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我們今天要繼續講約翰福音第12章。逾越節近了,耶穌在逾越節前最後一個禮拜日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許多上來過節的人聽見耶穌將到耶路撒冷,就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他,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約翰福音告訴我們,耶穌騎驢駒進入耶路撒冷,是應驗舊約先知預言,「錫安的民哪,不要懼怕!你的王騎著驢駒來了。」親眼見證耶穌叫拉撒路死裡復活的猶太人,也在歡呼歡迎耶穌進耶路撒冷城的群眾當中,他們把耶穌行的神蹟傳揚開來,「眾人因聽見耶穌行了這神蹟,就去迎接他。」然而原本打算捉拿耶穌、殺害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耶穌反而大受歡迎,就「彼此說:看哪,你們是徒勞無益,世人都隨從他去了。」
約翰福音12章20到22節「那時,上來過節禮拜的人中,有幾個希利尼人。他們來見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求他說:先生,我們願意見耶穌。腓力去告訴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訴耶穌。」希利尼人是希臘人,是非猶太人的外國人,屬於希臘文化世界,對猶太人來說,他們是從外國異文化來的人。希臘文是當時世界通用的語言文字,以色列周圍地區住了很多說希臘話的人,因為是以色列人的鄰居,他們熟習猶太人的節期,甚至欣賞猶太人的節期。來求見耶穌的希利尼人,雖然不是以色列本地人,但是被歸算在「上來過節禮拜的人中」。這些來求見耶穌的希利尼人,不是普通的外邦人,他們可能是已經正式歸化猶太教的外邦人,按照摩西律法接受割禮,和猶太人一樣遵行律法生活,可以正式和猶太人一起在聖殿敬拜上帝。另一種可能他們是敬畏上帝的外邦人,受到猶太教一神論和高道德標準吸引,但是還沒有正式歸化猶太教,他們只能進到聖殿外邦人院,不能進入內院和猶太人一起敬拜上帝,違反者會被處以死刑。使徒行傳出現過這樣的例子,使徒行傳8章27節「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埃提阿伯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埃提阿伯女王干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還有第10章的哥尼流,他們的身分都類似來求見耶穌的外邦希利尼人。
這些來求見耶穌的希利尼人,不敢直接去找耶穌,因為不曉得自己外邦人的身分,適不適合直接來到耶穌面前,所以他們想了一個折衷的辦法,透過一個中間人介紹,才來接近耶穌,他們選擇的介紹人是腓力。腓力是一個猶太人,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不過腓力這個名字不是猶太名字,而是一個希臘名字。對非猶太人的外邦希臘人來說,腓力可能和他們有較多共通的文化特質,是比較容易接近的對象。希利尼人想見耶穌,想和耶穌見面談話,腓力不知道如何處理比較適當,所以去告訴安得烈,安得烈就和腓力一起把事情告訴耶穌。腓力和安得烈一起合作,把願意求見耶穌的希利尼人,帶到耶穌面前。
約翰福音12章23到26節「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耶穌的回答不是針對來見他的希利尼人,希利尼人來見耶穌故事本身已經結束了,但是希利尼人來見耶穌這件事帶出新的重點,重點在帶出現在開始的新段落。因為希利尼人本身不是重點,所以約翰福音沒有繼續記載他們和耶穌會面的細節。外邦人來見耶穌是耶穌時候滿足的記號,耶穌現在正式進入受難釘十字架的最後階段。耶穌知道希利尼人來見他背後的屬靈意義,因此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先前約翰福音敘述耶穌故事的時候,總是說「時候」還沒有到,例如變水為酒的時候,耶穌對母親馬利亞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耶穌的弟弟們勸耶穌上耶路撒冷過住棚節,耶穌卻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耶穌好幾次在聖殿講道,引發猶太人要捉拿耶穌,耶穌卻躲開跑走了,也是因為時候還沒有到。然而現在時候已經到了。人子得榮耀的方式是透過受苦,在耶穌身上得榮耀和受苦是不可分離的,人子必須受苦,才能得榮耀。在十字架上受死是耶穌回到聖父上帝身邊唯一的道路,十字架的道路是聖子耶穌回去天上和聖父同享「未有世界以先,聖子同聖父所有的榮耀」的唯一方式。耶穌的死本身是上帝榮耀彰顯,耶穌在十字架上將要啟示出上帝的慈愛、公義、聖潔、信實、智慧、能力、憤怒和審判,是上帝榮耀的高度彰顯。
耶穌接著用一粒麥子作比喻,首先耶穌用「實實在在」表達這是一個正式嚴肅的宣告。按照農業耕種的法則,一粒麥子必須先在土裡犧牲自己、破碎自己的生命和形體,才能發芽產生新的生命,長成一株新的麥子,然後結出許多麥穗和麥子。如果一粒麥子不種在土裡、死在土裡,一粒麥子仍舊是一粒麥子,不會發芽長穗結果,產生許多新生命。耶穌用種麥子比喻自己的死,耶穌的死不是事情的結局,乃是生命的開始,耶穌要使自己從死裡復活得到榮耀,並且耶穌的死將帶來極大極豐富的收成,歷世歷代全世界許多人都要因為耶穌的死得救,就像約翰福音11章51到52節說的一樣,「耶穌將要替這一國死;也不但替這一國死,並要將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舊生命死亡是新生命誕生的必要條件,這個屬靈真理不只在耶穌身上適用,跟隨耶穌的門徒也必須效法老師耶穌。「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門徒雖然不能在十字架上犧牲生命成全救贖大工,但是門徒可以並且必須放棄舊世界的舊生命,目的是要得著新世界的新生命。耶穌不是叫我們自殺,乃是要我們尋求不同於墮落世界的新生命本質和生活模式,耶穌的門徒必須向舊生命死,向新生命活,活在新創造裡。
愛惜自己屬於舊亞當墮落範圍的舊生命,就是仍然活在否認上帝、拒絕上帝最高主權的狀態當中。這樣的人是要自立與神同等,以自我為至高上帝,選擇活在偶像崇拜中間。自我中心是人一切罪行的本源,亞當夏娃就是因為想要與上帝同等犯罪墮落。如果人選擇愛惜舊生命這條路,必定永遠失喪真正的生命,永遠與生命真實的本源創造主上帝隔絕,自取滅亡敗壞生命,結局就是永遠的死。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恨惡自己屬於舊亞當、舊世界,與創造主上帝隔絕罪惡的舊生命,耶穌應許這樣的人要得到不毀壞永恆的新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不是指人憂鬱症要自殘自殺,乃是願意順服耶穌的話語,天天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主耶穌。馬可福音8章34節「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上帝要求在人生命中真正掌權居首位,不是一部分聽我的,一部分聽上帝的,不是我和上帝共同管理,乃是上帝完整完全統治我,這樣的人就是「保守生命到永生」的人。
耶穌的門徒必須捨己、恨惡遠離創造主上帝的老我生命,但是耶穌門徒不能只停留在「恨惡自己生命」的狀態,基督徒不是只有捨己,更重要的是以基督耶穌為生命中心,以基督為生命中心取代以老我為生命中心。加拉太書2章20節「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以耶穌基督為生命中心,結果必然帶來服事耶穌基督。耶穌提出人要服事他必須有先決條件,這個先決條件就是跟隨耶穌,耶穌在哪裡,服事耶穌的人也要在那裡。耶穌說他要走十字架受苦的道路,受死、復活、得榮耀,服事耶穌的人也要像耶穌一樣,走上十字架受苦的道路,受死、復活、得榮耀。羅馬書8章17節「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服事耶穌、跟隨耶穌的人整個生活都會因此產生改變,耶穌生命中最關注的是上帝的榮耀,說話行事都是以上帝的榮耀為中心,耶穌的門徒也必須如此,雖然這樣做門徒會像耶穌一樣,經歷受苦甚至遭逼迫受死,事實上門徒為耶穌的名受逼迫在世界上從來沒有中斷過,過去、現在、未來持續不斷發生,直到主耶穌再來為受屈的人申冤。對於為耶穌受苦的人,耶穌應許聖父上帝將要榮耀他們,這個榮耀將要遠遠超過他們所受的一切苦難,羅馬書8章18節「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約翰福音12章27到28節上「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什麼才好呢?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耶穌知道自己受難的時候到了,因此心裡感到憂愁。面對十字架,耶穌的內心充滿憂愁和恐懼,耶穌不是沒有感覺,完全不痛不癢。馬可福音14章32到34節「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裡,等我禱告。於是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同去,就驚恐起來,極其難過,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警醒。」耶穌被逮捕之前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當時耶穌內心經歷極大的掙扎和傷痛,甚至汗如大血點滴下,路加福音22章44節「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雖然耶穌是聖子道成肉身,但是十字架對人子耶穌來說,仍然不是一條容易的路,耶穌的人性是完全真實的。面對內心極大的憂愁不安,耶穌先問自己該說什麼,接著向聖父上帝禱告:「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耶穌不是在自問自答,耶穌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想一想決定求聖父救他脫離十字架的道路,再想一想又反悔,下決心要走十字架的道路。耶穌不是這樣,耶穌從一開始到最後都是堅定走十字架的道路,不過耶穌很誠實地把人性的掙扎顯露在聖父面前。
耶穌一面承認自己人性的軟弱,一面堅持走十字架的道路,所以在禱告後面補上一句「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也是這樣,馬可福音14章36節「他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耶穌是在極大的掙扎中選擇順服遵行聖父的旨意。希伯來書4章15節「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彼得前書2章21節「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耶穌得勝的秘訣在於一心榮耀上帝的名,所以耶穌禱告:「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就像耶穌在主禱文教導門徒「願人都遵祢的名為聖」,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也說「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
約翰福音12章28節下到29節「當時就有聲音從天上來,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站在旁邊的眾人聽見,就說:打雷了。還有人說:有天使對他說話。」根據福音書記載,耶穌在世傳道一共有三次天上來的聲音。第一次在耶穌受洗,馬太福音3章16到17節「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第二次在登山變像,馬太福音17章5節「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第三次就是約翰福音這裡的經文。這三次天上來的聲音都是為耶穌作見證,不過第三次天上來的聲音只有耶穌聽得懂。「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表示耶穌在地上的整個事奉過程,聖父已經在其中榮耀祂的名,「還要再榮耀」表示接下來耶穌的死、復活、升天還要繼續榮耀上帝的名。面對耶穌的禱告,聖父第一時間以「還要再榮耀」,來回應耶穌在憂愁中的順服。從聖父而來的肯定和榮耀,是支持耶穌背負十字架,順服聖父旨意堅持到底的最大動力。除了耶穌以外,群眾也聽見從天上來的聲音,但是群眾聽不懂聲音說話的意思,有人以為是打雷的聲音,詩篇用過雷聲來描述上帝的聲音,詩篇29篇3節「耶和華的聲音發在水上;榮耀的神打雷,耶和華打雷在大水之上。」除了雷聲以外,有人認為是天使在對耶穌說話。他們知道這個天上來的聲音不是沒有意義的聲音,乃是一種聽不懂的語言,因此認為是天使的聲音。
下次我們會繼續講耶穌如何回應群眾的猜測,耶穌將要講明這個天上來的聲音的意義。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求主幫助我們,能真正以耶穌基督為我們生命的主宰、生命的中心,以上帝的榮耀為我們行事為人的動力和標準,願聖靈在我們身上不斷動工改變我們。我們一起禱告: