后退跌倒。

我们应该注意到主耶稣这一次说,“我就是”是与第一次有不同的意义的。我们刚才说,主耶稣第一次说的时候,不仅宣告祂就是祂们所要捉拿的那一位,更是宣告祂与天父上帝是同一位。这一次,主耶稣就是强调祂就是他们所要捉拿的那一位。

如果我们回头看在第四节里所说的,“就出来”,我们就知道主耶稣甘愿被这些人捉拿。祂原本是可以求天父把这些人赶走,但是祂没有这样做。我们甚至可以说是主耶稣自告奋勇地走出来,告诉这一群来捉拿的人,祂就是他们要捉拿的对象。主耶稣这样做就是完全顺服上帝的旨意。

所以圣经对主耶稣的描写是:“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见腓立比2:6~8)

2. 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

从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危急的时刻,但是主耶稣定若泰山,因为祂完全知道这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但是对于这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主耶稣还是为祂的门徒作了安全的安排。所以祂就吩咐这些来捉拿祂的人,既然你们是来找我,就放这些人走吧。

请弟兄姊妹注意,主耶稣的这一句话不是一个请求。因为从原文里,我们看到主耶稣所用的词是包含着命令的口气。所以我们说,这至少是主耶稣对这一群人的吩咐。

我们从主耶稣的这一句话也看到了主耶稣多么的爱祂的门徒。在危机时刻,祂所说和所做的都是为了门徒的安全;为的是保护祂的门徒。

其实,主耶稣一直是爱所有跟随祂的每一个人;祂就是为了把我们从魔鬼撒旦的捆绑中拯救出来,才来到世界上的;祂不仅是在这个时候爱祂的门徒,更是自始自终深爱祂的门徒、自始至终保护祂的羊;主耶稣就是这样爱护和保护我们,就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一样。

IX. 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祢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

1. 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

圣经在这里告诉我们,我们所信的上帝是一位永不改变的上帝。祂以前所说的话,和祂现在所说的,和将来要说的,都是一致的。

圣经记载了:“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祂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见约翰6:35~40)

上帝所说的话不仅前后一致,而且所有所应许的都要兑现,都要发生。

2. 祢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

“就是祂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是主耶稣以前说过的;现在主耶稣就为祂所应许的对这些人发出了“让这些人去吧”的命令。

弟兄姊妹,我们不仅在这里看到了主耶稣所应许的就发生了,我们还要注意主耶稣并不是单单有这样的应许。就在主耶稣说,“就是祂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的时候,主耶稣接着说了,“就是祂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们就知道,我们在末日不仅会复活,而且我们有永生。

所以我们就坚信上帝的应许,坚信圣经里的每一个应许,因为我们所信的上帝是绝对信实的真神。

X. 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

1. 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

为什么西门彼得会带着一把刀?

根据路加的记载,在主耶稣和门徒一起吃最后的晚餐的时候,“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们缺少什么没有。他们说,没有。耶稣说,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着,有口袋的也可以带着。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我告诉你们,经上写着说,他被列在罪犯之中。这话必应验在我身上,因为那关系我的事,必然成就。他们说,主阿,请看,这里有两把刀。耶稣说,够了。”(见路加22:35~38)

所以我们就知道,在门徒中有两把刀。圣经在这里清楚地告诉我们,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刀相助。很显然,彼得就想以他的一把刀来救耶稣,所以在还没有一个人动刀的时候,彼得就动刀了。

圣经描写了,彼得“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

我们来看看这里所描写的两个动词:拔出来、砍。

如果那一把刀是要拔出来的话,那就很可能是挂在腰上的,不是一把很大的刀。但是彼得要用这样的一把刀来砍的话,他必定是要用他全身的力量来砍大祭司的仆人。

2. 削掉他的右耳

既然彼得是用他的刀砍大祭司的仆人,怎么结果只削掉他的右耳呢?

有的解经家认为彼得是向大祭司仆人的头砍去,但是那个仆人看到有刀砍过来,急忙躲避,所以才削掉他的右耳。

根据路加的记载,“内中有一个人把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耶稣说:‘到了这个地步,由他们吧!’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见路加22:50~51)

就是在这个时候,主耶稣竟然又主动行了一个医治的神迹,把大祭司仆人的耳朵医治好了。

3. 那仆人名叫马勒古

从整本《约翰福音》来看,使徒约翰对大祭司家里的人很熟,我们在后面还会讲到这个方面。从这一句话里,我们就看到他能够知道这个大祭司仆人的名字,我们就是到他对大祭司家里的人一定很熟。

但是这个名字,马勒古,只在圣经里出现了这么一次。在后面第二十六节里有对他的描述,但是没有提到马勒古这个名字。

这个马勒古被主耶稣医治了,是不是会因此就跟随了主耶稣呢?我们将在后面看到他的一些情况。

4. 门徒中不是有两把刀吗?

四本福音书里都没有记载第二把刀,我们也不知道还有一把刀在谁的手里。

这就告诉我们,虽然有十一个门徒与主耶稣同在一起,而且有两把刀,但是只有西门彼得一个人出来明确地站在主耶稣一边,其他十个门徒都没有做声。

弟兄姊妹,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是彼得吗?还是与其他的十个门徒一样不做声呢?如果你现在是处在受逼迫的状况之下,你是不是会为主耶稣站出来呢?

XI. 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1. 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

主耶稣对彼得的这一句话显然是不要彼得来救祂。实际上彼得一个人也是不可能救任何人的。如果不是主耶稣吩咐那些来捉拿祂的人让门徒离开,彼得连自己也救不了。

从主耶稣所说的,“收刀入鞘吧”来看,主耶稣是以劝导的口气来吩咐彼得把刀收起来。

在马太的记载中,主耶稣还说了,“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见马太26:52B)

我们刚才说了,在这些来捉拿主耶稣的人还没有动刀的时候,彼得就先动刀了,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因为对方有那么多的人,而且都是带着兵器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主耶稣医治大祭司仆人马勒古的耳朵也救了彼得的命。因为如果对马勒古的伤害没有得到解决的话,对方就会马上回击彼得,把彼得砍死。但是主耶稣医治了马勒古的耳朵,平息了一场潜在的恶斗。

2. 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主耶稣不仅告诉彼得,“收刀入鞘吧”,还告诉了彼得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换言之,我怎么能不服从天父上帝的吩咐呢?

主耶稣是按照上帝的吩咐来到世界,就是为了拯救被魔鬼撒旦所捆绑的世人,就是要用主耶稣的血来洗净众人的罪,使凡接受救恩的都有永生。这就是上帝在创世以前就计划好了的大事。

顺服上帝,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必须做到的法则;主耶稣已经为我们立了榜样,我们也应当如此行。

3. 我们如何看待彼得的这一次拔刀相助?

在其他门徒都不做声的情况下,使徒彼得能够不畏强暴,能够向一千多人来挑战,这样的勇气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使徒彼得常常从自己的想法来考虑问题。比如:圣经有这样的记载:“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彼得就拉着祂,劝祂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祢身上。’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上帝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见马太16:21~23)

彼得爱主耶稣,不愿意看到主耶稣被杀,这是好的。但是因为人的局限性,就不能体会上帝的计划,于是彼得受到了主耶稣严厉的责备,甚至称彼得为撒但。

这一次使徒彼得拔刀相助,也是从人的血气出发。他看到有人要捉拿主耶稣,就奋不顾身地全力相助。这一次,主耶稣虽然没有像上一次那样严厉地责备彼得,但是同样明确地告诉他,“你不体贴上帝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弟兄姊妹,我们在事奉上帝的时候,一定要按上帝的旨意来行,而不是要上帝按我们的意思来行。其实,圣经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了,基督是头,我们是身体;身体就是听从头的命令。哪有头听从身体的事!

我们很容易就会按我们的方式来事奉上帝,以为我们生活在这里,我们知道这里的情况。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

主耶稣在教导我们应该如何祷告的时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愿祢的国降临。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见马太5:10)

我们万万不可以我们的血气来事奉上帝,因为我们的血气常常会成为魔鬼撒旦向我们进攻的破口;人的好心未必是上帝的旨意。因此我们一定要顺从圣灵的带领。所以在我们做每一个决定前,一定要祷告,求上帝来带领我们,也求上帝使我们有顺服的心来听从上帝的安排。

XII.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学到了什么。

1. 圣经教导我们,“贪财是万恶之根”。犹大因为贪财就犯了出卖主耶稣的罪。我们必须牢记这个教训。

2. 主耶稣上十字架是天父上帝在创世以前就计划和安排的救恩。主耶稣在事先完全知道在祂的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也知道整个事情的结果是什么。主耶稣是绝对顺服天父上帝。

3. 主耶稣在被捕的时候再一次宣告祂与天父上帝原为一。

4. 当犹大带领一队兵来捉拿主耶稣的时候,主耶稣还是给犹大有悔改的机会。可惜,犹大没有听。

5. 当我们不接受上帝给我们认罪悔改的机会的话,我们就可能永远失去了得救的机会。

6. 我们不能凭我们的血气来事奉上帝,因为我们的血气有可能被魔鬼撒旦利用。

7. 我们所要追求的乃事:愿上帝的旨意行在我们的身上如同行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