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19:13~22

《约翰福音》19: 13~22

13 彼拉多听见这话,就带耶稣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铺华石处,希伯来话叫厄巴大,就在那里坐堂。14 那日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约有午正。彼拉多对犹太人说,看哪,这是你们的王。15 他们喊着说,除掉祂,除掉祂,钉祂在十字架上。彼拉多说,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祭司长回答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16 于是彼拉多将耶稣交给他们去钉十字架。17 他们就把耶稣带了去。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希伯来话叫各各他。18 他们就在那里钉祂在十字架上,还有两个人和祂一同钉着,一边一个,耶稣在中间。19 彼拉多又用牌子写了一个名号,安在十字架上。写的是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20 有许多犹太人念这名号。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与城相近,并且是用希伯来,罗马,希利尼,三样文字写的。21 犹太人的祭司长,就对彼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王。要写祂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22 彼拉多说,我所写的,我已经写上了。

I. 彼拉多听见这话,就带耶稣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铺华石处,希伯来话叫厄巴大,就在那里坐堂。

1. 彼拉多听见这话,就带耶稣出来

这里所说的“这话”,就是前面人们指责彼拉多,“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该撒的忠臣。”(见约翰19:12B)

我们在上一次查经的时候已经讲过,祭司长等人的这一句话打到了彼拉多的软肋上。因为彼拉多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有人向凯撒报告,他不是凯撒的一个忠臣。于是他就要以行动向祭司长这一帮人显示他是凯撒的忠臣,他就要给主耶稣一个正式的判决。于是他就带主耶稣出来。

2. 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铺华石处

和合本圣经用“铺华石处”来描写彼拉多坐堂的地方,而且说这个地方是“名叫铺华石处”,因此有的中文圣经就把“铺华石处”用特别用引号引了起来,好像是一个地名一样。但是我们没有找到任何有关“铺华石处”这个地名的记录,而且这一段的记载仅仅出现在《约翰福音》里,其他的福音书都没有记载。所以对于查找这个地方就更加困难了。

对照其他的中文圣经,我们发觉圣经新译本是翻译为,“到了一个名叫‘铺石地’(希伯来话叫加巴大)的地方”;而吕振中翻译的圣经是写成,“在一个叫铺石处,希伯来土话叫厄巴大的地方”。

可见对于这个地方,没有一个统一的中文名称,很可能只是翻译的时候根据原文的意思来翻译的,因为原文的字意只是“石头路”,好像并不是一个什么特别的地方。

我们知道,以色列国家的疆域基本是在沙漠地带,所以有一个地方使用石头来铺路的地方,就有可能被称为“铺石头的地方”了。再查对英文圣经,和合本翻译为“铺华石处”的几个字基本都是翻译为“Prement”,也就是“人行道”或者“走道”的意思,可能是指一个铺了石子比较平坦的地方。因此,有的解经家就认为这是指一大块铺了石子的区域。很可能“铺华石处”不是一个地名,而是当时人们的一个俗称。

3. 希伯来话叫厄巴大,就在那里坐堂

我们在前面讲过,彼拉多平时不住在耶路撒冷,所以他在耶路撒冷没有衙门,虽然圣经按当时人们的说法,称彼拉多的官邸为衙门,但是实际上他是没有一个正式审问犯人的地方。

我们以前也讲过,彼拉多在这个时候来到耶路撒冷是因为在逾越节的时候,很多很多犹太人都到耶路撒冷来过节,所以彼拉多是带领罗马兵,驻守在耶路撒冷以防万一出现任何的骚乱就可以立即镇压。他并没有准备到耶路撒冷来审判犯人。

和合本圣经在这里使用了“坐堂”,就是“开庭审判”的意思。

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地方好像不是室内,而是在室外进行的。所以,彼拉多对主耶稣所谓的“坐堂”,并不是在一个正式的法庭里进行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审讯并不是合法的。

II. 那日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约有午正。彼拉多对犹太人说,看哪,这是你们的王。

1. 那日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约有午正。

(1) 那日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

那日,到底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圣经有这样的记载,“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地出去。”(见民数33:3)这就告诉我们,逾越节是犹太人的正月十四日。圣经又告诉我们,“正月十四日黄昏的时候,是耶和华的逾越节。”(见利未23:5)圣经在这里所说的“黄昏”是什么意思?

根据《百度百科》“黄昏”是指“指日落以后到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也就是说,“黄昏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但是天还是亮的。我们知道犹太人的一天是从太阳落山开始的,但是到底怎么样才是太阳落山呢?天还亮的时候到底算落山了吗?因此,黄昏是两天之间的一个交接的间断。为什么上帝没有把这个时间定义的清清楚楚呢?我们将会在以后的查经中仔细讲。

那么圣经在这里所说的“正月十四日黄昏的时候”是指正月十四日的开始呢,还是指正月十四日的结束呢?

根据我们刚才所读的《民数记》33:3,我们知道正月十五日是“逾越节的次日”,所以圣经在这里说的“正月十四日黄昏的时候”,一定是指正月十四日的开始。

如果“预备逾越节的日子”就是逾越节的前一天,也就是犹太人的正月十二日太阳落山开始到正月十三日的太阳落山,这段时间。

我们在上次查经的时候已经讲过,他们把主耶稣带到彼拉多官邸的时候约是清晨四五点钟的时候。所以那日一定是犹太人的正月十三日了。

(2) 约有午正

和合本圣经在这里告诉我们,这个时候的时间是“约有午正”,也就是说,大约是在中午的时候。

但是根据马太、马可、和路加的记载,主耶稣早在早晨就被钉在十字架上了:“到了一个地方,名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髑髅地。兵丁拿苦胆调和的酒,给耶稣喝。祂尝了,就不肯喝。他们既将祂钉在十字架上,就拈阄分祂的衣服。又坐在那里看守祂。在祂头以上,安一个牌子,写着祂的罪状,说,这是犹太人的王耶稣。当时,有两个强盗,和祂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从那里经过的人,讥诮祂,摇着头说,祢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吧。祢如果是上帝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也是这样戏弄祂,说,祂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祂是以色列的王,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祂。祂倚靠上帝,上帝若喜悦祂,现在可以救祂。因为祂曾说,我是上帝的儿子。那和祂同钉的强盗,也是这样的讥诮祂。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见马太27:33~45);“祭司长和文士也是这样戏弄祂,彼此说,祂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以色列的王基督,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叫我们看见,就信了。那和祂同钉的人也是讥诮祂。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见马可15:31~33);“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那时约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见路加23:43~44)

那么圣经怎么会有这样明显的矛盾?

所以我们就必须回到圣经的原文来看。在原文中写的是“第六时”,所以在英文圣经中有三十五个版本写成,“the sixth hour”,而有二十七个版本写成“noon”。在中文圣经中,吕振中翻译的圣经是写成,“大约在中午十二点(希腊文作:第六时辰)”。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时间呢?我们必须要回到犹太人是怎样计算一天的时间,和在罗马帝国里的人们又是怎样计算时间的。

因为犹太人的一天是从太阳落山开始的,而罗马帝国里的人计算一天的时间是与我们现在计算的时间是一样的。

犹太人的时间 罗马人的时间 我们的时间

0:00 前一天 6:00 PM 昨天下午6点

6:00 今天 0:00 今天半夜0点

12:00(0:00) 今天 6:00 AM 今天清晨6点

6:00 今天 12:00 PM 今天中午12点

10:00 今天 4:00 PM 今天下午4点

12:00 (0:00) 今天 6:00 PM 今天下午6点

中文圣经基本都是把原文中的“第六时”定位在犹太人的计时方法,那么翻译出来就是午正,也就是中午十二点。但是约翰在这里是不是会按罗马人的习惯来写这个时间呢?我们认为这个可能性非常大。

因为《约翰福音》,经过圣经学者的考证,认为是约翰在以弗所写的,而且有可能是由年轻人代笔,按照约翰的口述来写的。因为整本《约翰福音》文笔流畅,与约翰所写的《启示录》的文笔不同。因为使徒约翰写《启示录》的时候,是被流放到一个孤岛上的时候,不可能有人来替他代笔的。如果约翰在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按罗马人的习惯,而不是按照犹太人的习惯,那么四本福音书里的时间就一致了。

要知道,以弗所离开以色列有很大的距离,在以弗所没有什么犹太人的文化,反而是罗马人的文化对这个地区的影响很大。就像在美国生活的华人,因为在美国生活久了,所以对温度都是使用华氏,而不是摄氏。而摄氏温度计和华氏温度计,对于同一个温度所表示的度数会相差三十多度。

如果我们认为在《约翰福音》里的时间,有可能是罗马人的时间的话,我们就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些的细节。

在《约翰福音》的第一章里,有这样的记载:“再次日,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上帝的羔羊。两个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说,拉比,在哪里住?(拉比翻出来,就是夫子)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祂在哪里住,这一天便与他同住,那时约有申正了。”(见约翰1:35~39)

和合本圣经在这里用了“申正”来描述时间。按照中国古代的计时方式,是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字来表达的,每两个字之间是两个小时,所以这十二个字,就是一天的时间了。“子时”就是半夜零点,而“申”是第九个字,所以应该就是下午四点的时候。但是,我们还是要来看原文,原文是“第十时”。如果这个描述是以犹太人的计时来说的话,第十时就是我们的下午四点。但是为什么约翰突然在这个时候说到时间呢?如果是下午四点,这又表示什么呢?

我们知道,下午四点将是黄昏的开始,太阳开始要落山了。难道约翰在这里是要表达他们找到了耶稣为老师的景况是日落西山吗?显然不会的。

根据我们刚才对描写彼拉多的时间来看,使徒约翰在这里显然是用了罗马人计时的习惯,说的“第十时”就是我们的早晨十点。那就是太阳刚刚升起,天越来越亮,这里有主耶稣开始光照他们的喻意。这么一看,约翰在这里突然写下时间的意义就很明显了。

(3) 圣经是没有矛盾的

我们说圣经是绝对无误的,至少原文是绝对无误的。所以我们读圣经必须读的很仔细,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查看原文,更需要祷告求上帝给我们智慧,真的可以明白圣经里每一句话的真正含义,而不是自己曲解圣经。

2. 彼拉多对犹太人说,看哪,这是你们的王。

彼拉多显然是在嘲笑犹太人,因为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只有凯撒是皇帝,犹太人不能有自己的王,最多在犹太各地有所谓分封的王。

这也不是彼拉多第一次以这种方式来嘲笑犹太人,在第十八章的39节,彼拉多就已经用嘲讽的口气说了,“你们要我给你们释放犹太人的王吗?”(见约翰18:39B)

彼拉多并不认为主耶稣是犹太人的王,他这么称主耶稣只是为了讥笑犹太人。因为他自己是罗马的巡抚,而犹太人是被罗马征服,向罗马帝国俯首称臣的。他这次来到耶路撒冷的目的就是准备来镇压任何想要反抗罗马帝国的行动的。所以,他说这一句话还带有威胁的口气,意思是:你们想要造反吗?“看哪,这是你们的王”!他很自豪地向犹太人宣称,就算是你们的王也是在我的手下了!他认为他这样的言语,就可以把犹太人想要有的任何反抗罗马帝国的行动掐死在萌芽状态。

虽然彼拉多说这一句话的目的是要讥笑犹太人,但是他却是宣告了主耶稣是王。我们一直说上帝真的是非常奇妙、非常伟大的,祂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在祂的计划中,甚至那些反对上帝的人无意之中却传递了上帝的信息。犹太人虽然是上帝的选民,但是不愿意接受主耶稣是他们的王;彼拉多虽然是外邦人,而且是一位入侵者,但是上帝却要从彼拉多的口中来向犹太人宣告,主耶稣就是王,而且是万王之王!

你说这是不是多么的奇妙啊!上帝是无所不能的,祂要做的事情是一定会实现的,无论人怎样阻挡,主耶稣的王权一定向世人宣告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上帝让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

III. 他们喊着说,除掉祂,除掉祂,钉祂在十字架上。彼拉多说,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祭司长回答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

1. 他们喊着说,除掉祂,除掉祂,钉祂在十字架上。

我们在上一次的查经时已经说了,在这个时候,这些祭司长和长老已经像发疯一样,一定要用十字架来处死主耶稣。他们已经挑唆眾人要求彼拉多釋放巴拉巴。可想而知,现在他们也一定挑唆眾人極力的喊著說,除掉祂,除掉祂,钉祂在十字架上

2. 彼拉多说,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

圣经中文版的和合本和新译本都是翻译为,“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 彼拉多的这一句话是不是有点奇怪?

首先,从字面上来看,好像他没有资格把犹太人的王钉十字架,因为他用“可以吗?”来问这些犹太人。但是他不是刚才对主耶稣说,“祢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祢,也有权柄把祢钉十字架吗?”(见约翰19:10B)为什么他现在却又假兮兮地来问这个问题呢?

根据吕振中所翻译的圣经,彼拉多是说,“你们的王,我给钉十字架?”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彼拉多是故意用“你们的王”来挑逗这些犹太人,来刺激这些犹太人。

另外,如果是犹太人的王,而不是罗马帝国所分封的王,作为罗马巡抚必定是要镇压的,而且也不需要经过犹太人的大祭司或者长老的同意的。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彼拉多的这一个问句不仅是阴险的,而且是很恶毒的。

3. 祭司长回答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

果然不错,祭司长就被彼拉多从对主耶稣的宗教控告,引导到有关犹太人的王的方面了。

我们刚才已经说过,在这个时候,这些祭司长和长老都已经像发疯了一样,完全没有理智,因为他们已经被魔鬼撒旦所操纵了。

祭司长回答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

这一个回答完全是一个彻头彻尾亡国奴的回答。这个回答就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说中国人是效忠日本的天皇一样。祭司长作为一个以色列民的宗教领袖,完全背弃了上帝所拣选的民族,否认上帝是以色列民的王。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祭司长这样的回答,也真实地告诉我们,他已经与上帝没有关系了,虽然他的头衔还是大祭司。我们刚才也说了,这个大祭司已经被魔鬼撒旦所操纵了。

IV. 于是彼拉多将耶稣交给他们去钉十字架。

1. 在这个时候,彼拉多判定了主耶稣死罪,处以十字架的死刑。

使徒约翰在这里记载来,“于是彼拉多将耶稣交给他们去钉十字架。”

使徒马太记载了,“于是彼拉多释放巴拉巴给他们,把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见马太27:26)

马可的记载,“彼拉多要叫众人喜悦,就释放巴拉巴给他们,将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见马可15:15)

路加的记载,“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把他们所求的那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释放了。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见路加23:24~25)

不管当时的情况怎么样,把主耶稣钉十字架的判决是由彼拉多作出的。哪怕彼拉多原先并不想参与这个案件,也几次想要靠他自己的方法从这个案件中逃脱。但是,把主耶稣钉在十字架的命令,四本福音书都清楚地记载了是由彼拉多作出的。所以彼拉多必须对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负责。

2. 我们来回忆一下整个审判的过程。

当祭司长和长老、文士、全公会的人把主耶稣押送到彼拉多的时候。圣经记载了, “众人都起来,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就告祂说,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给该撒,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见路加23:1~2)

所以他们是告主耶稣犯了政治上的罪,自称为王,就是敌挡罗马帝国 。

但是,彼拉多经过仔细审问以后,发觉主耶稣并没有要推翻罗马帝国,主耶稣的国度不是在这个世界。因此彼拉多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他们,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来。

面对所告的状被否决,祭司长和长老就转而用他们自己的律法来控告主耶稣,“犹太人回答说,我们有律法,按那律法,祂是该死的,因祂以自己为上帝的儿子。”(见约翰19:7)但是这个律法不是罗马帝国的法律,所以彼拉多没有办法对一个没有违反罗马帝国法律的人处以死刑。而且圣经也告诉我们,彼拉多想要释放主耶稣。

但是犹太人就给彼拉多政治压力,对他喊着说,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该撒的忠臣。

彼拉多为了要叫众人喜悦,又把告主耶稣案子从宗教问题拉回到关于作王的问题上,这就变成了敌挡罗马帝国的问题。这样,彼拉多就可以判主耶稣死刑了。

我们知道,“彼拉多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见马太27:24)彼拉多虽然在众人面前洗手,但是这并不能洗去他的罪孽。而且最终还是彼拉多为了讨好众人,把告主耶稣的状,扯回到反叛罗马帝国上,因此他就可以判主耶稣死刑。

任何人,如果为了讨好人、为了保自己的官位,就有很大的可能是在做得罪上帝的事,甚至可能是犯了很大的罪。弟兄姊妹,我们一定要从彼拉多的身上看到自私自利所造成的结果。

V. 他们就把耶稣带了去。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希伯来话叫各各他。

1. 他们就把耶稣带了去。

在这个时候,主耶稣已经被定了死罪,且要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一切已经决定了,主耶稣自己也完全知道,天父上帝要祂喝的是什么样的杯。主耶稣曾在客西马尼园里祷告的时候说,“祂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阿,倘若可行,求祢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见马太26:39)

所以,当罗马兵丁把主耶稣带到钉十字架的地方,主耶稣就非常顺服地被他们带出来。从表面上看,主耶稣好像是顺服罗马兵丁,实际上主耶稣是顺服上帝的旨意,就如旧约圣经早就预言的那样,“祂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祂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见以赛亚53:7)

2. 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

在旧约圣经里,有很多次讲到了献祭,也讲到了各种不同的祭。但是基本都是讲到人们应该怎么样来向上帝献祭。比如,“耶和华从会幕中呼叫摩西,对他说,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中间若有人献供物给耶和华,要从牛群羊群中献牲畜为供物。他的供物若以牛为燔祭,就要在会幕门口献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牛,可以在耶和华面前蒙悦纳。”(见利未1:1~3)这是在《利未记》一开始就说到的内容,所以献祭基本都是人自愿而且乐意向上帝献上的。

但是,主耶稣作为永远的赎罪祭献给上帝,这是上帝以祂的独生子来献的祭。这完全不同于人所献的祭。

除了主耶稣是上帝要献的祭以外,圣经记载了另外一个祭:“这些事以后,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就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上帝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见创世22:1~3)

上帝要亚伯拉罕把自己的独生子以撒献为燔祭。并不是亚伯拉罕要献这个燔祭,是上帝要亚伯拉罕献这个燔祭。所以这个燔祭与《利未记》第一章里所说的燔祭是不同的。

把以撒献为燔祭,是上帝要叫亚伯拉罕做的,并不是亚伯拉罕自己想要做的。那么在亚伯拉罕遵循上帝的吩咐来献这个燔祭的时候与通常的燔祭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再来仔细看一下《利未记》的规定:“耶和华从会幕中呼叫摩西,对他说,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中间若有人献供物给耶和华,要从牛群羊群中献牲畜为供物。他的供物若以牛为燔祭,就要在会幕门口献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牛,可以在耶和华面前蒙悦纳。他要按手在燔祭牲的头上,燔祭便蒙悦纳,为他赎罪。他要在耶和华面前宰公牛,亚伦子孙作祭司的,要奉上血,把血洒在会幕门口,坛的周围。那人要剥去燔祭牲的皮,把燔祭牲切成块子。祭司亚伦的子孙要把火放在坛上,把柴摆在火上。”(见利未1:1~7)

这里告诉我们,献燔祭的人预备祭物,但是献祭的柴是由祭司预备的。

那么,我们现在再来看一看,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时候是什么情况:“这些事以后,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就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上帝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两个仆人和他儿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上帝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到了第三日,亚伯拉罕举目远远地看见那地方。亚伯拉罕对他的仆人说,你们和驴在此等候,我与童子往那里去拜一拜,就回到你们这里来。亚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儿子以撒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于是二人同行。”(见创世22:1~6)

我们应该注意到献燔祭所用的柴是由以撒自己背的;所献的祭物为自己预备献祭时所需的用品。《利未记》里所说在献燔祭的时候,柴应该是由祭司预备的。

主耶稣作为永远的赎罪祭,这是上帝要献的祭物,主耶稣是由祂自己来背祂的十字架的,就如预备献祭的柴。祭物为自己预备献祭时所需的用品。

主耶稣自己背着十字架,这也就告诉我们,主耶稣就是上帝为世人所预备的祭物。同时也告诉我们, 主耶稣是献这个永远赎罪祭的祭司。

3. 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希伯来话叫各各他

说到献祭,我们一定会想到圣殿里的祭坛。既然主耶稣是永远的赎罪祭,怎么没有献在圣殿的祭坛上呢?

相信上帝知道我们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圣经就把献祭时的一些细节在新约圣经里告诉了我们,因为在旧约时代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问题的。

“原来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烧在营外。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见希伯来13:11~13)

这是耶路撒冷城外的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这个地名的意思是“髑髅地”,而亚兰语的发音是“各各他”。

亚兰语也被人称为是希伯来文的一种方言,所以在吕振中翻译的圣经里是写成,“希伯来土话叫各各他”。

VI. 他们就在那里钉祂在十字架上,还有两个人和祂一同钉着,一边一个,耶稣在中间。

1. 他们就在那里钉祂在十字架上

主耶稣曾预言自己,“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见约翰3:14~15)

祭司长和长老,以为主耶稣是亵渎上帝,所以一定要以十字架这样的酷刑来处死主耶稣。殊不知,他们这邪恶的行为却成全了上帝永远的计划。否则的话,任何一个敬拜主耶稣的人怎么可能会把尊敬的主耶稣挂在木头上举起来呢?

魔鬼撒旦以为把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就是破坏了上帝的计划。但是魔鬼撒旦哪里有上帝的智慧!上帝的智慧是高过一切的:魔鬼撒旦自以为这样做就得逞了,殊不知,牠所作的只是在上帝的应许之下所行的,结果是成全上帝的计划,主耶稣被举起来了!

弟兄姊妹中有人问我们:好多忠心事奉上帝的人却都在受苦,其中不少因为传福音而被关进监狱,甚至都为此失去了生命。为什么上帝不拯救这些忠心事奉上帝的人?

在我们今天所查考的经文中间,我们就看到了:虽然是魔鬼撒旦的攻击,虽然是顺服上帝旨意的人在受苦,但是却完成了上帝的计划。主耶稣就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我们基督徒不就是要学主耶稣的样吗?我们就看到了十二个使徒都是为主殉道的。正是因为他们的摆上,我们才得到了福音;正是因为使徒保罗被囚禁了,使徒保罗才把福音传到了罗马。

所以,当我们因为遵循主的旨意而受到逼迫的时候,我们不要气馁,更不要惧怕。我们要有信心,要明白上帝必有美意在其中。

2. 还有两个人和祂一同钉着

约翰在这里只是说,“还有两个人”。

而马太的记载就说的比较详细了一些,“那和祂同钉的强盗”,(见马太27:44A)所以这两个人是强盗。而路加的描述略有不同,“又有两个犯人,和耶稣一同带来处死。”(见路加23:32)所以这两个人是犯人。

综合马太和路加的记述,我们就知道与主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两个人是被判了刑的强盗,是罪犯。

3. 还有两个人和祂一同钉着,一边一个,耶稣在中间

主耶稣被这样处死的情况,就应验旧约圣经里的预言,“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祂却担当多人的罪。”(见以赛亚53:12B)不但如此,这也应验了主耶稣对自己的预言,“我告诉你们,经上写着说,‘祂被列在罪犯之中’。这话必应验在我身上,因为那关系我的事,必然成就。”(见路加22:37)

圣经对救世主的预言,在主耶稣的身上都应验了。虽然上帝的计划有时看来好像很残忍,主耶稣被打得遍体鳞伤,还有走出来,甚至还要背十字架。但是圣经清楚地告诉我们,“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见希伯来9:22)

主耶稣被列在罪犯之中,为的是担当多人的罪,所以主耶稣必定要流血,且成为永远的赎罪祭。否则,我们的罪就没有办法洗净。

VII. 彼拉多又用牌子写了一个名号,安在十字架上。写的是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

1. 彼拉多又用牌子写了一个名号,安在十字架上。

我们应该注意到,彼拉多所做的这一件事是很特殊的,因为他并不为每一个钉十字架的人写什么东西,也不会在十字架上按一个名号。圣经就没有记载彼拉多为另外两个被钉十字架的犯人写名号。

我们无法知道彼拉多为什么要写一个名号安在钉主耶稣的十字架上,但是从下面的经文,我们就知道有很多的人都念这名号。

2. 写的是犹太人的王,

在这个牌子上,彼拉多写了“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因此有的解经家就认为彼拉多一方面是为了对付犹太人企图对他的控告,“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该撒的忠臣。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该撒了”(见约翰19:12B)所以他就写上,“犹太人的王”,表示把自己称王的人钉十字架了。

另一方面,彼拉多也是以此来嘲弄祭司长和长老,因为他们宣称,“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所以彼拉多特意写上,“犹太人的王”,而且故意不写成祭司长和长老对主耶稣对控告,“祂自称是犹太人的王”。

3. 拿撒勒人耶稣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彼拉多写的那么清楚,不只是写一个名字而已。

在原文中,耶稣这个名字就是旧约圣经里的“约书亚”同名,而且约书亚这个名字是很普遍的名字。因为犹太人给孩子起名常常是重复使用先人的名字。而且因为以色列民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所以大家的姓都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圣经里常常看到在说某一个人的时候,为了表达的清晰一些,就会说某某人的儿子谁谁谁。比如,“耶希伊利的儿子西坦和他兄弟约珥掌管耶和华殿里的府库。”(见历上26:22)“于是领他去见耶稣。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见约翰1:42)可见无论是在旧约时代,还是在新约时代,都是这样来称呼人的。

但是中文圣经是用“耶稣”,而不是通常所翻译的约书亚,这样就可以与旧约圣经里的约书亚有明显的区别,不会有任何的混淆和误解。(其实“约书亚”的发音,与“耶稣”的发音是很相近的,所以中文翻译人名的时候,还是以音译为主。在英文圣经中,约书亚的名字是音译的,Joshua,但是对于主耶稣的名字是按照原文的字样来翻译的,所以才是Jesus,因此发音完全不同,同时也就与约书亚区别开了。

但是彼拉多在写这个牌子的时候,没有用“约瑟的儿子耶稣”,虽然圣经有说,“耶稣开头传道,年纪约有三十岁,依人看来,祂是约瑟的儿子”。(见路加3:23)所以我们可以说,彼拉多不是从人的角度来写这个牌子的,因为他是写成“拿撒勒人耶稣”。

为什么彼拉多会以这样方式来描写主耶稣呢?这是因为当约瑟把幼年的主耶稣和马利亚从埃及带回以色列的时候,圣经有这样的记载,“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祂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见马太2:23)

这就告诉我们,彼拉多可能觉得是他自己在写,但是他所写出来的内容,却是在上帝的管教之下的结果。

VIII. 有许多犹太人念这名号。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与城相近,并且是用希伯来,罗马,希利尼,三样文字写的。

1. 这牌子是用希伯来,罗马,希利尼,三样文字写的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彼拉多真是费尽心机,居然用三样文字文字来写这块牌子。

这三样文字,在和合本圣经是写成,“希伯来,罗马,希利尼”;在圣经新译本里是写成,“希伯来文、拉丁文和希腊文”;而在吕振中翻译对圣经里是写成,“希伯来土话,和罗马话,希利尼话”。

刚才,我们已经讲过,当吕振中翻译对圣经里说的“希伯来土话”,实际上就是亚兰语。而亚兰语也可以称为希伯来语的一种方言。有解经家认为主耶稣在那个时候也是讲亚兰语的,因为在当时的以色列民中间,有很多人使用亚兰语来交流的,而不是用正规的希伯来语来交流的。

罗马帝国当时所使用的语言并不是现在在罗马使用的意大利语,而是拉丁语。所以这里所说的罗马文字和罗马话,是指拉丁语。

“希利尼”是以前对“希腊”的称呼,所以希利尼话,就是我们现在所称为的希腊语。这是当时在罗马帝国里流行的一种语言。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彼拉多是用亚兰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三种文字来写拿块钉在主耶稣的十字架上的。

彼拉多用这样三种语言来写,可见亚兰语是为以色列民写的,而拉丁语和希腊语是为欧洲和亚洲西部的人写的。也就是说,这三种文字让当时在那里的所有人都能懂得。

圣经没有向我们描述为什么彼拉多要用那么多的文字来写,但是这样做了以后的效果就是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位“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了。

2. 有许多犹太人念这名号。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与城相近。

我们在上一次查经的时候已经讲过,彼拉多虽然是为了嘲笑犹太人才称主耶稣为犹太人的王,但是这却是一个对世人的宣告。现在,他以文字的方式再一次宣告主耶稣是王。而且这一次是以三种文字,就是让在罗马帝国所统治的地区的人都能读懂的文字来宣告主耶稣是王。

所以,圣经在这里记载了,“有许多犹太人念这名号”。不仅是住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念了这个名号,而且凡是路过这个地方的人,都念了这个名号。因为钉主耶稣十字架的地方虽然是在城外,却是靠近耶路撒冷城的一个地方,来往的路人也很多。

IX. 犹太人的祭司长,就对彼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王。要写祂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

1. 犹太人的祭司长,就对彼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王。

(1) 犹太人的祭司长

请弟兄姊妹注意,圣经里一直只是称“祭司长”,不需要以“犹太人的祭司长”来称祭司长,因为圣经里所说的祭司长只有在犹太人中间才有。但是,圣经却在这里以“犹太人的祭司长”来称呼祭司长。这是在整本和合本里唯一的一次以这样的方式来称祭司长。

祭司应该是以事奉上帝为念的人,祭司长更是一年一次进入至圣所来为整个以色列民向上帝祈求;只有祭司长可以进入至圣所。但是在这个时候的祭司长完全没有执行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是在亵渎上帝、逼迫上帝。在这个时候,祭司长只是代表一群坚持对抗上帝的犹太人。所以有的解经家就认为,对于这样的祭司长,使徒约翰就在这里为这个祭司长加上了这个特定的形容词,“犹太人的祭司长”,而不再是属于属于上帝的祭司长了。

(2) 就对彼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王

祭司长不是一个愚笨的人,他当然知道彼拉多是在嘲笑犹太人,而且他更不愿意承认主耶稣就是犹太人的王。所以他就向彼拉多提出,要彼拉多重新写一个牌子,而不要写“犹太人的王”。

这也就是说,这一群犹太人不接受主耶稣为王,也不愿意凡是人们读这个名号的时候,就把主耶稣是王记在心里。

人可以拒绝主耶稣,可以抹杀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作为,甚至可以侮辱主耶稣。但是上帝所立下的旨意是不会因为人们的拒绝而改变的。人们的拒绝、抹杀、和侮辱,只是给他们自己罪加一等而已。

2. 要写祂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

犹太人的祭司长,以为如果写上“主耶稣自己说是犹太人王”,就会改变主耶稣是万王之王的地位,那简直是太可笑的了。但是,他对彼拉多所提出的要求,却再一次证明他是完全拒绝了主耶稣为他的王。

这就是主耶稣之前对彼拉多所说的那一句话,“所以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见约翰19:11B)

X. 彼拉多说,我所写的,我已经写上了。

从字面上来看,彼拉多的这一句话好像彼拉多已经不耐烦了,他不想与犹太人的祭司长和长老再有更多的对话了。这可能也真的是彼拉多的心情,因为他原来并不想要参与对主耶稣的审判,他已经觉得够了。

但是彼拉多的这一句话也是明确地拒绝了犹太人的祭司长要求他从新写一个牌子的要求。

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这几个字虽然是彼拉多写的,但是字的内容却都是由上帝安排的。既然是上帝安排的字,怎么有可能更改呢?当然是不可能的。

XI.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学到了什么。

  1. 我们看到彼拉多对主耶稣对审问,不是在一个合法审问犯人对地方进行的,因此这个审问很可能也是非法的。

  2. 从今天所查考的经文里,我们就知道,主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那一天是犹太历的正月十三日。

  3. 《约翰福音》里所记载的时间,常常是用罗马人的时间,而不是犹太人的时间。一方面《约翰福音》是在以弗所写成的,根据所是用的言辞来看,应该是由使徒约翰口述,年轻人代笔的。另一方面,以弗所离开以色列的地理位置甚远,所以当地人受犹太文化的影响有限,所以时而会在《约翰福音》里出现罗马人的时间,而不是犹太人的时间。所以,当我们在读《约翰福音》的时候,如果对时间有疑问的话,我们必须查考原文。

  4. 圣经是绝对没有错误的,也是绝对没有矛盾的,(至少圣经的原文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的理解可能有误,因此以为有矛盾。我们必须求圣灵的带领,来理解圣经里的内容。

  5. 主耶稣是万王之王。虽然犹太人不承认主耶稣是王,但是上帝却通过一个外邦征服者,多次向犹太人宣告主耶稣是王,甚至最后用三种文字写下了主耶稣是王,是万王之王。

  6. 主耶稣完全顺服上帝的旨意,很顺服地走上十字架的道路。

  7. 主耶稣是上帝为人类所献的,永远的赎罪祭;主耶稣即是祭物,也是献永远赎罪祭的祭司。

  8. 魔鬼撒旦以为把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牠就得逞了,却不知正好完成了上帝的计划。

  9. 彼拉多所作的一切只是在上帝允许的范围内的动作。虽然彼拉多自以为是他在写那个名号,但是所写出来的字却是上帝所指定的内容。

  10. 我们要以主耶稣为榜样,无论在什么样的苦难中,都要坚信每一件上帝的所作所为都有祂的美意。顺服上帝的安排是我们生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