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John

约翰三书

1 作长老的,写信给亲爱的该犹,就是我诚心所爱的。2 亲爱的兄弟啊,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3 有弟兄来证明你心里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甚喜乐。4 我听见我的儿女们按真理而行,我的喜乐就没有比这个大的。5 亲爱的兄弟啊,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6 他们在教会面前证明了你的爱。你若配得过神,帮助他们往前行,这就好了;7 因他们是为主的名(注:原文作“那名”)出外,对于外邦人一无所取。8所以我们应该接待这样的人,叫我们与他们一同为真理做工。9 我曾略略地写信给教会,但那在教会中好为首的丢特腓不接待我们。10 所以我若去,必要提说他所行的事,就是他用恶言妄论我们。还不以此为足,他自己不接待弟兄,有人愿意接待,他也禁止,并且将接待弟兄的人赶出教会。11 亲爱的兄弟啊,不要效法恶,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属乎神,行恶的未曾见过神。12 低米丢行善,有众人给他作见证,又有真理给他作见证,就是我们也给他作见证。你也知道我们的见证是真的。13 我原有许多事要写给你,却不愿意用笔墨写给你,14 但盼望快快地见你,我们就当面谈论。15 愿你平安!众位朋友都问你安。请你替我按着姓名问众位朋友安。

经文概论

约翰二书和三书都是采用了当时代一般来往信函的格式,包括了开场白,问安,内容,结束的祝福和最后的问候。虽然这两封信的收信一方不太一样,一封写给教会,另一封是写给个人的信件,但其写作手法都十分相似,而这两封信在背景上是有关联的。

两封信都是以长老自称所写的,开场白都是以爱为主题来描述收信的人,两封信都使用了“诚心所爱”这个短语。开场白的结束都是以对方按真理而行让作者得着喜乐。在结尾时,两封信都不谋而合的说有许多事难以笔墨交通而盼望早日面谈,而最后的问好也非常之相近。

至于内容方面,两封信都关注到巡回的教师和宣教士的问题,以及信徒当如何对待他们。约翰二书警告信徒小心“迷惑人”的敌基督并警告信徒拒绝接待巡回的假教师,可以说是从负面事实的教导。约翰三书却好像在补充二书所没有做到的正面教导,就是赞扬接待忠心属灵老师,并谴责对那些不愿意接待他们的人。

基于两者在主题、词彙、结构都非常之相似,所以有人认为这两封信很可能在同一天写成,并且送到同一个地方去;二书是写给教会,而三书是写个教会里的一个信徒名叫该犹。这种的看法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因为作者清楚知道异端的入侵是非同小可的事情,他需要在出发到这个教会之前作出完全的部署,一方面公告教会他的出访并且他的关注,另一方面让该犹预备接待他。

本书主要内容始于表扬该犹接待作者所派出去的忠心教师,并且确定他所做的是对。之后他指出另一个人物丢特腓的好为首,不接待,和主宰别人的恶行。内容的最后部分好像在介绍低米丢的为人,他可能是送信的人,作者促使该犹相信和接受他为使者以便部署作者到临之前所需的预备。

1-4节:长老的喜乐

本书的开场白与约翰二书差不多,只是在问好时,除了关注属灵的灵魂,作者加了对生活(凡事兴盛)和身体(身体健壮)两方面。

基督徒的爱

作者长老在第一节对该犹的称呼是“亲爱的该犹”,此后在第2, 5, 11节都是以“亲爱的弟兄啊”为称呼。“亲爱”在原文里的意思是“我所深爱的”。而约翰采用这个字“爱”是从agape(爱加倍)这个字演变出来的另一个“爱”字。我们都知道agape就是上帝爱世人的爱,也是他安放在基督徒心中的爱,也就是第一节里“诚心所爱”的“爱”。诚心的原意是真理(请参看约翰二书1-3节的注释)。所以约翰的意思是要指出他对该犹的爱是超越世上的“爱”,是世人无法做到的,只有在耶稣基督里,沐浴在祂的爱里而产生的爱。

这个“亲爱的...”的称呼在约翰书信里出现不下十次,从而我们看到作者牧者的心肠。约翰书信的宗旨是警告信徒小心异端。对信徒在真理上的不清楚,如果在字里行间带有责备的口吻也是无可厚非。只是我们从书信里到处看见爱的言语和“亲爱的...”称呼,作者好像在教导一个原则,就是尽管会众不成材,作为牧养者必须依然以爱心和耐心对待的同时,嘴巴也必须要特别的留意,多说鼓励的话语,就算是要责备也要小心不要随便伤害他们的自尊。否则可能会引起反作用的效果,是一些人把心一横,走上相反的路上。

平衡的基督徒生活

相信我们都知道什么是成功神学,就是鼓吹物质上的兴旺和身体的健康。换句话来说,在属灵方面拥有永生就足够了,把重点关注在今生的无忧无虑的时候甚至浸淫与享乐当中。这样的主张最终必定引至纵容旧人,拦阻新人在属灵上的追求和建造。这种情况就有如从前一个外国宣教士到中国传福音的笑话一样。他在教会门前写上横额“信耶稣得永生”却没有人来问津。他继续艰苦耕耘直到有一天突然间来了很多人,原因是挂在外面的横额经历日晒雨淋后“永”字丢了一点和一横,“生”字丢了最下面的一横,变成为“信耶稣得水牛”。所以来的人都是为了满足其贪念,把信仰看成为买卖,信耶稣得好处。这是一个极端。

就像钟摆的功能一样,它有摆到另一端的时候。所以,有些基督徒会否定了这个世界,并且认为身体是灵性的障碍。结果带来了两种极端的主义:禁欲与自我的苦待主义和律法主义。禁欲主义产生了极端的“修道”生活,远离尘世过着艰苦的生活,目的在于属灵上有更高超的突破。今天的天主教神父和修女必须守独身也是源于这个理念。当然我们不能否定不少的修道院和修士带给教会很多的帮助,尤其在神学上钻研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察觉到过去几十年天主教神父非礼儿童和青少年的风化案件越吹严重,这都是与他们不容许神职人员结婚有绝大的关系。

另一个极端就是像法利赛人的律法主义。他们却按着自己的看法设立了一些规定和规矩来约束自己,希望达到属灵上圣洁,谁晓得保罗却警告说:

歌罗西书2: 20-23你们若是与基督同死,脱离了世上的小学,为什么仍像在世俗中活着、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呢?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导的。说到这一切,正用的时候就都败坏了。这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

圣经从来没有应许基督徒一定会有健康和成功。尽管上帝很多时候以苦难来磨练祂的儿女同,但事实上圣经从来没有说基督徒一定会遇上苦难。与此同时,圣经也没有教导物质和灵性之间是对立的。

作者长老在第2节里为他的弟兄该犹的祈求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为该犹祈求“凡事兴盛,身体健壮”。首先我们看到为身体和生活祈求是没有什么不对的,只是经文清楚指出该犹的灵魂是“兴盛”,所以作者以此为比较“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由此可见灵魂的健康固然比身体和生活来得重要,但牡丹虽美,也需要绿叶的扶持,才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果效。我们被命定生活在肉身当中,如果我们假装能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是没有益处。在很多的情况下,人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事奉是比较有果效。

只是约翰的祈求是有赖于天父完美的智慧与权柄。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和乐观地生活在这个世上并且仰望上帝的美善和恩典,但同时也不要视恩典为理所当然。不要悲观地认为今生是没有希望,更不要以疾病和失败作为理据而导致到生活在愁云惨淡当中。这是不对的,这可以使我们的上帝蒙羞,因为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都是属于上帝的。灵性的健康不能用物质的丰盛来衡量;但物质的丰盛也不是灵性长进的阻碍。我们又一次看到在次要的神学观点上,我们必须要采取平衡的心态。

其实我们可以从整本圣经的教导看的出属灵比物质来得重要,灵里的健康的确比生活顺畅和身体健康更为重要。虽然我们从作者的用词是看不出来,因为他都是以“兴盛”来形容这两方面。只是从作者的手法,他以“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为比较的准则,他寓意希望该犹凡事兴盛和身体壮健能像一个人属灵的兴盛,意思是以属灵为标准来比对。从此我们认为作者相信一个人的灵性比健康和成功来得重要,而他对该犹的关注比较注重于灵性上的健康。这是可以从后面的称赞看得出来。首先他指出该犹按真理而行(3节),并且爱巡回教导的弟兄们(6节),并且他的忠心(5节)。这些都是属灵兴盛的表征。

作者的喜乐

基本上作者所形容的喜乐应该与约翰二书所形容的没两样。我们不花太多时间在查考方面。只是作为一个基督徒,尤其是牧养的同工,我们曾几何时有过这样的喜乐呢?我们有没有因为看到他人灵命成长而得着喜乐呢?尤其是我们带领信主的人呢?

圣经里的该犹

该犹这个名字是非常之普遍,它是罗马人18个最普遍名字之一。除了约翰三书里的该犹,在新约里最少有其他三个该犹:

使徒行传19:29 满城(以弗所)都轰动起来。众人拿住与保罗同行的马其顿人该犹和亚里达古,齐心拥进戏园里去。

使徒行传20:4 同他到亚西亚去的,有庇哩亚人毕罗斯的儿子所巴特,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西公都,还有特庇人该犹,并提摩太,又有亚西亚人推基古和特罗非摩。

单单在保罗的第三次旅行布道时就有两位该犹出现,使徒行传19章的马其顿人该犹和20章的特庇人该犹。马其顿是在欧洲,特庇是在亚洲。另一位该犹是保罗所施洗的哥林多人该犹,

哥林多前书1:14 我感谢神,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

罗马书16:23 那接待我,也接待全教会的该犹问你们安。

当保罗在哥林多写信给罗马教会的罗马书,里面记载了一位该犹,他代表教会做接待的工作。传统认为他后来成为了帖撒罗尼迦第一任的教父。至于本书信的该犹,按照传统的记载,他后来被作者推荐为别迦摩的教父。所以我们知道约翰三书里的该犹与其他新约里的该犹无关。

5-8节:基督徒的好客

这一段经文作者肯定了该犹的好客行为。他首先保证了该犹所接待的是真正忠心上帝的仆人,然后他指出该犹所做的也得着那些被接待的人认同和嘉许。

好客

该犹所接待的旅客基本上就是约翰二书里那些假师傅所模仿的真正忠心为主外出巡回布道和教导的老师们。相信这里所指的都是作者差派出去的老师,因为第6节记载了他们回到教会汇报,而很明显的是他们与作者是同一个教会。作者在这一段经文里是使用现在式,意思是要引出该犹不单从前是如此的接待,作者也认定他如今依然是如此。事实上,该犹的确是需要鼓励的。我们可以想象他必然是小数的一群而大权很可能掌握在丢特腓手上。该犹的接待,对真理的坚持和忠心的服侍必然引起丢特腓公然的排斥。所以作者可能怕该犹在行善的世上丧志:

加拉太书6:9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

保罗教导信徒行善不要丧志是好的,只是教导归教导,人是会软弱的,所以约翰这样的鼓励是有必要的。

其次让我们从那个时代的背景来看。古代希腊的旅馆无法与今天的旅馆或者酒店相比。这个行业是臭名昭著,远比中国从前的黑店还黑和多。客房非常之肮脏之余,跳蚤和壁虱都是在房间租赁时免费赠送的。哲学家帕拉图曾经比喻这些旅馆的东主为陆上的海盗。他们随便禁锢客旅谋取赎金,他们是恶名远播。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古时有一套接待的文化,以接待客旅为荣。既然外邦人是这样,基督徒岂不是更应该吗?所以圣经里面有不少接待的教导:

彼得前书4:9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

希伯来书13:2 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提摩太前书5:9-10 寡妇记在册子上,必须年纪到六十岁,从来只作一个丈夫的妻子,又有行善的名声,就如养育儿女,接待远人,洗圣徒的脚,救济遭难的人,竭力行各样善事。

罗马书12:13 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地款待。

圣经不但教导信徒要接待有需要的人,接待更是作为教会领袖的必要条件:

提摩太前书3:2 作监督的,必须无可指责,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有节制,自守,端正,乐意接待远人,善于教导

提多书1:8(做长老的条件之一)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

从历史和圣经的教导,我们发现到接待远方的客旅是一种非常之被尊重的美德,就正如第8节说接待忠心的传达人就是“与他们一同为真理做工”。值得留意的地方是如果我们接待错人的话,后果却是不小的:

约翰二书1:10 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1:11 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

在接待的事奉上,做对了,我们就是“与他们一同为真理做工”;如果接待了错误的人,我们“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了。

配得过上帝

我们可能感觉到“配得过上帝”的意味是指该犹不但做到最低的标准,他在上帝面前是无愧并且有赏赐的。首先我们从经文看出“配得过上帝”是在于“帮助他们往前行”。意思就是说不但他们到访的时候得着所需要的接待,当他们离开往别的教会去,该犹依然提供他们在路上所需的一切,好让这样的善工可以延续下去。

“配得过上帝”的原因是“因他们是为主的名出外”(7节)。虽然这里没有明说是耶稣基督的名(包括整本约翰三书也没有提到耶稣基督的名),我们当然知道是指祂。但是约翰这样的说法是要强调出“主的名”。在希伯来文化里,一个人的名字是代表着其本质,所以才有信徒为这名受辱而心里欢喜的说法:

使徒行传5:41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

对于外邦人一无所取

外邦人这个名词在新约出现过4次,这里一次和马太福音3次。犹太人使用这个名词来分辨出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就好像中国人称呼“老外”,分别出他们不是中国人一样。这也是马太福音里面的用法,从而我们知道马太福音本来是写给犹太人的。只是初代教会慢慢地使用这个名词为非信徒,这正是这里(约翰三书)的用法,代表不信主耶稣的人。

这些巡回的老师不但坚固信徒的信仰,他们也到各处负起传扬福音的责任。按照主耶稣大使命的吩咐,这两样的工作是不可以分割的:

马太福音28:19-20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 20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所以这些巡回的老师或宣教士同时负担其这两样的工作。约翰在这里指出对这些老师和宣教士的供应必须超过单单他们在教会的接待和往返的路费,因为他们也会到不信的人当中做开拓的工作。传福音不应该像和尚和尼姑到不信的人当中化缘,尽管宣教士以福音服侍他们也不应该像卖艺人士收取报酬。他们也不会收取奉献以免不信的人以为宣教士像和尚化缘或者行乞。以上的分析还没有包括宣教士的家人和家庭生活负担。

按照以上的分析,供养宣教士当然是落在教会身上,因为保罗曾经教导基督徒不要苦待传道人:

提摩太前书5:17 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5:18 因为经上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又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

教会的责任最终是来自基督徒的奉献,那么他们当以什么的心态来面对呢?有人认为,如果把它看为是我们的责任的话,我们必定会感觉到重担。所以有人认为应该按感动行事。他们甚至引用保罗的教导,捐献要甘心情愿,比如:

提摩太前书6:18 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注:“供给”或作“体贴”),

腓利门书1:14 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

相信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心态所引致的结果,必定会有很多人说没有圣灵感动他们去帮助这些老师和宣教士。这样的心态可以延伸到对失丧灵魂没有负担。这样教会就有足够的理理据不热衷传福音或者不供应宣教士了。所以我们知道负担和感动的确是有助于传福音和供养宣教士,只是这并不是传福音的理由。我们传福音是因为我们顺服主耶稣的教导:向万民传扬主耶稣的福音,并教导他们上帝的话语。这是一个命令,不是一个感动。所以传福音的心态并非是看为我们的责任,而是我们的特权和荣幸,是上帝特别的恩典,我们的喜乐。

既然这是一个命令,意思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遵行,都要参与。这恩典是普及到教会里每一个肢体。但是我们也很清楚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传福音和教导的恩赐,也不是每个人可以放下家庭,离乡背井在外传福音。所以对那些不能亲自去的,他们必须要在属灵和经济上支援这些工作。那就是为在外的人祷告,关心他们的家人,和金钱上奉献。这就是约翰所说的“叫我们与他们一同为真理做工”。神学家James Moffatt 甚至这样翻译第8节:“我们绝对要支持这样的人来证实我们与真理同盟”。

9-10节:恶人的行径

有些解经家认为约翰所说的“我曾略略地写信给教会”是指约翰二书。只是约翰二书里面从来没有提到丢特腓和任何的恶行。所以大部分的解经家认为这是在另一个场合约翰写的另一封书信,只是遭丢特腓拒绝,甚至连信件都被毁尸灭迹,所以没有流传下来。这样的解释可能比较合理。

两大事工

初代教会有两大事工:广传福音和地方教会。主耶稣的使徒的使命是把福音广传到每一个角落,这是我们从使徒行传看到的:

使徒行传6:2-4 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上帝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 3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 4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使徒们无疑是有一定的权柄,因为他们都是由主耶稣直接传下来的。只是当使徒和第一代的领袖一个一个的离世,地方教会同时逐渐的强大起来,这两种势力不再是彼此平衡却开始产生矛盾和在神学上或行政上的对立。比如一个刚建立的教会当然需要宣教士留下了帮助教会成长,但是宣教士什么时候离开才对呢?这样的情况很可能进入一个权力斗争的情况里。

好为首的丢特腓

丢特腓很可能就是一个教会或者一个地区性的领袖。他没有在教会历史留下了什么,所以他不可能是一位教父,最多只是一个非常之固执的长老,甚至可能只是一个个性强悍的普通领袖却懂得使用特殊的手段把教会骑劫了。

他和作者不和当然是有他的理由,比如他可能宣称是为了教会的利益,不愿意把金钱花在这些外来的老师和宣教士身上。又或者主张教会独立自主而不愿意服在作者的权柄下,所以拒绝接待作者差派来的老师和宣教士。只是不见得他不接待他所喜悦的巡回老师和传道人。他甚至可能是有诺斯底派思想的人而主张接待那些假师傅。当然,这样的推测有很多,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于他事奉的动机。

尽管一个人有很好听的理由和合理的理据,只要是动机不良,目的是为着自己个人的荣耀的话,他所作的一切在主面前都没有意义了。再从丢特腓的所作所为,我们更加清楚他不但动机不对,他甚至带着强烈的野心想当家作主。他与作者的关系,尽管大家的政见不一致,但是在主里面是没有必要主动地与作者反目成仇。所以作者根本没有把他为是基督徒。

作者对丢特腓的批评一共有6点:第9节的“好为首”和“不接待”,第10节的“恶言妄论”,再次的“不接待”,“禁止接待”,“赶人出教会”。

好为首

好为首的意思是指丢特腓喜爱自荐为首领。只是他完全没有做到主耶稣对为首的要求:

马可福音10:42耶稣叫他们来,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 43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 44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 45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既然他好为首,当然他不能接受其他人比他高,所以他无法接纳作者长老。就算作者是使徒约翰,他也不能接受,因为他把地位和辖制看为同一件事情。

不接待

第10节提到丢特腓不接待作者所差派的老师和宣教士,这是敌对真理的教导,只是更甚的是他也不接待作者。只是作者很严格的在第9节指出丢特腓不接待他就等同不接待“我们”。作者这样的用词是包括了他整个事奉团队。不管作者是使徒约翰还是长老约翰,他们都是有一定的背景和权柄。使徒约翰是主所爱的门徒,长老约翰是经过众教会的承认而被按立为长老。所以当丢特腓不接待作者和他的团队,他其实是与这些背景和权柄完成划清了界限,是非常之狂妄的举动。

散播谣言

懂得把握每一个机会散播谣言,毁谤敌人的人只有一个动机,他只关心自己个人的权力,底线就是为己。他们借着这些谣言提供理据“不接待弟兄”的理由。只是作者早就说得清楚,接待巡回的教师和宣教士是基督徒最基本该做的事。

其实丢特腓所散播的其实不止是谣言这么简单,作者的用词是“恶言”和“妄论”。恶言是带有邪恶的意思,妄论是毫无事实根据毁谤。只是作者没有因为丢特腓的人身攻击来损害他的人格而不平,这是从他没有为自己做出任何的辩护能看出来。他只是针对丢特腓“所行的事”,就是事情的本身:不实的指控。

禁止他人接待并把信徒赶出教会

丢特腓的理由本来就不充分,如今他居然禁止他人接待并把接待的弟兄赶出教会。可能该犹也曾经领教过。我想我们无需要再太深入思考丢特腓的问题了,相信很多肢体都经历过他们教会了的丢特腓。这些丢特腓狰狞的面貌大家都可能见过了。不如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为什么教会里有这些丢特腓。

当然,丢特腓在教会里的影响力是非常之大,否则,他不可能随便把人赶走。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会其他的领袖和在属灵上有见识的信徒是否也要为这个情况负责任呢?教会一向所采取姑息和息事宁人的处理方法是否应该加以检讨呢?教牧同工们是否应该小心拣选新领袖,彼此留意,坦诚地指出不良的动机,实行彼此监督,彼此以爱心互勉说诚实话。教会是否应该早一点教导施洗约翰的心态:

约翰福音3:30 祂必兴旺,我必衰微。

教会是有必要尽早让众肢体知道我们的事奉不是在追逐个人的荣辱。我们必须定意我们会衰微,失败,损失,被人鄙视等等都可以,目的为了“祂必兴旺”,主耶稣必得荣耀。

处理丢特腓

很多人认为教会是讲爱的地方,只是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所以常常以息事宁人的态度来处理,其实这只是不面对问题而已。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哥林多教会,让我们看看保罗如何处理:

哥林多后书13:1这是我第三次要到你们那里去。「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要定准。」 2我从前说过,如今不在你们那里又说,正如我第二次见你们的时候所说的一样,就是对那犯了罪的和其余的人说:「我若再来,必不宽容。」

保罗所面对的问题是信徒犯罪,他坚持要处理。约翰所面对的丢特腓不但是犯罪,他更是要主宰教会,这影响是非同小可,所以约翰定意不让丢特腓继续垄断教会。值得我们留意的是他在公开,透明和公平的情况下处理事情。今天教会处理这样的事情时都是以闭门会议,以此给当事人有下台阶的颜面。基督徒当然要爱护犯了错的人,但是只顾颜面但不努力去帮助犯罪的人悔改是不足,这是世上的人做事情方法,不足以基督徒效尤。挽回颜面远远不如挽回灵魂来得重要。

11-12节:善恶的对比

有些人很惊讶约翰只用短短两节经文交代了丢特腓贻害教会,他的所作所为,并且包括了作者的处理方法。他们认为实在是不太相配,是否丢特腓的势利太大了,作者处于小数党派,怕了他呢?该犹不是可以帮助作者吗?只是我们也无法确定该犹是否与丢特腓同一家教会,书信里没有交代。该犹极有可能是另一家教会的弟兄,可能他的教会离丢特腓的教会不远,而帮助约翰做接待的工作而已。

其实我们是没有必要猜想太多。神学家马学而的看法可能给我们一点启发:“作者不想与对方发生言语上的争论,使自己落入对方的罪恶中”。约翰在11节正正显示出他的风范,他情愿把善与恶做出清晰的对比而不予以嘴巴的争辩。

有谁见过上帝

善与恶的对比,我们在约翰一书和二书已经讲论很多了,我们也不需要再次的查证。让我们把重点放在“行善的属乎上帝,行恶的未曾见过上帝”。约翰并非在说人真的可以看见上帝,因为耶稣曾经这样的说:

约翰福音14:9 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

约翰自己在福音书的引言里也强调过这一点:

约翰福音1:18 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

所以,人若想见上帝,最好的方法就是找耶稣:看祂的言行和生活,从祂在世上的为人和教导并且在十字架上的作为,我们就见到上帝了。

行善的低米丢

约翰顺着写作的流程,以比对的方法引出行善的低米丢。只是作者用了2节经文描述行恶的丢特腓,但如今我们有如何解释作者只用一节的经文就把行善的低米丢讲完呢?相信原因是低米丢很可能就是送信的人。当然,他也可能是巡回教导的老师或宣教士吧信件一起带过来。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单单作者对低米丢的信任,让他送信就能知道他是一个可以信任,又愿意代劳的老实人,同时该犹也与他有面对面的交通,所以只有简单的介绍也不算为怪。

见证低米丢

描述低米丢的12节,作者使用了4次的“见证”,可想作者要该犹从“见证”来看待低米丢。作者首先让该犹知道他是一个为众人所喜欢的人,因为众人,可能就是作者的教会的会众,并且该犹的教会也有人认识他,这些人都愿意为他作见证。

然后,作者指出低米丢有真理为他作见证,这就指出了一个基督徒的生活是不可能隐藏起来,也隐藏不了。因为他的生活为人常常摆在人面前,人是可以观察他是否在行真理。若然,真理就给他作见证了。

最后作者以“我们”来为低米丢作保,这意味着作者长老或者使徒约翰的服侍团队都愿意担保这个人。当然,该犹很可能从低米丢带来没有写在信上的口头吩咐,比如需要低米丢和该犹为作者做一些预备的工作,好让作者到达之后,工作就能水到渠成。所以在12节最后部分再加上“你也知道我们的见证是真的”。

低米丢是谁呢?

从作者使用了4次见证来推荐低米丢,这可能与低米丢的过去有很大的关系。就正如我们在约翰书信的概论里所分析,这些信件都是成书于以弗所的话,那么这位低米丢很可能就是那位在使徒行传19章里反对保罗的银匠底米丢:

使徒行传19:24 有一个银匠,名叫底米丢,是制造亚底米神银龛的,他使这样手艺人生意发达。19:25 他聚集他们和同行的工人,说:“众位,你们知道我们是倚靠这生意发财。19:26 这保罗不但在以弗所,也几乎在亚西亚全地,引诱迷惑许多人,说:‘人手所做的,不是神。’这是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19:27 这样,不独我们这事业被人藐视,就是大女神亚底米的庙也要被人轻忽,连亚西亚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荣也要消灭了。”

虽然使徒行传里的底米丢的中文翻译有异,但在原文里是同一个名字。此人可能最终信了主而成为一个真正追求真理和行真理的人。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我们是无法真实的。此外还有另一个可能性,就是保罗的同工,贪爱世界的底马:

歌罗西书4:14 所亲爱的医生路加和底马问你们安。

腓利门书1:24 与我同工的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也都问你安。

提摩太后书4:10 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

底马是低米丢的短写,就好像今天的Robert简称为Bob,或者Lawrence简称为Larry一样。这位底马可能后来又回心转意回到主的怀抱里,重新做人。这位底马与底米丢都有一些坎坷的往事需要额外的担保。

13-15节:最后的问安

正如在概论里说,这里的结尾和二书非常之相近,我们也不再详细的查考了。我们只简单的看看15节的“众位朋友都问你安”,我们就知道作者的教会有很多人认识该犹。至于作者请该犹替他“按着姓名问众位朋友安”这件事,我们也就知道虽然约翰三书是一封私人的信件,其中该犹也可能从低米丢接到“特别任务”,但肯定不是一封密函,否则该犹是不可能一个一个的按名字替约翰问候众人。至于作者这样对众人按名字问安的确是有点特别,他让我们想起主耶稣如何描述好牧人:

约翰福音10:3 看门的就给他开门,羊也听他的声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

新约里的书信,除了这里,从来没有这样“按着名字(姓名)”的问候,这是好牧人的职分,对个别的信徒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