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e 12: 13~34

路加福音 12: 13-34节

13 众人中有一个人对耶稣说,夫子,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 14耶稣说,你这个人,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 15 于是对众人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 16 就用比喻对他们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 17 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 18 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 19 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吧。 20 上帝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21 凡为自己积财,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 22耶稣又对门徒说,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 23 因为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 24 你想乌鸦,也不种,也不收。又没有仓,又没有库,上帝尚且养活它。你们比飞鸟是何等的贵重呢。 25 你们那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26 这最小的事,你们尚且不能作,为什么还忧虑其余的事呢? 27 你想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28 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上帝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29 你们不要求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挂心。 30 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必须用这些东西,你们的父是知道的。 31 你们只要求祂的国,这些东西就必加给你们了。 32 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 33 你们要变卖所有的,周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 34 因为你们的财宝在哪里,你们的心也在哪里。

经文提问

1. 请问耶稣如何回应那位要求分家业的人?主耶稣的重点在哪里?

2. 有钱是错的吗?

3. 如果我们是教会的同工,那么我们为教会的祷告只停留在于人数的兴旺,奉献充足的话,这是对吗?

4. 从第24-29节,耶稣的教导是不是与我们一贯的想法相反?那是为什么呢?

经文简介

今天的经文是耶稣教导我们用什么心态来拥有世上的物质。富有不是犯罪,贫穷也不一定是惩罚,但太富有和太贫穷都有危险。多财容易产生贪婪,贫穷容易使人变节。

请看圣经的描写:

箴言30:9 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上帝的名。

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就可以得着真正的自由:

箴言30:8 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

属世的智慧用“知足”来处理贫富,比如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和“知足者长乐”的态度来面对贫富,但毕竟还是少不了为自己打算。那么耶稣用的是什么心态呢?希望今天的经文能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经文解读

13-14节:从这位朋友对耶稣的要求,由此可见,当时人对耶稣的认识,可能只是一位智者或者拉比而已。

15节:这节经文可以说这段经文的关键经节。用“于是”来开始,可见主耶稣首先没有把自己缠绕在弟兄之间的纠纷(14节)。祂把自己抽离这个情况不是为了洁身自爱,而是更加客观地把纠纷的根源指出来:贪财是万恶之根。

16-18节:耶稣虽然用比喻来说明他的道理,这次祂所用的“比喻”与祂平常所有的“比喻”不太一样。这里的比喻有如一个“例子”,跟直接说出来没有太大的分别。而祂平常的“比喻”是比较隐秘的隐语。从22节往后,耶稣更是直接地把对待财富应有的态度说了出来。

姑且不管这位财主的财产是如何得来,这里说他的田产丰富绝对不是他的错(16节),这是上帝对人的看顾,在物质上的供应。所以富有并非是错误。错误是在于没有正确地使用这些祝福,却转而成为“贪婪”甚至“垂涎”。到了17节时,他思考如何处置这些丰盛的物质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只可惜到了18节时,这位财主没有善用这些祝福,把这些“物质”留下为的不是“自用”而是要“拥有”,这是我们从他对自己灵魂说话就能看到的(19节)。

如果他不另盖更大的仓库,却把多余的田产救济贫民的话,我们相信他得到的将会是更多,因为他储藏财富在天国了,在上帝面前是真正的富有(21节)。

19-21节:这段经文指出一个很重要的转捩点:人对物质的看待,绝对影响人的人生观和他的结局。把田产留下“自用”会产生自私;在正确的心态下把田产“分享”必然产生慷慨和更多的怜悯心,在上帝面前就必有富足;若坚持“拥有”的话,将会产生对物质的“依赖”,而对上帝的信心就会减少,慢慢就完全的消失(19节)。所以上帝给他的“惩罚”,就是收回他的灵魂。其实这个结局是要告诉我们掌管生命的主宰是上帝,而非物质的丰盛和兴旺(20节)。

同样道理,在属灵的家也是一样,上帝的家不在乎人数的多少,而是里面的人对上帝的信心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主耶稣不是在32节里面明明的说我们是“小群”吗?主耶稣看重的是质而并非量。

让我们再一次的读19节,这个财主的心态有什么不对呢?

(1)人有危机感是好的;人需要有安全感也是对的,问题是人把他的安全感投放在那里而已。把安全感建立在金钱财富里就大有问题,若以信心建立在上帝里,这正是耶稣对信徒们的要求。(2)人根本没有办法掌控物质的东西,因为当人死去,东西只能归于他人。(3)财主以为积财可以满足灵魂的需要,这是本末倒置。为什么呢?因为物质是属世的东西,它们是无法满足属灵的需要。所以耶稣被魔鬼试探时,祂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因为祂所说的活着,并非是单单指物质身体的活着,或者像动物的基本求生本能。祂指的还包括属灵的生活,就是在物质以上的生活,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精神生活”。

我们明白这财主的错误是以属世的东西供应来满足属灵的需要。这是是错误的,也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们反过来说,我们能否以属灵的东西来供应属世的需要呢?这样行得通吗?如果可以的话,为什么今天的哲学,佛家,道家等等的学说和“精神”思想无法解决人们的实际的需要呢?

我第一次面对这个问题是当我还在读书时所处的情况。每周末我都在餐馆打工赚生活费。在吃晚饭的时候,我都做谢饭祷告。有一次祷告完毕,打开眼睛时发现本来放在我面前的饭菜和筷子都被人偷偷地拿走,然后那个非常反对基督教信仰的厨子就取笑我说:如果你不做工,单单祷告,你看你还有饭吃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考验。如果我们在深入一层思考的话,不做工就没饭吃这是不变的道理,那么做工就一定有饭吃的吗?不见得。这正是耶稣要我们把信心投放在上帝身上。

我想第一问题的答案是可以,基本上耶稣就在22-32节说出这个真理。但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世上的哲学,佛家,道家等等去无法以满足精神的需要的同时,也有物质的供应呢?这是因为我们的信仰是直接与创造天地万物的造物主的连接,与生命的源头“真光”接上(约翰福音1:9),这“真光”主动地,透过道成肉身“特别的显示”给我们。而所以其他的哲学也好,信仰也好,因为他们没有像我们这种直接的跟“真光”联上,却是透过“普遍启示”,比如观察大自然,而发现了些真理,可惜这只是“间接”的与创造天地万物的真神联上。所以他们也有属灵的概念,也知道其重要性,但却无法以他们的属灵来解决它们属世的物质的问题。

从20节“今夜必要你的灵魂”来看,再加上我刚才用“收回”这个动词来解释。那么你认为我们如何从“主权”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灵魂呢?

你曾可想过,我们的生命是从上帝借来的呢?祂有权柄随时的收回。其实身体也是一样,祂拥有绝对的权柄在任何的时候收回我们这个已经被我们败坏的“身体”。祂更有权柄在将来祂所命定的时候给信祂的人一个“荣耀的身体”,就是那不会再犯罪的身体。

这里的比喻是一位富人,那么请问如果是一位穷人,他积谷防饥是对的吗?

某程度上,我相信是对的,尤其是当一个人生活在贫穷线以下的环境里,当有机会积蓄未来一周的粮食是对的,也是应该的。约瑟在埃及作宰相时,头七年的丰盛出产,他把这些出产保留下来,预备后面的七个灾年用是对的。因为他的情况与穷人储备粮食相似。耶稣这里的例子是限于当你已经拥有过余的物质而说的。

22-23节:今天基督徒最大的危机就是信徒所追求的与世人无异。他们跟着潮流,讲吃的,喝的,穿的,座的,住的等等。有些基督徒因为受了成功神学的污染,他们对以上的追求比世人更甚。他们却忘记了22和23节里的“生命”不是单单可以指肉身的生命,也可以指灵魂,属灵的生命了。这样看来“生命胜于饮食”的话,耶稣的意思是要说明属灵的比属世的更为重要。

那么我们就像那位反对基督教的厨子所说的,不用做工吗,等上帝的供应吗?绝对不是,因为我们的信仰从来不提倡懒惰。所以耶稣接下来指出“身体胜于衣裳”,身体,也就是“属世”的部分也必须要照顾。虽然人在世上的时日无法与将来在永恒的天国相比,但人在世上,灵魂是依附在肉身上的,因此肉身也有它的功能,所以我们也要照顾它。所以耶稣在这里的意思是要指出我们的身体,虽然只是“属世”的那部分,但依然比衣裳还重要,因为衣裳是供应与维持给我们的身体而已。当然,我们必须谨记:灵魂比身体重要,属灵的比属世的重要,也就是属灵的生命比属世的生命为重要。

24节:我们中国人对乌鸦有好与不好的看法。好歹是因为乌鸦是反哺动物,意思是当乌鸦年老,双目失明,再飞不动的时候,小乌鸦会反过来,把觅食来的食物喂养母亲。不好的是它的声音不好听,常常以乌鸦的声音比喻为不吉利,称为“乌鸦嘴”。在近东的古老传说里却认为乌鸦是粗心大意的鸟,连回家的路都“飞错”,不是“走错”。以色列人的传统更把乌鸦看为不洁净的鸟类(利未记11:15)。但诗篇147:9却说:“耶和华赐食给走兽、和啼叫的小乌鸦”。人岂不是比乌鸦贵重的多吗?上帝既看顾乌鸦,当然会看顾祂的儿女。

24-28节:路加用了三个理由,使人明白上帝必看顾我们的生活:(1)就是24节的例子,上帝看顾祂所创造的一切。(2)人的思虑是帮不上任何的忙(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无能)。(3)上帝费神于大自然的装饰远远超乎人可以理解。既然这些事情上帝都看顾,更何况是对祂有信心的人呢?

其实耶稣在说,如果父上帝就是我们的天父的话,我们必须相信祂的爱,信任祂的供应一定会满足我们的生活。

29-32节:想一想,既然我们的焦虑帮不上忙,而且天父供应给朝花夕死的花草超乎所需的装饰 – 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何我们不放下自己愚蠢的诉求,不再像那些不信上帝的人,追求那人生最基本的东西如吃喝之类,反而追求最好和最有意义的东西,就是更加亲近上帝, 那就是求上帝的国(和祂的义-马太福音)呢?

虽然耶稣语重心长地指出最有价值的事情,但不见得人会选择走这一条路。耶稣当然知道,所以祂称跟随祂的人为“小群”。事实上,逞强的人难信耶稣,所以信耶稣的人本来就不多,而且愿意跟随耶稣的人更少,因为他们都是被看为软弱的人。看看跟随在耶稣身边的人,他们不是妓女就是税吏。耶稣看中的人不是奉献多的富人,却是那奉献两个小钱的寡妇。他们知道自己是不行,看透自己的软弱无能,愿意完全的放弃自我而依靠祂的人,就正如保罗所说的,“上帝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见林前 1:27)。

所以“小”代表人数不多,可以说“小群”是指一小群没有什么反抗能力的羊。但主耶稣却要他们知道,上帝已经把祂的国赐给他们,他们无需惧怕世上艰难的道路。因为他的国并非在我们死后才进去,现在就可以马上可以与我们的上帝建立起一个好的关系,活在祂的国里,在地上犹如在天上,过着属天的生活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那时不但可以面对面的来到上帝的面前,我们更加要进入一个更新的境界里,与我们的软弱正是相反的,就是与耶稣基督一同在千禧年里作王。

33-34节:耶稣要我们变卖所有赒济穷人,耶稣认为这是积财在天。方济各(12-13世纪,法国人)可以说是这节经文的忠实听众。他把所有的变卖,赒济穷人,后来还创立了圣方济各会。我们众人是否也应该学他一样吗,把家产变卖,赒济穷人呢?

类似这样的要求在圣经里还有的。当主耶稣差派72门徒传福音时,祂要求他们不要带粮食,走到哪六,就吃到哪里。耶稣不是叫他们上馆子吃饭,那时也没有像今天这么多餐馆,而是寄望于他们不认识的人来接待他们。这样的生活,连下一顿饭有得吃没有都不知道。

马太福音里所记载的例子就更极端了:“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5:30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见马太5:29-30) 我们真的要把眼睛剜出来吗?把手砍断吗?

我想不是,首先我们读圣经是要以整本圣经的教导来理解,然后照着里面整体的教导来行基督徒的道路。如果我们不求甚解,就有如广东人所说的一句话:“砍手指戒赌”。难道真的把手指砍了就一定成功的戒赌吗?赌瘾是心瘾还是手瘾呢?如果真正的把眼睛剜出来的话,我们犯罪的问题就解决了吗?我们能够确保不下地狱吗? 不见得。

所以耶稣在这里的意思是要求我们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具备一个不再犯罪的心态,与罪的关系断绝,有如把那叫你跌倒的肢体砍断一样。

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是耶稣没有一开始就这样的要求我们,祂花了足足11节经文(22-32节)让我们明白,我们是没有必要担心肉体上的需要,比如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因为这一切天父都会看顾我们的。我们只要单纯地信靠我们的上帝去作出我们当作的。

那么方济各做对了吗?他也没有错,因为如果他是按照圣灵给他的感动而作,这是上帝安排给他的特别计划。我们每一个人,上帝都有一个既不同又特别的计划,我们绝对不应该抄集他人的计划。我们当作的就是走在上帝为我们特别而设的计划。然而,在我们生活之余,也按照本份来支持像方济各那样的慈善机构。

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耶稣在这里绝对没有说天国是用钱财可以收买的,只不过是说善意,善行,慈悲等等都是在天国里面的人应有的特质。因为只有善事,善行才有永恒的价值,其他一切地上的财富都只是短暂的。

结束语:物质的供应是从上帝来的,但必须以好管家的态度来持守,绝不能私下乱用;在上帝面前的富有是在于合意使用财富和其他资源来服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