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05: 21~43

马可福音 5:21~43节

21 耶稣坐船又渡到那边去,就有许多人到祂那里聚集。祂正在海边上。22 有一个管会堂的人,名叫睚鲁,来见耶稣,就俯伏在祂脚前,23 再三地求祂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愈,得以活了。24 耶稣就和他同去,有许多人跟随拥挤祂。


25 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26 在好些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的苦。又花尽了她所有的,一点也不见好,病势反倒更重了。27 她听见耶稣的事,就从后头来,杂在众人中间,摸耶稣的衣裳。28 意思说,我只摸祂的衣裳,就必痊愈。29 于是她血漏的源头,立刻干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30 耶稣顿时心里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众人中间转过来说,谁摸我的衣裳。31 门徒对祂说,你看众人拥挤你,还说谁摸我吗?32 耶稣周围观看,要见作这事的女人。33 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惧战兢,来俯伏在耶稣跟前,将实情全告诉祂。 34 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


35 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何必还劳动先生呢?36 耶稣听见所说的话,就对管会堂的说,不要怕。只要信。37 于是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同去,不许别人跟随他。38 他们来到管会堂的家里,耶稣看见那里乱嚷,并有人大大地哭泣哀号。39 进到里面,就对他们说,为什么乱嚷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40 他们就嗤笑耶稣。耶稣把他们都撵出去,就带着孩子的父母,和跟随的人进了孩子所在的地方。41 就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42 那闺女立时起来走。他们就大大地惊奇。闺女已经十二岁了。43 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又吩咐给她东西吃。


这一段经文记载了主耶稣行了两件神迹。这两件神迹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里也都有记载。

马太是这样记载的,“耶稣说这话的时候,有一个管会堂的来拜祂说,我女儿刚才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耶稣便起来,跟着他去,门徒也跟了去。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来到耶稣背后,摸祂的衣裳子。因为她心里说,我只摸祂的衣裳,就必痊愈。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就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从那时候,女人就痊愈了。耶稣到了管会堂的家里,看见有吹手,又有许多人乱嚷。就说,退去吧。这闺女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就嗤笑祂。众人既被撵出,耶稣就进去,拉着闺女的手,闺女便起来了。”(见马太9:18~25)

路加是这样记载的,“耶稣回来的时候,众人迎接祂,因为他们都等候祂。有一个管会堂的,名叫睚鲁,来俯伏在耶稣脚前,求耶稣到他家里去。因他有一个独生女儿,约有十二岁,快要死了。耶稣去的时候,众人拥挤祂。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医生手里花尽了她一切养生的,并没有一人能医好她。她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子,血漏立刻就止住了。耶稣说,摸我的是谁。众人都不承认,彼得和同行的人都说,夫子,众人拥拥挤挤紧靠着你。(有古卷在此有,你还问摸我的是谁吗?)耶稣说,总有人摸我。因我觉得有能力从我身上出去。那女人知道不能隐藏,就战战兢兢地来俯伏在耶稣脚前,把摸祂的缘故,和怎样立刻得好了,当着众人都说出来。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不要劳动夫子。耶稣听见就对他说,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儿就必得救。耶稣到了他的家,除了彼得,约翰,雅各,和女儿的父母,不许别人同他进去。众人都为这女儿哀哭捶胸。耶稣说,不要哭,他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晓得女儿已经死了,就嗤笑耶稣。耶稣拉着她的手,呼叫说,女儿,起来吧。她的灵魂便回来,她就立刻起来了。耶稣吩咐给她东西吃。她的父母惊奇得很。耶稣嘱咐他们,不要把所作的事告诉人。”(见路加8:40~56)


根据我们今天要查考的《马可福音》,我们把这段经文分为三部分来看。

I. 主耶稣回到时所发生的事情

1. 地点

根据“耶稣坐船又渡到那边去”,很可能主耶稣又回到在渡到格拉森之前的地方,当然也有可能是加利利海的任何一边,因为马可说,“祂正在海边上。”。但是大部分解经家认为这里记载的事情是发生在迦百农附近。

2. 为什么有许多人在那里聚集?

圣经有记载了,“就有许多人到祂那里聚集”。

这说明这个地方的人已经知道主耶稣,至少知道主耶稣有医病赶鬼的能力。所以很可能就是到了一个主耶稣曾经行过神迹奇事的地方。有一些解经家认为主耶稣是回到了迦百农。

3. 管会堂的睚鲁

(1) 管会堂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

A. 会堂

以色列人虽然应该到圣殿去敬拜耶和华上帝,但是圣殿在耶路撒冷,人们不可能每一个安息日都从以色列的各地到圣殿来敬拜上帝,所以就在各地设有会堂,让众人来敬拜耶和华上帝。

会堂是以色列人敬拜耶和华上帝的地方。但是会堂里没有祭坛,祭坛只有在圣殿里才有。所以在圣殿里有祭司,在会堂里就没有祭司。

主耶稣在每一个安息日都照例到会堂教训人,“耶稣来到拿撒勒,就是祂长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平常的规矩,进了会堂,站起来要念圣经。”(见路加4:16)“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参见马太9:35)

在迦百农,主耶稣也常在会堂里教训人。圣经有这样的记载,“到了迦百农,耶稣就在安息日进了会堂教训人。”(见马可1:21)

B. 管会堂

这里所说的“管会堂”不是一个会堂管门的人,而是一个管理会堂的宗教领袖。在英文圣经里,我们看到和合本中的“管会堂”是翻译为,“one of the rulers of the synagogue”,(ESV)如果直译这英语的话就是“会堂中的一位统治者”;意译的话就是,“会堂领袖中的一位”。

我们知道在会堂里没有祭司,所以“管会堂”的就是管理会堂的领袖,会堂里的一切活动也都是由管会堂的人来筹划和安排的。他们管理会堂、引导礼拜,甚至为了维持会堂的秩序而拥有裁判的权利,

(2) 睚鲁

睚鲁是一位管理会堂的领袖。很多解经家认为睚鲁是迦百农会堂里受尊敬的的一位领袖。

整个以色列民族是宗教观念很强的民族,通常人们对宗教领袖都是很尊敬的,而且宗教领袖常常有霸气,而且还有差役在边上助威。

“大祭司就以耶稣的门徒和祂的教训盘问祂。耶稣回答说,我从来是明明地对世人说话。我常在会堂和殿里,就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训人。我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你为什么问我呢?可以问那听见的人,我对他们说的是什么。我所说的,他们都知道。耶稣说了这话,旁边站着的一个差役,用手掌打祂说,你这样回答大祭司吗?”(见约翰18:19~22)我们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对宗教领袖说话都必须是恭恭敬敬的。

所以我们就可以想象睚鲁作为会堂里的一位领袖,是处在一个比较高傲的地位。况且那个时候的宗教领袖对主耶稣都持有敌视的态度。

4. 睚鲁的祈求

(1) 睚鲁来到主耶稣面前的理由

睚鲁的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儿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圣经对她的病情的描写都是“快要死了”。

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通常是比较喜欢最小的一个孩子。而且在美国人中,有一个说法,“Dad’s daughter”, 就是“父亲的女儿”;意思爸爸比较喜欢女儿,而妈妈比较喜欢儿子。如果按照这样的惯例来看,睚鲁作为爸爸,又是小女儿生病,所以他必定是焦急万分。

按照睚鲁的地位,他应该已经让他的小女儿看过医生,但是我们知道在两千多年以前,医疗水准是无法与现在的水准相比的。虽然我们不知道睚鲁的小女儿得了什么病,但是却是一个不治之症。

按照大部分解经家的看法,睚鲁是迦百农会堂里的一位领袖,他应该看到过主耶稣医治一只手枯干的神迹。所以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来求主耶稣了。

(2) 睚鲁在主耶稣面前的行为

在马可和路加的记载里,睚鲁是俯伏在主耶稣的脚前,也就是马太所记载的他拜主耶稣。

他的这个行为是与他平时的行为决然不同的。因为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宗教领袖,不可能俯伏在当时宗教领袖都敌视和要除灭的主耶稣面前。

他这样做,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其他任何办法了,来求主耶稣是因为他爱他的小女儿;第二种可能是在他看到主耶稣医治了那一只手枯干的人以后,开始对主耶稣认同了,觉得主耶稣是他可以在患难的时候依靠的对象。

现在我们还不能断定他到底为什么这样做,我们要听听他是怎样与主耶稣说话的。

(3) 睚鲁对主耶稣所说的话

根据马可的记载,“再三地求祂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愈,得以活了。”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求主耶稣,我们知道,根据圣经的记载,当时有很多人聚集在主耶稣那里,有可能人多嘈杂,这就是说当他第一次求的时候主耶稣可能没有反应,所以他才会再三地求,而且他求告的声音越来越大,希望主耶稣能听到他的呼求。

为什么他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求呢?是什么让你坚持不懈地求呢?因为他坚定地认为,只要主耶稣按手在他小女儿的身上,她就能痊愈,不会死了。

马太的记载是这样的,他说“我女儿刚才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

我们注意到在这个记载里用了“必”这个字,这就说明他确信主耶稣能治愈他小女儿的重病。

5. 主耶稣对睚鲁的反应

根据马可的记载,“耶稣就和他同去,有许多人跟随拥挤祂。”注意,马可用了“就”这个字,表示主耶稣并没有等待或者耽延,很快就与睚鲁到他的家里去。

根据马太的记载,“耶稣便起来,跟着他去,门徒也跟了去。”表示主耶稣原来是坐着,听到了睚鲁的祈求,就起来与他同去他家。

除了主耶稣的门徒以外,有许多人都跟着祂一起去。这表示睚鲁的家离开海边不远,如果太远的话,就可能不会有许多人跟着去了。这也是一个旁证,睚鲁的家就在离这海边不远的地方,也就是多次解经家认为睚鲁是迦百农会堂的领袖的一个原因。

II. 有关患血漏的女人

1. 患血漏之女人的境况

按照《利未记》的规定,凡患血漏的为不洁净。(具体请见《利未记》第十五章)

患血漏的女人不仅是不洁净,而且会自己感到很羞耻,因为她不能随便出门到别人家里做客,她所坐过的地方、摸过的地方也会被认为不洁净的。因此,人们也怕见有这样病的人。

但是患了这个病不是她不想要得到痊愈,而是没有办法得到痊愈。对于这个女人来说,这个病已经不是一朝一日,而是已经有了十二年了;不是她没有去求医,而是不断地去看医生,而且花尽了她所有的,还是不见病情好转,没有一个医生能够医治她的血漏。

这样的病不是让病人死亡,而是没办法过正常人的生活,这是很闹人的事。跟谁说也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不一定有人会来听这样的人诉苦。

2. 为什么这个女人没有象睚鲁那样公开求耶稣医治?

(1) 这个女人是怎么来到主耶稣的面前的?

根据马可的记载,她只是“听见耶稣的事”。

人们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与睚鲁相比较,我们认为睚鲁在会堂里看到过主耶稣所行的神迹,而这个女人只听见别人谈论主耶稣的事情。

虽然她没有见过主耶稣行神迹奇事,只是根据她所听到的,她就来到主耶稣那里。

(2) 什么是衣裳繸子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们世世代代在衣服边上作繸子,又在底边的繸子上钉一根蓝细带子。你们佩带这繸子,好叫你们看见就记念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不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象你们素常一样。使你们记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为圣洁,归与你们的上帝。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曾把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要作你们的上帝。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见民15:37~41)

所以以色列的男子在他们所穿的袍子边上都有繸子,就是挂下来的带子,有的像衣服的装饰。见右图,红色箭头所指的就是路加所说的“衣裳繸子”。

fringe of garment.jpg

(3) 这个女人祈求主耶稣的方式

圣经记载了,她不仅是“从后头来”,而且是“杂在众人中间”。

她的祈求方式与睚鲁是完全不同;睚鲁是公开的、是在众人的眼目之下进行的,而这个女人是暗暗地,不敢张声,希望在没有人注意的时候,从主耶稣的背后,(见路加的记载)摸一下主耶稣的衣裳子。因为她相信,“我只摸祂的衣裳,就必痊愈”,就可以解决她十二年来所有医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说,这个女人虽然没有见过主耶稣所行的神迹,她只是听说,但是她有信心,坚信只要摸一下主耶稣的衣裳繸子,她十二年的血漏就会痊愈。

(4) 她血漏的源头,立刻干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

这个女人凭着信心,虽然没有一句公开的祈求话语,主耶稣也医治了她的疾病。

事实上,我们无声的祷告上帝也听见。因为我们是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并非一定要发出声音来。有声和无声的祷告,上帝都垂听。

3. 为什么主耶稣要把这个女人找出来?暗暗地做一件好事不更好吗?

(1) 主耶稣在这个时候,问了一句出乎意料的问句。

“耶稣说,摸我的是谁。众人都不承认,彼得和同行的人都说,夫子,众人拥拥挤挤紧靠着你。(有古卷在此有,你还问摸我的是谁吗?)”

前面已经记载了,“有许多人跟随拥挤祂。”既然是拥挤,人碰人的事情就难免有发生。 所以在路加的记载里,有“你还问摸我的是谁吗?”

(2) 为什么主耶稣要我这个问题?是祂不知道谁摸祂的衣裳繸子?

圣经记载了,“耶稣说,总有人摸我。因我觉得有能力从我身上出去。”

难道主耶稣只知道有能力出去,却不知道能力去了哪里?

这么一看,我们就知道主耶稣是明知故问。换言之,主耶稣只是不愿意祂自己把那个摸祂衣裳繸子的人指出来,而是要那个人自动站出来。

我们仔细地看一下主耶稣问问题的过程:

A. 主耶稣问,“摸我的是谁”?

这是一句很简单的问句,也没有指出这个摸了耶稣的衣裳繸子是为了任何目的。

B. 门徒对主耶稣的问题不理解。

对于当时的情况,于是门徒就反驳主耶稣,那么多人拥挤你,碰到你的人一定不是少数,何必追究。

C. 主耶稣继续追问。

耶稣说,总有人摸我。因我觉得有能力从我身上出去。

这个时候,主耶稣已经说出那个摸祂衣裳繸子的人,不是走路不小心碰到了主耶稣,而是有目的的来摸主耶稣的衣裳繸子。主耶稣的这一句话就是说,这个人是要从主耶稣身上得到些什么。

D. 在主耶稣这样强力的追问下,谁还敢隐瞒呢?

根据路加的记载,那女人知道不能隐藏,就战战兢兢地来俯伏在耶稣脚前,把摸祂的缘故,和怎样立刻得到痊愈了,当着众人都说出来。

(3) 主耶稣这么做是不是要为难这个女人?

我们刚才说,这个女人所患的病是不洁净的病,也是不该随便到处乱走的病。她已经自己觉得害羞了,主耶稣还偏偏要她自己出来承认,而且把原因都全部说出来,不是在众人面前让这个人女人难堪吗?

在我们分析主耶稣是不是为难这个女人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如果主耶稣没有让这个女人出来说话,会有什么样的情况:

A. 当这个女人摸了主耶稣的衣裳繸子,感到她血漏的源头干了。

根据马可的记载,“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这仅仅是她个人的感觉。但是这是暂时没有血漏了呢还是永久没有血漏了?没有任何确据保证她今后不再有血漏。这会在她的心里留下一个阴影,会有一个不确定因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旧病复发。

B. 她没有办法向任何人作见证

因为这是一件暗暗地做的事情,不仅自己没有确据,也不能有任何的旁证。就算对别人讲见证也不会很有力。

C. 没有荣耀上帝

没有办法好好地作见证,就很难当着众人的面荣耀上帝。

4. 因为主耶稣的追问,这个女人得到了什么?

当这个女人在主耶稣的追问下,就恐惧战兢,来俯伏在耶稣跟前,将实情全告诉祂。根据马太的记载,“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可见当时的事情发生得很快,那女人在主耶稣后面,摸了主耶稣的衣裳繸子,主耶稣立刻就追问是谁这样做了。这个时候,那个女人应该还在主耶稣的后面,但是她一听见主耶稣这么一说,就战战兢兢地来俯伏在耶稣脚前。主耶稣才转过来看见她。

在这个女人诉说完了事情的前后经过,主耶稣对她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这是马可所记载的,但是我们看三本福音所记载的里面,至少“你的信救了你”都是有记载的。

我们说这一句话事关重大,主耶稣在这里特别指出了她的信。我们知道她对主耶稣是有信心的,她相信主耶稣能够医治她的疾病。血漏得医治是她来的目的,但是因为她有信,所得到的远超过她原先所想所求的。

主耶稣对她说,“你的信救了你”。这是一句陈述句,也是主耶稣对她下的一个结论;现在不仅是她的血漏被医治了,而且她是得救了。

这样的美好的结果,很可能是她从未成想到过的。

我们在这里看到,主耶稣不是要为难她,而是要她站出来,可以向她宣告这个特大好消息。

5. 医治并拯救了那患血漏的女人,对睚鲁是不是一件好事?

(1) 时间对睚鲁不利

我们知道睚鲁的女儿病很重,快要死了。睚鲁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向主耶稣紧急求救。

我们觉得,如果当时有救护车的话,他一定会要主耶稣乘坐救护车直接到他的家里去医治他的小女儿。因为对他来说,主耶稣越快到他的家越好。

但是这个患血漏的女在中间打岔了,使主耶稣在去他家的路上停了下来,而且主耶稣还一而再再而三地查问是谁摸了祂的衣裳繸子,在时间上耽搁了很多。

(2) 睚鲁对这样情况的感受

圣经没有记载睚鲁对这个不洁净女人的血漏有任何感受的记载。但是我们知道,睚鲁是会堂里的领袖,一般来说,对于不洁净的人或者物都会采取回避的姿态。

如果我们是睚鲁的话,我们会有采取什么行动?

我们很可能会做以下的一些事情和想法:

A. 极端的行为:把这个女赶走,叫她不要耽误我的时间;

B. 温和的表达:告诉耶稣,快走吧,我女儿都快死了。

C. 内心的感受:主耶稣啊,我已经俯伏求你了,你为什么还耽误呢?

D. 心里抱怨:主耶稣的心里没有我,只有别人。

我们是不是都曾经处在类似睚鲁的环境之下?我们有的时候祷告了,什么结果都没有出现,我们是不是抱怨了?

在这里我们要学习睚鲁,他却是在边上慢慢地等待!

III. 主耶稣使十二岁的少女复活

1. 少年死了,是悲剧吗?

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不要劳动夫子。

这个时候对睚鲁来说,真的是一个考验。心爱的女儿死了。他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可能他听到以后极其悲伤,流泪满脸,甚至惊讶得连话都说不来了。

我们不知道睚鲁是不是后悔来找主耶稣,因为来找主耶稣连女儿最后的一刻都没有在她身边。如果我们是睚鲁,会不会后悔?

2. 主耶稣对睚鲁的劝告

耶稣听见所说的话,就对管会堂的说,不要怕。只要信。

在这里主耶稣对睚鲁的劝告有两个方面:

(1) 不要怕

和合本在这里是翻译为“怕”,查看英文圣经,大部分是翻译为“fear”,是“担心, 害怕, 恐惧 ”的意思。

睚鲁还怕什么?担心什么?恐惧什么?

圣经没有具体说睚鲁到底怕什么,但是如果我们处在睚鲁的处境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很可能我们担心事情已经无法挽救了,一切都已经成了定局。失去了心爱的小女儿,感到一切都完了。

但是主耶稣告诉睚鲁,不要怕,事情还没有到终点,事情还在发展,不要以为事情已经成了定局。

就是说事情还有希望,或者说还有盼望。

基督徒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有盼望。虽然目前的事情不顺利,但是没有关系,我们有盼望,我们知道事情还没有到结局的时候,因为我们深信,“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见罗马8:28)

(2) 只要信

所以主耶稣告诉睚鲁,“只要信”!

相信上帝,就是深信圣经所告诉我们,“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见以赛亚55:8~9)

主耶稣要睚鲁相信,上帝为我们安排的是最好的,因为“上帝爱世人”。(参见约翰3:16)

3. 睚鲁在听了主耶稣的劝告后的反应

马太记载了睚鲁求主耶稣的一句话,“我女儿刚才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

我们认为睚鲁的这一句话是他对主耶稣给他的劝告后的反应。这说明他对主耶稣充满了信心。

4. 在睚鲁的家里,人们对主耶稣的反应

在睚鲁的家里一派混乱,人们大哭小叫,主耶稣“对他们说,为什么乱嚷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就嗤笑耶稣。”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主耶稣说得明明白白,但是当时的那些人拒绝接受主耶稣的宣告,而且嗤笑耶稣。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他们很可能觉得祂是在说胡话。

我们会不会觉得那些人怎么这么迟钝?主耶稣已经告诉他们这样一个好消息,“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居然不接受。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自己也不是一样?圣经上的话我们是不是都深信不疑?圣经上的话不就是上帝的话?

从这些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的样子。

4. 为什么耶稣没有让所有的人都进到屋子里?

根据路加的记载,耶稣到了他的家,除了彼得,约翰,雅各,和女儿的父母,不许别人同他进去。但是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主耶稣要这样做。我们有以下的看法:

(1) 可能那些人太吵闹而且拒绝相信主耶稣所说的话。

根据马可的记载,是耶稣把他们都撵出去的,因为这些人嗤笑耶稣。

这是我们在圣经里唯一的一次记载了主耶稣把人撵出去。我们发觉这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事情,圣经告诉我们,上帝是爱世人的,但是这里是主耶稣亲自把这些人撵了出去了。

这些人既然在一个管会堂人的家里,一定是以色列人了,但是就如主耶稣所教导的,“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见马太8:11~~12)

任何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拒绝接受主耶稣的结果就是灭亡,亵渎圣灵的罪是不得赦免的。

我们认为这的“撵出去”和马太所记载的“赶到外面”有同样的意思。那些被主耶稣撵出去的人可能就再也没有得救的机会了。

(2) 让当时的死人复活不是主耶稣来到世上的主要目的。

在圣经里,我们看到主耶稣曾经在行了神迹奇事以后多次要求人们“不要告诉人”。这一次,在马可的记载中,也记载了“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

我们认为主耶稣不要人们认为祂只是一个医生、只是一个有特异功能的人。祂行神迹是为了显示祂真实的身份,而不是为行神迹而行神迹。

如果很多人都只是为了要得到神迹而不想要真正地认识主耶稣,那就不是主耶稣所来到世上的目的了。

5. 主耶稣使少女复活

主耶稣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那闺女立时起来走。

与往常一样,主耶稣行神迹只是凭祂口中的一句话。主耶稣对这个小女孩的吩咐,无论这个小女人从人的观点来看是死的还是活的,都必须听主耶稣的吩咐,这就完全显示了主耶稣是生命的主、是掌管死人活人的主、是创造宇宙万物的主。

对于主耶稣的吩咐,我们看到“那闺女立时起来走”。

马可的记载是很仔细的。我们特别注意到这里有一个“走”字。

对一个卧床有一定时间的人,哪怕只是一个礼拜而已,但是一旦下地走的话,就会感到两腿发软,行走无力。现在在美国的医院里,哪怕只是住院几天,就一定在腿上绑上按摩器,定时按摩,不然的话腿部肌肉就会萎缩,一下床就会无法行走。

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马可记载了这小女孩复活了以后就起来走了,而且马可还记载了,“又吩咐给她东西吃。”路加也有这样的记载。这两个细节都告诉我们,这小女孩立刻就有健壮的身体。

主耶稣的医治不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主耶稣的医治是彻底的医治。就像主耶稣的拯救是拯救到底的一样。主耶稣所举的有关拯救迷失的羊的比喻里,主耶稣不是把那迷失的羊赶回来,而是把迷失的羊扛在肩上背回来。(参见路加15:5)

IV. 睚鲁与患血漏女人的对比

V.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学到了什么

1. 一旦有问题,就应该求告上帝,就像睚鲁一样;

2. 什么事情都可以向主耶稣诉说,不要像那样患血漏的女人那么暗暗地求;

3. 祷告上帝暂时没有回答,不必担忧,上帝必定有祂最好的安排;

4. 忍耐到底必定得到上帝的应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