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of Esther

以斯帖记

以斯帖记简介

(一)作者

以斯帖记是一卷佚名作品。犹太史学家约瑟夫说是末底改所著,虽与10章2-3节所述有所不符,但9章20节说【末底改记录这事】,表示此书若非全部,至少也有部分内容源自他手。书中一再强调犹太节期【普珥节】的起源,并且弥漫著浓厚的犹太民族主义精神,可见作者是个犹太人。

(二)写作年代

本书所记事件发生在亚哈随鲁(即薛西斯)作王期间(主前486-464)。9章19节暗示犹大人已守普珥节多年,故此书当写於普珥日事件【主前473 】发生多年之後。

(三)目的

主要指出神奇妙保守祂自己的选民,脱离险遭全体被屠杀之史迹。并且阐明一年一度普珥节设立的缘由,犹太人有责任不断纪念这节目(参3:7;9:24,28-32)。

(四)历史背景

以斯帖记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483年,即尼布甲尼撒王掳走犹大人之後的第103年(参王下25:1-21)。所罗巴伯率领大批被掳者首次返回耶路撒冷後的第54年(参拉1:1-2:70),亦是以斯拉率领第二批被掳者回归耶路撒冷之前的25年(参拉7:1-10)。

自古列颁佈以色列人可以归回之诏谕後,先有所罗巴伯与耶书亚率领五万人归回,继有以斯拉带队两千人回归,尼希米之回归人数很少。留在波斯的犹太人仍有成千上万,他们或热心不足,或留恋外邦,或已在波斯国中成爲重要人物,没有在神施恩之时返归故土,但慈爱的神仍怜悯他们,随时保守看顾,不被外族歼灭。

当时的波斯王是亚哈随鲁(主前486-464),他乃亚达薛西(拉7:1)之父,【亚哈随鲁】是其希伯来名,波斯名为Khschayarscha,史上以希腊名【薛西斯】(Xerxes)为人所知。他作王时波斯曾一度强盛,显赫一时。在一次盛大的宫筵中,因其妻不肯现身在人面前让人【审美】,他盛怒之下把她废掉,後从民间挑选了犹太孤女以斯帖爲妾,把她升爲王后,随後发生一连串戏剧性的故事。

(五)本书特点

1. 三场筵席:

全书又记有三场筵席,意义相贯。故事开啓记亚哈随鲁设筵(1章);中段乃以斯帖设筵(5、7章);末後乃犹太人设筵(9章)。第一场筵席乃全书故事之起始;第二场爲故事的过程;第叁场爲故事的结果。因有第一筵席才有第二;有第二才有第叁。全书的故事透过这些筵席展开。书内故事颇富戏剧性,多有绝处逢生的事迹,颇引人入胜。

2. 哈曼与末底改

根据民数记24章7节和撒母耳下15章,亚甲似为亚玛力王的称号。基士之子扫罗王不杀亚甲,被神弃绝(撒下15章)。末底改和以斯帖也是基士之後(帖2:5),设计反杀仇敌亚甲族的哈曼(3:1),部分完成神的吩咐(申25:19)。

3. 本书与路得记为圣经仅有的以女性命名之书卷,但二人有明显的相似和差异,可比较如下:


人物 路得 以斯帖

相同处

都有不平凡的婚姻 外邦女子嫁犹太人 犹太女子嫁外邦君王

都有份於神的大工 後裔大卫带来以色列的强大 解救波斯犹太民族被灭之危

二书文风之妙 记述爱情却不见一个“爱”字 论神拯救却不见一个“神”字

相异处

回归以色列 不当去以色列却去了 当回以色列却未回

身份之异 摩押平凡女子 以色列贵族之後

境遇之别 年轻丧夫,生活窘迫 叔父养育,被王宠爱

荣耀神的方式不同 在平凡生活中忠贞跟随、尽己本份 民族危难之际冒险见王、力挽狂澜

信神的人,有机会当效法以斯帖,但每个人都可以效法路得。

(六)大纲

一.以斯帖的入宫(1-2章)

A.瓦实提的被废(1章)

B.以斯帖的被选(2章)

二.犹太人的危机(3-7章)

A.哈曼的毒计(3章)

B.以斯帖的妙计(4-7章)

三.神奇妙的拯救(8-10章)

A.犹太人的复仇(8-9章)

B.末底改的升官(10章)

(七)摘要

以斯帖记乃圣经内一本非常奇特的书,因书内没有出现神或神之名。虽然如此,神的作为却处处可见。这本书验證了一句箴言:【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21:1)

本书可分爲叁段,首段记述以斯帖入宫爲後的过程(1-2章);中段论犹大人当时遭遇的一个严重危机(3-7章),而这危机透过以斯帖得以化解,可见神在背後为祂选民奇妙安排了一位民族救星(4:14)(以斯帖意为【星】),默然保守他们;末段以犹太人危机解除後向敌人施行报复、欢庆设节爲终(8-10章)。

一.以斯帖的入宫(1-2章)

本书的重要主角以斯帖原是在波斯王国一个寂寂无名的犹太孤女,却因缘际会成为当时颇为显赫的人物,更成爲以色列史中最富戏剧性故事的主角。当时波斯王亚哈随鲁要庆贺登基叁周年纪念,爲国内各政要权贵群臣大摆筵席,共一百八十天之久;又爲京都之百姓在禦园中摆设公宴七日,可算豪华奢侈之极,而皇后瓦实提也爲自己的女宾在後宫设宴。当时之宴乐可说是旷古之大,可惜在席间,国王酒後失礼,乱命王后相陪,以展美貌,以致後来使宴乐不欢而散(1章上)。

瓦实提被废黜後,讨好皇上之群臣便向他献议从民间挑选最美貌女子爲後(2章上),於是在被掳之犹大人中选了末底改之堂妹以斯帖入宫,补替瓦实提爲後(2章下)。神让一个贫苦的孤女提升爲王後并非偶然,祂早预知以色列要遭灭族之祸,故爲他们预备一位救星,到时候便施行拯救。

二.犹太人的危机(3-7章)

第2章(2:16)与第3章(3:7)之间相隔五年;据波斯史记,在这几年中,亚哈随鲁与希腊交战,屡战屡败,但他决心重整旗鼓,任用哈曼爲首相,此人有勇有谋,深得王上所器重,爵位日升,仅在国王之下(3章上)。故他独当一面,不可一世,定下规矩,凡朝中一切臣宰均要向他下拜,惟独末底改每次与他相遇总是不肯跪拜(3章中);哈曼因此恼恨异常,暗暗向王进献奸言,求王批准他除掉末底改与其民族之毒计,而亚哈随鲁一听之下竟毫不思索地遽然允许,发出惨无人道的谕令,於是犹太人面临种族灭绝之厄运(3章下)。

末底改得悉王的谕令後便禁食哀哭,消息传到以斯帖耳中,她马上召见末底改,末底改於是劝告以斯帖把握当时後位的机会化解危局(4:14)。以斯帖回答此事非同小可,必要靠禁食祈祷不可(3:16),此举可见以斯帖爲极爱国之人,也是相信爲国祈祷之人(4章)。

於是以斯帖安排妙计劝夫更改其所定之谕诏。她爲王与哈曼预备筵席,旨在预备王听忠言的心(5章)。当天晚上,亚哈随鲁因睡不著便让人拿来历史书展读,竟然读到有关末底改挽救王命而未获酬报之记载,实在奇巧。在时间与场合上岂不是神在背後感动波斯王的心吗(6章)?当王与哈曼第二次再赴以斯帖的筵席时,以斯帖便趁机向王揭露哈曼灭绝以色列民族之毒计。结果在神奇妙之引领下,哈曼得到应得的报应,被挂在本爲末底改预备的木架上(参诗7:15-16)(7章)。

三.神奇妙的拯救(8-10章)

哈曼遭报後,末底改的地位获得荣升(8章上),但因要灭绝犹太族之谕旨已经发出,不能收回,波斯王特准他们在选定的日子向其仇敌报复,他们就选定一日(十二月十叁日)爲报复日,亦称爲【普珥日】。【普珥】即【占卜】之意(8章下)。

哈曼【占卜】日子灭绝以色列人(3:7),犹大人在同月同日攻击他们的仇敌。犹大人本在同月同日受戮,现今竟反败爲胜(参诗94:12-13)。但他们也没有任意掳掠敌人之财物或杀害仇敌之家族(9:10, 15-16),显出他们向仇敌怀有一些怜恤之心(9章)。

本书以末底改在波斯国民与自己国民中得荣升结束。末底改被升为国中宰相(10:3),他以寻求同胞之福利爲念,得众民的喜悦,至爲可敬可佩!

以斯帖记像其他被掳後的著作一样,要为新的问题寻找答案。犹太人分散在异邦中,有什麽前途?神仍与他们同在吗?若然,对他们有何要求?以斯帖记的作者證明神实在与他们同在;同时,他们应该继续忠心於祂。普珥日纪念他们从死亡中蒙拯救,正如逾越节一样,提醒他们神对他们的拯救。

犹太人显然很看重这一卷书,因为他们历代受了许多的苦。在历史上,犹太人坚定不移地持守普珥节,深信不管民族遭受怎样严重的威胁,仍有未来的盼望。【神并不显露自己,祂的话也不直接,祂的脸庞也无法看见;可是,在普珥的幔子底下,神对子民的看顾不变,必保护他们渡过敌害与恶势力,正如古时逾越节一样。】(Abraham D. Cohen )。直至今日,不少犹太人每年普珥节诵读这书,仍会引起不灭的热忱,使犹太人对神不断的看顾坚信不疑 。在犹太人眼中,这本书仍然活著。


主要参考资料:

  1. 马有藻博士著,《旧约概论》。

  2. 包德雯著,《丁道尔旧约圣经註释:以斯帖记》(台北:校园出版社,1999)。

  3. Expository Notes of Esther, Thomas Constable.


问题思考:

    1. 比较路得与以斯帖的异同,给我们什麽提醒?

    2. 小组探讨神在历史、国家、教会和信徒个人及家庭生活中的隐藏与彰显。

    3. 请於本週把以斯帖记至少阅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