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e 02: 35~52

路加福音 2: 35-52节

36 又有女先知名叫亚拿,是亚设支派法内力的女儿,年纪已经老迈,从作童女出嫁的时候,同丈夫住了七年,就寡居了。 37 现在已经八十四岁,(或作就寡居了八十四年)并不离开圣殿,禁食祈求,昼夜事奉上帝。 38 正当那时,她进前来称谢上帝,将孩子的事,对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讲说。 39 约瑟和马利亚,照主的律法,办完了一切的事,就回加利利,到自己的城拿撒勒去了。 40 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在祂身上。 41 每年到逾越节,祂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 42 当祂十二岁的时候,他们按着节期的规矩上去。 43 守满了节期,他们回去,孩童耶稣仍旧在耶路撒冷。祂的父母并不知道。 44 以为祂在同行的人中间,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找祂。 45 既找不着,就回耶路撒冷去找祂。 46 过了三天,就遇见祂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 47 凡听见祂的,都希奇祂的聪明,和祂的应对。 48 祂父母看见就很希奇。祂母亲对祂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 49 耶稣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或作岂不知我应当在我父的家里吗) 50 祂所说的这话,他们不明白。 51 祂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祂母亲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 52 耶稣的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纪)并上帝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

36 又有女先知名叫亚拿,是亚设支派法内力的女儿,年纪已经老迈,从作童女出嫁的时候,同丈夫住了七年,就寡居了。 37 现在已经八十四岁,(或作就寡居了八十四年)并不离开圣殿,禁食祈求,昼夜事奉上帝。

亚拿这个名字表示“恩典,祷告”的意思,圣经清楚地说明了亚那是“女先知”。亚设是雅各(以色列)经拉班的婢女悉帕所生的第二个儿子。见创30:9~13。

亚拿也是一个“地上的沉默者”。除了上述经文的有关记载,我们对她所知不多。虽然记载是这麽简括,路加已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人物。

(1)亚拿是一个寡妇。她一生中充满忧患,但她从来没有陷溺於悲苦。哀伤可以左右我们平生於一二。它可以驱使我们成为硬心、痛苦、仇恨、反叛上帝。它亦可以使我们成为宽厚、温婉、更具同情。它可以消泯我们的信心;它也可以使我们的信心得更深厚的根基。这一切皆取决於我们对上帝的态度。如果我们认为祂是一位专制的君主,那麽我们便会采取敌视的态度。如果我们认为祂是一位慈父,这样我们便会肯定,慈父的手绝不会带来孩子不必要的眼泪。

(2)她从来没有停止祷告。与众人一起的崇拜是重要的,而个人的崇拜却是同样重要。有人说:“和那些懂得独自祷告的人一起告,祷告最为有力。”年龄并没有为亚拿带来哀伤,反而建立起不可动摇的盼望,因为日复一日,她与那赐给我们力量的上帝有密切的接触。在祂的力量裏头,我们的软弱变为刚强。

(3)她已经八十四岁。她年纪老迈,但是她的盼望从来没有休止。岁月可以取去我们的青春和体力;而岁月的破坏力不止於此 – 它可以使我们心灵上的生命受桎梏,直至壮志消沉,而陷於得过且过、苟延残喘之中。同样的,一切皆在乎我们对上帝的态度如何。如果我们认为祂是拒人於千里之外,那样我们注定失望;但假如我们认识到祂就是生命之主,生命之舵乃是操在祂手中,那麽我们便晓得更好的还在面前,而年岁永不能打消我们的盼望。

没有查到圣经在其他什么地方提到了“法内力”。

亚拿虽然年纪老迈,但是“并不离开圣殿,禁食祈求,昼夜事奉上帝”,以上帝的事工为意念。

关于“禁食祈求”

(一) 祷告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个信徒都能得到的,但是,却不是不费力就能得到的。祷告的效力在乎祷告的坚忍。凡对于祷告时作时辍的人,他的祷告绝不会发生多大效力。

(二) 我们越常祷告,就越会祷告。我们应当藉祷告来学习祷告,藉继续祷告来使祷告继续。

(三) 代祷者是教会最大的保护人,他们是施恩座前上帝施怜悯给人的导管。

38 正当那时,她进前来称谢上帝,将孩子的事,对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讲说。

“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耶路撒冷得救赎”乃是弥赛亚救拔整个以色列民族的重要一环(参赛42:2;52:9)。“耶路撒冷得救赎”与“以色列的安慰”』(25节)是同义语。

人在律法的要求之下,虽是谨守圣殿,禁食祈祷,昼夜事奉(参37节),过著最敬虔的宗教生活,也是枉然。只有当基督来到,才能欢然对上帝“称谢”,对人“讲说”,实际地尽先知的职分。

请注意我们讨论过的那些旧制度的代表人物。那是一群多美妙的人啊!撒迦利亚,一位祭司;以利沙伯,亚伦的後裔;约瑟,大卫的後裔;马利亚,大卫的後裔;西面,耶路撒冷的居民;亚拿,在圣殿事奉的人;约翰,撒迦利亚和以利沙伯的儿子;最後一个是耶稣,祂是希伯来一切制度中最後绽放的花朵和果实。那一小群忠信的人围绕在祂左右。祂奇妙地结束了旧时代,开启了新时代。

39 约瑟和马利亚,照主的律法,办完了一切的事,就回加利利,到自己的城拿撒勒去了。 40 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在祂身上。

“长大”用在生命的范畴中时,是指生命的活动。“长大”不需要任何意志上的责任,因为没有人是因为自己想要长大才长大的。“强健起来”那是指身体力面。

“充满智慧”,祂整个孩童期都满有智慧。路加的叙述表示,祂没有说是经过观察、发问、受教,才得到各样的知识,而是“充满智慧”。注意,这里对耶稣的描写是用“智慧”而不是用“知识”。根据1979年版“辞海”的定义,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辩析处理和发明的能力”;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耶稣就是上帝,祂不像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明白,祂永远是充满着智慧的。

“又有上帝的恩在祂身上。”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恩典首先能使一个人喜乐、可爱;其次,如果这个人是一个属上帝的人,这个人就会想要用他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去影响其它的人;会把上帝的恩典于别人分享。

41 每年到逾越节,祂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

按照摩西律法的规定,犹太人每年须在逾越节、五旬节、住棚节三个大节日,上耶路撒冷城过节(参申16:16);但到了耶稣降生的年代,住在远处的犹太人,只在逾越节上去过节。

逾越节 (出埃及记 12; 利未记 23:5) 开始於尼散月十四日(以色列宗教历的正月,即西历3月至4月期间),连接七天,每天要献许多祭,头一日和第七日休息,给百姓守严肃会。 逾越节是三大节日中第一个(其他两个是七七节和住棚节)。在未建圣殿之前,犹太男丁每年要在这三个大节到示罗这个地方守节,圣殿建成後上耶路撒冷守节。 逾越节原本分为逾越节和除酵节 (利未记 23:6-8),但後来犹太人将两个节期合为一个。 这两个节期是关连的。 逾越节是记念在离开埃及的前一夜,天使击杀埃及地所有的长子,却越过把逾越节羊羔的血涂在门框左右和上面以色列人的房屋,拯救了以色列各家。 除酵节是记念在埃及匆忙离开的苦境,当时离开埃及的时候所带的面饼是没有酵的。

预备逾越节

逾越节需要很多预备工夫。正月初十要挑选一只无瑕疵的羊羔,留在家中到十四日,这就是逾越节的羊羔。 逾越节前夕,家中所有的酵和有酵之物都要取出来烧掉 (出埃及记 12:19)。 这代表离开寄居埃及时的罪恶生活。

逾越节筵席

正月十四日逾越节那天,在黄昏的时候,要宰杀逾越节的羊羔,用火烤了、与无酵饼和苦菜同吃。 羊羔的骨头一根都不可折断。 无酵饼造法简单,只用面粉和水而成,且很快烤好。 逾越节筵席含义丰富:羊羔的血代表罪得洁净、苦菜代表在埃及为奴的苦况、无酵饼代表纯洁。

除酵节

正月十五日,开始庆祝除酵节 (利未记 23:6-8)。 一连七天到廿一日,百姓要吃无酵饼。

42 当祂十二岁的时候,他们按着节期的规矩上去。 43 守满了节期,他们回去,孩童耶稣仍旧在耶路撒冷。祂的父母并不知道。 44 以为祂在同行的人中间,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找祂。 45 既找不着,就回耶路撒冷去找祂。 46 过了三天,就遇见祂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 47 凡听见祂的,都希奇祂的聪明,和祂的应对。

按犹太人的规矩,男孩子十二岁的时候,就算作成年人。此後他就是律法之子,要遵行律法。因此,耶稣十二岁的时候,祂首次以成人的身份上去守逾越节。

“祂的父母并不知道”:犹太人赴耶路撒冷守节,多结伴而行,回程也是如此,且通常妇孺走在男人的前面,一家人到约定的地点再相聚,故祂父母亲以为祂和别人同行。

当父母回家之际,祂仍然在後头流连忘返。并不是由於他们不小心,便找不到祂。通常坐蓬车的妇人老早便登程,因为车队的行程较慢。男人由於脚程较快,所以会较迟出发,而他们会在黄昏扎营落脚的时候相遇。很明显的,约瑟以为祂陪伴着马利亚,而马利亚则以为祂和约瑟在一起;直至黄昏驻营的时候,他们始发觉祂不见了。

他们回到耶路撒冷找祂。在逾越节期间,拉比们惯於在圣殿裏,当众人面前公开讨论宗教和神学的问题。他们就是在这个地方找到了耶稣。通常年轻而又有追求的孩子会在这个时候问他们的长者,聆听与发问是犹太人学生从师受教的的惯例。但是你觉得耶稣问了什么样的问题呢?

问题基本分为三种类型:

1. 因为不懂,所以提出问题 - 学生的问题;

2. 要考验被问者 – 考试中的问题;

3. 为了让听的人得到启发,进入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 老师上课是所用的问题。

你觉得耶稣“一面听,一面问”,是问了什么样的问题呢?

“凡听见祂的,都希奇祂的聪明,和祂的应对。”“应对”的意思是,“理解和回答”。耶稣不是一个象你我这样的人 - 我们需要通过学习,上课,才能在知识上有长进;耶稣不需要,因为祂是全知的上帝,祂更本不需要从圣殿的教师中学习任何东西。相反,祂用启发式的问题,教导了那些教师。从圣经的第四十七节上来看,那些教师和听众都希奇耶稣的聪明应对;可见耶稣提出了一些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问题,耶稣也回答了他们一直所困扰的问题。

耶稣是在什么时候成为上帝的儿子?参约8:58,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

48 祂父母看见就很希奇。祂母亲对祂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 49 耶稣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或作岂不知我应当在我父的家里吗) 50 祂所说的这话,他们不明白。 51 祂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祂母亲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

就在这儿揭示出耶稣生平关键性的一页。马利亚说:“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耶稣说:“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麽?”耶稣是何等温婉的,但却又是何等坚决的以上帝为父,而不是约瑟。

这故事告诉我们耶稣在这个时候让别人发现自己是一个不寻常的“人”。请注意──这发现并没有为祂带来骄傲。这发现并没有使祂轻看温婉的马利亚和勤奋的约瑟,祂在世上的双亲。祂随同他们回家,并且顺从他们。祂是上帝的儿子,祂也是属世父母最完美的儿子。真正属於上帝的人并不鄙弃世事;正因为祂是属上帝的,所以祂越发要以至忠至诚来尽为人的本份。

52 耶稣的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纪)并上帝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

耶稣作为一个人,人们看到祂智慧的显露和身量都在增长。

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也是上帝,祂永远是智慧的,问题只是祂愿意在什么时候让世人知道祂的真正身份。参太3:15,耶稣也很愿意按照世人的惯例来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