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imothy 1: 18~20

提摩太前书 1: 18~20

18 我儿提摩太阿,我照从前指着你的预言,将这命令交托你,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19 常存信心,和无亏的良心。有人丢弃良心,就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坏了一般。20 其中有许米乃和亚力山大。我已经把他们交给撒但,使他们受责罚,就不再谤渎了。


这三节圣经是这一章的结束语,但是我们认为这三节经文与开始时的经文有紧密的联系。

I. 我儿提摩太阿,我照从前指着你的预言,将这命令交托你,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

1. 在这里,使徒保罗再一次称提摩太是他的儿子,就如在第二节里所说的那样。

一般来说,在主内,我们都是以弟兄姊妹相称,很少用长辈对小辈的口气来说话和书信的。然而,在这里使徒保罗再一次用父亲的口气来对提摩太写这一封信。对于使徒保罗称提摩太为儿子,我们在本书的概论里已经有所叙述,在这里只稍微提一下。

这里对提摩太的称呼就告诉我们几件事情:

(1) 提摩太的年龄比使徒保罗小很多,是一个年轻人。(参看提前4::12)

(2) 使徒保罗感到他对提摩太的责任性。

使徒保罗不仅是一个属灵的长者,而且他觉得他自己对提摩太在属灵的长进中有责任。一般认为虽然提摩太有较好的犹太教的背景,但是是使徒保罗带领他信主的,所以保罗对提摩太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3) 使徒保罗要强调这一封信是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

2. 我照从前指着你的预言,将这命令交托你

在这几句话里,使徒保罗没有明确说明这里所说的“指着你的预言”和“命令”是什么内容,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给提摩太的,但是我们从上下文里,就可以知道使徒保罗所说的内容了。

我们虽然不能肯定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说的预言是指什么,但是从书写的口气来看,我们认为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说的预言指的是在按立提摩太的时候所提到的预言,”你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就是从前借着预言,在众长老按手的时候,赐给你的。“(见提前4:14)很可能这个预言是与提摩太被按立有关,而提摩太应该很清楚知道这个预言的内容。有的解经家认为这个预言是关于提摩太有资格被按立,虽然我们觉得很有可能,但是我们不能确定。

这里所用的“命令”与前面的第五节里的“命令”是一个字,是军队里使用的那一种命令,似乎是有强制性的意思。

前面使徒保罗是用父亲对儿子的说话口气,现在又用军队里下命令的口,这就可见下面使徒保罗要说的内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了。

然而,这命令又是什么呢?一般解经家都认为,就是前面第三和第四节里所提到的内容:

不可传异端;

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

不可听从无穷的家谱。

3. 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

“那美好的仗”,对于这几个字,使徒保罗这本书里提了两次,在后书里又提了一次。

我们基督徒都是在战场上打仗的,因为圣经告诉我们,“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两争战原文都作摔跤)”。(见以弗所6:12)

“耶稣被圣灵充满,从约但河回来,圣灵将祂引到旷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试探。”(见路加4:1)耶稣基督在开始传福音前,受到了魔鬼的试探,而且那一次受到魔鬼的试探是在圣灵的带领下才开始的。我们认为,如果没有上帝的允许,魔鬼是无法在耶稣面前站立得住的。在那一次试探中,耶稣与魔鬼进行了一场锋利并残酷舌战。结果是耶稣打胜那美好的一仗。

如果使徒保罗对提摩太的命令是要“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我们知道那些传异教的人是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异教的,因为在他们背后有魔鬼在支撑着。要阻止异教,这就是一场属灵的争战。怎么样才能打好这样的属灵争战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属灵的争战不只是一场战役,也不像抗日战争那样打了八年就宣告胜利了;我们所经历的属灵的争战是一个非常长时间的争战。属灵的争战是从我们成为基督徒开始,一直到我们回到天家,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

在一般的战争中,都有间隙和整修的时候,但是属灵的争战没有间隙的时候。然而属灵争战的整修时候就是我们来到主的面前,读经、祷告、默想的时候。我们个人灵修的时候,就是我们属灵争战的整修时间。

一个部队不整修是不可能连续打仗的;基督徒不灵修也是没有办法在属灵的争战中得胜的。因为我们只有依靠上帝的力量才能在属灵额争战中打胜仗。

使徒保罗说,这命令能够“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

参加争战的就是战士。提摩太应招成为战士,参加战斗,但是在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是乐意上前线去打仗的呢?打仗应该不是看表演,也不是欣赏艺术表演那种享受的事情,打仗应该是一件很艰苦的任务。但是使徒保罗却在这里说这个仗是“美好的”。而中文翻译成“美好的”这个字的原文是Kalos,不单指美好和强壮意思,它还有悦耳和可爱的意思。

我们成为基督徒是因为有人强迫你成为基督徒的吗?不是的。牧师这呼召的时候是说,有谁愿意接受主耶稣为你救主的,请举手。没有人用枪逼着你举手的;是你自己把手举起来的,对吗?

所以我们说,基督徒不是被征兵来参加这场属灵的争战的。因为靠征兵得来的兵都是愁眉苦脸的,他们不是愿意来当兵,而是不得不来当兵的。基督徒是自愿来当这个属灵争战的士兵的,是志愿兵;他是一个志愿入伍的军人,带著英勇果敢的武士精神去事奉。他不是责任的奴隶,乃是充满喜乐的僕人。不仅如此,我们知道这个争战虽然长期,但是最终的胜利是属于上帝的,也就是属于我们基督徒的。

当一个战士参加争战的时候,已经知道了争战的结果,这个战士还会苦恼吗?当然不会,必然是兴高采烈等待胜利的到来。我们认为这就是使徒保罗为什么说这个仗是美好的缘故。

II. 常存信心,和无亏的良心。有人丢弃良心,就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坏了一般。

这一节圣经是使徒保罗对提摩太的教导;在这里强调两点,第一点就是信心,第二点就是良心。

我们的信心是对谁的?我们的信心是对上帝的。我们良心的作用是对什么的?当我们做错了一件事以后会受到良心的责备,所以良心基本是针对我们的行为和思念的,而我们的行为和思念基本是对他人的。所以归根结底,使徒保罗在这里向我们强调的是我们对上帝和对人的态度。

耶稣告诉我们,“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见马可12:30~31)

1. 常存信心,和无亏的良心。

使徒保罗在《以弗所书》第六章11~17节里,对基督徒应该如何把自己武装起来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在这里,他只说到了两件事情,就是信心和良心。这不是否定《以弗所书》11~17节里所说的内容,相信他是把最基本的内容在这里向提摩太述说了。

这信心和良心使徒保罗在第五节就提到了,现在又再一次地在同一章提了出来,可见这两件事是基本的要点。

在第五节里,使徒保罗说到了“无伪的信心”,而现在他是说“常存信心”。

我们仔细来看“常存”这两个字,我们就发觉:“存”就是拥有、保持的意思;“常”是经常、常常的意思。

你是不是觉得“常存”并没有“永远保持”好,我们的信心是不是应该“永保信心”?

我们认为使徒保罗对提摩太的命令是非常实际的。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信心的状态是会变动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至始至终保持十足的信心。我们就来看看彼得的表现:

“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夜里四更天,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门徒看见他在海面上走,就惊慌了,说,是个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阿,救我。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见马太14:24~31)

那时,十二个门徒都在船上,唯独彼得从船上下去,在海面上走。你说,彼得有没有信心?当然有,而且比其他的十一个门徒的信心都大,如果没有信心,或者信心比较小,就留在船上。况且,没有人叫彼得到海面上去走,耶稣也没有叫他从船上走到海面上。是彼得先向耶稣提出,“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他事先问了耶稣,在耶稣说,“你来吧”之后,彼得才下船在海面上走的。所以彼得在海面上走的信心是建立在耶稣的应许上的。我们说,彼得下船到海面上走不是他鲁莽,也不是他擅自行动,而是得到了耶稣的应许才下船到海面上行走的。这是很好的事,也是我们应该学的。

圣经告诉我们,彼得“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这就告诉我们,彼得在开始在海面上走的时候,并没有问题,但是时隔不久,他的眼光从耶稣身上离开,看到了风大,就要沉下去了。耶稣虽然拉住了彼得,没有让他沉下去,但是批评他,“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

从这一段经文里,我们就看到彼得的信心变化,从很大的信心到“小信的人”,甚至到了疑惑的地步。可能才几分钟的时间就有那么大的变化。彼得况且这样,那我们呢?想必一定是有过之无不及。我承认我的信心绝对不如彼得,那就是说我的信心会有更大的起落,甚至可能从来没有达到彼得的高度。

上帝对我们没有过高的要求,上帝对我们的要求都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事。使徒保罗对提摩太的命令也只是“常存信心”而已。当然,这个“常”也可以是“常”到每时每刻。每时每刻有坚定的信心是我们的目标,只是我们常常离开这个目标很远。

良心若“有亏”,信心就无法坚强。信心要坚强那就必须保持良心有很好的效用和正确功能。例如我们说了谎话,偷了物件,或与弟兄姊妹发生了无端争吵,因此我们在祷告时便会没有信心,因为良心“有亏”。基督徒一但沾染罪恶,良心的作用就不正常,信心也就不能坚强了;但另一方面有时良心不能显出正常的效用,却不一定是因罪恶的缘故,(原文“无亏的良心”中的“无亏”也包含“良好”的意思,英文圣经基本都翻译为good conscience,不是从消极方面说它“无亏”,乃是从积极方面说出它是“良好”的意思),乃是因为缺乏真理知识而受魔鬼控告,因而生出惧怕与疑惑,影响良心效用。圣经告诉我们,“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上帝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亲爱的弟兄阿,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就可以向上帝坦然无惧了。”(见约一3:20~21)这些话就是针对这等情形而言。有些人的良心刚硬不受感动,另有些人却相反,良心太软弱,使得有些本来不是罪的小事,也因着自以为有罪,因而终日畏惧不安,这样的良心仍不是良好效用的良心,它和因犯罪的缘故而软弱的良心,同样不能让人有坚强的信心。所以良心是不是有正常的功效,不但要常求主宝血的洁净,也要有健全的真理知识,以上帝的真理指导我们的言行。唯有良心的效用正常,信心又坚强,才可以为真道打美好的胜仗。

圣经又告诉我们,“拿着信德当作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参见以弗所6:16)注意,虽然魔鬼的火箭可能有许多:疑惑、嫉妒、控告、恐惧……但这一切“火箭”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摇动我们的信心,所以圣经告诉我们只要拿着信德就可以抵挡魔鬼一切的火箭了,但要“拿着信德”这个藤牌之前,必须要有无亏的良心,所以保罗劝告提摩太要常存信心和无亏的良心。

2. 有人丢弃良心,就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坏了一般。

丢弃良心要比前面刚讲到有亏的良心严重得多了。“丢弃”了,就是没有了,或者根本不再顾忌良心的责备。

如果犯了罪,良心就受到损伤,信心也就软弱了下来,因此不仅与上帝的距离也就更远了,而且有了阻隔,甚至本来可以祷告的事项就会祷告不出,

所以我们一旦发觉自己犯了罪,就立即要对付。就是到上帝面前去认罪悔改,求主饶恕。否则就如面粉发酵一样,小小的一点酵就会把整个一团面粉发起了。(参见加拉太5:9)

中国人见面的时候常常会问,“饭吃过了吗?没吃过,就到我家去吃吧。”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候语。有人就并不想多说,就随口说,“吃过了”。

但是对方又紧接着问,“这里离你家很远,你在哪儿吃的啊?”

这一下好了,就得编造一下了,“哦,就在那个转弯角上吃的。”

“哦,哪个转弯角啊,我好像没有看到过有餐厅啊?”

……

话越说越多,编造的谎话就越来越多了。其实,一开始就说一句实话,最多就是说,“还没吃,但是我就不要打扰你了。你的情谊我已经领受了,但是不要打扰你。谢谢!”

本来并没有想要说谎话,只是想敷衍敷衍,但是不真实,就可能带出更多的不真实。一点小错误,如果不纠正的话,就可能引出更大的错误;以为只是犯了一点小罪,不纠正,也很可能会犯越来越大的罪。

所以在这里,使徒保罗用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我们基督徒就像在海里行舟,常常会遇到大风大浪。我们只有对基督常存信心,对世人良心无亏,那么这个船就是经过狂风暴雨,也不会沉没。

我们的行为常常是我们对上帝的信心的反应。比如,圣经教导我们,“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参见罗马12:9)圣经又教导我们,“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参见雅各1:19)如果我们在受到冤屈的时候,暴跳如雷,与他人大吵一顿,甚至有肢体的冲撞。

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对上帝所说的,“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没有信心。如果对于这样暴跳如雷的行为,良心也没有受到责备,那就是根本没有把上帝的教导,“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放在心里。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问题就大了。这就是使徒保罗所说的,“如同船破坏了一般”。如果船破坏了,那会发生什么情况?沉下去,沉到海里。圣经里常常把海比喻为魔鬼所掌管的地方,因为圣经告诉我们,在新天新地是没有海的。(参见启示录21:1)

在原文中,这里的“真道”与前面的“信心”是一个字。所以我们认为,当一个人丢掉了良心,信心就被破坏了,就没有办法听到上帝的警告,必然堕落到魔鬼的世界里去了。

丢掉了良心,就会对我们犯的罪毫无羞愧的感觉,反倒觉得很平常。于是就会一而再地犯罪。甚至对弟兄姊妹的好言相劝置之不理。

III. 其中有许米乃和亚力山大。我已经把他们交给撒但,使他们受责罚,就不再谤渎了。

在这里,使徒保罗列举了两个人,借此告诉我们当一个人丢掉了良心,破坏了信心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1. 许米乃和亚力山大是谁?

使徒保罗在他的书信中写道,“但要远避世俗的虚谈。因为这等人必进到更不敬虔的地步。他们的话如同毒疮,越烂越大。其中有许米乃和腓理徒。他们偏离了真道,说复活的事已过,就败坏好些人的信心。”(见提后2:16~18)

从这段经文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许米乃是知道福音的,但是他否定复活。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没有复活,死了就了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信耶稣呢?

圣经清楚地告诉我们,“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见希伯来9:27)圣经又告诉我们,所有的人都“必在那将要审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账”。(参见彼前4:5)死了的人,都要复活受审判。

混淆我们的基本信仰,以至于败坏好些人的信心,这是魔鬼的工作。所以许米乃是一个丢掉了良心,破坏了信心的人。

使用亚力山大这个名字的人比较多,但是一般解经家都认为这里所指的亚力山大就是使徒保罗后来所说的铜匠亚力山大,“铜匠亚力山大多多地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你也要防备他。因为他极力敌挡了我们的话。”(见提后4:14~15)使徒保罗在这里是用“我们的话”,而不是“我的话”,所以我们认为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我们的话”就是真道、就是福音。

在《使徒行传》19:33所提到的亚力山大很可能就是那个铜匠亚力山大。因为他曾与使徒保罗认识,所以有可能被请出来与使徒保罗辩论,但是他们的计划没有得逞。

许米乃和亚力山大都曾经听过福音,而且也都深知福音,但是失落了信心,也丢掉了良心,却干阻挡真道的事。

2. “把他们交给撒旦”,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看到圣经里对“把他们交给撒旦”有三种情况:

(1) 看他们如同外邦人一样(见马太18:15~17):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

这里所说的“外邦人和税吏”,不是以血统而论,而是以信仰为分界线。因为从血统来说,那时的税吏也是亚伯拉罕的后裔。

这就是说,不再把这样的人看为主内的弟兄姊妹。这样的人就是一个非基督徒,是我们传福音的对象了。我们该知道,在整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属于上帝的,就是跟随耶稣的基督徒;另外一种人就是魔鬼撒旦下面的奴隶,属于魔鬼的控制之下。

(2) 让他们落在魔鬼的手里(见约一5:19):

“我们知道我们是属上帝的,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 ”

对于屡教不改的人,上帝有可能就任凭他们一意孤行,正如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一章24、26、28节里连续用三次用了“任凭”来描写这样的情况。

在耶稣告诉我们浪子回头的比喻里,我们看到那个小儿子在父亲还没有死的时候,就要求父亲为他分家产。那父亲并没有阻止,反而按小儿子的意思分了家产给他。过了不久,那小儿子就把东西收拾了要去远方,父亲也没有阻止,让他凭自己的喜好离家出走。(参见路加15:11~32)

上帝有的时候确实允许人卧在魔鬼的手下,任凭他们为非作歹,因为他们已经是魔鬼撒旦的奴隶了。

(3) 败坏他们的肉身(见林前5:5):

“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 ”

使徒保罗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在前面所说的,“风闻在你们中间有淫乱的事。这样的淫乱,连外邦人中也没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继母。你们还是自高自大,并不哀痛,把行这事的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见林前5:1~2)

要知道,长命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如果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不荣耀上帝,不让世人从我们的身上看到上帝的爱,反倒是行恶、行悖逆上帝的事,这就会成为耶稣对犹大的评论,“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参见马太26:24)

在《哥林多前书》5:5这一节圣经并没有在“败坏他的肉体”之后就结束了,而是结束在“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

所以这节圣经教导我们,“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是为了“败坏他的肉体”,而败坏他的肉体的目的是“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

对一个犯罪的人来说,他还不如少活一段时间在这个世界比较好,这样反而少犯一些罪。停止犯罪才有得救的可能,所以这里是说“可以得救”,并不是说“必然得救”;但是不停止犯罪,那一定是无法得救的。

3. 使徒保罗把许米乃和亚力山大交给撒旦的目的是什么?

圣经在这里说得很清楚,“使他们受责罚,就不再谤渎了”。所以有两个方面:

(1) 使他们受责罚

其实,对人的责罚并不是上帝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在旧约圣经里,我们多次看到上帝兴起外邦人来攻击以色列人,使以色列人受痛苦。但是如果我们看看为什么上帝会兴起外邦来攻击以色列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都是因为以色列人不听从上帝的教训,去干了一些敬拜别的神这种违反上帝诫命的事。

在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时候,他们所打的几场战争中,凡是听上帝吩咐的,就打胜仗;不祈求上帝、自以为是的时候就打败仗。当他们打败仗之后,他们就明白过来,在他们里面找出得罪上帝的事情,然后求上帝饶恕之后,又打了胜仗。

我们再来看看耶稣教导我们的那个浪子回头的比喻。那小儿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明白过来悔改的?不是他在挥霍资产的时候,而是他在放猪,饿得想拿猪食充饥的时候。

我们也常常是在我们受到困难无助、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接受主的。不是吗?

受到上帝的责罚是上帝要我们回转的一个方法。这样我们就很清楚使徒保罗把许米乃和亚力山大交给撒旦的目的是要他们在经受上帝的责罚中明白自己是得罪了上帝,因此可以悔改自新,从新回到上帝的真道上来。

(2) 不再谤渎

“谤渎”不是我们的日常所用的词汇,其实就是毁谤和亵渎的意思。

所以我们在这里就看到“使他们受责罚”不是目的,乃是手段,而”不再谤渎“才是使徒保罗要把他们交给撒旦的目的。

让一个歪曲真道,说复活事已经过时了的人、让一个败坏他人信心的人停止这样的胡言乱语,事实上就是让这些人减少犯罪。

可以看得出,使徒保罗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对这两个人的恨,而是爱惜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在责罚中得到教训,回转过来。

看一下《以西结书》20章,上帝也曾任凭以色列人做他们想做的事,任凭他们去犯罪,但是我们知道上帝从来没有不爱过以色列人,哪怕他们悖逆、亵渎,祂还是爱他们的。

上帝说,“我就任凭他们在这供献的事上玷污自己,好叫他们凄凉,使他们知道我是耶和华。”(以西结20:26)

上帝任凭以色列人在供献的事上犯罪、玷污他们自己,但是这个“任凭”并不是目的。因他们犯罪所得到的凄凉也不是目的,责罚只是为了要给他们一些教训,而让以色列人真正认识耶和华上帝,这才是目的。

使徒保罗在这第二十节所说的,完全符合上帝在《以西结书》第二十章所说的。因为圣经是上帝的话,虽然以西结与使徒保罗时隔好几百年,但是上帝的话是不改变的,祂在旧约时代所告诉我们的,与在新约时代所告诉我们的是完全一致的。

4.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跌倒的人?

许米乃和亚力山大显然曾经是接受过福音的,但是他们跌倒了,而且是站到了异端的那一边。

我们看到使徒保罗对待他们的态度。虽然亚力山大曾经害过保罗,但是使徒保罗并没有从私仇的角度来对待亚力山大,而是从上帝救恩的角度来对待这些跌倒的信徒。

”把他们交给撒但“在某些人看来,这是不爱他们的表现,但是我们从今天的分析来看,实际上使徒保罗是从爱他们的角度出发,因为我们知道让他们受到责罚是教训跌倒之人的一种方法。

对于我们该如何来对待跌倒的弟兄姊妹,我们的看法是按照《马太福音》第十八章15~17节所教导我们的来做。一次、两次都不听的话,就按第十七节所说的,“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这也就是把他交给了撒旦。从而他又成为我们传福音的对象了。

IV. 我们从这段经文学到了什么?

1. 我们这一生是不是打好这个美好的仗,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时刻要思考的。

2. 对上帝的信心,和对人的行为是不是可让自己的良心无亏,这也是要时刻思考的。

3. 即使是对那些屡教不改的人,我们还是凭爱心,祈求上帝以责罚来管教,使他们明白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