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俗主義的內涵
(一) 非宗教的人生觀,認為宗教可有可無。
(二) 人生只有一部分──即在「宗教情緒與崇拜」的範圍內才與神有關係。
(三)不否認宗教,也同意人是有宗教性的活物,但神最好只在「宗教」範圍內活動,不要干涉其他領域。
(四) 人偶爾需要神的赦罪,但神只能義不容辭地赦免我們,此外不能對我們有任何要求。
(五) 宗教只是人生眾多選項之一,神只是人獲得幸福的手段之一。
二、世俗主義對社會的影響
(一) 認為神對人的日常生活毫無意義。
(二) 人已經自足自立,不需要神的幫助。
(三) 只在有困難的時候抱佛腳。
三、世俗主義的產生
(一) 現代科學
1. 現代科學的研究對象止於「自然律」,並未考慮自然背後的神。
2. 因此科學愈發展,人愈以為自己無所不能。
(二) 現代哲學
1. 哲學所謂的「神」與聖經中的神不同。
2. 哲學的「神」往往指的是「宇宙的某一方面」或「人心的投射」。
四、世俗主義對教會的影響
(一) 一點一滴繼續不斷緩慢全面地進行,以致於教會渾然不覺。
(二) 教會雖可能未「主動」傳講世俗主義,但只要容忍、認為理所當然而不加反對或批評,就會漸漸悖離屬靈前輩們的信仰。
(三) 屬靈前輩們認為「神是人生真正的目的、人是為神存在的」,世俗主義卻認為「神是為人存在、專聽人差遣的」。
(四) 有些人口裡雖然說信服基督,心裡卻認為基督只是「宗教上」的主宰,而不是他全部生活的主。
1. 因此他們只在自己高興、方便、沒有別的事做的時候才到教會禮拜或參加禱告會。
2. 他們要神,卻不要神干涉私生活,他們認為無論如何宗教不可以侵入自己的活動或計畫。
3.這一切使這些人的信仰告白變得毫無意義。
(五) 「被世俗主義滲入」是目前教會軟弱、缺乏感召力的主因之一。
五、聖經的信念
(一) 人生的主要目的乃是榮耀神,以神為樂。
(二) 信仰並不是為了生活而存在。相反地,生活中一切事都是為了達到信仰的要求──人是為信仰而活著的。
(三)比較表:
----------------------------------------------------------------------------------------------------
●聖經 | ● 現代思想
神是生活每一個層面的主 | 神只是幫手
神是萬物的根源和目的 | 人才是根源和目的
聖經是一切事物的根基 | 以哲學或臆測為根基
萬事萬物是以神為中心 | 以人為中心
----------------------------------------------------------------------------------------------------
六、 教會應該對抗世俗主義
(一) 跟世俗主義妥協是行不通的。要遵從聖經的人生觀,勢必要向世俗主義挑戰。
(二) 基督徒不必懼怕他人的譏笑──這是為基督而受辱。
(三) 要認清世俗主義的真相並予以迎頭痛擊,不要「假裝一切都沒問題」,反而要指出其錯誤,並闡明與之相反的聖經的人生觀。
七、教會應如何對抗世俗主義?
(一) 持守真正忠於聖經的信仰──「全體主義」。
1. 一貫地接受「全套」聖經真理,相信人生中的「任何事」都是為榮耀神而存在的。
2. 單講靈魂得救不足以對抗世俗主義,基督徒還必須講「生活上的得救」、「為神的榮耀,將生活全然奉獻給神」。
3. 不管甚麼事都要排在「神的榮耀」後面。即便是人的得救亦同。
4. 我們不需要在世俗化的教育體系中加上一些基督教教育,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讓神居首位、凡事榮耀神」的教育體系。
(二) 接受人成為會友時要用比較高的標準。
1. 大家都知道教會中有許多老會友曾立約要遵守聖經,後來違反誓約,教會卻莫可奈何。
2. 教會與牧者的權柄因此受到質疑。
3. 接納新會友之前應該確認他們是否真心願意以神的國為人生的第一順序。
(三) 恢復聖經中的教會懲戒。
1. 教會懲戒在今日幾乎被遺忘了。
2. 有人犯「大罪」的時候,教會「或許」還會採取懲戒行動;但對於平常一般性的違約,教會通常不聞不問,甚至大家都習以為常、若無其事。這是教會衰弱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