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04: 43~54

《约翰福音》第四章 43~54

John 04: 43~54 《约翰福音》4: 43~54

【约4:43】过了那两天,耶稣离了那地方,往加利利去。

【约4:44】因为耶稣自己作过见证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

【约4:45】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见他在耶路撒冷过节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因为他们也是上去过节。

圣经讲到耶稣和门徒在撒玛利亚的叙加住了两天,他在那里传扬福音,很多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他们相信耶稣并不是因为耶稣行神迹,而是听他讲的话,就明白耶稣是救世主。但约翰福音的四章三节写到,耶稣从犹太地出来,他的目的地是加利利。所以耶稣在撒玛利亚的叙家住了两天后,继续启程前往加利利地。

当我们读四本福音书,发现耶稣不固定居住在某一个地区,他经常带领门徒来往于加利利地和犹太地的各个城镇。因为当时以色列已经亡国,没有自己的国家,以色列是由罗马统治。所以以色列民散布在各个地区,但有一些敬虔的以色列民众每年重要的节期,要去耶路撒冷圣殿敬拜和献祭。其中一部分敬虔的以色列民居住在加利利地区,所以耶稣和门徒经常来往于加利利和犹太地。从加利利地区去往犹太地区是要经过撒玛利亚的,但敬虔的犹太人都会选择绕过撒玛利亚,因为撒玛利亚已经被外邦人同化了,他们敬拜自己的偶像。但耶稣没有离弃他们,而把福音传给他们。当时耶稣主要目的是在各地传讲天国的福音,他在传讲的过程中也常常行使医治的神迹。

当耶稣快到加利利的时候,约翰福音的作者用耶稣以前的话提醒我们,【约4:44】因为耶稣自己作过见证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 这句话是新约圣经中难解的一段经文,按照文字理解,先知在自己的出生地,或者生长的家乡,是没有人尊敬的。这里的先知是指耶稣,因为耶稣在圣经中有很多的称呼。这段经文难解之处,是下句经文说加利利人看到耶稣在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在新译本翻译是加利利人欢迎耶稣。耶稣成长的家乡是加利利的拿撒勒。因此我们发现这两段经文有些矛盾,作者提前告诉我们,耶稣在他的家乡不受尊敬,但又写到耶稣来到他的家乡加利利,加利利人都出来欢迎他。

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呢?卡森撰写的《约翰福音注释》中关于这句话有两个解释,是我个人认为比较容易理解的。

第一个解释是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这个本地是指犹太地,因为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伯利恒就在犹太地,在耶路撒冷附近。而且耶路撒冷的圣殿是耶稣属灵的家,耶路撒冷的圣殿是主耶稣在世上的属灵意义的“本地”,因为主耶稣称圣殿是“我父的殿”,是主耶稣唯一宣告属上帝的地域。耶稣因为犹太人在圣殿里做买卖,把他们赶出圣殿,他说: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而且主耶稣在耶路撒冷受到犹太宗教领袖的攻击,他们经常找耶稣的麻烦,最后甚至要杀他。

这样解释好像是顺理成章,但还是有些疑问。如果耶稣感受到耶路撒冷的犹太领袖不尊重他,他才寻求加利利人的尊重,这个解释不符合耶稣的行为方式。耶稣不需要需求人尊敬他.【约5:41-42】“我不受从人来的荣耀。但我知道你们心里没有神的爱。所以耶稣不会寻求人尊敬他,而迎合人的要求。另一个问题是耶路撒冷的犹太领袖们对耶稣不是不尊敬,而是攻击他。耶稣是为了避免过早的冲突,因此离开耶路撒冷回到了加利利,因为耶稣知道自己的时候还没到,不能与犹太的领袖发生冲突。因此这个解释我不太认同。

第二个解释,耶稣在本地不受尊敬,这个本地是指加利利,就是他回来的地方,也是他的生长的地方(拿撒勒)。但这个解释和后面的经文是冲突的,因为加利利人是欢迎耶稣的。但加利利欢迎耶稣是有原因的,他们去过耶路撒冷参加逾越节,看到耶稣洁净圣殿的行为,也看到耶稣在那里行的神迹。他们是因为这个原因欢迎他。但这些加利利人的内心并不是真正尊敬耶稣,只是想看的耶稣行使神迹。【约2:23-24】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这段经文中许多人中就包括加利利人。他们只相信耶稣的名气,并不是真的尊敬他和相信他。

【太13:55-57】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瑟、西门、犹大吗?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他们就厌弃他。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虽然加利利人不尊敬耶稣,但因为耶稣的名气,还是来欢迎他,就是为了想看耶稣行神迹。

【约4:46】耶稣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从前变水为酒的地方。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

【约4:47】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他,求他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

【约4:48】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

因此圣经中说,有一个大臣来找耶稣,求耶稣下到迦百农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的儿子快要死了。这个大臣就是慕名从迦百农来到迦拿寻找耶稣。当时迦百农是加利利的中心,希律安提帕是加利利地区的分封王,是当时罗马政府授权他管理这个地区。所以这个大臣可能是为希律做事。大臣求耶稣医治他的儿子,因为这个孩子发烧已经快死了。有可能大臣的儿子已经看过医生,医治的人可能给他的建议是这个孩子快要死了,没办法医治。因此大臣求耶稣去迦百农医治他的儿子,因为迦百农在加利利海(其实是一个内陆湖)的旁边,水源地一般都是在低处,迦拿是在高处,所以大臣说要下去医治。

耶稣没有直接回答大臣的请求,他指责大臣和周边的加利利人, 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这句话正好解释44节,耶稣自己做见证,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耶稣明白这些加利利人只想看他行使神迹,不是真心的相信他。但大臣并没因为耶稣的指责而放弃自己的请求,他也没有因为自己地位,用命令的口气对待耶稣,反而用谦卑的态度,继续祈求耶稣救自己的儿子。这次他的话语有改变,他称呼耶稣为先生(希腊语就是拉比,是非常尊敬的意思),求耶稣趁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但没有再提医治。大臣的改变是否让我们想到耶稣行的第一个神迹?巧合的是他们目前所在的地方,正是上次耶稣行使水变酒神迹的迦拿。

水变酒的神迹中,耶稣的母亲玛利亚第一次请求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的回答: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这时会发现耶稣的母亲和这个大臣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想控制耶稣的能力帮助解决问题。他们信心不是在耶稣的身上,而是希望耶稣帮助解决问题。

【约4:49】那大臣说:“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

【约4:50】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

耶稣听到大臣第二次祈求,他就对大臣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大臣就信耶稣的话回去了。耶稣医治了他的儿子,但耶稣并没有去迦百农,他只是说了一句话,你的儿子活了。但大臣的儿子是否真的活了?当时现场的人都不知道,也无法知道。当时大臣面临两个选择,是继续祈求耶稣跟着他去迦百农,在现场面对面的医治他的儿子。还是选择相信耶稣的话,相信耶稣说的话是具有神的能力,不用去现场就能医治他的儿子。如果是你,你的选择呢?你能真的信靠耶稣,在没有看到神迹的时候,就选择相信耶稣吗?

在圣经中还有一个神迹与这个神迹很相似,是马太福音的八章,【太8:5-10】耶稣进了迦百农,有一个百夫长进前来,求他说:“主啊,我的仆人害瘫痪病,躺在家里甚是痛苦。” 耶稣说:“我去医治他。”百夫长回答说:“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作这事’,他就去作。”耶稣听见就希奇,对跟从的人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太8:13】耶稣对百夫长说:“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给你成全了。”那时,他的仆人就好了。

这两件事件是否很相似,耶稣都没去现场医治,他只是说了一句话,回去吧,你要求医治的人好了。我首先声明,这是不一同的两个神迹,因为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主要是让大家关注大臣和百夫长的不同点。他们的不同提醒在信心的不同,百夫长比大臣更有信心,他直接告诉耶稣,不用去现场医治他的仆人。因为百夫长是罗马军队里的一员,他隶属于将军,将军则隶属于罗马的君王。百夫长对权柄的理解:“他本身没有权柄,但是因着百夫长与君王在军队里特殊的隶属关系,可以得到从他而来的权柄。” 当罗马君王发号令的时候,君王的命令通过将军传递给百夫长,百夫长传递的命令包含了君王的权柄,他下面的士兵都明白百夫长传递的命令是来自君王。

百夫长对耶稣权柄的理解:“他意识到耶稣本身或许没有什么权柄,但耶稣似乎与神有密切关系,他通过其他人的见证,发现耶稣与神有非常特殊的关系。所以耶稣所发出的命令会带有神的权柄,就像神自己发出的命令一样。”所以百夫长请求耶稣不用去,只有发出命令就可以。因此耶稣对其他人说:这么大的信心,我在以色列中,也没遇到过。

但大臣却不一样,他来的时候没有这样的信心,他只想请耶稣跟他一同去迦百农当面医治他的儿子,但是耶稣并没有去,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之前我给大家两个选择,不知道你选哪一个。但大臣选择了顺服耶稣的命令,他相信了耶稣的话,就回去了。你是不是很奇怪,他为什么相信耶稣,外一他儿子没有被医好,怎么办?从经文中可以了解,迦百农到迦拿需要走一天的路程,因此大臣来回需要走两天的路程。当他辛辛苦苦的找到耶稣,耶稣只对他说一句话。就打法他回家了。如果是你,你能信任耶稣吗?

或许你不理解什么是完全的信靠,我通过一个故事来解释。这是Larry牧师讲的真实的故事,一个叫布朗丁法国人,他用走钢丝的方式横跨尼亚加拉大瀑布,这瀑布横跨美国和加拿大。布朗丁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走钢丝,他可以在麻袋里走,在黑夜里走,蒙着眼睛走,有一次他带了一个炉子走钢丝,他可以在钢丝上休息,用炉子煎了一个鸡蛋吃了。突然有一天,他在报纸上宣布要背一个人走钢丝,这个人就是他的经纪人。他们要走的钢丝横跨300米,最危险的就是中间最低的那个区域,需要人走下去然后在走上来,这个区域称为死亡之谷。这次他们走到死亡之谷的地方,布朗丁停下来,并慢慢的蹲下,他让背上的人慢慢的下来,告诉他遇到了强风,当强风过去之后,布朗丁又背起这个人慢慢走向终点。当时记者采访布朗丁背上的经纪人,问他在钢丝上的感受,他回答:我从没有感受到离死亡那么近,我需要完全的信靠布朗丁,完全听他的指挥,不能有自己的意见。

因为布朗丁到达的地方是加拿大,他必须要原路返回到美国,而且还是要背着他的经纪人回去。你现在相信他可以背着人安全的返回吗? 我相信他可以安全的返回,因为中国有句谚语: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我相信他有能力背着人安全返回。那一天布朗丁确实成功的背着他的经纪人原路返回。现在你知道布朗丁具有这个能力了,那么我再问你一次,现在你相信布朗丁是否有能力背人走钢丝横跨瀑布吗?我相信很多人都认为他有能力。

那么我挑战你一下,既然你相信他有这个能力,你是否愿意让他背你走钢丝呢?我猜想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信心,外一出现意外掉下去怎么办?所以人真正信靠的心是很难产生的。但假如你相同布朗丁,同意他背着你走钢丝,这就是完全的信靠。

现在我们回到圣经,大臣信任耶稣,不用去迦百农,就能医治他的儿子。他的信心从哪来的呢?大臣和百夫长不一样,他之前没有百夫长那样的信心。可能之前他对耶稣并也不熟悉,他只是慕名而来,希望耶稣用神迹救他的儿子,也有可能这是他最后的希望。但耶稣只是说了一句话,大臣就相信了,顺服的回家了。刚才我解释人很难对他人有完全信靠的心,为什么大臣突然对耶稣这么信任?

美国作家范奥勤说:“现实和未来始终有一个鸿沟(未知的障碍),只有靠信心才可以穿越这道鸿沟。作家说:“如果我要把一生交托给复活的基督,他不希望有任何鸿沟(未知)。他希望得到确实的证据告诉他耶稣复活是真的!他希望有火焰在天上出现,告诉他耶稣已经复活了。

这个作家所说的鸿沟,就是我们信主的障碍,他希望有神迹发生,清楚的告诉他耶稣是复活的,除掉这个障碍,让他能相信耶稣是真实存在的。

但他又意识到,原来他身后也有一道鸿沟。前面的鸿沟,是他无法证明耶稣是神,后面的鸿沟,是他也无法证明耶稣不是神。因此他意识到拒绝耶稣也需要跨出信心的一步,但他只有一个选择。当他看到后面的鸿沟与前面的鸿沟不相上下。无论如何,他都需要把自己的命运交托在自己无法证实的东西上,是否进天堂还是进地狱都是未知的。

因此相信耶稣需要信心,不相信耶稣同样需要信心。有人可能会问,不信耶稣为什么需要信心?因为不信耶稣,需要你相信自己不会下地狱。但很多人拒绝这个说法,他的观点是不相信耶稣是正常,相信耶稣才是不正常的。

英国著名神学家鲁益师写了一本小说《魔鬼家书》,他描述一个资深魔鬼写信给一个初级魔鬼,教导他如何去试探人类。在其中一封书信中,资深魔鬼写道:“你想要试探的对象,如果他心里开始思想神是否真实存在,思想也许耶稣是神、思想也许圣经是千真万确,切记不要与他争论。”

但你要立刻阻止他继续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不要让他问这些人生的重要问题。只需要让他生活忙碌,劳苦奔波。只要让他看到身边发生的琐事或者社会时事。要让他百般忙乱!这样就能够使他的属灵意识冷淡下来。”让人根本没有时间想问那些人生最重要问题。这也是很多人不信神的原因,因为魔鬼用生活的忙碌来阻碍人的思想。所以很多人认为不相信神是正常的,因为他们被生活的忙碌,世界的诱惑所捆绑,没有时间想人生重要的大事。

现实的情况,相信耶稣的信心与不相信耶稣的信心是一样大的。因此,这个美国作家说:“好吧。我倒不如把自己交托给耶稣,看看这信仰是否真实的,并通过耶稣来寻找进到神面前的途径。” 这也是每一个人应该做的选择,一个选择结果是天堂,另一个选择是地狱。你应该选哪一个呢?

所以人必定拥有基本的属灵信念,不然你无法生活。有些人承认这个事实,有些人却不愿意承认,但事实确是如此。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命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走,你需要超自然的力量帮助你回转归向耶稣。你需要圣灵帮助你,只有圣灵的指引才能走向正确方向。

所以大臣为什么会相信耶稣的话,答案就是耶稣给了他这个能力。在和合本圣经中,耶稣这句话显得比较平和,但在希腊原文中,耶稣说的是命令的语气:回去,你的儿子活了。大臣立刻顺服耶稣的命令,因为他知道相信需要很大的信心,同样拒绝也需要很大的信心,如果大臣拒绝,会是什么结果?所以他用信心选择了最好的。

【约4:51】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

【约4:52】他就问什么时候见好的。他们说:“昨日未时热就退了。”

【约4:53】他便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儿子活了”的时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

【约4:54】这是耶稣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迹,是他从犹太回去以后行的。

这个大臣相信耶稣的话,转身回家了。他的信心是因为顺服,但还没有达到完全信靠的程度,之前我解释过什么是完全的信靠,就是你要把自己完全的交托给神,完全依靠神的带领。第二天大臣看到仆人迎接他,告诉他儿子活了,大臣赶紧问什么时间好的?如果大臣是完全的相信,就没必要问什么时候好的,他想证实儿子的医治是不是与耶稣有关。当仆人告诉他,儿子是在昨天下午1点就退烧,大臣就完全的相信了,他相信是耶稣医治了他的儿子,他相信耶稣具有神的权柄。大臣的相信也影响到他的家人,圣经中说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

当今这个时代,很多人都面临这样的选择。当耶稣对你说:你来跟随我,耶稣赐给你永恒的生命,让你成为一个新造的人。你的选择呢?我想你也面临前后两个鸿沟,你要凭着信心跨越其中一个鸿沟。这个选择很多人都要经历。神会给你感动,可能是在听讲道的时候,可能是某一首赞美诗感动你,或者圣经中一句经文开启了你的心灵,这时你内心的争战开始了,但是你要坚定你所选择的,你要顺服圣灵的带领,你要往前走,你要来到基督的面前,你才能得到神美好的应许。

www.salt-and-light.org/BSR/John-4-43-54.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