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e 18: 09~17

路加福音 18:9~17节

9 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 10 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 11 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的祷告说,上帝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 12 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13 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14 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15 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要祂摸他们,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 16 耶稣却叫他们来,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上帝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17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上帝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1. 这是耶稣在这一章里的第二个比喻。与前面的一个比喻相类似的是,这个比喻也是很简单明确地告诉听众,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不可取的;这不是一个隐秘的比喻。

圣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比喻是针对“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人所说的。

什么是“仗着自己是义人”?“仗着”的意思就是“凭着”。那他是凭着谁来断定他是一个义人呢?在中文圣经里没有说得那么清楚,但是我们知道在圣经里有说到“义人”的地方。比如,“耶和华对挪亚说,你和你的全家都要进入方舟,因为在这世代中,我见你在我面前是义人。”(见创世记6:1)挪亚是在耶和华的面前被看做是义人;在耶和华上帝面前被称为义人的,那才是真正的义人。被人称为“义人”的人,不见得在上帝的眼里也一定是义人;自称是“义人”的人,大概在上帝眼里不会是一个义人。

而这里所说到的“仗着自己是义人”的,在原文的意思是“自称自己是义人”的。上帝没有称这些人为义人,但是他们自己称自己是义人,也就是那些自以为是的人。

自以为是的人,一定是一个骄傲的人;也一定是一个以为别人都是错的,只有他自己才是对的、正确的人。

骄傲自大虽然不是十诫规定所不可有的态度,但是骄傲可以滋生出嫉妒、纷争、毁谤、妄疑等等其他不良事情。(参见提前6:4)骄傲是从人心里发出来的污秽(参见马可7:21~23),常常导致更多的犯罪。

“藐视别人”也是要不得的。因为圣经告诉我们,“藐视邻舍的,毫无智慧”。(参见箴言11:12)一个藐视他人的人很难得到进步,因为他不会去向别人学习,他觉得别人都不如他自己。自傲的人也一定藐视他人,他不知道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他也不会向他人学习;这样的人的的确确是没有智慧的。

2. 在这个比喻里,耶稣讲到了两个人在圣殿里祷告。

到圣殿里去祷告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当耶稣在世界上的那些日子里,虔诚的以色列人每日祷告三次,在早晨九点、午正的时候和下午三点进行祷告,而且他们认为在圣殿里的祷告更能亲近上帝、更有效。所以在这三个时间,有很多以色列人都会到圣殿去祷告。耶稣在这里讲的比喻,很可能就是以这个情况为背景的。

耶稣在这里说的这两个祷告的人,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

(1)什么是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是犹太教里的一个派别。“法利赛”是译音,这个字的意思是“分别出来”的意思;表示他们是从世人中分别出来的、纯真的、没有与世界混为一体、是属上帝的一派。从他们的这个派别的名字来看,就很自傲、自义、自以为是地看不起他人。

法利赛人熟读圣经,特别着重摩西五经,而且咬文嚼字地研究圣经的字面意思。他们的确有丰富的圣经知识,所以也喜欢以他们自己所研究的结果来教训人。

法利赛人的生活是严格地按照摩西五经的字面教导来执行,并且从十诫中演变出几百条条律来遵守。他们会在一个小皮盒子里面放些经文,然后把这个小皮盒子戴在头上,衣服上也会缝一些经文,让人们感到他们时刻把经文记在身上。

按照律法来生活,这本来是一件好事;耶稣也说过,“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见马太5:18)但是法利赛人却以遵守律法为荣,以遵守律法为他们的生活目标。

遵守律法不是我们的目的,遵守律法是为了要讨上帝的喜悦;讨上帝的喜悦才是我们的目的。没有一个人可以靠遵行律法得到永生,上帝给我们律法是让我们知罪。而法利赛人却以为自己是完全遵照律法来行了。

(2)什么是税吏?

税吏就是收税的官员。但是在耶稣在世的那个时代,税吏是一个在政治上很不好的职位。当时整个以色列是被罗马帝国占领,以色列是亡国了的,以色列人都是亡国奴。以色列人就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人占领中国时的中国人一样。但是罗马帝国好像在那个时候还比较文明一点,让以色列人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也让以色列人有一个自己的傀儡王帝。罗马帝国则对以色列人征收各种税,但是罗马人不是自己来收税,而是招募以色列人来做这项工作。所以,那时候的税吏是为入侵者服务的,收集自己同胞的钱,去孝敬入侵者。所以这种投靠入侵者的税吏都被正义的以色列人所吐弃。

不仅如此,罗马帝国不直接向老百姓公布到底谁应该缴多少税,只向税吏要求在他的区域里一共要缴多少税。因为这个缘故,税吏可以随便说你要缴多少税,数目可以大大地超过罗马帝国所规定的税金。所以税吏们都从中贪污很多,是一个肥缺。但是税吏贪污来的钱不是埋在地底下的,不久以色列人就发觉税吏突然暴富了。然而,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老百姓也无处伸冤,只能忍气吞声地生活,但是对于税吏这样的人,却是恨之入骨。

3. 耶稣这个比喻里栩栩如生地描写了那个法利赛人的祷告。

(1) 那个法利赛人祷告态度:

第一,圣经描写到,“法利赛人站着”祷告。

按理来说,站着是以色列人很常见的祷告姿势,也是我们平时在崇拜中祷告时候常常所采取的姿势。

当我们遇见我们认为重要人物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地就会站起来,以示尊敬。所以在崇拜中祷告的时候,在绝大部分教会里,都会请会众起立,恭恭敬敬地祷告。祷告是应该恭恭敬敬的,最好能够跪下来祷告,因为祷告是敬拜的一部分。敬拜上帝不一定只有礼拜天、在教会里才是敬拜,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敬拜上帝的。

但是站立除了表示对对方尊敬以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多种理由。在某些情况下,站起来是为了达到引人注目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展示自己健美的身材;有时是为了表演等等。

圣经的原文里对于这个法利赛人站着的描写,有表示他要显示自己、夸耀自己,昂首挺胸,犹如上台演讲一样,为了要达到引人注目的意思;而没有表示要对上帝有一点尊敬的意思。

第二,圣经描写到他“自言自语的祷告”。

简单地说,祷告是向上帝倾述、祈求、赞美、感恩,不是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地对空气说话。自言自语就表示他没有在对上帝说话,只是说给自己听。这个法利赛人站着圣殿里,有祷告的外形,却没有祷告是实质。

有的基督徒,虽然每日祷告三次,(吃饭的时候),而且有口无心,几乎每次所说的话都一样,犹如唱山歌似的。这样的祷告就像这个法利赛人一样,只是自言自语。这样不负责任的“祷告”,是不是有侮辱我们救主的可能?

设想一下,就算是对工作单位的上司,你敢不敢一天三次到他面前嘟囔一些相同的话?如果你觉得不可以对上司这样,难道你可以这个样子对待至高无上的上帝?

有没有人曾经祷告祷告,后来就睡着了?或者祷告祷告,思想开小差了?

祷告一定要恭恭敬敬!祷告一定是真心实意!

我不是说,你要梳妆打扮了才可以祷告;我也不是说,先要打草稿,把祷告中所要说的话斟酌了才可以祷告。我是说必须有恭恭敬敬的心,必须是诚诚实实。祷告时候的姿势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我们可以在走路的时候祷告、可以在开车的时候祷告、可以在工作的时候祷告;可以是闭着眼睛祷告,也可以开着眼睛祷告;可以是开声的祷告、也可以是默默无声的默祷。祷告不在乎形式,但是如果有可能,既有恭恭敬敬的心,又有敬拜的姿势,这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条件做到最好的姿势,次好的也没有问题。“上帝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见约翰4:24)

(2) 他祷告的内容:

他在他的祷告里是这么说的,“上帝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 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在他所有的祷告词里,只有最前面的七个字,“上帝啊,我感谢你”,还像是祷告词。但是除了这七个字以外,我们不觉得他是在祷告。但是他开始的这七个字也是为他后面的自我夸耀作铺垫的。

他的祷告除了前面七个字以外,不是谴责他人就是夸耀自己在道德和宗教上的成就;他陶醉于自己的行为,藐视别人。有解经家说,在祷告中自称是义人、给他人定罪的那种祷告,在上帝看来就是“自言自语”,不是真的祷告。

首先,他说到了,“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

我们注意到他表扬自己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我不像别人”,而不是按上帝的要求来作衡量的标准。与人相比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人说他的个子高,有人说他的个子矮;我倒要问,你是在高个子堆里的矮个子呢,还是矮个子堆里的高个子?说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三种坏事都干,难道你只干其中两件坏事就算是好人了么?就算你这三件坏事都没有干,难道你就是个十全十美的超级好人了吗?再说,不勒索、不奸淫,这些岂不是做人的基本原则,难道还有什么可夸口的吗?

他为了抬高自己,就贬低别人。他说,我“也不像这个税吏”;他的意思是这个税吏是叛国投敌、帮助入侵者欺压同胞、贪污腐化、为人龌龊的人。而他是一个很清高的人。

我们不是说这个税吏就是一个好人,但是贬低他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打击别人以此来抬高自己;踩在别人的头上往上爬的人都不是属上帝的人。圣经教导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人的?耶稣说,“当爱人如己”!(参见马太19:19)

在这里,这个法利赛人不是说税吏有哪些事情是做错了,他是在这里给这个税吏,这个人定性。说得是这个人,而不是他做的哪些事情不对。

要知道,我们没有资格给任何人定性,我们没有资格说某某人是义人,也没有资格说某某人在上帝面前是罪人;我们最多只可能分析某人所做的一些事情、处理的方式是否合符常理。只有上帝可以给人定性 - 是不是属于上帝的人,他的名字是不是记录在生命册里。(参见启示录20:15)

戳穿了,他的自义和骄傲就是一种不义的表现;而这样的人是进不了天国的。因为耶稣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见马太5:3)他居然大言不惭,竟然想要在上帝面前吹嘘。怎么没有想到我们所信的上帝是知道一切的上帝?怎么居然敢在上帝面前吹嘘?

我们从这段圣经里学到在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给别人定性。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我们平时的言语中常有定性现象出现。比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做错了事情,就说,“你这个孩子怎么那么笨!这点事情都做不好。”孩子没有做好一件事,这是一回事,但是说孩子笨,却又是另一回事了。说孩子笨,是给孩子定性了,“他是一个笨孩子”。做错一件事不一定就是笨,谁没有做错过事情呢?说孩子笨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岂不是与那个法利赛人一样了吗?

其次,他又从宗教的角度来炫耀自己,“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1) 我们先来看一看“禁食”。

整本圣经里,一共提到“禁食”近60次,几乎每次提到禁食都与圣灵带领、敬拜上帝、祈求祷告上帝、与上帝亲近有关。圣经里说的“禁食”不是现代人为了减肥而不吃饭,也不是为了禁食而禁食,更不是拿禁食来表示自己的属灵。耶稣说,“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见马太6:16)可见假冒伪善的人的禁食是为了得到人们的称赞,所以耶稣说,“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耶稣又说,“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参见马太6:17~18)耶稣说得很清楚,我们禁食不是为了人;我们禁食是为了天父。向人炫耀自己的禁食,这就是假冒伪善的人才会做的事。

如果我们虽然不吃东西,自以为是在按圣经所说的禁食了,但是我们却没有把本来用来吃饭的时间与主亲近,反而是去干别的事情了。我们觉得这不是圣经里所说的禁食。

我们来看两处的经文:

A. 马太17:14~21:

14 耶稣和门徒到了众人那里,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跪下,说, 15 主阿,怜悯我的儿子。他害癫痫的病很苦,屡次跌在火里,屡次跌在水里。 16 我带他到你门徒那里,他们却不能医治他。 17 耶稣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阿,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 18 耶稣斥责那鬼,鬼就出来。从此孩子就痊愈了。 19 门徒暗暗地到耶稣跟前说,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鬼呢? 20 耶稣说,是因你们的信心小。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 21 至于这一类的鬼,若不祷告禁食,牠就不出来。(或作不能赶牠出来)

B. 尼希米1:2 ~ 6:

2 那时,有我一个弟兄哈拿尼,同着几个人从犹大来。我问他们那些被掳归回,剩下逃脱的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 3 他们对我说,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 4 我听见这话,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上帝面前禁食祈祷,说, 5 耶和华天上的上帝,大而可畏的上帝啊,你向爱你,守你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 6 愿你睁眼看,侧耳听,你仆人昼夜在你面前,为你众仆人以色列民的祈祷,承认我们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与我父家都有罪了。

从这两端经文中,我们看到了禁食祷告、禁食祈求都是为了对一些很重要的事情而作出的;他们的禁食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其实在圣经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不仅是这两处。)一般来说,禁食祷告不是周期性的行为,而是在特殊需要的时候,我们才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地向上帝倾述、祈求。

这个法利赛人说,“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这就是说他无论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定期进行禁食。很显然,这是为禁食而禁食,为炫耀自己定期禁食而禁食。这样的做法与圣经里所说的禁食完全违反了。

(2)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法利赛人所炫耀的奉献:

他说,“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是归耶和华上帝的,是”当纳的”(参见玛拉基3:8),是规定的;是从创世纪开始就有的,在亚伯拉罕还是叫亚伯兰的时候就有十分之一的奉献了。献上十分之一只是按上帝的规定办事,没有什么可以自豪的。有没有人会因为考试不作弊得到表扬?考试不作弊是应该的,是照规矩做,这又有什么可以自豪的呢?但是这个法利赛人偏偏要在上帝面前找出一些事情来表扬自己。

他这样的自我表扬不仅是拿不该表扬的事情来表扬,而且还有虚报成绩的成分。马太记载了耶稣的教训,“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

耶稣说的话绝对是事实。那些假冒伪善的法利赛人,只是将鸡毛蒜皮的东西都捐了十分之一,以此来凑数,而那些重要的事情却没有去做。如今倒在祷告的时候以此作为自我表扬的项目。

这个法利赛人很自我中心,在他的的祷告中,我们看到他提到了“我”的次数是提到上帝的四倍,他的语气非常自我。他的“祷告”给我们的感觉是他在会上演说,而且是一个自我炫耀的演说,一篇自说自话的演说。他所说的态度和言词根本不像是在向上帝祷告。

4. 这个税吏的祷告。

(1)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税吏祷告的态度(姿势):

圣经从三个方面来描述他的态度:

A. 远远地站着;

虽然他也是到圣殿里来祷告,但是远远地站着。为什么他不走近一点?我们从他的整个态度和言语中分析,他一定是觉得自己不够资格靠近上帝。他知道自己是个罪人,不配来到上帝的面前。他以一种敬畏的心情来到上帝的面前。

B. 连举目望天也不敢;

不是他的颈项有问题不能抬头,而是他不敢抬头望天。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败坏,就如一个小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低着头来到父母前的那种状态。所以他是以一个忏悔的心情来到圣殿祷告。

C. 捶着胸;

自愧不如、扪心自问。他对他所作所为感到十分内疚,所以他也是以沉痛的心情来到圣殿祷告。

(2)我们再来看看他的祷告词:

圣经在这里只有记载了一句祷告词,“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祷告词虽然短,却非常到位。因为他对自己先下了一个结论,“我这个罪人”。他没有逃避责任,没有把做坏事的原因推到他人身上。他没有把自己的罪归在罗马人身上,他没有向上帝说,“上帝啊,都是罗马人不好,如果他们不来,我也不会当税吏的。因此也不会因为当了税吏以后犯了那么多的罪。”事实上,这样的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但是他没有这样说法来为自己解脱罪名;他承认自己是个罪人,承担自己该得的罪果。

他在这里用了“可怜我”,这三个字。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会觉得自己已经到了一个要人可怜的地步?一般来说,人都是骄傲的,不肯让别人来可怜的。除非已经到了穷途末日、走投无路的时候。那就是说,这个税吏已经明白他的处境如同陷在藻泽地里一样,不能自己救自己,非得请拯救者来拯救不可。

他的祷告是对上帝的,因为他向上帝祈求,他求上帝开恩。“开恩”这个词原来是用在对皇帝的祈求。所以他这样的说法,是以敬拜的心情来祈求的。

他没有到假神那里去求,他来到上帝面前,因为他不仅知道只有上帝有资格可怜一个罪人,而且知道上帝是很愿意可怜有罪的人的。所以他才到圣殿里来祷告祈求上帝。

他的祷告非常简单,他没有摆出一大堆理由来告诉上帝他是值得上帝可怜的。他没有说,“上帝啊,我虽然为入侵者工作,但是我工作勤勤恳恳,不好逸恶劳。”没有趁机表扬一番自己。

我们的罪不是凭理由来要上帝赦免的,若不是耶稣基督的恩典,我们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与上帝对话。我们只要老老实实地在我们的主、我们的上帝、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面前认我们的罪,我们的罪就会被上帝赦免。圣经告诉我们,“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见约一1:9)

5. 我们再来看看耶稣对他们的评论:

耶稣说,“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很显然,耶稣在这里说的“这人”指的是这个税吏,而“那人”指的是那个法利赛人。

(1) 我们先来看看“倒算为义”,这几个字。

“算为义”,就是说实际上是“不义”的,但是被看做是“义”的。圣经在其他地方,特别是在《罗马书》里常常是用“称义”来表示“算为义”。

我们在世界上所做的一切事,在世界末日的时候都要拿出来受上帝的审判,也就是说,上帝是最终的审判者。上帝有权说,“赦免这个人的罪”,上帝也有权说,“我将这个人算为义人”;上帝也有权把罪人扔在永远的火湖里。

我们要明白“罪得赦免”与“被算为义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马可福音》第二章记载了耶稣一个瘫子的神迹,耶稣对这个瘫子说,“你的罪赦了”(参见马可2:9)。从上下文来看,我们认为耶稣说这话的意思是,”使你得瘫痪病的罪被赦免了“,而不是他的所有的罪都被赦免了。至少耶稣没有说,”你全部的罪都赦免了“。《约翰福音》第九章记载了那个在行淫时被抓得妇人。最后耶稣对她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没有被耶稣定罪,那耶稣必定是赦免了她。但是耶稣并没有只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就停止了;耶稣还接着说,“从此不要再犯罪”。

这里告诉我们,一个人虽然罪可以被上帝赦免,但是因为这个人还不是一个义人,就有可能再犯罪。因此又成为一个罪人。

一个被上帝称为义人的人是在上帝的眼前没有罪了,连出生所带来的原罪都再也不被上帝看到了。一个义人是完完全全地被耶稣基督的宝血所遮蔽,再也没有任何的罪显露在上帝的面前了。

上面所说到的瘫子和犯奸淫的女人,耶稣可以赦免他们某次的罪;如果他们没有真心诚意地接受耶稣基督为他们的救主,他们没有办法让自己在上帝面前算为义。

“倒算为义”中的“倒”是什么意思呢?

“倒”就是“反而”的意思。那个法利赛人,自认为是圣洁公义的;而这个税吏自己承认是一个罪人;耶稣却要说,实际的情况正好相反。耶稣在这里告诉我们,上帝的计方算法不同于人们的计算方法;在上帝的眼里,这个自认是罪人的税吏却被算为义人了,而那个按律法细节来行事的、自命清高的法利赛人却是一个假冒伪善的罪人了 - 人们的行为并不是审判的唯一因素,上帝不仅看人的行为还看人的心。

税吏的祈求是要上帝可怜他,但是耶稣的回答却是把他算为义人。上帝所做的,常常不是我们所想要得到的,上帝给予我们的远远超过我们所想所求的。(参见以弗所3:20)

圣经告诉我们,“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参见罗马书12:3),但是我们不需要假谦虚,“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参见雅各5:12),要“看别人比自己强”。(参见腓立比2:3)

(2)耶稣又说,“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这是耶稣对这个比喻的总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导,我们要细心领会。

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说到,骄傲并不是十诫中规定不可有的态度,但是耶稣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凡自高的,必降为卑”。高傲与卑微是两个对立面,骄傲的人必定走到他想要的反面。

人以为若是承认自己是欠缺的,那就是自己贬低自己,不会有甚麽好处。有这样想法的人并不知道人在上帝面前真正的需要,也不知道人与上帝和好是建立在恩典的基础上。恩典是上帝白白的赏赐,不认识自己是欠缺的人,对自己感到满足的人,甚至感到自己很伟大,这样的人一定不会接受上帝的恩典,并且还会以上帝的恩典为耻辱,坚决地拒绝恩典。离开了恩典,人在上帝面前实在是无地自容的。唯有认识自己是欠缺的、是作恶多端的、是不可自拔的,知道自己没有办法救自己的,那么这个人就会对恩典的需要有迫切感,这样的人才会找到上帝赐给我们的那一条窄路,那人就不能不蒙上帝的恩典。

耶稣告诉我们,“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见马太5:3)相信在天国里见不到骄傲自满的人,

在这个比喻里,两个人都来到圣殿里祷告,两个人在祷告开始的时候都呼求上帝,但是两个人向上帝所表示的内容却全然不同。一个是滔滔不绝地向上帝数算自己的长处,并且为之沾沾自喜;另一个却是厌恶自己的罪,祈求上帝无限恩慈的怜悯。耶稣在这段圣经里告诉我们,这两个人都来到上帝的面前,那个法利赛人是到上帝的面前表彰自己,显示自己已经是一个义人了;而这个税吏不是来求上帝称他为义人,只求上帝的慈悲和怜悯。那个自称为义的法利赛人,虽然祷告上帝了,但是仍然不义;这个求上帝怜悯的税吏,在上帝的面前倒算为义了。

6. 在下面的一段圣经里,讲到了有关小孩子的问题。

圣经记载了,“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要祂摸他们,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耶稣却叫他们来,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上帝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上帝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据说在那时的以色列人,有这样的一个传统,就是在孩子满周岁的时候,把孩子抱到拉比那里去,请拉比为孩子祝福。所以这里所记载的,要耶稣“摸他们”的意思是要耶稣为他们祝福。

圣经在这里没有记载门徒为什么责备那些人,猜测的可能性有这些:

(1) 觉得他们打扰了耶稣的教导;

(2) 觉得耶稣的教导一停下来,人们也没有让耶稣稍微休息一下,就要求耶稣祝福。

(3) 觉得那些人只顾自己的事,竟然把这些小事来占领耶稣的时间。

无论门徒是怎么想得,他们也可能完全是出于好意,但是耶稣却很欢迎小孩子们来到祂的面前。

对上帝来说,没有人是可以打扰祂的。因为祂时时刻刻都看顾着我们,上帝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也知道我们在想什么,而且也知道我们在计划什么。如果我们有任何的事情想要带到上帝的面前,向祂倾述、汇报、祈求,祂是绝对不会拒绝的。在上帝面前也没有一件事情是小到祂不愿意过问。而且上帝非常愿意为人们祝福的;耶稣在离开世界升天时候,所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为人们祝福:“ 耶稣领他们到伯大尼的对面,就举手给他们祝福。正祝福的时候,他就离开他们,被带到天上去了。”(见路加24:50~51)

所以,门徒的顾忌是多余的。但是耶稣却借这个机会,又给众人一项教导。

耶稣在这里教导了众人,“在上帝国里正是这样的人”。这就是说,在上帝的国里,都是小孩子。我们刚才说了,耶稣教导我们,“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我们再来看看小孩子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爱问问题。我们常常觉得小孩子不懂事,才问那么多的问题。其实,我们这些已经长大的大人,是不是什么事情都懂了呢?大人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懂装懂,知道怎样回避不懂的事情。

小孩子很老实,不懂就问;成年人很少能够做到不耻下问的。我们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成语“不耻下问”,就是说成年人一般是不肯问问题的,尤其是年长的人,不肯向年轻人讨教。一般人都认为向比自己身份低的人讨教,有失尊严,认为是羞耻的事情。

有人说,“姜是老的辣”,这是什么意思?好像是比喻成年人更诡诈,不是吗?

可能小孩子还不懂什么是“虚心”,但是他们都有虚心好学的态度。

为什么耶稣称赞这个税吏?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短处,知道自己的不足,就如一个小孩一样单纯,愿意向上帝来祈求。而那个法利赛人,明明是上帝的规定的十分之一奉献,却要说成是自己的优点,是典型的会为自己涂脂抹粉的成人,到上帝面前来炫耀自己认为的“好事”。

耶稣在这里用很重的口气告诉我们,“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上帝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小孩子没有对情欲的追求,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情欲,在他们的心里没有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凶杀、醉酒,荒宴等等坏的欲望。在上帝的国里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坏事。

7.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学到了什么:

(1)要谦虚,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

(2)不要骄傲、不要自高;天国里只有虚心的人;

(3)要有像小孩子那样清洁的心;

(4)祷告要真诚,不可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