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開始講約翰福音,約翰福音是新約聖經第四卷福音書,作者是使徒約翰。和前三卷福音書比較,約翰福音和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不太一樣,約翰福音省略了一些內容,例如主耶穌在受難前最後晚餐設立聖餐,前三卷福音書都有記載,但是約翰福音沒有記錄。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記載主耶穌帶著門徒登山變像,雖然當時使徒約翰在現場,約翰卻沒有記載在約翰福音裡。約翰福音也沒有提到耶穌公開傳道以前,在曠野40天受魔鬼試探得勝,而前三卷福音書都有記載,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還詳細記錄三次試探得經過,另外約翰福音沒有記錄耶穌趕鬼的事蹟,這也是前三卷福音書都有記載,甚至多次記錄的部分。除了省略前三卷福音書裡的資料以外,約翰福音還記載了很多前三卷福音書沒有記錄的內容,約翰福音第二章記載耶穌行的第一個神跡,第三章記載耶穌與尼哥底母的對話,第四章耶穌和撒瑪利亞婦人在井邊的對話,還有主耶穌使拉撒路死裡復活等等,這都是約翰福音獨有的內容。和前三卷福音書相比較,約翰福音更多記載主耶穌在猶大和撒瑪利亞傳道的經過,馬太、馬可、路加比較多講主耶穌在加利利的事奉。約翰福音是四福音書裡最晚被啟示寫成的,因此除非有必要,約翰福音不太重覆記載前三卷福音書的內容,約翰福音補充前三卷福音書比較少記錄到的部分,包括主耶穌最開始的傳道工作,還花許多篇幅記錄主耶穌受難前最後一段時間。
在教會歷史中,約翰福音同時引起正統教會和異端極大的興趣,西元二世紀的異端諾斯底主義,諾斯底主義不相信基督是真正的人,還有教會裡史最早的靈恩運動,二世紀異端孟他努主義,都喜歡引用約翰福音。到了西元三、四世紀,教會主要關注的神學議題在基督論,異端亞流派否認基督的神性,但是正統教會在約翰福音和其他書卷發現上帝清楚啟示基督完全的神性。關於救恩到底會不會失落,接受耶穌基督救恩的人會不會再次沉淪墮落,約翰福音記載主耶穌的講論,也提供教會清楚答案,例如約翰福音10章28節「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在四福音書裡,約翰福音是神學性最強的,也是使徒約翰到了老年對耶穌基督認識更加深入,信仰爐火純青之下受上帝啟示而寫成的書卷,約翰福音除了要告訴我們耶穌是誰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告訴我們:上帝的兒子是誰、基督是誰,讓我們可以相信耶穌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就是基督、彌賽亞,是上帝救贖我們的羔羊。接下來我們正式進入經文。
約翰福音1章1到2節「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馬太福音第一句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第一個記載的事件是耶穌基督降生。馬可福音第一句話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接著講施洗約翰在曠野的事奉。路加福音1章1節是「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接著記載施洗約翰出生和馬利亞童女生子,耶穌基督降生。前三卷福音書都以耶穌基督的人性作為起首,記載主耶穌在地上的事奉,唯有約翰福音從超越歷史的眼光角度,不從耶穌基督的人性開始,而是以耶穌基督的神性、永恆的道做開頭,一下子把我們的眼光從兩千年前歷史上的耶穌,跳越到基督取了人性降生以前,甚至上帝創造世界以前,在永恆中自有永有的狀態。對約翰來說,耶穌已經不只是在他年輕時代教導過他的一個歷史人物,經過幾十年的信仰路程,耶穌基督這個人真正的身分、耶穌基督真正的存在本體是從太初就與上帝同在,與上帝同等的永恆之道,在神學上有個術語,叫做「先存的基督」,指的是基督降生為人以前就已經存在的狀態。
「太初有道」是約翰福音第一個句子,「太初」是第一個片語,太初指的就是上帝創造的起頭,創世記1章1節「起初,神創造天地。」約翰福音的「太初」和創世記的「起初」是一樣的,約翰福音類似創世記開頭的筆法介紹先存的基督、永恆的道,把基督的身分、地位提升到等同創世記裡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道」是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的存在,時間、空間本身不是創造主上帝,而是創造主上帝創造出來的被造世界,空間被造出來使其他受造有存在之處,時間被造出來使空間可以存在、延續,「道」卻是在時間、空間之上的存在。事實上,約翰福音告訴我們,「道」就是上帝,卻又與上帝同在,並且從創造的起頭「道」就與上帝同在。使徒約翰用希臘文寫作約翰福音的時候,使用了當時世界容易明白的「logos」來介紹「道」,「logos」在當時通常被理解為「萬有賴以存在的理性原則」,約翰借用這個概念來介紹與上帝同等,又與上帝同在的「道」。「logos」直接翻成中文是「話」,話語的話,從舊約聖經的傳統來看,「道」就是上帝的話語,「道」包含上帝的智慧。19世紀宣教士把聖經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曾經為怎麼翻譯「道」花了許多心思,如果直接按照原文意思翻譯成「太初有話」,沒有人看得懂,於是宣教士引用中國人「道」的觀念,把經文翻譯成「太初有道」,這樣的翻譯兼顧了聖經原文字義,也讓我們容易明白。在中華文化的觀念裡,「道」是超越萬物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起源,也是天地萬物存在必須遵循的規則,但是人沒有辦法清楚認識「道」,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一開頭就說「道可道,非常道」。「道」太大了,人沒有辦法從自己當做出發點去認識道,除非「道」自己向人啟示自己,用人能夠明白的方式,在人能夠了解的範圍之內啟示自己,讓人認識「道」。
「道」在一切被造物之上,「道」就是上帝,可是「道」卻又與上帝同在,並且是從創造之初,「道」就一直不斷與上帝同在。這裡面隱含了上帝本體的奧秘,神學上我們稱呼這個奧秘叫「三位一體」,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上帝,可是這位獨一的上帝擁有三個獨立的位格,位格包含理性、情感、意志,一個人只有一個位格,一個天使只有一個位格,但是獨一的上帝有三個位格,聖父、聖子、聖靈,「道」就是第二位格聖子,亞他那修信經說「父子聖靈同一神性,同一榮耀,亦同一永恆之尊嚴」。
3到4節「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翰福音1章1到2節講論上帝的本體,講論「道」本身,從第3節開始,經文轉向講論「道」的工作,「道」參與創造的工作,在創造中有份,先存的基督創造了萬物,使徒約翰連續用正面和反面的角度論述這項事實,萬物是藉著他造的,而且沒有一樣被造物不是藉著他造的,所有的創造物都是藉著先存的基督、道被創造而有。約翰福音在正式介紹歷史上的基督耶穌之前,先讓我們知道,藉將出場的耶穌基督,他就是創造萬有的上帝。什麼叫做「藉著他」呢?創世記1章告訴我們上帝創造的過程,1到3節「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在上帝六日的創造中,不論是第一天的光、第二天的空氣、第三天的大地和海、青草、菜蔬和樹木、第四天的日、月、星辰、第五天的魚和鳥、第六天的牲畜、昆蟲、野獸,還有上帝創造的高峰人,每一次都是以「神說」作為開始,上帝以說話的方式創造萬有,「道」就是上帝的話語,在創世記1章1到3節經文裡出現了神、神的靈和神說,聖經以巧妙的方式啟示三位一體上帝在創造萬物的工作上同工,三個位格聖父、聖子、聖靈共同參與創造的工作。
「道」是萬物生命的源頭,一切被造的生命都是藉著道而來,我們身為受造的人,有人的生命在我們裡面,但是我們並不是自己生命真正的擁有者,如果生命真正是我們自己擁有的,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生命,不需要擔心生老病死的問題。可是我們不是生命真正的擁有者,我們的生命是由生命的源頭而來,我們只是暫時有生命,生命之主暫時讓我們管理這條生命,時間到了生命就要歸還給賜生命的主,如同傳道書12章7節所說「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被造的生命由「道」而來,但「道」本身擁有非被造、真正的生命,約翰福音14章6節「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因為「道」就是生命,所以死亡不能吞滅他,反而死亡不能勝過他,羅馬書1章4節「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道」的生命能夠吞滅死亡而復活,他是生命真正的主宰,約翰福音10章18節「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只有生命之主能夠將勝過死亡的生命賜給人。生命在「道」裡面,但是「道」的生命如何和人發生關係呢?透過「光」,光有照明的特色,藉著光的照明,我們可以看見,如果沒有光,我們什麼也看不見。物質世界有物質世界的光,在屬靈的國度裡也是一樣,「光」就是來自上帝的啟示,生命之道成為人的光,生命之道成為上帝給人的啟示,啟示什麼呢?勝過罪惡、死亡的生命。對於「光」的啟示,人可以藉著信心領受而得救。
第5節「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什麼樣的地方需要光來照明?黑暗的地方。黑暗不是一種獨立的存在,黑暗是一種沒有光的狀態,好像寒冷不是一種獨立的存在,寒冷是一種缺乏熱能的狀態。在物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絕對零度,絕對零度是攝氏溫度零下273.15度,在絕對零度的狀態下,物質裡的組成粒子,例如原子、分子,動能達到最小狀態,越冷越不能動,完全不能動就是最冷,相較於絕對零度攝氏溫度零下273.15度,最高溫度卻是沒有上限,冷是熱的缺乏,但是熱可以沒有上限,沒有最熱,只有更熱。光明和黑暗也是如此,黑暗和光明並不是對等的存在,黑暗可以暫時拒絕光明的照耀,但是黑暗卻不能勝過光明,現在我不是在說物理現象,是在說屬靈的事。在約翰福音裡,光明和黑暗的對立是一個重要主題,光明從上帝、從「道」而來,黑暗卻是邪惡活躍的地方,有時候我們會把黑暗勢力看得太大,以為它可以和上帝平起平坐,以為它可以和上帝比賽,看誰的力量更大,可以對人有更大的影響力,我們在電影、電視、漫畫、小說裡都可以看見這樣表達的手法,可是按照聖經的啟示,光明絕對勝過黑暗,雖然從現象來看,黑暗有暫時得勝掌權的時候,人寧願選擇黑暗,也不願意選擇光明。約翰福音3章19、20節「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雖然黑暗不接受光,但是有另一群人卻不一樣,3章21節繼續說「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從太初原有的生命之道是萬有的創造主,是人的光,生命之道照亮因罪惡墮落黑暗的世界,生命之道光照啟示人生命的道路,因為生命之道光照人的緣故,人將因此分為兩個族群,一群願意從黑暗中歸向光明,一群不願意接受光,堅持留在黑暗之中。下個禮拜我們繼續再講,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