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進入約翰福音最後一章,第21章。加上這次,我們預計用三次的時間,就可以講完整卷約翰福音。感謝上帝。講完約翰福音以後,我們接著要講但以理書。約翰福音21章1到3節「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他怎樣顯現記在下面:有西門彼得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又有兩個門徒,都在一處。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他們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並沒有打著什麼。」「這些事以後」指的是20章耶穌復活以後,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又連續兩次主日向門徒顯現的事。在約翰福音20章,復活的耶穌向門徒顯現,地點都是在以色列南部的耶路撒冷。到21章,約翰福音把地點轉換到以色列北部。提比哩亞海就是加利利海。在約翰福音21章,門徒離開南方的耶路撒冷,回到北方的加利利。在這裡復活的耶穌又向門徒顯現。耶穌受難前,在最後晚餐,曾經向門徒預言:「但我復活以後,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耶穌復活以後,先向幾個女門徒顯現,吩咐她們轉告其他門徒,「你們去告訴我的弟兄,叫他們往加利利去,在那裡必見我。」不管是受難前,還是復活以後,耶穌都吩咐門徒到加加利等候他。因此,門徒在耶穌復活向他們兩次顯現之後,按照耶穌受難前的預言,以及復活後的命令,來到加利利與耶穌基督約定的地方,在這裡要再見耶穌的面。約翰福音使用「顯現」敘述耶穌和門徒見面,「顯現」這個動詞在聖經原文是啟示的意思。上帝經由啟示,把原本不清楚的屬靈奧秘顯明出來給人知道。例如在約翰福音第2章,耶穌行的第一個神蹟,在迦拿變水為酒。約翰福音2章11節「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復活的耶穌向門徒顯現,不只是一個尋常的見面。耶穌顯現乃是要賜給門徒更深的啟示,啟示耶穌基督自己,也啟示門徒對耶穌基督應當有的回應。
約翰福音接著告訴我們,這次顯現有七個門徒見證,包括彼得、多馬、拿但業、西庇太的兩個兒子雅各和約翰,還有沒有列出名字的兩個門徒。通常我們認為這兩個人是安得烈和腓力。彼得和其他門徒從耶路撒冷回到加利利,目的是為了順服主耶穌的話語,與主耶穌見面。馬太福音告訴我們,除了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以外,其餘11位使徒,都按照主的命令回到加利利。馬太福音28章16節「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但是我們在約翰福音看見,彼得帶著其中六個門徒,到加利利海打魚。為什麼彼得和六個門徒要這樣做呢?彼得和六個門徒這樣做,不是因為不聽主的命令,不是要放棄使徒的身分和使命。他們是出於現實生活上的需要,為了維持生活,所以重操舊業。幾個懂得打魚的門徒,一起下海討生活維持生計。雖然耶穌死裡復活了,門徒還是需要吃飯,必須養家活口。彼得向其他門徒說:「我打魚去。」其他門徒附和彼得:「我們也和你同去。」彼得和六個門徒,在船上一整夜勞力工作,結果卻是一無所獲。雖然在約翰福音20章,復活的耶穌兩次向門徒顯現,門徒開始逐漸明白耶穌復活的意義,但是門徒還沒有真正明白,「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的意義。比起五旬節聖靈降臨以後,門徒被聖靈充滿,得著能力做主見證,現在門徒的靈命,明顯還是處於一個比較不清楚、不成熟的狀態。門徒還不曉得在缺乏耶穌肉身同在的狀況下,如何持續依靠仰賴耶穌,依賴耶穌供應一切所需,以至於門徒想要靠自己的行為和努力。結果是大家勞累了一整夜,卻沒有任何收穫。然而這個沒有收穫,也是出於主耶穌的恩典和美意。
約翰福音21章4到8節「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耶穌就對他們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對彼得說:是主!那時西門彼得赤著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裡。其餘的門徒離岸不遠,約有二百肘(古代以肘為尺,一肘約有今時尺半),就在小船上把那網魚拉過來。」「天將亮的時候」是剛開始有一點光,看得還不是很清楚的時候。這時候復活的耶穌出現在岸上。約翰福音沒有告訴我們,耶穌是突然出現,還是一步一步走過來。這時候因為天色還很早,所以門徒看不清楚,不曉得岸上站著的人就是耶穌基督。耶穌首先對門徒說話,問門徒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按照聖經原文直接翻譯,耶穌問門徒的問題是「小子,你們沒有魚嗎?」耶穌的問句背後,隱含一個否定的期望,耶穌期待門徒的回答是「沒有魚」。耶穌知道門徒不會捕到魚,儘管門徒同心合意努力了一個晚上,儘管門徒裡有好幾個老經驗的漁夫,但是按照耶穌的安排,門徒就是不會捕到魚。門徒雖然不曉得問話的是耶穌,還是回答岸上的人「沒有」。接著耶穌做了一件特別的事,耶穌命令門徒「把網撒在船的右邊」,並且賜給門徒一個清楚的應許「就必得著」。門徒的反應是「他們便撒下網去」。其實耶穌下命令的時候,門徒不知道說話的人是誰。如果知道是耶穌,門徒當然會聽從耶穌的命令,但是門徒這時候還不知道。門徒這時候的心態,只是聽從旁人的建議。既然已經一個晚上徒勞無功了,不妨試試看別人的方法。結果門徒就在不知不覺中,遵行了主的話語,經歷主的應許實現,看見主的同在顯現出來。
門徒照著陌生人的話撒下網。奇妙的事情發生了,「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其實門徒有過類似的經歷。路加福音5章3到4節「有一隻船是西門的,耶穌就上去,請他把船撐開,稍微離岸,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眾人。講完了,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當時耶穌要彼得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但是彼得回答耶穌:「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按照彼得的想法,論聖經耶穌是專家、是老師,可是講到打魚,彼得才是專家。不過既然耶穌開口講了,彼得不好意思直接拒絕耶穌,所以嘮叨幾句之後,還是按照耶穌的話下網。路加福音5章6到7節「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想不到耶穌這個聖經老師,居然比彼得這個老船長更會打魚。彼得和同伴嚇了一大跳,跟著做出很特別並且很重要的反應與決定。路加福音5章8到11節「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也是這樣。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
路加福音捕魚神蹟的經歷,深深烙印在門徒心裡。這個神蹟叫彼得相信耶穌,在耶穌面前認罪悔改。這個神蹟叫彼得和同伴,下定決心回應耶穌的呼召,從此放棄一切跟隨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21章,捕魚神蹟以極其相似的方式再次重演。因此,主所愛的那門徒─使徒約翰,立刻把兩個神蹟連在一起,立刻認出這是耶穌的作為,立刻告訴彼得:「是主」。對主耶穌的事,使徒約翰常常比其他門徒更快領悟、更快反應過來。例如在耶穌復活的早晨,使徒約翰看見空墳墓,就相信耶穌復活了。大部分門徒卻要等到復活的耶穌顯現,確認耶穌是人不是靈魂,才相信耶穌復活。使徒約翰在屬靈的事上,擁有比其他門徒更快、更敏銳的直覺。約翰告訴彼得以後,彼得立刻採取行動,「那時西門彼得赤著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裡。」彼得雖然沒有約翰的直覺反應,卻是門徒裡動作最快的行動派。本來彼得在打魚沒穿衣服,一聽到是主,趕快束上衣服,第一時間跳到海裡,游泳去見主,把另外六個門徒留在船上善後。門徒的船離岸大約一百公尺,在彼得游泳上岸的時候,他們「就在小船上把那網魚拉」到岸上。
約翰福音21章9到14節「他們上了岸,就看見那裡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耶穌對他們說: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西門彼得就去(或作:上船),把網拉到岸上。那網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耶穌說:你們來吃早飯。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門徒上岸以後,看見有炭火,炭火上有魚有餅。耶穌為辛勞一夜的門徒,預備了早餐等候他們。耶穌受難以前,常常服事門徒。在最後的晚餐,耶穌為門徒洗腳,又告訴門徒:「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耶穌復活以後,還是繼續服事門徒,供應門徒的需要。耶穌不只賜給門徒信心,不只幫助門徒明白聖經,不只賜給門徒屬靈的智慧和悟性。耶穌也關心門徒身體勞累,關心肚子餓需要休息、需要吃東西。耶穌為門徒準備了營養豐富的烤魚大餐。耶穌吩咐門徒:「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又是彼得第一個回應,立刻按照耶穌的話,把網拉到岸上。約翰福音告訴我們,這一網一共捕到153條大魚,接著加上一個補充說明,「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意思是說捕到這麼多魚,網應該要破,但是卻沒有破。路加福音5章6節「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在路加福音的捕魚神蹟,門徒的網差一點裂開。耶穌使用這個神蹟呼召門徒,告訴門徒:「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約翰福音的捕魚神蹟,比路加福音的更上一層樓,網應該破卻沒有破。這是預表門徒將要得人如得魚,並且福音的網足夠堅固,無論多少人得救,都不會把福音的網裂開撐破。耶穌賜下的福音恩典,不會因為信的人太多不夠用。
耶穌告訴門徒:「你們來吃早飯。」耶穌主動向門徒發出邀請,讓門徒到自己這裡來,耶穌主動供應門徒的需要。門徒現在知道,說話的人是復活的耶穌,所以沒有人敢問耶穌「你是誰?」約翰福音描述門徒反應的時候,用的動詞很有意思,沒有門徒「有勇氣」問耶穌你是誰。門徒雖然知道是耶穌,心裡其實還是想問,想要確定是不是真的是耶穌,只是他們沒有勇氣問。有時候我們也會像門徒一樣,知道主的作為在我們身上顯現出來,可是因為信心不足,雖然曉得是主,卻又想問「主啊!是不是祢?」心裡沒有足夠的確信。門徒現在就處在這種情況。面對門徒內心的不確定感,耶穌沒有多說什麼,乃是用行動顯明自己。耶穌拿餅和魚給門徒吃。在聖經原文裡,餅和魚都是單數。在耶穌烤魚和餅的時候,魚和餅就都是單數,到耶穌拿餅和魚給門徒吃的時候,餅和魚仍舊是單數。雖然是單數的餅和魚,耶穌還是能拿來供應七個門徒的早餐需要。耶穌這個舉動讓人聯想起五餅二魚,以及七個餅和幾條魚的神蹟。面對門徒的疑惑,耶穌以行動顯明自己是誰。這次耶穌向門徒顯現,主要目的不是讓門徒知道,自己從死裡復活。因為經過約翰福音20章兩次顯現,門徒已經知道並且相信耶穌確實復活了。在約翰福音21章,耶穌顯現目的乃是要重建門徒的信心。耶穌要恢復門徒的心,也要供應門徒肉體的實際需要。耶穌要讓門徒知道,在復活以後,耶穌仍然是供應他們一切的主。儘管復活以後,耶穌不再像受難前那樣,一直以人眼可見的形式,與門徒同在。耶穌復活以後,以行動啟示門徒,就算耶穌升天,仍舊可以與門徒同在。然而耶穌不是以人體肉身的方式,與門徒同在,乃是差派聖靈內住在門徒裡面,與門徒同在。門徒不會因為沒有耶穌親身陪伴,失去耶穌的供應。儘管門徒看不見耶穌,耶穌的同在與供應卻會同樣信實可靠。
最後經文告訴我們,「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這是約翰福音第三次記載,耶穌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的事蹟。約翰福音記載,耶穌第一次向門徒顯現,是在復活當天晚上。第二次是八天以後的主日。第三次就是這次。至於耶穌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那次,沒有計算在這三次裡面。在這三次顯現裡,復活的耶穌持續向門徒啟示自己。第一次耶穌啟示自己復活了,並且差派門徒傳赦罪的福音,預言門徒將要領受聖靈。第二次耶穌啟示新的信心模式,新一代的門徒不需要再像第一代門徒,必須透過看見而信耶穌。耶穌說:「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多馬也代表教會,向耶穌做出重要的信仰告白:「我的主!我的神!」第三次耶穌幫助門徒,繼續相信耶穌的供應,也要修復門徒在耶穌受難時,遭到破壞的信心。今天我們先講到這裡,下個禮拜我們再繼續講,耶穌怎樣重建彼得破碎的信心。現在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