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e 05: 01~11

路加福音 5: 1-11节

1 耶稣站在革尼撒勒湖边,众人拥挤祂,要听上帝的道。 2 他见有两只船湾在湖边。打鱼的人却离开船,洗网去了。 3 有一只船,是西门的,耶稣就上去,请他把船撑开,稍微离岸,就坐下,从船上教训众人。 4 讲完了,对西门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 5 西门说,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 6 他们下了网,就圈住许多鱼,网险些裂开。 7 便招呼那只船上的同伴来帮助。他们就来把鱼装满了两只船,甚至船要沉下去。 8 西门彼得看见,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阿,离开我,我是个罪人。 9 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惊讶这一网所打的鱼。 10 他的伙伴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约翰,也是这样。耶稣对西门说,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 11 他们把两只船拢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

我们按照上次我们所说的方法来看看这段圣经;

一,我们所看到的:

a. 地点:革尼撒勒湖边;

b. 时间:根据分析很可能是在上午,九、十点种的样子。

c. 人物:耶稣,众人,西门,同伴,伙伴 – 雅各和约翰;

d. 我们还看到什么东西?渔网,船,鱼;

e. 发生了什么事情?耶稣在西门的船上教训众人,讲完了以后,耶稣让西门到水深处下网,结果打到了很多很多鱼。于是他们就跟随了耶稣。

二,我们看到的告诉我们什么?

a. 革尼撒勒湖在哪里?参考:太4:18;约6:1和21:1;民34:11。就是“加利利海”,又称为“提比哩亚海”,古代称为“基尼烈湖”。

b. 这段圣经就是描写彼得受呼召的详细经过,而在马太福音第四章18~22里,耶稣呼召了四个门徒。与这两段经文相比,就可以知道“安德列”在这里是列在“他们”中间了。

但是在约翰福音第一章35~41里,好像也有安德列和彼得跟随耶稣的记录,怎么与路加所记载的不一样呢?

一般学者认为,彼得和安德列确实曾按约翰福音的记载,跟随了耶稣,而且“这一天便与祂同住”。请注意,约翰福音第二章一开始记载着“第三日”,没有记载“第二日”的情况。中间缺了一天。因此有人认为路加所记载的就是第二日的情况。也就是说,第二日耶稣到了西门彼得的家。

c. 我们又看到打鱼的人去洗网了。这又表示什么呢?打鱼的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去洗网的?有一句成语“三天打鱼两日晒网”。“洗网”就是表示打鱼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要休息一会了。

d. 耶稣为什么要在西门的船上教训众人?圣经里没有明确地说,我们可以猜想也可以分析:

i. 加利利海的船一般都无篷,长七至十公尺。在船上讲道,可以避开人群的拥挤,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听见。

ii. 因为耶稣在教训众人之后要引导彼得真正地跟随祂。

e. 在深水处打鱼是否符合当时打鱼的惯例?当时渔夫打鱼是靠眼力来看的,没有现在寻找鱼群的仪器,也不可能使用现在的拖网的方式捕鱼。所以一般都是在比较浅的地方打鱼,要不就在夜里用灯吸引鱼过来,然后捕捞。

f. 从西门对耶稣叫他到深水处下网时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出什么?

i. 西门觉得耶稣虽然可以从上帝的国度方面教训人,但是打鱼却没有西门内行。让渔夫在白天到水深的地方下网,显然是外行了;

ii. 耶稣的要求不合情理,因为他们刚刚把网洗干净了,现在耶稣却又要他们再次打鱼;

iii. 但是有限于耶稣刚刚医治他岳母的病,才勉强愿意照耶稣的吩咐来做。虽然同意做,但是对于结果已经作了定论 - 不会有什么收获!

iv. 从“整夜劳力”这四个字来看,这整个事情应该是发生在上午;

g. 下网以后的结果是什么呢?这样的收获应该是彼得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因为网都差不多要被那么多的鱼所撑破了;以至于彼得不得不呼求同伴的帮助。一网鱼居然要把两个渔船都满得下沉,所以我们的结论是:

i. 鱼的数量之大超过了鱼网的设计;

ii. 鱼的数量之大超过了渔船的承受能力;

iii. 这个现象好像不是在捕鱼,而是有一股力量把鱼塞到鱼网里去的,而且塞的满满的。

h. 彼得面对这样的情景有什么反应?你是否认为彼得所说的话有点奇怪?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怎么打鱼一下之联系到罪人了?难道作为一个渔夫对大丰收不感到高兴,难道不是应该先对耶稣至谢才对?

彼得所说的话,是跳跃性的,是茅塞顿开的现象。彼得突然发觉,在他面前的耶稣不只是一个能够教导人的好老师,而是一位能够控制宇宙万物的上帝。彼得一定是一个看到问题以后进行思考的人。面对那么多的鱼,他想到昨天耶稣凭空医治了他的岳母,今天祂居然又把那么多的鱼塞在他的鱼网里。祂必定是掌管宇宙万物的上帝。于是,彼得在众人的目光下,俯伏在耶稣的面前,祈求耶稣离开。

i. 为什么彼得要在这个时候就俯伏下来?

如果你已经认识到你面前的是上帝,你还敢悠悠自得地站在上帝面前吗?难道没有一个敬畏的心么?彼得必定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就必然俯伏在耶稣面前。

ii. 为什么彼得要在这个时候祈求耶稣离开?作为一个渔夫,有耶稣在边上,每天都是大丰收,岂不是应该请求耶稣留下才对?

当你面对上帝的时候,彼得所想到自己是一个罪人,知道自己不配在上帝的面前,也没有资格款待上帝。

当上帝的大爱已经降临在彼得的身上,对他岳母的医治,耶稣使用了彼得的渔船,在彼得没有要求之下,耶稣就报以那么多的鱼作为“租金”。在充满上帝的恩典之下,彼得没有贪得无厌,深信上帝的恩典是够他用的。

iii. 彼得对耶稣的称呼有什么改变?

开始彼得称耶稣为“夫子”,后来称耶稣为“主”。

i. 为什么其他人只是惊讶而已?

对上帝的恩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

i. 有的人看到了就加以思索 - 比如彼得;

ii. 有的人熟视无睹,根本不认为是神迹奇事,反而认为是魔鬼的工作 - 比如法利赛人之类;

iii. 有的人见怪不怪,推说这是自然现象 - 如今这样的人很多。

j. 当西门俯伏在耶稣面前以后,耶稣对他说什么了?为什么耶稣要这样说?

耶稣所说的第一句话是“不要怕”。我们所信的上帝是一位赐平安的上帝,而不是让我们惊恐的上帝。当天使向马利亚报信的时候,当天使在梦中向约瑟显现的时候,都是告诉对方“不要怕”;当耶稣复活的时候,耶稣的第一句话,总是“愿你们平安”。

“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这是耶稣对彼得呼召,也是对彼得的预言。

k. 听了耶稣的呼召,他们有行动。这个行动是容易作出的吗?

他们不仅是跟随了耶稣,而且是“撇下一切”来跟随主耶稣的。很显然,这是一个很大的决定。彼得是有家庭的,有妻子,还有岳母,是有家庭负担的。他们家的收入本来是靠彼得打鱼来维持的,但是彼得从此就跟随耶稣,直到为主殉道。这是信心的一大步,是很不容易跨出的。但是,彼得,安德列,雅各和约翰都同时跨出了这信心的一大步。感谢赞美主!

三,这些对我有没有什么关系和影响?

a. 在这段圣经里,我们学到了什么?

i. 我们至少看到了人常常是很自信;彼得自以为在打鱼这一行里,自己是富有经验,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在什么地方打鱼,但是他却忘记了整夜劳力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以为我自己有经验,在我有经验的方面我们不需要上帝的帮助。要知道哪怕是上帝的软弱也比我们刚强,何况上帝没有软弱。我们信的上帝是无所不知的上帝,我们的区区经验,怎么能与上帝的智慧相比呢?

ii. 彼得一旦认识了耶稣,受到了上帝的光照,知道了耶稣是谁,他就俯伏在耶稣面前,深感自己的罪孽滔天,不配来到公义圣洁的上帝面前。一般来说,越是亲近上帝的人,越感到自己的罪恶与亏欠,确信只有靠耶稣基督的宝血才能从新与上帝和好;而远离上帝的人反倒不感觉自己是个罪人,洋洋自得目空一切。知道自己是个罪人,是得救的第一步。

b. 你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上帝的恩典和神迹?

c. 从彼得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i. 人必须脱离自己老旧的经历 – “整夜劳力,并没有打著什么”,而根据主新鲜的启示 – “但依照你的话”,才能看见并经历基督的丰满。

ii. 我们处在艰难的境遇中,也当倚靠主的话,凭信往前,就必看见主来开路。

iii. 我们若凭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服事主,必然徒劳无功;服事主有果效的秘诀,乃在於信从主的话。

iv. 人是要“得鱼” – 属世的财富,而主耶稣是要我们“得人” – 上帝恩典的对象;跟随主的人,必须捨弃鱼而为主得人,并且该先把自己这个人让主得著。

v. 先认识基督的丰满,後才受主的託付 – “得人”;并且所受的託付,也就是所得的认识 - “得人如得鱼”(参太4:19)。

vi. 彼得因见自己污秽,就求主离开;主却反倒呼召他跟随。这说出真实蒙召跟随主的人,都是自觉不配跟随主的人。

vii. 当彼得蒙主呼召作得人的渔夫时,他正在作渔夫日常的工作。当我们等候主明确的引导时,切莫怠惰、无所事事,而须照常作工,且全力以赴,才会蒙主悦纳。

viii. 人若看见丰满的基督,必然撇下所有的跟从祂;人能立刻捨弃一切跟从主,不在於任何人的鼓吹,乃在於主自己荣耀的吸引。愿主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跟随祂(歌1:4)。

ix. 跟从主耶稣,必须先有所捨弃;凡不肯为主捨弃的人,就不配作主的门徒。凡想跟从主的人,都必须愿意为主付上“作门徒的代价”。

x. 要作基督徒就要绝对,就是不顾一切;但必须是主亲自向我们发出呼召,才能使我们不顾一切。

xi. 主若真向我们呼召了,往日的地位(船)和关係(亲人),必定存留不住。不认识主的人,是拒绝主的;认识主的人,是无法拒绝主的 – 我们若真认识主的宝贝,这世上的一切就要失去其缤纷彩色。

xii. 彼得等人是在他们一生中捕鱼最多,事业最成功的时候,撇下所有的跟从主;我们千万不要等到失败潦倒的时候才转向主。

d. 你是怎样来跟随主耶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