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e 03: 15~20

路加福音 3: 15-20节

15 百姓指望基督来的时候,人都心里猜疑,或者约翰是基督。 16 约翰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来,我就是给祂解鞋带也不配。祂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17 祂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祂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 18 约翰又用许多别的话劝百姓,向他们传福音。 19 只是分封的王希律,因他兄弟之妻希罗底的缘故,并因他所行的一切恶事,受了约翰的责备,20 又另外添了一件,就是把约翰收在监里。

15 百姓指望基督来的时候,人都心里猜疑,或者约翰是基督。

当时犹太人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作亡国奴,百姓翘首企盼神所应许的受膏者,就是弥赛亚前来拯救他们脱离罗马帝国的暴政。

“基督”是希腊文“Χριστός”的译音,与希伯来文的“弥赛亚”(מָשִׁיחַ)是同义词,意即“受膏者”,也是“圣者”,“救世主”的意思。

为什么人们会猜疑可能约翰就是他们所盼望的基督?

施洗约翰的行径,叫人以为他是基督。主的僕人应当如此活出基督,行事为人有基督的见證,以基督的供应传给那些“指望基督”的人们,以基督的光照亮还在黑暗里的人们。

有这样一件事:

几年以前,有一个公司在芝加哥举办了连续几天的整个地区营销人员的大会,于是一大队营销人员都从各地赶来参加这个会议。他们都希望在礼拜五的晚上赶回家去,与太太和孩子同进晚餐。

礼拜五下午的会议一结束,所有的参会人员都一手提着手提箱,一手拿着机票地赶飞机回家。匆忙中,有一个营销员一不小心把一张卖苹果的小桌子弄翻了。

苹果滚得满地都是,但是急忙回家的营销人员,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各自的登机口,才刚刚赶上那即将起飞的飞机。

但是有一个人,他,心里为那个被打翻了桌子的卖苹果小女孩感到不安,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停下了他的脚步。

他请他的同伴们在飞机到他家乡之后,打个电话告诉他的妻子,他将会乘下一班的飞机回家。然后他就与他的同伴们挥手告别,心甘情愿地回到了那满地都是苹果的机场大厅。

那卖苹果的十六岁小女孩竟是个完全看不见的盲人!她轻轻地的在哭,眼泪流从她的脸上掉到地上,真惆怅着不知道该怎么对付那滚了满地的苹果。她那双手在地上摸索着,不知道能不能找回她的苹果。然而机场的大厅里,在这人群沸腾的漩涡里,人们为了赶飞机、为了接客人都匆匆地走过,没有一个人来帮助她。

那个决定暂时不上飞机的人,走到那买苹果的小女孩边上,与她一起跪在地上把那滚得到处都是的苹果一个一个地捡起来,放回那张买苹果的桌子上。在他捡苹果的时候,他注意到有的苹果被人踩了、有的被弄伤了,于是他就把那些不完好的苹果另外放在一边。

当他把所有的苹果都捡起来以后,他就从他的钱包里拿出了一些钱,对那小女孩说,“这里是40美金,赔偿你那些被弄坏了的苹果。希望你没有受到太大的惊吓吧?”小女孩含着泪,微微地点了点头。他继续说,“很对不起,我们把你的苹果弄得那么糟糕。”

当他即将要离开的时候,那不知所措的小女孩,对他说,“先生……”于是他回头看着她那双瞎了的眼睛。她继续说,“你是不是就是人们所说的那个耶稣?”

这个问句使他很惊讶、很踌躇。慢慢地他开始走向他的登机口,但是脑子了还是回旋这那个问题,“你是不是就是人们所说的那个耶稣?”

============================================================

人们是否也曾经把你错认为耶稣?作为一个基督徒,你的言语行为是不是像耶稣了呢?

16 约翰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来,我就是给祂解鞋带也不配。祂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约翰在这里说到了“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就是指耶稣基督,“要来”就是还没有来。所以约翰的这句话表明了两点:

1.我是那位“比我更大的”的先锋,我也是祂的开道者;

2.我与那位“比我更大的”的关系是,“我就是给祂解鞋带也不配”。

说一下“解鞋带”。作为父母,不要说替孩子解鞋带,就是换尿布,喂饭所有的事情都做。为什么约翰要说“给祂解鞋带也不配”呢?

犹太是一个靠近沙漠的地方,那时的道路也没有水泥马路,人们所穿的鞋也不是现代人的皮鞋或者运动鞋。那时的犹太人外出,一般都穿类似中国人以前曾有的草鞋;进门後就脱鞋。而最低微的奴隶所要作的工作之一,就是替他的主人和来客解鞋带、脱鞋并安放鞋,然後拿水来替他们洗脚。等主人或者来客要离开的时候,再替他们穿鞋。

约翰的意思是他连给耶稣所最低微的奴隶也没有资格,乃天壤之别。因为约翰只“是用水给你们施洗”,而耶稣基督“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这个约翰是以施洗而著名的,他所施的洗是一个悔改的水礼,当人接受了他的水礼以后,水就没有继续留在受洗的人身上。

对於真实悔改相信耶稣基督的人,祂要用圣灵给他们施浸,就是把他们浸到圣灵裏,使他们得著神的生命,成为基督的身体 – 教会(林前12:13;徒2:2~4);对於不肯悔改信主的人,和掛名的基督徒,祂要用火给他们施浸,就是火的审判(启20:15)。

从这一节经文里,我们可以看到约翰所施悔改的洗礼和耶稣所给于的圣灵的洗礼的不同,也说到了约翰与耶稣的关系:

1.施洗约翰是主的先锋,他的任务是领人悔改,把人们指向基督;我们也应当如此把人们引到主面前。

2.悔改不是目的,而是一条道路,要把人引向基督。悔改是叫人失去自己,信心是叫人得著基督;悔改是消极的,信心是积极的。悔改必须加上信心;光是悔改没有用,那不过叫我们一直注意自己的失败,像以前注意自己的“好”一样。

3.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所以拥有属天、超越的权能(“能力比我更大”),虽然约翰在耶稣诞生前六个月就出生了。

4.事奉主者,应该有像施洗约翰那样谦卑、温柔的态度(“我就是给祂解鞋带也不配”)。

5.水浸是旧生命的结束,灵浸是新生命的开始;前者需要悔改,後者需要悔改且相信福音。

6.人若不肯悔改、接受水浸,将来就要受到火浸;凡肯悔改且相信、又接受水浸的人,今天也就同时领受灵浸。

17 祂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祂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

古时犹太人收割麦子後,在打禾场上曝曬、碾压,使穀粒脱离糠皮,然後用簸箕将混有糠秕的麦子迎风抛向空中,较重的穀粒会落在身边近处,而较轻的糠皮则被风吹到远处,藉以分开麦子和糠皮,再把乾净的麦子收在仓裏,至於糠皮则作炉火的材料,被火烧掉。

“扬净”就是让我们经过世界上的各种不同的甜酸苦辣,从而就显示出我们是不是真的基督徒。扬净的目的就是把麦子从糠里分别出来。

麦子与糠的区别是什么?

麦子是有真真的果实的,是可以吃的;糠只是麦子外面的一层壳。糠是图有外表,没有实质的东西。可能是比喻虚假的基督徒和不信耶稣的人。撒但是要筛我们(路22:31),我们的主则是要“扬净”糠;我们若作有份量的“麦子”,只在今世有苦难,以后就安息在主耶稣为我们预备的“仓里”(约14:2);若作没份量的“糠”,则要永远受苦。

从第17节可清楚看见,火的洗礼是一个审判的洗礼。主被描述为一个簸穀者。他把穀物扬起半空,糠被吹到簸穀场的四边,这些糠要扫集一起,拿去烧掉。

这个比喻也可以解释为“新我”与“老我”的区别。基督徒必须“脱去从前行为上的旧人”(弗4:22),要把那层“糠”脱去扬净,用火彻底烧尽了。

18 约翰又用许多别的话劝百姓,向他们传福音。

传福音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让人接受耶稣基督的。带领一个人成为基督徒,可能要经过很多口舌,多年的祷告。虽然一个人信主,最主要的是圣灵的工作。但是,圣经教导我们,我们必须到处为主作见证(徒1:8)

19 只是分封的王希律,因他兄弟之妻希罗底的缘故,并因他所行的一切恶事,受了约翰的责备,20 又另外添了一件,就是把约翰收在监里。

“希罗底”是大希律的孙女,先嫁给在罗马的叔父腓力,丈夫未死,即改嫁给另一叔父希律安提帕,就是这里说的“希律王”。希律利用权利和诡计抢了自己同父异母兄弟的妻子,这件事按犹太人的观点来说,整件事态简直是极端抵触犹太舆论,并且乖违犹太律法,而事实上也不见容於任何尺度。罪恶若不好好对付,总是会另外加添的,成为罪恶累累。

但是要指斥这位东方暴君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但约翰义无反顾。结果,约翰捕下狱,囚禁於死海之滨,马克路斯(Machaerus)堡的地牢裏。

主的僕人应当不畏权势,不论对方的地位多高,率直指责其罪行,为主作刚强正直的见證。主真实的见證人,难免会遭受黑暗权势的迫害,甚至为主牺牲性命。难怪“见證人”在原文中与“殉道者”同字。

在这里,路加準备把焦点从约翰移向耶稣,因此,他用这几节简述了约翰以後的事奉,把我们带到他被希律囚禁的时间。实际上,约翰被囚的事发生在耶稣开始传道十八个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